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桂花雨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桂花雨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3.能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本内涵。

2.借助情境对话,想象摇花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摇桂花的乐趣和喜欢桂花、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桂花)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2.初感桂花的香气迷人。

【教学过程】

一、了解桂花,导出课题,作者简介。

1.出示课件1(桂花的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师板书:桂花)。课前同学们已经了解过桂花,现在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板书课题)

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3.出示课件2(作者简介):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作家,名叫琦君,她是浙江温州人,12岁随父母来到杭州,32岁去了台湾,60岁移居美国,她一生漂泊,84岁才回到故乡温州,就是这样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久久难忘家乡的桂花,久久难忘年少时感受过的——(齐读课题)桂花雨。

4.师: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琦君的童年,去感受她所经历的奇妙的桂花雨。

设计意图:

由题目导入课文,并及时补充资料,使同学们能感受到作者对桂花的特殊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之间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

3.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

3

:这篇课文先写了作者喜欢(

),喜欢(

),接着写了做(

),最后写了作者离开家乡(

)。

三、初感桂花的美好。

默读课文,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教学预设:桂花香、摇花乐、花雨美、母亲对桂花的关注、桂花茶、桂花糕等。

四、初闻桂花香。

师:的确,那是发生在中秋节前后,桂花盛开的时候,满树的桂花香气迷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4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读完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花香)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

2.通过学生个别读、齐读的方式初步感受花香。教师点拨读好“没有不”的停顿,感受“香飘十里”的浓浓花香。

3.理解“浸”的意思,品味“浸”字。(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糕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4.如果你是琦君的邻居,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预设如下,教师适时引导:

我觉得桂花的香味真是迷人啊!桂花真香啊,我都想摘一些来泡茶;如果我在吃饭,我觉得饭更香了;我觉得我身上也香了;我觉得琦君家桂花的香味让村里的人都分享到了;我想去摇桂花……

5.再次齐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

“浸在桂花香里”说明香味太浓了,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桂花的香味。教师通过理解词义、品味解读、想象感受、朗读体味的方法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置身在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味中。

五、课堂小结。

桂花香飘十里,让作者在很多年后还是记忆犹新,但作者印象最深的是“摇花乐”,我们下节课再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借助情境对话,想象摇花的快乐;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桂花雨”给作者带来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2.引出重点:在这么多的难忘回忆中,什么画面在琦君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教学预设:摇桂花、下桂花雨的情景。

二、体验“摇花乐”。

1.自学品读。

师:桂花盛开的时候,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望着星星点点的桂花,她多么想快点摇桂花啊!让我们默读“摇桂花”这一部分(第5自然段),找一找,画出能表现“我”当时摇桂花的迫不及待的句子。

2.交流句子。

出示课件5:

(1)“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2)“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师生演一演,情境对话,体会“我”当时摇桂花的迫不及待。

4.走进这场桂花雨,齐读这段话。

出示课件6:“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5.师生对话体验情感:

(1)师:“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桂花像什么一样落下来?

教学预设:

生1:桂花像雪花一样从树上飘飘悠悠落了下来。

生2:桂花像春天的细雨密密地、绵绵不断地落下来。

生3:桂花仿佛是一个个闪闪发光的萤火虫,纷纷向我飞来。

生4:桂花就如一只只飞舞的蝴蝶,小花落满地,地上就如铺了金子一般。

(2)师:纷纷扬扬的桂花落在了你的

,落在了你的

,可以说是落得你

(3)师: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预设:

生1:桂花轻轻落在我头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多幸福啊!

生2:桂花落在我的颈上,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多舒服啊!

生3:桂花落满一身,我就像天宫里的花仙子,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这使得我不禁想起月宫里的桂花树和嫦娥。

(4)师: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出示课件7:我(

)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生:快乐、激动、又蹦又跳、手舞足蹈……

6.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7.想象说话:天真烂漫的琦君,使劲地摇哇摇,桂花像雨一样落下来,她和小伙伴们蹦跳着,欢笑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多么美丽而又温馨的画面。同学们,简简单单的3个字——摇哇摇,摇出了什么?(板书:快乐)

8.出示课件8

:我们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哇摇,摇出了

教学预设:

