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血液内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明确血液科实习目标
临床实习不同于理论学习,血液科病种专科性极强的特殊性,在短短一月的时间要求实习生通过临床实习全面掌握血液系统疾病的诊疗规范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实习生的血液科实习目标不能全面广泛,而应该突出重点,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因为内容繁多复杂而放弃学习.制定目标应考虑到一方面让实习生掌握了解血液科常见病的诊疗规范和急危重症的处理方法,另一方面通过血液科实习让其在对血液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中找到各个内科共性的诊疗思维,以继续强化临床能力培养.具体考虑应包括以下七个内容:①掌握和熟悉血液系统疾病病种,重点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主要危急重症的处理.要求掌握下列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和治疗常规,包括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②掌握各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病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与血液内科相关的各种常见表现的基本思维方法,如出血、感染、贫血、骨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熟悉内科临床诊疗的基本思维方法,如休克、意识障碍、发热、咯血、黄疸、水肿、胸腹水、头痛、胸痛、腹痛、关节痛、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等.③熟练掌握各种穿刺(胸穿、腹穿、骨穿),其中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为重点掌握内容,熟悉各种诊疗器械的使用.了解常用诊疗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④掌握内科常用药物的种类、作用、适应证、禁忌证、剂量、不良反应.掌握正规处方、医嘱书写和应用.⑤掌握内科的各种常规器械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判读及其临床意义.⑥要求了解:输血常规及输血反应的处理;常用的化疗药物使用常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血液学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⑦熟悉医患、医护沟通技巧,培养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的良好职业道德.除掌握培训基本要求外,不同年级实习生需重点培训内容不同:第一年实习生,能准确询问、书写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必须全部完成大病历,平均每月至少5份;第二年实习生,以强化临床技能为主,要求能熟练掌握各项临床操作技能,包括心电图、读片、心肺复苏等;第三年实习生,通过临床一线的强化锻炼,提高病例分析能力及临床综合处理能力,打好临床工作的基础.
2血液科实习方法
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已经注意到以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弊端,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已进行初步的临床技能培训,但这种培训往往只是基础培训,与专业知识有脱节倾向,导致学生在实习阶段临床技能较差,不能很好地胜任临床工作[2].有研究发现,综合的技能训练可明显提高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临床动手能力有重要意义[3G5].血液科疾病专科性强、诊断治疗过程复杂、更新进展快、临床操作多,若不讲究方法,学生实习仅浮于表面,不能真正深入,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实习如蜻蜓点水一晃而过,学生收获甚微.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应讲究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让血液科实习转变为以实习生为主导的临床实习过程,将角色由实习医学生为转化为住院医师,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实习质量.实习方法包括如下内容:①实行导师负责制(主治职称以上),专人带教.以内科学临床技能学等为基本教材教学.②轮转期间,每名参与实习的医师在主治医师带领下经管病床3~6张,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分析化验检查结果、确定诊断及提出治疗方案全程.通过全程参与,有助于提高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6]③查房过程中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GblemGbasedlearning,PBL).PBL始于1910年的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1958年我国首次引入此法[7].它强调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以此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教学模式[8].以“淋巴结肿大查因”临床病例为例,首先提问:淋巴结肿大采集病史要具体询问哪些内容,可能的伴随症状有哪些,浅表淋巴结的分区,淋巴结体检的具体项目等问诊和体检的相关内容.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后让学生通过临床病例的问诊和体检过程强化相关知识,然后先让学生分析病例,带教教师再次针对病例提出问题:如何根据患者提供的病史及体检结果作出初步诊断?可能的鉴别诊断?