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江上渔者古诗

江上渔者古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江上渔者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江上渔者古诗

江上渔者古诗范文第1篇

【关键词】股权结构;公司绩效;上市公司;浙江

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一大批优秀企业纷纷脱颖而出,浙江板块也成为上市公司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截止2012年6月共有227家公司在国内上市。本文以在2009年前上市的浙江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股权结构与绩效的相关性,以期为浙江上市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经验证据。

一、国内外相关文献与研究设计

国内外学者对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长时间研究,但结论不一致。Berle和Means(1932)认为公司股权分散导致对经营监督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公司价值的降低,认为需要集中股权以增强公司的经营绩效。Jensen和Meckling(1976)通过建立模型研究得出企业价值受制于内部股东所持股比例,公司绩效与内部股东持股成正比。Shleifer和vishny(1986)通过实证得出股权的分散将不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而Steen Thomsen等(2006)通过对欧盟与美国最大的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研究分析后认为英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间没有关系。

国内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主要有:李佳宾,蒋伟(2011)以779家制造行业的上市公司数据为依据,以净资产收益率为衡量企业会计业绩的指标,分析认为股权集中度和法人持股比例都同企业绩效成显著正相关,而流通股持股比例则与其成负相关,国有持股比例则是与其成U型相关关系。许冬(2011)以福建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得出上市公司国有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法人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倒U型”关系;赵丽芳等(2011)通过对内蒙古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得出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成反比,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经营绩效成正比。顾湘和朱丹(2011)通过对中小板上市公司分析得出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呈非线性关系,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杜轩和干道胜(2012)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认为公司的负债越高越不利于提高公司经营绩效,第一大股东有利于提高公司经营绩效,而前十大股东不利于提高公司经营绩效。

基于上述国内外相关研究与股权结构的相关理论,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浙江省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

假设2:浙江省上市公司法人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

假设3:浙江省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

假设4:浙江省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越大,公司绩效越好。

为检验上述假设建立以下模型,模型中变量定义如下:因变量ROE为净资产收益率,代表公司绩效。自变量STRUC代表股权结构,分别用GYG、FRG、CR和Z表示。其中GYG=国有股比例/总股本,FRG=法人股比例/总股本,CR=第一大股东持股数/总股本,Z=第二大股东持股数/第一大股东持股数。控制变量LNA=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代表企业规模;LEV为资产负债率,代表企业负债水平。研究样本取自2009年浙江省上市公司,剔除数据不全样本后共计141个观测值,研究中所需数据来自锐思数据库和上市公司年报。

ROE=α0+α1STRUC+α2LNA+α3LEV+ξ

二、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我们对上述相关变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如下:在表1中,CR、Z、GYG和FRG的均值分别为35.85%、32.91%、3.49%、16.67%,意味着浙江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适度集中,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约占第一大股东的32.91%,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能力较弱,而国有股比例较低,法人股比例较高。在表2中,ROE与CR、FRG显著正相关,与Z、GYG负相关但不显著,假设2和假设3得到支持,假设1和假设4未获得支持。

在表3中,模型1到模型4均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回归模型成立,Adj.R2从9.4%到14.2%不等,说明回归模型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在模型1中,GYG的系数为负但不显著,假设1未能通过检验。在模型2中,FRG的系数显著为正,假设2获得支持。在模型3中,CR的系数显著为正,假设3也获得支持。在模型4中,Z的系数为负但不显著,假设4被否定。控制变量中,LNA均显著为正,LEV为负但不稳定,意味着浙江省上市公司存在规模效应,负债对公司绩效有负的影响。

表1 描述性统计分析(N=141)

最小值 最大值 均值 标准差

CR .04 .78 .3585 .14709

Z .00 .99 .3291 .26614

GYG .00 .69 .0349 .10930

FRG .00 1.00 .1667 .23876

ROE -.30 .49 .1029 .10230

LNA 19.15 24.46 21.3315 .93662

LEV .03 .82 .4554 .18806

表2 Pearson相关分析(N=141)

Z GYG FRG ROE LNA LEV

CR -.592*** .145* .393*** .298*** .279*** .153*

Z .014 -.031 -.070 -.080 -.097

GYG -.141* -.026 .272*** .205**

FRG .212** .170** .078

ROE .306*** .043

江上渔者古诗范文第2篇

关于劳动的古诗(一)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3、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4、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

5、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6、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7、晨星里荒汇。戴月荷锄归。

