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范文第1篇

/

关键词 “互动-合作”教学模式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笔者尝试“互动一合作”与电子白板整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性、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互动-合作”与电子白板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指生物课堂教学中,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合理利用电子白板等先进教学媒体,使学生深层次开展互动与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将课堂中白板与教师的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电子白板与学生的互动、生生间的合作学习与电子白板有机结合形成整体,互动、合作与电子白板是不可缺少的有效组成部分。

该模式的教学流程如下:

课前的自主学习课堂引入自我纠错合作探究展示点评与质疑小结巩固提高。

下面以苏教版初中《生物学》“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一节的教学设计为例介绍该模式的应用。

1.案例呈现

本案例主要提供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等省略。自主学习环节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完成练习册上的填空题(作用等同于导学案)。

1.1教学环节1――呼吸系统的组成

情境材料1:2013年10月25日上午,浙江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件,3名医生在门诊为病人看病时被一名男子捅伤。其中,门诊管理处副主任、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经抢救无效死亡,年仅47岁,另有2人受伤。此案发生后,一个尚不十分熟悉的病症――空鼻症开始热传,并逐渐被大众所认知。此类病人多因为过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或鼻窦炎而接受手术,将下鼻甲或中鼻甲作过度修除而导致鼻腔过度通畅,形成所谓的“空鼻症候群”。

教师设疑提问:为什么鼻腔过度通畅反而不好呢?人体的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畅通外,还有哪些作用?学生分组讨论后,选派小组代表阐述观点。

情境材料2: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12月9日新京报)人冬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被雾霾笼罩。“遛狗不见狗,狗绳提在手,见绳不见手,狗叫我才走。”“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各类关于雾霾的段子也在网上广为流传。“雾霾”不仅成了新闻热点,也成了人们嘴上的热词。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的空气混蚀的现象。由于雾霾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如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等,能直接进入呼吸道并粘着在肺泡上,除了会造成鼻炎等呼吸道疾病,严重的还会诱发肺癌,长期吸入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

情境材料3:有关雾霾报道的视频资料。

教师设疑提问: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否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这说明了什么?对于雾霾天气,我们怎样应对?我们能为治理雾霾做些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选派小组代表阐述观点。其他小组可以对其进行评价和补充。

反馈练习:由学生按空气经过呼吸系统各部分的顺序依次拖动素材库中的图片,组成呼吸系统示意图,并讲述空气经过时每一部分对空气的处理,以此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设计思想:通过电子白板展示时事热点引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同时达成关注空气质量、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拖动图片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热情很高,展示的欲望强烈,在快乐中加强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1.2教学环节2――呼吸运动

学生体验:用手按住胸部两侧,然后深吸气,再深呼气,感觉肋骨是怎样运动的?胸廓有什么变化?思考人体是怎样将气体吸人的?然后联系生活,想一想为什么在游泳刚下水时,如果水超过胸部,会感到呼吸有些吃力?胸廓扩张与呼吸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尝试动手制作模拟膈肌运动的模型(图1),引导学生说出橡皮膜、气球、玻璃罩等各代表人体的哪个器官,然后学生动手操作感受气球体积的变化与橡皮膜位置的关系。实验后,学生会发现,当下拉橡皮膜时,气球胀大;反之回缩。

小组讨论后由学生总结出呼吸运动过程中胸廓和肺的变化:

呼吸肌收缩胸廓扩张肺跟着扩张;

呼吸肌舒张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

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分发一次性注射器,引导学生进行压力与体积关系的实验,学生用拇指堵住注射器筒口,外拉针把,松手,观察到针把逐渐回位;然后先外拉针把,堵住筒口,使劲推针把,松手,针把又逐渐回位。教师启发学生得出:体积变化引起气压变化的规律:温度、气体总量不变,当体积增大时气压减小;当体积减小时气压增大。

学生分组讨论吸气和呼气的完整过程后汇报讨论结果,最后师生总结呼吸运动的整个过程:

呼吸肌收缩胸廓扩张肺跟着扩张肺内气压下降(低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呼吸肌舒张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内气压升高(高于大气压)气体出肺

设计思想:呼吸运动是本节课的难点,比较复杂抽象,初一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教师通过直观教具和学生的体验活动,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可以化难为易,降低学习难度,引起学生的直觉分析,从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在进行展示的过程中也会进一步加强对呼吸运动过程的理解,有利于落实教学目标。

