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审计论文文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的经济活动也是越来越广泛,国际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审计内容以及工作量的不断扩大,而这对于审计工作的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这对于审计人员的专业的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而审计工作复杂性和审计人员的素质不相匹配,换一句话说,审计人员的素质适应不了审计工作的复杂性,而这便难以形成客观的审计结果,审计风险的产生也是无法避免的。
二、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
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一定个监督作用,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能够起到一定规范作用。而审计工作中的风险,却是对于审计作用有效发挥的极大的阻碍。面对审计工作中的风险因素,我们也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措施,将审计中的风险降到最低,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以便于审计工作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为企业管理建立高效模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进行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便是各行各业的改革的深化,而对于审计工作来说,人们对于审计工作的期望值是越来越高,希望进行的审计工作能够更加有效以及准确。而这随着而来的便是对于审计的工作人员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所以说,对于从业人员的的素质要求以及培训工作的开展,是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是社会的需求。首先对于审计人员的培训应该从思想上帮助他们建立一种风险意识,只有从思想上建立了,才有可能更好的指导实际中的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始终保持一种高危意识,仔细全面的开展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其次,便是对于相关专业素质的培训,而这其中也包括了职业道德、专业能力以及职责范围等等,帮助审计人员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在经济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审计内容也在不断的变化,而这也要求审计人员对于期工作内容能够有一个积极的了解,全方位的素质培训能够有效的帮助审计人员胜任由于时代变化而产生的工作内容。最后我们还应该进行相应法律的学习工作。审计人员便是在这些法律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审计工作,而这些工作的开展便是利用这些法律对于收集到的一些信息做出一定的判断,而判断的准确性,一方面是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即一种经验上的准备,而另一方面便是相关信息的更新的速度,而落后的法律知识对于审计结构会产生致命的影响。所以说,审计人员不仅仅需要相关的知识以及经验准备,同时还需要会计、法律企业管理等等全方面的知识作为辅助。
2.收集全面的信息,确保审计工作开展的准确性。不同的行业所进行的审计的内容是不同的,而这也意味着所进行的信息收集是不同的,而企业内部管理方式的不同,也代表了进行信息收集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在进行有效的审计的时候,要了解全面的信息资源以及确定信息的有效性,以便于能够根据一个企业的特殊性来进行相应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针对可能出现的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审计工作的开展做到有备无患,在充分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于收集到的信息做好分析总结工作,提高审计工作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以及科学性。
3.建立相应的审计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审计部门来说,我们不仅仅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审计部门还要为创造一个有利的内部环境,以促进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审计部门自身建立一个高效的管理制度,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的责任意识。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进行,对于审计工作开展时的审计报告、结论、建议等等都要进行一定的控制,减少人为造成的审计的误差,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与此同时,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让审计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意识,避免为了完成工作而敷衍了事的情况的出现,让每一位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都能够明确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激励机制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有效的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审计风险。
4.建立规范的审计程序,保证审计结果的科学性。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相应的工作程序,或者是工作标准。当然了,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在长期的审计工作中都形成了一定的工作技巧,对于审计风险的降低具有一定的作用,而我们需要的便是面对这些经验进行有效的总结,建立规范的审计程序,确定出每一次审计工作的重点,并且针对审计工作中的重点进行有效的程序规划,同时明确每一位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以及采用的方式,同时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确保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效的追源,能够将审计错误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保证审计工作人员尽心尽职的工作。有效的经验的总结,能够为下一次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经验以及一定的审计程序,而这是实践给与我们的重要的知识,是理论所给与不了的,我们有效的总结能够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对于审计风险的规避奠定了一定的制度基础。
