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资源科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及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使课程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作为科学课程教师,不能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不要将学生拘泥于仅仅以文字或语言形式呈现出的现成知识中,而应充分挖掘身边的科学资源。
1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1.1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自行实验
要使学生的科学探究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像科学家那样为其准备一个能自行实验研究的“实验室”,而学校里的实验室则是学生自行实验的最好场所。学生经常有这样的请求:“老师,我们的实验还没完成,我们还想更深入地进行实验。”因此,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行实验,由值班教师提供所需的器材和相应的指导,学生在轻松自在没有压力的环境里,产生出许多奇思妙想的实验设计。通过互相合作,自主实验,他们可以发现许多有价值的科学现象,领悟书上学不到的科学知识,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了却了他们 做完实验的心愿。
1.2发挥网络和图书室优势扩大信息收集范围
在学生学习探究中,经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许多疑问老师也是难以解释清楚的,而学生恰恰对这些问题感兴趣。比如上《宇宙》一课时,许多学生提出了有没有外星人,木星、水星上有哪些物质等问题。这些问题单凭课堂讲授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但可以让学生从图书室租借有关这方面的书刊来查阅,同时还可以开放网络教室,让学生带着对宇宙的神秘向往自主收搜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天文学家卡尔说过:“每个孩子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牛顿在苹果树下,受苹果落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大自然不仅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而且还是人类永远都学不完的“大教材”,其中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知识和奥秘。里面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客观存在的岩石、土壤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对象。如果教学过程仅仅局限在教室里,单凭标本、教具、课件是远远不够的,这样既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削弱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因此,要带学生走向大自然,如在教学新课标教材3年级《科学》中的《蚂蚁的观察》、《蜗牛的观察》等课文时,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对蚂蚁、蜗牛都很熟悉,很多学生都玩过蚂蚁、蜗牛。如果上课时把学生束缚在教室中,把课本与大自然隔离开,没有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充分利用,而让学生形成“书中的蚂蚁”和“大自然中的蚂蚁”的隔断。
3在社区和家庭生活中延续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对家庭生活也是最熟悉的。课本是教材,大自然是教材,生活更是现实的大教材,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学到许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体会知识的强大力量。
其实,孩子们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引导得法,就会发现科学无处不在,许多科学发现就是源于生活的。瓦特在烧水时受启发,发明了蒸汽机。
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
行探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初冬的一天,一位学生问笔者:“为什么早上起床时,我卧室的窗户玻璃上都沾满了水珠?”学生能提出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笔者非常欣喜,但没有回答,决定把这个问题抛给全体学生。于是在笔者的提议下,成立了“神秘的水珠”专案组,让学生像大侦探一样去搜寻这神秘的水珠来历。几天后,学生找到了许许多多出现“神秘水珠”的地方:“我在烧饭时发现锅盖上有水珠”、“我在玻璃上呼气也会出现水珠”、“我从冰箱里拿出饮料,饮料瓶外面很快也出现水珠”。一位戴眼镜的同学汇报:“我的眼镜有时也会莫名其妙地出现水珠。”学生纷纷汇报自己的发现,气氛异常激烈。此时再引导学生找出出现水珠时的相同条件,最后经过讨论,大家形成统一意见:热的水蒸汽碰到冷的东西,就会形成水珠。这时,笔者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学习水的三态变化,使学生印象深刻。
知识只有运用起来才是活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最好地方就是社区和家庭生活了。比如:学习了《食物的营养》之后,让学生回家给自己和家人设计营养套餐,合理地搭配食物,合理地补充营养;学习了《环境》之后,他们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社区里宣传买菜不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等。
4在其他媒体中补充
(一)专业人才培养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多渠道、多形式重点抓好专业培训。选送1名科级干部去北京科技大学参加外语培训,5名专业技术人员接受莱钢与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合办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7人在读清华远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能担当重任的高素质人才。另外,改变以往招聘大学生的传统做法,着眼企业发展需要,实行提前介入,定向培养,从源头抓起,提高培养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引进人才质量。提前1~2年与石家庄、兰州、郑州等铁道院校签订委托培养协议,进行定向培养。分别在郑州铁道职业学院、济南铁道职业学院成立内燃机车司机班和调车员班,定向培养人才,满足生产急需。
