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业人物故事

创业人物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业人物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业人物故事

创业人物故事范文第1篇

《现代企业文化》:新时代、新的市场经济体下,如何培育和弘扬新时代的劳模精神?

孙海蓝:“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国家倡导,一个有故事的企业也是一个企业文化传播做的很好的企业,企业首先要有故事,故事就包括各种体现企业价值观和企业倡导的人物所体现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一种精神会被记住,那就是劳模精神。

很多企业每年都会评先进人物,这些先进人物故事中都有各自的角度和各自的评价,不管这些人物描写什么角度,都是为了弘扬人物精神,这种精神有的是劳模精神,有的是创新精神,不管哪一种精神,都是企业倡导的一种价值观的体现或外化。

时代需要典型,典型需要树立,典型需要精神,精神需要传承。

每一种人物所体现的精神都会在企业成为一种文化传承,有的会被写入企业案例库或者进入企业文化故事集,成为企业文化的教科书。

比如海尔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会有不同时期的典型,体现创造感动的基层员工故事石林,小车班司机于师傅,创新精神的雷神笔记本电脑小微团队,咕咚洗衣机团队等,故事已经数不胜数,故事成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下典型的载体,有人说:有文化的企业是个会讲故事的企业,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做的好,源于企业哲学和企业故事很多,故事是企业文化传承的生命,没有故事就没有传播和记忆。

《现代企业文化》:那么如何去传播这种故事呢?如何更好的体现企业文化中的劳模精神呢?

孙海蓝:首先需要培育土壤。这种土壤是企业高层重视,认同文化的重要性,更明白用文化去传承企业战略落地与实施,文化的落地实施需要人,而人是产生故事的根本,劳模的产生需要不同的时代背景,只不过今天“劳模这个词”或许被很多新的词汇代替,比如说“工匠精神”,比如说“英雄事迹”,比如说“先进人物”等,劳模应是企业典型人物的一个代名词。劳模在互联网的今天又有了一个新的解析:示范和带动作用,不仅仅是体现老黄牛精神的劳模,不仅仅是兢兢业业的那个时代的人,也是这个时代善于创新和敢于变革的人,总之,劳模是个符号,这个符号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这种精神会影响众人。

其次要营造氛围。氛围需要人营造,没有营造就没有氛围产生,一个企业倡导什么样的舆论导向,就会有什么样的人响应这样的导向并去不断践行还取得好的成绩,这就是典型,这个典型企业内部要造势要树立标杆,要让其他人去学习,这个过程需要企业不断造势。

创造的氛围多,出劳模的机会就多,因为企业倡导这种正能量的导向,氛围是会传染的,也是需要培育的,这需要企业有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牛根生说:文化就是少数人改造多数人的游戏,当大多数人都被改造过来了,少数人就是服从。

同样,当一个企业有这种产生劳模的氛围的时候,很多人就会自动产生,因为氛围的力量,榜样的力量,这种力量的背后或者是周围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正能量传递出去会影响一片人,这种氛围的杀伤力是无穷的,所以建立氛围非常重要。

《现代企业文化》:如何让劳模脱颖而出?

孙海蓝:企业需要树立典型,每一个时期需要不同的劳模,需要不同的精神,需要不同的人物故事来传承和表现这个解读企业倡导的舆论导向,只要符合这个导向的人物要积极的表扬和肯定,比如我们国家之前树立的郭明义典型,他的出现正符合国家倡导的“雷锋精神”。这个时代我们还需要雷锋精神,是新时期的雷锋,人帮人让这个社会更温暖,因为之前我们的社会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声音和现象,比如老人倒了没有人敢扶,佛山的小悦悦事件让很多人觉得这个社会很冷漠,后来国家倡导雷锋精神,呼吁社会人帮人、人助人,让这个社会更加温暖,郭明义等一系列典型人物的出现符合这个时代的新劳模精神和雷锋精神,所以你会明白为什么后来还拍了一部电影《郭明义》。目的就是激发很多人去做好事,践行雷锋精神。

大家知道医患关系一直是敏感的问题,青岛儿童医院2016年春节除夕夜发生了“催泪红包”案例,从春节到现在一直在讲“催泪红包”因为它是一个感动人的故事,一个患者到医院发现医护人员大年除夕还这样忙碌,牺牲春节和家人团聚的时间,留了10个红包,这个细节感动了无数人,“催泪红包”讲到了今年的两会上,这个故事引发的温暖人的精神一直在青岛延续,包括青岛的公交车上,都在造势宣传至今,它成为这个城市的一种助人精神,也符合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这个社会需要和谐,媒体大规模的去报道这个事情,因为需要有这个土壤和呼吁这种机制,去培养这种精神,让这种精神去感染身边的每个人。

