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探索与创新

探索与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探索与创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探索与创新

探索与创新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园林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

园林美术课程是园林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以美术绘画技法为教学基础,培养学生艺术地表现园林设计思想和园林规划设计图,由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造型能力。园林美术教学过程,也是学生艺术修养循序渐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不断扩展的过程,是融绘画和园林规划设计为一体、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课程。所以,园林美术课教学的效果,不仅决定着学生园林景观手绘的表达能力,还将会影响到学生后期设计作品水平的高低。

1绘画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

园林艺术是一种依照美的规律来改造或创造园林环境,使之更自然、更美丽、更符合时代与社会审美要求的艺术创造活动。一个园林设计者应该具备一定的审美水平、艺术修养和生活积累,以及表现设计意图的技能。

1.1对园林设计方案的影响

园林审美与中国传统文学、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园林设计图也受到传统楼阁绘画的影响,依此来营造一种画境。中国优秀的古典园林之所以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园林设计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密切关系上。一个园林工作者的美术修养影响着他的造园水平,园林艺术设计中,造园师会以绘画的艺术手法为基础,在布局和造景理论上借鉴绘画艺术,对自然的追求始终以意境的表达为核心,巧夺天工,使园林成为人化的风景。而绘画艺术本身就有着独创性的艺术审美情趣,二者的艺术审美情趣是相通的,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被称之为“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可见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之大。正是一些文人画家参与营造设计,中国园林的设计原则遵循着“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规律,重在诗情画意,追求含蓄之美,以创造诗情画意为园林设计的核心,使之成为一个有主次、有烘托、有呼应、有多样统一的完整布局的艺术品。因此,园林就有了比自然美,比生活美更浓缩、更精炼的艺术美,园林景观中处处体现着绘画艺术的意境。

1.2表达园林设计意图

园林设计图主要包括总平面图、鸟瞰图、局部效果图、道路铺装图、植物效果图等。这些图纸在进行手绘时采用的是焦点透视的绘画表现手法,通过线条、明暗、造型、色彩等绘画语言,以素描、速写、水彩、水粉、国画、油画等形式进行表现,是设计成品的效果表现,是传达园林景观设计的最佳方法。一名合格的园林设计者,即便有较高的设计天赋,如果不会用手绘表现设计意图,那么在工作中也会面临困难的局面。在如今电脑普及的时代,计算机辅助设计亦占有较大的比重,但电脑终究不能代替人脑,设计师的表达意识、直觉等灵感是转瞬即逝的,电脑未必能快速抓住这一灵感,只有手绘能将人脑中的地形、建筑、山水等园林要素的组合,在纸面上迅速记录下来,再经过后期整理清楚地表现出来,而且绘制的同时能融入 设计者的个人情感,体现出设计者的绘图风格,从而更具人性化和美感。设计者大脑中美妙的亭台楼阁,浸润婉约的小桥流水,“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灵动曼妙的园林秀雅风光,通过画笔传递给观者。所以,绘画目前仍然受到设计师及爱画者的青睐。

2园林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其一,学生的美术起点低,教学要求过高。园林专业学生多为没有美术基础的理科生,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园林画技法,这就要求学生短期内要掌握绘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果按照传统方法教学,将难以达到这种水平。学生如果在短期内掌握不了这么多技法,就会使学习的热情有所下降。

其二,大班教学,不便个别辅导。传统美术教学中以小班教学为主,人数在20人左右,便于一对一的辅导。但园林专业学生一个班的人数一般远多于20人,按传统美术教学方式,教师示范时不能顾及所有学生,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学效果不佳。

其三,授课内容覆盖面广,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园林美术以表达园林效果图为主,不同于传统绘画的范围广,任何内容都可表现,但目前的园林美术教材囊括的范围较广,课程内容与园林专业的方向脱节,学生感到很迷茫。

