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3月27日的统计信息,去年,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凡的一年,宏观经济、居民收入和消费品市场均呈现出创记录的快速增长,为我国大型零售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大型零售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规模扩张更加趋于理性,注重做强、做大、做实区域优势,稳步推进扩张区域,突出主流业态和市场定位,积极探索业态创新,呈现出销售额快速增长,业态结构进一步优化,利润快速增长的健康发展态势。
一、商品销售创1995年以来最高增长速度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的统计,去年统计范围内的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总额和商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分别为23.1%和24.2%,均创1995年以来的最高增长速度。在21个大类商品中,有11类商品零售额增长速度在20%以上,其中,食品类增长32,1%,服装类增长23.3%,金银珠宝类增长41.5%,化妆品类增长24.2%,家具类增长21.3%,音像器材类增长20.9%,日用品类增长29.8%。
二、大型零售企业效益快速提高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497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的大型零售企业(主要是百货店、超市、家电专业店、家具建材专业店业态)统计显示,2007年大型零售企业效益快速提高。
(一)利润高速增长
2007年,497家零售企业主营业务全面盈利,主营业务利润712.3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百货店业态企业同比增长25.1%,超市业态企业同比增长18%,家电专业店业态同比增长6.3%,家具建材专业店业态同比增长32.6%。
2007年,497家大型零售企业中有66家亏损,比2006年减少28家。其中,百货店业态中亏损20家,减少11家;超市业态中亏损38家,减少8家;家电专业店业态中亏损6家,减少8家;家具建材专业店业态中亏损2家,持平。
2007年,497家大型零售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207.1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百货店业态企业同比增长42.6%,超市业态同比增长51%,家电专业店业态同比增长35.8%,家具建材专业店业态同比增长10.8%。
(二)负债率基本保持稳定
497家大型零售企业,2007年资产和负债快速增长,资产总计同比增长21.9%,负债总计同比增长23.2%,总体负债率为73%,同比增长1.1%。其中,百货店业态负债率为67%,同比下降0.6%;超市业态负债率为79.8%,同比增长2.9%;家电专业店业态负债率为80.4%,增长1.2%;家具建材专业店业态负债率为72.8%,下降5.1%。
(三)毛利率稳定提高
2007年497家大型零售企业综合毛利率12.5%,同比增长3.3%。其中,百货店业态为15.5%,增长5.9%;超市业态为11.3%,基本持平;家电专业店业态为6.2%,下降6.6%;家具建材专业店业态为18.7%,增长29.5%。
(四)人均利润总额大幅提高
497家大型零售企业2007年人均利润总额为2.6万元,同比增长33%。其中,百货店业态人均利润总额为4.4万元,增长42.2%;超市业态为1.16万元,增长31.4%;家电专业店业态为2.46万元,增长20.2%;家具建材专业店业态为3.65万元,增长9.4%。
从人均主营业务利润看,百货店业态为12.6万元,增长42.2%;超市业态为6.06万元,增长31.4%;家电专业店业态为7.2万元,增长20.2%;家具建材专业店业态为20.9万元,增长31%。
2007年,497家企业中,百货店业态人均主营业收入85.4万元,超市业态为54.4万元,家电专业店业态117.9万元,家具建材专业店业态为112.9万元。
三、大型百货商场经营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更加突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型百货店充分利用已有的信誉、购物环境、时尚等优势,由注重销售量的增长向提高客单价转变,由推销售商品转向推销售服务转变,积极发展VIP客户。在商品经营结构上不断突出百货店的特色,重点经营服装、食品、金银珠宝和化妆品。近年来,这几种商品所占销售比重稳步上升,2007年服装、食品、金银珠宝和化妆品零售额所占比重分别25.5%、16.2%、9.5%和4.1%,这4类商品所占零售额比重已达55.3%,比2004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四、大型零售企业的并购继续保持活跃
加入WTO以来,我国零售业呈出两个显著的发展特征:一是我国消费品市场稳中加快增长的态势明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速度年均达到10%以上,为我国零售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基础和重要的市场条件。二是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2004年底已全面开放),外资零售企业进入和扩张速度明显加快,加剧我国零售业竞争,掀起了我国零售企业前所未有的扩张热潮。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我国大型零售企业的规模快速扩大。2006年我国零售企业百强销售额达8743亿元,是2001年的3.7倍。
