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幸福感调查

幸福感调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幸福感调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幸福感调查

幸福感调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 文化教育对策

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是一种以高水平的生活满意度、高水平的积极情绪和低水平的消极情绪为特征的积极心理状态。①目前多数学者从主观精神层面来探讨幸福,把人主观感受到的幸福称为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随着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在农村出现了留守妇女群体,她们的幸福感状况值得关注。

河北省在外务工人员总计626万,其中在省外务工者达326万,主要集中在京、津。绝大多数农民工居所呈现临时性、不稳定性的特点,难以实现家庭同城居住,这即意味着河北农村留守妇女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她们不仅成为农村主要劳动力,还担负着照顾老人、教育子女的重任。她们的幸福感直接影响到农村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本文从心理学视角研究农村留守妇女的幸福感及影响因素,课题组深入到河北省11个地市25个县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对留守妇女和非留守妇女的幸福感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河北农村留守妇女基本情况

从调查的情况看,河北农村留守妇女具有以下特点:从年龄上看,以中年女性为主,处于30~39岁年龄段的约为45%;其次是40~49岁约为 39%,平均年龄为39.34岁。从文化程度来看,农村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大多为初中和小学,可见留守妇女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从家庭子女个数和需要照顾的老人的数量看,大多数留守妇女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重负阶段,有2个孩子的占47%,需要照顾的老人数在2个的占35%。从经济收入看,留守家庭经济收入偏低是一个普遍特征。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仅占27%。农村留守妇女的数量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从家庭类型看,核心家庭占41%,主干家庭占45%,独自照顾子女,承担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的留守妇女占绝大多数。

河北农村留守妇女的幸福感

留守妇女与非留守妇女的幸福感比较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妇女和非留守妇女在幸福感指数量表的得分差异显著,说明农村留守妇女的幸福感状况较差,这是因为她们独立承担起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的重任,还要照顾老人、教育孩子,心理压力很大。由于和丈夫分居两地,长期性压抑、内心孤寂、缺乏情感慰藉和精神支持所导致。虽然他们表现出自强、乐观、宽厚、吃苦耐劳等正性情感状态,但她们内心的苦楚只有自己能感觉到。这与李楠、杨洋的研究不太相符②。

表1 留守妇女和非留守妇女在幸福感上的差异

表注:*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

留守妇女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一是人口统计学变量影响留守妇女幸福感的分析。笔者将人口统计学变量作为自变量,以幸福感总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来考察影响留守妇女幸福感的因素。结果表明,除家庭子女个数外,其他变量都对留守妇女的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见表2)

研究显示,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越高,幸福感得分也越高;大部分(76%)的留守妇女至少需要照顾2位老人,沉重的负担使她们感觉更不幸福;家庭收入是影响幸福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收入越高越感到幸福;健身娱乐活动和相应的设施能提升留守妇女的幸福感;住房宽敞和够住的两类妇女的幸福感显著高于住房很挤的妇女。其他如交通路况、家庭结构等都影响留守妇女的幸福感。

二是留守状况变量影响留守妇女幸福感的分析。将留守状况作为自变量,幸福感总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来考察影响留守妇女幸福感的因素。结果发现,除变量5、7外,其他变量都对留守妇女的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身体上的劳累还不是影响留守妇女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她们最在乎的是与丈夫的沟通方式及感情、对孩子的教育及母子关系和公婆的关系等。(见表3)

表注:*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001水平上显著

留守妇女最希望得到的帮助分析。从对留守妇女寻求社会支持的调查发现,她们最渴望得到帮助的项目排在第一位的是家庭教育,占55.9%;其次是繁重农活和卫生医疗,各占 45.9%;在寻求帮助照顾老人方面,占45.6%;在精神文化方面渴望得到帮助的占36.7%。这可能和留守妇女文化程度比较低,对抽象的“精神文化”不理解或由于自身承载着较重的生活负担,无暇考虑精神生活有关。在财务和人生安全方面,选择比例是32.7%。(见表4)

表4 留守妇女最渴望得到帮助(%)

提升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的文化教育对策

在推进城镇一体化进程中,本研究力求通过文化教育活动帮助留守妇女提高文化程度、调整心态、改善人际关系、创造夫妻团聚机会或便捷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等对策,提升她们的幸福感水平。

