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獭兔养殖前景

獭兔养殖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獭兔养殖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獭兔养殖前景

獭兔养殖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獭兔养殖;现状;对策

我县獭兔养殖业中普遍存在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滥配、轻培育、重数量等不良现象,造成品种退化严重、综合开发利用率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獭兔养殖的经济效益,阻碍了獭兔养殖业的发展。

1 獭兔养殖的现状

我县主要有哈白兔、新西兰、青紫蓝、比利时、中国白兔、安哥拉、西德长毛兔等皮用、毛用、肉用型等8个品种。2012年兔饲养量达到1.2万只,其中獭兔饲养量8056只,存栏3835只,分别占兔饲养量和存栏总数的67.1%、81.3%,其中主要以笼养的饲养方式为主。主要规模养殖户有2家,饲养规模较小,饲养方式落后。

2 獭兔养殖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一套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

群众科学养兔意识差,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化的饲养管理方法。我县虽然獭兔饲养量较大,但大都以散养为主,卫生条件差,没有做好定期的兔舍消毒、兔粪处理等工作,从而导致兔球虫等病的发生,引起大批幼兔死亡。

2.2 重治轻防

群众对防疫工作认识不够,重治轻防是养殖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养兔者不是从杜绝疫病发生的角度出发,而是抱着出现疫病对症治疗的态度,没有定期做好免疫接种,引起兔瘟等传染病的发生,导致兔的死亡。

2.3市场前景不亦乐观

因为没有带动养兔业的深加工企业,市场销售时畅时阻,挫伤了群众养兔积极性,商品转化率比较低,“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模式尚未形成。

2.4 养殖者存在经营观念误区

2.4.1 认识误区

有些养殖户在饲养獭兔的过程中赚了钱,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后,不顾资金、技术等自身条件及市场潜力如何便一拥而上,盲目扩大养殖规模,最后导致失败。

2.4.2 品种选择误区

目前市场上虚假广告到处都是,倒种贩种现象严重,坑害农民现象时有发生,而有些养殖户爱花小钱拾大便宜,不从有种兔许可证的单位引种,盲目操作,造成经济损失。

2.4.3 经营规模误区

农户或是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滞后,仅把獭兔养殖做为一种副业来经营,而不重视管理防疫,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或是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扩大规模,导致管理跟不上、疫病爆发、产品滞销等,造成损失。

2.5 没有实现“产-加-销”一体化

饲养者盲目生产,导致产销脱节。因为我县没有龙头企业可以开拓市场,因此缺少引导养殖户生产、深化加工等相应的配套服务,造成农户管理方式落后,面对大起大落的市场,农民只能被动接受无法主动出击。

2.6 没有规划,建场选址随便

场址的选择是养殖业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是实现獭兔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商品生产的基础。而在笔者多年的实际工作中发现,我县部分规模养殖场盲目草率选址,不按技术要求建场。不合理的兔场选址对建设投资、兔的生产性能发挥、健康状况、饲养管理水平、生产效能、经济效益及对周围环境都有不利影响。

3 建议

要把握我县獭兔业的成本优势,将獭兔养殖变为我县农户发家致富的亮点,就必须选育与饲养并重,扶持龙头企业,增加产业的科技含量,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的飞跃,鉴于此,笔者有以下建议:

3.1 重视良种发育体系的建设

就獭兔而言,选择体型大、生长发育快、饲养利用率高、被毛品质好等性状,使用个体选择的效果比较明显。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就要选择生长发育快、体型大的个体作为种兔,以期把优良特性遗传给后代。在皮毛品质方面,应选留毛色纯正、毛密、被毛平整、枪毛少的个体留作种用,以期不断提高皮毛品质。

3.2 以市场需求以导向,进行“标准皮”的生产

杜绝炒种,防止因急功近利而进行等外取皮等不合理现象的出现。提高獭兔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水平,坚持适时适龄取皮原则,并按科学要求进行皮张的腌制、定型、晾晒、保管等工作,以高质量的皮张换取獭兔饲养的高经济效益。獭兔皮主要用于裘皮服装业,只有符合“短、平、密、细、美、中、牢”特点的优质皮才有市场。

3.3 走产业化开发的路子

要加强獭兔养殖龙头企业的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展以公司为龙头、种兔场为基地、专业饲养户为骨干的生产模式,组建起利益共同体,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发展獭兔产品的深加工,提高生产效益。

3.4 加强防疫工作

为了保证引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引进种兔时必须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切实做好隔离观察工作,以防止各种疫病的传入。种兔引进后必须隔离饲养1个月左右,经检查证明无病后才能转入健康兔舍或繁殖兔群饲养,发现异常或病兔应及时隔离,加强护理和治疗,同时还要做好防鼠害、防兽害等工作。