所以,企业文化和劳模精神必不可少,劳模精神在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的典型树立,说“精神聚众”通过一种精神将人聚集一起,这需要能力和信仰,企业文化就需要这样的精神力量,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心,所以通过故事化、热点化、网络化快速的去传播,让企业的劳模精神“疯传”,就会成为一种文化和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深化人心,会影响企业的员工和行为,善于做文化的企业一定是个会讲故事,会造故事,会传故事的企业。

创业人物故事范文第2篇

1.关注名人,以“名人效应”提升知名度。前驻法大使蔡方柏是咸宁人,在家乡有着很高的关注度。今年夏天他回乡探亲,我报采访后在《香城骄子》栏目以特写加照片整版报道,拉近了他与家乡读者的距离;成长经历、大使生涯,有很强的可读性。读者称赞报道家乡名人,可亲、可敬、可信,同时提供采访线索,推荐家乡名人。

今年,咸宁市组织了《中国文化名人看咸宁》活动,邀请舒婷、汪国真、蒋子龙、陈建功等文化名人看咸宁、写咸宁。香城都市报派出文字和摄影记者全程跟踪采访,开设了《中国名家看咸宁》专版,刊发了《舒婷,飘过香城的鳶尾花》、《汪国真闻香而来: 香城满城皆香,从此不识芬芳》等文。舒婷赠言:香城文化鼎盛,艺术成果斐然——给《香城都市报》的读者朋友们;汪国真赠字:香城满城皆香,从此不识芬芳——书赠《香城都市报》;蒋子龙为本报题字:香城都市报,文字带香气。这些文化名人在咸宁依然有很多“粉丝”,他们的故事、在咸宁的生活等,读者仍十分关注。而他们题字对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香报”的肯定,也提升了香城都市报的知名度。

2.关注能人,以“示范效应”聚集正能量。中国梦是当前媒体报道的重点。如何让中国梦落地?香城都市报在4月1日的创刊号上首推《泉都追梦人》栏目,定位为报道“草根创业者”,通过他们追梦、圆梦的故事,鼓起更多读者创业风帆,聚集起正能量。

周峰是江苏人,原来在路边卖炒货。由于诚信经营,生意越做越大,已开了十多家炒货连锁店。香城都市报以《16年前来咸“讨生活”,搭棚卖炒货,如今开起10多家炒货店——江苏夫妻在咸宁“炒”出幸福好滋味》为题,报道了他们的创业故事。见报后,夫妻俩专程来报社致谢,说生意越来越好了,一些人还到他的店学习,一些人联系他想加盟连锁店,让他十分自豪、欣慰。

截至8月底,《泉都追梦人》栏目刊发稿件36篇。有讲述打工仔的创业故事:《15年前,他从地道的农民转身成为茶商;如今,他的“川玉”有机茶已经家喻户晓——张加川:用心“泡”出人生百味》;有讲述大学生的创业故事:《大学毕业后因工致残,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利用自己擅长的吉他知识开办起琴行——周咸兵:超越残缺,追逐音乐梦想》等。这些追梦、励志故事,使《泉都追梦人》栏目有了一批忠实读者。

3.关注好人,以“榜样力量”弘扬主旋律。时下,许多人抱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作为以“铁肩担道义”为己任的媒体,应责无旁贷弘扬正气,旗帜鲜明弘扬主旋律,担当起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责任。为此,香城都市报开设了《香城好人》专栏,配特写图片、评论员文章,大张旗鼓地赞美好人。

《香城好人》专栏开设后,记者跑妇联、跑工会找线索;进社区、进乡村找典型。温泉办事处桂花路社区魏阳义的妻子陈美容12年前突发脑溢血偏瘫。丈夫12年不离不弃,悉心照料。爱的感召下,老伴竟奇迹康复。如今,79岁的魏爹爹与74岁的陈婆婆经常一起河边散步,社区居民夸赞不已。《香城好人》栏目以《今生,我是你的拐杖》予以报道。