鉴于以上情况,园林专业美术课程必须结合学生实际,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导向,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专业服务,探索为专业课程学习服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明确园林美术教学内容的专业指向性,将园林美术教学与后续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让学生具备表现形体结构、空间透视、构图等素描知识,以及认识色彩、感受色彩、调配色彩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3教学改革建议

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园林美术教学,如何配合园林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发展,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无论是园林素描,还是色彩,在教学内容和表现方法上,都要与传统美术教学有所区分,将课程内容进行精简、筛选,重点放在与专业相关的园林元素及园林景观的练习上,使其具有鲜明的为园林专业服务的特点,总体应分三个步骤进行。

3.1素描基础知识训练

这部分的内容包含美术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法。理论知识的学时安排根据专业要求,应大幅缩减美术史、名作赏析等美术专业知识的学时比例,注重园林专业绘画所需要的透视、结构、造型、线条、构图等知识地讲解,园林作品的欣赏及文化底蕴的讲解,可在绘制园林单体元素和景观效果图的练习中逐渐渗入,在学生练习过程中结合所画内容进行渐进式的熏陶感染,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这样不仅对实践教学有所帮助提高,也使理论知识不至于抽象枯燥。

技法课是园林美术的重中之重,但在教学内容上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不能对传统绘画技法课的内容全盘接收。园林美术的基本技法应从石膏几何体开始画起,到静物结束。在训练内容上减掉传统绘画教学中与专业无关的石膏头像、人物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等课程。在表现形式上弱化传统教学中调子素描的练习,以结构素描练习为主。因为结构素描摒弃了调子素描中光影的干扰,缩短了绘制时间,注重形体结构及线条表现的练习,符合园林专业绘画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通过用结构素描来进行石膏几何体和静物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形体比例、结构、构图法则及线条表现力等基本技能,让学生有意识地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空间概念的建立,为满足风景园林与景观设计的技术性要求奠定综合训练基础。

3.2单体园林元素效果图的表现

单体园林元素包括园林建筑类、植物类、山石水体类等构成园林景观的各单体要素,它们是园林景观的基本物质基础。单体园林要素的不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园林风格和效果,点缀着园林的情感意境,这部分内容的练习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

单体园林元素的练习要求用素描线条表现各单体园林元素的造型特征及材质,用色彩强调材质及各元素的不同颜色特点。所以,单体园林元素的素描表现适宜用素描的形式之一速写来进行,色彩的表现选用钢笔淡彩的形式进行。单体园林元素的练习,改变了传统风景画教学的一开始就画整体景观的方法,降低了园林专业学生的学习难度,能与后续专业课程相衔接,尤其是单体元素中建筑和植物的练习,初步奠定了《园林制图》《园林建筑》等课程的绘制能力,使教学具有专业针对性。

结构素描通过基础的几何石膏体和静物练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形体结构比例和一定的线条表现能力,再进行单体元素练习。这部分内容以钢笔画的形式来表现,这样能提高学生绘画的速度,训练表现力和创造性思维,符合园林专业快速表现以及传达设计意图和理念的要求。色彩教学也须针对专业特点,减掉基础的静物、石膏像、人物等画法练习,直接进入园林元素画法练习,以钢笔淡彩的形式进行表现。工具选用水彩,因为水彩比较容易掌握和控制,真实感强,易于接受,能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色彩表现力,是园林专业初学者学习色彩画的基础和必经之路。

3.3园林景观效果图的表现

园林景观效果图是设计者对景观效果的设计意图和构思进行形象化再现的形式。这部分的内容是前面知识学习的整合与运用,这一训练已进入到学生自己完成风景画的创作阶段。园林景观效果图的内容包括平面图、透视图和鸟瞰图,素描的表现手法仍然是钢笔画,色彩先进行水彩钢笔淡彩画法练习,后进入马克笔淡彩画法(可用彩铅笔进行辅助绘制)。通过单体园林元素和景观效果图的水彩画法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色彩的绘画技法后,再进行马克笔淡彩的训练,使课程循序渐进地衔接起来,利于学生理解、接受。马克笔的快速表现能力是其他色彩画所不能比及的,且马克笔作图快速便捷,色彩剔透、着色简便、笔触清晰,给人一种随意、自然、生动、轻松之感,在园林表现图的色彩表达上具有很强的优势,是设计人员所青睐的绘画工具。