生1:摇出了朵朵完整、新鲜的桂花。

生2:摇出了清香迷人的桂花雨。

生3:摇出了一杯杯飘着桂花香气的清茶。

生4:摇出了一块块浸在桂花香中的糕饼。

生5:摇出了童年的欢乐和喜悦。

摇出了故乡的亲切与温馨,摇出了童年时代的乐趣,摇出了快乐的心情,摇出了童真,摇出了对桂花的喜爱……

设计意图:

“摇花乐”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部分。教师采用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演一演、说一说等方法,使同学们身临其境,读出情味,心驰神往,领会其精妙所在。

三、升华情感,品悟乡愁。

1.提出矛盾,引发认知冲突。

难怪,搬到杭州后,每每“我”把一大袋桂花给母亲,母亲总是说(引读出示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读懂母亲的话,体悟一份浓浓的乡情。同学们,可就是这样一个赏桂胜地,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其实,母亲也道出了“我”的心声,这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仅仅是桂花本身的香味吗?这香里还蕴涵着“我”和母亲许许多多的情感,那你说“香”里还有什么?(板书:思念)

出示课件9: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一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3.写话练习。多少年来,琦君漂泊他乡,可家乡的桂花总是让她魂牵梦萦,难以忘怀。又是一个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琦君又想起了什么?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来。

出示课件10:

又是一个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琦君

师小结: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其实都是源自“我”对故乡的思念。

设计意图:

抓住母亲说的话,在矛盾冲突中体会桂花香的丰富内涵,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并通过写话练习把情感推向。

四、阅读链接,升华情感。

1.出示课件11:

(1)(音乐响起,师深情诉说)正如琦君在另一部作品《给予他年说梦痕》中所说: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

出示课件12:

(2)文中如她在《家乡味》中说的:

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

2.师:的确,正是因为对根的追寻,84岁那年,琦君又回到了故乡。看到故乡的一草一木,不禁泪涟涟。其实琦君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故乡,因为故乡就在她的心里。

设计意图:

最后适时地补充作者的一段直抒胸臆的思乡语段,在浓浓的思乡情中结束这堂课的教学。

【板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壮大和社会文明的进步[1]。市政工程是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基本内容,对任课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根据本校开设该课程的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与城镇规划专业的专业要求,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心理特征及该门课程的内容和重要性,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辅导员在对学生的管理上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旨在提高任课教师的授课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为城市的建设和基础设施的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向[2]。现在课堂上大多都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到处看,互动较少,学习效率不高,“教”和“学”不同步,上课成了一个彼此应付的过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掌握程度不高,往往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在工作单位要重新学习,没有发挥高等教育专业课应有的教育作用。

在市政工程规划中,管线综合设计非常重要,其涉及城市空间学、城市规划学、工程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它是一个多对象、多因素、多学科,且综合性很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与科技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密切相关,同时还受到社会历史条件、时间阶段、自然条件以及地域场所的制约,另外由于个体差异,也会导致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内容有所不同。如果设计不合理,就会对城市空间利用造成浪费,给工程留下不应有的遗憾,还会给施工、生产和生活造成不便,甚至会给管网的安全运行、经济的合理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市政工程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联想假设,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浅显易懂地把问题带出。安排专门的课程实践,多到施工现场去观摩学习。多查一些经典案例,结合知名设计师的设计思路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产生感性认识,逐步形成自己的设计思路。

三、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相结合

市政工程规划与设计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地上有居民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厂房的配水、配气、配电等的计算,地下有给水排水电力、电缆、电信等管线的设计计算,与实践联系紧密,对任课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要求很高,要将生活中常见的基础设施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因势利导、实时实地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于开关、阀门、管道材质和窨井内部结构等内容,需要使用现代化多媒体以动画和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比如管线综合时,如图1所示,需要明确各个管线的位置关系以及南北方的区别,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口述出来,对于初次学习本门学科的本校本科生来讲势必很难理解,在有限的课时内手绘这两幅图显得不太现实。另外,对于教材里面没有列出有必要讲解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使用多媒体就显得更为必要了。

