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科知识点总结

儿科知识点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科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科知识点总结

儿科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2009~2011年分别招收护理专业学生,每级三个班,分别有198名,203名及211名学生,均为初中毕业生,在本校已就读一年半,具备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

1.2方法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临床主干学科之一,我校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下学期讲授,是护考必考课程,儿科护理学试题一般占护考总试题的13-16%。随着笔者对教学、护考认识和实践的深入,自2011年起,采用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提高护考认识,加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生进行护考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护考的具体情况,使学生清楚意识到毕业后只有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才能顺利就业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督促学生在校期间积极、主动、自觉学习理论知识,临床实习期间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前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做准备。

1.2.2紧贴护考大纲,对教材内容去繁就简,采用模块化教学

首先,应该深入了解和吃透护考大纲,将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去繁就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考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模块化教学,一般来讲,中职学校所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第二部分为儿童保健;第三部分为儿科各系统疾病的护理。对这三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应明确进行划分,根据护考大纲要求的内容,教学中应该重点讲解,对于大纲没有要求的内容,而临床中又有应用的内容,也应该重点了解,这样既有效应对了护考,也有利于临床知识面的拓展。另外,还应注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应用,通过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讨论问题,以获得问题的解决,这种从传统讲授为主转变为讲授研讨相结合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而且将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1.2.3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的能力

儿科护理学中各系统疾病的护理是考试的重点,主要包括临床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及护理要点,这部分部分内容系统性较强,与临床实际工作联系紧密,不但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还要具备临床工作经验,也就是说要具备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很多学生不足的地方。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提倡理解后再记忆。如对发热患儿要注意保持体温稳定,当体温超过38.5℃时可采用物理、化学药物的方法进行降温,而对麻疹患儿,高热时需兼顾透疹,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用乙醇拭浴,而对水痘患儿可用物理降温,但不能用阿司匹林。这些知识点都是需要理解疾病的特点,然后再进行记忆。另外,在教学中注重口诀记忆法,如婴儿发育的过程,粗运动发育可编成口诀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精细运动发育可编成口诀为:一握二伸三抓扒、六换七捏九食拇。

1.2.4重视病案教学

教学中注意采集并整理各种疾病的真实案例,在每节课结束后,老师提供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如:患儿男,5月,发热5天,伴咳嗽气喘3天,加重1天。查体:体温39.4℃,脉搏146次/分,呼吸34次/分,精神较差,面色苍白、口周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细湿罗音,血WBC18×109/L,N0.75,X线:双肺纹理增粗,有斑片状阴影。医生初步诊断:支气管肺炎。教师应依次提出问题,支气管肺炎的诊断依据是什么,治疗原则及药物的选择,护理措施有哪些?理论依据是什么,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1.2.5注重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点

通过积累和精炼,我校儿科教研小组已初步建立了有近1000道题的《儿科护理学护考题库》,并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每天教学结束后都布置一定的习题进行课后练习,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点,每部分内容学完后,让学生完成历年护考真题相关部分的练习,以查验知识的掌握情况。护考前,应进行模拟试题训练,寻找差距,对薄弱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

1.2.6考前集中辅导

近年来,我校针对护考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学习自觉性、积极性较差、且忙于临床实践,不能有效保证学习时间的情况,采用自主报名、考前集中辅导的形式,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4个周的集中辅导中,围绕《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制定考前辅导计划,在教师精讲、串讲课程内容的同时,学生通过做《护考题库》的试题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最后一周安排为模拟考试,达到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查缺补漏的作用。