景观效果图的画法与专业美术相比较,两者之间要求有所不同,园林美术对画面中园林元素的准确性与真实感要求很高,绘制透视图和鸟瞰图时都必须尽可能地忠实于实际,画面的内容仅限于由各园林元素组成的园林景观,不包括带有主观随意性创作的纯粹的风景画。园林画中的亭台楼阁、地面铺装、花草植物、山石水体以及简单的路标指示牌等园林小品,都要尽可能地和建成后的工程相吻合,不能离开设计意图用写意变形的方法来表现对象。所以说,园林画既可以单独成为设计图,也可以成为赏心悦目的风景画,但不是所有的风景画都可以成为园林画。因此,在教学中,应增强各园林元素表现的训练力度,提高构图技巧、表现形体的能力,运用透视规律完成物体的空间立体到平面表现的转换,从“画”到“图”的转换,建立起真实的园林景观与画面之间的表达联系。这一阶段的练习,已不是简单的对物体的组合、描摹,而是能够使画面上的各园林元素协调、对应,形成非常舒适的视觉体验,并且将自身的设计情感融入画面中,让作品体现出不同的层次感,让画面变得灵动且有活力。课程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构思,用最适宜的绘画技巧绘制一幅效果图兼风景画作品,培养学生将园林风景画的绘画技巧运用于专业设计图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造景》等提供美术基础保障。

探索与创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协同创新 育人模式 人才培养

为破解院校、校所、校企、校地、国际协同深度合作的难题,近年来,广州美术学院在办学实践中积极寻求发展道路,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国际机构联合搭建平台,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育人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与社会效益。

一、“政产研学用” 协同创新育人模式的优势

(一)政、企、校深度合作,提升人才培养品质

“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育人模式依托体制基础,以各类产学研教学实习基地、协同研发中心为平台,可以带动高等美术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师资培养等在内的一系列教学改革。从经济发展、企事业单位实际需求出发,将相应的政策、方针、企业品牌文化、先进理念融合到学校的培养目标、功能定位及历史使命中,真实实现政、企、校从理论到实际的深度融合。通过政企校深度合作,学院及时获悉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保证了艺术专业水平的先进性,使得学院的办学理念得到创新,教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的实践环节也得到充分保证。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方向有动力,学习自觉性更强,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量身打造,契合需求,毕业生适销对路

政、企、校战略合作倡导建立包括从品牌设计开发、CI系统、展示系统、商业模式设计在内的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快速拓展国际艺术前沿理念在产业中的应用与市场价值的转化,努力打造一个个在学科高度、研究手段、成果水平等方面均位居前列的产学研合作创新设计平台。部分毕业生在入职后,以其扎实的业务素质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已经发展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这种为企业量身定制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模式,既破解了企事业单位的用工难问题,受到它们的青睐和欢迎,又与学院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同时,也因为培养的人才契合合作单位的发展要求,有效提高了广州美术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

(三)实现政、企、校多方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育人模式,政、企、校资源共享、合作共赢,能有效提升合作各方的核心竞争力。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的各项有利规定和政策优惠,为“政产研学用”办学模式的推行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这种办学模式产生的良好效应也反过来促进国家、地区政府形象提升和创意产业发展。通过“政产研学用”协同育人模式,企业在人力资源、技术进步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能够实现核心竞争优势的提升,从而获得更大收益。高校在合作研发过程中,针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方向,提高了自身师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锻炼了学生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职业技能。