四、教师的知识储备要与时俱进

在传统城市规划体系中,基础设施规划一直处于一个从属配套的地位。按照传统的规划编制方法,几乎所有的基础设施的规划供给能力都是以国标中确定的人均指标为依据的,指标体系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不超过指标,我们就不会去考虑资源的节约和使用的效率[3]。而水资源的储量和类型决定着使用方式,不同地方对于水资源的使用方式的规定不同,有些发达省市要求家庭冲厕、洗车必须使用中水而不能使用自来水,这已经纳入了法律范畴,如果使用自来水则属于违法行为,以此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保护水资源。因此,就要求教师用发展和与时俱进的眼光及时更新现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工作中寻求最适合当下以及满足与以后发展的规划方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思路,避免学生一味地服从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开拓创新,采取一种全面的、创新的方法,建立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体系。

五、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层次提高课堂的参与率和积极性

现在在校学生都是“90后”,他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和处理方式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作为教师需要转换角色,在课堂上是授业者,课下要和他们做朋友,让学生敞开心扉,真正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产生兴趣。在课堂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给予正面积极的肯定,让其有参与感,提高其积极性。《市政工程规划与设计》这门课程也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90后”学生胆子较大,参与性较强,因此可以将掌握程度为“了解”的部分让学生准备资料讲课,让全班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逐渐降低学生对理论和公式的恐惧感。课程设计时,让学生去现场了解管线铺设时的位置关系和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再进行课程设计,为就业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学生管理者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导向

进入大学,很多学生像脱了缰绳的野马,懈怠了学习,加上换了新环境、新同学,教师的授课方式与高中截然不同,又有许多的社团和活动,有些学生加入了学生会,有些学生做兼职,再加上现在智能手机又很普遍,各种软件、游戏、购物网站和网上形形有利有害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引诱着他们。而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职能是保障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学计划,使学校的教育教学顺利进行[4]。这就要求学生管理者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从学生的专业特色出发,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疏导教师和学生间历来的紧张关系,缩小距离感,从心理角度出发使学生认识课程的重要性,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学术讲座、学术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开发,为学生的成长、成功、成才搭建平台[5]。

桂花雨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一、确定归纳目标,明确思考方向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复杂性、逻辑性等特点。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依据自身的直觉与经验来大胆猜想,大胆推测,进而加以归纳。而让学生依据数学规律加以归纳,则需使他们确定推理与归纳的目标与方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针对性、有目的地给出一定提示,让学生朝着预想的方向进行认真思考,避免产生理解偏差。

第一,优选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信息的源泉,也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更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的的重要标准。实际上,归纳推理并非适合全部的教学内容,需具有如下特征:①具有若干特例;②特例需具有规律或共性因素。如教学“不等式的概念”时,教师可运用归纳推理。对于这一教学内容,书本上提供了若干不等关系问题,且存在共同因素,也就是每一个数学问题都含有不等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可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从中体会不等关系,促进他们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

第二,把握学生的学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这一现象:教师所设问题不难,却有一些学生难以归纳出结论,亦或结论错误。其原因在于教师未把握学生的数学归纳推理能力的程度。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把握班级学情,把握学生实际水平,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减法”时,教师可联系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的算式,以考查学生归纳能力,适时调整教学计划。

第三,确定归纳的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开展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唤起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定归纳目标,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获得不同结论。

二、呈现学习材料,引导自主归纳

知识归纳是基于一定材料的抽象概括过程的。换而言之,学生在归纳某数学知识点时,需要以学习材料为基础,为他们的思维指定方向,避免走弯路。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归纳之前,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学习与探究材料。当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展现这些学习材料,在学习和探究资料的互相作用下,学生则能发掘不同材料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然后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简单地归纳。如学习某一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以问题情境来呈现学习材料,让学生加以推理、归纳、总结。

如教学“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学习材料:①某人先向西边走了4步,再向东边走了3步;②在一树干上,一条小虫首先向上爬了16cm,然后向下再爬回出发点,接着又向下爬了8cm;③在一个装着香蕉的盘子里放入5根香蕉,然后取走4根香蕉等。当材料呈现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所给事例在数量上的一些变化状态,同时对上述事例加以描述,引导他们对其中所含的数量变化加以概括。接着,教师继续引导:①上述事例中,是什么发生了变化?②它们有何变化?③其变化意义是不是一样?④在上述事例变化中是否存在共同点,若有,这一共同点又是什么?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大胆猜测,然后归纳结论:其共同点就是数量变化均为相反。当学生了解所学习的对象是数量对应变化的问题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列举事例,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

三、检查归纳成果,反思归纳推理

桂花雨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1-0007-03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以信息化为依托的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中小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各功能教室的建设、内部配备就成为了必然。