(二)人才技能提升
根据操作技能人才的特点,实施人才技能提升工程。采取专题讲座、现场操作、参观考试等方式对技能人才进行适应性培训,采取编写教材、举办离岗轮训班等方式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前培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既是对职工技能水平的检验,也是对培训效果的检查。职工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成为有机整体,有效地促进了职工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今年,共有107人分别参加了内燃机车司机、钳工、电工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截至目前,已组织2100人次参加鉴定,940多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占工人总数的98%以上。在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同时,积极开展技师评聘工作,实行评聘分开,竞争上岗。目前,在聘高级技师11人、技师40人、助理技师188人,每月分别执行200~300元、100~200元和50~100元的技师津贴。
(三)人才“充电”
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契机,创造浓厚学习氛围,倡导终身学习。以职工学校为阵地,开展职工文化知识、技术技能教育,积极组织职工参加成人自学考试,举办操作人员、女职工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班,采取职工业余自学和短训班集中辅导相结合的形式,使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在全部范围深入开展了提升“四个力”(夯实学习力,增强创新力,提高执行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岗位培训竞赛活动,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0期,培训职工1118人次,选送培训各类职工50人次,累计培训职工1168人次。在培训工作中,着力打造“四位一体”的培训体系,通过选准竞赛载体,以竞赛促培训,有力促进了培训工作开展。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注重对基层单位培训方法引导,形成了培训内容多点实施,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内训与外培相补充,培训与自学相促进的培训格局。在延续传统的“讲座式”“报告式”“论坛式”培训的基础上,创新实践了一些新颖的贴近生产实际的培训方法。例如,每天工前5分钟培训、订单式培训、互动式培训、“百题问答”和“每周思考一题”等有效形式,极大地促进了职工业务技能提升。
二、改革劳动用工制度,优化配置人力资源
随着公司技改项目建设的快速发展,本部运输设备更新步伐加快,牵引动力全部实现内燃化,机车由2004年初12台增至现在30台,铁道线路由50km增至90多km,车辆由300台增至500多台,主体岗位严重缺员。为缓解人员紧张的状况,着眼于内部管理,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做文章。一是根据运输生产需要,不断优化劳动组织,科学设置工种岗位,合理确定并不断提高定员、定额标准,立足内部挖潜,实行竞争上岗,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先后撤并地面连结员、扳道、道口岗位10处,减员40余人;1#1880M3高炉炉前值班员兼道口工,减员4人。经一专多能培训后,对电务段电力、通信、信号三大主体工种复合设置,减员20余人。二是结合新区生产建设实际需要,在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科学筹划、制定人力资源整合配置网络计划,并按照网络计划要求,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人员配置工作。配置的基本思路和做法是坚持先内部挖潜调剂配置,不足部分面向集团公司以公开招聘为主配置解决。另外,通过钢城区劳动服务公司,以劳务输入的形式招聘短期劳动用工,充实到养路工岗位上,满足一线生产需要。
三、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改善用人环境
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改善用人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全面推行管理人员试用期(试用期一年),期满经考核胜任者正式上岗,不胜任者通过竞争等方式调整到其他合适岗位。科级干部全面实行竞争上岗,因年龄等原因不宜继续担任实职的可退二线。不断完善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对助理以上科级干部实行经营目标风险责任制考核,根据全年考核情况,年终兑现经营目标风险奖励。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项目考核。年初立项,年终或任期届满考核。对技能人才实行任务考核,根据其所在岗位的不同特点、承担的岗位工作任务和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情况进行考核。把各类人才的业绩、评价与收入紧密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四、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人才激励政策
关键词:科技创新;青少年;本土资源
十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知识是力量,人才是未来。未来总是属于年青人的,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实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小学科技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大家都知道,大足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并拥有大足石刻、龙水小五金、汽车生产三大特色资源。同时,大足区实验小学拥有科技馆、天文台、生态园等校内活动基地和北山佛湾、长河、天醉园枇杷山庄、荷花山庄、西苑、驻足部队实践基地等校外实践基地。于是,教师可以针对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青少年发展需要,依托本地区及学校资源,创新科技教育活动形式,开展有地方特色的科普活动。
1.依托本土自然资源,普及青少年科学知识