为明确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学生回答后再指导学生对该病例制定诊疗计划.在问题的引导之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获取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临床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④查房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血液病最新前沿进展.血液病学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随着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展,多种血液病的发病机制不断被揭示,血液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观点发生了很大转变.课本知识滞后于临床实践的需求,故实习生及临床医师应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新知识,在从新知识获得循证医学依据指导患者治疗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开拓视野,掌握最新技术进展[9].带教教师应安排题目,指导实习生查阅文献,制作PPT,轮转期间需在科内进行一次专题汇报.⑤在实践过程中,需按要求尽可能学习和掌握常见多发病,首先保证对所管的患者从病史、症状体征变化、检查结果、诊断及治疗情况熟悉掌握并通过患者诊疗经过全面掌握相应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全面了解病房其他病种,同时结合视听教材、多媒体课件和病案了解少见或罕见病种.⑥结合病房病例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每1~2周由科室安排一次讲座,主要就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发病现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进行讲解,以加深实习生对内科常见病的认识,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以便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提高临床工作能力.⑦每周进行1~2次教学查房,实习生须全面掌握患者病情,进行详细汇报,病情分析,提出自己的诊治见解,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善患者诊治方案,并记录在医疗文件中.⑧每周进行一次疑难重症或死亡病例讨论,要求实习医师提前熟悉患者病情,讨论时须发表个人对患者的病情分析及治疗见解.⑨临床技能教学安排:跟随指导教师,根据患者情况随时安排,先进行操作观摩,可熟练描述操作流程后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出科时至少完成6~8例骨穿+骨髓活检操作.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骨髓穿刺术,首先带教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骨髓检查的目的意义、适应证、禁忌证,然后示范完整标准的骨髓穿刺过程.在操作过程中,带教教师应反复强调骨髓穿刺术的关键环节,包括无菌操作的重要性、穿刺部位的选择、麻醉的技巧、穿刺针进针的角度、穿刺力度和深度的控制及骨髓涂片技巧等.在示范骨穿术结束后,可让学生利用用过的骨穿针边试验操作边口述过程,不对的地方及时纠正.强化训练后可让实习生独立进行骨髓穿刺操作,教师在旁边密切观察,及时提醒应注意的问题,直到完成全部操作程序.实习生操作完成后,教师应对其操作过程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使实习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切实得到提高.
3严格规范出科考核标准,进行多元化的临床技能考核
实习出科考核是促进学生提高临床能力及评价实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反映了实习生在不同科室实习期间将书本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及掌握技能操作的能力.传统的血液内科出科考核主要包括专科理论知识考试+病历书写+1~2项基本技能(骨穿、胸穿或腹穿).但是传统考核方案的考核形式单一死板,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技巧、逻辑思维及独立的临床工作能力,且缺乏反馈,考试仅作为单一的考核手段并未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对于专业性强的血液内科效果极差,学生往往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并未真正掌握相关临床技能.为此,应采用以下多种方式进行多元化临床技能考核以促进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学习效果.
3.1MiniGCEX评价量表
MiniGCEX是1995年美国内科医学会Norcini等在传统的CEX(clinicalevaluationexercise)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评价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并具有教学功能的测评工具.近年来在国外已广泛用于住院医师的培训和轮转考核中并逐渐引入我国[10].MiniGCEX的考核指标主要为七大项目:医疗面谈、体格检查、人文关怀、临床判断、临床咨询、组织效能、整体表现.具体实施可从实习第1周即开始,要求带教教师随时根据MiniGCEX评价量表的七个项目内容进行卡片式单项目观察和考评,并将实际观察结果及时进行反馈,使学生对自己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以便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实习的最后一周,根据MiniGCEX评价量表进行全项目整体观察评分.由于其反复实施,MiniGCEX可促进学员不断提高学习动力,也使测评信度提高.
