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敬畏自然教案

敬畏自然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敬畏自然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敬畏自然教案

敬畏自然教案范文第1篇

2002年版《现代汉语辞海》这样定义和解释教案:“教师所拟定的教学文案、讲稿。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制的教学具体实施方案。一般分为课时计划和课题计划,是上课的重要依据,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由此可见,传统教案的计划性、定型性、程序化是其基本特点。上课就是执(行)教(案),课堂上的教师也自觉不自觉地把“执行教案”摆在首位而无所用心。长此以往,教师的知识面越来越窄,知识的深度也越来越浅;学生听课成了迎合老师、摸索老师言语中的潜台词的活动,学生们知道老师那里有一个“标准答案”。传统教案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成了制约师生思维发展的主因,改革教案对于新形势下搞好教学意义重大。

二、新课程理论与传统教案

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因此,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语言性沟通或语言性活动,其中,‘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也是一种创造,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1.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传统教案具有计划性、程序化、定型性的特征。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上的理解和分析按照一定的排列组合来预设课堂的过程,而在执教过程中教师的备课更是完全代替了学生的思考,教授代替了学生的讨论,以一种所谓教学知识点的方式灌输给了学生,学生缺乏课堂上应有的自主性。在某些课教学比赛中以教案为蓝本师生共演的课堂教学更暴露了师生对话的虚假,师生间共同对话的对象完全只是教案。

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组矛盾。教学实践证明,往往教案设计越具体详尽,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创造性就越小。当课堂上出现少有的“对话”和“讨论”,当学生的选择跟自己的“预设”不一致时,教师总能通过巧妙的办法把学生的选择纳入到自己的“预设”(教案)中去。因为,在教师的教案中并没有各种学习走向的应对措施,而是定型性的。心理学家坦思鲍姆这样严肃解剖自己的精神:“我虽然欢迎讨论,但是在一切说完做完之后,我首先还是要求班级得出与我的思路一致的结论。……因此,我带着教学计划来到班上,实际上我把学生当作工具,我掌握情况一步步引出我认为学生应当学习的材料的中心内容。”传统教案规定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思路和语言,那么,一堂课也只能是师生和教案的对话,且对话带有欺骗性,欺骗了学生广阔的思维,束缚了学生即兴创造,阻碍了教师丰富思维和增长学养。

2.学生和学生的对话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更加缺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学生相互对话,相互影响过程中的教育因素被忽视和浪费。传统教案简单地以“学生讨论”和“教师明确”概括了学生间的对话和师生间的对话,轻视了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知识的共享。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路更为接近,以教师这个身份理解学生有时很可能造成对学生思维、情感的误解,而学生间却没有这一道天然障碍。而且传统教案的编写无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性也得不到体现,自然体验不到智慧、情感共享的愉悦和体验。

3.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学生和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不平等的,教师在已掌握的大量专业知识和教学参考书基础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认识必然较之学生有优势可言,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也是阅读的主体,他有他眼中的哈姆雷特,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对于教师来说无法在教案中一一把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当乐队中的首席,与学生一同奏优美的旋律;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里探幽发微,欣赏险峰绝壁,而不能因为怕游客走散了或走丢了就用一根绳子指示路线牵着他们走。我们提倡学生与文本展开理解和批判的对话,批判和理解毋庸置疑是一个思维的有益过程,但教师的教案不能去以权威的身份去规范。这样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既与作家站在平等的地位上,不敬畏、不盲从,又在教师给予的宽松环境和适时点拨下,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会更深刻、更丰富、更精彩,无数奇思妙想会纷至沓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4.学生自我对话

自己与自己对话,是对话的最高形态。学生的自我对话既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参考了教师对文本的阐释,是一种自我肯定,具有独立性,对于终身学有裨益。目前,课堂外的自我对话主要通过学生的各类练笔为载体进行,课堂内的自我对话因课时的要求和教师的执教显得更少,当然,教师也更无法从教案上加以直接把握。

三、启示

我们总是在纳闷:孔老夫子,你上课时带教案了吗?