2结果

2011年采用教学与护考对接的方法后,2012年护考通过率为64.0%,2013年护考通过率为69.0%,2014年护考通过率为77.0%。护考通过率持续提高。

3讨论

儿科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儿科学;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素质教育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典型案例教学法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体现。临床医学是建立在解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之上的,属于自然科学,但它的实践对象是人,人最大的特性是社会性,又属于社会科学,这就决定了现代医学不仅仅是技术的载体,还是一组范畴构成的精神张力的生命感,它是科学与人文的交织与冲突。医学生的教育有着其特殊性,需要理论结合实际,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改变,教学评价体系也较之以往不断进行着改革。临床医学的教师必须不断地去优化临床教学方法,才能使临床教学不枯燥,一直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探索、发现、总结一种生动活泼、科学合理、浅显易懂的教学模式,从而赋予传统教学模式以新的内涵,典型案例教学法是这种探索、发现的总结,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儿科学的学习以基础课、专业课、见习及实习后毕业的形式进行[1]。随着社会发展,在传统的 “粉笔+黑板”的单调的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幻灯片制作,通过多媒体,运用图像、声音、视频等,使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和生动。但其专业理论教学仍采取以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容易脱节,学生自我思考的机会极少,只能被动地、填鸭式地跟从教师的思路去理解,使学生在临床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的培养方面有很大的欠缺。但现实中医生最为重要的技能恰恰就是独立自主的分析病因,从而采取对应的治疗手段。随着儿童患者及其监护人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医学生在儿科见习、实习期间个人或者自主学习的机会越发减少,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

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医学院校的教学形式比较灵活、科学,典型案例教学法就是欧美发达国家很多学校纷纷采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采用和推广让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和丰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归纳和总结。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预选一些本专业的典型案例,在理论课结束后即给予学生,并开出相关参考书目,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仔细地分析研究这些典型案例,结合理论教学和相关的参考书目,重点解决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等问题,自我归纳、总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将更多时间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教师不再完全充当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分析病例。最后对讨论案例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学生讨论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更为互动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消化书本知识。

儿科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案例为先导。模拟现实场景,化无形为有形,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紧地联系起来,重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处理疾病的能力。典型的临床案例充满探索趣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日后良好的临床工作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典型案例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由配角转为课堂的主角,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明显加强,扩展了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对此,国内部分学者也进行了一定规模的试验,通过采用传统教学法与典型案例教学法对照试验。在学期末,采用考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数据,结果显示:无论是理论考试成绩还是病案分析成绩均有显著性差异[2][3]。发现典型案例教学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迪临床思维、锻炼分析能力、理论与临床联系和对重点及难点的理解、巩固理论知识等方面很有帮助,对于广大的医学生今后进入临床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应用典型案例教学法在儿科的教学中,应注意:①典型案例教学法一般需要较多的时间,对教师和学员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在案例选择中,应有较为完善的总体规划,精心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在保持案例的真实性、针对性、趣味性的同时,能准确地表达课程的理论知识,满足教学的需要,且能达到很好的效果。②讨论题要准确,富有启发性[4]。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引导,起到一种“导演”的作用,引导学生在病案复杂的材料中,运用儿科学中相关理论知识、原理和方法对病案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便获得疾病的处理知识,使得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及掌握儿科学书本的理论知识。

而在案例的选择上尤其要注意:①要将儿科学的医学科学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医生是一个有着广泛兴趣和真实感受的具有社会属性的人,他不是一架医疗机器,只有这样,他才能不把坐在他面前的病人当做有生理上或心理上疾病的人,而是一个完整的人。②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儿科学的任务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内容复杂,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很多,治疗对象情况也比较复杂,所以,教师必须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精心挑选、整理出代表性较强的儿科教学临床案例。这样将儿科学理论与临床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使同学们在活跃、轻松的氛围中,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③选取的案例要有典型性。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和高科技辅助工具的医学广泛应用,加之环境因素的影响,儿科疾病从病种和诊疗方式上较之过去也有了不小的变化。因此案例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典型案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多方面、不同角度地去分析判断,选取不同的诊疗手段,再加以教师的分析。这样,通过案例教学,就能从典型案例中,抓住相关疾病诊疗的要点。④针对性要强。典型案例应有意识地选取具体生动和形象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去调查研究病史和分析评价病因,这样也更有利于对选取案例中的重点、难点环节的认识和掌握。⑤选取的案例需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中国医改和现实经济情况,国外的一些典型案例未必适合中国的国情,国外的处理病情的手段也未必适合在国内采用。因此,在选取相关典型案例的同时,要适当地对案例进行修改,同时,要多选取国内发生的典型案例。