《香城好人》栏目开办以来,已发稿29篇。有义助灾区的典型:《老伴住廉租房,他住在乡下老家,患小儿麻痹症的儿子在温泉城区租房捡破烂为生,生活贫困的他却从微薄的收入中挤出1000元捐献给四川雅安灾区灾民——大爱老兵唐继强》;有义务维权的典型:《在嘉鱼县官桥镇舒桥村,有一位爱管“闲事”的老爹。8年来,经他处理的消费纠纷案件达300多起,为村民挽回经济损失150余万元。这位老爹叫张秉涵,没有工资,义务为村民办事——嘉鱼七旬爹爹为民维权乐此不疲》;有助人为乐的典型:《叶祖志和徐丽萍是隔壁邻居。两人坚持义务打扫西大街社区公厕卫生,叶爹爹负责打扫男厕,徐阿姨负责打扫女厕。14年来,他们用手中的扫帚,为居民们扫出了一片清洁、和谐——两邻居义务打扫小区公厕14载》。

4.关注凡人,以“邻家大哥”增强亲和力。一段时间来,能有资格上报纸的都是“高、大、全”的英雄人物。随着新闻单位的“走转改”,记者们纷纷把镜头、笔尖对准了普通人,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报纸放下架子,以“邻家大哥”、“邻家女生”的定位,增加了亲和力。正基于此,香城都市报开办了《我爱我家》、《新哥说事》栏目,报道普通百姓的新闻。

《我爱我家》栏目由副刊部负责,主要报道新闻性、故事性强的家庭故事。2009年12月9日,一男三女四胞胎降临到通山县通羊镇高坑村四组村民吴义任一家。乐观的老吴给四胞胎取名“怀朵鲜花”。四胞胎给这家带来了快乐,但也带来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与累。今年3月底,记者走进了这个家,感受已成长到4岁的四胞胎故事。4月2日,《四胞胎名叫“怀朵鲜花”——有一种苦与累,叫做幸福》一文发表后,这个快乐而又艰难的家庭引起高度关注,一些爱心人士和企业纷纷联系本报,为四胞胎提供帮助;而这四个孩子的快乐成长故事,也深深感染了读者。

为了增强普通百姓新闻报道的力度,香城都市报开设了《新哥说事》栏目,由负责社区报道的社会部负责,定位为社区新闻的报道和点评。开办以来,共发稿20余篇,对社区新事、家庭纠份、邻里矛盾等新闻进行报道和点评。

咸安区83岁的周爹爹经历了四段感情:57岁时,他的第一任夫人去世;第二任妻子与周爹爹儿女关系没有处理好散伙了;三婚老伴又因病魔离他而去。心有余悸的周爹爹再不敢提结婚。最后,通过半年的交往,周爹爹决定和同院的刘妈两人相守不结婚,双方AA制,携手度过余生。《八旬老人“试婚”安度晚年》一文发表后,引起社会热议,支持者有之,非议者有之,大多还是祝福。《新哥说事》点评道:找个老伴“试婚”,咸安周老爹也够“新潮”的,新哥心里忒佩服老人的勇气——敢爱敢恨,敢于追求自己的晚年幸福!“新哥”最后说:不管是领证还是“试婚”,只要老人们过得幸福,我们(特别是老人的子女)就要支持。新哥在这里祝福周老爹和刘婆婆白头偕老,幸福长寿!

5.关注美人,以“沉鱼落雁”提高感染力。近年来,咸宁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城市越来越美丽;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咸宁女子也出落得羞花闭月。香城都市报推出了《泉都魅影》专栏,将美景、美人、美文相结合,简洁、大气推出咸宁美人。

承担《泉都魅影》专栏的编辑,从报名者中精心挑选形象好、气质佳的美人,到潜山国家森林公园、竹博馆、人民广场、市博物馆、湖北科技学院等景点和地标建筑拍摄,让美景衬托美人,美人衬托美景,所谓“人面桃花相映红”,配以诗歌、散文发表,版面有着极强的视角冲击力。

6月25 日的《泉都魅影》推出了《“博”美咸宁 》版,出镜美女本身是一位开舞蹈班的创业者,与市博物馆相组合,含义为咸宁既有悠久瑰丽的历史,又不乏独立奋取的女性,是一座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美丽城市。该栏目先后在泉山国家森林公园拍摄,推出了《潜山丽影》、在人民广场沁香园拍摄,推出了《美“沁”心脾 》、在湖北科技学院拍摄,推出了《 学府拾梦》,满足了读者的审美需求,提高了香城都市报的格调和感染力,许多版面因其美不胜收被读者肯定和收藏。

