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教版高一英语课文

人教版高一英语课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教版高一英语课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教版高一英语课文

人教版高一英语课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人教版高中英语 课堂导入 趣味

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这句话用在课堂导入再恰当不过了。因为如果课堂导入使用得当且新颖巧妙,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尤其是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是全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不仅看重学生“学会”,更是看重学生“会学”。

一、课堂导入的定义

肖荣等在论课堂导入及其设计中指出所谓课堂导入应该是指在课堂教学开始的3-5分钟内,教师和学生所有活动的总称。傅建明认为课堂教学的导课也叫开讲,是教师在新课或新的教学内容开始时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行为。冯亚娜、葛乙静等则认为导入是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行为的一种方法。

笔者认为,课堂导入是指在课堂教学开始的五分钟左右内,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教学准备过程。

二、新人教版高中英语课本特点以及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体现了英语教学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并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但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在农村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没有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甚至有些学生认为上英语就是痛苦的过程。因此,课堂导入就显得十分必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堂教学的精彩与否很大程度上是由“导入”这一环节决定的。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可以顺利地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整体教学打响第一枪。所以对英语教师来说,课堂导入须煞费苦心,精心准备,使其成为整堂课的亮点。

三、如何体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设计怎样的导入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下面笔者就亲身经历谈谈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点体会。

1.模块话题导入,切合实际,吸引注意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按模块教学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话题,以此来为学生展示更为全面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这些模块大多贴近生活实际,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在运用模块话题导入时,不仅能更好的体现和深化学习内容,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运用此方法首先应注意话题的选择,从学习重点内容出发,利用学生较感兴趣的话题来帮助进入文本单元学习;其次,这些话题应该能够很好的体现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从话题的导入中感知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后,话题导入中应设计一定的教学引导问题,让学生能够在自然学习过渡中体味文章的深层内涵。

笔者在讲解THE OLYMPIC GAMES这一单元时,正好是举行学校运动会的时候,上课之前和学生讨论他们比赛的情况,都参加了哪些项目?他们各个班级参加运动会的口号是什么?然后再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在奥运会中是否也有这些项目,进而讨论奥运会的口号以及古代奥运会的情况等等很自然地过渡到本单元话题,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去了解奥运会及相关的英语知识学习。

2.复习导入, 衔接自然,激发兴趣

古语说:“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的衔接。提问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学知识,一个或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要做好这一点,对教师的要求要相对高一点。

笔者一般是针对本节课与下堂课之间有衔接关系的时候提出问题,让学生下去思考,在下节课上课之前通过问答方式完成。此法一方面复习了已学内容,另一方面很好地对新内容进行了自然过渡与导入。

3.直观导入,提高兴趣

直观导入是在新课前把先前学过与本课教学相关的内容以板画图片图像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师生借助于直观教具所提供的情景进行自由交谈。直观教具包括实物教学挂图、简笔画、卡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直观导入切入主题快速高效。

在必修二CULTURAL RELICS这一单元教学时,笔者给学生播放琥珀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了解其形成过程的同时并了解以琥珀做成的艺术品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并展示一些当地制酒工艺照片并给学生说明也是一种文化遗产,让学生无意中了解了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及一些词汇的掌握。

4.享受音乐,激感,深化兴趣

音乐几乎人人都喜欢,如果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能够播放与课文有关的音乐,无疑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迅速地进入音乐渲染的气氛中,体验到音乐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容。

必修二第五单元以MUSIC为主题,本单元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能分辨各种风格的音乐。笔者在课文导入时,先明确告诉学生本节课让大家听各种歌曲,让学生无学习知识的压力,听完后让学生回答这些歌曲的不同之处以及学生最喜欢的类型。学生一方面对歌曲很热衷,另外也会很积极的讨论他们喜欢的歌曲风格,在讨论过程中把所有这些不同风格的音乐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无意识学会了很多单词,也不断的深化了他们的兴趣。