教案的编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教师的惰性,不久前我就听说有的教师一本教案用上十年的。

敬畏自然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理想 理想教学 优课 育人教学 素质教学

一、教学理想:触动心灵的育人教学

触动心灵的育人教学,是注重人心地教化与培养,追求人性的真善美;是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从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出发,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特长、爱好因材施教,其终极目标使教学回归到“育心”“成人”的本位上来。在教学中少一点“控制”与“冷漠”,多一些“解放”与关爱,看轻成绩名次,重视品行修养,教学理想要达到特定的育人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多维价值需求,不仅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还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与升华,以期德才兼备。如何使学生“成人”,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天性,顺应学生的天性,因为天性是人类生生不息、富于创造性的动力,所以教学理想不应致力于去改变学生的天性,而应对学生的天性心存敬畏,把爱深深植根于每个教育者的心底,把育心融入在每个教学的细节中,把育人作为教学理想的价值追求。尊重学生个体,去枷锁、崇个性、尚自由,认同每一个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质、关注每一个学生拥有的学习和发展权利,无三六九等之分,子丑寅卯之别。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的学习条件,如物理课堂,用物理名人自传点燃学生学习的智慧火花,激励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促进学生有效、快乐地学习。再次,当课堂上出现学生情绪低落或厌学时,教师走进学生心灵,充分展现自己的教育智慧,多一份人文关怀,多一份情感教育;当课堂上出现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困惑甚至争议时,大胆激励学生奇思异想。而现实的物理教学恰恰忽略了物理史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渗透,有背触动心灵的育人教学。

二、理想教学:优质高效的素质教学

众所周知,一堂有效的教学不一定是优质的教学,优质的教学也未必就是理想的教学。理想的教学是什么样,有何标准与依据?在我看来,至少教学内容是深刻的、教学知识是广博的、教学方法是独到的、教学策略是机智的、教学效果是可圈可点的。一堂优质的课堂教学能否达到理想教学的目标,第一,要把教材读懂、看穿、吃透,深挖教材的精髓内涵,精心设计,细心备课,这样上起课来就会微言大义,发人深省,教者自然流畅,听者轻松有味。第二,教师的知识面不应该仅限于某一门学科领域,至少要博览群书,储学积问,纵要深挖知识层,横要拓展知识面,做到知识讲解左右逢源,纵横捭阖,举例探究旁征博引,妙趣M生,答疑解惑见地别具,游刃有余。第三,教法独到,生成有效。一个独具慧眼、具有首创精神而不从众的老师,总会有独到的东西给人特别、难忘的印象,如一句中肯到位的点评,常使学生记忆犹新、终生难忘;一个生动灵活的巧法,常使学生解题思路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一次独特的个别辅导,常使学生获益良多、受益匪浅。第四,一个机智的教师不在乎自己有多少“水”,而在乎能给学生倒多少“水”。一个会教的老师总能善于设疑布惑、诱思导学,依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有些只需抛砖引玉、点拨提示即可;有些还需取喻明理,方可画龙点睛;有些必须精讲细练,方能心领神会。第五,一个富有教育智慧和机智的教师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的情况会随机应变,当遇教学突发时,总能灵感闪现,奇思妙策,机动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当遇师生矛盾时,总会欲扬先抑,欲进先退,急话缓说,硬话软说,正话反说,严话宽说,以至避其锋芒,以智取胜。当下,物理优课教学至少还缺少五个方面其中之一。

三、实现理想的舞台:做好智慧的课堂导演

有人说教室是个舞台,这个舞台的主角就是学生,老师仅是这个舞台幕后的编剧与台前的总导演。老师为发挥“导”的作用,突出学生“演”的主体,必须做好幕后导“读”,台前导“演”和台下导“思”。课前精心设计教案、练案和导学案,从学生的认知角度解读文本,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生活需要确定教学目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选好教学内容,设计多元的评价标准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乐趣,为学生搭建不同的学习交流平台,在交流中让学生共享合作学习成果。课中选择适当的角色在适当的时段让学生“登台”,具有针对性地“精准扶贫”。当然,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与导演期望值偏差的情况,如表达有误或卡壳,此刻,应及时让其他学生去“补台”,切忌教师随意、无情地“拆台”,打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表达机会。课后,导演要及时对演员的表演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醒演员及时进行反思与小结,肯定成功,总结得失,让课堂不再成为是谁的主场。

教学理想不以牺牲教师成就学生,更不以牺牲学生成就教师。理想的课堂教学要关注人与文本、生活的对话、人与教师、学生、家长的对话、人与自我的对话及反思,以灵性启迪悟性,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磁性与魅力,以达到知识的复现和人生命的复活,那样,教学理想离理想教学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敬畏自然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 生命教育

近年来,国内外兴起一种现代教育理念―生命教育,这种新的教育理念逐渐为许多国家、教育机构和学者认同,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向。在护理专业人才人文教育中引入生命教育内容,对提高其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生命教育研究概况

