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考语文现满分作文

高考语文现满分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考语文现满分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考语文现满分作文

高考语文现满分作文范文第1篇

高考语文目前还没听说过有考满分的,不管满分是150分还是120分,因为语文比较灵活,答案不固定,所以即使有满分作文也很难出现满分试卷。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语文满分难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考语文满分难吗从理论上讲是可以的,但实际上是几乎不可能的。作文和阅读理解这些都是主观题,每个人的世界观都不一样,所以被扣分的可能性极大。所以满分十分困难。但是每年的满分作文也是相当多的。

二.语文满分是多少分江苏文科语文160分,理科语文120分。其余省市语文150分满分。

2018年高考大部分地区使用全国卷,个别地区自主命题,但无论怎样,除江苏外,其余30个省市高考语文满分都是150分。

全国卷: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文综/理综300分。总分750分。

浙江高考总分

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满分各为150分,其中英语笔试满分120分,英语听力考试满分30分;综合(文/理)满分300分;自选模块满分60分;技术满分100分,由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两科目成绩按各占50%的比例合成。

考生文化成绩总分按报考(含兼报)的不同考试类别分别合成。文理科一类为“3+综合+自选模块”的总分,满分为810分;二类为“3+综合”的总分,满分为750分;三类为“3+技术”的总分,满分为550分。

重庆高考各科满分

本科: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理)、外语、综合(文、理)4科。各科分值设定为:语文、数学(文、理)、外语满分均为150分(外语含听力30分,笔试120分),综合(文、理)科满分为300分,合计总分满分为750分。

专科: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理)、外语3科。各科分值设定为:语文、数学(文、理)、外语满分均为150分(外语含听力30分,笔试120分),合计总分满分为450分。

三.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考题中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

高考语文现满分作文范文第2篇

“万事开头难”,如果一个学生作文不知如何开头,他怎么会写出好的文章来呢?事实证明,只有开好作文的头,学生才能由此而产生联想,从而进入构思,写出内容丰富,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文章最是有情物,作文是真情的吐露,作文饱含真情实感,就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最终以情感人而获得高分。所以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情感的流露。

提起作文教学,大多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头疼和困惑。但是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的分值为70分,被称为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花在作文教学上的时间、精力不少,但每次考试或作文竞赛优秀作文不多,而平庸或尚未成文的作文却不少。

一位名人说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促使学生的内因发生变化。训练学生获得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扎扎实实的在训练中下功夫,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满分作文,我们不难发现:考生无一不是具备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在墨韵书香中展示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这种文字驾驭能力不仅靠的是考生的才情,其实它与考生平时的积累也是分不开的。作文是决定语文考试成绩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整个语文考试的成败。

作为老师,平时要求学生要多读一些文情并茂的千字文,鼓励学生多读一些时文选粹及散文大家的专辑,并力争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对优美词句及逸事典故抄下来并牢记住,进而成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另外,老师把刊物上刊载的高考满分作文和学生写得好的范文印发给学生读背,这样做更有模仿性和实用性。

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各类文体写作能力的真正形成与提高还离不开评价模式的建立。很多高三语文老师感觉精批细改力不从心,三言两语的评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起不了多大作用。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评价模式,并在作文模式指导下自觉地修正自己的作品,这样做既能使老师从大量繁琐的批改中解放出来,又切实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平时我们要组织学生相互讨论、评价修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级集体的作用,我们的指导不要居高临下,要把自己变成学生中的一员,平等地与他们交流;我们要放手让他们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互动修改评价的过程中走向成熟,学生的幼稚和不成熟都是可以理解的。通过倡导写真话、抒真情,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才能写出更高层次的作文。

用生动的语言进行写作不仅能使你的文章富有文采,而且还可以提高作文档次。

古人常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这规矩也可理解为铸造器物的“范”。而具体到高三作文教学,“规矩”及“范”即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要想让学生作文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就要让学生吃透评分标准。

高考语文现满分作文范文第3篇

高考满分作文900字_西安的无奈

--------------------------------------------------------------------------------

兔子弃长补短,以它的弱项代替擅长的奔跑,不禁令人哑然失笑。可你又何尝不是呢?我的西安!