8、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9、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10、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11、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3、刺绣五彩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14、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5、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1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7、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18、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9、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2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关于劳动的古诗(二):

《归园田居》其五——(晋)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首春逢耕者》——(唐代)柳宗元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

土膏释原野,白蛰竞所营。

缀景未及郊,穑人先偶耕。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

农事诚素务,羁囚阻平生。

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

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

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

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

《观田家》——(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蚕妇》——(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悯农》——(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农家望晴》——(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田园作》——(唐)孟浩然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贫女》——(唐)秦韬玉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卖炭翁》——(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锄禾》——(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归园田居》其三——(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关于劳动的古诗(三):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首春逢耕者》——(唐代)柳宗元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

土膏释原野,白蛰竞所营。

缀景未及郊,穑人先偶耕。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

农事诚素务,羁囚阻平生。

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

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

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

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

《观田家》——(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田园作》——(唐)孟浩然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蚕妇》——(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悯农》——(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农家望晴》——(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贫女》——(唐)秦韬玉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卖炭翁》——(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归园田居》其五——(晋)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锄禾》——(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归园田居》其三——(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 ·

· ·

· ·

· ·

· ·

· ·

· ·

· ·

江上渔者古诗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讨

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才有利于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品味生活情趣,丰富思想内涵,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这些古诗词呢?

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音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例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古时应该读xia.,而现在用汉语拼音读xi4,就不和谐,不押韵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多读几次,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

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江上渔者古诗范文第4篇

(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小学,215616)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与社会课程合并为品德与社会课程,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通过研读《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认识:新课程基于“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的理念,把品德教育寓于生活教育和社会常识教育中,尤为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与生活态度。显见,品德与社会课程加重了品德教育的分量。那么,怎样把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原本属于社会教材的内容,不再指向学生的社会知识层面,而是指向学生的道德精神层面呢?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10课《衣食的来源》第一课时教学,我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首先,将教学目标定位为:(1)初步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食物对人生存的重要,懂得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2)体会农业劳动者的辛苦,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良知,激发学生对农民的热爱之情,自觉做到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一、教学片段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初步理解了农业是我们衣、食、住、行的源泉;讨论得出:在衣、食、住、行诸方面中唯独“食”没有找到它的替代品。)

师是啊,现在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不愁吃,不愁穿。可有谁知道在民不聊生的旧社会,有多少人因为缺乏食物而活活地饿死啊!(出示两幅画面:

第1幅反映农业丰收给“我”家餐桌带来丰盛的菜肴;第2幅反映1942~1943年我国河南发生旱灾,饿死约300万人)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这两幅图,进一步议一议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学生讨论后,每一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汇报交流。)

生如果没有足够的食物吃,我们只能像图2中那个到处流浪要饭的小孩一样,饿得皮包骨头,有气无力,哪有精神来上课呀!因此,我认为,农业能保障我们进行正常的学习。

生图2中的那位阿姨饿得实在无法忍受,只能拖着儿子到处逃荒,她哪有力气和心思从事劳动呀!因此,假如农业不能为人们提供足够的食物,人们就没有力气从事工作,国家和社会也就不能向前发展了。

生图1中的“我”,每顿饭都有丰盛的食品,吃得白白胖胖,这样就能够安安心心地读书了。

生图1中,“我”的爸爸、妈妈也因为每天有丰盛的食品吃,看上去红光满面、精神焕发。这样,爸爸、妈妈就有充沛的精力,一心一意地进行劳动和工作了。因此,我认为农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出示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稻田里插秧的画面。)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讨论和交流,知道了农业原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当我们一日三餐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时,可曾想到农民在栽培水稻的过程中,付出了哪些辛勤劳动?课前,老师已经请同学们通过采访、调查、亲身体验等多种途径进行了了解,现在来汇报一下。

生(拿起笔记本)我通过调查了解到每一粒大米都包含着农民这么多的劳动:选种、浸种、播种、插秧、管理、收割、脱粒等。

师你调查了解得真全面。

生我从爷爷、奶奶那里了解到农民的田间管理包括很多繁杂的劳动,如施肥、灌溉、除草、喷农药等。

师你的访谈工作做得很到位。

生我记得去年农忙的时候,妈妈叫我去捡拾稻田里遗留的稻穗,哎呀!才捡了一个多小时,我的手上、脚上弄得满是泥土,腰也酸得直不起来了,我就不高兴捡了,回家洗澡休息去了。

(教室里笑声一片。)

师看来捡稻穗这个活看起来轻松,实则也不容易啊!原来,每一粒米粒中都凝结着农民们这么多的劳动与汗水!难怪早在古时候就有许多文人墨客纷纷写诗来反映农民劳动的辛苦。你们最熟悉哪一首古诗呢?