总之,“导”无定法。课堂导入的巧妙之处在于形式不拘一格,变化多样,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群体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导入过程中要真正做到趣味性、针对性、新颖性以及简洁明了性等特点。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被英语教学中这一亮点所吸引,一上课就能集中注意力,提高积极性,产生求知欲,让兴趣成为学生学好高中英语的起点,课堂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教师们孜孜以求的境界。因此,课堂导入非常值得我们高中教师们去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肖荣,黄宏新,车云霞.论课堂导入及其设计天津市教科院学报[J],2001(2)

人教版高一英语课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方面。本文以人教版Module 2 Unit 5 Reading 中的短文The Band That Wasn’t 为例,阐述了英语阅读文本需要多视角的解读。

关键词 文本;多视角解读

一、引言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方面。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然而,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总是习惯将眼光停留在语言知识,尤其是语言点和语法上。拿到文本,先知道文本意思,再知道重点词汇、句型和语法,接着做好课件,就去上课了。课堂无非就是走一走“fast reading, careful reading, discussion”的套路,设计几个问题,讲解一些词的用法。这样的课堂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只记住了几个词的用法,很快忘记了文本内容,有的甚至连文章的标题都记不清。显然,这种只重视语言知识或者语言技能的教学,忽略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完全与新课标背道而驰了。

分析上述现象,究其根源,教师没有树立起现代的教学理念,没有对阅读文本做到充分的解读。教师只是“花哨”而“粗暴”地对待阅读文本,阅读课成了脱离文本的泛泛之谈。

然而,文本解读显然是不仅仅包含语言知识的解读,它应该是多视角的。对文本的多视角解读是专业化的阅读行为,它以最大程度地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为目的,是孕育有效阅读和有效阅读教学的基础。事实上,阅读文本可以从侧重语言知识、侧重体裁分析、侧重阅读技能、侧重写作技能和侧重文化意识情感等不同视角去解读,以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能力。

本文以人教版Module 2 Unit 5 Reading 中的短文 The Band That Wasn’t 为例,从侧重文化意识情感、侧重语言知识和侧重阅读技巧三个角度来解读这个文本。

二、课例背景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英语模块2第5单元 music 的第二课时。课型是阅读课。在第一课时中,学生通过听说的方式,欣赏了八种为大众所熟悉的音乐形式,也讨论了对于音乐的感受和喜欢听音乐的原因。学生是带着对音乐话题浓厚的兴趣走进第二课时的。这篇阅读文章先介绍了一个乐队形成的通常过程,接着重点描述了一支有特殊成长历程的门基乐队(the Monkees)。这个乐队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成名经历使他们在乐坛上独树一帜。

三、课例解读

解读1 —— 侧重文化意识情感

由于所介绍的the Monkees 是早期的乐队,音乐类型和年代都离当代中国学生所接触的音乐较远,可能导致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不足。然而,乐队成员“从平民到明星”的过程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并引发学生对“如何实现梦想”的反思。同时,高一学生个个心怀美好的梦想,而他们对于如何实现梦想的理解不够理性和成熟,他们急需教师帮助他们对此树立正确的态度。因此在本次阅读教学中,教师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为主要目标,来解析和处理文本,从而构造一堂拥有情感渗透的课堂。

课例片段

Pre-reading

1. enjoy some pictures and have a brief talk about some singers in The Voice of China

2. Why did these singers step onto the stage?

(Suggested answer : to realize their dreams)

【设计目的】以“中国好声音”热点话题引入,能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由此引发的一个问题 ,不仅是为了引起学生小小的思考,更是为了引出本堂课的主线——实现梦想。

解读2 —— 侧重语言知识

这篇文章里有许多有关音乐、乐队的词和词块,如play jokes on, pretend to, musician, actor, serious, instrument, break up, reunite等。在阅读中可以从语言知识这方面着手,充分利用文本的语境,落实词汇教学。避免“词典搬家,单词开花”式的讲解方法,使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词汇,在语篇中理解词义,在使用中增强语感,在实践中提高语用能力。

课例片段

Scanning

T: please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as the Monkees formed in the same way as most bands?

How did they perform?

Did they become a real band at last?

