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热带雨林的雨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世界地图上,赤道附近有几处斑斑点点的绿茵,那就是热带雨林,主要分为印度马来西亚、非洲雨林和美洲雨林三个群系。其中,美洲雨林群系面积最大,达300万平方公里以上,以亚马孙河为中心,向西扩展到安第斯山,向东止于圭亚那,向南达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向北到墨西哥南部及安第列斯群岛。
热带雨林这个概念最初的提法源于19世纪。德国的植物学家辛伯尔对热带地区的科学发现和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后,概括性地将潮湿热带地区具有常绿高大的森林植被称为热带雨林,并从当时的生态学角度对它进行了科学描述和解释。
热带雨林中常年高温多雨、潮湿,是数量庞大的动植物生长的天堂。全世界有花植物近25万种,其中约有17万种生长在热带雨林,大约有8万种生长在热带美洲,4万种生长在热带亚洲,3.5万种生长在热带非洲。在马来西亚帕松的一个50公顷热带雨林样地里有植物830种,在沙拉望的一个6.6公顷雨林样地里记录到胸径1Ocm以上的树木711种。更有甚者,在南美洲哥斯达黎加的雨林里,在100平方米样地上竟有植物233种之多。这是世界上种类最丰富的植物群落,同一个属有数以百计的种类生长在一起,这是难以用达尔文式的自然选择来解释的,至今仍是个谜。
地球上雨林的面貌,随着地质形成、地理位置、地形变化、气候条件等的不同,发展出非常多样的类型。在世界同类型地区中,亚马孙平原的热带常绿雨林不仅面积最广,而且发育也最为充分和典型,这是由于亚马孙平原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结构,使它具有特别有利于该类型发育的现代气候条件,另一方面也与它发育历史悠久、在形成过程中自然地理条件相对比较稳定有关。南美的热带常绿雨林一般也称为希列亚群落,其植物种类成分极其丰富,而且相互杂生,很少形成纯林,其中三分之一是南美特有种。它们生长连续无间,植物终年葱绿繁茂。乔木、灌木以及草本、藤本、附生植物组成多层次的郁闭丛林。除了热带雨林,还有亚热带雨林、季雨林、红树雨林、温带雨林等。亚热带雨林分布在南、北纬10度之间的迎风海岸,树木密度和树种均较热带雨林稍少。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且所有生命息息相关,热带雨林是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生存活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如果它不复存在,地球的环境气候将产生重大的变化,而那样的变化将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雨林里茂密的树木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就像地球的一个大型“空气清洁机”,所以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的美名。除此之外,热带雨林水汽丰沛,蒸发后凝结成云再降雨,成为地球水循环的重要部分:不仅有助于土壤肥沃与生物生长,也有调节气候的功能。
雨林中的树木还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有一定保健作用。森林作为天然的消声器有着很好的防噪声效果,热带雨林中茂密的森林就很好地起到了这个作用。工业发展排放的烟灰、粉尘、废气严重污染着空气,威胁人类健康。而雨林中高大树木叶片上的褶皱、茸毛及从气孔中分泌出的粘性油脂、汁浆能粘截到大量微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热带雨林因拥有丰富的医药和生化资源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药房”,原因是大量天然成药均能在热带雨林中找到。
板状根、绞杀植物、独木成林、老茎生花……雨林中存在的奇特景观数不胜数,雨林生灵的智慧更是让人震撼!但是产生这么多奇特现象的热带雨林是什么时候、怎么形成的呢?