1.3教学环节3――肺活量

创设情境:学生在进行体育达标考核时都进行过肺活量的测量。《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肺活量是中学生生长发育水平的必测项目。所以在教学中通过白板展示学生体育达标时测肺活量的照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回忆测量方法和自己的肺活量数值,然后分组比较各自肺活量的大小,并讨论肺活量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设计思想:在教学中通过白板展示学生体育达标时测肺活量的照片,可以立刻唤醒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讨论的热情,认识到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肺活量。

2.教学体会

2.1利用电子白板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探究热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意识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心里的过程,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情境是问题的载体,好的情境设计是解决问题的催化剂,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典型的情境设计来源于教材中的素材、学生的生活等。本案例中通过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并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情境,如通过电子白板展示一些时事热点问题――空鼻症人群、雾霾问题的图片或视频以及学生体育达标时的切身体验图片,把教学与生活紧密连接起来,大大调动了学生一探究竟的热情,帮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发现、探索与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趣味中得到启发,理解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体会到生物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2通过“互动-合作”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和显性的学习主动性和独立学习能力。“互动-合作”作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参与到合作学习中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并会给师生带来意想不到的喜悦和收获。本节课中,学生通过“互动-合作”讨论交流、动手制作模型能进一步理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及呼吸运动的过程;同时课堂探究中表达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知识并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让学生讲出来就进一步促进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3通过电子白板反馈指导,促进学生巩固提高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预防;护理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是非常常见的医院感染疾病,每年都有很多体质虚弱、病情重的患者死于此疾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约占70%,其中又以绿脓杆菌最多,革兰阳性球菌占20%,其中以金黄色葡萄菌为常见,还有真菌与病毒[1]。病原体通过以下3个途径侵入患者下呼吸道:口腔和咽部的微生物侵入;含细菌的气溶胶吸入;其他部位感染的血源性播散。笔者所在科室2006年发生下呼吸道感染48例,现将其预防及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符合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标准48例,男25例,女23例,≥60岁34例,其中气管切开3例,气管插管1例,住院天数10 d~87 d,以老人与长期卧床患者为多见,患者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老人与长期卧床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主要是这些患者体质虚弱,一有感染病情就很严重,必须大剂量、长疗程使用抗生素,造成耐药性,另外侵入性操作会破坏皮肤黏膜屏障,使病菌极易入侵,所以长期使用抗生素、侵入性操作及免疫功能低下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1]。

1.2 结果

1.2.1 下呼吸道感染与危险因素关系 本组48例中有吸痰、留置导尿管、鼻饲管等各种不同的侵入性操作,抗生素应用2种以上者39例,48例住院天数均在10 d以上。

1.2.2 下呼吸道感染与住院时间关系 本组38例,住院时间1个月~2个月2例,3个月~4个月13例,5个月~6个月1例,7个月~8个月16例,9个月~10个月3例,11个月~12个月13例。

2 分析

呼吸道感染在医院内感染中发生率最高,控制好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也就是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本组48例,均有应用两组以上抗生素,因病情需要进行侵入性操作、应用糖皮质激素。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季节变化也有关,好发于冬春季节,这时气候忽冷忽热、日夜温差变化较大有关,另外呼吸科为呼吸道感染的医院内感染高发区,在应用消毒隔离技术上既要按新《医院感染规范》中所规定的标准预防的接触隔离外,还要注意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2]。

3 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3]

3.1 加强病房管理,增强医务人员的院内感染意识 防止院内感染在医务人员工作中应得到高度重视,这不仅关系到入院后医院感染率,更重要的是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科室负责人对院内感染控制纳入议题日程。组织科内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控制院内感染的有关知识,了解其重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加强检查落实,并对监控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探陪人员的管理,促进医务人员深刻认识到减少院内交叉感染是提高临床整体医疗水平的关键。

