首页 > 文章中心 >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题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圆柱的表面积练习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题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题范文第1篇

就小学数学练习题而言,什么才是有质量的题目呢?本人认为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浅入深出,即情境比较普通,且题中包含了深刻的寓意和思想方法。下面就是本人近几年来践行“三立”和“三突”时设计的数学练习题。

一、练习素材的选择与设计需要注重“三立”

课堂练习往往受到时间的限制,但是教师绝对不能盲目加大练习,指望过量的操练来提升练习效果,而应当精心选择教学素材和设计有效的问题。

1.立足教材,克服随意性

一节有效的数学课离不开有效的课堂练习,因为课堂练习在教师的监控中进行,既能及时了解学生做题的正确与否,还能从学生的表现和表情中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因素和知识缺陷。因此,教师应当立足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既要考虑练习的质,更要顾及练习的量。要特别提出的是,不能不加思考地生搬课本题,也不能随意补充课外题,只有对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和补充,使内容贴近教材、靠近学生、接近目标,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练习应有的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可对不同类别的练习题提出不同的要求:新授课后的练习题要求“新”;练习课中的练习题要求“清”;复习课后的练习题要求“精”。

【例1】新授课“简易方程”一课的练习题:

按自己的理解给下列各式分类,并说出你的想法。

45+32=77 5÷x

3×x-4=22 0.6÷0.02>20

a+b=90 x2=9

y÷6=19 x+21

87-56

学生给出了两种想法。

想法一:

A组是等式:45+32=77,x2=9,3×x-4=22,a+b=90,y÷6=19;

B组不是等式:x+2120。

想法二:

A组是方程:x2 =9,3×x-4=22,a+b=90,y÷6=19;

B组是等式:45+32=77,x2 =9,3×x-4=22,a+b=90,y÷6=19;

C组不是等式:x+2120。

学生在讨论中掌握了下列知识:方程也是等式,是等式的一种,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因为有些等式不含有未知数。

教师紧接着提问:“x+21

……

在上面出示的练习题中,“a+b=90”含有两个未知数,“x2=9”是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有学生没学过的“3×x-4=22”,这些式子都是对学生原有思维的一种冲击,更是一种补充。方程是初中代数的重点,让学生在小学就加深对这一内容的印象,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很有帮助,而且通过“大海捞针”式的分类,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题,从而掌握练习内容的系统性,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立体要求,防止片面性

练习素材的摄取要注重生活化,在练习设计时要重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全方位立体式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眼于促进全体学生掌握“四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设计题目时必须更加关注层次性,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均得到收益和发展。

【例2】《圆的面积》练习课中的一个片段。

(一)导入复习

1.复习圆的面积公式。

2.巩固练习,直接计算圆的面积。

(二)对比练习

1.求出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并用彩笔描出周长,用阴影表示出面积。

d=4㎝ r=2㎝

C=πd S=πr2

=3.14×4 =3.14×4

=12.56(㎝) =12.56(㎝2)

2.分辨面积与周长这两个概念有什么不同。

3.这两个圆的周长和面积都是12.56,我们可以说这两个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4.你能说出下面圆环的面积吗?

大R=4cm

小r=3cm

(三)应用练习(略)

(四)拓展练习(略)

本教案立足于教材,虽然教学的材料不多,但起到一题多用、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作用,既注重“四基”的巩固,又能顾及学生个性的拓展和全体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还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的能力。

3.立意新颖,避免重复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内容新颖的题目可以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懂得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对数学的理解。

【例3】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到西湖旅游,各旅行社都亮出了自己的优惠政策。

中青旅行社:西湖一日游2人需要220元;

国泰旅行社:西湖一日游3人需要318元;

华夏旅行社:西湖一日游4人需要428元。

如果你们要参加西湖一日游,会选择哪家旅行社?如果是你们全家出行呢?你会选择哪个?如果是我们全班同学都参加呢?选哪个比较好?

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走向生活,走向开放,走向新颖,体现时尚,充分发挥练习的多重效能,使练习不仅成为学生巩固知识技能的“磨刀石”,更要成为促使学生数学素养提高的“点金石”。

二、练习的实施与反馈力求注视“三突”

练习的实施要把握时机,及时反馈、矫正,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进程合理安排、训练和有效掌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练习的作用。

1.突出重点,注意基础性

运用数学练习首先要正确把握练习目标和教材重点,明确练习意义,为夯实“四基”和发挥练习起作用。为此,设计练习时,应注重基础性,突出重点。

例如,分数百分数应用问题的解题思路一直是一线教师感到最头痛的问题,但我认为要解决应用问题首先应该弄清楚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因此在解题之前我常常给学生提供关键句理解的专项训练。

【例4】说说下面句子的意义,你还会想到哪些问题?