规划设计者智慧的一笔,不仅可以节约大量资金,还可以惠及子孙后代,如出现失误,不仅浪费资金,还会贻害无穷。如何做到科学性、规范性、前瞻性、实效性相统一,本文结合我县中小学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科学性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是中小学办学的基础,是实施教学大纲、推进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对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功能教室的装备、建设要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有利于各种媒体信息的传播、收集和运用,实现资源共享;要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营造学科实验的优良环境;要体现整合教育资源,探索实验教学模式;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实践、学习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保证建设装备的科学性,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1.深入调研,充分论证

教育装备主管部门应深入教学一线,深入课堂,加强调研,了解教学所需。

2.整体规划,科学布局

立足全县实际,放眼发展愿景,优先建设一批装备水平高、应用效果好的示范学校,充分发挥示范学校的带动与辐射作用,惠及更多教师,推动全县装备水平的整体提高。

3.区域定位,特色发展

一个优质学校的发展需要在先进教育思想引领下的特色发展。特色学校是立足于本校实际,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优质的办学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的学校,是认识和优化了个性的学校,个性化会形成较为先进的文化理念,文化理念的形成需要课程支撑,教育装备为课程的完成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

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必须立足于学校特色和定位,从设施配备、队伍建设、管理应用、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学生学习等诸多内在要素着手,深入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深入到师生的心里,成为培植教育文化、提升教育质基、铸造五莲教育品牌的重要手段。

比如: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室的升级改造,由于室内卫生环境较差(考虑到安全因素,全县平房教室全部拆除。室内天棚),若选用投影机,灰尘是无法克服的难题,若选用“液晶触控-体机”,价格贵,农村教师年龄结构欠合理,许多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可采用推拉式黑板镶嵌液晶电视模式完成多媒体教室的更新。城镇学校,学生人数多,卫生状况、师资力量强,可选用短焦投影机、电子白板等模式;五莲县实验学校等一批新建县城学校的校园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计算机室、演播室、报告厅、机器人实验室、理科实验室、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等内部设施配备全部采用当前先进的设备进行建设。

二、规范性

1

新建中小学功能教室在面积、间数、建筑要求、环境要求、水、电、通风设施、信息传输等方面,要严格按照《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及《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要求设计、建设,并要请县教育装备相关部门审核、指导。已建成不符合标准化要求的,要加以改造,力争3-5年内使全县中小学基本达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要求。

1.注重标准化

严格按照“依据不同层次、规模,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整体推进、标准统一、合理配置,一切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原则,着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尤其注重在城乡一体上下功夫,高标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装备的高标准并不是盲目追求教育设备的高档次,因地制宜,能用、好用、适用于教师的装备,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才是高标准。

近几年,有些学校用推拉式黑板镶嵌“液晶触控一体机”或“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模式对多媒体教室进行了改造,设备非常先进,但设备的核心价值互动性、生成性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仅仅起到了电子显示屏的作用。

2.加强特色建设

特色一定是与众不同,也可能是标新立异,但必须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引领,注重教育信息化、实验室建设标准化与特色化的统一,提倡将教育信息化、实验室建设与学校特色建设结合起来。

例如:实验室内部设施的排布,采用排排坐式、岛式、中央台式及自由组合式等多种类型,满足了不同实验类型、不同教学模式的需要;生物标本室开放式的设计,学生可自由出入,标本橱为全玻璃结构,并设置局部照明,通体透明,便于学生参观学习,充分发挥了育人功能。

再比如:莲海学校实验室实行教室化管理,突出“教室”元素,积极倡导、鼓励理、化、生、科学各科教学都在实验室进行,逐渐形成在实验室里解决科学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

三、前瞻性

教育信息化、学校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保障。要把教育信息化和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纳入五莲县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

1.队伍建设

教育管理人员的教育技术规划、统筹、协调和执行能力,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才是教育装备现代化的关键,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才是最具前瞻性的工作。

茅盾在《风景谈》中说过的“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再者,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疲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2.理念建设

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结合《山东省教育信息化推进计划》,大力推进具有五莲特色的数字校园建设,推进县域单位数字校园数据支撑中心建设,实现多媒体教学“班班通”、管理服务一卡通、网络学习环境“人人通”的数字校园环境。