儿科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儿科临床教学 多模式整合教学法 应用技巧

中图分类号:R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072-02

当前,我国医学类院校的儿科教学模式,仍沿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低下,所培养的学生不能完全适应人民大众对医疗提出的新要求。在新的环境中,怎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且符合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儿科临床人才,成为医学院校临床教学急需思考的问题。

1 借助多媒体,巩固理论知识

理论课程是儿科临床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是医院教育的基础,对初学医学理论的学生来说,理论课展示给他们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未知世界,内容生动、丰富、科学的理论知识必定会给他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并使他们在理论课堂上获得系统的儿科临床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通过教师的解析,学生们还能从中学到教师良好的品行及涵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集体备课。每周都应举行集体备课周会,要求所有任课教师都参加。在会上,同科目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详细研讨,特别是理论知识的疑点、难点、重点,通过集体分析,形成更深刻、准确的认识。备课周会,为任课教师之间的研讨与交流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第二,通常情况下,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方式正迎合了儿科临床学生的需求。在形式上,课件、视频等多媒体可综合动态的、静态的画面解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也可通过声音、动画等形式详细展示操作技巧。借助多媒体设备可将理论知识点展开多层面、多角度的展示,让学生很容易就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多维概念,从而提高儿科临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除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重点解析外,还应注重这些知识的进展及外延,积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体验拓展知识的成就感,鼓励他们不断发现、总结问题,以获得更多的周边知识。在此基础上,还应注重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教给学生必要的科研方式,为其未来发展创造条件。第三,为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每学期都应举行观摩课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听教学经验丰富的老主任、老教授及优秀中青年教师的公开课。与此同时,请老主任、老专家对公开课进行详细点评,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及教学经验的交流。

2 重视实践教学,提升操作能力

儿科临床操作技能,是每个医学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是所有学生必须掌握得技能。一名优秀的医师不仅应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通过相关具体操作,医师可了解患者的病症,为做出详细的病情针对提供依据,还可依据准确的病情,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实施治疗方案,尽快接触患者痛苦。但因为目前儿科临床实习机会少,特别是外科手术、内科穿刺中,学生的操作机会很少,不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为提高儿科临床的教学质量,我们可尝试以下几点做法:

第一,积极利用观摩机会。观摩是一个极好的学习过程,观摩可以是现场观摩实践操作,还可以是观看相关的操作录像。学生在观看临床实践或录像时,教师可根据操作进度,适时对学生进行细致讲解,使学生在观摩中深刻记忆操作要点,将书本上生硬的、空洞的理论知识变成生动的、具体的实践操作,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学生只有在熟悉各种操作的程序、要点之后,才能争取到实践操作机会,在日后的操作时才能更加顺利与精准。

第二,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培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系统讲完操作步骤之后,要给每个实习生留下亲自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客观实践。另外,还可让学生对自己及同学的操作活动进行评判,通过相互指正与交流,使学生能及时改正不恰当的操作方式及步骤,加深对正确操作方式的印象。

第三,充分利用各种操作模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市场上的医学操作模型丰富多样,有的模型甚至可以和实物相媲美,给学生以真实感,在模型上操作熟练之后,当接触真实患者时也会得心应手,不会有陌生感。

第四,积极组织各种操作比赛。比赛活动可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积极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通过比赛活动,学生可清楚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教师也可借此机会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以后的教学活动的完善与改革,提供准确依据。

3 多措并举,提高临床技能

临床技能,是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可顺利完成特定任务的心智活动或动作方式,具体到儿科临床方面,是医生能有效解决患者问题的和能力与技术。其主要包含:职业行为、协调合作、继续学习、操作、诊断、临床思维、交流等技能。为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3.1 制定明确的实习责任、任务及目的

通过完善儿科临床实习的责任、任务、目的,让学生明白实践活动中自己应具备怎样的能力及具体行为准则,可促进学生从学生角色想一是角色的转变。在实习中,教师应依据实习要求,积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其尽快熟悉并严格遵守实习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医院中能以真正医生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比如学会交流、爱护病人、善待病人、衣帽整洁等,为顺利完成实习活动打好基础。