【关键词】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对策
血液内科主要治疗造血系统问题,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血友病及其他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等。血液内科还为很多非血液病的血液学问题提供治疗,如肿瘤、心肌梗死、脑梗死、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等。由于血液内科涉及的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症状也各有不同,这就要求血液内科的护理需要专业的知识,但有些护理者并不能熟练的掌握,就导致了护理风险的出现,影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因此对于血液内科护理中的风险隐患进行有效的干预管理,避免护理中的不恰当行为,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成为血液内科护理中极为关键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样本:以我院161位进行血液内科护理的患者为样本,其中男性89例,女性72例,年龄15~88岁。红细胞系统疾病占22.36%(36/161),白血病系统疾病占47.83%(77/161),出血性疾病占18.01%(29/161),其他疾病占11.80%(19/161)。
1.2方法:分析161位进行血液内科护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护理中出现的风险及隐患,包括风险及隐患发生的时间,护理人员采取的补救措施等,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结果
血液内科涉及较广的医疗领域,其护理的操作较为复杂,加之患者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在护理时会发生各种不同的问题。下面就对我院血液内科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2.1风险及隐患原因分析
2.1.1护理工作者问题:护理工作者的知识水平与临床经验决定着患者治疗的质量。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护理工作者在突况发生时不知所措。如一案例中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大量出血,由于没有经验不知如何处理,在寻求帮助时耽误了救治时间。沟通不足也是护理工作中经常存在的问题,在护理治疗之前没有详细的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不适与医疗意外的存在,致使在情况发生后患者的情绪激动,造成医疗纠纷。如一案例中因护理工作者没有告知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易出现眩晕等情况,造成患者在无人看护的情况下晕厥摔倒,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也是存在的问题,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2.1.2医院管理问题:应急措施不完善是医院管理中存在的一大风险,如出现紧急的停水断电等情况无法立即解决,在护理过程中仪器的故障也没有专门的备用仪器可以使用。
2.1.3患者问题:如今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危机是血液内科护理中的一大隐患。由于不能充分的信任与理解护理工作者,造成一些细小的问题被放大,无法正常的配合护理工作者的工作。加之某些血液疾病的治疗周期长,费用高,很多患者并不能接受,致使情绪消极,心情烦躁,不配合工作者的护理,为进一步治疗带来难度。
2.2风险及隐患应对策略
2.2.1加强护理工作者的学习:在护理工作者上岗之前就应对其进行全面详细的培训,理论与实践各方面考核通过之后才能进行临床护理。强化护理工作者的风险意识,增加应对紧急问题时的应变能力。选择优秀的护理人员去上级医院学习,并将学习经验分享。加强责任意识,对于在工作中疏忽大意的护理人员应加大惩罚力度。
2.2.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医院应加强护理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安排专人负责监督与防护风险的发生。监督人员应经常视察血液内科,及时发现不认真工作,不端正态度,情绪烦躁的护理人员,并对其进行评判教育和相应的惩罚。经常组织培训与考核,确保每一个步骤都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减少护理工作的失误,降低风险的发生。增加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与法律意识。
2.2.3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与引导:护理工作应以患者为中心。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接受治疗前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了解患者的病理状况,家庭社会背景,获得患者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为患者讲述成功治疗案例,帮助患者摆脱心理负担,对疾病的治愈充满信心。定期组织专家的讲座,为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疾病的护理知识和规避风险的方法,使患者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下接受治疗。
3讨论
血液内科的护理由于其要求高,技术复杂,在操作过程中易出现失误。虽然风险无法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尽可能的减少。面对较为常见的护理工作者的问题,医院管理的问题和患者的问题,根据经验本文总结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如加强护理工作者的学习,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与引导。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望在较大程度上避免风险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晓屏.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7(19):1758-1759.
[2]银辰花.血液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J].护理研究,2010,24(12):3370-3371.
[3]刘朝华,章美华.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6):100-101.