(1)小明看一本书,已经看了这本书的60%。

(2)这次我们602班的跳绳达标率是96%。

(3)由于材料、人工涨价,学校的课桌椅每套售价提高了5%。

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对分数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不断加深,想象力也逐渐丰富起来,大多数学生都能想到剩下的页数是总页数的(1-60%),总页数=剩下页数÷(1-60%)。这些信息正是学生解答稍复杂分数、百分数应用问题的关键所在和重点之处。这样把训练用在“刀刃”上,强化了必要的技能,学生就能运用必要的信息,产生有效的联想,使数学问题迎刃而解。

2.突破难点,注重层次性

在课堂练习中,教师总是抱怨学生的解题思路不够开阔,缺乏灵活性和主动性。其实,我们教师在训练时内容单一、条件封闭、缺少层次性和递进性也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在训练中注重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运用一些开放性、拓展性较强的练习题,以唤起学生的挑战热情。

【例5】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的关系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运用变化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更是难以逾越的一道坎。于是我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比较”的练习课,设计了如下综合性拓展题。

(1)填表。

(2)观察分析上表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表中的图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3)根据上面的发现帮助李大爷解决问题:李大爷打算用40米长的篱笆围一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地养鸡,问鸡的最大活动范围是多少?

这样的练习有层次、有步骤地化解了问题解决的难点,给了学生一个主动探索、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机会。学生通过计算,填写表中的有关数据,比较长和宽、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概括出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发现长、宽与周长和面积之间的规律,并顺利地运用规律解决了实际问题。

3.突击疑点,注视启发性

练习题练得“巧”,做得“妙”,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些有疑难的概念如果不清楚,那么在练习中将成为“拦路虎”。为改变传统的练习方式,可在教学中经常通过比较来得到相关的概念和公式,从而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复习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时,为了突击疑点,可先从“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动态概念引入课题。

图形由点、线、面定格在,

然后由旋转得到

至此,大多数学生都认真地计算体积,很少有学生能想到还有上下旋转的情况。

于是我在屏幕上示意大家还有上下旋转的情况,可竟有约百分之四十的学生认为,上下旋转得到的圆柱与左右旋转得到的圆柱的体积是相等的。

我假装同意他们的观点,随后让学生根据数据计算两个圆柱的体积。最后比较计算结果时,大多数学生惊呼起来:“对!有两种旋转方法!”

还有少部分学生窃窃私语:“进行体积比较后,我们知道是有差异的,但是它们的表面积一定是相等的。”

听到这部分学生的议论,我随即出示了以下两个图形:

师:请大家来计算这两个图形的表面积。

多数学生给出他们的解答过程:

S左图侧=2π×b×a=2πab,

S右图侧=2π×a×b=2πab。

师:这两个圆柱的侧面积相等,其表面积一定相等吗?

生1:相等。

生2:不相等。

生3:不一定相等。

师:再继续计算。

生:S左底=2πb2 ,

S右底=2πa2。

当a=b时,是相等的;

当a=5和b=3时,

S左表面积=48π,

S右表面积=80π。

……

从简单的两个数据(3分米和5分米)入手,进行不断地联想和对比。教师只提供了一个长方形,学生却水到渠成地将圆柱的相关知识(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对比出来:

(1)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比较和联系。

(2)将旋转或围成的两种不同的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进行比较。

(3)实际的数据表示结果和用字母表示结果进行比较。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题范文第2篇

一、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要使复习有效地进行,复习前一定要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在复习前,教师可根据小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要求,对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平时作业检验、课堂提问等作一次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看看哪些地方学生掌握得好,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比如:哪些概念还较模糊,哪些方法还不够熟练,哪些只是在个别学生中存在的。在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后,再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这样就可克服复习的盲目性。

二、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使概念结构系统化

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式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辨。这样有利于主体作用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三、复习要注意讲练结合

总复习要系统地复习小学阶段所学的全部数学知识,需要在教师的正确组织和引导下进行,而不是只让学生做一些练习。复习时,教师应该概括地提示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法则结论,不要像新课那样讲解,要让学生的活动多一些。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后,必须让学生努力做一些不定期数量的练习题。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和对学生作业的检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教师还应精心设计自己的讲解,根据不同的复习内容,讲解有时只需要提纲挈领,有时只需解答疑难或讲解作业,有时可针对知识作适当的概括提高。其次,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练习题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典型性,形式要灵活多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题范文第3篇