(Suggested answers:

1.The Monkees was started in a different way from most bands.

2.They played jokes on each other and pretended to sing during the broadcasts.

3.Yes, they did.)

【设计目的】在scanning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回答三个问题,了解了文本的大致内容,同时,play jokes on, pretend to, musician, actor 等文中新单词非常自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行教材的每个阅读文本都有多方面的内涵,旨在提高基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这些需要我们在解读中去挖掘,并在阅读教学设计中加以体现。通过对文本多视角的解读,赋予文本以全新的生命,使阅读教学更加立体,更加多元,更加综合,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就是我们应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段湘萍. 2010. 充分解读文本 合理设计教学[J]. 中小学外语教与学(中学篇),(10):7—11.

[2]庄志玲,沈萃萃 ,唐明霞,徐义娟. 2011.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材料处理:解读与使用[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人教版高一英语课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课堂

具体说来,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在智力差异和非智力差异方面。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我们所能改变或者说改善的只有非智力差异,而非智力差异包括兴趣差异,性格差异以及学习方式差异。不难看出兴趣差异与老师每天的教学息息相关。某城市对1000多名学生的英语学习调查发现,有将近60%的学生属于动力型困难学生。从调查结论看,兴趣占成功的30%,缺乏兴趣和缺乏努力两项攻占失败的60%,其中缺乏兴趣占35%。因此,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不可能称之为有效教学更不用说高效课堂了。

Well begun is half done.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人际交往第一印象很重要,而一堂让学生兴趣盎然的英语课如果没有开始的引人入胜,抓住学生的眼球,想要有后续的精彩纷呈曲径通幽也是不可能的。课的第一槌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刘瑞玉,2009:83)。这个地方所谓的第一槌就是导入,在英语教学中也称之为“引入”。通常指的是教学伊始3-5分钟内教师与学生所有的教学活动的集合。

好的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上课状态;好的引入能让学生酝酿情绪,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进入教学主体内容;好的引入也能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思考;好的求知欲更能成功的预设课堂情境,提升学生对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同感。因此兴趣课堂的构建离不开一场精彩的“引入”。

而课堂引入如何才能做到“引”人入胜因人因事因时不尽相同不一而足,是一门值得我们深入探索的艺术。对此,国内外专家也做了很多研究,比如北师大胡教授指出:导入的时候用设疑或提问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可以用“三S”心理控制法,即惊异(surprise)、悬念(suspension)、满足(satisfaction)。学生很感兴趣,情绪很高。(胡春洞,1990:202)。结合个人自身教学实践和日常的学习体会,笔者将几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常见的高中英语课堂“引”入方法归纳如下:

1. 复习导入法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导入法,顾名思义,是在复习以前所学旧知识的情况下引入新知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特别是高中英语同一个单元的内容往往是围绕同一个话题展开的,往往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巧妙的通过复习旧知识,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导入新课内容,既可以使学生复习巩固已学,同时学生比较熟悉也容易进入课堂预设情境。

教学案例:在讲授高一人教版必修一Unit3- Journey the Mikong 的Using Language 部分时就采用了复习导入法,效果不错。

对于这一单元而言整个都是围绕Daowei和Yuhang两兄妹从开始计划到实施沿湄公河而下的旅行展开的。在Using Language 部分,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了他们前期的旅行过程、所经历的事情,接下来提出问题:Where do you think Daowei and Yuhang will travel to? What will they see and what will they do?然后让学生展开4人小组讨论,因为旅行涉及到风土人情和地域,学英语的同时还要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对于文科生而言自然兴趣盎然。

2.设置悬念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教师讲一个内容精彩生动,情节扣人心弦的故事或引人思考的事实来制造悬念,使学生对即将教授的新课产生兴趣。

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一Unit4-Earthquake 的reading部分。我结合刚刚发生不久的5.12四川汶川地震中被困70多个小时后获救的幸存者为例,先描述了她当天地震发生前的生活,然后突然地震来了...跟学生设置疑问:Do you know happened to her later? Can you guess? 自然而然牵动了学生的心,学生也愿意就此展开讨论进入预设情境。