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前期扩张的主要手段是“跑马圈地式”的自建门店。经过几年超速扩张,一方面,在大型零售企业层面的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另一方面,一线城市现有门店地段的优势资源已基本被“瓜分”,同时一些企业经营上的困难在显露、放大。面对这种形势,大型零售企业的扩张渐进理性,并购在扩张上的角色地位上升。2005年以来,并购成为零售业关注的一个焦点。2007年零售业的并购继续保持活跃、升温态势,并购在内外资零售企业、在不同业态之间全面展开。当前,零售业并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进一步做强、做大区域优势、突出业态优势。
五、外资零售企业继续快速发展
2004年底,我国对外资零售业全面开放以来,外资零售企业快速发展,2005年和2006年,我国批发零售业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数分别为2606和4664个,分别增长53.1%和79.2%;实际使用金额分别为10.4亿美元和17.9亿美元,分别增长40.5%和72.1%。2007年,我国批发零售业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数为6338个,同比增长35.9%,实际使用金额26.8亿美元,增长49.6%。
关键词:B to C B to B to C 夫妻商店 物流配送
网上零售业的优势与困境
网上零售指的是个人通过Internet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这种方式从理论上讲可以使购物时间随意化;打破地区、国界的限制;缩短交易时间;为顾客提供充分的商品信息,扩大顾客选择的余地。但是,纵观我国的网上零售业的发展状况可以发现,目前只有专门类的网上零售商店基本走出了困境,结束了“烧钱”的历史,有了盈利,而其它类型的网上零售商店经营并不理想,其中原因主要有:
专门类的网上零售商店盈利的原因
象卓越、当当书店这样的专门类网上零售商店只所以盈利是因为他们仅销售适合网上销售的商品,例如,图书、光盘、软件、PC硬件、音乐制品等。为什么这些商品适合网上销售呢?
因为这些商品的配送简单,软件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其它商品的配送可以通过我国的邮政系统来完成。因此,物流没有构成瓶颈。因为这些商品的挑选性不是特别强,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简介、片段,使消费者了解其内容后再订购,没有过多的售后服务,成交率高,退货率低。购买这些商品的购买者大部分文化水平高,年轻人较多,是网民的主体。据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知:截至到2004年6月30日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网民占87.4%,40岁以下的网民占89.3%。一些图书、音乐制品等商品在当地的传统商店买不到。因为购买这些商品所涉金额一般都不是太高,风险小,因此,安全、信用等问题不是太突出。
其它类型的网上零售商店遇到的困境
物流配送仍然是制约网上零售业发展的瓶颈之一。B to C增加了物流周转时间和非批量配送导致过高物流成本。在传统商店购买一个商品最多也只需要半天的时间,而在网上商店一般都需要五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次交易。
安全、诚信依然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诚信对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起着生死攸关的作用。据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知:用户认为网上交易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的占28.9%;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的占43.8%。
提高了门槛,丧失了一大批具有购买力的顾客。同是泊来物的超级市场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内在我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而网上零售业步履艰难,没有较大的发展呢?因为超级市场降低了参与交易的门槛,他适合任何文化层次的人,任何年龄阶段的人,为顾客营造了一个更为方便、快捷、舒适的购物环境,扩大了顾客群。而网上零售业提高了参与交易的门槛,把文化层次比较低或者年龄较大、不了解电脑而又有购买力和购买欲望的人拒在门外。
客户群分散,缺乏固定的客户群。B to C网站的客户在现实中是离散的,不利于物流配送,运作的费用高。购物网站缺乏固定的客户群,大部分人都是抱着玩一玩的想法在网上购物,很少有回头客。
网上购物不具有休闲和娱乐的功能。在B to C网站上,无法进行人际交流,无法体会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购物时的乐趣,也无法通过感官去感受商品的质地、气味等,而这些因素都是消费者购物过程中的重要心理体验。
加大市场宣传,增加了运营成本。电子商务不像实体店,只要一开张,就会有人知道;而虚拟在线,不宣传是不会为人所知的。
中小零售企业的优势与困境
我国中小零售企业特别是社区中的夫妻店曾经是倍受顾客欢迎、最亲近社区的经营模式。他还解决了部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他不但带来了经济效益,而且带来了社会效益,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贡献。但随着超级市场、购物中心、专业店、大型综合性超市等现代商业的崛起,以及外资零售业的进入,中小零售企业的市场份额逐年减少,业绩逐渐下滑。
在我国市场化程度还不成熟的今天,中小零售企业难道真的已经失去价值了吗?真的没有出路了吗?