(四)强化企业、高校的社会责任,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以广东省游戏游艺产业产学研创新联盟为例,该联盟得到省科技厅的批准,通过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区域内龙头企业的优势科技资源,协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和产业优化升级,为企业提供技术与人才保障①。广州美术学院作为联盟内唯一一所美术设计专业院校,将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在游戏游艺产业研发、人才培养、咨询服务等方面为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许多企业在联盟成立现场就当场表达了与广州美术学院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人才输送的意向。这种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建立,企业、高校以产业为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进步。

二、广州美术学院“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育人模式

广州美术学院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府,经过60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需求,以产学研相结合的美术与设计教育主动为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特色,目前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的艺术类大学”的目标前进②。按照“开放多元,互利共享,协同育人”的共建思路,广州美术学院积极开展校企、校地、校校之间的合作,积极打造并强化具有广州美术学院特色的“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育人模式。

(一)“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育人模式范例――国家广告产业园区

“国家广告产业园区”是由广州美术学院与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以打造华南地区广告产业集聚发展高地和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中心为目标,建设广东广告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企业总部基地和对外交流的窗口。既是服务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生创新设计的“政产学研用”基地,是广州美术学院在新时期实践产学研办学模式的重大举措③。

1.政策优惠

国家广告产业园区作为依托专业高校的国家级广告产业园,是国家“开展现代服务业试点、支持广告业发展”的全国九个广告产业聚集园区(试点)建设项目之一,项目在2010至2013年获得国家工商总局、财政部500亿专项资金支持,被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批准为广东现代产业500强项目,享受项目系列优惠政策、被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和广东省人大列为广东省重点项目给予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等优惠。

2.行业聚集

2013年以来,国家广告产业园区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由广州美术学院提供1.8万平方米的设计综合楼完成了场地功能改造作为园区公共服务场地。利用设计综合楼的场地引进品牌设计和广告传播等优质广告企业入驻,其中包括有广州美术学院・例外品牌设计研究中心、广州美术学院宝恩家具品牌策略研究院、广州摩拉贸易有限公司(梦芭莎)、广东省广州美术学院玉兰软装艺术创意研究院、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入驻企业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品牌设计和新概念广告活动,如第16届亚运会整体视觉系统设计等文化品牌形象广告、“例外”的民族品牌形象多元化尝试等,初步显现出行业集聚的效应。

3.产学研平台搭建及应用

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充分利用了学校的专业资源及广告创意设计和人才培养经验,开展现代广告产业体系改革与建设,效果显著。已经完成“专业人才培训平台”建设并投入使用,举办了南方广告论坛等一系列公益性广告人才培训活动,正着手广告人才培训资源的整合,开发广告教学资源数据库;着手“影视广告后期制作平台”的建设,已经引进合作方广东因赛广告有限公司及亚洲知名的后期制作公司D&D.LTD,并利用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完成设备采购招投标工作,正在进行场地改造项目招投标,拟于2014年下半年投入市场化运营;着手“广告展示与交易平台”的建设,已经利用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完成了设备的采购,与后期制作平台同步进行场地改造项目建设并同步启用;着手“技术支持平台”建设,逐步完善信息系统和后勤管理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广告传播平台”和“公众交流与体验平台”项目论证和立项工作,正在进行平台场地装修方案的设计。

(二)覆盖多个专业,“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育人模式不断推进

国家广告产业园区的创立为学院在更多专业开展“政产研学用”合作提供了范例,通过“产学研”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项目合作和人才招聘等模式,学院其他专业也陆续开展了“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育人工作。

广州美术学院与国家级骨干建筑装饰企业,拥有建筑装饰和幕墙工程设计与施工国家一级资质、机电设备工程及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的远洋装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签订了校企共建实验室合作协议及双方产学研合作协议,针对广州美术学院建筑学、环境艺术设计和装饰艺术设计等专业设立了空间研究实验室。该实验室对提升学院相关专业设计研发水平、培养高端人才、打造一流科研基地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成立以后,双方就设备引进、科研合作、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国际接轨等内容开展了全面合作,探索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长效机制。同时,双方将充分利用各自的地区影响力,争取让实验室成为双方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展开研究合作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其他设计领域的合作。