3. 音乐导入法

现在的学生对于音乐很感兴趣,尤其是高中生,不仅喜欢哼唱中文歌,常常也以能哼唱几句英文歌而自得。特别是刚上课学生精力尚未完全集中或者下午学生午休刚醒还未完全清醒时,播放音乐片段往往能够让他们变得兴趣高涨。更重要的是,如果涉及到与音乐相关的教学内容或者想方设法将教学内容与音乐有机结合,效果更佳。

教学案例一:笔者在新人教必修二unit5-Music中reading部分的教学事,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交响乐、摇滚乐、流行乐、蓝调等八种不同类型的音乐片段,让学生猜测其个属于哪种音乐类型,学生立马就来劲了。

教学案例二:我的同事在教授新人教版Unit3名词性从句的内容时,首先让学生听了一首他们喜闻乐见也比较熟悉的歌As long as you love me.让学生边唱边做歌词填空。例如:

As Long As You Love Me

Although loneliness has always been a friend of mine

I'm leaving my life in your hands

People say _________and that I am blind

Risking it all in a glance

__________________is still a mystery

I can't get you out of my head

Don't care _____________in your history

As long as you're here with me

I don't car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As long as you love me

听完两遍后,请学生填写歌词,而所填写内容刚好是要讲的名词性从句How you got me blind;what is written ;who you are;where you're from;what you did…因此,新课的引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4. 图片导入法

学生对于图片有一种先天性的好奇,作为一种各科广泛使用的引入方式,在英语课堂引入中依然是十分有效而能吸引人的方法。

教学案例:笔者在讲授定语从句的复习时,先出示了几张精心挑选的学校发在外网上的校园景观图片(有部分学生调侃:哇,这是哪所学校这么漂亮?/P的技术真不错,我回曰:East or west, home is the best),引导学生造句:

1. This is our school.

2. We live and study here every day.

随后提出问题: Can you combine the two sentences into one? 随后引导学生给出参考答案:This is our school, where we live and study every day. 然后比较这个句子与上面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找到where we live and study everyday 这个定语从句,以此来引入主题自然学生也感兴趣。

5.即兴交流导入法

即兴谈话导入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或单元主题与学生展开真实的对话以导入新课。从和学生谈心开始,谈思想、谈生活、谈学习,学生会感到较为亲切自然。Free talk这种导入往往内容不限,形式不限,如天气,食物,工作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适时引入主题,在不知不觉中减少对新知识的陌生感。让学生即兴讨论身边发生的事情,不仅可以利用这些具体事例教育学生,而且体现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应具备的交际功能。

教学案例:新人教选修7unit4-Sharing 的阅读部分导入。本单元主题是“分享”。阅读部分的内容讲的是一位来自于澳大利亚的女老师Jo 去大洋洲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支教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去一个学生所在村子的经历。

首先笔者扯开话题:几天前跟宜昌的一帮大学同学聚会,毕业7年后各有各的际遇。然后说到老同学目前各自的工作状态,谈到孰优孰劣.最后提出问题:毕业后你想干什么?愿意当老师吗?愿意去支教吗?你又愿意去哪支教呢?

T: The other day I had a gathering with my university classmates. After 7 years departure, some of them became managers and some became officers. Also some of them became teachers just like me. We had a really good time. So class, what do you want to do after graduation?

S: I’d like to be a boss/ manager/police/officer…

T: So do you want to be a teacher after graduating? (The students answers varied)

S: Very good, where do you want to teach then? Do you want to do some volunteer teaching work?

6.文化背景导入法

教师通过介绍课文的作者、背景知识、或者相关的英美文化习俗来导入新课,切入正题。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方法。

教学案例:新人教版必修三 Unit3-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是根据美国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百万英镑》(The£1000000 Bank―Note)中一段情节改写而成的,笔者这样导入:

Do you know about Mark Twain? He is a famous American writer, also an outstanding humorist and satirist.He was born in 1835,and died in 1910.He wrote many works’ during his lifetime, including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Life on the Mississippi",and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Besides the above-mentioned works,Mark Twain's short story "The £1000000 Bank-Note" is also well―known.The story" At the Tailor's Shop",Which we are going to learn today,is extracted from "The £1000000 Bank―Note".It exposed evils in the capital society,in which money is everything.Why do I say so? Read the story, please.