3.5 注意獭兔保温

由于冬季青绿饲料缺乏,獭兔的营养水平下降,体质较弱,受胎率偏低,所生仔兔若无保暖设备容易冻僵或冻死,若要进行冬繁冬养,则需喂给獭兔营养丰富的饲料和准备适当的保温设备,以便保持獭兔的健康体质和所生仔兔的安全。

獭兔养殖前景范文第2篇

2012年形势分析

规模化发展形势明朗。经过几番的起伏波动,大浪淘沙,一些小养殖户纷纷退出养兔行业,一些基础不牢的养殖企业也相继转产。经过多年的风雨磨炼,一些经受住风雨的养兔精英逐渐站稳脚跟。根据我们的调研,尽管2012年较前两年养兔场的数量有所减少,但单位兔场的基础母兔数量在增加。目前国内基础母兔200只-500只的规模成为发展的主体和主流,但是,1000只以上的规模型兔场明显增加。可以预料,2013年饲养规模还会逐渐扩大。

工厂化养殖模式渐被接受。经过多年的摸索,养兔技术日臻成熟。特别是吸收国外先进养殖技术,改造传统养殖模式和设备,经过几年的风土化过程,养殖水平和设备的现代化程度有较大改观,工厂化养兔优势初步显现。一些代表性的养兔企业,引进国外肉兔配套系,建设现代化兔场,配置先进的养殖设备,实行人工控制环境,应用人工授精技术,采用工厂化养殖模式,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比如,以往一只基础母兔年出栏商品兔25只左右,目前多数工厂化兔场达到35只以上,有的已经达到45只左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可以预料,工厂化养兔在今后几年会加快发展,尤其是规模化肉兔生产企业会逐渐采用。

集团化发展引领兔业潮流。一些有实力的养兔企业,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养兔企业,而是以兔产业为主线的产、加、销、育,甚至跨行业经营的集团。以青岛康大、四川哈哥、内蒙古东达为代表的企业,不仅通过养兔自身得到发展,而且形成了跨区域生产经营的龙头,带动了周边老百姓养兔事业的发展。

品种的区域化格局自然形成。四川、重庆、福建、湖南和广东等省市,形成了以肉兔为主的格局;河北、河南、黑龙江、山西等省形成了以獭兔为主的局面,山东、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形成“三兔”(肉兔、毛兔、皮兔)兴旺、协同发展的良好形势。其他省市自治区各有特色,但由于规模相对较小,尚未形成优势产业。

“大省”稳步发展,“小省”步伐加快。传统的养殖大省,如四川、山东、重庆、河南、江苏、河北、福建、安徽等省市,兔业稳步发展,湖南肉兔业发展快速,相对发展迟缓的如广西、贵州、云南、湖北、新疆等省区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兔产品加工业发展旺盛。以往我国重产前、轻产后,深加工落后的局面一直限制了我国兔业的稳定发展。经过多年的痛定思痛之后,我国的加工业异军突起。以河北为代表的兔皮加工业规模宏大,大大小小的兔皮加工企业数千家,兔皮市场异常繁荣,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兔皮的集散地和加工基地;以山东青岛康大、四川哈哥为代表的兔肉加工企业,摆脱了肉类作坊式传统手工加工的落后局面,现代配套设备、现代加工工艺和传统工艺的完美结合,生产出适

合中国人口味的兔肉食品,为兔肉的大众消费奠定了基础;以浙江省为代表的兔毛的加工取得巨大进步,尤其是在梳毛设备改造和加工技术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2013年发展建议

展望2013年,总体趋势看好,其中肉兔稳步增长,市场小有波动;獭兔养殖业依然在波动中发展,市场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但是由于2012年末寒冬在全球出现,裘皮市场会有明显反弹。因此,獭兔皮形势会好于2012年;毛兔与2012年基本一致,区域扩大,稳步发展,价格小幅度波动也很正常。

2013年在兔产业发展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良种推广力度,规范种源管理。品种是畜牧生产的工具,在一个产业的产量增长中,品种的贡献率是不可低估的。我们要强化优种的推广力度,规范种兔市场。目前国内注册和正式验收的种兔场为数不多,种兔市场混乱现象严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2.研究区域性成功养殖模式,推进标准化养殖进程。养兔发达国家的生产效率是我国的2倍或2倍以上,这里不仅包括一个劳动力的饲养量,还包括一只基础母兔的年贡献商品兔数量。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结合中国不同区域典型经验和成功案例,对国外技术进行风土化改造,形成中国特色的区域性标准化养殖模式,在适宜地区推广。

3.强化饲料质量,注重饲料安全。直言不讳地讲,我国家兔饲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营养指标、制粒工艺、原料质量、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兔业的健康发展与饲料业息息相关,无论是从兔业发展角度,还是从饲料行业自身的发展来讲,都应该强化饲料质量,注意饲料的安全性。鉴于家兔消化系统的脆弱性,家兔饲料的质量标准要高于其他畜禽,这是从事家兔饲料行业人员应该注意的。