中小零售企业的优势
渗透力强,覆盖范围广。大型综合性超市和购物中心等现代商业一般只在大中城市或者城市的主要路段占有优势,而中小零售企业特别是夫妻店有能力把网点蔓延到城市大街小巷的每个角落。
中小零售企业拥有较广的人缘,亲近社区,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社区中的夫妻店、小零售商,他们了解客户,客户也了解他们、信任他们,他们已经融入社区,是社区中的一员,他们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在最后一公里的货物配送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多年的发展积累,使得中小零售企业在区域内产品的仓储、物流等方面形成了自己较大的优势,特别是,在社区内他们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为最后一公里的货物配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市场需求,有比较集中、稳定的客户群。对消费者来说,油、盐、米、饮料、洗涤用品等生活必需品,其购买过程对消费者毫无乐趣可言。而这些生活必需品正是中小零售企业,特别是社区中的夫妻店经营的主要商品。由于社区中的中小零售企业已经融入社区,他们都有自己的商业圈,有相对集中、稳定的客户群。
中小零售企业的困境
价格上缺乏优势,商品质量缺乏保障。由于社区中的中小零售企业是散兵游勇,他们每次订货的数量都比较少,他们很难直接从厂家或大批发商处订货,大部分都是在当地的二、三级小批发市场进货,因此,与大型卖场相比,不仅价格上没有优势,而且商品质量也让人担忧。
竞争激烈,商业圈在缩小,客户在流失。现在零售业竞争异常激烈,我国入世后,外国的零售业纷纷入驻中国,象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和欧尚、德国的麦德龙、荷兰的万客隆、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零售业巨头已经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经有70%在中国“抢滩登陆”。随着2004年底我国服务业入世后的三年过渡时期的结束,他们会大举进入我国。近年来我国的大型零售业也发展迅速,一些连锁超市已经开到社区门口。由于他们有价格低、商品质量有保障、购物环境好等优势,社区内的零售企业的商业圈在缩小,客户在不断流失。
传统中小零售企业与电子商务结合出的盈利模式
传统的零售企业应该通过开展电子商务来增强竞争力,实现吸引顾客、提高销售额,利用自己已有的配送网络开展配送环节。而电子商务只有与传统零售业相结合,才能使电子商务更贴近老百姓的需求。
传统中小零售企业应该怎样与电子商务结合呢?怎样的结合才能发挥各自的长处,规避各自的不足呢?
我认为应该由当地政府或行业协会牵线搭桥,把中小零售企业,特别是社区中的“夫妻店”,“小门店”,通过特许加盟的方式让它们以“社区在线”的统一形象进行连锁经营。也就是以B to B to C的形式开展电子商务。这里,B to B to C的第一个B指的是社区在线总部,是在线虚拟商场;第二个B是指加盟店,由社区中的“夫妻店”,小零售商和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组成;C是消费者。
这种模式的运营过程是:社区在线总部集合加盟店的力量,统一订货,统一配送,并提供信息平台支持,通过免费客户服务电话以及网站接受订单,交由加盟店执行。这种运营模式是集大卖场规模经营和小门店亲近社区的优势于一身的新型经营模式。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可行性及它的优点:
这种模式是在传统零售企业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他们对零售行业商务和市场的了解要比目前哪些正在做B to C电子商务的IT企业要透彻得多,单从商务竞争来说,它们显得更从容。
使用传统零售企业的仓储设备,利用现代的商品信息管理系统,统一调配商品,统一使用仓库,减少库存、缩短商品库存时间,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由于这种模式,是通过在线总部集合加盟店的力量,通过在线的方式统一订货,加盟店既可以得到大规模采购的优惠价格,又保证了商品的质量,而且还能够分享“社区在线”品牌效应带来的好处。
在这种B to B to C的电子商务模式中,将物流划分为“主干物流”和“最后一公里物流”。“主干物流”是由在线总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来做,主要完成从供货方到在线总部和从在线总部统一配送到加盟店阶段的物流;“最后一公里物流”是指从加盟店到顾客家中的物流,由第二个B,即加盟店来完成,加盟店基本上是深入在社区里,充分利用他们熟悉顾客,而顾客又了解他们、信任他们的优势。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问题,而且解决了一直困扰网上零售业(B to c)中的信用问题。也大大缩短了物流配送的时间,达到快捷与低成本的双重目标。
由于配送费用低廉,B to B to C的商家能提供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商品,即使是低值的消费品也没有问题。消费者既可在家中享受日用消费品送货上门的方便,又可得到综合百货超市的平价实惠。
通过加盟店大力宣传,可以很快使“社区在线”家喻户晓。这种宣传方式比现行的B to C网上零售业的宣传成本小,而且效果要好的多。
由于“社区在线”提供了免费客户服务电话,这就降低了参与的门槛。可以使一大批不会使用计算机而又有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的人参与进来。由于加盟店是实体店,客户可以在休闲的时候逛逛这些加盟店,顺便买点商品。一是起到了休闲和娱乐的作用,二是可以了解加盟店经营的商品,需要时只要打个电话就可以了。这样既方便了顾客,又扩大了“社区在线”的客户群。
对于网民就更方便了,通过“社区在线”等于将大商场搬进自己家中,购物界面可以实现图形化、立体化,全面介绍商品信息,实现网上互动。网民只要轻轻点动鼠标不仅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且可以享受网上购物的乐趣,体验现代化购物的气息。
由于加盟店是深入在社区内部,他们有相对集中和稳定的客户群,因此“社区在线”(B to B to C)克服了B to C网上零售商的客户群分散,缺乏固定客户群的弊端。而且可以透过网络把商圈扩大,把远处消费者认同的零售商加盟到“社区在线”。B to B to C就像帮助零售商开店选址一样,符合条件一个加盟一个,是比较现实的网络经济。
在线总部可以通过分期、分批集中培训的方式,提高加盟店人员的素质,解决人员跟不上市场发展节奏的问题。
B to B to C作为零售商与消费者的有机连接,基于实在有效的客户群,对商品生产厂家而言,利用这一工具,新产品推广覆盖的目标顾客准确有效,广告充分而不浪费。
总之,网上零售与网下零售、虚拟零售与现实零售只有充分融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立足之地,才能有长足的发展。B to C电子商务的发展如果没有传统零售企业的加盟,电子商务只能停留在纸面的炒作上;而传统零售企业如果不顺应新经济的潮流,加入电子商务中来,就会很快被市场所淘汰。
参考资料:
关键词:零售业 物流 配送中心