跟踪先进技术和先进产品,推进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升级换代,提升各级各类学校技术装备水平,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备,满足师生教育教学需要。

3.规划建设

在具体规划建设时应做到:一是坚持标准,又不拘泥于形式;二是坚持均衡发展。尤其强调镇域内均衡发展,又根据学校发展规模、布局及装备发展趋势统筹考虑;三是设计立足实际,又留有发展空间。

例如:县实验学校、洪凝小学等一批新建、改建学校校园网的建设,各现代化的功能用室较多,网络上要通过大量的视频数据,这需要比较宽的内网带宽,最好六类布线,万兆主干,但受资金的制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算,于是采用了一个折中设计方案,主干网络采用六类布线,可升级到万兆,使信息化建设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能满足学校需求。

四、实效性

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各功能教室建设要结合学校的特色建设及学科特点,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实际应用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室内文化切忌同质化

各功能教室室内文化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学校调研时发现,大多数学校的室内文化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与本校文化特色相融合;室内张贴、悬挂的内容不少,但能结合用室、学科特点并能给人启迪者甚少,名人语录有时有那么一两句就够了。

例如: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壁上有这样一段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段话强调了学生学习不能只是听,只是接受,应该让学生动用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句话不知道开启了多少儿童智慧的大门。

再比如:实验学校图书室入门醒目处有一句话:“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两百本书。(苏霍姆林斯基)”通俗的语言、与环境非常协调的标牌、红色的启功体,再加上开放、整洁、宁静、温馨的环境,使进入者会产生读书的冲动。

2.内部建设应方便管理应用

各功能教室在设计、建设上,应尽可能地突出学生元素。

例如:莲海学校物理教室,设置了边台用于放置公用实验设备,在边台上方设置仪器架,用于存放分组实验用品。一是可弥补仪器室不足仪器盛不下的缺陷;二是让仪器更贴近学生,减少来回到仪器室取用仪器的麻烦,方便使用。在实验台中间设计为突起的用品架,上面可放置实验用品,架内镶嵌常用仪表,方便使用。

在生物教室边台上方安装标本架,用于存放标本、模型,使该室可兼用做生物标本室,标本开放式管理,方便学生参观学习。实验台中间的用品架里面镶嵌生物灯,避免按普通模式安装生物灯时妨碍操作空间且易损的弊端。

五、结束语

桂花雨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导向性教学;旅游规划;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82

《旅游规划》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基本上国内各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比较重视该课程的设置。旅游规划作为旅游学科的方法论知识体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发展思维,从而对区域旅游发展、旅游景区建设和旅游项目投资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积极探索高校旅游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改善旅游规划理论基础,提升旅游规划实践训练,是高校培养旅游规划专门人才的核心。

1 导向性教学法概述

导向性教学法是以一定的目标和效果为导向,教学过程不断向目标和效果靠近的课堂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效果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习者不断向结果靠近的学习和教学过程。根据目前的文献梳理,主要的导向性教学方法涉及行为导向、目标导向、行动导向、成果导向、案例导向、过程导向和问题导向等等。导向性教学,更加注重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引导和学习的主动性,也更加符合当前成人学习阶段和高校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在高校各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学科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学习能力。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领悟和专业技能的实际操作,引入导向性教学方法,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专业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利于大学生对于专业课程实践能力的掌握。

2 旅游规划课程概述

旅游规划课程在我国开设已有20余年的历史,虽然目前国内各高校旅游学科开设的旅游规划课程名称和侧重有所不同,但大多数都属于旅游学和规划学的交叉领域。部分高校开设旅游规划课程主要基于旅游学科的专家在国内或当地旅游规划研究课题的实践经验;也有一部分高校虽然没有承担旅游规划研究相关课题,但基于发展规划对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意义,也开设了旅游规划课程。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开设旅游规划课程的高校一般会设置40至56学时的教学环节,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旅游规划相关理论和案例,开设实践教学环节的高校相对较少。

