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的世外桃源

我的世外桃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我的世外桃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的世外桃源范文第1篇

春天,桃花还没发芽。我就安安静静的看着美景。

夏天,桃花盛开满园。我折取一枝戴在头上。

秋天,桃花慢慢凋谢。我在花海中翩翩起舞。

我的世外桃源范文第2篇

突然间来到一个偏僻的地方看到一台从未谋面的奇形怪状的机器!随着这台机器的足迹,我追寻了上去!

追着追着,来倒一片草丛,随着机器人的脚步我不知不觉就走进了一片桃花林中,郁郁葱葱的桃花,花枝招展的,一切都像梦境般,挺直的桃花树,犹如一位位窈窕淑女。

看到此美景,我不由哇了一声,这可引起了把我引到此美景的引路机器的注意,它二话不说,马上发出警示,这时眼前突然蹦出许多形态各异的机器人,有心型的,有圆滚滚的,有如勇士般的!“天哪,糟了,这些凶猛的机器不会想进攻我吧!”我不断地在心里嘀咕着。但是,出乎意料!竟来的是一些多功能的机器人~在机器人的眼中出现几个幻光字:人类!于是他们便热情地招待我进他们的城堡一游!字幕上不断出现人类的语言:欢迎。你来自哪里,你如何到达......

在机器人的人群中,我发现这些机器人会各种语言,而且懂人心,它们比人类还要高超,还要有爱心!比人类还要智慧~!......他们无需动手做实物,他们只需要在大脑中输入“人类食物”,这些食物变会自动出现,原来这一片桃花林也是他们利用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之所以造出这片桃花林,是为了更便于他们隐蔽,因为它们变身这一方面并不是每个机器人都精通的!但都会变成桃花。为了在我面前展示一下它们的变身技术。突然眼前的机器人都消失了!只剩下一片桃花林~

望着桃花林,寂寞孤单把我惊醒了!

我的世外桃源范文第3篇

语文组集体备课时,几个同事坐在一起无意中争论起一个话题:“桃源人”与“渔人”的衣着是否相同。同事争论起来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场面甚是热闹。有的认为“桃源人”与“渔人”衣着相同,理由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科书上册《桃花源记》对“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教材中采用的解释是“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也有人对这一注释提出了质疑:桃花源的人自“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稍计算一下,历史已经过去了近六百年,这几百年里,很难想象他们的服饰、装束居然与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难道人们的衣着穿戴没有什么变化吗?初听起来似乎都有道理,但仔细推究又似是而非。要想弄清“桃源人”与“渔人”衣着是否相同,应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才有合理性的认识。以下谈谈笔者肤浅的理解。

从历史的进程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渔人”生活在晋朝,而桃源人虽与渔人同一时代,但“桃源人”是“自先世避秦时乱”来此绝境,来此“绝境”后“不复出”,在与世隔绝的地方生活,“桃源人”依旧沿袭着秦朝时的风俗习惯、衣着服饰。而此时渔人发现桃源人已是东晋末年了。何以见得此时是东晋末年呢?因为文中提到“南阳刘子骥,欣然规往”,而刘子骥是东晋末期有名的隐士,秦朝到东晋末期已相隔几百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桃源外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既然社会发展了,那么社会文化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人们的服饰肯定也有很大的改变,因为服饰也是一种文化。从查找资料来看,服饰确实是改变了:秦汉时期的服装特点是外着长袍,内穿套装,衣服特征以长衣大袖,长裙丝履为主。而到魏晋时期出现了两个变化,一个是秦汉装定式突破了;二是胡服被大量吸收并融合进汉人服饰之中,此时男子的服装以衫代袍。桃源外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桃源仍处于静止状态,仍然沿袭先秦文化,“桃源人”的衣着怎么与“渔人”相同呢?即使“桃源人”的衣着有所变化,也不能与桃源外随之相应地变化,因为“桃源人”根本与外面的世界“不相往来”,又如何受到晋魏时衣着服饰的影响呢?其次,从桃花源里的人见渔人“乃大惊”来看,也应该理解为桃花源的人从外表上看到渔人与他们的服饰不同,才“大惊”的,不然,渔人哪一点让他们“大惊”呢?如果渔人的衣着与桃花源里的一样,那么是难以区别他是“外人”的。唯一能判断“渔人”特殊之处的,就是他的衣着与装束与桃花源人不同。再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为《桃花源诗》所作的序,在《桃花源诗》中有这么两句:“俎(zǔ)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意即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这里说的是清清楚楚,既然祭祀还是按照先秦的礼法进行的,那又怎么可能穿着和渔人一样的晋朝的衣服呢,这不是极端荒谬吗?何况后面还有“衣裳无新制”这一句,这就明确地告诉了我们,桃源人所穿的衣服应该还是秦朝时的样式。因此,从历史的进程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桃源人”与“渔人”有衣着的朝代差异,他们的衣着应该是不相同的。