随着跨国零售企业陆续登陆中国,新型零售业态的诞生以及传统零售业态日趋成熟,我国零售业逐步形成了包括百货企业、连锁经营、无店铺经营、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等各种业态齐全的零售业体系。与之相配套,也形成了服务于不同业态、各具特点的零售业物流体系。
我国零售业态发展现状
大型百货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其物流模式仍然沿用传统的由供应商进行送货的模式,物流设施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投资建设的,且主要承担企业内部的物流任务。
连锁零售企业是目前我国零售业的主体,普遍比较重视其物流体系的建设。如国内规模最大的连锁企业-国美电器集团,一方面,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建设了为区域门店服务,具备接收、验货、存储等基本功能的综合配送中心;另一方面,借助社会资源,实现配送中心向各门店及顾客的送货。
由于我国大多数便利店隶属于连锁企业,且规模普遍较小,因此,便利店在我国零售体系的比重相对较低。目前,便利店的配送模式以自营为主。
我国无店铺零售业态规模较小,主要是以易趣和淘宝为代表的网上商店和电视购物。直销、邮购、电话购物和自动售货机的发展相对迟缓。除了一些零售企业的无店铺销售是利用自身的物流系统之外,大多数小型无店铺销售企业都是利用个体快递公司或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我国的无店铺销售企业连锁化程度低、规模小以及与有店铺零售业态的对接性差等原因,使得配送成为制约无店铺零售业态发展的瓶颈。
外资连锁零售企业特别注重其物流体系的适应性,他们在引进其在全球成功物流模式的基础上,也根据中国的国情和条件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的需要。美国沃尔玛公司刚进入中国时,基本复制了在美国的物流模式,在广东与天津建设了两个配送中心,实行集中采购、集中配送的模式。而法国家乐福公司则采用了门店自行采购、供应商直送门店的物流模式。但是,近年来两大国际零售巨头的物流模式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双方正在互相接近,家乐福取消了单门店采购和供应商配送制度,取而代之以区域市场统一采购和五大区域配送中心统一配送,而沃尔玛也在逐步实施分区决策的体制。
我国零售业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零售业的配送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与零售业的发展需要相比,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据调查,中国零售企业的平均货损率达2%以上,配送及时率不足86%,缺货率达9.9%,物流成本高达21%,远远高于美国零售业物流成本10%的水平。我国零售业物流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一)商品采购规模小,集中采购比例低
据统计,2007年,中国前100强零售企业零售总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仅为11.2 %。国内前五大零售企业国美电器、百联集团、苏宁电器、华润万家以及大连大商集团的销售总和为3304亿元,大大低于2007年全球知名零售集团沃尔玛公司3745亿美元、家乐福公司922.7亿欧元的销售额。由于采购规模小,企业在商品采购时价格谈判能力降低,导致较高的商品采购价格和低利润率。据统计,我国零售企业的平均毛利率为9%,平均利润率为1.2%,而发达国家零售企业的毛利率一般为24%,利润率为3.7%。而且在各零售企业的采购活动中,相当大比例的商品是由各个门店分散采购的。由于集中采购比例低,企业采购商品的品质难以确保,采购价格和成本难以统一和控制,容易滋生采购人员的腐败,不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商品配送规模小,统一配送率和社会化配送比例低
1.配送规模小。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当连锁零售企业的门店数达到14家以上时,企业才能实现营利。虽然我国零售业平均拥有的店铺数达到17家,但拥有3~4家门店的连锁零售企业却占相当大的比例。我国最大的连锁企业-国美电器拥有的门店数仅有1300多家,而美国沃尔玛公司和法国家乐福公司的店铺数分别达到7200家和15000家。由于门店数量少,组织化程度低,我国平均一个配送中心仅负责20个店铺的配送,平均每辆车仅承担2-3家店铺的配送。而美国沃尔玛公司的一个配送中心负责150家店铺的配送,日本零售业平均一个配送中心负责70个店铺的配送。企业配送规模小,难以实现规模效益,极大影响零售业的竞争力。
2.统一配送率和社会化配送比例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的统一配送率平均为77%左右,低于发达国家零售业统一配送率80%的水平。考虑到大量小型夫妻店、便利店以及广大乡镇零售企业的状况,整个行业的统一配送率远远低于这一比率。社会化配送比重偏低的主要原因为:一是由于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相对落后,无法满足零售企业的需求。二是由于许多国有大型零售企业是从计划经济时期转型过来的,拥有齐全的物流设施和设备,且这些自有设施的退出存在着诸多障碍。统一配送率和社会化配送比例偏低增加了零售企业的负担,降低了配送设施的利用率,影响零售企业的效益水平。
(三)配送中心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配送中心功能单一且设施设备落后。大多数配送中心以平房仓库、通用仓库居多,恒温和低温等特种仓库十分缺乏,立体仓库更是寥寥无几;物流作业以人工作业为主,有些配以一些简单的叉车、手推车等,现代化装卸设备普遍缺乏;配送车辆以小型通用运输车为主,大吨位的棚车、保温车普遍缺乏;大部分配送中心只具有储存、分拣、拆箱、贴标签等简单的功能,流通加工等增值功能缺乏。
配送中心信息化程度低。商品订货基本依赖人工完成,没有建立自动补货系统;企业总部或配送中心对门店的订单处置和异常订货缺乏跟踪监督,系统无法跟踪和提示未收到货的订单;计算机应用仅限于配送中心的事务性管理;信息技术的采用以互联网、wms(仓库管理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等为主,scm(供应链管理)、erp(企业资源计划)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配送中心管理水平不高。配送管理缺乏规范、随意性大;配送中心的选址单纯考虑低价因素,其容量和布局随意性大,造成货物存放无序和储存空间浪费;配送车辆、包装容器、托盘等配送设备缺乏统一的标准;库存数据不准确,导致错误的补货提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高级物流专业人才奇缺等。
(四)物流行业基础薄弱,绿色物流问题突出
交通运输基础薄弱,且发展不平衡。截至2007年底,我国的铁路总里程7.8万公里,复线率34.7%,铁路密度每万平方公里77公里,远远低于德国1000公里/万平方公里和日本 1270公里/万平方公里的水平;全国公路总里程357.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9万公里,仅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1.5%;全国港口拥有万吨级以上生产泊位1403个,仅占港口总生产泊位的3.9%。另外,各地区的交通运输发展水平不平衡,东部地区运输网络较发达,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发展则相对落后。