生命教育源于人们对现代社会轻生自杀现象的反思,着眼于现代条件下人的生存危机感加剧、生命畏惧感丧失、精神上无家可归的困境,探讨如何回到生命之中,遵循生命之道,陶养生命智慧。生命教育包括生存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生命价值升华教育,教导学生感悟生命的可贵,培养人际调适、社会能力和道德良心,在奉献中实现生命价值的提升。

西方国家的生命教育研究,以学生的需求和关心的事物为基础,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相关连,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背景为依据,把社会需求的民族价值观等内容和个人发展的知识、技能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反映个体心理健康、道德品质、政治观点和思想观念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了生命教育立体、完整的内容。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生命教育的研究,一是侧重于探讨生命教育的体系,明确生命教育的特征、基础、主题和维度;二是侧重于探讨生命教育的内容,明确生命教育应包含的具体方面和层次;三是探讨生命教育的途径,从课程设置、学校管理、教学过程等方面提出一些可操作的方法。

二、护理专业生命教育的意义

护理工作的宗旨是帮助病人。与传统的“见病不见人”的生物医学观念不同,今天护理工作的对象已不再仅仅是生物的个体,而是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特性的整体的人,护理工作不仅要为病人提供各种躯体疾病的护理,还要提供精神和心理支持,提供健康指导、咨询和教育,护理人员的职责由原来的仅仅照顾生病的个体,扩展到贯穿于人由出生至死亡的生命全过程。这就要求护理专业人才不仅有良好的生物医学知识、护理专业技能,还要有关爱生命的人文素质。如果没有人文关爱,再完善的整体护理程序可能在实践中仅限于冰冷的形式,而无法达到优质护理效果。开展护理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必须把人文素质培养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目标,教育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从而完成整体护理的任务。

生命教育的内涵,正是护理人文教育的最高目标。护理人员首先要豁达乐观,才能更好地帮助病人,而生命教育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通过生命教育,使护理学生掌握生命现象本质,领悟生命内涵,学会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成为身心健康、人格高尚、全面均衡发展的人,从而能够正确地处理学习压力、经济压力、情感挫折、工作压力等问题,积极地面对人生,投入护理工作。另一方面,生命教育是能够传递的。护理专业学生把生命的感悟、生命的关爱传递给病人,对病人实施生命教育,就掌握了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的能力,帮助他们克服对死亡的回避和恐惧心理,增强信心,更好地恢复身心健康。通过生命教育,能够让护理专业学生懂得如何在关爱他人生命、做好护理工作中创造生命价值。把生命教育贯穿到护理人文教育中,是护理教育的自然选择。

三、开展护理专业生命教育的几点建议

护理专业高、中级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工作者,应当以前人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为基础,从护理学专业特点和护理工作的实际出发,结合专业教育实践,探索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逐步为提高护理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积累经验,进而为护理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可选方向。

在教育的目标上,要把握现实社会对护理人才人文精神的需求,明确生命教育方向,找准生命教育内容与护理专业知识的结合点,设计生命教育内容,适应护理专业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实际接受能力,探索生命教育方法。

敬畏自然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职教师 第一堂课 对策

新任课老师或者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第一次和学生近距离接触是非常关键的。第一堂课若是能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赢得学生对自己教学方法的肯定,下面的教学就会顺畅些。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第一堂课更加重要。由于学习基础薄弱,部分学生是踏入社会后又返回学校就学的,他们对于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往往一无所知。因此,中职教师应更加重视第一堂课,充分利用第一堂课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人格魅力,增加师生之间的了解,激励学生上好每一堂课,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我就如何上好第一堂课这一问题谈几点对策。

一、做自我介绍,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

对于刚接手的新班,师生彼此陌生,学生对老师充满了好奇,对老师感兴趣的程度大于对教学内容感兴趣的程度。因此,上来就讲课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在第一堂课讲课前必须有开场白,介绍自己的姓名和求学经历。这些介绍,有助于学生了解老师,促进师生友谊的建立,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进取之心,从心底喜爱和敬佩老师。

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来自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的舆论大,很多学生从心底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缺乏自信心,长期以来对学习厌恶,对老师反感。因此,在上第一堂课前,要事先与班主任沟通,提前参阅学生的档案,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精心设计第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挖掘自己的优点,利用自己的特长发挥优势。在学生面前,教师还应表现得亲切自然,即使面对困难生也要有耐心和亲和力。教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个暗示的动作,有时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它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让学生自觉地改正错误,避免师生之间对立情绪的产生。