3.2 提高学生的临床素质

在儿科临床教学中,应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临床交流能力不仅是医学新模式的要求,也是临床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具体要求如下:第一,对语言表达的要求。(1)交友性。态度和善,创造祥和气氛;(2)针对性。针对不同患者、问题、情景有针对性地选择谈话形式与内容;(3)统一性。特别是对处理问题及诊断,标新立异易引起纠纷;(4)教育性。遵守章程制度,紧密配合医疗;(5)启发性。启发患者说出真实感觉,准确描述病情;(6)科学性。措辞严禁,说话讲究依据;(7)保密性。注意保护患者隐私;(8)通俗性。语言通俗,不可过多使用专业术语。第二,注重个人形象,确保仪表、姿态端庄、服饰整洁。第三,加强文字描述水平的提高,给患者提供更清晰、准确、完整的病情及治疗详情描述。第四,重视同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3.3 注重学生思维的转变

一名儿科临床医师的思维能力,直接决定了其工作能力,这也是对患者病情做出准确诊断的基础。因为传统的儿科临床课程设置都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课程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形成简单的纵向思维,这种思维形式制约了学生的思维的宽度;在临床上,患者常常以某一病症为主诉,然而类似病症的疾病有很多种,需要医生在很多种病重确定患者的具体病情。这就要求医生具有横向思维方式,该思维需要医生不断学习并积累临床经验才能形成。临床教学中的病例研讨课锻炼学生的探讨精神、合作能力、自学能力,使他们主动养成学习新知识的习惯,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并积极将临床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实习效果。教学活动中,病例的讨论课按照“提问―研讨―总结”三个步骤进行。但并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研讨或回答。在对病例进行讨论之前,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围绕病例且包含病历之中,“病历”是儿科临床学生很重要的学习资源。理论知识的学习是系统性的,知识间是纵向联系。但是在诊断与治疗疾病过程中,医生首先接触的是患者的病症,比如咳嗽、发烧等,而表现为该病症的疾病有数十种,要从众多的疾病中确定患者具体为那种病,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横向的临床知识及思维方法。有时教师提供的病历还故意缺少病史、诊断、辅助检查等信息。病历中缺失的信息,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发挥思维的空间,可有效激发他们的探求问题根源的热情,推动他们借助一些可利用的手段及资源,比如利用教材、参考文献、互联网等查阅相关资料,还可以请教学科教师或与同学探讨等,获取相关的儿科临床新知识,将多种临床信息汇集起来,不断修正与完善自己已形成的思维方式,使自己的鉴别与诊断更加准确与全面。

3.4 严把病历书写关

书写病历室儿科临床医生的必备能力之一,病历书写水平的高低是医生综合思维水平的具体表现。良好的思维能力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好的判断及综合分析能力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然后将医生的综合能力反映到病历书写上。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习惯,针对各类检查结果、体征、病症,多问几个为什么;重视各类病变的特征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较好的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在问诊及体检后及时完善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工作;书写病历时应用语精炼、准确、自己工整;依照病例书写要求,多写多练。

总之,在儿科临床教学中,将多媒体教学、量化技能操作的要领、有效讨论临床病例等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现了教学资源优势,适合儿科临床医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要求。将多种模式的教学法整合到教学实践之中,使学生获得了充分的锻炼机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儿科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线上教学;TBL;临床见习;儿科学

近几年,网络环境下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或微课程等自主学习为前提联合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eam-BasedLearning,TBL)已成为普通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热点[1-3],TBL是一种经典的以实践导向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医学教育模式,依赖于预习评估、固定团队、相互评价及任务应用四大要素的成功实施,包括课前讨论问题及团队准备、课堂学生讲解及评价、教师引导及点评小结三个阶段[2],有效提高医学生在临床见习中的参与度,增强学生责任感[4],教学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在国内外多个医学院应用和推广中深受学生的欢迎[5]。以儿科学临床见习为例,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已开设TBL教学多年,并出版有专门的教材———《儿科学TBL教程》[6],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受到学生高度评价[7]。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受疫情防控要求,经典的网络环境下TBL教学方法无法正常开展,各种必要的教学活动必须转为线上进行,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教学改革:互联网TBL在线教学方法