巍巍的城墙是你千年不变的沧桑容颜;淙淙的护城河是你历经千辛,却依然盈盈的眼波;葱葱的骊山是你一如既往的青丝。周朝古拙的铜鼎是你坚硬的骨骼;秦朝耀眼的兵马是你卓尔不群的身姿;唐朝宏大的石经是你闪烁的思想。

是啊!这些都是你的长项,是你屹立于世界的基石,是你赶超历史的滚滚车轮。

而你却忽视了这世人眼中的长处,你拼命地用冰冷的水泥建成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用一块块玻璃反射着刺人眼睛的白光;用一辆辆飞驰而过的汽车嘈杂着人们的心。

你想像纽约一样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你想像雅典一样用*的雕塑营造地中海风情的幻想;你还想像巴黎一样用柔柔的艳波聚一份浪漫……

你用别人的东西装点自己,自己却埋没在了复制当中……

看看吧!我的西安,眼底尽是无奈。满眼充斥着盒子一般的水泥大楼,偶尔冒出的两座古色建筑,似乎更像马戏团的小丑在舞台上取悦观众。

你是西安,十三朝的古都!秦汉的雄风,盛唐的繁华是你的长项,可你却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般地丧失了自己的传统和个性。

还记得当年的你吗?丰镐的国风唱得你意气风发;阿房的宫灯照得你熠熠生辉;未央的歌舞漾得你柔波婉转;骊宫的清泉洗得你铅华尽去。

你的长恨歌舞朦胧了世人的双眼;你的太白诗赋涤荡着世人的胸膛;你的剑挥出无数边关意;你的酒酿出不尽离别情。

威武雄壮属于你,千娇百媚属于你。

即使那半轮明月在你这里也别有千年的醇厚风味。

西安,这才是真正的你,如一杯茶幽香沁脾,如一坛酒醇香永久。

西安,多么希望你能脱掉那不属于你的难看的水泥外衣,换上一件只有你才有的古色古香却又历久弥新的宽袍大袖!

这才是真正的你,西安!

点评:考生能够选准合适的角度,巧妙与材料挂钩,使文章显得磅礴大气又不失鲜明的观点;语言华丽流转,思想也显得深刻犀利。

高考满分作文900字:熟悉

--------------------------------------------------------------------------------

智者无为,庸人自缚。心若无异,万法一如。——《信心铭》(僧璨*师)

我们惊叹太白清新飘逸的诗句,那是因为他熟悉中华的经典;我们欣赏郎郎悠扬婉转的琴声,那是因为他熟悉黑白的键盘;我们感叹哥白尼的发现,那是因为他熟悉浩瀚的宇宙。

真正的智者不是博而不精的涉猎,那样只会庸人自扰。当心无旁骛地对一个领域深入研究,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在熟悉中,万物法度便清晰简单。

中国自古就有“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训诫。当百遍的“咀嚼”之后,才会熟悉文中意旨;当百遍的“消化”之后,熟悉才会让其义自现。

西方哲学家也说过“知道的越多,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越多”。熟悉会让人明白很多道理,熟悉才会让人了解万物的法度。

当司马迁熟悉中华历史,才有了《史记》的不朽;当李时珍熟悉百草千方,才有了《本草纲目》的伟大;当纪晓岚熟悉经史子集,才有了《四库全书》的浩瀚。熟悉造就了华夏的辉煌,缔造了民族的昌盛,成就了伟人的不朽。

心无旁骛地研究,才有了无人能及的熟悉,才造就了千古流传的功绩。冷僻枯燥的文字没有阻止住他钻研的脚步,孤独凄凉的大漠没有停止住他探访的脚步,冷嘲热讽的眼光没有动摇他追寻的心灵。当对西域一种即将失传的文字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时,人们毫不吝惜地把“国学大师”的称号赠予了季羡林先生。

如果没有对文字的熟悉,他不会有巨大的成就;如果没有对汗牛充栋的经典的熟悉,他不会有深刻的认知,如果没有对华夏典籍的熟悉,他不会有真知灼见的眼光;如果没有……

没有那么多如果,熟悉成就了这位伟大的国学大师。而他熟悉的秘诀,就在于心无旁骛地钻研。心无异,行才正,思才深。

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熟悉,一把通向成功的钥匙,一块登上成功的阶梯。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七天七夜的心无异,才成就了佛祖的大彻大悟。僧璨大师对佛法的熟悉,才有了“智者无为,庸人自缚。心若无异,万法一如”的劝世良言。