广州美术学院与实力雄厚的广东玉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组建广州美术学院――玉兰软装艺术创意设计研究院,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推动软装行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此软装创意机构在国内尚属首创。

此外,广州美术学院还与云浮市人民政府、中山市政府、广东德胜创意园、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广东气象局、东莞科技局、广东工业设计城、美国纽约电影学院、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政府机构、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三、广州美术学院“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育人模式的特点

(一)服务合作单位、面向社会发展是“政产研学用”办学模式的定位

把为合作单位服务作为协同创新育人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这也与学校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和美术设计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吻合。学院通过与合作单位在人才培养、“产学研用”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一方面,为其培养和输送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另一方面,增强合作单位的技术创新力,特别是提高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二)优势互补是“政产研学用”协同育人模式的核心理念

“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育人模式中,按照“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互惠互利,实现共赢”的原则,学校与合作单位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合作单位的发展与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进步。比如:政府合作方,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企业合作方,有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已经具有一定的品牌价值,在省内国内甚至国际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广州美术学院则是国内知名高等美术院校,实力雄厚,学科优势明显。在合作办学模式中,政府、企业、广州美术学院均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这种模式能够推动教学科研工作,将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把科研开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既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也符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三)“政产研学用”协同育人模式促进教学模式升级

广州美术学院不断加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教学改革,依托优势特色学科,依托与企业长期合作的基础,建设双方受益、协同共赢的校外人才培养合作平台。校企联合制定培养方案,让企业尽早介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提早进入设计创作状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学校为配合“政产研学用”合作办学,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除史论专业,各院系都采取了两段式宽口径工作室制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升级后有“教研室课题制”“工作室课题制”“教研室工作室双合一”等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开拓实践教学资源、探索课外学分认定机制、实施“开放的课堂”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办学体系。

经过不断的探索,广州美术学院启动实施了“卓越设计师教育培养计划”,选定2013级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生和2014级建筑学专业本科生作为“卓越设计师”的首批校内试点单位,围绕设计创新能力这一核心问题,邀请企业(行业)参与设计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共同培养。纳入“卓越设计师”培养的学生,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学习3年,在企业学习时间累积不少于1年。“卓越设计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推,将进一步彰显和弘扬广州美术学院直接面向产业化的设计这种“接地气”的教学特色和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毕业时可以“无缝连接”进入企业。

(四)“政产研学用”协同育人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革新,企业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职业道德方面,要求人文修养与心理状态兼备,有强烈的事业心 、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专业素养方面,要求扎实专业知识体系与多元知识结构的综合;在能力结构方面,要求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必要的实践能力、(转第页)

(接第页)一定的灵活应变能力和果断决策的能力等。“政产研学用” 协同育人,正是为了使学生达到以上要求而采取的办学模式。通过一系列产学研教学实习基地的锻炼,整合创新资源优势、课题制激活实践教学,使学生的职业能力更能够契合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例如,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已经与广汽集团、本田汽车设计研究中心、北京联想创新设计中心、3M公司、广州市源志诚家纺有限公司、广州美术学院玉兰软装艺术创意研究院、广东工业设计城发展有限公司、江门市家用电器进出口商会、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文化馆等企事业单位进行了相关产学研横向课题研究与人才协同创新培养工作,推进与强化了教学实践基地、教学科研基地及各专业实验室建设,大力推进联合项目、联合人才培养、联合人才输出等工作。如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交通工具设计工作室2013届毕业生张棋于2013年7月就职于广州汽车集团工程研究院,设计方案中标成为当年广州车展广汽集团展区WITSTAR概念车的内造型主设计师,充分彰显了学校毕业生的专业才能。

