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课件

计算机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课件

计算机课件范文第1篇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在各门课程的日常教学当中,越来越多的使用计算机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应用操作性强的课程更是如此。我是一名计算机老师,在多年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确实是深有体会,很多同学在观看和聆听完老师的操作讲解之后,总是感觉中间有些步骤又模糊或忘记了,不能一次性掌握好。这时,能够如实再现应用案例操作流程的课件的作用就凸现出来了。

 

那么,怎样来制作一个效果还不错的操作案例课件呢,在这里我跟大家推荐Camtasia studio 8,它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功能齐备的、也很方便的课件制作工具,其后期编辑功能十分强大,可以方便地完成应用操作案例课件的录制。下面结合我在实际课件制作中的经验和体会,跟各位谈谈使用Camtasia studio 8来制作计算机应用操作案例课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不到之处请与斧正。

 

1录制操作视频

 

Camtasia studio 8安装完成后,在桌面上会有两个快捷方式,“Camtasia Studio 8”和“Camtasia Recorder 8”。首先我们启动“Camtasia Recorder 8”,会出现如图1的软件界面,其中full screen是录制全屏,custom是录制自定义区域,可通过Dimension编辑框设置具体长宽像素值来确定你的录制区域大小。在设置是否录制声音后即可点击“rec”开始屏幕录制了。

 

录制过程中按F9可以暂停,按F10停止录制并弹出如图2所示预览界面,在预览界面右下方,可以看到有三个选项,保存编辑,生成和删除。使用“Camtasia Recorder 8”录制的操作视频文件默认格式是.trec,这是Camtasia studio 8特有的视频格式,选择save and edit后,设置相应的文件名后,会自动的在Camtasia studio 8中将其打开,如图3所示,我们就可以对录制的视屏进行各种编辑了。

 

2后期课件制作

 

初步的操作视频录制虽然完成了,但是要制作一个效果不错的课件,后期的编辑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2.1 视频文件的基本剪辑

 

在我们操作视频的录制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或是不满意的地方,还有一些多余的操作,这时我们就需要将这些部分给剪辑掉,操作方法如下:在如图4所示的时间轴上,将播放头中红绿按钮分开即可选定多余部分,点击剪切按钮即可将其剪掉。

 

若是错误部分时间较短,在时间轴上所占长度较小,不便编辑时,点击图5所示区域中的放大、缩小按钮或拖动当中的圆点可实现视频在时间轴上的拉长和缩短,方便修改和剪辑。另外,还可在时间轴上添加Marker标记,用以设定想要选择视频部分之起始处或结尾处,在相应的位置按下“M”键即可。

 

2.2 添加旁白和字幕

 

在操作视频录制过程我们已经将自己的声音同步录制下来,可有时会讲错需要修改或者有些地方需要添加旁白。基本操作方法如下:

 

①右击时间轴上trec文件,在如图6所示弹出菜单中选择“Separate video and audio”选项,将视频和音频分离(如图7所示),将音频中错误部分选定后剪切掉,注意在这之前需将视频所在轨道锁定。

 

②将播放头移至音频中需修改或添加旁白的位置,点击图8中“Voice Narration”按钮,然后点击“start recording”即可开始录制旁白了。

 

③添加字幕,将播放头移至需添加字幕的位置,点击图9中“more”——“caption”选项,在弹出的如图10所示界面中就可进行字幕的输入和编辑了。

 

3)添加标题或标注

 

首先将播放头停在视频中需添加标题或标注的位置,然后点击图11 中“Callouts”按钮进入到标注编辑界面,接着就可以选择相应的标注样式和进行标注内容编辑了,可通过拖动时间轴上标注对象的边框来设定该标注出现的时间长短,如图12所示。

 

4)设置转场动画

 

有时我们课件中会出现两段或多段操作视频,要做一个平顺的过渡,这时转场动画就可以发挥作用了。设置方法:按shift键和鼠标左键将两段视频同时选定,点击“Transitions”按钮,然后选择中意的转场动画效果,点击右键,选择“Add to selected media”就可以了。(如图13所示)

 

5)设置视频动画效果

 

可通过“Zoom and Pan”和“visual properties”按钮来设置操作视频对象的动画效果。将播放头定位在操作视频时间轴上要设置动画的位置,点击“Zoom and Pan”按钮,拖动句柄可设置显示区域的比例,拖拽显示区域可设置其显示位置,完成后即可实现变焦动画效果,如图14所示。当然还可以通过“visual properties”按钮来设置视频动画,设置稍微复杂些,具体操作这里就不再冗述了。