人教版高一英语课文范文第4篇

六步教学模式由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的的一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新途径。多年来它被广泛的应用于不同学段的语文教学中,也有许多优秀的一线的教师,尝试将六步教学模式应用于数学、历史等学科教学中,例如张素坤、徐宗禹老师分别尝试将六步教学法应用于数学、历史的课堂教学中,但罕有教师将其应用于英语教学中。

六步教学模式虽然属于语文教学模式,但是汉语和英语同属语言,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

就工具性而言:语言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任务。①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的知识和相关的理论知识。②言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的技能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③言语交际技能,即一个人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技能,它在强调言语准确性的同时,还要求言语的得体性; 就人文性而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传承、发展和创新着人类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语言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语言课程的学习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综上所述六步教学模式具有可迁移性。

2 六步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的实施

2.1 定向

定向是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过程。主要采用两用方式,第一种方式为课上师生共同制定。第二种方式为学生自己制定。学生依据教师课前下发的导学案中明确提出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课上向同学展示。

阅读课,主要采用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的方法。教师在课前编写导学案,并在导学案中明确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把自己的学习目标,写在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的下方。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比较宏观、面向全体同学的,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具体学习目标。

2.2 自学

自学环节是六步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新课程改革开始后,我市选用了人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具有话题广泛、语言材料多样、词汇量大的特点。但我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掌握的词汇量小、语法薄弱,因此教材对我校学生来说存在着普遍偏难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困难。例如在阅读课上,课文中出现的新单词、旧单词、语法知识、句子结构会对他们的阅读理解造成多重障碍,教师忙于帮助他们扫清这些障碍,课堂教学无法顺利开展。因此只有学生课前开展有效的自学活动,做到扫清词汇障碍,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才可以在教师的引领下训练阅读技能、培养阅读能力,挖掘课文中传达的更深层的信息。

由于阅读课课文篇章较长,词汇量较大,教师通常把自学活动安排在课前进行。自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扫清阅读过程中的词汇障碍;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的内容;准备小组活动的材料。为了保证自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通过编写导学案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捋清学习思路,开展有效的自学。在学案编写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在布置任务时,明确给出完成任务的方法。

完成导学案并不意味着完成自学过程。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是面向全体同学,因此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水平、层次,为自己增加或删减学习的内容。 为了保证导学案完成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意识,师生共同设计了学案完成情况记录表,要求学生每日填写。记录完成时间,评价完成情况,记录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总结收获。教师在课前对学案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对学案完成的情况进行等级评定,评出每日的优秀学案。同时教师要对学案的完成记录表进行查阅,通过此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记录表中提到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方法指导,对学习中学生采有的效的学习方法、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2.3 讨论

在讨论环节中,教师根据课型,课程内容的特点、设置话题、任务,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每当新的阅读课开始阶段,利用5到10分钟的时间进行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目的是检查预习效果。

讨论是六步教学模式实施中的关键环节。教师采用师生共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等形式完成此环节的教学。为了保证此环节的顺利进行,在六步教学模式实施前,笔者对班级进行了分组,制定了小组评分规则、奖罚机制。

全班共分6组,每组5人。分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征、性别差异等因素。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实际操作中注意把善于表达与(下转第140页)(上接第113页)沉默寡言的学生搭配、活泼好动与性格内向的学生搭配,这样不仅有助于小组角色的分工,也可以使每一个小组中都有拥不同风格的学生,利用互补的优势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同时为了保证组间竞争的公平性,笔者以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为依据,对各小组的平均成绩进行了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分组情况进行调整。

在讨论环节中,教师根据课型,课程内容的特点、设置话题、任务,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每??新的阅读课开始阶段,利用5到10分钟的时间进行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目的是检查预习效果。