《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在线教学方案制定与实施,为保证医学生在居家隔离、线上学习过程中也能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保障在线学习等效于线下课堂实质教学质量,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首次全网络开展临床见习教学。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积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深度融合互联网与传统医学教育,尽力保留线下TBL教学精髓,调整该教学方法在互联网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流程以适应线上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以儿科学为例,儿科教研室已顺利开展10余次全网络环境下TBL在线教学儿科见习,现总结分享全网络环境下在线TBL教学方法见习的流程和经验如下。(一)主要流程的改革。1.基础临床知识来源。自主学习的途径均来自于网络开放课程或微课程;增加教学PPT作为学习资料下发,将网络开放课程(慕课)代替传统课堂教学课程作为必学课程。2.课前准备流程。包括教案、病案、流程及通知。相同之处以教学内容为主。重要改革点在于教学平台及形式的改变,包括建立在线课堂的远程教育平台、通知学生在线TBL见习课堂流程、在线教学相关设备及网络提前检测。3.上课流程。包括课前签到,学生依次发言、互相点评,课尾教师简单重点总结点评及课后问答。在线TBL远程见习教学依然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为辅,教师仅纠正引导课堂内容掌控课堂时间及流程。改革之处有两点:(1)课前二维码签到,教师开启的网络教学平台代替传统意义的教室面对面的学习环境;(2)课后问答,师生在发达的信息网络支持下,随时开展一对一解答。(二)经验总结:以线上TBL教学方式的临床儿科见习为例。以儿科学为例,儿科教研室已开展五周互联网TBL在线儿科见习教学,涉及236名学生,分为24个小组,随机分配9~10人组建一个固定团队,分四次进行,目前已开展10余次互联网TBL在线教学模式下儿科见习。1.考核性评价及满意度。包括阶段性考试(慕课成绩占40%及TBL课堂及课后成绩占20%)及期末考试(占40%)。与上一年同时期线下具有的课后考核成绩相比,平均成绩无降低。采用5项李克量表问卷调查从学生对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及整个线上教学的接受程度整体评估学生满意度,最终获得较高满意度(平均分为4.16分)。2.线上教学优势。(1)延续TBL教学传统优势:分组预习及课堂表现方面,学生均能较好地发挥各自优势,达到灵活应用吸收知识的目的[2-4],可能与互联网下TBL线下教学及线上教学的基础知识来源差异较小有关。(2)互联网优势:互联网平台支撑下学生相互之间课前讨论、课堂发言及点评,利于疫情期间沟通交流,避免长期“居家隔离”的“孤独感”。优势还表现在课堂上网络平有的学习优势,如学生自主采用Word、PPT、思维导图等进行表述,使学生与教师以语音在线表达为主、配合各种方式的视觉学习,强化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归纳总结。3.线上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各组学生针对既定发言有充分准备,但其余部分可能了解不足,非发言学生可能存在“事不关己”状态。解决方案:利用随机抽问,促进学生全方位学习。(2)部分学生发言或提问完全超纲,甚至存在“集体引导性钻牛角尖”。解决方案:在适度简短拓展教学范畴的基础上,提醒学生课堂上重点掌握重点内容,了解内容有兴趣者课下查阅或探讨。(3)未经过临床训练的学生临床思维还未很好建立,尤其体现在病史特点总结部分,部分学生总结时杂乱无逻辑。解决方案:纠正错误或者补充遗漏部分,加强引导,逐渐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4)时间把控,部分学生拓展过于深广,占用时间多。解决方案:通过限制发言时间,提醒简单明了、重点突出,目前学生几乎都已经能够做到规定时间内简单总结,逻辑清晰,拓展部分以文字展示,有利于学生个体化选择进一步学习和理解。(三)担心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目前学生感觉新奇、热情很高,若未来继续较长时间线上教学、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学生可能会逐渐兴趣减退、积极性降低、流于形式化和程序化。拟解决方案:仍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学方法,在病案讨论中逐步增加学生分析与讨论内容(教师需注意及时纠错及引导)。比如学生“主持”课堂,如更换或增加课堂“主持人”,将教师主要引导时间和学习导向改为教师支撑和提醒前提下由学生轮替“主持人”;甚至还可以增加关于病案重要知识点线上小辩论赛教学等模式。