科学普及是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是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1]学校的科技教师对大足的自然资源非常了解和熟悉,他们知道大足区西山森林公园既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珙桐、活化石桫椤等珍稀植物,又有小灵猫、白鹭、竹鸡、青羊、猪獾等60多种飞禽走兽,还有溶洞、温泉、奇石、茶山等自然景观,等着孩子们去探索发现。因此,科技教师可以依托这些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财富,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如探秘龙水湖、桫椤园生态环保科学体验活动、走近大足矿产资源等,普及学生的科学知识,树立青少年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意识,同时,激发青少年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挖掘地区特色资源,培养青少年实践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2]适当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可以保持青少年的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开发他们的创造智能,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学习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大足拥有闻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更有“龙水小五金、汽车生产”现代工业文明对它的格外垂青,科技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地区特色资源,并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实践活动课程,如参观龙水五金博物馆、到汽车生产基地实地考察、了解大足石刻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等。在这些科学实践活动中,青少年成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他们不断动手、动脑、动嘴,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又增强青少年的对家乡的自豪感。
3.利用科普教育基地,树立青少年远大理想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我国青少年因长期接受传统教育,注重记忆力的训练,忽视观察力、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缺乏质疑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培养,思维死板,缺乏创新。[3]在科技创新活动中,青少年会面对许多既尖锐又艰巨、既复杂又实际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到制定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到采取正确的措施解决问题,都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思维,而这一过程正是对青少年创新思维开发和培养的过程。大足荷花山庄、雅美佳湿地公园、西苑原也农业公司等是市级科普教育活动基地,也是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科技教师可以积极开发这些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定期组织青少年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如:到西苑认识植物、荷花山庄观察太空荷花的生长情况、在学校的科技馆、天文台、科技创新制作室、劳技室等校内科普实践阵地大显身手等。这些基地是科技创新的典范,青少年在参观学习或亲手实践时,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树立科技兴国的远大创新强国梦。
4.联系当地自然现象,激发青少年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技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反映自然科学学科发展的新进展,引起青少年的极大的探究兴趣,从而真正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如结合重大天文现象2016年5月9日的水星凌日、2014年10月8的月全食、2013年ISON“最美彗星”光临地球等现象进行讲座、观测、摄影等活动,激发青少年探究欲望和对太空的向往;也可以根据一定时期的热点问题,如我国的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宇航员太空授课,物联网、智能家居、3D打印、云计算、4G时代领跑等等作为与青少年交流的话题,既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又使孩子们好奇心得到满足。
我们还可以结合本土科学资源,反映自然科学学科发展的新进展。如大足石刻启动夜游工程,运用3D投影技术,为大足石刻增添色彩形成了白天游宝顶山、夜游北山,昼夜可赏景的立体式旅游线路……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驱使他们迫切想知道3D投影技术以及相关的新进展。这时科技教师就可以抓住契机,对青少年介绍相关的科学前沿知识。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的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还能使青少年在科技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真实地感受到体验科学的本质及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5.打造优秀辅导团队,保障青少年科技活动
稳定而优秀的辅导员队伍,是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有力保障。仅有了好的活动形式,没有优秀的科技辅导员进行有效指导,也是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的。科技教师首先可以依靠本校的科学、科技教师队伍,组成精良的辅导员团队,形成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其次,可以邀请热爱科学的爱心人士组成科普志愿者队伍,利用他们的专长开设特色课程,以弥补师资的不足;再次,科技教师还可以借助科委、科协的力量,聘请一些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特聘辅导员为青少年举办讲座或开展活动时进行具体操作指导,可以提升科技创新活动的科技含量和整个活动的质量。总之,要尽可能地与其他科技辅导员形成教育合力。另外,科技教师还应该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与成果展示,确保活动质量,这样既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兴趣,又促进科普特色活动纵深发展。