5.选择审计方法的正确性,降低审计的风险。不同的方法对于审计的风险是有着不同的影响的,而这对于审计结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的,而审计结果便会影响到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说,审计人员要善于根据企业行业的特殊性,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进行科学、准确方式的确定,保证审计结果的有效性。对于可能对于审计工作产生一定影响的因素要格外重视,适当的加大样本的容量,或者是有目的的扩大审计范围,尽量的避免这些因素对于审计结果的影响。同时开展灵活多变的审计方式,为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从而减低审计的风险。
三、结语
管线安装工程包含:废水系统、风机电桥架、空调排风系统、空调送风系统、喷淋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生活给水系统、通风系统、污水系统、消火栓系统、雨水系统、各类桥架等十多个系统。由于设备管线系统繁多、布局复杂,依靠传统二维图纸的管线综合,容易导致建筑后期出现大量设计变更[1]。项目中利用BIM技术,解决了图纸中的多处碰撞,管线深化设计效果明显,下文将详细阐述BIM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
2BIM在项目中的应用效果
本项目采用的基础建模软件为AutodeskRevit系列软件,模型整合软件选用NavisworksManager软件,BIM模型浏览软件选用Navisworks软件,效果展示选用3DsMAX。
2.1可视化交流
项目中通过建立结构模型、建筑模型与机电模型(见图2,图3),将二维图纸转变成三维信息模型,能够直观的观察建筑形体、各种构件、空间净高及设备管线间的关系,也让业主真正摆脱技术壁垒的限制,参与管线综合设计。利用BIM的漫游、模拟和任意空间剖切图(如图4所示)等技术让各参与方能够用三维的思考方式考虑管线综合方案,也改变了图纸会审、方案比选、工艺展示的交流形式,减少和缩短各参与方配合和重复沟通的环节,提高管线综合的效率。
2.2碰撞检查
文章以三层走廊区域管线碰撞点解决为例说明项目中利用BIM解决碰撞问题的流程:首选利用Navisworks的碰撞检查功能,协助各专业确定碰撞位置,发现消防喷淋水管、空调水管、照架桥架与梁碰撞,空调排风管、空调送风管与弱电桥架碰撞,消防栓系统与空调水管碰撞等(见图5)。其次将问题形成书面文档并反馈给设计协同解决,调整消防喷淋水管、空调水管、照架桥架、空调送风管、弱电桥架标高及位置,形成初步优化方案(见图6);然后组织业主、设计方与施工方进行会议讨论,利用BIM技术展示初步优化方案,发现该区域安装吊顶后净高仅2.1m,不符合业主净高要求。于是利用BIM进行三维可视化的方案比对,最终决定拆除该区域排风管,调整各系统使净空达到2.68m(见图7)。最后将优化成果由所有参与方以会签的形式进行认可,并输出BIM图纸指导现场施工。利用BIM技术的管线综合方式,打破了专业的限制,让更多的参与方能够在一起讨论项目问题,将可能发生的问题尽可能解决在施工前期,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碰撞问题、净高问题导致返工及浪费。
2.3进度模拟与工艺模拟
项目中将Project进度计划导入Navisworks进行施工进度模拟,可以直观、精确反映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软碰撞”或不合理的地方,以便提早做出解决方案,对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特殊工艺,可根据工艺流程,利用BIM制作视频演示动画,指导现场施工人员理解工艺难点。并且BIM模型与各种视频动画能够作为施工技术交底材料,更好的指导现场施工。
2.4深化设计出图
BIM模型是具有建筑物的空间、尺寸、材质、设备等信息的数字模型。项目中利用深化后的BIM模型,不仅能够打印需要的平面图、剖面图、孔洞预留定位图、装修末端定位图等二维图纸,而且能够打印任意区域的三维轴侧图和单专业管线平面定位图等BIM图纸,更为清晰的表达设计意图,辅助现场施工。
3BIM在项目中的应用流程
通过对BIM在项目中的应用与探索,结合系统科学方法,绘制出一套相对完整的BIM管线深化流程图(见图8),辅助决策者从整体和全局出发,把控整个管线深化过程,指导各参与方相互沟通协调,提高效率[2]。该流程图的详细意义如下:1)组建BIM技术小组,制定BIM应用方案。首先由项目组负责成立BIM的领导机构(BIM技术小组),明确分工及时间节点。其次是系统分析该工程的重点难点,找出影响管线安装工程进度的症结,以此来制定BIM的项目实施方案,包含所需要的硬件设施、BIM建模软件、BIM技术人员、需要模拟的施工工艺等内容。2)BIM设计模型的建立。首先从委托方获得设计图纸,由BIM各专业人员进行图纸检查,将图纸问题反馈给设计方,问题解决后开始建立BIM结构模型、BIM建筑模型与BIM机电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第一次碰撞检查,发现专业之间的错、漏、碰现象,将问题汇总并提交设计方协调解决。3)BIM深化模型。首先进行现场勘测、结构复核,根据勘测结果、管线避让原则、原则性标高和业主、设计方净高要求进行模型调整、优化。再次对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将碰撞问题汇总,通过三方会议解决,最终得到BIM深化模型,从而保证BIM在施工前现场信息的准确性。4)BIM深化模型的应用。BIM模型的多种可视化表达使得项目各参与方能快速有效地沟通,对施工的组织与实施也有显著的辅助作用。利用BIM深化模型,结合进度计划,能够进行4D模拟,发现施工过程中因时间先后顺序导致的“软碰撞”;能够对施工重点难点进行模拟,指导现场的施工;能够对管线末端进行定位,为装饰工程提供基础;基于BIM深化模型完成三维管线综合设计图及预留孔洞图,为项目现场施工提供施工依据。
4BIM技术在管线安装阶段的应用
对于BIM在施工中的应用,项目中选取了气体灭火系统进行了初步尝试,并总结出具体实施流程,为进一步推动BIM落地提供参考:1)首先确定模型的颗粒度,该项目以达到下料的水平为标准,然后对模型进行细化、分割,尤其注意管件、弯头、附件、喷头等部位的建模与拆分细化。2)对模型进行编号,并制作气体灭火系统装配图。3)利用Revit导出气体灭火系统材料清单明细表,发送厂家进行预制加工。
5结语
跟踪审计是审计部门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运用现代审计方法对交通工程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及结(决)算部分阶段或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活动和固定资产形成过程中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跟踪审计分阶段性跟踪审计和全过程跟踪审计,当阶段性跟踪审计延伸至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时即为全过程跟踪审计。通常所说的跟踪审计即是指全过程的跟踪审计。