3.2 减少空气中病菌污染 平时加强空气消毒力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开窗通风,可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细菌含量,降低患者的感染概率。具体方法:每天用消毒水湿润扫、拖地2次(上午和下午),湿刷床、湿抹物件表面,避免床铺被抖动,防止或减少床、被褥表面、桌面和地面附着大量微生物及携带尘埃产生悬浮而污染空气。尽量做好探视人员思想和宣传工作,取得家属配合,可减少细菌的携带和传播。针对空气中细菌污染情况,可采取夜里集中紫外线照射消毒,条件许可时每天晨间护理后用0.2%的过氧乙酸喷雾净化空气,下午用高效空气消毒片熏蒸消毒两者相结合,并定期进行病室空气细菌数培养,同时注意观察有无临床症状相同或细菌培养同一菌株的感染流行。另外,维持适宜的室温(18 ℃~20 ℃)与湿度(50%~60%),以充分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能力,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转贴于

3.3 做好有关器具的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 各种护理用具都要严格消毒,认真处理被患者体液、痰液、血液等污染的一切物品。氧气湿化瓶及管道应严格消毒,并晾干后备用;若暂时不用,应干燥保存,以免细菌滋生,使用中的湿化瓶每天应更换消毒1次。呼吸机管道系统及湿化贮液罐应注意消毒。超声雾化装置及与呼吸系统吸入性有关的一切器具,应严格消毒后方可使用。盛液器和导管在每次使用前如还存有液体,均必须先倾倒干净,以免返流入瓶中。雾化器及容器每个患者做完后应立即消毒,不同患者使用的给氧面罩及氧气导管必须更换。

3.4 促进患者排痰 在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原发病的同时,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宜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适当补充水分,情况许可,每天保证饮水≥1 500 ml,增强纤毛活动,利于痰液排出。鼓励患者多咳和多做深呼吸,对深昏迷的患者无论是否有痰鸣音都应定时给予吸痰,尤其要设法促进患者排痰,翻身拍背驱痰法可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使痰液及时而充分排出,还可定期进行口腔护理,从而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

3.5 认真洗手 医务人员的手是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无论在进行任何操作前后,特别在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之前之后均要肥皂洗手,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

3.6 液体和药物要求 湿润器中用于雾化的液体应用无菌液体,污染器械不能与液体接触。盛液体的容器或药瓶一经开启,24 h内未用完者应予废弃,只能用密封的药物作为呼吸道给药。

4 讨论

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有效控制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各项关键措施无一不与护理学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如能正确认识及掌握各项有关知识与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和扩散。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15.

[2] 耿莉华.医院感染实用护理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52255.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因素分析;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159-01

鲍曼不动杆菌是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的皮肤、呼吸道、泌尿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该菌引起的院内获得性感染逐年增加[1],并具有高度耐药、定植快、生命力强的特点,针对ICU病人病情重常采用机械通气,各种侵入型治疗多,免疫功能低下等特点,易发生医院感染[2]。现就我院两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干预。

1临床资料

病例1:女,52岁,因“肺栓塞致呼吸心跳骤停,复苏成功后”收入ICU,昏迷行气管切口,呼吸机辅助通气,住院6d痰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

病例2:男,75岁,因“脑栓塞假性球麻痹,呼衰”,收入ICU,昏迷行气管切口,呼吸机辅助通气,住院10d痰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实验室检查出鲍曼不动杆菌标本均为痰培养。

2感染因素分析

2.1病人自身因素:昏迷气管切口,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病人有效气道明显缩短,对空气滤过屏障消失,反复吸痰使感染机率增加,使鲍曼不动杆菌容易在呼吸道内定植而发生感染[3]。

2.2呼吸治疗的器具污染:湿化瓶、氧气管道、雾化器浸泡消毒后,没有及时干燥,在自然凉干过程中造成再次被污染。

2.3空气污染:我院采用层流洁净病房,但病室进出人员频繁和通风口的滤过网清洁度直接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2.4医护人员手卫生:院内感染观念不强,由于ICU护理工作量大,人员少,病情不稳定,当发生病情变化,需抢救时常忽略洗手,有时来不及洗手或手消毒,医务人员在治疗活动时直接或间接将病原菌传给病人。

2.5不适当的日常清洁工作:清洁人员、清洁抹布没有做到一床一巾,拖把使用后没有及时消毒晾干。

2.6长期使用抗生素:病情重、住院时间长、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病例2高龄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