2.4 答疑

答疑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实施形式比较灵活、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情况随时调控。主要有学生解答及教师解答两种方式。采用何种形式,由问题的性质决定。如果是集体性的问题,交由全班同学讨论解答。但如果是个人问题或是小组问题,教师可即时给予方法指导,由学生实践解决问题。

2.5 自测

自测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主要采用学生出题和教师出题检测两种形式。在阅读课中,通常采用教师出题的形式。为了检测学生对重点单词、短语的掌握情况,开展小组竞赛。

2.6 自结

人教版高一英语课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高中英语衔接问题应对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掌握作为国际语言——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技能。英语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既要考虑到它的全面性,也要考虑到它的阶段性和各阶段的衔接性,使各个阶段自然过渡、合理衔接(田悦灵,2007)。本文所涉及的农村初高中英语衔接是指学生升入高中阶段后,在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衔接问题。要做好农村初高中英语的衔接,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认真分析农村初高中的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方法的异同点等,从而寻求良好的衔接途径与方法。根据课题要求提出两个问题:1.农村初高中英语的衔接中存在的问题;2.针对衔接问题的应对策略。本课题的研究既为学生的顺利自然过渡提供良好的帮助,也对各位高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一定的依据,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二、农村初高中英语的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本县的高中生,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来自农村,大多数在小学没有接触过英语(小学阶段没有师资条件开设英语课程),即使在初中的学习阶段,一些偏远山区的孩子也没有受到正规的英语教育,所以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总感觉学习找不到方向。具体问题与原因如下:

1.初高中英语教材的跨度大

由课标要求不同而产生的内容难度上的差异。比较《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五级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六级要求,不难发现各维度上语言要求的提高。以词汇为例,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约1500生词,200—300个短语以及基本的语法知识。而高中则要达到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语法结构也明显复杂起来,仅高一上学期就集中学习被动语态、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定语从句等。课本设计内容更加丰富,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教材设计,不仅要满足学生知识的需求,还要满足学生能力、文化价值和情感态度的需求。教材中阅读材料的难度极大地增强,课文篇幅长,生词多,句子更为复杂。所以,学生一时难以适应。

2.缺乏语言习得的环境

有研究表明,人类母语保护系统形成得越完善,接受外语的外在阻力就越大。相反,人类母语保护系统形成得越不完善,接受外语的能力就越强(范谊,2002)。随着年龄的增长、逻辑思维的发展和母语知识水平的提高,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困难也就越大,他们的习惯思维较为固定,学习语言的可塑性方面不如幼时的效果好。再者,汉语和英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前者属于汉藏语系,其语法关系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来表示;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综合型、分析型发展的语言,其语法意义如格、数、时等主要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示。所以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在已经内化的知识体系中接受一种新的语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较多的。有效的语言习得就得在母语环境中发生(束定芳,2002)。本研究的受试大都来自农村,基础本来就薄弱,也没有这门学科语言习得的良好环境,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上,仅停留在“应试”水平上,所有的教学都是为高考服务的。从抽样调查的结果看,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对初中所学英语的掌握不足60℅,其他的英语能力也较差。

2012农村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探索第11期3.初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侧重点差异大

《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明确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根据访谈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熟悉《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了解教学要求,从听、说、读、写各个环节的讲授和设计上,都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主。而初中的英语教学只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为最初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初高中英语教学的侧重点的不同,给初高中英语的衔接带来很大难度,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本来基础就薄弱,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做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4.学生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

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源地不同,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不同,造成部分学生容易掉队,最终形成两极分化的趋势。在相对落后的农村,班级学生的两级分化趋势严峻。在笔者所在的学校,90℅的学生来自农村,大多数都来自贫困村。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教师资源的缺乏,英语课程无法实施,即便有的学校开设英语课,也是有名无实,学生学不到东西,造成学生在初一才开始真正接触英语,相比条件稍好的郊区和城区,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已拉开了距离。至高中学段,有的学生已经形成基本的英语表达和思维的能力,但很有一部分学生的英语还处在茫然、空白的状态。

