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鲍叔牙与管仲典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要容人之长。人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相互促进,事业才能发展。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时讲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安国家,抚百姓,给饷银,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统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所以取天下也!”善于用人之长,首先要容人之长。萧何月下追韩信,徐庶走马荐诸葛,这些容人之长的典故早已成为千古美谈。相反,有的领导干部嫉妒下属的长处,生怕下属超过自己,而想方设法进行压制,其实这种做法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要容人之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般来看,越是在一个方面有突出才能的人,往往在另一个方面的缺点也越明显。人的短处是客观存在的,容不得别人的短处势必难以成事。从“鲍管分金”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容人之短的高雅量。春秋时期,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鲍叔牙本钱出得多,管仲出得少,但在分配时却总是管仲多要,鲍叔牙少要。鲍叔牙并没有觉得管仲贪财,而认为管仲家里穷,多分点没关系。后来鲍叔牙还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辅佐其成就霸业,管仲也因此成为著名的政治家。
要容人个性。由于人们的社会出身、经历、文化程度和思想修养各不相同,所以人的性格各异。因此从容人根本上来说,就是能够接纳各种不同性格的人,这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一门领导艺术。具有容人个性,才能善于团结不同个性的人共同协调工作,从而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要容人之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人们宽容他人过错,激励他改过自新,他会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不犯错误的人不能够成长。”美国著名的IBM公司就有这样的用人理念。它的一个部门经理曾经犯过一次重大的错误,给公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这位部门经理十分不安,心想此次必被解职无疑。没想到董事长把他调到一个别的重要部门任经理。董事长说:要是把你撤职了,公司这么多学费不是白花了吗?这位部门经理很受感动,他认真吸取了教训,在新的岗位上干得很有成绩。
一、金兰谱释意
金兰谱又称“兰谱”“盟约”“金兰同契”等,是两个或数个同辈的、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因情投意合,或为了共同的利益,进而结为一种近似亲属的关系,即异姓兄弟或姐妹,称义结金兰。民间俗称“拜把子”“拜干弟兄”“拜干姐妹”“换贴”或“磕头弟兄”。彼此以亲情维系,亦友亦亲,通常是友上加亲,关系比一般的远亲和一般的朋友更密切。结拜时通常都各序谱系,交换一种盟约性质的文书作为凭证,即谓之“金兰谱”或“兰谱”(图一)。
二、金兰谱的特征
从笔者目前掌握的洛阳地区的金兰谱实物资料看,无论是清代、还是民国时期的金兰谱,都具有一些相似的特征。