资料显示,人最在乎和关注的是自己的名字,人物永远是媒体最有魅力的。香城都市报报道的人物,在相当长时间都被身边的人热议,一些报道的主角和亲朋好友还到报社,要求订阅香城都市报。由此可见,报道一个人,可影响一群人,而随着报道人物的叠加,就会为一张报纸累积人脉、人缘、人气,就会夯实一张报纸发展的民意基础。

创业人物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作文 积累 材料

“无病”这个词语用在作文上,是指文章内容空洞,贫乏,缺乏必要的作文材料。由此可见,获取充实的作文材料,是习作成功的前提和基础。而充实充分的作文材料,源于平时的有心积累。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引导学生善于积累作文材料的途径,都是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严肃问题。下面是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对积累作文材料的一些浅见。

一、从阅读中积累作文材料

“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积累作文材料,这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一个作家,无论其成就大小,它一生的“最爱”,除写作外,就是读书。“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有谁真正能理解陶渊明先生内心的真谛?学生除了从语文课本中积累材料外,教师更应该花费心血与精力,指导他们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并使之成为他们经常性、自觉性、习惯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行动,使之成为一种时尚,一种风格。通过广泛的阅读,使孩子们从中获得和积累丰富多彩的语文作文材料,如好词佳句、名言格言警句、寓言神话传说、推理数据、事实道理、古今中外、风土人情、地理概貌、凡人凡事、名人伟人及其事迹、英雄模范人物故事、海归学者专家、知识分子创业故事及其精神品质、历史典故、科技成就、民族精神等等,为其习作时的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是积累作文材料的重要与必要的途径之一。

二、从生活中积累作文材料

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处处皆语文。也处处皆可作文。教师要鼓励学生争当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平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国家大事以及变幻多端的国际风云等。把所见所闻所感、观察所得、亲身经验等等,以日记或随笔的形式加以整理、记录,保存下来。这第一手素材,便成了随时可供借鉴、参考或使用的作文材料,朴素、真实、可靠、实用。随着阅历的增多及日积月累,这些作文素材也会变得日益丰富而充实。

例如,在现实生活当中,小而言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叶一花、一虫一鸟、一鱼一兽、一禽一畜等的特点或生活习性,一个逃学孩子的转变,一个贫困少年矢志求学的故事,一个农村青年洗心革面、戒赌自强的历程,一对青年男女的婚育新风,两个冤家的握手言和,一个农村家庭的酸、甜、苦、辣、咸和喜、怒、哀、乐、怨的事情,一段悲欢离合的亲情,一个幸福家庭的毁灭,一个见义勇为的无名英雄……都可整理成不同类型的作文材料;大而言之,“留守儿童”问题,城乡教育的均衡、公平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三农”问题,民生及社会保障体系,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和改善环境,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农村建设,安全生产,“3•14”拉萨打、砸、抢严重暴力事件及所谓“问题”,“5•12”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风暴,手足口病,禽流感,猪流感……这些都是极具时代气息的作文材料。只要我们平时多加注意,留心观察,养成“我手写我耳、写我目、写我心、写我口、写我身……”的习惯,执笔习作时就不至于搜索枯肠而作“无病”状了。

三、从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积累作文材料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必然离不开在这项活动中通过搜索、处理信息而积累起来的作文材料。

创业人物故事范文第4篇

有甲乙两位安徽商人,挟重资来苏州贸易,两人各恋一,未几,便为此挥霍一空。很快,他们沦落到日则行乞,夜则寄宿古刹。一天晚上,两人就地燃火,相对欷?[。

甲徽商摸出仅存的一文钱要扔掉,乙徽商急忙拿住说:“我有办法了。”不一会儿,乙徽商怀抱竹片、草茎、破纸、鸡鸭毛等物归来。他鼓动甲徽商和他一起用一文钱买来的面粉,索水调浆,将草缠竹片上,蒙上纸,再遍粘鸡鸭毛,一共做了二三百件宛然如生的各种禽鸟纸玩具。

待天亮,甲乙徽商各携这些禽鸟纸玩具至玄妙观。玄妙观为苏州寺观之薮,特别是春天,游人如织。妇孺士人见甲乙徽商所携禽鸟,以为酷肖,争求购买,顷刻俱尽。每具禽鸟是以十数钱出售的,甲乙徽商收入了五千多文钱。这时,乙徽商才告诉甲徽商:竹片、草茎、破纸、鸡鸭毛,皆拾于诸市上,又用那一文钱买点面粉,这就是全部“家当”。