3护理干预

3.1病人安置及护理人员配备:病人实施隔离治疗,置于隔离病房,门口有标识,挂隔离衣,专人护理一切操作均穿隔离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病人每天更换一套吸引装置,呼吸机管道使用一次性的,管道内有明显痰野时及时更换,吸痰时使用一次性手套、吸痰管,严格做到一用一换,注意口腔卫生,实施正确口腔护理。

3.2医疗设备的消毒处理:病人使用的物品固定专用,并且认真处理病人使用后的湿化瓶,氧气管道、雾化管道,用1000mg/l有效氯浸泡消毒,再用红外线消毒柜消毒后,密闭干燥储存,禁止与其他患者使用物品混放。

3.3严格环境控制:严格控制人员进出,每日对洁净病房过滤网清洗,设备定期维护、清理和消毒,保持病室清洁,地面与床湿式清扫。

3.4手卫生管理:制定严格洗手制度,并强化洗手制度的落实,认真做好六步洗手法,医务人员在接触、诊疗、护理病人前后进行手消毒,接触病人粘膜、呼吸道分泌物时戴手套。

3.5拖把专室专用:用后每班用1000mg/l有效录消毒液浸泡。擦拭物体表面,室内所有物表、墙壁均用1000mg/l有效录消毒液擦拭。

3.6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药敏报告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对医嘱用药进行分析和思考,对其中不合理用药及时提醒医生改正。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人工鼻; ICU; 菌落计数; 医院感染

Study on Effection of 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er(HME) to Air Colony Count of ICU Ward with Negative Pressure/LAI Lian-qiang,JIANG Qiao-ya,CAO Feng,et al.//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3,10(14):120-12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ion of 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er(HME) to air colony count of ICU ward with negative pressure as well as studying the interception effection of HME to infection diffusion of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airway Hospital infection of 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Method:The interception effection of HME to bacteria diffusion of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airway Hospital infection of 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was studied by virtue of air colony count and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before and after using HME at ICU with negative pressure.Result: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mparision of air colony count and the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before and after using HME at ICU.Conclusion:HME has obvious effection on both air colony count of ICU ward with negative pressure and the interception to infection diffusion of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airway hospital infection of 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so that HME play an importang significance in the prevention of hospital infection fulminant epidemic.

【Key words】 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er(HME); Intensive care unit(NICU); Colony count; Hospital infe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Longgang Central Hospital of Shenzhen, Shenzhen 51811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4.071

呼吸道感染在院内感染中一直居高不下,其中人工气道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比例更高,而且感染容易通过呼吸运动向外播散,如何做好下呼吸道院内感染播散的控制工作已经是今天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为此,本课题组就有关这方面的工作做了立项,深入研究了人工鼻对ICU负压病房空气菌落计数的影响作用,探讨人工鼻对人工气道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扩散的拦截效果。现将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ICU负压病房内发生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痰多,意识不清时间长,必须行气管切开并安装人工鼻的患者共30例,男16例 ,女14例,年龄15~60岁 ,平均(28.37±11.15)岁。其中重症颅脑损伤18例,脑血管意外7例,复合伤2例,多脏器衰竭3例。

选择2009年未使用人工鼻的ICU科398例患者(对照组)与2010年1月-2012年6月推广使用人工鼻后的ICU科1036例患者(治疗组)。治疗组中男673例 ,女363例,年龄14~62岁 ,平均(30.51±13.18)岁,其中重症颅脑损伤622例,脑血管意外206例,复合伤208例,其中多脏器衰竭3例,气管切开105例;对照组中男259例,女139例,年龄15~59岁 ,平均(29.16±12.77)岁,其中重症颅脑损伤239例,脑血管意外78例,复合伤 81例,其中多脏器衰竭1例,气管切开41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采用人工鼻型号:YZB/ITA1051-2009,属于一次性湿热交换器,英文名为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er(简称:HME);结构:外壳材料为聚丙烯,湿度交换材料为静电式疏水滤膜和吸水性HME材料,虑菌效果要求标准:达到99.999%,输出湿度要求标准:>33 mg H2O/L, 输出温度要求标准:32.1 ℃。