【关键词】血液内科学教学;留学生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4-0624-02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Discussion on hematology teaching experiences for foreign medicine students
DENG Jian-chuan,LOU Shi-feng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The Second Hospit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Chongqing 400010,China)
【Abstract】Some experiences of clinic medicine education for foreign medicine students are summarized in this article. These experiences include full of preparation before class, application of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mutual action and inspirited method in practice teaching. All of them are applied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Hematology teaching;Foreign student
从2001年起,重庆医科大学开始招收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留学生。第二临床学院内科学教研室承担了内科学教学任务,笔者参加了近几届留学生血液内科学部分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1 认识留学生教学的难度,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留学生不同于我国本科生,他们入校时知识基础相对较差,而且由于环境的改变、语音交流的障碍,他们适应教学的能力亦相对弱,这就对教学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进入内科学教学前,留学生们已经经过了3~4年的基础医学学习,大多能适应中国老师的教学模式和风格。但是内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血液内科学又是内科学课程系统中一门相对特殊的课程,其专业性更强。因此对留学生进行血液内科学教学,其对带教老师的要求亦更高,而认真、充分的课前准备尤为重要。
1.1 语言的准备:语言沟通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基本能力,清楚、准确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从事留学生教学的教师的基本功[1]。留学生教学效果好不好,最关键的就是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这也是每一个从事留学生医学教学的教师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提高英语表达能力,首先当然是提升自身公共英语素质。其次是充分熟悉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业英语词汇及标准发音。课前多朗读专业文献,勤查字典或向公共英语教师请教,纠正不标准的发音,改变不正确的发音习惯。这些对教师非常重要,也是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积累。再次是提前接触学生,多交流,逐渐适应彼此语音特点。课前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消除课堂上的紧张心理,即使有时语音表达模糊,师生间亦可理解。比如,尼泊尔学生爱把Z的发音变为J的发音,我们通过平时的交流发现后,在正式教学时就能够理解他们的某些表达习惯了。
1.2 教案的准备:血液内科学分为三部分教学内容,即贫血、血液肿瘤及出血。由于本专业的特殊性,留学生对相关疾病的认识可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足的教案准备。我们在备课时,都是紧扣血液内科学大纲要求,同时查阅大量国外文献了解最新进展,并参考国内外最新版本的教材和书籍,编写每一章节的课件。由于血液疾病与血液细胞、骨髓细胞病理形态变化相关,学生学习时必须掌握相关形态学知识,因此我们在课件编写时尽量多穿插一些病理形态学图片,做到课件图文并茂,直观生动。考虑到是给留学生讲课,我们还注意收集一些“当地元素”。比如,准备“缺铁性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课时,我们收集了尼泊尔、印度这些疾病的发病率、病因学及当地治疗相关方面的资料,充实这些内容可以明显调动留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件的设计和编写时要体现出概念清楚、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设计教案时主体背景和字体对比鲜明,另外,不同的内容适当采用不同的颜色,重点内容颜色醒目,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2 多种教学方式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已经进入多媒体教学时代,多媒体教学是结合以多媒体、网络等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综合技术[2]。这种教学方式直观、高效、内容丰富、表达力强,是留学生血液内科学教学的最好形式。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但需要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支撑,还要注意讲课的技巧或其它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首先是注意语言的表达。学生听课注意力是否集中,主要靠教师的语言艺术决定。由于是英语授课,教师在授课时更要注意讲述语言的条理性、带动性、生动性。多媒体教学并非是照着幻灯片一字不漏的念下去,教师应该是在课件的基础上深刻、细致地阐述,使学生理解和接受。其次,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古人云:“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教师授课时,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才更益于知识的接受。比如,讲授“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时,强调其治疗策略是与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的,启发学生认识治疗的个体化原则。由造血干细胞缺陷所致的“再障”可以用骨髓移植治疗,由免疫异常导致的“再障”可以用免疫抑制治疗,由造血微环境缺陷所致的可以用生长因子、改善微环境治疗。另外,多运用“典型病例”。留学生学习内科学时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最感兴趣,因而在讲授有关疾病的大课时,适当穿插一些临床典型病例,可以使学生学习时不感到枯燥,增加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
3 互动式、启发式示教,提高见习课效果
见习示教课非常重要,是留学生从实践上对大课内容的消化和补充,一般留学生都很积极参加示教课学习。由于留学生直接面对的是中国医院病人,双方存在语言交流障碍,要组织好临床示教,这就对带教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的做法是:第一,课前充分收集好病案资料,熟悉病人病情,同病人进行沟通,尽量多准备一些病例。第二,临床示教时,可以让学生先询问病史,一般留学生可以用中文问一些简单的病史问题,但更主要的还需要教师适时翻译,或补充一些重要信息。第三,进行病案分析时,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更利于提高示教课效果。教师针对病例,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并积极发言,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评价。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常非常活跃,他们亦常常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应当有心理准备。如何做好这种互动,教师如何回答不同的问题,如何掌握回答问题的度,这都需要教师一定程度的准备和探索。第四,必要的总结和任务要求。无论是每堂大课还是示教课结束时,都要给学生总结教学内容,讲明重点,布置学生课后应当阅读的相关文献。
4 教学效果、存在问题及建议
针对血液内科学教学效果,我们对2001级、2002级58名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94.5%的学生对大课教学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96%的学生认为示教课效果“很好”。在期末考查中,90%以上学生的血液内科学部分都是达标的。
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教师的英语听说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毕竟是留学生教学,学生反映最多的问题总是语言的障碍,这会很大程度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老师应当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公共英语及专业英语听说交流能力。二是教材的编排有待提高。目前国内使用的几种留学生内科学教材,主要的问题是编写内容比较简单、图像太少、新知识方面不适应学科发展的进度。一定时期后,是否引进国外的原版教材教学,值得探索。三是对留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比较松散。一些留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课堂纪律较差,容易迟到,甚至旷课。这需要上课教师以及留学生管理处认真负责、共同监督,对待留学生需要同国内学生一样的严格要求。
参考文献:
[1] 吕卓人,程彦斌,习 博,等.留学生本科教育的实践与改革新思维[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6:30.