此后,甲、乙徽商用一文钱赚来的钱,添购各色纸张,拾来鸡鸭毛羽,以肖人物花草等状。两人夜间分制,白天便到玄妙观出售。不到两年,甲、乙徽商便积资数万。他们遂于苏州阊门开设一爿布店,为不忘此店所本,大书“一文钱”三字榜于门。从此,“一文钱”名扬苏州,生意日隆。

无独有偶,徐珂《清稗类钞》也记录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主角是江西南昌籍商人,在明清又称作“江右商”:

一“江右商”因经营不善,在年末只剩下二百钱,债主毕集。于是他到坟间准备自尽,却遇到一位也想自尽者,他急救下,相与慰劳。那人知道“江右商”寻死的原因,嘲笑他二百钱办不了事的观念,便向“江右商”要了那二百钱,买了一坛酒,一块肉,几十件玩具,两人找座古庙,席地饱餐一顿。翌日清晨,那人叫醒“江右商”,告诉他:今日新年,士女嬉游,你去卖玩具,如大人买,可便宜些,如有带小孩,小孩牵衣索买的,可卖贵些。

“江右商”按这话去做了,结果发了笔小财,返见那人,并打算再去贩卖玩具,那人却笑他:

此子之所以折阅也。昨尚岁暮,市中玩具价较廉,故贩售之,可以获利。今已新岁,市中玩具价亦涨矣。吾侪成本无多,利货速售,方足以资周转,非若多财善贾者流,可居奇货以待善价也。

徽商是在几乎什么都没有的绝境中,只凭着一文钱,买来面粉,捡来禽毛破纸,依其自身所具备的艺术才能,做成了长者幼童皆喜的玩具,而且他们敢于到玄妙观去和别人竞争。玄妙观在清代确为一商业中心之地,店肆密布,伎艺纷呈,甲、乙徽商却以新美的玩具获巨利,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再看“江右商”,也是走投无路,全靠明白人的指点,自己则缺乏艺术修养,不会动手,只能用二百钱去买玩具再贩卖,才度过难关。而且他还不能审时度势,毫无主见,这就阻碍了自己进一步赚钱。

将“一文钱”与“二百钱”作一比较,有见地的人一眼就可看出,“徽商”要高出“江右商”一筹,差距是很显著的。也许正是基于此,“一文钱”故事又被丹青高手加以图绘,布之于《点石斋画报》。尽管《点石斋画报》中的“一文钱”故事发生在广东,与“一文钱”祖本有出入,然而情节大致相同,看来“一文钱”故事在清代流传的范围不小,影响也很大。

但这些“一文钱”故事的源流真假究竟如何?笔者认为:“一文钱”著者许朝恩为安徽文士,耳目甚近,撰文真实性较为可信。度之于明清晋、陕、鲁、粤、浙、闽、湘等诸多商帮,他们的经历虽然也是艰苦创业、揣透行市、擅长经营、灵活应变,可就所处的具体物质环境,挥毫舞墨,娱乐遣情的浸染,教育的开化,礼俗的投入等,均不如徽商那样集中而又扎实。明白于此,便找到了“一文钱”的徽商何以能在逆途转衰为胜的关键。

现撮主要叙述,先从徽州的具体物质环境谈起。据《歙事闲谭》,明清的徽州,“粉墙矗矗,鸳瓦鳞鳞,棹楔峥嵘,鸱吻耸拔,宛如城郭,殊足观也”。可以说,明清时的徽州人一生下来,就置于一种典雅隽永、装饰秀丽的时空氛围之中。

他们所居住的楼阁、门罩、廊柱、梁架、栏杆、窗户,雕镂细腻,纹样华美。人物故事、灵兽花卉、神话传说、放牧射猎、挑水劈柴、行走收割、百戏游乐、稚儿玩耍、西湖风景、烟云黄山……无所不包,一砖一物,一栏一事,无处不在,尽收眼底……

还有值得称道的是徽州的牌坊群,如许国牌坊,它是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两侧单间双柱三楼的建筑组成,大块石料,质硬色青,梁枋、栏板、斗拱等上面,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彩凤珍禽、飞龙奇兽,石坊上所有题字,皆是馆阁体”、“擘窠书”。