构建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与互助网络。一是要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构建社会支持网路。真正使各级妇联成为留守妇女的“娘家人”,使留守妇女的问题解决落到实处。村委会也要对留守妇女的日常生活给予足够的关注,组建留守妇女服务队和家庭互助组,建立开放型基层妇女组织,力求使所有妇女都由社会人变成组织人,从而保证她们参与发展有“婆家”,维权诉求有“娘家”,开展活动有“媒家”。

二是要调动社会力量,加大对留守妇女的关爱力度。积极发动医疗机构和高校、社会团体关注农村留守人员群体,尤其要关爱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可以组织一些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到偏远地区为农村留守妇女开展免费体检义诊和心理疏导,为留守妇女送去关爱和温暖。

搞活农村文化服务方式。一是要为农民工和留守妇女建立起良性沟通机制。相关政府部门和用工单位可以逐步推行农民工带薪休假或制定农民工探亲假制度,也可资助留守妇女到外地探亲(报销车费、提供必要的食宿等)。

二是要丰富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大力开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活动的基础上,加快村民娱乐中心和健身场地的建设,开展简便、易学、愉悦身心的文体活动如健身操、广场舞、大秧歌等,缓解或转移留守妇女精神上的压抑和苦闷。

开展立体化的教育培训活动。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有近60%的留守妇女十分渴求家庭教育方面的帮助,他们明显感到教育子女有心无力。因而,调动高校力量,定期对留守妇女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和咨询十分必要。加强农副业实用技能培训。留守妇女不仅支持丈夫外出打工,还有想学技术致富的强烈愿望。有关部门应制定计划,对她们开展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就业、创业的竞争力。

构建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加强村级综治、调解、警务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的建设,着力化解农村各类社会矛盾;严厉打击盗窃、抢劫、、诈骗等严重危害农村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留守妇女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精神文明评选活动,构建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提升她们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2JY066】

【注释】

幸福感调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幸福感;主观因素;客观因素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人们对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逐步转向了较高的层次。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提出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就需要全面衡量人民的幸福状况。随着和谐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各地政府部门意识到要衡量社会和谐与否,一个GDP指标还远远不够,于是纷纷将幸福指数纳入其评价体系当中。但是,对于如何衡量城市居民的幸福感还未形成一个明确的指标体系和设置合理的考评方式。而在建立合理的测量机制之前需要先明确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以蚌埠市居民为研究样本,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对该市居民幸福感进行调查。

蚌埠市是安徽省最大的城市之一,位于淮河中下游,安徽省北部,面向长三角,背靠中原大地,经济腹地十分宽广,有着悠久的历史,辉煌的工业基础,丰富的文化底蕴。现辖怀远、固镇、五河3县和蚌山、龙子湖、禹会、淮上4区。研究的区域范围只包括蚌埠市4辖区。因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集中在蚌埠市的经济中心区域,所以只选择4区研究,3县在此不作为研究范围。

蚌埠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也是国务院批准的促进中部崛起、享受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城市之一。据统计,蚌埠市2011年人均GDP为21443元,全国排名中208位,省内第10位。本文通过对蚌埠市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旨在引导蚌埠市居民树立积极健康的幸福观,为蚌埠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二、幸福感的内涵

对于幸福感,不同研究者对幸福感含义的界定和理解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一些研究者在认知的层面上加以理解,将幸福感等同于生活满意感(life satisfaction)。另一些研究者则在情感层面上使用这一术语,将其理解为happiness。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以完善论幸福观为基础的幸福感研究,则力图超越快乐主义幸福观,更多强调自身潜能实现而获得的价值感。

综合以上这些关于幸福感内涵的观点,本文将幸福感的界定为,幸福感是人们对于自己现阶段所处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个人价值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感受,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理解也不同。然而,正是这一抽象概念的内涵非常丰富,幸福才会成为千百年来社会理想与个体价值诉求的中心。

三、蚌埠市居民问卷样本特征统计及数据分析

(一)蚌埠市居民问卷调查及问卷样本特征统计

问卷基本构成:

参考邢占军编制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结合蚌埠市特点,以及调查的实际情况,问卷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该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职业、教育程度、收入;