 

3编辑完成,生成视频文件

 

当后期编辑完成后,就可以输出生成视频文件了。点击“Produce and share”按钮后会弹出Production Wizard(生成向导)对话框(如图15所示),点击保存类型选项下拉按钮,就可弹出生成视频类型可选项下拉列表,这时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生成文件类型了,如果你要生成保持原始尺寸的视频文件,就要选择“Custom production settings”选项了。在完成相关保存选项设置后,就会弹出如图16所示渲染项目窗口,安心等待文件顺利生成吧。

 

4 结束语

 

以上就是本人通过Camtasia Studio 8制作计算机应用操作案例课件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供各位同仁参考借鉴。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我们都能提高自己的操作视频课件制作技巧,为同学们提供更多更好的课件资源。

计算机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课件 原则 注意事项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与迅猛发展,中职学校各类课程均已展开计算机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利用计算机课件进行直观性、形象性、交互性和针对性进行课堂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化的必备知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要制作计算机课件,计算机课件是为了课堂教学而服务的,而且制作优质课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写理论教案要多。那么如何制作计算机课件及其注意事项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计算机课件如何制作

(一)突显教育目的

计算机课件制作时应该充分考虑它的教育性,课件主题得当,课件内容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大纲。课件中要体现整个授课环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总结和反思。计算机课件能够突现出计算机教学的辅、直观形象性、启发性等特点,其表现形式要合理、灵活、新颖,符合学生普遍认知学习规律。课件要适应教学需要,教学效果明确,能够起到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做到的功能,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二)彰显科学方法

计算机课件制作内容要正确,结构逻辑严谨,条理清楚,层次清晰。背景、模板设置,多媒体素材选用,专业术语应用及操作等都要进行精心设计,能站在观赏者的角度去考虑和制作课件。课件展示时机恰当,展示时间适中,课件制作要科学并符合学生认知心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讲究技术要求

计算机课件界面设计要交互、人性化,课件整体操作应方便灵活,不应出现链接、跳转等明显错误。操作对象的启动、链接跳转时间要短,还要保证课件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能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技术,并具有相应的控制技术,计算机课件总体框架结构比较完整、规范、合理。

(四)具备艺术效果

充分考虑课件界面整体布局和风格,做到布局整体合理,风格统一,色彩搭配协调,界面及界面内容简洁、美观,符合视觉心理。其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搭配恰当,符合课件主题。课件整体制作要精美细致,有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能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

二、制作时的注意事项

计算机课件制作有很多技巧,只有常做常学才能将它的制作方法融会贯通,从而做到熟能生巧。制作课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精选多媒体素材

制作课件之前要搜集好多媒体素材,边做边添加,少做返工,提高课件制作的效率。另外,要对多媒体素材进行必要的挑选,像素低、质量差的图片、音乐最好不用,避免影响整个课件的观赏效果。

1.文本材料。不易太多,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照搬到课件中,要做到精、少。避免文本多、长、细、繁、杂、乱,避免多个问题挤用一页,避免超边距显示,避免同页文本使用多个字体字号,避免标题过小正文偏大,避免文字颜色多而零乱……总而言之,课件要主题鲜明、详略得当、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2.图片素材。图片的合理使用,可以使课件更生动形象、新颖趣味,还可以更清晰明了地阐明主题。在教学课件中使用的图片,多数可以从网上搜索下载,但是应该注意图片素材的像素,对图片要做适当的专业的调整修改,在不影响观看清晰度的情况下,要选用文件容量较小的图片,降低课件的容量大小,提高课件的运行速度。

3.影像资料。影像资料在课件中的使用相对较少,但是对阐明课件的主题有用,使用影像文件效果就特别好,更能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

(二)注意制作方法

1.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不将传统教案变为单纯的电子课件教案。课件教学应该是对课堂教学的提升,它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苦学为乐学等作用,不能牵强附会,使效果适得其反。

2.图文混排布局结构合理。混排时注意重点对象要突出,文字最好不要覆盖在图片上。一个页面里需要有较多的图片同时出现时,图片和图片之间最好不要有重叠,要进行合理布局,或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序,相对位置要得当。如果图片较多可以放在多页幻灯片中,也可给每张图片添加出入动画,而不影响观看效果。