【关键词】血液内科;护理风险;研究对策
【Abstract】Objective:Kind and corresponding risk discussing the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 factor manage a countermeasure。Method: Retrospect sex there exists a factor in the nursing risk analysing my 42 regular yard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 research analysing the risk administration。Result.:42 regular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s patient gets the effective nursing , 2 regular infusion leakage , 2 regular economy disputes , complaint rate 9.52%。Conclusion: Put risk administration into practice but maximal degree reduces risks happening , is good for patient state of illness improvement.
【Keyword】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Study a countermeasure
医疗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导致病人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1]。血液内科患者逐年增多,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已成为血液内科护理管理的新方向。我院血液内科自2007年开始对该科护理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了风险事件,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42例血液病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12~62岁,平均37岁。再生障碍性贫血17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血友病2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其它病种3例。
1.2风险因素分析
1.2.1主观性个人因素 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所造成的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2]。血液科输血治疗较多,因护士个人因素输错血或输错液体等,化疗药物渗漏未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护理文件记录不及时、欠准确或字迹潦草,内容不符不连贯,随意涂改也易导致护理纠纷
1.2.2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抢救仪器的使用不熟练,对各种恶性血液性疾病不能及时判断。
1.2.3感染预防意识淡薄 诊疗护理行为都可能存在医院内感染的隐患,护理操作时未注意按先洁后污的原则,从而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纠纷。
1.2.4医患沟通缺乏 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致护理纠纷或投诉
1.2.5缺乏法制意识护患关系是特定人际关系,进行深静脉置管操作前未将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病人,造成病人不理解、不配合;给病人导尿、灌肠时,未经病人同意暴露隐私等。
1.2.6主观性病人因素 血液病病人自身心理负担较重,情绪焦虑不安,对治疗及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观绝望情绪。1.2.7客观性疾病自身因素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与感染,生活因素相关。血液病病人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病种感染率约12%,而肿瘤化疗病人可达35%左右[3]。如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严重贫血的病人容易有眩晕、乏力等症状情况,加上凝血功能障碍,病人容易出现意外。血液科病人大多经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此药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害正常组织细胞及引起药物性静脉炎[4,5]。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难度,甚至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医疗纠纷。1.2.8其它因素如病房噪音 病房内用物摆放不合理
1.3 护理风险因素对应管理对策
1.3.1 重点抓好制度落实,更新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享有知情同意权[6]。血液病化疗药物使用较多,要求护士掌握化疗专科知识及技术,如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机制及其护理应对方法、化疗血管的选择与化疗中的监护、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化疗急症的抢救等。
1.3.2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分析,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1.3.3从细节上落实各项措施到位,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如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加高床栏,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保持地面干燥。
1.3.4 加强院内感染 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2结果
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其中2例因输液渗漏经对症处理缓解,2例因经济条件原因发生医疗纠纷,经明细账目,耐心解释,联络患者当地医保机机解决费用,得到合理解决。投诉率为9.52%。
3讨论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7]。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血液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的特点,没有风险意识,不能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我科采取上述综合防范对策,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实施三年多差错事故显著减少,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7.5%.患者病情,心理,身心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参考文献
[1]刘秋瑾,张国英,张文玲.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4C):10401042.
[2]吴欣娟,贾朝霞.从护理角度看病人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658.