简单说来,不同热带雨林形成原因各不相同。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为例:5000万年前,地球泛古大陆分裂后印度板块迅速地撞向亚欧大陆。两个板块相互碰撞挤压,改变了板块接触的地形结构。在碰撞处,密度较大的印度板块逐渐下陷,而密度较小的欧亚板块则被上抬,这些被挤压上升的褶皱逐渐隆起形成了如今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来自北方的寒流,它的南侧被暖湿的西南季风所滋润。于是,在云南南部,一片茂密繁盛的雨林形成了。
2011年,英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两篇论文,对世界上最大的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成因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卡利纳·霍尔教授与巴西阿克雷联邦大学及巴西石油公司的科研人员认为,早在6550万年前的新生代时期,安第斯山脉的隆起诱发了复杂的地质演变过程,形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及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巴拿马史密森纳热带研究院的卡洛斯·哈拉米略指出,最近6500万年以来,地球急剧变暖,对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的热带雨林的形成产生了影响,热带雨林就是5500万年前,在高温和二氧化碳聚集起主导的条件下形成的。
不论学界如何争论,热带雨林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已经很久远了。其实,最原始的热带雨林,并不仅仅只是我们现在发现的这些区域,热带雨林的面积一直都在变化。
进入冰川期,气候变得又干又冷,热带雨林的面积逐渐减少。原有区域生长出了能够适应干旱气候的树木,或者成为长有稀疏树木和灌木的草原。冰川期结束前1万年到1.2万年间,随着气候的变化,热带雨林重新开始扩张,并发展成绵延约1000千米的绿色雨林带,占据了从赤道到南北纬10度之间的区域,总面积达到1600万平方千米,只有海洋将其隔断。
尽管雨林在地球环境、气候的变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是由于人们对森林木材资源的大量消耗,地球上的雨林面积在逐年变小,这引起了多方面的环境问题,例如:干旱少雨、气候变暖、动植物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沙尘暴和空气污染加重等。可如果贪婪的人类一味这样将雨林破坏下去,那么自然将以十倍、百倍的暴戾还给人类。
关键词:热带雨林;恢复阶段;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海南省
中图分类号:S717.1+2;S718.57;Q346+.5(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0-2347-05
热带雨林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中心[1]。现在人们日益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探讨,其中对山地雨林和低地雨林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2-9]。海南省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重要的热带森林分布区之一,这里的热带雨林属于我国热带地区发育最盛、最接近赤道热带雨林的植被类型,是我国稀有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之一,也是我国热带雨林的典型代表[10]。生物多样性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11];在景观生态学或群落生态学里,现有物种多样性时空变化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度上,这种测度的结果反映在空间尺度上一般是以离散的形式来表示,而如何反映物种多样性在空间的连续变化迄今仍缺乏有效的方法与技术[12]。
在过去的40年里,世界上40%的热带雨林被毁;海南岛也不例外,在过去的25年中热带雨林的覆盖面积减少了71.7%[13]。而热带雨林是一个易受人类干扰的脆弱生态系统,一旦遭受干扰破坏,会产生恶劣的生态学效应,将给自然界和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热带雨林的保护方面[14]。山地雨林是热带或亚热带南部山地上的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其群落的结构和外貌与典型的热带森林相比,除林木的高度和种类组成上稍有差异外,其余的热带森林特征十分明显。作为海南岛主要水源涵养林的热带山地雨林是海南岛生态平衡最重要的基本要素[13]。因此保护和研究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的物种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5]。本研究对海南省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3个不同恢复阶段的热带雨林样地进行了群落结构、森林资源监测及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恢复阶段热带雨林植被的生长状况及森林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的差异,从而寻求保护和管理热带雨林的有效途径。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南岛东南部,地处北纬18°40′13″-18°48′44″、东经109°45′26″-109°56′53″,海拔高度在50~1 499 m,总的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走向。在气候上属于东亚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充沛,为1 870~2 760 mm,干湿季节划分明显,80%以上的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10月的雨季;而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为旱季。