3.背景做到素雅。不在幻灯片中随意加入GIF动画而影响观赏者的注意力,没有必要的对象不随意加入到幻灯片中。整个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背景一致,素雅清淡而不花哨,给人清新的感受。

4.颜色搭配合理。前后景颜色反差要大,字体和背景颜色不要太相近。不能在幻灯片的制作过程中,只强调界面的好看美观,字体颜色和背景颜色无太多的反差,在计算机屏幕上观看时看不出效果,当演示文稿放映时,坐在后面的人就看不清。一般而言,字体的色彩要与背景的颜色是互补色,这样观看起来才相对容易。不用纯度很高的颜色。没有经过与其他颜色调配的颜色,当在演示文稿上使用时,虽然很醒目,但是很刺眼,观赏者看起来会很不舒服。幻灯片颜色搭配应该清新漂亮,背景颜色、文本颜色、标题颜色、超级链接文本颜色等要搭配适度、清新亮丽,要合理。

计算机课件范文第3篇

当前,我国各高职院校大多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但教学效果差、教学效率低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教材更新“慢”

教材是师生开展教学实践的重要依据。这里的“慢”,其实只是一种相对概念。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时已经尽量采用了较新版本的教材,但教材内容的修订、补充与完善是需要一定的周期的。而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作为信息时代中最为先进的科技成果,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更是远远占在时展的前沿,例如,计算机操作系统从WindowsXP、WindowsVista、Windows2007不断升级;文字处理软件也甚至已经开发出Office2013;CPU发展也同样如此,这样的现实情况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自然显得落后。

1.2教学模式“僵”

教学模式是师生开展教学实践的组织形式。高职计算机课程的课时少、内容杂、任务重,本身就为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增加了难度。目前,高职计算机教学多采用任务驱动式和项目教学两种模式。从理论上来讲,此类教学模式应能够较好地满足增强课程教学实践性的要求,但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本身的教学任务繁重,高职学生的基础又相对薄弱,使得教师的项目和任务讲解、技能示范仍占去了整个教学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演练的时间所剩不多,也就难以进行有效实践训练,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3学生兴趣“低”

学生是师生开展教学实践的重要主体。一是,学生学习自制力差。高职学生有初中起点和高中起点两类,尤其是初中起点的学生,身心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学习自制力也较差,对于偏重于理论讲解、缺乏实践性的知识讲解更是不感兴趣,甚至将计算机机房当做是睡觉、玩游戏和手机的场所。二是,学生学习基础弱。这与高职招生的现实情况有关,参加高职教育的大多数是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他们的底子薄、学习习惯差,计算机理论学习对于他们存在一定难度,进而也影响了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兴趣。

1.4考核方式“单”

考核方式是师生开展教学实践的评价环节。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机考两部分。对于重视实际操作的高职计算机来说,这样的考核方式片面且偏重于结论,难以全面考察出学生对于各项计算机基础技能掌握的实际情况,对后续的实践教学改革也缺乏指导性。

二、增强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性的有效策略

高职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学习和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为了增强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可以尝试采取几点策略:

2.1强化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一是,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应当做到尽量“精讲”“、实讲”。其中“,精讲”就是要用最为精炼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某种概念“,实讲”就是要将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及实际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某项技能;二是,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应当密切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学习的联系。例如,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讲解Excel软件时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这一软件设计某公司某年度的财务报表;对于某机械专业的学生,在讲解PPT时可以要求学生用PPT制作介绍机械运行原理的课件,等等。

2.2强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性”

一是,增加课堂教学的实践比例。通过创设有效的实践情境,促使学生一直身处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良性循环中,学生在多实践、多操作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反复的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二是,开设国考过级培训班。为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二级MSOffice考试的学生进行辅导,提高考试通过率,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热情;三是,增加课外教学实践活动。开设计算机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与计算机机房的维护工作,鼓励学生动手组装个人电脑等等,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兴趣。

2.3强化教学评价的“实践性”