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整体状况是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物流网络不健全,管理水平落后。零售企业在外包物流的过程中,由于很难找到能够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所以往往需要同时委托几家物流企业,再加上物流企业之间的协作性差、零售企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从事物流的衔接工作,影响了零售企业物流外包的积极性。
零售业绿色物流问题突出表现在: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电子商务的发展缓慢,无纸化办公比例小;配送中心选址没有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托盘使用率低,货物在作业场所停留时间过长;配送车辆空驶率高,能源消耗量大,尾气排放量大、噪声污染严重;包装材料消耗量大,回收率低,废弃品处理不规范以及退货品统一处理率低等。
我国零售业物流体系完善对策分析
(一)鼓励企业之间兼并重组以扩大零售企业规模
目前我国的零售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资金缺乏,面对国际零售巨头加速进入,国内零售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企业只有通过企业联合、区域联合、购并、资产重组,提高企业集团的业务规模,进而推动零售业物流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二)建设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零售企业物流效益的提高依赖于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政府部门应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首先对各大城市物流中心、仓库、集装箱中转站以及码头、货场进行合理布局;其次,加强公路、铁路、航道的规划与建设,为配送中心的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第三,加快开发和引进高科技的物流设备,提高物流现代化管理水平,进而从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运营软硬件方面为我国零售业物流体系的完善创造条件。
(三)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物流外包比例偏小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化物流的发展水平较低。为此,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是把零售企业从物流业务中解脱出来的关键。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物流企业、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物流企业要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其次,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特别是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据可依。第三,物流行业协会加快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实施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使物流业务运作有规可循。
(四)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
先进信息技术的采用和信息系统的建立是零售业物流现代化的基础。零售企业在实现物流信息化时应遵循实用原则、适当超前原则和持续性原则。实用原则是指零售企业一定要选用跟自身匹配、与供应商的信息系统兼容性好的信息技术;适当超前原则是指零售企业引进的信息技术和建立的信息系统要具有适度的超前性;持续性原则是指零售企业物流系统的信息化不能追求一种模式和一步到位,要对信息技术进行不断的改造和升级。
(五)发展多种形式的配送模式
目前,可供零售企业选择的物流模式主要有三种:自营物流模式、供应商物流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模式。各零售企业可根据自身的规模、经济实力、管理能力以及产品的物流特点等因素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物流模式。针对中国第三方物流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以及零售企业自身物流资源较普遍的状况,在近几年内,大部分大型零售企业仍将以自营物流模式为主。在改造自身物流资源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借助供应商或第三方物流作为补充,随着社会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逐步加大依靠第三方物流的比重。由于我国零售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所以,共同配送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模式对我国零售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林枫,陈祥生.日本零售业的发展对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6.11
2.徐静,赵文.商业物流发展亟须从五个方面寻求突破[n].中国物流报,2006
[关键词] 在线零售 BtoC 现状
随着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我国网民人数的激增,越来越多的商业领域开始电子化了,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目前中国在线零售活动交易的主要商品是书籍、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通讯产品、音乐光盘和影碟、家电产品、鲜花等。而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日用品、食品和服装等的交易量还非常小。在线零售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形成规模效益。但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成为在线零售商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在线零售的优势