4.加速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促进饲料产业化进程。我曾经说过,家兔是一种善良的动物,养兔业是一种和谐行业:不与人争粮,不与猪鸡争料,不与牛羊争草。发展中国兔业,要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我国非常规饲料资源丰富,尤其是粗饲料资源分布广、产量大。但是,目前的利用率很低。尤其是作物秸秆,收获前后霉菌污染严重,限制其利用。目前我国粗饲料加工能力有限,尚未形成产业,这是今后开发的重点。

5.加强饲料营养价值的评价和家兔营养需要量的研究。我国没有自己的饲料营养价值表,也没有统一的饲养标准。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行业科技项目正在委托相关专家从事这些方面的研究,2013年可望有所突破。

6.加强科技攻关,重大疾病控制实现突破。疾病是养兔业的大敌,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针对我国家兔的多发性疾病,研究出更加简便实用的“傻瓜”技术或物化产品,是养兔者所期待的。高效疫苗的开发,众望已久。

7.加强市场动态研究,引导兔业健康发展。中国兔业是老百姓的事业,养兔怎样赚钱?取决于养殖技术和市场价格。多年来,兔业受到的打击,来自市场比来自技术的还多。因此,加强市场动态研究,对于引导农民适时进行养殖规模和饲养方向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以往我们在这一方面有所欠缺,以后应该强化。

8.加强技术普及力度,扩大技术普及途径。以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为主的专家在家兔技术的普及推广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普及面积不足、深度不够、途径单一的问题影响力大大降低。2013年应该在技术培训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如:在全国重点产区设立培训学校,定期或不定期派一流专家授课;对不同层次的从业人员,举办高、中、低等不同类型的培训;面对面现场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电视讲座与报纸杂志平面媒体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培训,以加速技术的扩散及技术成果的转化,提高我国兔业的科技含量及兔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獭兔养殖前景范文第3篇

今年是鸡年,预计养鸡行业将兴旺发达,肉鸡、蛋品市场将比上年进一步升温。业内人士提醒,无论是饲养肉鸡还是蛋鸡,都需紧紧把握市场行情,按照市场需求,多养优质肉鸡,提供优质蛋品,搞好深加工,不断扩展供需空间。

养鸭

北京鸭驰名中外,世界著名肉鸭品种樱桃谷鸭、奥白星鸭、丽佳鸭等均属于北京鸭。绍兴鸭、金定鸭、莆田鸭、攸县麻鸭、荆江鸭等都是中国十分优秀的蛋鸭品种。绿壳鸭蛋世界少有,高邮鸭、建昌鸭是我国著名的肉蛋兼用型鸭种。应重视养鸭产业化问题:一是提高北京鸭、中国蛋鸭的生长速度、产蛋性能和饲料转化率,提高我国鸭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二是鸭群养殖场周边环境净化、鸭饮用水和洗浴用水净化、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有待改进。三是产品深加工水平亟待提高。

养鹅

整体上看,我国鹅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然而,其消费市场是以广州、上海、香港等南方城市为主,北方仍以猪、羊、牛肉为主。发展养鹅需注意地域的差异。

养猪

每年的5月份左右是生猪价格的低谷,但总的来说,生猪价格呈上升趋势,养殖户要把握商机。

养羊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专家认为,养羊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注意产业链的衔接,警惕阶段性供过于求的现象,同时应注意选择优良品种。

养兔

在“肉兔稳中有升,毛兔全面回升,獭兔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下,有关专家预测今年养兔的行情如下:肉兔目前出口形势稳定,将继续维持现状,估计不会有太大的波动。毛兔目前国际市场持续走好,特级毛最高卖价280元/千克。预计今年将保持这种态势。獭兔从去年年初开始,行情持续稳步上升,到现在已达到历史最好行情。预计这种行情在今年上半年将继续保持,下半年后有可能逐渐回落。

奶牛

奶牛养殖投资比较高,一头优质成熟奶牛的价格在1.7万元左右,出生不久的小母牛也要5000元左右。奶业产业链又是脆弱的,对乳农来说,企业是强者;对于企业来说,政府又是强者。当无法确定鲜奶销路的情况下,还是要谨慎从事。

肉驴

业内人士建议围绕主副产品的深加工、市场开发、无公害产品生产、提高增重速度、缩短出栏时间、提高繁殖效率、提高饲料报酬等方面科学选择。一是注意将主产品(肉)与副产品(血、皮、骨)同步开发,使总体增值。二是注意传统和创新产品同步开发。三是注意产品和市场的同步开发。

獭兔养殖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应用效果;浙江嘉兴;秀洲区

中图分类号 S1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270-01

近年来,嘉兴市秀洲区以生态高效都市型农业为主攻方向,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主平台,以实施农业“五个二十”示范工程和“6+1”产业提升为抓手,加快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同时,大胆创新农业发展方式,以种养结合为核心,以治理和循环利用并重为原则,积极探索建立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 种养新模式