1、金兰谱通常书写于红纸上,书写完毕后折成信封大小数折,然后用红纸封面,其上书写“兰谱”“金兰谱”或“金兰同契”,此书谱统称为“金兰谱”,简称“兰谱”。
清代的金兰谱多为红纸或专用信笺,通常为毛笔书写。民国后期出现了精美的印刷品兰谱(图二),结义者使用时只需填写相关内容即可,也见有用红纸毛笔书写者。通常男的用大红册页,女的用粉红色册页,但女用金兰谱印刷品市面上很难买到,故常以自绣单幅丝绸请人有关文字。
2、金兰谱有一定的格式,一般由谱序、谱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有的兰谱较为简略,没有谱序,仅直接书写结拜者各自情况和结义时间。以下就有谱序和无谱序的金兰谱各举一例。
例1:有谱序的金兰谱(图三)
金兰谱
盖闻朋友乃世界上之一大伟事。而为人人所不能少的。今吾等聚堂三月,貌虽异而心则契。性虽殊,而志则同。为砥砺道德、研究科学计,所以虽不敢效桃园之结义,亦窃慕荆树之故事也。谨将吾友籍贯、姓名、三代、年赓开列于左:
籍贯山圪坞
姓名戚象乾(仲庸)
年庚丁酉相,现年二十八岁,四月十七日
三代曾祖讳载汤,祖福庆,父贵卿
籍贯孙家湾
姓名李松延,字寿亭
年庚乙巳相,二十四岁,五月二十三日吉时生
三代曾祖讳性敏,祖新凝,父方茂
籍贯大槐树
姓名马绍周,字唐宝
年庚乙巳相,二十四岁,八月初一日
三代曾祖玉书,祖士杰,父廷栋
籍贯西寺庄
姓名韩景虞,字孝卿
年庚乙巳相,二十四岁,十二月二十九日
三代曾祖锡福,祖裕新,父雨三
籍贯孙家坡
姓名李开科,字世则
年庚丁未相,二十二岁,十二月十三日
三代曾祖毓春,祖步云,父德庸
籍贯西蔡庄
姓名李荣生,名振拜
年庚巳酉相,二十岁,九月初一日
三代曾祖堂,祖天德,父文蔚
籍贯石桥镇
姓名王振标,字正则
年庚乙酉相,十一月十五日
三代曾祖宗周,祖作舟,父克绍
大中华民国十七年阴历+一月十一日立盟书
例2.无谱序的金兰铺(图四)
兰谱
王景佑,字槐庭,行五,丙寅相,十月二十九日吉时生,世居本村。
三代
曾祖百林
祖世喜
父 允和
母丁氏
胞兄景玉景宸景顺
妻 宋氏
晓峰仁弟大人惠存
如兄王景佑顿首拜
光绪十二年九月初三日之吉
谱序多为固定内容,由结义者书写,内容与印刷品大同小异,极尽辞藻华丽之能事。多引经据典,以历史上重友情、轻生死、以义相交的谦谦君子自励,表达对古人结义交友贤行的倾慕之情和结盟的虔诚之心,同时抒发同甘共苦、济难救世的豪情壮志。
谱文通常是将结义人员的名讳、排行、属相、牛辰八字、年岁、籍贯、家庭住址、通讯地址、职业及其祖上三代(曾祖、祖父、父母)的姓名、出身、官事,以及配偶、兄弟、姊妹、子女的姓名等有关事项书写清楚。
结尾通常为结义的时间、地点,有的还缀有金兰谱持有人的姓名、照片或指印。
3、金兰谱的序文具有固定的格式及相似的内容
在馆藏的16份金兰谱中,有9份有序文,其中3份为印刷品,均属民国时期。现将这9份金兰谱的谱序序文抄录原文如下:
其一:“盖闻桃园弟兄三人三姓,结为手足之情义,共生死美情之方,古今称为圣人也。今有吾兄弟十四人,虽不及古人之相交,但愿结为同心之好。虽不及古人之殊殆,不啻若一家人耳,则异姓视之如同胞人焉。余不多叙,居住姓名开列于后。”
其二:“盖闻朋友乃世界上之一大伟事。而为人人所不能少的。今吾等聚堂三月,貌虽异而心则契。性虽殊,而志则同。为砥砺道德、研究科学计,所以虽不敢效桃园之结义,亦窃慕荆树之故事也。谨将吾友籍贯、姓名、三代、年赓开列于左。”
其三:“夫埙篪叶奏兄弟固一本之亲。而玉石资攻,朋友亦五伦之次。则应求悉洽即骨肉无殊,何必五虎蜀龙。始兢门庭之爽王珠程璧,方符兄弟之交。某等十一人偶合萍踪,如亲兰臭,踵桃园之盛事,结契殷怀联梓里,之通家订盟有愿。从此衣冠展拜吾翁即是。若翁胶漆愈坚,同志依然同气齿年。历叙脚色,兼详各将楮墨,勿负笠车。旦誓。”
其四:“前有管鲍,后有雷陈。道义相晶,历久常新。共和肇造,胞与从同。丽泽获益,他山是攻。车笠虽异,金石永贞。著之于牒,申之以盟。鸡鸣风雨,落月屋梁。凡我知好,永矢勿忘。”
其五:“盖闻室海琴书,乐知心之交集,床联风雨,常把酒以言欢,是以席地班荆,衷肠宜吐。他山攻玉,声气相通,每观有序之雁行,时切附光于骥尾,源宝与思敏等。纶开砚北,烛前西窗,或笔下纵横,或理窥壹奥,青年握手。雷陈之高谊,共钦白水旌心;管鲍芳尘宜步,停云落月;隔河山而不爽斯盟,历岁月而各坚其志,不以利名相倾轧,不以财德而骄矜,义结金兰。在今日既神明对誓,辉生竹林,愿他年当休戚相关。谨序。”