年均温度20.8 ℃,最热月均温23.9 ℃,最冷月均温16.3 ℃。成土母岩为花岗岩和闪长岩,土壤自低海拔向高海拔延展发育着黄色砖红壤(海拔300 m以下)和山地黄壤(海拔300 m以上)[16]。 研究选择的3个样地位于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试验区内,基本情况见表1。样地植被类型属于热带次生林。群落结构复杂,乔木高大;调查区内竹丛、附生植物较多,板根和层间植物较少,偶有绞杀现象,多见有大型倒树和枯立木。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地设置 选择的3个样地都设置为永久性样地,面积都为2 500 m2,样地1处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恢复的热带雨林中,样地2处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恢复的热带雨林中,样地3是原始热带雨林,因原来长势弱而从未采伐。调查样地的地理坐标位置、海拔高度采用手持GPS仪完成测量定位,并记录相应的坡度、坡向和山地类型等数据。
1.2.2 样地植物调查 各永久性样地在此次调查时随机选择若干个10 m×10 m的小样方,均采用“单木调查法” 实施样地调查[17,18],测量、记录样方内乔木层所有植物的种名、株(丛)数,测量平均树高、胸径、枝下高等林木结构特征值数据。
1.2.3 样地里林下植物调查 在每一样地中随机选2 m×2 m的草本层、灌木层小样方各6个,分别记录草本层、灌木层的植物种类、数目。
1.3 数据分析方法
1.3.1 基本数据 对测定得到的3个样地乔木的树高、胸径、枝下高以及物种数、株数等基本数据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分别汇总。
1.3.2 物种重要值 群落内各物种的重要值(Importance value,IV)用综合数值来表示,它是确定群落中每一植物种相对重要性的一个综合指标[2],以体现样地的优势种。物种重要值公式如下:
IV=(RD+RF+RP)×100%,
式中的RD、RF和RP分别为相对密度、相对频度和相对显著度,群落中所有物种重要值IV之和等于300;有些研究者将重要值除以3,则群落中所有物种的重要值之和等于100[2]。
1.3.3 物种多样性分析 群落物种多样性可用α-多样性指数(Alpha-diversity index)来体现[19]。α-多样性指数主要关注局域均匀生境下的物种数目,因此也被称为生境内的多样性,本研究采用α-多样性指数范畴中的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物种多样性指数(Index of species diversity)、均匀度指数(Index of evenness)、生态优势度(Ecological dominance)以及Gleason指数来分析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①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R)指出现在样方(单位面积)内的物种数(S)。
②物种多样性指数,计算时采用以信息论范畴的Shannon-Wiener函数为基础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19],公式为:
H′=-∑(ni/N)ln(ni/N),
式中,ni为物种i的个体数,N为群落(样地)中全部物种的个体数。
③均匀度指数,采用以Shannon-Wiener函数为基础的Pielous均匀度指数(PIE)[20],公式为:
PIE=H′/ln S=[-∑(ni/N)ln(ni/N)]/ln S。
④生态优势度,用Simpson指数(SN)表示,采用生态优势度可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和动态水平进行更为透彻的说明[21]。公式为:
SN=∑[ni(ni-1)]/ [N(N-1)]。
⑤Gleason指数,
DGl=S/lnA,
式中,A为样地(群落)面积[2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样地中群落结构分析
2.1.1 群落优势种 各样地的优势树种个体数和重要值调查与计算结果分别见表2、表3、表4。调查结果显示,在样地1里共记录到乔木897株。经分析鉴别,共有195个植物种。从种的重要值来看,前10种植物九节、大萼木姜子、叶轮木、水石梓、琼榄、东南栲、海南鹅掌柴、黄椿木姜子、狭叶泡花树、山杜英为优势种(表2)。在样地2里共记录到乔木946株。经分析鉴别,共有195个植物种。从种的重要值来看,前10种植物米花木、海南杨桐、陆均松、海南鹅掌柴、钝齿木荷、 水石梓、狗骨柴、华南毛柃、五列木、鸡毛松为优势种(表3)。在样地3里共记录到乔木613株。经分析鉴别,共有196个植物种。从种的重要值来看,前10种植物粗毛野桐、岭南柿、九节、海南柿 、鸭脚木 、柄果木、红鳞蒲桃、药用狗牙花、蝴蝶树、琼楠柿为优势种(表4)。
2.1.2 样地林木结构分析 3个样地乔木层林木结构特征值汇总情况见表5。通过表5可以看出,样地3的乔木平均胸径是10.65 cm,这是3个样地中乔木胸径平均值中最大的,而样地2的乔木树高和枝下高平均值都是3个样地中最高的,分别是7.78、4.51 m。个中原因是原始林的树龄最长,导致其乔木胸径最大;而样地2的乔木树高和枝下高最高则可能是由于人类采伐之后优势种发生了变化造成的,不过在实地看到,样地2的各乔木植物总体树高与枝下高要比其他2个样地高一些。
2.2 生物多样性分析
2.2.1 样地内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分析 群落里的物种数、个体总数及种群个体的均匀度是群落结构的要素[23],而物种多样性则是这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现。通过计算得出3个样地的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各项指标数值,具体结果见表6。从表6可见,3个样地的物种丰富度、Gleason指数、生态优势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数值都比较接近,只有均匀度指数各样地的差异相对较大;其中样地3的物种多样性指数、Glea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大,生态优势度与其他样地的较为接近,所以样地3的物种多样性最大;样地2的多项物种多样性指标要大于样地1的,因而物种多样性大于样地1。相比之下,样地3的物种丰富度最大,样地1与样地2的物种丰富度相等。总体而言,样地3的物种多样性大于样地2,样地2的物种多样性大于样地1。