二、总结

疫情期间,在教育部有效指导高等医学教育的基础上,各大高校教职人员及学生积极配合在线教学,促使远程教育进一步发展,我们尝试将经典的线下儿科TBL教学拓新为在线教学。为此对课程设计和教学法进行大幅度调整、全方位准备,预见性地分析和解决在线教学可能产生的问题,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儿科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还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及责任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有助于医学生为适应日益复杂的医疗系统的需求做好准备。本文以TBL儿科见习经验出发,希望能促使更多医学相关教学甚至非医学教学等远程教育相互分享交流经验,达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兴趣为桥梁,辅以针对性个体化调整,促进学生互助分享应用所学知识,达到了等效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信息化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18):48-50.

[2]姚跃英,林虹,刘庆国,等.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群实施WTBL的设计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8,17(6):558-562.

[3]周婧婧.《预防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5):51-53.

[4]JabbarHA,JarrahiAH,VameghMH,etal.Effectivenessoftheteam-basedlearning(TBL)strategyonmedicalstudents”performance[J].JournalofTaibahUniversityMedicalSciences,2018,13(1):70-76.

[5]BurgessA,BleaselJ,HaqI,etal.Team-basedlearning(TBL)inthemedicalcurriculum:betterthanPBL?[J].BMCMedicalEducation,2017,17:243.

[6]万朝敏,母得志,高晓琳.儿科学TBL教程[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

儿科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1明确教学目的、修订教学大纲

我校的中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中,西医儿科学为限选课,教学计划设置仅36学时,实训为6学时。学校西医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对此,我们首先明确教学目的,那就是培养中医学专业学生西医儿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学校增加西医儿科学实训课时为12学时,本着教会学生西医儿科学临床思维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补充。精选了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营养保健、常见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为讲授重点,教会学生一种西医儿科临床思维。这样,对于选学、自学内容,学生也能找到很好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儿科常见病支气管肺炎的教学中,大纲要求学生掌握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査、诊断及治疗原则,熟悉病理生理、重症肺炎的诊治,了解呼吸道解剖生理、不同类型肺炎的鉴别诊断、肺炎诊治新技术等。

2转变教师思想,提高业务水平

我校是一所中医老校,在以往的中医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中医类课程为主,西医课程为辅。教师往往思想上对西医课程教学认识不够,或认为中医专业学生以后用不上西医,只需简单了解即可,授课照本宣科,敷衍了事。这样的教学,教学效果事与愿违。

在学校教学改革的推进下,对西医课程日益重视。首先,我们教师转变思想,重视西医儿科学教学,需要培养中医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西医儿科学的教学过程,更加需要精心准备。教师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大纲熟悉,认真备课、集体备课,合理安排上课时间,做到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内容拓展。这样,授课中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西医儿科学的重视,言传身教影响学生重视该课程的学习,调动其主动性和能动性。其次,教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水平。改革后,我校临床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深度融合,教研室和科室成为一家。

3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主导,教师“一言堂”,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通常采用集体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教师往往总是急于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应该怎么做。即使备课十分精心,授课十分熟练,但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考虑学生需要,学习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我们转变了教育理念,要学生“学”,而不是教师“教”。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考虑如何让学生“学”,如何引导学生“学”。我们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明显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授课时注意语言生动、诙谐,举例结合当下时事,引起共鸣,吸引学生到教师的课堂讲授中。对于临床疾病的学习,以学生为主导,多采用讨论式或启发式教学。上课时,引导学生阐述讲解、发表看法、讨论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由教师做辅导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思考和学习的方向。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西医儿科学的学习兴趣,教会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方法,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西医临床思维能力。学生对于主动学习得到的知识点,产生了强化及理解性的记忆,更能终身难忘。在实训课程中,也是选择了多种形式,通过临床见习、病案讨论、模拟医院操作训练、教学视频等等方式,让学生化抽象为具象,亲自感受疾病表现,感受疾病诊治过程,锻炼临床思维。通过实际病例的演练,理解认识疾病,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掌握理论知识。为了让学生下课也能学习,我校开设了网络课堂。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跟教师面对面交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