嘉兴市秀洲区利用现有传统种养殖模式,创新发展,积极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新模式,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创新、保护生态的良好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1 果园生态养鸡

果园生态养鸡在秀洲区主要有梨园养鸡、桃园养鸡、桑园养鸡等几种模式。果园养鸡的优势显而易见,一是鸡粪作为果树的有机肥料,既解决了粪便污染,又减少了化肥用量;二是鸡粪中含有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可作为果园中蚯蚓、昆虫等动物的食物,从而为鸡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饲料;三是鸡在果园中捕虫食草,替代化学除草、除虫,减少了农药用量和对环境的污染;四是果园养殖的鸡质优无公害,风味独特,经济效益较高。推广果园养鸡是生态养殖的最佳模式之一,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的有效手段。因此,果园养鸡得到秀洲区很多种养殖户的大力推广,果树种植户和养鸡户不同程度地把2种方式结合了起来,不仅改善了单一的种植模式,而且减少了农药、化肥、人工的使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1-3]。

1.2 “猪—沼—作物”立体循环种养结合模式

秀洲区近年来加大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力度,加快推广应用资源节约、生态循环型农业技术和发展模式,深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及农业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例如,大运河生态农场通过建设集污池、沼液输送管网,购置抽沼渣装置、滴灌装置等设备,为种植业提供充足的沼渣资源。畜禽污水经过厌氧发酵变成有机液肥还田生产农作物,可少施或不施农药和化肥,是一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模式。畜禽粪便经过治理,变废为宝,使有害有机粪污变为生产绿色无公害有机农副产品必须肥料,为该区农副产品提质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农业提供增产增收、提高品质的肥源。尿污水经过厌氧发酵后,形成氮、磷、钾兼备的有机液肥,喷施于水果上,可防虫、增产、提高品质;用于蔬菜喷施上,可关闭植物生长细胞、抗旱增产增收。

实行“猪—沼—草”、“猪—沼—木”、“猪—沼—稻”、“猪—沼—果”、“猪—沼—菜”等能源生态模式,不仅解决污染治理问题,而且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多层次利用、多次增值,可促进效益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实现产品优质高产,符合生态农业的需要,同时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4-6]。

1.3 湿地种养结合新模式

利用秀洲区北部低洼田资源,发展莲藕、南湖菱、茭白等水生作物种植并适当套养泥鳅、甲鱼、黑鱼和田鱼等特种水产,实现水生作物与特种水产的共生生态种养混作模式。一方面泥鳅、黑鱼和田鱼等特种水产在摄食后会产生大量代谢物经分解、矿化后可为莲藕、南湖菱、茭白等水生作物提供营养物质,被其充分吸收利用,从而可以促进水生作物的生长;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因代谢物无法处理而导致水体恶化对特种水产产生的毒害作用,实现了特种水产养殖生长环境的有效改善;同时由于特种水产的游动、潜底及钻泥等活动,起到了活化水体、持续中耕松土的作用,有利于水生作物的生长;水生作物中的害虫成为特种水产的高品质活性饵料,为水生作物起到了生物防治、减少病虫害的作用。从而实现了水生作物——特种水产的良性循环发展,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了农田特别是低洼地农田的利用率,成了农、渔民增收的新渠道。

此外,秀洲区广泛示范推广的种养结合生态模式还有多种形式,例如,“移动大棚生态养鸡”循环模式,实现了“鸡—菜—稻”轮作的种养结合循环模式;“獭兔—果蔬”种养结合循环模式,獭兔粪是较好的有机肥,可直接用于瓜果蔬菜种植;“大田+奶牛”生态循环,秸秆被用作牛的饲料,同时粪便被用作大田的肥料,解决了污染的问题。

2 应用成效

2.1 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通过示范推广,提升农民科学素养。培养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懂发展的新型农民队伍。二是推广了大量先进适用技术和生产模式,在节本降耗、循环农业、湿地农业等方面不断引进推广适用技术和生产模式。三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了种养殖业的科技水平,为秀洲区农业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前景。

2.2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成效显著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带动势头强劲。例如,洪合镇的基鸣养殖场等10家养殖场(户)建设梨园生态养鸡示范区31.07 hm2,发展梨园养鸡5 000羽,2011年收入比单一种梨节本增效逾39万元。因此,种养结合的推广,改善秀洲区单一种植或单一养殖的现状的同时,实现了秀洲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2.3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一是通过种养结合循环模式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问题。粪便得到了合理的处理和利用,减轻环境污染、变废为宝的同时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二是通过湿地种养结合的应用,秀洲区北部低洼地面面貌有了极大改观。“昔日低洼地、今朝聚宝盆”是秀洲区开发北部湿地种养结合模式的最好描述。三是减少了农药、肥料的使用,减少了农村大环境污染,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3 结语

下一步,秀洲区将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立足该区实际,遵循农业科技规律,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积极示范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4 参考文献

[1] 周元霖,施春梅,常青,等.林地立体生态高效养鸡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7):209.