其六:“桃园结盟,义重如山,情同骨肉。至今流传。我辈继行前人之鉴,相交以诚,手足一般,兄宽弟忍,宜做先贤,互相扶助,共同患难。如松如竹,海空石烂。吾侪衷心,有天可鉴。”
其七:“盟义重如山,情同骨肉,至今流传我辈。继行前人之鉴,相交以诚,手足一般。兄宽弟忍,宜效先贤,互相扶助,共同患难。如松如竹,海空石烂。吾侪衷心可鉴。”
其八:“尝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气相投,其臭如兰。借助他山,攻已之瑕。守望相助,事业与共。此朋友之重,故与五伦之列者。今有同志二人心意相投,欲效车笠之盟而结桃园之义,虽非同胞而其情感则有过而无不及。仅以心香两瓣,赤诚一副,以代乌牛白马祭而盟其衷心焉。其后若生三心二意,天鉴口口厌之。”
其九:“祝亭紧夫程生倾盖宣尼,曾而t面以杼诚谢,茫兰梁武乃倾心而折节,诗歌伐木,易占断金,知屈原之独立,难支惠施之测有术矣。兹有共和启运大地交通,以平等之胸怀,为自由之结纳文明。胄裔黄人尽是同胞,知识灌输皙种都为良友。适叶武臣之数,幸缔耐久之交,溯三代之渊源,何论貂珥叙一家之眷属。并附蝉联,从此济困扶危,各尽云霄之高谊庶几。海枯石烂,不忘天日之盟言。是为启。”(因原件已漫漶不辨,故录文可能有误。)
从这9份序文可以看出,无论是清代的金兰谱,还是民国时期的金兰谱,其序文格式相似,一般都是先引经据典,叙述历史上生死之交、义结金兰的史实,表达对古人结义交友贤行的倾慕之情和结盟的虔诚之心,同时抒发同甘共苦、济难救世的豪情壮志。这些金兰谱序文一般都笔法洗练清新,行文起伏跌宕,情理阐述兼具。
三、金兰谱中经常涉及到的历史人物与历史用典
金兰谱中的历史人物与历史典故,均体现于金兰谱的序文之中。现将出现于这16份金兰谱中的历史人物与历史用典择其要诠释如下,以期增进对金兰谱序文的了解。
1、雷陈:据《后汉书・八一陈重传、雷义传》,东汉雷义与陈重同郡为友,俱学鲁诗、颜氏春秋。太守举重孝廉,重以让义,太守不允。刺史举义茂才,义让与重,刺史不听。义遂佯狂,被发而去。乡里为之语日:“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后因以雷陈比喻友好情笃。
2、管鲍:春秋齐管仲与鲍叔牙交情深厚。《史记・管仲传》记载,仲尝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鲍叔牙)也。”后因称知交友情为管鲍。
3、羊左:战国羊角哀和左伯桃的合称。相传羊左为友,闻楚王招贤,同赴楚,道中遇雨雪,粮少衣薄,势难俱生。伯讨乃以衣食留给哀,自人空树中死。哀至楚,为上卿,乃启树礼葬伯桃尸体。后世称生死之交为羊左。
4、班荆:铺荆于地而坐。《左传-襄公二六年》:“伍举奔邻,将遂至晋,声子将如晋,遇之於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
5、白水旌信:《左传・僖公二四年》:“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日:‘臣负羁曳从君巡於天下,臣之罪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日:‘所不与舅氏同心之明,如此白水。…犹《诗经》云:“谓予不信,有如铣日”。后以白水为表示信守不移之词。((文选南朝梁刘孝标峻广绝交信》:“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
6、车笠:晋周处《风土记》:“越俗性率朴,初与人交有礼,封土坛,祭以鸡犬,祝日: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后俗称不因贵贱而改变的好友为“车笠交”。
7、程生倾盖宣尼:汉元始元年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后因称孔子为宣尼。孔子至郯遇程于途,倾盖而语终日,甚相亲焉。
8、桃园三结义:为一著名典故,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刘备、关羽、张飞在涿郡张飞庄后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