生(异口同声)《锄禾》。

(出示《锄禾》一诗,教师先请每位学生双手捧起预先准备好的大米各自练读,而后请男、女生分别饱含深情地齐诵。)

师农民这么辛苦,劳动在农业其他战线上的林业工人、牧民、渔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出示林业工人伐木、牧民游牧、渔民出海打渔的3幅画面)能根据你们以前的生活积累和了解,说说林业工人、牧民和渔民又是怎样辛劳的吗?

生林业工人住的房子很简陋,他们一辈子在深山老林里看山守林很寂寞,交通又不方便,一棵小树苗长成一根有用之材,不知饱含了林业工人多少的劳动与心血!

生那些游牧民族的家不是固定的,蒙古包就是他们流动的家。等一个地方的草被牛羊吃掉以后,他们又得重新去找一个水草肥美的地方安家,他们这样居无定所,不停地搬来搬去,多艰辛啊!

生还有那些一辈子与风浪打交道的渔民,他们出海打渔,有时遇到风暴,就有可能有生命危险,而我们岸上的人却只知道鱼的鲜美,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学过的《江上渔者》这首诗。

(教师趁势让学生有感情地齐背《江上渔者》一诗。)

师同学们,农民、林业工人、牧民、渔民为了能够让我们吃饱、穿暖、住好,不知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生叔叔阿姨们,你们辛苦了!

生你们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太劳累!

生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来尊重你们的劳动成果,做到吃饭时不挑食,不留剩饭。

……

师刚才几位同学说的心里话多么感人呀!我想,如果叔叔阿姨们听见了,一定会很高兴的。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想做点什么呢?

生我想把上了这堂课的感受写下来,然后读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

生我想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更多有关农业的资料,利用晨会、班会课积极向同学们宣传,做农民叔叔阿姨们忠实的“代言人”。

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觉得爸爸妈妈真是太辛苦了,又要种地,又要上班。我决定以后要多做些家务活,让爸爸妈妈有更多的时间休息。

生我觉得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就是今天这堂品德与社会课留给我们的最好的作业,而且这个作业是我们的一个永久性的作业。

二、教学反思

道德学原理指出:道德教育只有激发主体的内在动机、生命体验,让儿童在各种关系中产生积累,孕育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培育和提高他们的道德能力。本课教学,面向的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学生,他们对农村生活和农业劳动有一定的了解。我抓住了这一学情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不断补充、深化和整合自己已有的道德经验,唤起情感共鸣,从而有效地达成了社会知识与道德精神的有机结合。

(一)在学生的课堂交流中寻找结合点

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观察两幅新旧社会对比鲜明的画面后,讨论交流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交流汇报课前采访、调查、体验后的所得和感受等。学生在平等、民主、有序的课堂交流中,不知不觉加深了对农业重要性的理解,进一步懂得了农业劳动的繁杂与艰辛,激发了对农民的敬佩之情。

(二)在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寻找结合点

2011版课标十分注重教学内容与过程的实践性,要求教师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并形成基本的道德观。本课教学,教师顺应这一要求,活用教材,设计了体现学生实践性和体验性的教学环节。如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课前布置他们采访调查身边的劳动者,亲自参加农业劳动,体验农民的劳累与艰辛。上课结束时,又引导学生日后坚持做实践性的课外作业,即采用实际行动来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如此,促使学生将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这也正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目标所在。

(三)在教学内容的拓展中寻找结合点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补充现实生活中的其他相关资料。本课教材中提到了农民在栽培水稻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并拓展出示林业工人、牧民、渔民劳动时的画面,让学生知道这些劳动者也同样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许多辛勤劳动,我们也应尊重和感谢他们。

江上渔者古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文 诗意 诗境 诗情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00-02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瑰宝,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多首文质兼美的古诗文,其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邃优美,不仅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怎样化难为易,由浅入深,体验那源远流长的美好意境、美好情感,把古诗文教好、教活呢?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1 创设情境,激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与古诗词教学更是这样。古诗教学的导入,要紧密结合教学的内容,特别是针对低年级,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诗的欲望。