2.2.2 样地内林下层物种多样性分析 通过计算得出3个样地的林下层物种多样性各项指标数值,具体结果见表7。从表7可见,3个样地的草本层、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Gleason指数、生态优势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是人类对森林的经营管理影响了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发展导致的。
2.3 群落分析
经过统计汇总,样地1有乔木植物195种,分属46科84属;样地2有乔木植物195种,分属49科61属;样地3有乔木植物196种,分属45科72属。在样地1里,九节、大萼木姜子、叶轮木、水石梓、琼榄、东南栲、海南鹅掌柴、黄椿木姜子、狭叶泡花树、山杜英10种植物为优势种;在样地2里,米花木、海南杨桐、陆均松、海南鹅掌柴、钝齿木荷、水石梓、狗骨柴、华南毛柃、五列木、鸡毛松10种植物为优势种;在样地3中,粗毛野桐、岭南柿、九节、海南柿、鸭脚木、柄果木、红鳞蒲桃、药用狗牙花、蝴蝶树、琼楠柿10种植物为优势种。3个热带雨林样地中,除了样地1与样地2具有共同的优势种植物水石梓、海南鹅掌柴外,样地1与样地3还具有共同的优势种植物九节,其他优势种植物的种类差异非常明显。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以群落的优势种为出发点,探讨了3个样地的群落种类组成与结构特征、植物丰富度及物种多样性等的变化。分析了3个不同恢复阶段热带雨林样地的生物多样性,发现随着时间的进程,3个样地植物优势种的差异在增大;按重要值分析,3个热带雨林样地中排在前十位的植物为优势种,其中大部分优势种的种类差异非常明显。从单木测定的乔木平均胸径、树高、枝下高等数据看,20世纪70年代恢复的热带雨林(以下简称70年代恢复的热带雨林)样地的平均树高和枝下高比20世纪60年代恢复的热带雨林(以下简称60年代恢复的热带雨林)样地和原始热带雨林样地要高;而原始热带雨林样地的乔木平均胸径大于60年代恢复的热带雨林样地的,60年代恢复的热带雨林样地的乔木平均胸径大于70年代恢复的热带雨林样地的,这是由于样地内的植物树龄不一样产生的,树龄越径则越大。70年代恢复的热带雨林样地的乔木高度相对于60年代恢复的热带雨林样地和原始热带雨林样地乔木高度在整体上要高一些,这可能是由于采伐后优势种发生了变化,导致70年代恢复的热带雨林样地的树高生长较快。从3个样地的各项生物多样性指标来看,原始热带雨林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Glea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大,生态优势度与其他样地的较为接近,所以原始热带雨林样地的生物多样性最大;70年代恢复的热带雨林样地各项生物多样性指标多数大于60年代恢复的热带雨林样地的,因而生物多样性大于60年代恢复的热带雨林样地。相比之下,原始热带雨林样地的物种丰富度最大,60年代恢复的热带雨林样地与70年代恢复的热带雨林样地的物种丰富度相等。由于人类的采伐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采伐过的林地生物多样性因而会下降,物种丰富度也会降低,这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减弱。调查发现,在林地恢复时间差别不大(分别是40年、50年左右)的前提下,高海拔林地的恢复要比低海拔的林地好一些,这是由于高海拔林地的水热条件要优于低海拔林地。此外,坡向对森林生态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原始热带雨林样地的坡向为西南向,植被生长状况要优于70年代恢复的热带雨林样地,70年代恢复的热带雨林样地坡向为朝西,优于60年代恢复的热带雨林样地朝北坡向。总体而言,3个样地的生物多样性差别不大,这是由于20世纪60、70年代距今时间较长,并且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保护力度较大,所以被人类采伐过的林地已经恢复得比较好,接近于原始森林的自然生长状况。同时提醒我们,人类应该保护好大自然,不能乱砍滥伐、肆意破坏生态系统,在合理的砍伐之后要给予林地一定的时间休养生息,才能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 陈昌笃.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63-67.
[2] 王伯荪,余世孝,彭少麟,等.植物群落学实验手册[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10.
[3] 李洪远.生态学基础[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82.
[4] 蒋有绪,王伯荪,臧润国,等.海南岛热带林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成机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20-226.
[5] 王峥峰,安树青,DAVID G C,等.海南岛吊罗山山地雨林物种多样性[J].生态学报,1999,19(1):45-51.
[6] 周红章.物种与物种多样性[J].生物多样性,2000,8(2):215-226.
[7] 陈红锋,严岳鸿,秦新生,等.海南铜铁岭热带低地雨林群落特征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103-112.
[8] RUTGER R, DIETER 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and energy balance in an Amazonian lowland rainforest in Venezuela and the impact of the ENSO-cycle [J]. Journal of Hydrology,2007,337:377-390.
[9] HADAS R, ZENG X I. Hainan Island Geographical [M].Beijing: Science Press,1989.1-27.
[10] 江海声.海南吊罗山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1] 陈灵芝,钱迎倩.生物多样性科学前沿[J].生态学报,1997, 17(6):565-572.