计算机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对策 课程技能鉴定标准

随着计算机和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不但提供了强大的共享信息的功能,而且其无国界、无时间、无地域限制的特点,也为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便利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想利用该技术与方法进行商务活动。随着商务风潮的扩大,将会有更多的公司连上Internet进行各项业务,相应的,对高层次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对高职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要求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原有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状况已不能适应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需求,应对计算机网络实验进行改革,突破原有的课程界限,建立新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我们计算机教研组在本学期主要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与尝试,写成此文,望得到专家们的指导。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在我校开展的专业现代化建设中,将“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培养具有过硬操作技能的一线工人”作为此次改革的目标。以此培养目标为指导的中等职教教学目标,必然要求培养大量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第一线专门技能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职教教学中,是否严格按照这一标准来执行的呢?答案并不让人满意。由于我国职教发展的历史较短,长期以来受传统普教教学方法、规章制度的影响,完全没有考虑到职教与其他教育分支学科一样包含着教育本质上的内容,作为独立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有着自身许多特点。我国中等职教教学中一味照抄照搬普教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只强调传授按严格学科体系形成的书本知识,而相对忽视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今天的职校生在走出校门后,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知识结构不过硬,专业技能不扎实的社会现实。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原来被认为“动手能力强”的广大中职校生在面对灵活多变的现场问题时变得手足无措。广大职校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只能处于不利地位。由于目前就业市场疲软,广大职校生在人才竞争中的劣势将直接影响到广大中职校的生存问题。既然目前广大中等职校教学存在这么多弊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改变这种局面,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全体师生有没有充分认识实验课的重要性?这有悖于我们的改革目标,进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只有强化操作,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使我们职教培养出的学生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才是我们职教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培养目标

计算机网络是为中职计算机班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计算机网络课程与计算机网络实验之间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配置不能满足于部分实验要求

我校计算机专业有一个综合布线实验室与一个网络实验室,但这两个实验室都只有50平方米左右,一次最多能容纳30个学生进行实验,而每一届的学生数都在200人左右,远远不能满足课程开设的需要。另外,网络实验室主机的配置不能满足实验的要求,急需扩充与更新。

2.计算机实验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计算机实验课只是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点缀,并没有真正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课时安排不合理、内容衔接不够好,就会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消化不良,上机作业难以完成,进而使学习兴趣逐渐淡漠,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3.“教”与“学”没有得到有机的结合

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单纯追求直观和生动,忘记了作为主体存在的学生的主动性,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按照这样的理论设计的课堂教学软件,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很容易进入一种“人灌+机灌”的新的课堂教学误区。而教师也受到定型情节的课件影响,完全围绕着课件讲课,缺少了课堂教学中最为精彩的“即兴发挥”。

4.实验室的管理与教学需要不相适应

学生上机实验的自由受到限制,实验室的封闭式管理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上机实践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消化理论知识、感知计算机性能的有效途径,因此上机时间必须保证。目前,大多数学校计算机实验实行的是封闭式管理,学生上机是统一时间,整班上机,内容统一安排。高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是刚刚入门、有的则有相当的基础,因此,封闭式的管理使部分学生的求知欲受到了限制。

三、计算机网络实验改革措施

1.把计算机课程放在实验教学的重要位置,而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基础性课程,要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充分认识开设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当前,社会各个领域已十分重视计算机这一现代技术手段,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甚至不会使用计算机,显然无法适应席卷而来的信息社会的需求。所以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无论是课时的安排、教学、实验人员的配备,还是计算机设备的物质投入等方面都要把计算机的实验教学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同时计算机实验教学要以此为基础,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动力,则教学就易于进行。随着计算机日益普及和技术的日新月异,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日益浓厚,计算机课程必然会成为高校学生最喜欢选修、最热门、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

2.充分利用多媒体、CAI辅助教学环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不仅理论性的概念、命令比较多,而且人机界面及人机交互的内容更多,若仍沿用口头语言和板书方式去教学,则不仅教师难讲,而且学生也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既费时、费力,又达不到好的效果。而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教学,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地学习该课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制的CAI辅助教学课件和一些同类型的教学软件等多种多样的信息载体进行教学,使教学信息的图、文、声并茂,这种多维立体的教学信息传播,增强了信息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另外,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学生可利用一定的输入、输出设备,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人机交互作用是计算机媒体所特有的,其准确、逼真的效果也是其他单向电教媒体无法比拟的。

3.革新计算机实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课程的理论教学固然重要,而上机实践更是学好计算机课程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把书本上的文字、符号转化为逼真的图、文、声并茂的多维立体信息,这种作用是任何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但是计算机实验课如何进行,确实值得我们认真探讨。传统的做法是统一时间,学生整班上机,指导老师布置好学生每次上机的实验内容,并针对各个章节的特点,拟出一些上机练习题让学生完成。这种做法虽然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我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应该实行开放式的管理,即学生可在全天候自由上机,内容可根据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自行决定,给学生以充分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固有的强大的学习潜能,为我们的素质教育探索一条新路。