综上所述,科技教育工作应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目标,以科技活动为抓手,依托本土资源,精心组织丰富的活动内容,细心呵护青少年对周围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帮助他们体会到科学的神奇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科学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国务院公报.2002.6.29
一、努力挖掘幼儿本身所蕴藏的课程资源
1、应趣而生――妙用幼儿的兴趣资源
幼儿天生不具备科学能力,但其在生活学习中保持有积极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幼儿教师可以发现,幼儿对于周围的事物保持很高的探索兴趣,不断地向周围提出疑问,虽然这些简单的问题在成人眼里不足为奇,但却深含着幼儿的基本特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对于不熟悉的事物有足够的好奇心。
在进行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必须设立幼儿感兴趣的科目,让幼儿能够主动的参与其中。例如,在自然社会课上,教师应多结合实物进行教授,帮助幼儿在看到实物产生联想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知识。可以给出幼儿一株成长中的大蒜,让幼儿自己主动的提出问题,教师作为旁观者来进行解释其中的问题,并且鼓励幼儿们之间进行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幼儿们讨论话题的方向。在其中,不同的幼儿由于其自身特点存在着思维上的差异。此外,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增设其动手实践内容,让幼儿切实的加入到课程中。同样,在讲解大蒜的生长特点过程中,让幼儿自己观察大蒜在不同环境下的成长,并记录相关数据。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自己根据结果所处其特点,这样的教育方式充分考虑了对幼儿的引导作用,能够帮助幼儿形成探索的精神。
2、创设问题情境――巧用幼儿的经验资源
第一,以幼儿疑问进行教课。帮助幼儿解决疑问能够在幼儿心灵上给予赞同,让幼儿在积极的环境中成长。所以,在教课过程中应鼓励幼儿进行提问,并详细记录幼儿们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在进行“蚕的生长过程”科学课程中中,为了让幼儿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幼儿每人养一只。在一定时间后,让幼儿自己记录下自己对蚕的生长的疑问。对比于单纯的理论教学,教师能够结合幼儿在养蚕过程中的疑问进行教学,应在幼儿接触的基础上对问题产生自己的想法,对于简单的额问题。幼儿疑问就可以对于整个课堂内容进行丰富,教师应鼓励幼儿的提问。
第二,利用幼儿的错误进行指导。幼儿的不成熟对于事物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因此在学习当中存在错误,这并不影响对于幼儿科学教育,若能合理利用则能加深幼儿的认识,让其更容易的学习到科学知识。实际上,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错误存在不合理的认识,容易产生焦虑和急躁的情绪,这正是教师缺乏正确的指导观念,教师应在幼儿犯错误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帮助幼儿成长。“妙用幼儿的错误”教学方法强调对幼儿的指导作用,不在于对错误问题本身的分析,而是对其犯错误的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让幼儿明白个人的错误,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避免该类错误的再次发生。例如,在讲解关于风的产生科学内容中,幼儿通过用身边的物体挥动就可以产生风,因此认为 “扇动任何物体都能产生风”,这种观点并不是幼儿个人的错误,而是由于幼儿根据个人成长经验产生的普遍认识。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对此现象产生消极态度,而是帮助幼儿认识到问题的本质,让幼儿不要根据外界事物的表面现象认识问题。因此,抓住幼儿的错误展开教育有利于幼儿正确的认识世界。
二、大力开发教师蕴涵的课程资源
1、挖掘教师的生活经验资源
教师必须将个人的成长经验融入到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在教课中能够以最真实的感受来指导幼儿成长,让幼儿对教师教授的内容产生心灵的触动,从而不断地提高幼儿的情感水平,形成基本的物质世界观。
2、激活教师的教育经验资源
首先,幼儿教师教育必须在掌握幼儿科学基础上。幼儿教师的教课水平不仅决定于其个人的教学理论,而且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展开幼儿教学调查。教师应多了解幼儿的成长特点和认识水平,并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指导。因此,教师的教课水平必须提高其实践能力,尤其是对幼儿科学背景的了解程度。
其次,教师注重收集幼儿成长资料,提供幼儿成长所需的科学活动资料。幼儿成长需要不断地积累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积极地为幼儿搜索新的科学知识和资料。幼儿的思维的发展往往决定于其所处的学习环境,幼儿教师的责任也应帮助幼儿获得成长的经验,加大对幼儿成长的熟悉程度,给予不同幼儿及时的指导和教育。
最后,教师应反思与总结其教学方法,不断的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应主动的进行反思科学活动,从中总结出适合幼儿学习的科学社会活动,为幼儿教育提供新的资源。教师在进行教育中,结合日常与幼儿的接触,反思和总结其教学方法,从而在实践中提供幼儿新的指导方法。在总结和反思过程中,创新是其提高教学的最根本准则,有利于提高其教学水平。
1.课程开发与设计意义重大
小学科学课教师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起着主导作用,肩负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科用方面的重担。所以小学科学课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课程资源识别与开发规划的能力。教师根据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对学校与家庭等方面进行考察,找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资源,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规划设计,从而达到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发与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根据小学科学课标准对教师的课程理念与行为要求,进修教学设计。
2.突出课程开发的新理念
新的小学科学课已成为新的小学课程体系当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课程改革提升了小学科学课的地位,表现了现代教育对小学科学课的重视,对小学科学课教师来说是一次全面提升自己能力的重要时机。所以教师应深刻理解小学科学课的新理念,努力成为新理念的传播者与积极倡导者。