[12] 余世孝,臧润国,蒋有绪.海南岛霸王岭垂直带热带植被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析[J].生态学报,2001,21(9):1439-1444.
[13] 安树青,朱学雷,王峥峰,等.海南五指山热带山地雨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J].生态学报,1999,19(6):804-809.
[14] 胡玉佳,李玉杏.海南岛热带雨林[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15] 俞通全.海南岛的山地雨林[J].生态科学,1983(2):1-9.
[16] 林伟强,刘惠明,张 璐,等.广州帽峰山次生林主要种群间联结性研究[J].生态科学,2004,23(1):42-46.
[17] 方精云,沈泽昊,唐志尧,等.“中国山地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计划”及若干技术规范[J].生物多样性,2004,12(1):5-9.
[18] 杜道林,刘玉成,李 睿.绍云山亚热带拷树林优势种群间联结性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5,1(2):149-157.
[19] 钱迎倩,马克平.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41-165.
[20] MAGURRAN A E. Ecological Diversity and Its Measurement[M].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8.63-167.
[21] 孙儒泳,李 博,诸葛阳,等.普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61-167.
坎昆,墨西哥南端的一个海滨城市,这个在玛雅语中意为“挂在彩虹一端的瓦罐”的半岛,常年高温,三十四五度的气温往往让初来乍到的人觉得酷暑难耐,而当地人却说,这算凉爽的,真正热起来气温常常高达四十多度。每年7至10月雨季时节,每天傍晚一场骤雨会把这里一天的暑气尽扫大半,雨后常常会有彩虹凌空。
不光是气温的“热辣”,目力所及,无论是建筑的内外墙涂料颜色还是餐桌台布的色彩均以“热辣”为主调。艳粉、明黄、桔红、翠绿、湖兰……全是艳丽至极的色彩,竟往一块儿组合。如果是用在别处,这往往会让人感觉太过夸张,奇怪的是,在这个处处充满“热辣”气息的国度,如此浓艳的色彩组合却仿佛是上天有意,若不如此反倒不对劲儿。
论及“热辣”,肯定要提起墨西哥的辣椒。墨西哥餐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地游客的一致好评,以辣椒为主的调味料配制得好是重要因素。与中国呛人的辣椒不同,墨西哥的辣椒恰恰具有稍许温和的品质。
按墨西哥人的说法,全世界称得上美食大国的有三,一为法国,二为墨西哥,三为中国。许多中国人虽然不同意把中国美食列为第三,但也承认墨西哥餐确有其独到之处。即便是大排档水准的墨餐,厨师的烹饪手艺也不差。著名的墨西哥“大狗”(TAGO)其实就是玉米面饼卷烤肉,如果再配上一碗辣味海鲜汤,就足以让人吃得美滋滋的。
墨西哥的热辣不仅通过空气、颜色、美食传递给人们,更通过他们对人的真挚热情、纯朴本分迅速打消外来人身处异乡常会出现的孤独感和隔膜感。那些本地土著人,虽然个头矮壮,其貌不扬,做起事情来却极为敬业。
热辣的墨西哥虽然并不富裕,却拥有不少世界之“最”。一提世界大都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纽约、东京、北京等地,但实际上,无论以城市的面积还是人口来论,称得上世界之最的当属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这个比北京面积还大的高原城市(海拔2000多米)生活着2400多万人口。许多人迄今没搞明白,墨西哥人出于何种目的要把自己的首都建造得如此庞大。
莫非,因为这块土地是神灵指引的福地吗?