1.3 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送入层流净化技术处理的ICU负压病房,负压病房在患者进入之前均达到正常待用状态,开始不安装人工鼻,患者放置满48 h之后放入直径9 cm的平皿5个(四角和中央位置),满半小时立即送检,所有平皿均放置在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DNP系列电热恒温机进行细菌培养,满24 h观察培养结果,以直径大于或等于0.5 mm的菌落为有效统计菌落,每个患者取这5个平皿的空气菌落均值作为一个使用前的结果;对同一患者在未安装人工鼻的时效满足空气采样后立即安装人工鼻,每24小时更换,当痰液过多影响呼吸时,立即更换,满48 h立即采用上述相同方法放置平皿半小时后立即送检,结果作为使用后结果。分别统计2009年全年未推广使用人工鼻时和2010年1月-2012年6月推广使用人工鼻后ICU科病房出院患者数以及院内感染发生例数。

1.4 观察指标 记录30例患者安装人工鼻前后负压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计数,回顾性收集记录推广使用人工鼻前后ICU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配对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

2 结果

30例人工鼻安装前空气中的菌落计数为(2125.80±559.05)个/平板,人工鼻安装后为(829.83±283.41)个/平板,人工鼻安装前后空气中的菌落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1,P

对照组院感发生率为11.56%(46/398)例,治疗组为7.92%(82/1036),两组ICU科院感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693,P=0.030)。

3 讨论

ICU病房一直是院内感染的重灾区,如何有效控制ICU病房的院内感染的扩散,一直是令ICU科医护人员和院感工作人员头痛的难题。根据有关报道,ICU 病房医院感染率高达14.35% , 其中最高感染率的部位便是呼吸道[1]。明淑兰等[2]对综合医院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248 例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ICU的日医院感染率为24.54‰,调整日感染率为9.40‰ ;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千日发病率为39.66‰。而几乎所有患者上呼吸机的前提必须建立人工气道,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就直接地改变了患者呼吸系统的生理结构,发病机理也因此改变。谢素红[3]的研究认为: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喉部的生理作用几乎消失,外界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肺部,上呼吸道原来的加温加湿作用消失,另外由于机械通气量的增加,水分的丢失增加,下呼吸道会变得更加干燥,痰液粘稠,纤毛的摆动减弱,局部抵抗力相应降低,肺部感染率自然上升。这也是为什么呼吸道院内感染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人工鼻出现以前,国内外更多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等方面,还有病原学和耐药性方面的研究也为数不少。根据张继秀等[4]的研究认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86.11%,其中,鲍氏不动杆菌在其研究中居第2,铜绿假单胞菌在其研究中居第4位,两种菌均有较强的抵抗力,甚至对湿热、紫外线及化学消毒剂也出现耐药情况,于自然界、医院的环境中广泛存在,对很多抗生素耐药[5]。因此,完全依赖抗生素来杀灭所有致病菌和抵御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已经无能为力了。

同类的研究目前还有很多,肺炎克雷伯菌和大埃希菌能产生多种酶,对头孢二代三代均广泛耐药,具有潜在危险性,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前三个主要致病菌之一[5]。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是另一种能在植物、动物组织中的定植的人类病原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6]。预防呼吸道院内感染更多地依靠综合的手段,尤其是要做好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消毒隔离工作。但在人工鼻出现之前他们几乎很少认识到人工鼻在这方面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人们更多地注意到手卫生、床单元,以及其他与接触传播有关的物品方面,而基本没有认识到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对空气菌落数的影响。

人工鼻出现后,它作为一种全新的产品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为数不少。首先,人工鼻的加温加湿作用非常值得肯定。根据Keck等[7]通过对10例全喉切除行气管切开插管患者的研究认为, 应用HME 1 min后和10 min后温湿度均与不用有明显差别,10 min的效果比1 min的效果更为可靠;去除HME 10 min后, 气道的温湿度又降到了HME应用之前的数值,认为HME的短期应用可迅速改变气管的气候环境。Herranz等[8]研究也显示与传统的湿化方法比较人工鼻有明显的优势,传统的气道内持续滴液方法,不易控制湿化程度,常导致湿化不足或湿化过度, 同时还将大量的细菌带入气道内[9],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且传统方法常用的湿化液(如蒸馏水、盐水) 不宜长期使用[10],因为用量过多可刺激气道或增加气道黏膜的水肿而影响呼吸功能。研究表明,常用加热水的方法,理论上遇冷凝聚的水珠会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影响。江东红等[11]给不接呼吸机的患者气管套管外口接约长20 cm的人工鼻,起到了预防呼吸道水分丢失及痰痂形成的作用。本课题使用的人工鼻按照出厂标准也达到湿度输出>33 mg H2O/L,温度输出为32.1 ℃的标准,效果非常满意。