4.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计算机实验室建设

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必须围绕实验教学改革来进行,如何在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软、硬件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对搞好计算机实验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鉴此,笔者认为,一要加强计算机实验人员的队伍建设。目前,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人员中存在着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此外由于实验技术人员长期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承担繁杂的实验组织、准备和辅助工作,地位和待遇偏低,这些原因导致实验队伍的不够稳定,为此,要把热爱计算机实验岗位、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吃苦献身精神的人员抽调充实到计算机实验岗位,并在工资、奖金、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相应的待遇,从各个方面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要对现有实验人员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计算机实验队伍。二要对实验的计算机设备加强维护和管理,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在这方面要完善实验教学评估制度和设备使用记录制度,对是否达到规定的实验教学时数和设备的年使用时数,要制定出一套奖惩办法,充分发挥实验室和设备的使用效率,更新实验教学人员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设备“用坏”总比“放坏”好。三要加大投入,及时更新实验室的软、硬件设备。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设备的更新换代非常之快,为此,高校必须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有计划地逐步更新部分设备,起码做到实验室的设备不能落后于一般社会领域的设备,使高校毕业生能够掌握较为前沿的计算机技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

5.进行相关课程的整合

在以往的教学中,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理论课程与网络实验总是分开设立,或者实验仅是穿插在其中的点缀。计算机网络实验涉及了计算机系统的构架、应用、编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不仅与硬件环境有关,也与软件环境有关。因此,不应只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附属实验,而应该与理论相结合,在实验前可以让学生了解应具备的理论知识,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相关的理论知识作为补充材料提供给学生。

参考文献

[1]Microsoft Corporat ion MCSE制胜宝典IIS4.0[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计算机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 高中 兴趣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已经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到了高中阶段,为了让学生更加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计算机课程更应该加强。学生们大多数对于计算机课程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学习压力较大,作为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以便学生更加轻松的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

一、关于教学情境的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照学习内容教学时设定一种教学场景,使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活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成绩。在设置教学情境时,教师要联系日常的生活,设计出合适的场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切勿设计的场景内容华而不实,看着挺丰富,花样也很多可是里面没有实质的内容,这样的教学设计可能学生们在课堂中的参与性很高,学习氛围也很活跃,但是对于没有达到知识要求的掌握程度,这样的课程设计也是失败的。所以在进行课程情境设计时,教师要按实际出发,把握好尺度,以学好知识为依据,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气氛中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高中计算机课程进行学习情境构建的要点

(一)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兴趣更是学习的动力,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学生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对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尤其是现在电脑的普及,大多数的家庭中都有电脑,学生们大多数也能进行电脑的简单操作,但是对于对数学生来说,利用电脑的大多数时间不是在玩游戏就是在看影片,真正运用电脑的操作技能的很少。

高中的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电脑不是高考的考试科目,学生们一般不愿花费大量的精力在计算机的学习中,因此教师要考虑到高中学生的这一特点,合理的安排课堂结构,采用情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投入到教师设置的情境中,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计算机知识。对于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可以编成容易上口的顺口溜,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化。

(二)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计算机的教学活动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文化知识的接受者,教师讲的再精彩,学生不能掌握也不是一次成功的教学案例。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只有学生自己亲自参与学习,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更深层次的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采用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与教师一起进行课堂活动,变成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采用提问式的教学情境,在课堂开始时先抛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性,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答案要点,教师最后再总结说明,这样的学习过程及学习要点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学生的记忆就比较深刻,对知识的掌握也就变得更加牢固。

(三)采用合适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师一人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讲台下听讲,学生的听课效果教师是不能完全的掌握的,有的学生看着在很认真的听讲,其实可能已经在开小差,对于教师讲的内容一点也没有听进去,有的学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学习一点也不用心,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这也是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只有一人,只能在课堂上采用提问式的方式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但提问也只能是针对个别学生,很难顾及大多数,学生的掌握教师很难把握清楚。计算机又是一门连贯性很强的学科,章节之间有很紧密的联系,如果前面的章节学习的不好,后面的知识肯定会受影响,所以应保证每个学生都很好的掌握知识,不掉队。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场景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性,也可以以小组的方式对每个学生都赋予一定的责任,例如有的学生是小组长,有的是资料员,有的是记录员等等。这样就可以保证没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性,提高学习效率。

(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制造合适的教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