四、“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育人模式的思考

广州美术学院“政产研学用”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市场导向、贴近产业发展,才能更好地深化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出真正适合企事业单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有很多种,广州美术学院“政产研学用”协同育人模式是众多模式中的一种,其在发展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改进。

(一)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上对“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育人模式进行规范和推动

目前,国内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促进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融合,政企校在合作中的权责利分工分配并不十分明晰。寻求政府、企业合作常常还是高校自发性的行为,也会遇到不被理解和被拒绝合作的情况。合作办学模式中,政企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而学校相对被动。因此,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上对产学研、政企校合作办学进行规范,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有利于为这种实践育人共同体模式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

(二)研究探讨对策,破解产学研融合、政企校合作的难题

一直以来,我国在产学研融合、政企校合作方面存在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如政府机构调整、企业受到市场波动影响或经营不善倒闭,与高校的合作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所以,类似企业发展危机与合作办学风险等在产学研、校企合作中不可避免的关键性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改革,探讨更有效的应对措施。

注释:

①建立产学研联盟 推动游戏游艺产业设计创新[EB/OL]. http:///2013/info/?article=G7392fSKLRE=,2014-10-3.

②广州美术学院学校简介[EB/OL]. http:///2013/class/?article=CLUK0Fi7nw8=&page=0,2014-10-1.

探索与创新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游戏;方法创新;意义;策略

现代幼儿教育实践证明:玩是幼儿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健康成长的最有效的渠道。开展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符合幼儿的认知心理与认知层次。现在,随着幼儿教育新纲要的深入贯彻落实,游戏越来越被我们所重视。因为孩子们能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游戏环境中得到智力启迪,学习知识,快乐发展。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注重对儿童游戏活动的改进与创新。

一、要注重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调动参与游戏活动的动机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老师应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确定游戏主题,使他们享有合理的、自由地选择游戏的权利,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孩子们在游戏中互相交流,身心获得和谐发展。

二、注重游戏的计划性与针对性,做到生动灵活,确有实效

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之一,但幼儿游戏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而老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幼儿活动。有些老师可能认为游戏是幼儿自己玩的,只要不出问题,老师可以不管,根本没有观察的意识。有些老师知道要通过观察来指导幼儿游戏,但对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怎么样观察还不太清楚,出现了想观察而不会观察的现象。其实,我们只要反复地去尝试,在幼儿游戏时认真观察,并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从中去分析幼儿在游戏中情绪、情感及社会性发展的情况,去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制订出适合幼儿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计划,真正地让幼儿在游蛑谢竦每炖郑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注重游戏的引指导方法,提高游戏的品味与层次

1.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调整指导手段。小班幼儿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老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当他们对新出现的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时,老师要在幼儿附近,用与幼儿相同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戏,这样就会引导幼儿模仿,对幼儿起了暗示性指导的作用。对于中、大班幼儿,老师应视幼儿为创造者、发明者和发现者,老师则可以以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的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如“红绿灯”游戏中,一位幼儿因找不到红绿灯而不知如何是好,老师可引导他说:“想想看,什么东西和红绿灯比较相似呢?可以用什么来替代?”然后,引导这名幼儿在“百宝箱”中寻找可替代物,当这名幼儿在“百宝箱”内找到两面红绿小旗时,他高兴地说:“老师,我可以用它们代替红绿灯指挥交通。”于是,他又回到游戏中开心地玩了起来。

2.教师应注重引导游戏的多样化。高尔基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手段。”在日常工作中,老师要依据幼儿的发展目标和兴趣需要为幼儿设置各种活动区,并投放具有挑战性、可变性、层次性,适宜幼儿发展且丰富的探索材料和工具,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建构自己的学习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使幼儿能成功,有自信。例如,在数学教学活动《分类计数》中,老师为幼儿提供了“看图按标志印数字”“给数排队”“数物拼板”“添去点子”“依样涂色”五组游戏活动。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已有水平,自由选择一组和多组活动;在给小动物喂豆的游戏中,老师不仅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提供不同难度的喂豆材料,还增加了按照小动物身上的数字和数量喂豆的材料,自然渗透了数数、按数取物的教育目标,有助于使每一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四、注重宏观整体把握,细节精心设计,方法不断创新