其次,人工鼻的滤过作用也得到明确。在临床应用的不同类型人工鼻中,以过滤器(PALL) 最佳,其细菌/病毒过滤率超99.999%[12]。本课题使用的人工鼻为YZB/ITA1051-2009,按照出厂标准也达到99.999%的虑菌效果。笔者的前期研究进一步证实:人工鼻对人工气道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扩散的拦截作用明显,经过人工鼻拦截后,其外拦截面的菌落计数明显下降,说明呼吸道的菌落被明显截留在内截面[13]。

但是截止目前为止,有关利用人工鼻对病房空气菌落计数的影响作用方面的研究依然还是空白。本课题的研究正好填补这这方面的空白,为了提高研究的可控程度,本研究是以ICU负压病房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负压病房中空气菌落计数在使用人工鼻前后的变化来论证人工鼻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感染扩散效果,人工鼻安装前ICU负压病房中的菌落数为(2125.80±559.05)个/平板,而使用人工鼻之后空气中的菌落计数为(829.83±283.41)个/平板,安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1,P

另外,笔者在研究中也观察到上了呼吸机的患者,管道中会产生很多冷凝水,人工鼻在阻隔冷凝水也起到很好的作用,既可以防止冷凝水流入患者的下呼吸道,又可以湿化气道,从而改善气道的温度湿度,营造并维持气道的气候环境。

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笔者认为人工鼻对ICU负压病房空气菌落计数的影响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对人工气道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扩散的拦截作用显著,具有预防医院感染扩散的作用,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郑善军. ICU 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04 ,31(3):435-436.

[2]明淑兰,廖常菊,邹雪梅,等. 综合医院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10):150-151.

[3]谢素红.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60--162.

[4]张继秀,郝俊.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调查及耐药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104-105.

[5]张玲,黄留玉.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 :897-900.

[6] Haussler S,lehmann C,Breselge C,et al.Fatal out come of lung transplantion in eystic fibrosis patients due to small-colony variants of the burkholderia complex[J].Eur J Chin Microbiol Infect Dis,2003,22(4):249.

[7] Keck T, Durr J, Leiacker R, et al. Tracheal climate in laryngectomeesafter use of a 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er [J] . Laryngoscope, 2005,115 (3): 534-537.

[8] Herranz Gonzalez-Botas J, Suarez T, Garcia Carreira B, et al. Experiencewith the HME-Provox Stomafilter in laryngectomized patients[J].Acta Otorrinolaringol Esp,2001,52(3): 221-225.

[9]陈淑琴,王茂娟.对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常规护理操作的商榷[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211.

[10]高钰琳.吸湿性冷凝湿化器在人工气道的应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3):101-102.

[11]江东红,曾倩.气管切开病人ICU 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178.

[12]林颐胜,张俊.有效控制呼吸机院内感染[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3,27 (5):233-235.

[13]赖连枪,蒋巧雅,曹枫,等.人工鼻对人工气道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扩散拦截作用的研究[J].临床医学,2011,31(12):5-6.

(收稿日期:2013-02-01) (本文编辑:陈丹云)

*基金项目:深圳市龙岗区科学技术局资助项目(编号:YLL201006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通过建筑设计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室内空气污染构成及其危害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德、英、美、日等国就开始对室内空气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展开研究。各国先后在室内空气中检测出500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其中有20多种被认定是致癌物质。

1987年世卫组织(WHO)在发表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在新建和改建住宅中居住的人中有30%的人患有"建筑病综合症"。这是因为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为此欧美等国先后制定了室内空气的质量标准建议。

在建筑中,室内空气主要受到物理、化学、放射、生物四方面的污染。

1. 物理污染:主要指空气中的粉尘、烟雾、油烟、悬浮微粒等。这种物理污染本身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但由于室内空气中CO,CO2,NOx ,SO2 以及细菌霉菌都可以吸附在悬浮微粒和粉尘上,当这种微粒和粉尘浓度高时,会引起严重的人体健康问题。

2. 化学污染:这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污染室内空气的主要化学物质有甲醛、苯、二甲苯、氨、CO、CO2 、NOx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等。