关于墨西哥城的兴起有一个颇具神秘意味的传说。大约在700年前,有神灵指引墨西哥的祖先:倘若在迁移过程中遇到一只老鹰叼着一条蛇立在仙人掌上,此地便是可以定居的福地。后来先人果然发现了神灵预言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墨西哥城。
墨西哥到处能令人产生神奇感,其中最为神秘的就是在那密密匝匝的热带雨林里尚留存着的玛雅文明遗址。
提到玛雅文明之谜,就绕不开西班牙人的入侵和热带雨林。500多年前西班牙人入侵此地,屠杀了所有懂得玛雅文字的祭司,造成留存于世的4部玛雅经文迄今无人能够解读。玛雅文明在形成与毁灭的历程中起起落落长达2000多年,历史上的玛雅文明区域包括现今的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伯利兹、萨尔瓦多等中南美洲国家。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玛雅文明的辉煌与衰落如今统统跌入失语的境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只有在参观那一座座曾被玛雅人奉为神坛而如今已残破不堪的金字塔时,去猜测和感悟那神秘的一切。
险峻的山峰,激流窜奔的溪流,温润潮湿高密度的森林是奇花异兽的天堂。
婆罗洲是一块拥有150万年历史的土地,2/3是原始森林,浓密的热带雨林充满大自然未知的奥秘与奇趣。共有10个世界级的森林公园、2个野生动物中心。在石蒙谷养育中心,你可观赏到人猿如何从森林里攀爬着树木来到喂养区享用它们的食物。
此地发现的罗马人购物用的珠子,以及印度―爪哇人工制品,证明西元前2―前3世纪这里文明发达。在库泰河(Kutai)发现的三块经过精加工的基石,上有铭文记载向婆罗门僧侣送礼的过程,这些西元5世纪初的石头,证明东加里曼丹曾有过一个印度王国。西加里曼丹卡普阿斯(Kapuas)河及其他河流域亦发现具有笈多(Gupta)王朝艺术风格的佛像。加里曼丹的后期统治者很可能是臣服于东爪哇麻喏巴歇帝国 (Majaphitempire,1293~1520)的诸侯。16世纪初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此地建立了若干穆斯林王国,其中包括马辰(Banjarmasin)、三发(Sambas)、苏卡达纳(Sukadana)和兰达克(Landak)等。苏卡达纳统治者效忠于爪哇的穆斯林马打蓝(Mataram)王国。
现代欧洲人对婆罗洲的认识始于14世纪时经过东南亚的旅行者。第一位欧洲来客是方济会修士玻代诺内的奥多里克(OdoricofPordenone),他于1330年从印度去中国时到过塔拉马西姆(Talamasim)。16世纪初葡萄牙人在岛上建立起贸易关系,西班牙人紧随其后。17世纪初,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贸易垄断被荷兰人打破,后者透过干涉诸穆斯林王国的事务,成功地取代了马打蓝的影响。中国南海和苏禄海沿岸狭长地带一向倾向菲律宾,并常常遭苏禄海盗袭击。英国势力,特别是在北部和西部的势力,削弱了荷兰人的势力。汶莱苏丹国这个伊斯兰教王国,曾一度控制整个岛屿,但到19世纪时,统治范围仅限于北部和西北部。西南的沙劳越脱离而成独立王国,尔后沦为英国殖民地。东北部的北婆罗洲(即后来的沙巴)被一家英国公司据为促进贸易、镇压海盗的基地。其界线亦于1912年画定。这些损失使成为英国保护国的汶莱国土大为减少。
大约在西元414年(晋安帝隆安14年),中国憎侣法显由印度求得佛法,回归途中经过南洋,曾提及耶婆提,根据史家的意见,认为此地是现今的婆罗洲。中国和婆罗洲最早的通航纪录是出现在《梁书》里,西元520年(梁武帝普通原年),在中国古籍中,当时被称为渤泥、婆利或婆罗,后来演变成婆罗乃,也就是现在通用的文莱一名。
在梁、隋、唐三朝里,婆利都有遣送信使向中国朝贡方物,直至宋代这种接触继续保持,到了明朝一系列史无前例的官方航海便在此时开始,最著名的要算是郑和的七下西洋,据记载曾两次经过渤泥。
婆罗州的辗转并未影响到其内在的色彩。走进婆罗洲就象走进了一个充满神奇和活力的世外桃源。
婆罗洲(即加里曼丹岛)的雨林属于特别高大的亚洲热带雨林,充沛的阳光和温湿环境使这里成为多种植物和动物栖息的最佳场所。台湾荒野探险家徐仁修十余年间曾多次进入这片雨林进行观察,他给我们记录了展翅飞翔的鼯猴、石榴红的八色鸫、拟态逼真的蚱蜢和威武的角蛙等一些十分鲜见有趣的雨林生物。
在没有明显旱季的婆罗洲,每当雨季来临,河流向洼处溢流,使很多雨林浸泡在水里,时间往往长达五六个月甚至更久,一些树会另外长出“呼吸根”伸出水面,以保持生命的活力。
水草和昆虫丰盛的雨林是适合蛙类生存的天然场馆,各种各样的热带蛙在与生态环境的互动中,演变出了让人眼花缭乱的颜色和造型,其中最惹人注意的,就是长着一对“角”可以自由闭合隐藏形踪的角蛙。乘船在南中国海经过40分钟的航程即可进入巴哥国家公园,长久经过海水浸蚀形成的断崖峭壁充满奇形怪状的植物,如红树林、龙脑香树丛、白沙森林和巴东矮林等;长鼻猴是婆罗洲才有的一种濒临绝种的灵长类,以红树林为家。叶猴、长尾猴、大型水巨蜥及野猪时常会光临景区酒店。大海退潮时,颜色艳丽的螃蟹和两栖弹涂鱼轻易可见。肉食植物猪笼草、发光的蘑菇,成千上万的萤火虫……
万只蝙蝠的飞行表演
近赤道炙人的西晒阳光,终于被正前方一座海拔460多米的石灰岩山挡住,转三趟飞机,再步行4公里多的木栈道,才能到东马来西婆罗洲的一个山谷里,等待着观赏万只蝙蝠编队飞行的自然奇观。
在一座长马蹄形山的正中央下方,有一个叫鹿洞的大洞窟,它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洞窟之一,贯穿这座石灰岩山,南北方向都有洞口。据向导说,洞内能够停放40架波音747客机,可以想象洞穴之大。