[2] 孙景淼.全面推进生态循环农业[J].农村工作通讯,2010(24):37-38.

[3] 赵灵芝,陈春原,赵勇,等.果树立体生态种植模式的应用[J].华北农学报,2006,21(S1):32-36.

[4] 张功,峥嵘,王瑞君.多菌种发酵秸秆饲料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0(S1):71-73.

獭兔养殖前景范文第5篇

水与土地是农业生产最为重要的两大自然要素。我市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水田占耕地的比重在65%以上,水稻、茭白、芋艿、莲藕等水生作物种植规模大,而蔬菜瓜果、花卉苗木、果园竹林等旱地种植品种也十分丰富。2004年以来,我市农业用水由10亿立方米减少到8.8亿立方米,占全市用水的比重也由50%以上降到42%,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近几年,我市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节水,加大对农业节水工程的投入。2008年,全市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实施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达到83%,尤其是在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和喷滴灌技术应用方面亮点突出。

(一)水稻节水灌溉走在全国前列

薄露灌溉是一项水稻节水增产技术。“薄露”就是“薄灌水,常露田”,有效减少田间水的蒸腾、蒸发量和渗漏量,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同时也更适应水稻不同生长期对水分的需要,可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平均每亩每年可省水150立方米左右,增产50-80千克。余姚从1993年开始推广薄露灌溉,是推广该项技术最好的县(市)。2005年,余姚市“水稻薄露灌溉技术推广”项目入选“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案例大赛”,被中科院、国家发改委等单位的专家推举为10个优秀案例第四名,也是浙江省唯一获奖项目。该技术的推广还曾在国际节水灌溉会议上介绍,被认为“对缓解人类水危机有重要意义”。

从1998年开始,余姚又开始示范无水层灌溉。无水层灌溉就是在秧苗返青后田面上不留水层,而是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要,使土壤保持70%-100%的含水率,节省灌溉水量每亩125立方米,并能增加产量9-31.5千克。

(二)经济型喷滴灌技术领先全国

采用喷滴灌技术是当前重要的农业节水措施。喷滴灌可按作物的需要,适时、适量灌水,节水效果明显,还减少用工、增加产量。但由于常规的喷滴灌设施投入较大,阻碍了该项技术的推广。从2001年开始,余姚市围绕降低喷滴灌设施的建设投入,开始研究经济型喷滴灌技术,成功将喷滴灌设施的每亩投入由原先的2000多元,降到目前的600元左右,提高了喷滴灌推广的经济性,成为南方地区推广喷滴灌的“发轫点”。经济型喷滴灌技术是根据应用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缩小灌区单元、利用小水库自压、平原集雨作水源、用河道代替主管道、塑料管代替钢管、移动机组代替固定泵站以及减小管道的直径等多种方式降低设施的投入,降低了喷滴灌推广的“门槛”,并形成大田喷灌、大棚滴灌和大棚微灌等模式,喷灌区的用水率已达到85%,大大高于渠灌55%的用水率。

喷滴灌应用的作物品种,从平原上的蜜梨、葡萄、西瓜、蔬菜等作物种植,到山区的竹笋、杨梅、红枫、樱花、板栗、茶叶果桑杏桃等林特作物,宁海金龙浦农业合作社还将沼液利用与滴灌结合起来。在政府的支持下,从2000年余姚小路下村首次尝试在523亩果园和蔬菜田里安装喷滴灌设施开始,到2008年全市的喷滴灌面积已达到15万亩,居全国前列,其中余姚总面积达4.8万亩,成为中国南方喷滴灌面积最大县(市)。喷滴灌推广已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按每亩年节水100立方米,增加收益500元计算,我市的15万亩喷滴灌设施,可节水1500万立方米,增加收益7500万元,而实际上许多的喷滴灌案例的效果要比这更好。

我市还将喷淋装置推广到畜禽养殖场,用于养殖场区的降温消毒,改善养殖场的环境,降低畜禽病死率,提高产出水平,目前余姚市已经有7万平方米的畜禽养殖场采用了喷淋装置。

二、测土配方施肥——缺啥就补啥

施肥是种植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长时间以来,对农业施肥的认识和理解并不科学,普遍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尤其是过量施用化肥,带来肥效降低、成本增加、地力下降和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等问题。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有针对性地施用有机肥和配有不同比例元素的复合肥,是有效扭转当前施肥不当所造成的农业生产效益下降、土地退化趋势,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任务。广大农民把测土配方施肥形象的比喻为“缺啥补啥”、“精准施药”、“刚刚好才是真的好”,生动地说明了测土配方施肥的意义。