1.精心设计指导游戏的方式。(1)丰富内部创新。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幼儿正在开展的游戏,所扮演的角色可以是一种互补关系(如:妈妈与孩子、医生与病人、营业员与顾客等)。教师根据幼儿当时的兴趣和需要,以角色的身份加以指点,使幼儿得到暗示和启发。或在游戏中扮演一个固定的角色,以角色的语言对幼儿进行隐而不露的点拨。如角色游戏中扮演超市的“总经理”;在结构游戏中,教师扮演“公园”或“幼儿园”主题建构的“总指挥”等。

2.注重外部力量的借用。教师既要以自己真实的身份出现,还要善于借助外部力量的配合,运用“询问式”(如:家里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还有谁等),“建议式”(如:你可以用这块积木试试看等),“澄清式”(如:警察买东西是不是就不用给钱等),“鼓励式”(相信你这次一定能行等)等语言手段和表情、眼神、手势、动作、身体运动方向等非言语的手段进行指导,以推进幼儿游戏,支持和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

探索与创新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实践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含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从本质上讲,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提高社会生存能力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活动。广义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关于创造一种新的伟大事业的教育实践活动。狭义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关于创造一种新的职业工作岗位的教学实践活动,是真正解决当代大学生走上自谋职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之路的教育改革的实践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1],重在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以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变革。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高校质量竞争战略的核心,是高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2]。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3]。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在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和发展的方向。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定位模糊、观念滞后和认识偏差等问题。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当作主流教育的一部分,没有独立的专业和学术领域,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框架 [4]。高校普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仅是就业教育的一部分,只是为大学生提供毕业就业或创业的指导服务,功利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就业率,并没有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实践训练方面的相关工作开展较少。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据调查,目前我国多数高校未开设正规化、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只作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就业指导的一部分,甚至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体系和学生专业计划培养方案中。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条件落后等问题,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薄弱、缺乏实效性、针对性的教学体验。总体来说,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仍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延续和翻版[5]。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大多高校仍属于“非主流”,并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教育课程及实践训练体系,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为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稳定性不强,缺乏专业化、业化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等问题。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学校就业管理部门的人员、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外聘专家构成。前者具有一定的就业指导理论基础和学生教育管理能力,但缺乏系统的创业管理知识和创业实战经验,对创新创业知识的讲解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没有较多案例和实践经验与学生分享,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对学生吸引力不足。后者则主要来自政府部门或企业界,他们主要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不能满足学生对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求知需求,达不到实施创业教育的目的。加强既懂创新创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构建较为完善的教育机制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的根本前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下,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将为高等教育教学带来一场根本性的变革,而绝非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高校应在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理念指导下,加强“顶层设计”, 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纳入教学主渠道,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着力构建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和全过程贯穿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二)改革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在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基础上,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初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但现行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这与社会的需求是矛盾的。部分毕业生的创业效果较差,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这部分学生的创业自信心和积极性[6] 。为了使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深入推进,必须加大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力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放在首位;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课程设置,将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教育,构建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彻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路径单一,学生被动接受“创业”的现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三)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创新创业环境是决定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外部环境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初显成效,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移植奠定了较好基础。在上海等局部地区出现投资与外需之外的新动力,创新开始发挥重要作用[7]。2009 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此后国家又相继出台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的文件,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知识产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人社部等九部门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等,为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各地方政府纷纷响应,出台了一系列符合地方实际的政策法规,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应抓住这难得的机遇,积极倡导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制定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组织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宣传创业典型人物及成功案例,积极营造尊重创新和鼓励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是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教育结合、课内与课外教育结合以及校内与校外教育结合的系统的教育模式。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成熟经验表明,以创业实践活动为核心的活动课程以及创业计划、创业项目等课外活动,是帮助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最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8]。因此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应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社团活动等有效途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四、结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不断改革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全校范围内积极营造尊重创新和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把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贯穿于整个人才培B体系中。

【参考文献】

[1] 李伟铭,黎春燕.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05):102-105.