熟悉,万法一如。

高考满分作文900字_今年的我要飞翔

--------------------------------------------------------------------------------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霄,负苍天,翱翔于杳溟之上……记得当时年纪小,在枝叶婆娑的枝条上,我自饮自食,自歌自舞,我自以为是一只凤雏。

可是世事沧桑,我没能成为凤凰,也未能绝云霄,负苍天,反而在世俗的风风雨雨中被折磨得不成样子,而我在十几年的辛勤劳作中却无法摆脱走进高四的命运。

2004年上天可真是同我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让我真正地懂得了那种钻心的痛和世事的无常,我希望这一年的坏运气会随着它的过去而消失,我不希望2005年的天空中还有阴云,给我一些甘霖,因为我是一个需要滋润的孩子。

看到别人都走进了自己梦里的殿堂,再回首那段让我心碎的日子,我的泪真的无法抑制,曾经,我带着许多希冀,在梦里给我的大学涂影,可是那些幻想变成了空想,于是我的生活便不再明媚,空气便不再清新,我郁闷到了极点,于是总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不想走进高四,而想成为一名专科生,可是父母的劝说,亲朋邻里的反对,我还是无法逃避走进高四的命运,走进高四就表明我要反击上天对我的不公,我不甘心受它的控制,给我一年的时间,我同样能实现我的梦想。

于是我拒绝了琼瑶的缠绵悱恻,挥去了三毛的浪漫潇洒,远离了金庸的“刀光剑影”告别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杨柳岸的晓风残月已不再是我悲吟的对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已属于过去,而现在所要的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那份执着……

迎着高考辐射出来的冲击波走向课本走向自己,而今这一年已经随着充实走到了尽头,我相信我有收获,今年的花会开得更艳、更红!

高考语文现满分作文范文第4篇

高考作文一直保持着稳定性和延续性,且稳中求变。2015年,任务驱动型作文崭露头角,打破了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格局。2016年,任务驱动型作文已然站到了舞台中央,这种作文通过设置情景,既有开放性,又有收缩性,还具思辨性。

在2016年高考中,大部分作文具有鲜明的任务驱动型色彩。其中,这包括了显性任务驱动型作文和隐性任务驱动型作文。

显性任务驱动作文:命题人直接给出了不同的做法、看法,要求考生对此进行权衡和比较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全国新课标Ⅱ卷,题目明确给出了提升语文素养的三种主要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要求考生阐述看法。江苏卷则给出两种对立性答案――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浙江卷给出了对待“网络虚拟世界”的三种做法,天津卷给出了不同的读书方式。这类作文,特点典型,难度适中,相对容易操作。

隐性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人没有指出具体的、不同的做法和看法,而是暗示考生有不同的写作和思考方向。

如山东卷: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命题人指明了行囊里的东西可以分为四类(甚至更多),但没指明哪些是很快会用到的,哪些是暂时用不上的。

对于这道隐性任务驱动型作文,有些考生容易出现审题失误:仅从“事物用途”这个表层意思去构思,而忽略了深层次中“有用”与“无用”、“实用”与“精神”等方面的关系。这类试题考生有话可说,有可写性,但难度相对较大。

除此之外,2016年高考作文命题形式还有两个亮点:一是全国新课标Ⅰ卷改为漫画作文,二是北京卷为命题作文。这些是考生须注意的高考命题形式。

2.试题选材

选材方面,命题人努力按照新课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写作欲望”的要求,作文试题聚焦社会热点,贴合考生生活成长经历。

如全国新课标Ⅰ卷的漫画从“中国式教育”说开去,该题反映了2015年8月以来的社会热点:BBC拍摄了反映中国式教育的纪录片,引发了中西方对中式教育的热议。全国新课标Ⅲ卷以“小羽创业故事”为材料,弘扬了社会主旋律: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浙江卷从“网络购物,虚拟世界”切入,北京卷微写作第2题要求考生对“班级家长群”发表看法,著名作家实于2016年4月底去世,北京卷大作文第1题就结合其作品设题。这些选材都密切关注当下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生活环境,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3. 题目内涵