一、反馈练习,培养应有思辨能力

反馈性练习就是要针对学生平时练习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深入思考,练习题应具有反思性。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周长为20厘米的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3∶2,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解答时,往往误以为20是一条长边与一条宽边的和,而直接得出长是20×■=12(厘米),宽是20×■=8(厘米),从而得出错误的结果。这时我抓准学生在解题错误的错因处进行设问,并引导学生探究出正确的解题方法:①求出一条长边与一条宽边的和,即20÷2=10(厘米);②求出长是10×■=6(厘米),宽是10×■=4(厘米);③求出面积6×4=24(平方厘米)。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总量一定要与各部分量的比相对应,各部分量也一定要与它所占总量的分率相对应。

通过这样的反馈性练习,引导学生从问题的本质入手,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和思辨能力。学生的思辨过程其实也是巩固知识、内化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

二、题组练习,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题组练习在于针对知识结构的建构与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有效形成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综合解题的能力。练习可设计新旧知识混合、形式适当多变的题组,同时应该具有综合性和思考性。

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练习课”时我设计了这一道练习题组:

小明最近买了一套新房准备装修客厅(如上图),他先铺地板,再粉刷墙面和制作花架。

(1)一堆圆锥形的沙子,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米,准备铺在长是9米,宽是6米的客厅地板上,能铺多厚?

(2)客厅准备用边长是6分米的方砖铺地面,大约需要多少块?

(3)准备粉刷客厅的四周和顶面,除去门、窗等10平方米不粉刷外,实际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小明准备自己加工制作花架,所选的木料是直径0.2米、长是3米的圆木,需要4根。求装修新房时所需木料的体积?如果要把这4根圆木的表面涂上油漆,涂油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该练习题组从一个生活情景中引出了5个数学生活问题,而这几个数学问题能巧妙地把立体图形的体积、表面积(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与表面积、圆锥的体积)和平面图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等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巧妙地联系起来,做到数量少、覆盖面广、启发性强。

这组题组练习重点突出、难度适中、涉及面广。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在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中牢牢掌握了方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达到了有效练习的目的,很好地体现了练习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开放练习,培养潜在创新能力

开放性练习在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得饱。练习题应富有思考性、操作性、灵活性、迷惑性和开放性。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题范文第4篇

针对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对新课改下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我认为,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作业练习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扬长辟短,长善救失,坚持差异理论,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和布置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作业,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数学学习“人人能学习,人人能成功”的目标。

一、将学生进行分层

主要通过谈话和问卷调查(学生、家长、其他任课教师)来了解学生,从学生学习态度、智力发展、接受能力和学习基础等方面综合分析,进行合理的分层,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的学生有较高的智力因素,反应敏捷,接受能力强,做题速度快,具有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层是智力因素较高,但上进心少,学习不刻苦,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这种学生学习潜力最大;c层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对较低,接受能力差,作业困难的学生。

二、不同学习内容作业分层设计的具体要求

1.计算练习中的分层作业

在计算教学中,要求a层同学计算作业要做到绝对熟练、正确,同时必须做拓展题,以培养这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b层同学要掌握计算顺序,熟练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计算定律,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c层同学在计算达标的基础上,要尽可能的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2.空间与图形练习中的分层作业

在图形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物体的形状特征、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的作业提高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后,要求c层同学做课本上的常规练习题,根据不同条件求圆柱的体积、表面积及圆柱形容器所装东西的质量;b层同学除熟练地掌握常规练习题外,还要有选择地解答类似于:“一个装满粮食的圆柱形粮囤,从里面量底面直径10米,高是6米,已运走60%,剩下的用每次能装7.85立方米粮食的汽车运输,需要多少次运完?”等圆柱与其他知识综合运用的实际问题;a层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做常规练习题,但必须用不同的方法解答b生上述综合性题目,还可以自主选题练习。让这类学生既体验了知识的应用意识,又培养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统计与可能性练习中的作业分层