第二部分:该部分旨在调查蚌埠市居民对蚌埠市长期以来的社会状况的客观评价,以及在这种状况下,居民对自己近三个月的主观感受评价和幸福感打分。其中,客观评价由社会环境、社会体制、社会关系、社会氛围、发展前景构成,各项含义如下:(1)社会环境指标包括住房成本、城市环境、物价水平、交通条件、商业水平五个方面。(2)社会体制指标主要包括社会治安、医疗保障、教育资源三个方面。(3)社会关系主要包括个体与家人、邻里、同事的关系。(4)社会氛围主要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和尊重、社会的文明与公平。(5)发展前景是指人们对未来生活的预期。

(二)问卷的样本特征

本组采用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的两种方式,共发放600份问卷,回收478份,经筛选,共获得379份有效问卷。

(三)实证结果分析:

1、运用软件:SPSS Statistics 19

2、分析方法: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功能,分别分析性别、职业、收入、教育程度与总分的相关程度,分析同一个项目内不同分段之间的相关程度。同时,对于只有两个分段的性别项目做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变量为总分,分组变量为性别)。具体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

(1)性别(有显著差异)

从表1.1结果显示得出,蚌埠市女性和男性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差异(sig.=0.001)。通过对六个维度的得分情况发现,女性在社会关系(sig.=0.030)、近三个月主观感受(sig.=0.003)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性,其他几个维度差异不显著。

(2)从事的职业:(有显著差异)

从表1.2、1.2.1结果显示得出,蚌埠市不同职业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差异(sig.=0.000)。

(3)教育程度(有显著差异)

从表1.3、1.3.1结果显示得出,蚌埠市不同教育程度居民幸福感有显著差异(sig.=0.004)。

(4)每月收入

从表1.4、1.4.1结果显示得出,蚌埠市不同月收入水平的居民幸福感有显著差异(sig.=0.000)。

(四)数据分析总结

根据sig.

四、蚌埠市居民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结合SPSS Statistics 19软件所得出的数据和分析结论以及从问卷中统计出的数据结论,对性别、职业、收入、教育程度等因素做进一步探讨。

(一)性别差异对幸福感影响显著

统计的问卷中,男性占51.98%,女性占48.02%,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社会关系、主观感受对男性和女性影响显著,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女性的社会关系优于男性,女性的主观感受和和幸福感评分也明显高于男性。性别与幸福感显著相关。从表2.1可以看出,女性的平均幸福感指数高于男性。由此可见不同性别间对幸福感的评价存在差异,由调查情况可以得出,蚌埠市居民中女性比男性更幸福。

(二)职业对幸福感影响显著

在除社会环境之外的其他因素中,不同职业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实证分析得出,职业与幸福感显著相关。通过对六个维度的得分情况发现,农民、国家社会管理者、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商业服务业员工的主观幸福感要明显小于私营企业主小于专业技术人员、个体工商户小于经理人员、办事人员以及工人。

根据第四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不同职业的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最为复杂,职业是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环境、社会体制、经济水平创造了不同的职业,影响着不同职业的发展,而不同的职业则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社会关系以及主观体验,各种因素纵横交错,决定了职业对幸福感的显著影响。

(三)收入对幸福感影响显著

问卷中,月收入1000-3000元的占42.74%,3000-5000元的34.83%,且在社会体制、社会氛围、发展前景、主观感受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月收入在3000以下群体的主观幸福感要明显低于3000-5000的群体,且月收入在3000-5000的居民主观幸福感要明显低于5000以上的群体。

由此可见,蚌埠市居民幸福感的幸福感与收入存在正相关性。西方研究者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曾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不少研究发现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例如Bradburn的研究表明,高收入者有较好的正性情感,而低收入者则产生较多的负性情感。Campbell的研究也表明,高收入者的幸福感高于低收入者。本研究支持主观幸福感随收入水平增高而上升的结论。当前我国社会才刚刚进入小康社会,从总体看来收入因素仍然是制约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条件的关键因素。

(四)受教育程度对幸福感影响显著

根据第四部分的数据,可以发现看出,在社会氛围、发展前景、主观感受方面,因受教育程度不同而表现出幸福感差异。教育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居民主观幸福感要明显低于高中到大学本科的居民,而高中到大学本科的居民幸福感要明显低于硕士及以上的群体,大致表现出较高的受教育程度会带来较好的心理体验的倾向。教育是人们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由此看出将教育程度越高,生活的态度越是积极,而受教育程度越高,也意味着可能有更好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遇,因而也就越可能较多地体验到幸福。

参考文献:

[1]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的编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6).

[2]邢占军.主观幸福感研究:对幸福的实证研究[J].理论学刊.2002(5).