入洞不远,阳光还能投射进来,洞里的人透过斜上方的一道裂口,也可以看见裂口外的山壁与森林。但是随着入洞渐深,能见度愈来愈低,尿骚味也愈来愈刺鼻,洞中到处堆积了厚厚的蝙蝠排泄物。要强忍着臭味往前走几百米,转到一个专门的观蝠平台上。
山谷上方的天空渐渐由蓝转灰,平台上的每一双眼睛都极认真地来回搜寻蝙蝠的踪影,却只看到日暮前穿梭飞行的燕子。
“出来了!出来了!”突然有人开始兴奋地喊叫起来。
用望远镜朝洞口瞧去,果然,树梢上方正有无数像小飞虫般的蝙蝠盘旋整队,然后渐盘渐高,突然排成一道烟柱升起,接着就朝这边飞来,有如游动的飞龙,速度相当快。伴随挥翅掠空的飒飒之声,这些蝙蝠转眼就飞越了人们的头顶,飞出山谷,然后逐渐分成数小队飞散开去,消失在黄昏的穹苍里。
就这样每隔一两分钟,就有一队从洞中飞出,队形也各有变化。有人开始数着不断飞出的队伍数,当数到第65队时,天已经完全暗黑了,无法再继续数数,但飒飒声依然阵阵从空中传来。这是大自然的奇观,是热带雨林夜晚来临前最壮观的分列式飞行仪式,在每个观赏过的人心底留下深刻的印记。
分层而居的生物空间
当然,这奇特的一幕,只有数次进入婆罗洲热带雨林见到的其中的一个场景。
婆罗洲雨林是亚洲热带雨林中面积最大的雨林区之一,这里的雨林树冠浓密,树干笔直,最高的达到六七十米。为了支撑这样高大的身躯,这些树的根部通常长着特殊的板根。而从根系间生长的巨藤,把大树缠绕,成为热带雨林中的奇妙景观。
走进热带雨林,很快会发现树干上充斥着形形的着生植物,而且只要有立足之处,几乎都有着生植物的存在,特别是树干弯曲或分枝的地方。有时候一棵树上会有数十种甚至上百种的植物附生,重量可达数吨。由于负担过重,大树枝条常因此折断而落地,特别是在大雨后,雨水增加了不少重量而难以负荷时。
在这些着生植物中,藤蔓类是最为常见的。那些巨藤犹如扭动的大蟒蛇,盘旋上升直达树顶,它们发达的枝叶常把大树的整个树冠盖住,并导致大树因长时间接触不到阳光而死亡。有些大树为了摆脱树藤的纠缠,练就出一套巧妙的脱逃功夫,即每隔一段时间,它会剥落整张树皮,使得攀爬其上的树藤滑落地面而摆脱纠缠。但有些树是无法摆脱藤蔓的,最终死于藤蔓之手。如雨林中的榕树,它的果实被各种鸟类、猿猴、飞鼠、松鼠以及蝙蝠吞进肚子,然后随着它们的粪便排泄在某株树冠上,并在那儿发芽,这棵榕苗就寄住在这棵大树上。它迅速地长根,根系沿着大树干向下也向旁紧紧地将幼苗固定之后,开始以网状根将树干抱住。表面上,它像一个充满爱意的恋人,紧紧拥抱着大树,但随着时光推移,它的根长得更粗更多,拥抱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大最后把大树勒死,而这棵榕树就取代了原来的树木,在热带雨林中谋取了一席之地。
赊账:把买卖的货款记在帐上延期收付或付款。即在商业活动买卖货物时因未带现金或暂时无现金付(结)清货物时,在约定守信的条件下先将货物带走,以后在有限的时间内付(结)清所欠货款的商业活动称为赊账。在教学中比喻为:将短期内所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喻为买卖货物,此后逐条理解记忆喻为收款或付款:即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如果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学知识难以全部理解记忆视为拿走货物,可以在今后的时间段内分块坚持陆续理解记忆,如同收款或付款的方法。将这一方法用于教学活动有其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现在的学生由于高考压力形势所迫也特别辛苦,哪个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和感想,所以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宝贵和有限的,哪个教师严厉学生在那门学科上就花费较多的时间,如果每个教师都如此要求学生,学生将如何去应对。如果加快讲授速度,基础好的学生容易接受,基础较差的学生就搪塞了事,最后造成的后果是学习效果不佳。怎样教会学生运用这一方法进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我的经验有如下步骤。
以复习讲解"世界气候类型"为例来说明。
第一、给学生讲清所学整体气候有关基础知识内容的知识点。
一、按气候带将气候类型分为以下五类:
⑴热带气候;⑵亚热带气候;⑶温带气候;⑷亚寒带气候;⑸寒带气候。
二、影响世界气候类型特征、形成及分布的因素:
影响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状况、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地势高低、洋流性质、地表状况、人为因素等。
熟记标记
熟记时间
气候
带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主要成因
分布规律
热
带
气
候
1、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全年太阳辐射强、赤道低气压、东南信风、洋流性质
南北纬100之间,南纬150-250之间
2、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
赤道低气压和信风带交替
南北纬100-200之间
3、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
副热带或性风带控制
南北纬200-30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4、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季变化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移动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亚