[3]许洪志,仲春红,叙功立,等.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19(3):8589.
[4]刘志霞,郭淑婷,苏齐.PDCA循环法对肿瘤病人化疗的管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6768.
[5]邓本敏,黄培兮.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与输注目的对疗效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5859.
1研究对象
选择护理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普通班及英语班学生114人,杏林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班学生76人,共计190人,研究对象均选用第四版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教材。杏林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班学生为对照组,护理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班学生为实验组。
2研究方法
2.1教学内容
内科护理学分全学年二个学期的授课任务,第一学期的临床见习内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24个学时,12个学时在实验技能中心,12个学时到附属医院相应的各系统病房,第二学期的临床见习内容: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风湿免疫系统,临床见习学时也是24个学时,12个学时在实验技能中心,12个学时到附属医院相应的各系统病房,对照组秉承传统的教学方法,每学期的24个学时均到附属医院相关各科系去见习。
2.2教学方法
对照组秉承传统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每理论授课完成一个章节后安排到与教学相匹配的相应的各系统专科去见习,每个系统准备2~3典型病例,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由专科带教老师或总带教老师共同复习讲解疾病的名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要点等,使同学们通过见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并对典型病例能够制定完整的护理评估体系,并结合一个病人患有多种疾病的知识贯穿学习及病例小组讨论,使同学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内科护理学的疾病能够做到理解、消化和掌握,实验组除了上述方法以外,将一半的学时带到实验技能中心去见习,目的是提高本科生的医疗工作新知识和新技术,具体方法如下:呼吸系统:示教气管插管、胸腔穿刺术,并讲解其适应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示教引流,学生之间模拟练习,示教呼吸机基本操作,学生反复练习。循环系统:学会心电监护导线连接、故障排除法,注射泵、输液泵的操作方法,掌握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模拟人身上每个人都要复示以上的操作步骤。消化系统:示教三腔二囊管插管和留置方法,测气囊压力、放气、固定等护理注意事项,示教腹腔穿刺,讲解其适应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学生复示,讲解胃镜、肠镜检查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护理。泌尿系统:示教腹膜及血液透析,讲解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着重讲解留取各种尿标本的采集方法,并强调以后到临床工作要如何准确为医生提供准确尿量,不要把留置导尿袋中的尿液的刻度作为实际尿量记录,因为它会比实际记录的尿量要多0.5~1倍,所以注意学生的责任心教育更为重要。血液系统:示教骨髓穿刺方法的讲述,学生复示。风湿免疫系统:多媒体示教专科检查的手法,学生复示。内分泌系统:尿糖及血糖仪的监测,如何正确使用血糖仪,每位同学互相监测,掌握糖尿病不同食谱间换算,多媒体示教有氧运动体操。神经系统:示教腰椎穿刺,讲解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示教瘫痪肢体功能锻炼的操作手法,学生复示。
2.3评价方法
2.3.1教学效果评价在整个实验技能中心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各系统的专科技术操作能够熟练掌握,并对课后的自学能力也大大提高,因为各项操作只是由老师讲解并操练,并没有给同学们复习资料,所以课后同学们要查阅资料,并且准确记录相关数据,我们对24个技能操作也采取考试方式,杜绝同学们到实训室走马逛花、流于形式。
2.3.2对考试的设计分为理论考试,和24个技能考试。24个技能操作也采取考试方式,采取随机抽签考试原则,其中理论考试设题型5种,题型为A1、A2、A3、B型、X型选择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体现在A1型和A2型题上,难度较大的体现在A3型和X型题上,在这两种题型上,主要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进行统计,并对数据进行SPSS进行平均数的差异分析,结果分析出两组数据所代表的总体存在的差异[1]。
首先对试卷每一道试题的正确率进行统计,然后利用SPSS软件中的公式检验来自两个的两组样本平均数的差异性[2]。Z=X1-X2S1n1+S2n2其中,X1、X2是样本1,样本2的平均数;S1、S2是样本1,样本2的标准差;n1、n2是样本1,样本2的容量。从而判断它们各自代表的总体的差异是否显著。其Z值=3.68>2.58,P<0.01,数据结果显示了两组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了新的教学方法比原来的教学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