[3]孙英.幸福论[M].人民出版社(第1版),2004.1.

[4]张瑾.国民幸福指数:社会发展评价的新尺度[J].领导科学,2006(15).

[5]Alan·Carr.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M].郑雪,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

[6]吴明隆.SPSS操作与应用:问卷统计分析实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5.

基金项目:蚌埠市GDP与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项目编号:XSKY1133。

作者简介:

宋超(1991-),男,安徽铜陵人,现就读安徽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幸福感调查范文第3篇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2-3],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生存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医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除了要面对与其他普通大学生所共有的压力外,还有来自于学业方面的学制长、要求高、负担重以及服务对象特殊性等压力[4],特别是已经进入医院进行见习和实习的医学生,更能感受到目前的医患关系、医疗环境以及考研、就业带来的压力,因此,了解医学生特别是临床医学本科见习生和实习生的心理状况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调查随机选取大学特别是南华大学在南华医院进行临床教学的312名实习与见习学生,使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采取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自行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国内段建华[4]根据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fazio,1977,简称gwb)修订的量表,该量表共有33项,对该量表的前18项进行测试,该量表在国内大学生幸福感调查中有较好的运用[5],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烈。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性别、年级、生源地、月消费等)和幸福感状况等。

1.3 数据处理。将全部有效问卷进行编码、输入并校对,运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情况。调查对象共312名,收回有效问卷300份。统计有效问卷,其中男生为156人,女生144人;独生子女170人,非独生子女130人;农村187人,城市113人;大四见习男生78人,女生72人;大五实习男生78人,女生72人。大四见习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为76.14分,大五实习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为70.48分。

2.2 不同特征的大学本文由收集整理生主观幸福感得分。男生的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为72.97分,女生的平均得分为73.84分,不同性别在幸福感得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独生子女平均得分为74.26分,非独生子女平均得分为72.38分,独生子女与非独1生子女在幸福感得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平均得分为72.56分,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平均得分为74.06分,城乡差异之间无统计意义(p>0.05)。月消费水平不同的大学生,其主观幸福感得分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这与蒋凌琳等做的“在杭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的调查研究”不同,他们做的统计表明月消费不同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统计学差异[6]。而见习学生和实习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3 学生自我评价情况。6.67%的见习学生感觉“非常幸福”,72.67%的见习学生感觉“基本满意”,20.66%的见习学生感觉“说不清楚”,见习学生中没有人认为自己“不幸福”。12.67%的实习学生感觉“非常幸福”,63.33%的实习学生感觉“基本满意”,12.67%的学生感觉“说不清楚”,11.33%的实习学生感觉“不幸福”。见表2。

2.4 其它情况。相比现实而言,80%的学生认为网络并不能给人带来幸福感。90%的实习学生感觉正在受到就业、考研和实习约束的压力。75%的见习学生在临近考试时感到焦虑,87%的实习学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无法合理统筹的时候感到焦虑。15%的学生通过跑步等体育运动来排解焦虑,34.66%的学生通过写日记、博客的形式进行自我解压,25.33%的学生找心理老师或朋友倾诉,其他同学不会特别在意,任其发展。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个人刻苦和奋斗”、“良好的社会关系”、“机遇”这个四个选项中,对于人生获得幸福的根本条件是什么,40%的学生选择了“良好的社会关系”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43.33%的学生选择了“个人刻苦与奋斗”。

3 讨论

幸福感调查范文第4篇

美国研究人员2008年6月30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几年全球民众的总体幸福感呈上升趋势,然而生长在最为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的“最幸福的一代”――90后大学生们,更多的呈现出了感觉不幸福的一面。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精神疾病、自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屡见不鲜,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十分集中和突出,他们的幸福感现状已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此本课题组就90后大学生的幸福感现状展开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选择了武汉地区几所有代表性的高校的大学生,共发放400份调查问卷,收回370份有效问卷。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有170人,占45.9%,女生200人,占54.1%;年级分布:大一160人,占43%,大二114人,占31%,大三96人,占26%。

2 调查内容及结果

2.1 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

在“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的问卷调查中,大学生们认为幸福生活的前五个标准是:家庭幸福、事业成功、身体健康、和爱人一起生活、有许多知心朋友,百分数分别为92.86%、75.56%、92.86%、77.1%、82.7%。但是,也有少数大学生对幸福的认识存在偏差,比如认为有钱、有权势地位、随心所欲、吃喝玩乐就是幸福,表现出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个性放纵的一面。