9、乌牛白马:《后汉书》:“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白马祭天,乌牛祭地。”
10、荆树故事:《隋书》载,田真、田广、田庆三兄弟重义,欲分财,堂前一株紫荆树,议分三株。树晓即憔悴,由是不复分,荆树复茂。后以此故事比喻兄弟情谊深厚。
II、附骥尾:比喻凭借先辈或名人之后。《史记・伯夷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另《文选汉王子渊四子讲德论》云:“附骥尾则涉千里,攀鸿翱则翔四海。”后多用为谦辞,借喻依附他人成名。金兰谱中引用则系“同甘共苦”之意。
12、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互相关联,形容彼此间的关系密切,利害一致。《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晋休戚,不背本也。”
13、鸡鸣:乐府《相和歌》曲名,以首句:“鸡鸣高树颠”名篇,篇末云:“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不相忘。”此处系表达兄弟间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之意。
14、貂珥:原来指汉代宦官冠上插貂尾悬珥当以为饰,后遂以貂珥比喻显贵。此处系朋友之交当不论贫贱富贵。
15、落月屋梁:比喻对朋友的怀念。出自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16、丽泽:《易经・兑》:“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疏:丽犹连也,两泽相连,润说之盛,故日丽泽兑也。”借喻朋友之间讲习切磋。
17、雁行:《礼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厉行,朋友不相逾。”言兄弟出行,弟在兄后,后因以为兄弟之称。
18.埙篪:二者皆为乐器名。埙,土制;篪,竹制。这两种乐器合奏起来,声音和谐。《诗经・大雅・板》:“如埙如篪。”毛传:“如埙如篪,言相和也。”《荀乐・乐论》:“埙篪翁博。”后因用为赞美兄弟和睦之辞。
19、停云落月:停云,晋陶潜《陶渊明文集》一书中有停云诗四首,自序称“停云,思亲友也”,后人多有效仿者,如明文徵明《停云馆帖》、清李家瑞《停云阁诗话》皆取此意。
20、鸡鸣风雨: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早晨,雄鸡啼叫不止。比喻在黑暗的社会里不乏有识之士。出自《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四、金兰谱中所反映的义结金兰社会风俗
“金兰之交”一词出自于《汉书.韩信传》:“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比喻交情像金石般坚固。故结拜关系又称之为“金兰之交”“义结金兰”。“义结金兰”后即用为结拜兄弟姐妹的代称。民间义结金兰的社会风俗在金兰谱中得到了全面而翔实的反映和体现。
l、义结金兰社会风俗的渊源流长
义结金兰是旧时汉族交际民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在民间起源甚早,其由来已久。
“金兰”一词和友情的关系,最早出自于((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嗅如兰。”就是说二人相处,情趣相投,其关系象金子一样坚固,友谊象兰花一样芬芳。这说明了结拜金兰习俗的起源早至先秦时期。这种友好的关系发展下去,双方便自然而然会提出在形式上将二者关系固定下来的要求。由于在人类社会中,最亲近不可破坏的关系便是同胞手足,于是便有结义兄弟、结义姊妹的做法。后世遂将朋友间情投意合、进而结为异姓兄弟或姐妹的行为称作义结金兰。