其中甲醛是一种原生有毒物质,能对人的眼、鼻、喉、皮肤产生明显的刺激。当空气中甲醛含量超过一定浓度时,引起人的流泪和不适;含量再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疼等,含量更高会引起肺炎,甚至死亡。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是污染室内的重要有毒物质。VOC浓度高时可引起人体麻醉窒息,神经炎,肺炎等。苯类物质能刺激呼吸道,破坏造血功能,长期接触会引起严重后果。

3.放射性污染:室内空气中的放射性氡气污染主要来自地下土壤和岩石。此外用工业废渣制造的建材如粉煤灰水泥,粉煤灰砖,磷石膏板等由于对放射性物质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对室内也造成放射性污染。普通建材中的花岗岩、页岩、砼、红砖、大理石等建材,都有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污染。

通常情况下,人一生中受到的天然性照射量有一半来自氡气。高浓度的氡可直接导致肺癌、白血病和呼吸道病。被美国科学家称为"小能量炸弹",国外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人类15%的肺癌患者发病与其摄入的氡及其子体的量有关。

4.生物污染:室内空气中的生物污染主要包括细菌、霉菌、尘螨、病毒、花粉、生物体皮屑等。目前已知的能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包括"非典"病毒在内有200多种,这些感染大部分是在室内通过空气传播的。加拿大的调查认为,室内空气质量问题中有21%是因生物污染引起的。从各国的调查资料看,生物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

霉菌:能引起恶心、呕吐、哮喘、痢疾等呼吸道和肠道疾病、法国专家认为霉菌导致的哮喘比花粉和动物皮毛导致的皮肤过敏要严重的多。

尘螨:是空气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尘螨能引起过敏性疾病如皮炎、鼻炎等。地毯和室内空调的普遍使用为尘螨的滋长繁殖创造了条件。根据室内环境监测中心调查,不洁的空调吹送出的螨虫至少在万只以上。

军团病:是一种可以寄生在人工管道水中的细菌。在自来水中可存活一年,军团病表现为发热、肌疼、头疼、咳嗽、呼吸困难,病死率达15%-20%,我国调查的资料表明军团病占成人肺部感染的11%,占小儿肺部感染的5.45%。军团菌经空气的传播性很强。

生物体皮屑:近年来家庭喂养笼物曾多,笼物皮屑及其产生的毛发、唾液、尿液对空气的污染会给人体带来哮喘,过敏性皮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二. 建筑中污染室内空气的主要因素

建筑物内的空气品质是很多复杂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至今对这个领域的研究还很不够,对各种因素作用的认识也很有限,就目前研究情况看,污染建筑物室内空气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项:

1. 建筑场地

一般情况下室内空气中的放射性氡气主要来自场地的土壤和岩石,各地土壤氡浓度是不一样的在地质断裂带,从土壤和岩石中析出的氡气浓度往往比较大。

2. 建筑材料、家俱、设备系统

对室内空气形成化学污染的有毒物质,大部分是从建筑材料、家俱和设备系统中释放出来的。在目前常用的涂料、人造板材,壁纸、油漆、石棉板、石材、矿棉等建筑材料以及施工中使用的稀释剂中含有大量的醛类、酯类、醚类以及苯等芳香烃化学成份,在施工和长期使用中可释放出气味,微粒以及甲醛、苯、氨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构成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质。VOC往往是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和。

如果有足够的湿度和温度,又能为细菌、霉菌的生长提供养料,便会形成新的挥发性微生有机化合物MVOC,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3. 通风系统

供热空调和通风系统中的设备和管道的保温隔音材料,如纤维材料等会象建筑材料一样,释放有毒物质。并且其上容易聚积灰尘,滋生细菌、霉菌、污染室内空气。特别是不良的通风系统往往加剧了细菌和霉菌在室内空气中的传播。

4. 建筑围护结构

这是室外空气渗入室内的主要通道,影响着室内温度、湿度的控制。对室内空气的灰尘、烟雾、悬浮微粒的浓度都有影响。

5. 人和宠物,是室内微生有机物和空气中的过敏源的主要发生源,人的活动和数量也会污染空气。

6. 建筑维护

标准再高的建筑物,不进行清洁和维护必然会积累粉尘、微粒、气味,并使化学有毒物浓度提高,但清洁用具、用品选择不当也会在维护中构成对空气的污染。

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其危害程度可以从轻微的不适到造成死亡。

室内空气污染后主要引发的病症有三种:

6. 1建筑病综合症:主要症状是疲劳、喉咙痛、昏睡、眼晴痛、呼吸道疼痛等。这种综合症短期较多,一般离开建筑物一段时间会自动消失。

6.2大楼并发症:这是由建筑物内的特别污染源或污染物引起,并可治疗诊断的疾病,如军团病、癌症及这次在室内通过空气等介物传播的非典型肺炎。

6.3多种化学物质过敏症:对这种病症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手段,目前都认识的很不够,从调查资料看,这种疾病主要是因为人体吸入VOC或暴露在VOC中引起的,这种疾病可能影响人体多种器官,并能反复出现或消失。

三.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技术措施

在建筑设计和使用中,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可以通过控制污染源、完善通风、严格维护、控制人和宠物活动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1、 污染源控制

场地、建材、家俱、设备系统内部都可能产生污染物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如果控制这些污染源,就有可能减少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室内形成相对清洁的空气和健康的环境。建筑物污染源的控制,会受到投资、工程进度、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其可行的控制次序如下:

・场地氡浓度调查,根据场地放射性资料确定工程防氡设计。

・确定优先控制的建筑材料种类(一般为在建筑中将被广泛使用并且有挥发性的材料)

・检查优先控制材料和产品的安全数据,如化学物质成份、物理化学特性、健康危险数据、危险成份等。

・按voc释放量评价材料、产品、家俱。

・评价排放量测试数据。

・确定材料、产品、家俱的气味特性。

根据上述资料确定被检查材料、产品、家俱是否可以采用,或仅在特定的场合下可以采用。有些材料也可以仅在施工过程中临时采用,对于不能采用的材料、产品可以采取"谨慎回避"的办法。

对于挥发性微生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下列技术设计进行控制:

・将有助于微生物生长的材料如管道保温隔音材料等进行密封。

・对施工中受潮的易滋生微生物的材料进行清除更换。

・建筑物使用前用空气真空除尘设备清除管道井和饰面材料的灰尘和垃圾。

2、 完善通风。

对于受到污染的室内空气可以采用杀灭、吸附、稀释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杀灭的方法代价很高而且难于用一种药物清除室内上百种的有毒有害物质和细菌;吸附是将有害物质吸附到某种物质上,此方法需经常更换吸附材料,并且只能降低一点污染物浓度;稀释是用室外新鲜空气送入室内稀释室内有害物质,并将室内污染物排到室外。相对而言,稀释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在抗"非典"中,十分强调开窗通风,实质上是用稀释办法,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因此完善通风设计和调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措施,加强自然通风的通畅性,合理设计门窗位置和大小,可以利用室外新鲜空气稀释室内被污染的空气,这是一种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对于必须采用机械通风的建筑物,在设计中应注意采用以下措施:

・新风进口应远离停车场、冷却塔、排风口等地方,尽量将新风进口设在空气清新处。

・设置屏障防止新风进口受到鸟污染。

・密封设备和管道中的保温隔音材料。

・安装气流监测系统,调节风量,保障室内良好空气品质所需要的新风量和循环风量。

・对有特殊污染源的房间,安装专用的局部排风系统。

・设计中充分考滤通风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清洁性。

・设计合理的新风量。

3、人和宠物活动控制

由于人和宠物不仅散发热量也会产生微生物和过敏源,当人的活动和设备散热超过设计容量时,就会出现室内空气质量问题,设计中可考虑采取如下措施:

・使通风系统容量可进行调剂控制。

・建筑物内人员聚集空间,安装CO2和VOC传感器监测室内空气质量,一旦接近或达到不许可标准时调整通风的新风量。

・限制抽烟,在可能产生油烟的空间里设置专用排油烟通风管井。

4、 建筑维护

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必须对建筑材料、家俱、设备系统定期进行维护和清洁检查,防止室内灰尘,及各种化学微粒的积累,防止细菌滋生。设计中可考虑采取的建筑维护措施如下:

・选择容易维护的建筑材料和系统。

・选择低排放率对环境亲和的清洁剂。

・予留出对设备系统进行维护清洁时的必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