宁波从2005年开始,分级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各级农技部门把不同类型田块的土壤养分状态告之农民,并送上一张配方施肥建议卡,让农民对“症”施肥、提高地力。2007年鄞州区、慈溪市、宁海县被列入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25万亩,建立各级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7.25万亩,覆盖900余个村,惠及17万户农户。2008年增加余姚市、象山县、奉化市为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至此我市农业集中的主要县(市)、区都已成为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同时,全市进一步加大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投入,共投入各级资金624万元,举办各级培训班139期,培训农民和肥料营销人员17000余人;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墙体广告、标语等进行宣传,完成检测37500多项次,建立各级示范方或示范点126个,示范面积18.28万亩,施用配方肥59800吨,施用面积118万亩,涉及农户34万户,发放施肥建议卡30万份;全市主要作物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产11.52万吨,总效益13920万元。

从我市测土施肥的快速推广中,还可以看到全市近50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在政府的推动下,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和引导农民,对技术的推广起到了加速推进的作用,也使这项技术的推广有了很好的组织载体,为其持续发挥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病虫害综合防治——安全是根本

农产品的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农业生产采用农药治理虫害,其所产生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依托循环经济的理念,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技术的应用也日渐成熟。我市从2004年开始,在以前病虫害综合防治领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到2008年已是第四年。据统计,全市共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面积70.71万亩,其中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5616盏、应用性诱捕器12.72万只、应用黄色黏虫板5.75万块,推广新型生物农药28.82万亩。从实效看,工程实施区比非实施区平均减少农药2.8次,平均亩减少农药使用量64克(折纯),平均亩减少农药使用成本29.5元,平均亩节本增效133.2元。按照全市实施面积计算,可减少投放农药45余吨(折纯),相当于减少了数百吨商品量的农药投放,节本增效达9800多万元。为推进我市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政府加大对财政投入的支持力度,市、县(市)和区按1:1比例进行配套补助,从而使这些技术推广取得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我市的病虫害综合防治主要采用的有频振式杀虫灯、性诱捕器、黄板粘虫、防虫网等防控技术。这些防治技术具有投资省、使用安全、操作简便、对人畜无毒害等特点。我市还在病虫害综合防治实践中,不断摸索多种技术的组合配套使用,以增加防虫治虫的效果。如江北庄桥蔬菜农场里,97亩菜地装了性诱捕器398只、黄色粘胶板4000多块,性诱捕器和防虫网组合使用,效果非常理想,其防虫效果达97.7%。同时,还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4项新技术在该区大面积推广后,使蔬菜增产10.71%,菜价也有所提升,农民每亩增收1300多元。

除了上述的防治虫技术的运用外,我市还探索用沼液喷洒种植物的叶子,在施肥的同时还达到了防杀虫的目的。沼液有着促进作物生长和控制病害发生的双重作用。我市宁海、象山等地一些农户,采用沼液喷洒种植物的叶子,对青虫、红蜘蛛、蚧壳虫等类害虫进行防治,也取得一定的效果。

四、畜禽粪便和秸秆综合利用——废物变成宝

农业废弃物再利用模式是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再利用,集能源、环保、资源为一体的最典型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畜禽养殖粪便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主要污染源,秸秆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和其对交通的影响,也成为社会公害。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采用合适的技术,在有效解决这些废弃物危害环境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资源化“变废为宝”,实现经济和环境双效益。

(一)畜禽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宁波市是全省较早开展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工作的地区之一。2003年,我市就将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开发利用列入实事工程,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推动工程的实施。经过几年的建设,取得明显的实效,逐步形成以沼气为纽带,集改善环境和能源、肥料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良性循环体系,沼气工程和有机肥生产成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形式,在全市全面推广,在我市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到2008年,全市生猪年存栏300头以上、牛年存栏30头以上的所有规模牧场,都得到了有效的生态化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尿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1%。全市已建成32家有机肥加工场,年处理畜禽粪便等20万吨以上,生产有机肥约7万吨,按每吨300元计算,毛利就有2100万元,并开发出西瓜、西兰花、蔺草、水稻、番茄、草莓等6个农作物专用肥。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结合我市的“沃土工程”,我市加大了有机肥的推广力度。市农业局实施了《宁波市商品有机肥推广规划》。2008年安排了150万元资金用于推广补助应用商品有机肥,补助的覆盖面积达到了11.24万亩计2万吨,辐射面积达到了40万亩。全市有机肥施用达到170万亩,占我市播种面积的34.5%。

在畜禽粪便生态化、资源化处理技术上,我市主要采用的是固、液分离处理技术,即尿液及场地冲洗污水经沼气池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沼液和沼渣,沼气作为能源可用于养殖生产供热、蔬菜种植大棚增温和提供二氧化碳气肥的用能,以及周边农村居民的生活用能,较大的养殖场还添置设备进行沼气发电。沼液和沼渣都富含作物生长所需元素和养分,是很好的有机肥,可用于作物种植和养殖。鲜粪便经过添加生物菌发酵处理后,加工成有机肥或再加工成复合优质颗粒有机肥,可施用于农田。