可是大诗人陶渊明先生为什么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陶公的失误吗?笔者认为这主要是与表达主题和思想有关。陶渊明为什么要写《桃花源记》?就是想营造一个和现实不相同的社会。从“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句话中我们可以隐隐约约地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这可能是文学上所说的“隐笔”吧。何以见得呢?我们从作者身世看,就不难了解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他出生于破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又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乘的环境,他当过官,由于不满当时地主把持的黑暗现实,便辞官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的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他所追求的理想社会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和谐相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于是他就幻想着桃源外人与“桃源人”都穿着一样的衣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既然桃源外人的衣着与“桃源人”的衣着是相同的,那么他们不是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里吗?因为衣着是社会的产物,有这样的社会便有代表着这种社会特征衣服的产生。“悉如外人”是作者的点睛之笔。作者是借此点明桃花源并非仙境,而在人间。只有将桃花源定位于人间,内外两个社会才具有可比性,才能体现作品厌恶乱世,向往安乐社会的主题思想。综上所述我们就不难看出,陶老先生以“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隐含地表达出希望现实生活中能实现这样理想社会的愿望。因此从表达主题和思想感情的角度上分析,“桃源人”与“渔人”的衣着是相同的。

综上所述,要论证清楚“桃源人”与“渔人”的衣着是否相同,应从不同角度上论证。从历史的进程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是不相同的,从作者表达主题和思想感情的角度上看是相同的。因此,对《桃花源记》中的“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的注释,我们不能简单认为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解释有不妥甚至说是错误的。

(秦晓光 湖北省阳新县第三中学 435200)

我的世外桃源范文第4篇

刚进入桃花源,引入眼帘的就是一片桃花林。桃花们好像一个个小导游一样指引着我们该往哪里走,桃花林的中间有一条石板路,直通一个山洞,山洞里有许多个小池,还有一条河,河中鱼虾三两成群。即使是炎热的夏日,小池里的水也十分清新、凉爽。

往里走,仿佛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眼前的山不再是一般的山,眼前的水不再是一般的水,眼前的树也不再是一般的树。这简直是一个世外挑源啊!看,这里的水是多么纯净,瞧,这里的书是多么茂盛。

再往里走,就看见桃花林了,这里的桃花开得格外鲜艳,恰似一个个美丽的小天使。这里的桃花开的数不盛数。一簇堆在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我的世外桃源范文第5篇

也!要去春游了!听老师说,这次春游可是去“世外桃源”哟!哇!世外桃源,同学们都惊呆了。福鼎有“世外桃源”吗?噢!原来是新开发的“桂花村”呀!据说,那里有一大片桃花呢!于是我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向目的地挺进。“到了,到了!”同学们欢呼着。哇!好一个“世外桃源” !面临滔滔海水,背倚巍巍青山。 那一簇簇桃花,那一大片野葱,那一棵棵小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那一簇簇桃花开得那么灿烂。远看,像红绯的彩霞;近看,则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微风轻轻吹来,花瓣慢悠悠落下,呀!好一个人间仙境。我走到一棵桃花树下,踮起脚尖,仔细观察着:那翡翠绿叶的衬托下,一朵朵美丽的小花绽开了笑脸。这花儿底部呈乳白色,再往上是淡粉色,最外层是深粉色,中间还托着几根金黄色的花蕊。真感谢大自然,把这小花装点得如此美丽。难怪吸引这么多人来!并且来自各校的学生。中午野餐喽!我们拿出美食,一边欣赏着仙境般的美景,一边品尝着美食,好不惬意呀! “同学们,请注意,请不要把吃完的垃圾随处乱扔!”于是,同学纷纷拿出自己的塑料袋,把垃圾一个个装好。可就是有那几个淘气鬼,小朋友总克制不了自己,不管老师的三申五令,同学们的阻拦,把垃圾随处乱扔。再扭着一看桃花林,还哪是一个“世外桃源”呀!垃圾已洒落地上。“嘻嘻哈哈”。一大群同学正在桃花林嬉戏玩耍呢!瞧!那桃花瓣四处洒落,好像正可怜地乞求人们:“小祖宗们,别再玩弄我们了……”“立刻成立个护花小组吧!”我们的老师一声令下,“好!”我们立即组织起来,好不容易劝走了那一群嬉戏玩耐的人,可又来了一群爬树的捣蛋鬼。我们又马上赶过去。“这位同学,保护花草,人人有责,老师三申五令地要求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请你马上下来。”我们好言相劝,却遭来了他一顿白眼。有的好不容易才劝下来,虽然我们尽力阻拦,可现在的世外桃源早已不成样了。你看,棵棵小树苗都弯下了腰,那桃树上只剩下一片片绿叶……

看着看着,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世外桃源已经不多了,我们还这样破坏它,对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建设家园,我们已经别无选择了。我们不妨试着自己种一棵树,让自己的生命中也留下绿色的痕迹。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美化地球家园,未来的地球村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