据《太平御览》卷四零七《行吴录》的有关记载,可以推测,至迟在三国时结拜金兰习俗就已经开始流传了。到了唐代,又出现了较为讲究的结拜仪式。唐朝《云仙杂记》云:“戴宏正每密友一人,则书于薄简,焚香告祖考,号为金兰薄。”这里,戴所称的《金兰薄》可能是《金兰谱》早期的雏形,但当时是用来“焚香告祖”,并不作为互相交换的凭证。
明、清以后,民间义结金兰的习俗比较流行。由于大规模的移民迁徙、自然灾害、战乱纷争,打破了维系中国传统社会地缘和血缘的纽带,那些流落他乡的异姓男子为了应对外界激烈的竞争,往往以结拜兄弟的方式组成具有互质的团体,“尚结盟,不拘年齿”相沿成)J,蔚为成风。在文人官吏之间还渐渐形成一套十分讲究的祭祀换帖仪式。结拜时,通常会请阴阳先生选定良辰吉日,每人都要书写一份书面文契,通常用红纸折成信封大小数折,封面写《兰谱>或《金兰谱》,里面写着自己的族谱等。在祭祀完各自的祖先后,互相交换此帖,以后就以兄弟相称。而普通百姓之间的结拜一般不用换帖,常是互相通报姓名、年龄、生辰后便以兄弟相称。
义结金兰的习俗在民国时期尤为盛行。由于受小说《三国演义》中蜀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共创江山、生死不渝故事的影响,结拜之风盛行,自市井百姓至文人官吏间皆极盛行,美称日“义结金兰”。富贵不忘,忧乐与共,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遂成为众人仿效的共同模式。民国后期还出现了专门由出版社印制出售的“金兰谱”,制作精美,使用简单,只需在结拜时买回来填写、交换、收藏,因而深受各阶层的喜爱。
义结金兰的社会风俗不仅在汉族中流行,在其他各民族中亦流传甚广,很多少数民族也纷纷效仿。
2、金兰谱中对义结金兰形式和仪式的反映
金兰谱序文中有“著之于牒,申之以盟”、“义结金兰,在今日既神明对誓,辉生竹林,愿他年当休戚相关”、“仅以心香两瓣,赤诚一副,以代乌牛白马祭而盟其衷心焉”等表述就是对义结金兰形式和仪式的直接或间接反映。
民间结义形式大多采取叩头换帖、对天盟誓、拜天祭神、互拜等形式,有的还要以刀歃血、喝血酒。结义者互相以誓言约束、维护结义关系。
过去人们结义,事先商定好以后,要履行一定的仪式。
首先,要缔结兰谱。按人数各用・沓红纸,写出结拜缘由、结拜人姓名、籍贯、生辰八字、年岁、职业、家庭住址、通讯地址及三代父、祖、曾祖姓名、出身、官职等,以及兄弟、姊妹、子女姓名,结拜年、月、日,结拜人指印签名等事项。
金兰谱写完后就是结拜,通常是刘备、关羽、张飞牌位前,备上香烛、供品,并将提前写好的金兰谱亦供在香案上,依年龄大小,依次焚香叩拜,齐读誓词。誓词有很多种,一般为“有福同享、有难同受、相帮相助、永小变心”等,比如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黄天在上,今日xx和××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就是最常见的一种。
拜毕,相互交换兰谱。换帖之后彼此便以兄弟、姐妹相称;不仅二人来往如兄弟姐妹,双方家庭也如至亲来往,称呼如家人,谓之“干亲”,彼此父母都称呼为“干爹”“干妈”。结义后,相互之间十分亲密。一人有难,众人相帮。
最后,共同饮酒聚餐。宴饮后,集体再叩拜,然后撤香案,分金兰谱。日后若金兰反目绝交,会先烧“金兰谱”,这称为“断义”,也叫“拔香头子”。 断义后,双方不再有结义关系。
五、洛阳民间义结金兰习俗的特殊之处
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三位好汉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立志匡扶汉室,结拜在桃园。英雄义举之后,后人纷纷仿效。宋明以后关帝庙增多,人们结义不再到处寻桃园,而是到关帝庙中在关帝像前磕头结拜。清代以后,义结金兰的仪式多在关帝庙内举行,即使没有关帝庙也要在关帝画像前举行。
而洛阳民间的结义风俗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由于洛阳关林庙各个殿宇中,没有刘、关、张三兄弟在一起的塑像,所以洛阳人义结金兰时,一般不进殿内,也不在关公像前,而是在“结义柏”前举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