2.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在现实生活中,在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觉又如何?在“健康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家庭满意度”、“友谊满意度”、“环境满意度”、“爱情满意度”、“自我满意度”、“学习满意度” 、“经济满意度”等方面选择很满意、满意、一般的百分比加总占75%以上,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对生活感到比较幸福的。

2.3 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状况

在回答“你的生活是否幸福?”的问题中,大学生中觉得自己非常幸福、比较幸福和一般幸福的分别占13.16%、41.73%、34.96%,加总为90.99%,说明大多数的幸福感较强。但是,大学生中觉得自己生活不幸福、非常不幸福的分别占8.65%、0.376%,加总为9.01%,这说明也有一部分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幸福、不满足。并且据此次调查统计,7%学生曾经有轻生的念头,38%学生自认为心理有问题,45%学生需要心理辅导和帮助。

3 幸福感缺失原因分析

调查中发现,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贫困、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的比例分别为74.8%、32.7%、18.4%、、15%、9.4%、9.4%,可见就业压力的影响最大,学习压力为第二原因。大学生幸福感缺失主要有以下原因:

(1)大学阶段的特殊性与中学的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学不同,自觉、自主、自立、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一些同学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长期望值过高,给学生造成现实和理想的不统一的落差,并且从读书开始,家长只注重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而不注重学生情感上的交流。(3)社会现实的影响。社会、企业对大学生的期望值较高,与大学生本身的能力存在差距,大学生在接触社会,兼职、就业等方面遭受挫折,觉得大学学习的书本知识和社会脱节,造成严重的挫折感。(4)人际交往关系困难。目前90后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缺乏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他们极度沉迷于网络,喜欢“宅”在宿舍里,长期不与人接触,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

4 积极心理的培育与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4.1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全新的心理学思潮,致力于发现并激发人的内在品质和积极力量,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提升生活品质。曾任美国心理学会(APA)主席的Seligman 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强大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动力源泉,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要求自我实现的力量,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优秀品质和积极力量。

4.2 积极心理学与幸福感的关系

积极心态是大学生成长所需的重要心理素质,心态对人的行为起导向和支配作用。心态即心理态度,是由当前事物和过去经验引起个体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积极心态是一种可以培养的心理习惯。

积极情绪往往伴随着某种愉悦和幸福的主观体验,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提高主观幸福感。培养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体验,使其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促进其积极人格特质的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潜能并寻求更大的挑战,并逐步走上自我发展与超越之路。

4.3 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

(1)培养积极体验。积极体验是指个体满意地回忆过去、幸福和从容不迫地感受现在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心理状态。大学生们应当多关注过去以及未来积极的事件,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少接触负面的消息和字眼,培养积极的情绪体验。

幸福感调查范文第5篇

 

幸福感是人们在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自我存在状态(自我身体状况、心理功能、社会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状态)的主观心理体验。在当代社会中,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校大学生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这一群体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学教育问题方面。

 

当学生跨入大学校门时,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然而,当一切进入正常轨道后,激动振奋的情绪往往被新的困惑所取代,他们将面临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的职业选择问题等等。

 

因此,如何使大学生更加幸福生活,增加大学生的幸福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

 

多年来,“幸福感”的研究一直是社会研究热点之一。现有的幸福感评价和量化模型,无论是采用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因子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还是贝叶斯估计,其指标体系的建立都是基于多级评分制,在同一级中又将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划分为并列的几个方面。因此,本文将通过调查、研究在校大学生幸福感,比较客观地反映大学生幸福质量的核心指标,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在就业、心理、感情、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依据;为高校的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大学生幸福感指数评价体系的建立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拜访心理学方面的专家以及找学生进行访谈,建立了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自我状况、生活空间、环境状况作为一级指标。自我状况下得二级指标包括身心状况、时间利用和生活费支配;生活空间下的二级指标为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教育状况;环境状况下二级指标为的寝室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自我状况下包含身形外貌等六个三级指标,生活空间下包含父母感情等七个三级指标,环境状况包含寝室管理等12个三级指标。

 

二、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调查的时间和对象是2015年金华市有代表性的三所院校(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和浙江师范大学),采用定额抽样的方法,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最后实际回收问卷为912份,有效卷为889份。其中问卷的可靠性分析的标准克朗巴哈系数为0.833,说明问卷的信度不错。样本结构具体如表1.