2.1 旅游规划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旅游规划课程的性质,是基于发展理论和未来状况的旅游发展设计。它是基于旅游事业的现实发展条件,以发展目标和发展理论为指导,设计不同时序下旅游发展状况的战略思维。旅游规划课程的特点主要有综合性、实践性、技术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等等。旅游规划涉及到旅游业的发展基础,发展构想和项目投资修建等方面。与旅游、经济、文化、交通、建筑等各方面存在交叉,尤其是与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土地规划和园林规划联系较为紧密。旅游规划课程需要资源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领域的相关基础理论作为支撑。在旅游学科领域,旅游规划课程需要系统的积累旅游资源调查与开发、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地理、旅游文化、旅游企业管理等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

旅游规划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具有旅游规划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的应用型技能。该课程需要学生系统了解当前各旅游区的资源基础和发展路径,系统掌握旅游目的地在不同时序下的旅游发展状态。同时,旅游规划课程需要学生系统掌握旅游规划的各种实践性技术和各种规划学方法,能够完成旅游规划的编写和旅游项目的设计规划。要求学习一定的资源调查评价技术,学习市场调查和旅游者需求的技术方法,学习旅游市场形象设计和旅游空间布局的基本技术,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绘图技术等内容。所以,旅游规划课程既有本身的规划技术方法,也要求具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的技术方法。此外,旅游规划是对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预先判断和设计,是对旅游项目投资建设的提前分析,是对旅游市场趋势的提前判定,具有一定的时序先行和前瞻。旅游规划也是在旅游发展中不断创新和变革的尝试。所以,旅游规划课程也存在较强的前瞻性和创新性特征。

2.2 旅游规划课程教学的目标与困境

旅游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旅游专业人才从事旅游开发和旅游规划的实际操作能力。但在旅游业发展中,旅游规划制定颁布后具有一定的法规指导性,在中长期的旅游建设中贯彻执行而不能随意变更。这与目前国内各高校旅游规划课程的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一是旅游规划课程实践训练存在较大困难。旅游规划课程的理论学习,主要集中在旅游规划理论,旅游规划相关学科方法,旅游规划分区等内容。旅游规划课程的实践学习,主要集中在规划案例分析,规划方法训练、规划文本编制和规划制图等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规划案例的相关资料往往具有一定的保密级别。规划方法训练很难找到实训基地或旅游规划项目进行实际操作。规划文本的编写很难掌握规划目标单位的详细资料。规划制图需要专业的制图软件和素材,学生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基础。二是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方法存在欠缺。目前的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方法主要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中重理论,缺少方法。绝大多数课程在课堂内完成。学生的专业学习也严重缺少实践技能的锻炼和实际案例的分析。三是旅游规划课程教学师资水平欠缺。旅游规划课程对高校教师的实际操作水平要求较高,而很多高校旅游学科的规划能力不强。目前,国内大多数旅游规划由国家旅游管理部门认定的具有旅游规划资质的机构和企业完成,旅游学科的教师参与较少。所以在旅游规划课程的讲授中,高校教师也只能从理论层面开展,而无法开展广泛有效的旅游规划实践教学。

3 导向教学在旅游规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旅游规划课程教学中,使用导向性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对课程主旨的把握,也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和学习主动性的提升。

3.1 旅游规划课程理论的导向教学

旅游规划课程的理论学习部分,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行动导向为基础,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使学生明确旅游规划的市场目标和资源开发目标;积极思考旅游区面临的环境,搜集和掌握旅游规划区的背景资料和存在问题;鼓励学生开展旅游市场调查,开展旅游区管理部门、居民、旅游服务人员对旅游区规划的要求和希望。从而系统掌握旅游规划的各种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

3.2 旅游规划课程实践的导向教学

旅游规划课程的实践部分,以成果导向、案例导向和行动导向为基础,引导学生开展旅游区的比较和评价,搜集同类型旅游区的规划实践案例。通过一定的旅游规划技术方法,尝试对旅游区进行规划,提交一定的旅游规划成果。从而使学生在旅游规划实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方面有所提升。

3.3 旅游规划课程的考评

旅游规划课程的考评应该以效果导向、行动导向和过程导向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水平进行考评。学生学习旅游规划课程的效果,应该是具备基本的规划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完成规划文本的撰写和规划图件的制作展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能够以小组团队的形式或个人完成一定量的市场调查、资源评价和规划主题凝练,提交不同学习阶段的成果。在学生学习旅游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对旅游规划不同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知识体系,而不是以试卷考试的形式来简单衡量。

参考文献

[1]郑文俊.旅游规划本科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3).

[2]吴艳茹.旅游规划课程设计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