3.体现科学素养的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明确定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三维素养的标准规定了教学内容标准,体现了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的教育学科。同样小学科学课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使命,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促进者。
4.充分体现科学引领作用
小学科学课程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从学生生活中接触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小学科学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自身在参与科学探索活动中体验与感悟实现的,而并非单纯地听教师讲授。所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时,看到课程资源开发出来的与众不同。
5.从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和技能水平出发
每位学习者必须以对自己有意义的方式学习――这是惟一的可以与个体已经拥有的知识、经验或概念相联系的学习途径。孩子们所学的东西不是对环境观察的复制,而是自己思考和处理的结果。
例如,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学生的前概念是――给物体力(敲、打、碰、撞、磨、揉、弹、吹)物体就发出声音,而科学的概念,即物体发声的本质,物体受到外力后发生了变化,正是由于这种变化――振动形成了声音。而这种物体发声本质(科学概念)的建立,是在学生前概念给物体力(敲、打、碰、撞、磨、揉、弹、吹)的基础上实现的。
6.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
首先,在根据教学内容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上位目标(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课标》中的具体内容标准为基础。第三,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教学实际。
《课标》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是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载体。教师依据科学课程内容,挖掘科学教材中隐含的科学知识、探究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方面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教学实际情况,完善和细化课堂教学目标,然后,再筛选、调整和组织具体的教学内容。
7.确定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目标
科学课堂教学目标由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所组成。在制订目标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思考和设计每一维度的预期目标。但由于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三维目标的达成预期并不一定一致,(三个维度的目标不是齐头并进的)因此,应根据各维度目标的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在目标的设计上有所侧重。一般而言,在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一节课、一个探究活动或几个探究活动等)中,应该有一个活动的中心,即中心目标。一般我们往往选取科学知识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目标,通过该中心目标的达成,来实现其它相关目标的积累和达成,也就是说科学知识以外的其它目标,只有在科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才能实现,而且这些目标在某些程度上比科学知识目标更重要。
我们可以根据预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小学科学学科的特征,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以科学知识学习为主的类型、以科学探究方法(技能)学习为主的类型等不同的类型。以科学知识学习为主的类型,又可分为以事实性知识学习为主的类型、以概念性知识学习为主的类型和以规律性知识学习为主的类型。根据每一种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对应设定中心目标。设计什么样的探究活动,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获得最佳效果。
8.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设计的是否有效,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设计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至关重要。
钻研教材
深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含义是设计好课堂中心目标的前提,(课程目标是依据教学内容确定的)是设计科学有效探究方法的基础。为能准确地制定出中心目标和设计科学有效的探究活动,必须要认真的钻研教材。
例如,《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课,第一幅图,一小孩用蜡烛感觉热空气在哪里,为什么小孩伸出的是两只手?
再如,《声音的产生》一课,为什么画一幅图一个小孩吹一个放了些细盐的塑料瓶?等等,不理解好教材中这些内容,怎么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活动。
体现自主
探究活动方案学生自主设计。小学科学教学一般都是通过某种方法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己设计的,教师不能牵着学生走,不能给学生任何暗示和框框。
是学生的真实体验,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一个什么结果就是一个什么结果,发现了什么就是什么。哪怕是和我们目标的方向不一致,也没关系,交流研讨时总会找到原因、找到方向、找到找到目标。教师千万不要强加给孩子什么。
通过分析讨论自己得出结论,要让学生真正的自主,要给学生时间、空间,只有让学生在探索科学奥秘的宇宙中不断的锻炼和摔打,他们才能不断的得到发展和提高。
提供有结构的操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