除采用固、液分离处理技术处理畜禽粪便以外,我市的畜禽粪便零排放处理新技术和蚯蚓养殖处理畜禽粪模式也有应用,并受到关注。宁波市鄞州区石碶春光牧场的畜禽粪便零排放处理是一项不同于固、液分离处理的新技术,通过接种高效微生物菌剂,利用太阳能,使畜禽粪便固液物进行好氧发酵,形成完全腐熟而稳定的有机肥料。金鳖山农庄和象山新厂村都采用蚯蚓养殖处理畜禽粪便。金鳖山农庄主要以牛粪、鸡粪为基质,添加EM箘快速发酵处理技术养殖蚯蚓,蚯蚓粪土用于种植施肥,蚯蚓喂鸡,有效提高了蛋鸡的免疫力和产蛋率。象山新厂村利用养鸡产生的鸡粪和种植柑橘产生的烂柑橘养殖蚯蚓,蚯蚓粪便作无公害柑橘和蔬菜的肥料,蚯蚓作鸡、鱼和黄鳝的饲料及饵料,形成以蚯蚓为媒介的柑橘、蔬菜种植和家禽、水产养殖产业循环链,提高了种植和养殖的效益。

(二)秸秆利用的新途径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秸秆的主要用途包括还田肥料、畜牧饲料、食用菌原材料、高温堆肥、作物覆盖材料以及作为工业原料等。有资料显示,前些年我市每年的秸秆废弃和露天焚烧量约占31%。近几年,我市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有效提高了秸秆的利用效益和利用率。2008年,秸秆有机肥还田130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了82%。

在我市的秸秆利用中比较突出的是“过腹”和“发酵”还田、能源化利用和用于食用菌种植。农牧结合的秸秆“过腹还田”和“发酵还田”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是充分利用秸秆中有机质和微量元素进行改善种植土壤品质的有效方式,显示了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我市的宁海利丰牧业年收购周边农田种植产生的废菜叶、玉米秆等9000吨,用于奶牛饲养,为周边农民年增收550万元,牛粪便经处理成有机肥再还田;余姚欣农兔业有限公司利用河姆渡镇3万亩茭白种植的茭白尾草,经加工喂养獭兔,兔粪便生产有机肥还田,沼气用于生产生活,给茭白种植农户带来了1000多万元的增收。宁海绿丰生态有机肥厂每年向农户收购晒干瓜藤、柑橘废枝等秸秆,经粉碎用作畜禽粪便发酵的混合料,与当地的养殖户畜粪便处理结合,生产的有机肥后还田,产生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在秸秆的能源化利用上,我市的鄞州下应镇湾底村、江北区洪塘镇灵峰小区都进行过秸秆气化试点、宁波惠佳编织品有限公司的掺烧废蔺草部分替代煤炭燃煤锅炉改造、余姚欣农兔业有限公司投资实施茭白尾草生物颗粒燃料加工等项目,也都取得一定的效果。

将秸秆制作成食用菌的培养基是近几年逐步发展起来的秸秆利用新途径。余姚利用棉花秆碎末和修剪的桑枝进行食用菌栽培,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形成了新的产业;鄞州瞻岐镇利用晚稻草作为栽培蘑菇的材料,也发展起食用菌栽培;宁海绿丰生态有机肥厂正在进行利用秸秆粉碎末配合有机肥,尝试蘑菇、芦笋以及蔬菜的种植,一旦该项技术成熟推广,可形成非常广阔的利用市场,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大农业发展模式——产业相融通

所谓大农业是指通过对传统农业的系统重塑,并运用共生原理使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其延伸的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等密切联系,协同作用,成为一个产业耦合体,各产业间的相互作用及结构的整体性是建立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基础。就生产环节来讲,大农业发展模式,就是利用不同生态系统间进行的有效物质循环,和不同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有机联系,形成相对完整的生态型生产系统,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在我市循环农业发展中,越来越多地运用了大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适合宁波实际的循环农业的实施模式,涌现出许多循环经济亮点。具体说就是念好“轮”、“混”、“链”三字经。

(一)实践轮作、轮养新模式

“轮”是指轮作、轮养等。在同一块土地、水体里,根据不同生物的特性,合理安排轮作,一是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二是通过轮作维持或提高资源的品质,提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在我市探索轮作的模式中,更多的是围绕保障我市粮食15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和80万吨/年的稳定产量这一重要的战略目标来展开的,具体有:“鸡(鸭、鹅)稻轮作”、“鸡瓜轮作”、“鸡菜轮作”、“粮经轮作”等。“鸡稻轮作”利用冬春休闲农田进行鸡(鸭、鹅)的养殖,实现了稳粮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余姚从2004年开展试验,发展到2008年已近达132亩。“粮经作物轮作”,利用冬春季粮田空闲期,发展适宜冬春种植的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从“油菜—稻”这一最为常见的粮经结合模式,发展到西红柿、冬季芹菜、甘蓝、榨菜、雪菜、毛豆、西瓜等许多品种,最大程度地提高农田的经济收益。据农技部门相关调查,粮经结合得当,亩产值可以达到5000元以上,能很好地实现稳粮增收的目的。