从题目内在特点来看,2016年高考作文具有“一点四面”的深层意蕴。何谓“一点四面”?2016年2月19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发表了题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文章,明确提出了高考命题“一点四面”的新要求。“一点”即要在高考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中体现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综观2016年高考作文,立德树人作为主线贯穿在各套试卷中,所有作文都体现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1)核心价值

姜钢指出,语文要引导考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感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内涵,并将之内化为行为准则。此外,高考作文更是承载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如全国新课标Ⅰ卷的漫画作文就讽刺了当下家长们(教育者)仅仅盯着孩子的分数来亲吻或惩戒,而忽视了孩子的品德、能力、价值观念等,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作用。

(2)传统文化

近年来,传统文化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比重日益上升,作文也不例外。全国新课标Ⅱ卷的作文材料中就明确提到,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或主要途径就是传承、发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天津卷在作文材料中也提到,“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今圣贤对话的乐趣”。北京卷作文题目中的“白鹿原上的老腔”,这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象征。

(3)依法治国

自从2015年依法治国的主题登上全国新课标Ⅰ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高速开车接打电话)的舞台后,2016年高考作文中又再次出现。

如全国新课标Ⅲ卷小羽的创业材料中,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小羽和地方政府规范了市场,并以此为契机制定了行业标准,这就反映了市场经济时代要依法经商。浙江卷中,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我们同样要遵守法律法规,不能肆意妄为。上海卷要求考生就“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看法不尽相同”提出见解,说明了网络时代里我们对他人的言行进行点评更加容易,但也要坚持“不能侮辱他人人格,要尊重他人隐私”等法则。

(4)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这个主题屡屡在高考作文中出现,2016年也不例外。

如全国新课标Ⅲ卷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制新型花茶就体现了科技创新的精神。天津卷中的电子阅读体现了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浙江卷中的线上娱乐、虚拟现实也是随着科技发展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江苏卷中“别人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更是直接点明了创新这一主题。

4.写作要求

大多数作文题仍规定“三自一明”(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并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少设审题立意障碍,为考生写作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和探究方向。这有利于引导考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纠正为文造情的不良写作倾向。

1.命题趋势展望

总结了2016年高考作文的亮点和特色后,笔者结合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内容、特点、规律,对2017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进行展望。

2.实用帖:如何将作文备考落到实处?

(1)关注社会热点,常读重大新闻

考生要密切关注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重点关注涉及核心价值观、创新、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重大新闻,而不要把关注点放在家长里短、花边娱乐等方面的新闻。

近年来,高考作文改革中,命题更加指向现实,且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因此,关注社会热点,既有助于准确审题立意,又能积累新颖素材。

“进步就高兴,退步就打骂”的做法让人联想到几年前创造了“一门三北大”神话的香港“狼爸”,然而在我看来这不是奇迹而是悲剧。让孩子进了北大,却让孩子丢了童心,失了朋友,没了个性,灭了对父亲的敬重,这无疑是家庭教育的悲剧。――2016河南高考55分佳作《唯分数论――家庭教育之“悲”》

该考生在作文中不仅列举了中国当代“狼爸”的教育故事,还列举了扎克・伯格等当代名人事例。

(2)诵读经典,活学活用

大量背诵经典美文、诗词佳句仍然是提升考生作文素养的必修课。只要考生在考场上把它们恰当、有机地融合到作文中,必然就是佳作。如2016江苏卷满分作文《于无声处听惊雷》引用的中外经典就有十多处。

《红楼梦》里晴雯被撵出贾府,王夫人回贾母似有若无的疑问时说:“有本事的人难免吊歪。”你看,有本事和吊歪,创新和个性,总是如影随形。那么,何必总绷着个脸呢?――《于无声处听惊雷》

这种做法不单单是增添了文采,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作文的品位,让作文显得高雅、大气、厚重。

(3)比较权衡,三思下笔

在写任务驱动型作文时,必须体现你的权衡和比较,观点要有辩证性。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端,不可开篇就抓住一个关键词写到底,写作中一定要比较利弊、正误。