[2]周德俭,莫勤德. 地方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1(03):63-67.

[3]王丽娟, 高志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12(10): 96-100.

[4]刘伟.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 2011(05): 64-67.

[5]邓淇中, 周志强. 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4(01): 33-35.

[6]王晓玲.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22) : 43-44.

探索与创新范文第5篇

摘 要 青年是企业发展的未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最大限度加速青年员工向中坚型人才转化,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载体,更是推动企业质量效益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青年 创新创效 以新带新 搭建平台 建章立制

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现有3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547人,占用工总量的38%,是院完成科研生产任务的保障力量,更是推动未来油田持续稳定发展的强大生力军。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最大限度加速青年员工向中坚型人才转化,是提高研究院自主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载体,更是推动辽河质量效益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青年员工队伍问题剖析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探索如何开展并深化青年创新创效活动,院团委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一次青工队伍现状调研活动,力图准确、全面、透彻地了解青年员工思想、工作、生活状况,为开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调查表明,青年员工队伍具有以下特点:

1.能力高层次。他们中有53%的人为党员,41%为团员。61.7%的人为大学本科学历,31%的人为研究生学历。较高的党员比例和学历层次表明他们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从事科研创新工作的能力及潜质。

2.价值求体现。65.9%青工的工作状态属于“积极主动完成”或“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特别是,在调查的过程中,98.6%的青工选择了“非常愿意参加创新创效活动”。表明青工欢迎创新创效活动的开展,希望通过这类活动展示自我实现价值。

3.求知有欲望。94%的人希望继续学习深造,其中58%的人希望学习与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12%的人希望学习与油田发展相关的前沿知识。而98.9%的人在工作中,对自己要求开拓创新,尽善尽美。这表明他们对知识有强烈渴求并具有干番事业的愿望与意识。

同时,调查也表明,青年员工队伍存在以下问题:

1.青年科研人员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脱节,工作实践能力不够。他们虽有理论知识扎实、专业功底深的优点,但由于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与油田科研工作实践性、经验性强的矛盾,使青年科研人员尤其是新毕业的青年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差,普遍缺乏现场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2.青年科研人员知识结构单一,跨领域、跨学科联合攻关能力不够。调查表明,他们中大部分人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知识面相对狭窄,技术创新能力较缺乏,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能力较低、难以胜任油田科研生产中各学科间的交叉协作和联合攻关,难以胜任异常复杂的油气藏类型的挑战,短期内不能在科研工作中独挡一面。

3.青年科研人T需求和行为方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传统的活动模式严重滞后。当问及“您希望单位组织哪类青年活动时”,一对多培训受到冷落。当问及“您希望单位组织什么形式的创新创效活动”时,绝大部分青年选择“模式新颖形式多样”,并有青工建议“开展实地调研类活动”。可见单一的汇报类活动不受85、90后喜爱。

二、深化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具体措施

(一)以“以新带新”为切入点,构筑互动式的培训体系。学习是创新的基础,院团委把为青工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作为开展创新创效活动的前提。结合青年实际诉求,在导师带徒“老带新”的基础上,启动了“以新带新”成长模式,以团支部为基本单元,定期开展“青年论坛”“读百口井・练基本功”等青年互帮互助活动,加强青年之间的业务交流。同时,联系教培等部门,邀请国内石油科技前沿领军人物到院亲自授课,扩大青年的知识面。开展了“青年基础知识学习年”活动,建立了以“周月年”为时间节点的学习成果机制,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院里有4名青工被聘为油田公司技术专家,1名青工被聘为油田公司高级技术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