(二)探索套种、混养新技术

“混”是指套种、混养等。不同的作物及养殖品种,在同一块土地、水体中同时种、养,达到共生共育,既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也通过共生共育实现相互促进,提高产量,改善资源和环境。如“稻鸭共育”、“稻鱼(虾)共育”、和“茭鸭共育”,“鱼、虾、螺、鳖混养”等。“稻鸭共育”是国家农业部推广的一项以水田为基础,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自然生态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目前,我市余姚有稻鸭共育1000亩,奉化市农技服务总站开展的稻鸭共育生物防治技术攻关被列入2008年宁波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鄞州在这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与“稻鸭共育”相同的“茭鸭共育”在我市余姚的茭白主要产区——河姆渡镇也有推广。从2000年开始着手研究,发展到目前已超过1000亩,达到茭白增产25%,质量改善的效果,加上养鸭收获,每亩可增收300元左右。

江北洪塘的“鱼、虾、螺、鳖混养”、鄞州区咸祥镇的南美白对虾套养甲鱼和奉化象山港内的“鱼、贝、藻混养”有着相似的原理和共同的增收效果。利用不同养殖品种的生物链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生态平衡的微生态环境,既有利于养殖生物的增产,提高产品质量,又可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保障生产能力。特别是奉化的“鱼、贝、藻混养”是在开放型微生态系的浅海养殖区内进行,有效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减少赤潮和病害的发生。现已建立宁波市循环经济试点——1000亩象山港鱼贝藻生态养殖示范区。象山县在黄避岙海水网箱养殖产业基地还进行了海水网箱养殖、藻类养殖和贝类养殖的循环经济模式试点,初步显示成效。

“茭鳖套养”是宁波在福寿螺治理上的一个典型的循环经济实践事例。福寿螺约1997年进入我市,迅速扩散,在局部地区已泛滥成灾。河姆渡镇的茭白种植深受其害。2004年开始了茭白田套养中华鳖实验,利用中华鳖能吞食螺特点,使中华鳖成为福寿螺的天敌,形成较为平衡的生态体系,大幅降低农药使用。目前,这一套养技术应用已扩大到510亩的茭白种植中,控制了1万多亩的福寿螺虫害,提高了茭白种植安全,套养的中华鳖品质优如野生,市场俏销价高,带动农户增收。奉化、象山等县也都实施了套养中华鳖治理福寿螺。

(三)构建多种方式产业链

“链”是不同生产环节的链接。将在不同空间中进行的农业生产通过物质链的形式连接在一起,从而在相互促动中形成产业发展的相互依靠,实现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维护环境等综合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大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与其说依靠的是生产技术,不如说更多的是依靠生产的组织。这种产业链的构建是在一个经济主体内部或两个以上经济主体之间两个层面上进行组织构成的。

以公司为主体构建的循环产业链,是一定的生产规模为基础,通过合理规划和实施,形成较为完整和协调的产业链接。我市较为典型的是以畜禽粪便生态处理为核心环节建立农牧结合的循环产业链。如:慈龙畜业有限公司以生猪养殖为产业链的核心,形成了“生猪-沼气-作物”的生产链模式;鄞州区姜山镇金鳖山农庄建立的以蚯蚓养殖为媒介的“蛋鸡养殖-蚯蚓养殖-鸡用青饲料种植”循环链模式。

以一公司为龙头,多经济主体共同构建的循环产业链,也是我市较为普遍和极为有效的循环产业链构建模式。如:余姚欣农兔业有限公司围绕獭兔养殖这一中心,与周边的茭白养殖户和其他种植户建立紧密的产业链接,形成利用茭白尾草加工饲料养兔、獭兔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兔粪便有机肥、沼气处理、有机肥还田,以及裘皮服装加工、生物制品制造等多位一体的獭兔高效产业链模式;宁海绿丰有机复混肥加工厂以复合有机肥加工为产业链的中心,联合了7个重点牧场,建立利用畜粪生产有机肥半成品车间,构建复合有机肥生产产业链,并与当地种植业大户建立复合肥销售关系,从而形成一个一端与本地养殖业相连,另一端与种植业紧密联系的有机肥生产和销售网络系统。宁海的利丰牧业有限公司以奶牛饲养为中心,与周边的蔬菜、粮食种植户建立产业链接,构建起一个“农业废弃物-奶牛饲养-粪便加工有机肥-农作物种植”产业链。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养兔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农村新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石化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