三、课堂要活而不乱

中职学校的学生自制力不强,学习兴趣不高,有的学生上课喜欢说话,有的学生喜欢睡觉。因此,第一堂课必须立好规矩。一堂好课应当是活而不乱的,也就是说课堂气氛要活跃,但不能没规矩。中职教师在第一堂课上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出现违纪行为必须及时纠正,严格要求。要求学生上课时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老师要不断地提问学生,让学生与老师形成互动,以便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第一堂课一定要严,要树立威信,让学生对老师敬畏,慢慢地良好的课堂习惯就会养成。

四、教学内容要熟练

合格的教师,上课前必须熟悉教案,做到讲课不看教案,还要不断地拓宽知识面,了解一些与专业知识有关但课本上并没有的知识点。因为学生会认为,没有备好课就踏上讲台或讲课照课本念的老师肯定是个不负责任的老师,是个水平不高的老师,从而使老师的威信一落千丈。尤其是第一堂课,老师必须拿出最佳水平讲课,让学生从老师讲课的熟练中看到老师诚恳的态度、精湛的业务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从而对本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讲课要充满激情

上课前教师必须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不管课前发生多少烦恼的事,不管身体多么不舒服,只要踏上讲台,教师面貌就应焕然一新。尤其是中职学校的第一堂课,上课时教师要面带微笑,表现得精力充沛、神采飞扬,讲话要幽默风趣,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热情,迅速缩短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达到完美的效果。

六、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面对一门陌生的课程,学生往往对内容会一无所知。因此,第一堂课必须简要介绍本学科的知识结构、重点内容与所学专业的关系,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学科内容。教师还应告诉学生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学期学习目标,教师讲课特点,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把自己对本学科的认识、学习方法的一些窍门和绝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学,怎么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快地接受和适应老师的讲课,更好地掌握本学科的重点难点。

中职教师的第一堂课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对本学科学习兴趣的一堂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第一堂课学生对所教知识产生了兴趣,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就可以顺利展开了。对教师而言,第一堂课必须精心准备,让学生从心底里认知老师所教授课程有可利用价值,承认老师的教学才能,并盼望着第二堂课的到来。

参考文献:

[1]闫向东.如何上好第一堂课.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5).

[2]史建华.怎样上好第一堂课.百度文库.

敬畏自然教案范文第5篇

一、树立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的高效不在于教师一节课讲了多少内容,而是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摒弃以往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1.从自我做起,不断推动教学观念的转变。“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中所起的作用,逐步改变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思想。把自己定位于教学的参与者,只能起到30%左右的作用,必须定位于主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辅助器。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工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制作好教学所必需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重塑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往的教学,学生过于敬畏老师,老师很少了解学生,这样师生之间无形中往往会产生很大的距离,不能很好地沟通,自然也就很难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的效率和进步的幅度自然不高。为此,教师平时要多深入学生之中,多亲近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有话敢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真诚相待,从而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中大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触动学习的动力之弦。

3.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总想把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空间,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及具体实例引入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猜想、发现等,通过自身的探讨和研究创造性地获取、掌握知识。

二、应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适时适当地点拨诱导、设疑搭桥、总结提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照亮学生思维的明灯,为此,我们要积极启发学生,让学生既有期望,又有信心,从而越学越带劲,越学越有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有启发意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教学是双向的活动,更重要的在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机械训练上,教授的就仅仅是“学科”知识,而不去关注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不去启发、引领学生发现学科知识背后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这样的学习显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因此,教师要有充分的启发意识,树立“教学生学”的观念,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使课堂教学“启而有发”。

2.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调动每一个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上不出现盲区。为此,教师要以一颗公正的心去面向全体学生,不抛弃,不放弃每一名学生。对好学生,以鞭策为主;对中等生,以激励为主;对学困生,以鼓励为主,多给一些简单的问题请他们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同时,“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正如一位名师所说:“教师适当的激励,教师的每一个表扬就像一部助推器,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生龙活虎地跳跃,参与我们的课堂,是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机勃勃而富有效率。”教师要不吝啬自己的语言,把鼓励的话语挂在嘴边,对学生一举一动中表现得好的地方及时地给予鼓励和奖赏,让学生始终觉得老师在催促着他们不断前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课程的喜好和努力程度往往取决于学生的兴趣。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正如新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淡化教学活动的预设性和统一性,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搞好发展创新,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我们要忘却“画地为牢”、“以我为准”、“唯我独尊”的传统模式,确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借助教材,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和创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把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在巧妙的方法里遨游,轻松、惬意地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

相关期刊更多

老年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党委老干部局

华夏文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编辑之友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