 

(一)总幸福感指数分析

 

在问卷设计中,每个问题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统一答案为“非常不满意,比较不满意,无所谓,比较满意,非常满意”,并对应赋值“1,2,3,4,5”。

 

利用隶属函数确定每项三级指标的幸福感指数,然后利用因子分析确定二级指标的幸福感指数,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每个被调查者的幸福感总指数。

 

利用上述幸福感总指数的计算方法,得出被调查大学生平均幸福感为54.26(幸福感指数范围1-100),结果说明被调查大学生的幸福指数属于一般偏上水平,处于较幸福状态。在三个一级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是生活空间,得分77.16,说明当代的大学生对自己家庭、校园和教育总体上很满意;而得分最低的是自我状况,这也说明牵制大学生幸福指数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大学生的身心状况和时间、生活费的支配状况。

 

(二)各项三级指标的幸福感指数分析

 

如表8所示,其中指数最高的几项指标是支配时间、校园娱乐、身体健壮、身体健康、父母感情、与人相处、爱情感受,它们均在0.6以上。最低的几项是月支配金额、家庭收入、校园娱乐设施、学校医疗,它们均在0.4以下。

 

(三)幸福指数的差异性分析

 

下面是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对不同性别、年级和生源地的被调查大学生的总幸福感指数进行方差分析,由表3得知,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的幸福感有显著性的差异,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幸福感差异不显著。即学生的幸福感与年级没有关系,但与性别和出生地有关,因此下面分别给出男生与女生、城镇与农村学生的幸福感指数。

 

城镇和农村学生的幸福感指数的计算方法和过程如全体学生的幸福感指数一样。城镇学生的幸福感指数为0.623,农村学生的幸福感指数为0.506,即城镇的学生幸福感指数要高于农村学生的幸福感指数;男生的幸福感指数为0.578,女生的幸福感指数为0.524,即男生幸福感指数要高于女生的幸福感指数。

 

(四)性别、出生地具体指标的幸福感指数的比较分析

 

在测量大学生幸福感指数的30个三级指标中,男生有21个指标幸福指数要高于女生,而女生只有9个指标幸福指数要高于男生;城镇与农村每项指标相比,城镇有27项的指数高于农村学生的幸福指数,而农村只有3个指标高于城市。图4、图5分别是男生与女生、城镇与农村指标幸福指数差异超过0.04的柱形图。

 

图1 性别指标幸福指数柱形图

 

由图1所示男生在外形外貌上的幸福指数明显高于女生的幸福指数,这说明男生整体上对外形外貌的要求没有女生的高,因此他们在这个指标上容易获得满足。而在外部环境方面(教学设施、医疗便捷度),男生的得分低于女生。一般认为女生对外部环境比男生要敏感,因此对于这方面的要求高,会有较大的情绪起伏。而女生则在校园娱乐设施和与人相处指标上高于男生。此外,男生还在毕业前途和月支配额等指标上高于女生。说明女生对自己的前途道路考虑周到,男生则不一定想的那么远,因此没有那么多顾虑,所以感到幸福。而在月支配额上,女生的花费要比男生多,因此相比男生不容易满足。

 

由图2所示城镇学生的月支配额和家庭收入上明显高于农村的学生,这也与实际相符。农村的学生是在人生目标上明显高于城镇学生,这也说明农村学生更能明确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自己需要什么。

 

(五)主要影响幸福指数的指标的提取

 

利用因子分析得出了最能影响大学生幸福指数的几个指标,即在全部指标中信息提取超过0.5以上的指标,如表13所示,在所有测量大学生幸福感的标志中,最能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是宿舍面积、疾病烦恼、学校医疗等15个标志。

 

三、提高幸福感的建议

 

1.自身方面:金华市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压力,随时调适自己的心理,并要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和亲朋好友交往,在与他们的交往与对话中,实现着自身对社会现实的理解与沟通,舒缓来自外界的心理压力,从而使个体对社会的认知加深。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文化娱乐生活。为自己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其学习期间有张有弛,从而保持乐观的心态和旺盛的精力,保证学业的顺利完成。

 

2.学校方面:学校应该提供舒适的寝室环境、提高寝室管理水平,提升学校的医疗服务水平,还要完善学校心理辅导体系,使其成为调适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