高考语文现满分作文范文第5篇

一.作文教学的意义、目的:高考的敲门砖

我们常对学生说,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必须重视:这就是我们对作文教学意义的认识。由此,我们告诫学生必须摸准高考作文的要求,平时加强训练,争取在高考中得高分甚或满分:这就是我们对作文教学目的的认识。

批评:写作是现代社会人人必备的一种能力,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这种日常必备的能力;这也是其意义所在。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凡只为应付考试而进行的学习,就是八股的学习。由此观之,我们的作文教学观念还存在严重的八股病。

二.作文练习:为练习而练习

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高考轨道,我们早早地要求学生写所谓的“话题作文”,并且要按“高考标准”写。学生不愿写,我们就出题目下命令,规定必须在几天内写完,或者在课堂上当堂完成。

批评:作文本应是学生的主动自发行为。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总有些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把这些写下来就是练习作文。叶圣陶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指出,必须养成学生“有所积蓄,须尽量用文字发表”的习惯,因为“在现代做人,写作已经同衣食一样,是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因为作文是写学生自己的“积蓄”,“定期命题作文就是不得已的方法”。即使命题,也应该钻到学生的心里出题,使“学生所写的必须是他们积蓄的”;并且“标准不宜太高”,否则“依样葫芦,临时剽窃得来的,虽属胜义精言,也要不得”。叶老的话值得我们三思。

三.作文的内容:套话、空话、假话、糊话

因为命题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学生“无话可说”;因为作文要按“高考标准”写,学生更无话可说。这里的“无话”,指没有自己的话,或认为自己的话不够“档次”。因为没有自己的话,于是套话、空话盛行,鹦鹉学舌,盲目搬用,“大言不惭”,凌空虚蹈;假话也不惜现编(许多考生谎称自己是孤儿、单亲,真让人替他们的父母寒心);糊话也不时现于笔下,上下脱节、前后矛盾,甚至满篇糊言的情形并不少见。可叹的是,除糊话外,“假大空”的话还常常得到我们的好评,以为“典型”“新颖”“境界高”等等。

批评:古人云,文如其人。写作文不仅是写作文,还是学做人的一种重要方式(魏书生老师把写日记比作道德长跑,颇有道理)。叶圣陶多次强调作文应“求诚”,要让学生写心里话,写想清楚了的心里话。只有如此,才能练出能应付实际生活的对自己对社会有用的真正的写作能力。

四.作文的形式:为形式而形式

因为要达到“高考标准”,学生不但认为自己的话不够档次,还认为自己的文章形式也不够档次(当然,这是我们“教导”的结果),于是找来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专挑“古怪”的文体文式来学,以求博得一个“新颖”之类的评价,挣一个高分。于是,不必对偶的也对偶,不必排比的也排比;不必题记的也题记,不必片断的也片断;不必病历的也病历,不必报告的也报告……不在思想感情等内容上下功夫,专在“修辞”文体等形式上演杂技,写作成了为形式而形式的形式主义写作。

批评: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都明白:内容决定形式,有什么样的内容就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形式足以表现内容即可。高考标准里有“新颖”一条,其本义应是要求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有个性的内容,并不是要求学生只在作文的形式上务新务巧。不在内容上下功夫,专在形式上耍花招,不仅是作文的缺点,也是做人的缺陷。

五.作文批改:用“标准”打杀学生

我们批改学生的作文,常从“高考标准”出发,“合”标准就好,不合就不好。但标准是怎样一个标准,为什么要合这个标准,怎样使学生达到合乎标准,这些方面我们考虑太少。我们忘了从学生实际出发,总从标准出发,做“大而无当”的评改,久而久之,“标准”就成了学生的紧箍咒,一念就让学生头疼,学生畏惧厌恶作文的情绪也由此产生。

批评: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批改作文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改正力所能改的毛病,每批改一次让学生有一次实在的收获,就达到了批改的目的。如果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只从标准出发(尤其是学生作文的水平距“标准”尚远的时候),这样的批改就难有实效,只会让学生茫然、泄气,由畏惧作文进而厌恶作文,作文教学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