1.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零售业中的商品流通模式,买卖双方在网上借助于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完成商品交易的主要过程,实现了贸易方式的革命。这种新的流通模式可实现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数据管理功能的自动化。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中,零售企业在营运过程中,进什么货、什么时间进、进多少、进哪家的货都可以依靠数据库来进行决策,这样就没有或者大大减少了库存压力,从而降低了运营成本。
2.有利于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电子商务运用新的业务模式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商品流通从产品管理向以消费者为中心需求管理的转变,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可以直接运用网络技术向最终用户收集需求信息,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与沟通。交互信息不仅告知顾客的购买品种,还可以确认购买的方式,时间以及进一步可能的商品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零售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加快了零售业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不仅可扩大消费者购物的选择范围,也使零售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零售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有效地宣传企业,将市场拓展到全球,并利用互联网与世界各地的生产商、供应商接洽,将供应链、需求链延伸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最终实现全球采购和全球销售。
二、在线零售的劣势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要想实现真正实时的网上交易,要求网络有非常快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宽带。但在我国,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缓慢和滞后,已建成的网络的质量离电子商务的要求相距甚远。这种状况主要源于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等很大程度上处于政府部门直接或间接的垄断经营之中。现代经济学曾证明,在垄断的市场结构中,垄断行业生产的商品供给不足、价格高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水平。
2.缺乏相配套的信用、法律环境建设。电子商务活动依赖于交易双方的相互信赖,没有信用就没有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交易双方无依赖互联网完成一系列的商业活动,但交易的双方是互不见面的,双方无法确认对方身份,而且资金流与物流是分开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电子商务的依存点是一个良好的信用保证体系,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交易行为便存在着更大的风险。因此,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帮助交易双方树立信心,是传统零售业网络化发展的重要一环。
三、在线零售的挑战
在线零售的发展给厂商或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厂商或企业必须在构建电子商务环境、重构管理机制等方面适应在线零售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基础落后与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现代化形成了巨大反差,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了在线零售的发展。实现在线零售必须具备开展电子商务的三个基本要素,即: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和计算机化,以及业务操作的电子化;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和开展电子商务所依赖的连接网络;企业要建立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应用系统。
2.在线零售的开展对于各类厂商和企业的好处和优势自不待言,虽然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但最好的技术并不代表最好的结果,技术必须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有机结合。供应链在企业内外是否有效展开?特别是企业的外部合作伙伴的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是否满足核心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标准,如数据处理是否已经电子化,如果目前没有满足,那么企业需要给出达标时间进度表;同时企业内部的采购制度是否已经公开化、制度化、标准化,采购流程是否电子化等。
3.中国在线零售乃至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相关人才的缺乏。类相关人才极其缺乏。电子商务的中心环节是需要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掌握商务规则的人来从事商务活动。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和电子商务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商务人员电子商务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是保证企业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因特网和电子商务在我国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许多企业缺乏足够的技术人才来处理电子商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在线零售的发展前景