在统计教学中,我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学习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后,教师要给c层学生设计一些已绘制了统计图的一部分,让学生补充完成另一部分;b层学生先要做部分a层作业,然后再根据提供的原始数据,自主绘制条形统计图;a层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做a、b层作业,同时要求他们调查自己所关心的社会或生活问题,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再制成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比如,学习了统计后,设计这样的作业:a层学生,调查统计妇幼保健院路口与佳乐家路口早上8:00——9:00各种车辆经过的数量并绘制统计图进行比较;b层学生,给出两个路口各种车辆经过的数量,自主绘制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c层学生, 除了给出两个路口各种车辆经过的数量,还给出已绘制了统计图的一部分,让学生补充完成另一部分的图样再进行比较。这样,既培养了优生的开放意识、创新能力,又兼顾了差生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练习中的作业分层

在学习“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能力差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我首先在作业上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c层学生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审题,多联系生活实际,借助于图形分析题意,并把线段图画在作业本上,写清解题思路,分步解答,或先分步,再综合解答;对b层学生,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题意,尽量用综合算式解答,并鼓励他们多做一些拓展性题目,努力提高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a层学生的要求是必须用综合算式解答常规练习题,解答开放性题目时,提倡解法创新,举一反三。

比如学习了比例尺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a层学生,画出我们学校操场的平面图;b层学生,用1:100的比例尺画出我们学校操场的平面图;c层学生,我们学校操场的长是120米,宽是60米,请你用1:100的比例尺画出操场的平面图 。

依据《新课程标准》,根据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及较高要求,遵循”下要保低,上不封顶”与”保基础,求发展”的原则。课外作业布置分为必作题和选作题。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c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掌握类型,打好基础;对b生则要求一题多解的题目尽量能一题多解,用此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对a生则要求一题多解的题目必须能一题多解,并有几种解法就做出几种解法。让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尽量做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类型的作业中,都有不同的收获,增强自信。

三、正确把握作业分层设计的灵活定位

首先教师要详细看完教材,理解吃透教材,弄清楚所教学的知识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只有这样,在构建不同层次的作业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更清楚在我们所教学的知识点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减少设计作业的盲目性,使作业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在不同层次要求下能自主地独立完成。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针对性;全面性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在新课标理念下巧妙地设计数学练习题,提高教学质量,真正体现“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练习,不同的人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求教师要精选优化练习题,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练习题的设计既要有目的性又要有针对性

教学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所以练习题的设计应以课程标准为准则,以教学目标为标准,为教学目标服务。练习题所涉及到的内容和方法应是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内容,难易要适中,要符合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层次、坡度,切记偏离教学目标。那种机械的重复练习往往是无益的。在我们设计练习题中,目的性和针对性是要相结合的,所有的练习题都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教学原则。

例如,在教学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时候,找到单位“1”并确定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是解答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关键,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针对这个教学重点设计寻找单位“1”并确定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的练习,找到题目中的问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明晰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二、练习题的设计既要有典型性又要有全面性

设计的练习题应有利于体现一般规律和常规的解法。数学问题虽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源,往往大部分问题的解决又有规律可循。因此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找到题目中的规律并总结出来,熟练掌握那些应用比较普遍的常规解法。例如,在教学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组练习题:

(一)要做一个长5米, 底面为30厘米正方形的长方体的通风道,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二)要做一个棱长为50厘米的正方体鱼缸,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三)要粉刷一间长6米、宽5米、高4米的教室,门窗和黑板的面积共计33平方米。求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四)要包装一个棱长为20厘米的正方体礼品,求所需包装纸的面积?

解答这一组练习题的时候,学生首先要考虑解决这类应用题的关键“确定要求的面积是物体的几个面”,教师先要学生进行比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定所要求的是物体的几个面再进行解答。

在讲解完简便运算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记住4,125和8之间的关系,在运用到125×32,25×16这类题目中,起到得心应手的作用。

像这样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练习题的设计既要有层次性又要有梯度

人的认知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为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题的层次和坡度。既要照顾基础差的学生,为他们设计指导引路的“搭桥题”,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安排体现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提高题”。

四、练习题的设计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开放性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倾向,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保持和强化作用。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题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学生兴趣等编一些小故事、猜谜语,小竞赛等一些生活实际相关的练习题,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认识数数时,编一些形象易记的语言:1像小棒了了了,2像小鸭水上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随风飘等等,再如在教学人民币认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模仿去商场买东西的情境,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要学习有用的数学。在注重习题趣味性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实体的开放性,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后,我让学生设计合适的包装方式。我在“圆柱体积练习课”中,要求学生将底面直径6厘米,高15厘米的圆柱形饮料罐共12罐,放在一长方形纸箱中进行包装,求包装盒最小容积及包装纸板的面积。

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和发展智力,这正如英国教育学家洛克所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哈尔滨轴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哈尔滨工业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海洋平台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