热
带
气
候
1、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北纬250-350之间的大陆东岸
2、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北纬250-350之间的大陆东岸沿海边
3、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和西风带控制交替控制
南北纬300-400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
带
气
候
1、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亚洲东部北纬350-650之间
2、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凉湿润,降水均匀。
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
南北纬400-600之间的大陆西岸
3、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
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温带大陆内部,或高山背风坡
亚寒带气候
1、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冬长而寒冷,夏短而温暖,降水较少
纬度较高,太阳辐射量少
亚欧大陆内部及北美洲大陆北部
寒带气候
1、寒带苔原气候
终年寒冷,降水少,蒸发弱,多云雾
纬度高,受极地高压影响
北冰洋沿岸
2、寒带冰原气候
全年酷寒,降水稀少
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量少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高原山地气候
1、高原山地气候
气温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地势高
各大洲高原,高山
三、 气候类型的表述要素:
主要有:气温、降水、风向、湿度、日照时数等。
四、 气候类型的表述形式:
一般有:直方图(柱状曲线图)、表格法、坐标点图等。
例1、 直方图法(柱状曲线图)
例2、表格法,下列表格表示地中海气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
24.7
24.4
21.2
16.5
11.7
8.2
6.9
7.9
10.6
13.7
17.9
21.5
降水
mm
18
25
65
79
80
107
132
122
77
72
61
44
例3、坐标点图法
例4、坐标线图法,下图表示地中海气候
五、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气压带风带
性质
大陆西岸
大陆内部
大陆西岸
极地高气压带
干
极地气候(苔原、冰原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湿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西风带
湿
干
干
湿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
信风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六、学会在图中寻找气候类型的具体分布位置:
比如、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需要注意两点;
1、非洲赤道两侧中西部以及几内亚湾北部沿岸,亚洲赤道两侧马来群岛及大洋洲北部岛屿,南美洲赤道两侧亚马孙河流域,安第斯山脉西部海岸和中美地峡东部部分地区,主要因全年太阳辐射强、赤道低气压等原因所形成。
2、另外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东北部和南美洲巴西高原东南部海岸有小部分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因东南信风和所经暖流所形成。
七、掌握所有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以便在理解的基础上领会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
第二、学会坚持运用理解记忆的方法及步骤
1、掌握需要理解记忆的全部内容,按各自的实际情况哪些已记住,哪些还需要强化理解记忆。比如以"世界气候类型"为例,将已经全部理解的排除在外,如果你已经将14个气候类型中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2个已经达到全面理解记忆的标准,其他的还没有记忆和理解,剩下的12各类型要制定计划,用1-2周的时间每天利用早或晚空闲时间记忆1-2个类型,并且要坚持完成。这样计划制定好后要付诸实施。
2、此后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爱好确定记忆的类型,从名称、特征、成因、分布、表现形式以此加强理解记忆,在寻找一些练习题进行巩固要达到熟练掌握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