早在2002年,中国的网络零售业已经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致力于网络图书音像销售的当当、卓越先后盈利,定位于网上IT商业街的硅谷动力也获得了盈利。同时,在门户网站的盈利中,电子商务也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其中,新浪的BtoC定位于网上商业街,而搜狐则直接切入了网络零售,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正是由于参与网络零售等领域的服务,使得门户网站的收人构成开始呈现多元化的状态,提高了网站持续获利的能力。可以说,网络零售的主要模式都取得了市场的认可。随着我国物流及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法制和安全建设的完善,我国的在线零售对传统零售的取代已成的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Adrian Kang Pamela黄梅译:《电子商务在经济增长中扮演何种角色?》[M].海外编译,2007年11期
[2]张 婧:《电子邮件直销策略探析》[M].管理科学文摘,2006年10期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零售业;转型研究
【中图分类号】F724.2 F724.6
近年来,我国零售业发展遇到了诸多问题与挑战。一方面,以实体零售为主要特征的传统零售业发展缓慢;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网络销售市场快速崛起,给传统零售企业发展带来了直接冲击。尤其是2015年我政府提出“互联网+”战略之后,互联网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日益加深,极大地刺激了我国网络零售市场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传统零售企业将迎来新一轮的零售革命,也将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在互联网大潮下实现转型升级,成为了我国实体零售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
一、“互联网+”战略下我国传统零售业转型的动力分析
自古以来,零售业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以及消费习惯,并不断改变着传统零售业生存的外部环境,最终导致了传统零售业的转型。
(一) 我国传统零售业发展出现困境
1.消费需求升级弱化了传统零售业的原有优势
自网络出现之后,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习惯都发生了改变,出现以消费时间碎片化,消费空间虚拟化,消费商品多元化、个性化等为特征的新的消费需求。消费者更加注重个性化服务和个性化商品的提供,希望卖家采用定制的形式向其商品,百货商店或超市不再是唯一的购物场所,在线购物在消费者生活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在午休、上班途中甚至深夜购物,购物时间零碎。而传统零售业以实体店为主要特征,经营标准化、客户群体清晰化是其固有优势。“互联网+”战略下,这一消费需求的升级极大地削弱了传统零售业的原有优势,给传统零售业发展带来较大的挑战。
2.网络零售业发展给传统零售业带来冲击
电子商务是传统零售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标志性产物,自“互联网+”提出以来,电子商务的发展风头更胜。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不断上升,2016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5.16万亿元,相比2014年的2.82万亿元增长了近1倍,实物商品网络零售交易额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6%,超过同年连锁百强约为8%的市场份额。由于连锁百强中跨国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占我国整体实体零售经济很大比重,这一数值的对比体现了网络零售市场对我国实体零售企业业绩的巨大影响。此外,自2012年,电商企业首次被纳入零售百强榜单后,电商企业所占销售总额的比例不断提升,2015年7家电商的销售增速同比增长56.2%,销售规模占百强总额的41.7%。
(二)“互联网+”战略下我国传统零售业面临转型新机遇
1.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传统零售业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传统零售业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首先,各种即时通信工具以及物联网、云平台等高新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广泛应用,使沟通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加有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零售业顾客与零售商之间的沟通方式。其次,以微信、支付宝、如意宝为代表的网上支付的兴起改变了零售业的支付方式,使商品购买变得更加便捷。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底,我国网上支付用户数量约为4.16亿,相比较2014年增长了36.8%。最后,在“互联网+”时代零售企业面对的是信息社会化传播的挑战,各种自媒体及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消费者具有强大的“社会性”,促进了零售企业品牌宣传、营销手段的多样化。
2.政策支持为传统零售业转型发展提供外部支持
2015年我国政府提出“互联网+”战略,将以互联网载体的信息高新技术深入融合到社会经济各部门的过程,从而达到促进产业融合,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目的。“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为我国传统零售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外部支持。
二、“互联网+”战略下我国传统零售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互联网+”战略下,我国许多大型传统零售业已开始进行了转型,但在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具体有:
(一)对“互联网+”认识不清晰,经营同质化严重
当前,我国传统零售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对“互联网+”的认识并不清晰,并没有意识到传统零售方式与“互联网+”时代的根本区别在于客户价值在企业价值实现过程中的转变,而且许多传统零售企业对“互联网+”的理解比较肤浅,只是在形式上实现了O2O模式,建立了线上支付平台,并未在实质上以客户为中心。对于很多传统零售企业来说,支付宝、微信或者建立交易平台、移动APP甚至成了实现“互联网+”的“标配”,最终导致传统零售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同质化问题严重。