类似这种牌坊,如棠樾牌坊、江宅木牌坊,均集书法、雕刻、建筑于一体,造型独特,观赏价值极高。加之村人聚玩憩闲的水口之类的园林,台阁池亭,石刻极精;宝塔卧桥,花木成趣。巍峨的祠堂,幽雅的街厅,奇巧的厅院……从这个角度观察,《丰南志》说徽州是“彬彬乎文物之乡”,是名符其实的。这些建筑是对徽州人最直观最生动的文化熏陶。

徽州人的文化性格的形成,还有赖于得天独厚的纸、墨、笔、砚的开发和制作。像婺源龙尾山所产的龙尾石,石质坚润,呵之即泽,光洁莹亮,徽人便因石取势,雕琢成颇耐观赏的砚台,世称“歙砚”。徽墨的形制、花纹,特别讲究,使墨锭成为一种艺术品。

而“一文钱”故事所说的甲、乙徽商所具备的绘画本领,自明代以来,几乎是徽州人都希望学习掌握的一种技巧,连最低层的农夫住家的檐壁也绘满了图画,富足的图画收藏家则将价值数万的郑板桥、金农的作品粘柱障壁,以至比比皆是。一言以蔽之,徽州人都以绘画为雅事,和体现自身价值的目标,收藏书画则成为最流行的时尚。正因如此,徽州画家之多是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据不完全统计,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画绩斐然者,就达四百二十余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新安画派”。

直接与之相关联的是徽州的版画。明清一直流传“时人有刻,必求歙工”之说。明代新安黄氏一族,就是其卓越的代表。他们父传子受,数代相继,当时的徽州,作坊刻凿之声,如鼓似筝,彻夜不息。任何一个徽州人,都不可能不受其感染,“一文钱”故事中的徽商自不例外。

尤其是明末徽州胡正言所创的“?板”、“拱花”技法,即用??般大小板块,按画稿位置固定在案上,分别刷以各种颜色,使其有深浅浓淡,显现物象的阴阳向背,成为一张五色缤纷的图画。“拱花”是将刻好的线纹板不刷色,印时用纸压在板面上,使行云隆起,花卉轮廓,禽兽羽毛,流水涟涟……一一凸现在纸面,俊逸纤丽,穷工极巧,绣像绣梓,展卷悦目。这都会给“一文钱”故事中的徽商以深深的影响。

由此要说到的是徽州的刻书。自明以来,徽州出外经商者日多,足迹遍布海内,他们迫切需要了解全国地理自然状况。这正像隆庆年间刻《一统路程图记》的休宁人黄汴,恐天下人像他那样“厄于歧路”,于是,与二京十三省暨边方商贾贸易,得数家《程图》,穷其闻见,考其异同,反复校勘,积27年编成了这犹如旅行交通指南的书。由于此书可以为漫漫的商旅行程提供方便,所以接连印刷三次。

此后,万历年间又有陆嘘云的《新刻徽郡原板诸书直音世事通考》问世,其中时令、人物、身体、病症、五谷、荤食、衣冠、首饰、丝帛、靴鞋、百工、杂货等各种常识,一应俱全。这种为商人编写刊刻的日用百科全书,对外出经商的徽人帮助是很大的,使其对各地风土人情、性格喜恶都能有所了解和掌握,“一文钱”故事中的徽商正是在这类书籍的潜移默化下,针对苏州人好玩的习俗,想出制造玩具点子来的。

这也和徽州热爱伎艺的风气有一定关系。《休宁碎事》曾记载:万历二十七年,休宁迎春演出的台戏就有109座。又据清代采蘅子《虫鸣漫录》一条史料,也能说明这一问题:金陵上河,是徽州木商的聚居地。每年灯会,他们的仪仗器物,皆剪纸为之,五色粘合,备极灿烂,雕镂纤巧,殆类神工。空其中,可燃烛,人物灯式,宛肖真者,伞灯尤奇,还有穿茉莉结成的,超出想象。徽商制灯的耗费,就不下4000两银子!正是徽商这样的热衷于娱乐活动的素质,触发了“一文钱”故事中那位徽商制作玩具出卖的灵感。

诸多原因中最为主要的当归结为徽州的教育。仅《康熙徽州府志》统计,当时的“社学”就达562所。《光绪婺源乡土志》这样记载:

婺人喜读书,虽十家村落,亦有讽诵之声,向科举未停,应童子试者,常至千数百人。

徽州的教育是相当雄厚的,是从基层,从娃娃抓起的。

可是明代徽州却有句“以贾为生意,不贾则无望”的谚语,即按徽俗,如清代《豆棚闲话》小说所写:“人到十六就要出门做生意。”

但这时外出的男童,已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了。《光绪婺源县志》所说的奉父命服贾的董邦直,“奔走之余,仍理旧业,出必携书盈箧”。在徽人看来,经商和学习是互补的,是相辅相成的。汪道昆《太函集》明确指出:“诎者力不足于贾,去而为儒;赢者才不足于儒,则反而归贾。”

这种“儒贾”、“贾儒”的模式,对徽商的事业是大有裨益的。汪道昆举嘉靖曹演的例子:曹因家贫“舍儒而贾”,起初仅是资微本薄的“下贾”,由于曹善于在经商中用“心计”,只五年就达到了“中贾”,十年就成为“上贾”了。

《丰南志》记万历时,在两淮经营盐业的徽商吴承先,有空就翻阅史书,与人纵论社会兴衰,即使硕学大儒也认为不如他。吴承先因此获得了群商的信任,商人的经营活动都来依靠他策划。吴承先也确实能“权货物之轻重,揣四方之缓急,察天时之消长,而又知人善任,故受指而出贾者利必倍”。当然这种能力并非天生,而是他抱定了“贾儒”的宗旨,重视学习的结果。

创业人物故事范文第5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深邃而广搏,是中医学的源头活水。其核心是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贵和持中的中和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重人轻神的人本精神,知行合一的实用精神,重德尚义、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有容乃大的开放精神[2]。中医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医文化涵盖了整个中医学科体系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狭义的中医文化仅指与中医学科相关的知识、理论、技能和医疗实践活动。2005年8月召开的全国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首次明确了中医药文化的含义: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3]。从中医专业基础教育及中医学来源来看,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是学好中医的基础[4]。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影响了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5]。中医文化中蕴含着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调整阴阳的平衡观、动静结合的恒动观有助于培养中医院校大学生的辩证思维,也将影响中医院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传统中医文化促进医德形成。

2高等中医院校中医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虽然“中医药存废”之争已经硝烟散尽,各高等中医院校不断发展,招生人数也不断增多,让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表象,但实际上中医事业的发展却遭受着极大的困境,其前途让人堪忧。如今,中医药事业发展迟钝或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跟当前的中医教育相关。

2.1教学模式的改变

由于招生人数大大增加,现在的中医教育已不再是曾经“师带徒”的模式,而是更多采取了大规模院校培养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上看,中西课程安排比例的改变,面对学习古代文化和现代科学的矛盾,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我们必须寻找一些方式来回归中医教育的本原。

2.2传统文化的缺失

中医学根植于传统文化,中医学的发展永远不能脱离传统文化,只有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才能让中医学繁荣昌盛[6]。学生进入大学之前接受的是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已建立抽象逻辑思维模式,当面对深奥难懂的中医基础理论,他们往往陷入迷惑。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特别是中医经典理论教学的薄弱,使中医的教育需要更多真正热爱中医的人来传承。

3中医学教育事业的出路

3.1政府:加大中医文化教育投资鼓励中医学发展

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何使其昌盛而不是衰败,政府应该首先担起重责。加大教育投资,充分肯定中医学存在的必要性。政府应提出一些保护中医的政策,加大对中医教育、中医药科研及产业的投资。让中医走出国门,孔子学院已经在很多国家设立,她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针灸医院得到认可;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我国学习中医学。这让我们看到中医的美好前景。

3.2高校:改革教学机制优化专业主干

高等中医院校应将办好中医类专业放在突出位置,应突出中医院校的自身特色,而不是一味地模仿西医院校的教学模式。遵循中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改革教学机制。中医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课程;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开展传统文化知识讲座,为更好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打好文化基础。优化专业主干,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进入专业知识学习之前,可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薰陶以及中医科学性的专门教育,请有经验的中医专家讲述中医学的特色,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提高学习中医学的兴趣;从传统文化如《中国传统文化史》《中国古代哲学史》《医学三字经》等的学习为出发点,进一步学习《医古文》《中国医学史》等,然后进入《中医基础理论》《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等的学习,由浅入深,逐步进入中医学的殿堂中,将文学作品中的医林人物故事、汉字中孕藏的医道哲理、诗词中隐现的医药文化资源挖掘出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对学习中医的兴趣。

3.3中医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