5.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能力的差异

学生从初中生向高中生进行角色转换,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生理的转折较大。初中阶段教材的容量小,内容简单易学,课堂操练机会较多,学生感觉边玩边学就可以掌握到知识。而且此时期,学生的年龄小,自我表现的意识较强,他们有好奇、好动、好玩、好模仿的特点,教学中应用游戏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表现出一种自我克制的状态,同时由于高中教材难度大、教学内容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要求也和初中大不一样,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出现畏惧情绪。

教师要了解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他们从心理上、学业上顺利过渡。

三、针对衔接问题的应对策略

1.摸清学生的真实情况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选取了本校800名学生作为受试对象,先对刚毕业的初中生做了问卷调查,一年后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经过两次问卷的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学生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对知识与学习方法的掌握不尽相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态度也有所差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都有所不同。教师要准确定位学生,了解学生在初高中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为衔接的顺利进行服务。

2.教师对教材的掌握

外语教材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传递文化知识的重要媒介。在资源相对缺乏的农村,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要分析教材,宏观地把握教材,使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涉及到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任务,由于农村特殊的环境,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适当删减以符合学生的学情。在听力训练环节,农村的学生很难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改编、删减,可以先从简单的听力训练开始,循序渐进。在口语训练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所给话题,给出简单的提示,如有用的词汇和句式以帮助学生连贯地表达,增强学生的信心。学生如果对课文口语表达的话题不熟悉,教师应当及时引导或换个学生熟悉的话题,让学生感兴趣且有话可说,以达到提高学生口语的目的。在阅读方面,通过教材所给的阅读内容,培养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高一课文涉及的题材和体裁广泛,信息量大,知识性强,尤其是注重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的介绍。在写作训练环节,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写作的训练,不同题材和体裁,教师可以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和过程写作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为了更好的做好农村初高中英语的衔接,本校教师开发课外拓展教材,《人教版新版高中英语教材》配套的校本教材《高考英语语法巧攻略》,以及《中西方文化比较鉴赏》。

3.教师注重教学方法

教师是教学的导航者、风向标,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有目的地为学生查漏补缺。教师要摸清学生底子,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扎实地查漏补缺,在上新课的过程中复习初中知识,尤其是语音、语法方面。第二,教师应正确把握教学起点和课堂容量。初高中英语教材都是以“单元式”编排,在语法上采用“循环式”,在词汇上采用“循序渐进” 的原则,这种编排为初高中衔接创造了条件(王莉莉,2008)。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习惯。可以让刚入高中的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做到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做好课堂笔记;教会运用学过的知识。第四,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帮助高一年级的新生尽快适应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找准课堂的切入点,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创设情境,活化教材与课堂。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通过活动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达到了学习的效果(Jeremy Harmer,2000)。

4.教师注重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技能

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加强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师不但要熟悉自己所教学段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也要吃透初中学段的教学目标和特征。针对农村的教师,要了解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情况。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的发展,学习新的适合自己学生特征的教学方法,并运用于课堂。教师要借助于行动研究,对班上的学生和在教学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做个案研究,以帮助、促进教学,做一名反思性教学实践者(张德萍,201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学习借鉴他人优秀的教学方法。

四、结语

对于刚结束初三、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说,高一学期是外语学习的重要转折期。教师要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使高一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高中英语学习,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实现高中教学的目标。如何更好地进行农村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话题。由于本课题组的专业理论和教育研究有限,在如何更好地进行农村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中存在很多不足,教师们会继续学习并积累经验,为后续的研究做准备。

参考文献

1.Jeremy Harmer. How to Teach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arch Press,2000.

2.Van Ells, T.(Ed.)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Language [ M].London; Edward Arnold.1984.298-311.

3.陈琳,王蔷,程晓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4.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4.

5.范谊.英语学习方法指津[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7.田悦灵.浅析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

8.王莉莉.中国校外教育[J].学科教育,2008.

9.王蔷,程晓堂.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