1.1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生尤其喜欢听故事,如果在古诗教学前讲述一段有关的故事或传说,当然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学《七步诗》时,在释题时跟学生讲曹丕、曹植兄弟不能相容的故事。这些曲折动人的故事,引人入胜,易于在学生的心中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和感悟。

1.2创设图像情境

如教《江上渔者》时,让学生通过课件观察捕鱼人在风浪中捕鱼的画面,想像渔民辛勤劳动的形象,体会恶劣天气劳作的艰辛,从而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1.3创设媒体情境

教授写景的古诗文,可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如《春日》中万紫千红的春景图;《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西湖“曲苑风荷”的美景,把学生带入了诗的意境,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1.4创设吟诵情境

根据所学古诗的内容,先让学生背诵学过的同类古诗,这样既可复习旧知、加强记忆,又易找到知识的联接点,为学习古诗作平稳的铺垫。当然也可以典故引入、简介背景等形式导入。这不仅开放学生视野,吸引学生,也为下面学生更好地体会此诗的意境作了铺垫。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迸发出无限的热情。激趣导入这一环节能激发学生内心对新生事物的好奇与对新知识的渴求冲动。

2 紧扣题眼,解题意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能够捕捉到很多信息。古诗文的题目较为凝练,必须花一番工夫才能真正理解。这一环节的内容可以作为预习作业前一天给学生布置下去。对于作者的介绍,教师在学生介绍完后应相机补充和本诗理解相关的诗人创作背景。在解释题部分可让学生对诗题进行质疑,其他同学根据预习解疑。如:在教学《十五从军征》时,从诗题入手:“从军”是什么意思?“征”又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与什么有关?待学生将关键词语理解后,再请其自主质疑,老兵为什么十五岁就去当兵?他过着怎样的生活?他能安然无恙地回来吗?他去当兵家中的情况怎样?通过层层质疑学生不但了解了诗题的意思,而且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诗的内容有了都有了初步的感知,为下步了解诗意做了良好的铺垫。

3 初读诗歌,明诗意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基本的了解诗意的方法,借助注释,联系实际疏通诗意。本环节可完全放手让学生细读古诗,互帮互学,释字词译诗句。师引导学生自读、组内交流,试着自己读懂字、词,在此基础上,再理解整句诗。这一环节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4 真切体验,入诗境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进入意境就是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水融的艺术境界,为之动情。如《泊船瓜洲》中,诗人为什么看到“春风又绿江南岸”,就会产生“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动情发问呢?进一步探究诗人眼前所见之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是怎样自然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让学生体验,这是怎样的一个天地啊。在入诗境中我们可以借助以下一些方法:

(1)朗读入境。即借助朗读想象悟情入境。(2)复述入境。把诗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并融进了自己的理解、想象、情感体验,较自由地走入诗歌境界。(3)表演入境。有些诗歌,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抒情主人公或诗中人物,较“实在”地构建起一个诗歌所表现的艺术天地,让学生似乎直接进入了诗歌意境,如《小儿垂钓》等。

4 品词析句,悟诗情

都说诗是语言的精华,一字一句都是诗人经过斟酌得来的,有的甚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如果我们一字一句地逐一讲解,反而会让古诗文失去原本的魅力。新课标指出,古诗的学习,重点在于考查“是否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教师不要过多地讲解,一味追求标准答案,而是应当鼓励学生多点个性化的理解,把握中心,体味诗情。如学习陆游的《示儿》,诗中“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就是诗眼。陆游悲的是什么?透过一个“悲”字,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学生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明白了陆游悲的是祖国还没有统一。透过“悲”字,我们仿佛看到一个骨瘦如柴的老人,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卧在床上,双手紧紧地握住儿子的手,告诉儿子,自己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等到收复失地了,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失地的消息告诉他。这“悲”中有遗憾、有悲伤、有痛心,这是多么悲壮的一幕,这是多么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6 改写诗文,编故事

古诗语言凝练,感情充沛。有很强的画面感。一首诗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首诗就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学完古诗后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进行改写创作和交流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其书面表达能力。如在学习《小儿垂钓》后,可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利用想象把小儿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在写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加深了对古诗和诗人情感的理解,文本也因此灵动而富有生命的活力。

在古诗的改写时应强调学生要做到四要:一要理解古诗的意境;二要把握古诗的原意;三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四要结构完整,叙事完整。

相关期刊更多

大自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成都考古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山地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