(二)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与新兴电商相比,传统零售业的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传统零售业主要进行实体经营,往往通过增加开设门店数量、扩大店面规模等手段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竞争力,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投入与应用,导致企业信息技术设施相对落后。落后的信息技术直接影响了传统零售业商品服务网络的构建,缺乏有效的客户需求信息,无法得到客户需求的有效信息。
(三)专业人才匮乏
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零售企业转型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境。一方面当前我国传统零售业的从业人员大都文化水平较低,其工资水平以及发展前景又很难吸引电商人才的加入,从而导致传统实体零售企业中电商人才尤其是高级电商人才缺乏。另一方面,传统零售企业转型过程中数据分析人才缺乏,“互联网+”时代是数据为王的时代,大数据、云平台的信息,让数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零售企业可以通过以往消费者消费数据的分析,进行差异化管理,实现精细化运营。
(四)忽略体验式服务的提供
在当前,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情感因素的寄托,许多人购物的过程也是一种寻找娱乐的过程。虽然当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通过电商平台来取得商品的信息、实现购买活动,但与实体店相比,网络购物的体验较差,这也是传统零售业的原有优势。传统零售企业通过多年的运营,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能够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然而在传统零售业向“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许多零售企业开始了线上交易却忽视了体验式服务,在N售过程中,消费者的参与程度较低,没有实现与消费者的有效互动,没有树立以差异化客户感知价值为核心的体验式服务理念。
三、“互联网+”战略下我国传统零售业转型的对策建议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传统零售业转型升级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现对“互联网+”战略下我国传统零售业转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正确认识“互联网+”
“互联网+”战略提出之后,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高新技术正在不断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此背景下,传统零售业实现“互联网+”已是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传统零售企业应正确认识“互联网+”,树立消费者为中心的客户价值理念,不拘泥于固有形式,积极进行跨界融合与创新,时刻关注消费者行为,提高对客户的快速反应能力,积极拥抱“互联网+”。
(二)打造全渠道零售
“互联网+”是数据为王的时代,可以带来精准化营销、精细化运营以及数字管理。在“互联网+”时代,不管是从与顾客沟通、顾客信息搜集还是商品营销,零售企业都可通过已有消费者的消费数据进行深入调研,提出具有针对性地精准化销售措施。因此,零售企业尤其是大型零售企业应主动打造基于“互联网+”的O2O一体化营销体系,实现全渠道零售。通过搭建网络平台、客户端等战略布局,实现专业化的数据分析网络,将消费者精准分类,并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微信、博客等多平台建立良好了企业与客户关系,依据消费者个人需求精准投放商品或服务。
(三)增加体验式服务
传统零售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应着重利用已有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并在此基础上以消费者为中心,增加客户的体验式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客户粘性。如,在商店外设置触摸屏,消费者可以在触摸屏上搜索需要的商品;在商店放有网上支付的二维码,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在休息区设置留言墙、意见簿多方位关注消费者需求;创新商品组合满足顾客不同需求等等。
(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互联网+”背景下,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广泛,直接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传统零售企业应根据发展需要及时更新企业的软硬件,以优化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如,传统零售企业迅速引入RFID、WIFI、蓝牙、条码等技术,为销售的多渠道、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持,提高管理效率。
(五)加大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面对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传统零售企业应加大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一方面,传统零售企业可以实行教育培训机制,培养员工专业技能,更新员工知识,提高员工科技水平。另一方面,传统零售企业通过较高的工资水平以及良好的福利待遇,引入高技术人才。
综上所述,当前“互联网+”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传统零售企业应正确认识“互联网+”,加快企业转型步伐,打造全渠道零售,扩大经营范围,同时应充分利用原有优势,增加客户体验式服务,积极引入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迎来更大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兵.传统零售企业的战略转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0(09).
[2]毕红毅,李军,孙明岳.中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J].工商管理,2009(03).
[3]张向阳.我国传统零售企业转型网上零售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