2跟踪审计的特点与优势
2.1跟踪审计在管理模式的创新
以往的工程建设管理都是由交通建设单位实施,交通建设单位既是项目建设的组织者,又是项目建设的管理者和监督者,这在管理体制上本身就存在严重的缺陷,容易造成监管的漏洞和腐败的滋生。而跟踪审计通过审计部门及其引入的社会化工程审计力量,以独立第三人身份参与到全过程、各环节的监督与管理中,克服了单纯由交通建设单位这样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管理弊端,充分体现了交通工程管理的公平、公正原则。
2.2跟踪审计具有更全面专业人员管理的优势
以往交通建设单位实施的工程管理尤其在投资管理上,由于交通建设单位预算专业人员数量有限,可能只是在土建或某一方面的预算人员力量比较强,而在其他比如空调、消防等专业方面的预算力量相对薄弱,就有可能存在这些方面造价控制的局限性。而跟踪审计因为是聘请专业的社会化工程审计力量,各方面的专业人员配备更加精细和齐备,因此跟踪审计具有更全面的专业人员管理的优势。
2.3跟踪审计参与全过程审计控制的优势
以往的工程建设管理主要是交通建设单位在项目竣工后对工程决算的审核审计,在投资控制管理上属于一种静态的、事后的、被动的工程管理方式,由于是事后审核,隐蔽工程不可能复原和再现,现场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产生的原因和真实情况难以核实和考证,很难真正实现对管理目标、投资效益的有效控制。而跟踪审计是从可行性研究直至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各环节的控制与管理,它可以将事后的审核延伸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重点部位重点控制,管理和控制覆盖到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因而可以更好地实现对项目目标的管理。
2.4跟踪审计可以及时全面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
跟踪审计人员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进驻工地,通过深入工地现场、参加现场监理例会、项目检查验收以及现场施工组织计划、进度计划、技术措施方案等全面了解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现场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等情况,为交通建设单位提供合理化建议;掌握洽商变更的内容、产生原因、现场状况、影像等第一手资料等,对变更工程量进行及时的计算与核对,以免日后可能的纠纷。对施工中材料变更等提供预算审核,为交通建设单位及时掌握因变更给造价带来的影响提供及时的参考。为工程管理目标实现和工程造价的确定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3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必要性
3.1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工程交通工程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交通建设单位未纳入政府招投标管理平台通过公开招投标程序选定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和监理单位,从而无法提供招投标书、中标通知书等资料,给交通工程管理带来资料不完整和程序不到位的潜在风险。我国当前经济环境下工程交通工程的立项、规划或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进度、完工验收和和竣工决算审计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进行交通工程全面质量控制。
3.2依法审计的根本需要
目前政府财政资金投资开展的工程交通工程参照《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建筑法》等相关法规依据,在工程项目建设审计中,国家审计除按《审计法》的规定进行审计外,还须参照相关其他法律的要求进行依法审计。开展项目跟踪审计,把相关法律法规有机衔接起来,减少竣工审定价与合同签订的价格之间的不同,更能保证工程交通工程实施的规范性,防止损失浪费行为的发生。
3.3基建审计的自身需要
国家审计部门进行的投资基建审计方式仍以事后监督为主,完全不能起到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的作用,尽管传统上的工程价款结算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一定程度上也能核减部分工程费用,降低了工程造价,减少财政资金支出,但由于审计时间介入滞后、信息不完全对称和潜在的审计风险等原因,使得投资基建审计监督还缺乏相应力度和深度。
4跟踪审计风险的成因
4.1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对审计风险产生影响
①工程管理不到位,结算资料不完整,在工程联系单的签证上,交通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报送的联系单未经复核,上报多少就签多少,签证发生变更的原因表述也不明确,签证不及时,多数都集中在工程完工后一次签证的形式。②对工程资料初审工作不够重视,管理混乱,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相关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直接影响工程完工后的价款结算。③工程款超额支付。部分工程付款单后面未附结算依据,有些工程预算与结算都由一个人编制,缺少监督。
4.2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
部分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工作疏忽,还有少数专业水平不过关,经验和能力欠缺,单独完成审计业务就有困难,更有对投资基建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疑点未进行深入或扩大范围的审查,直接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4.3社会审计机构引起的审计风险
随着政府投资项目规模的扩大,审计机关委托协审机构的外聘业务逐年增长,同时社会审计机构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审计人员快速增加,人员构成参差不齐、流动性大,甚至部分机构为了拿到审计业务,盲目降低投标报价,致使不合理低价中标,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审计质量就难以保障。
5造价跟踪审计运行模式的选择与强化
5.1运行模式的选择
在运行模式上,交通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选择,除应当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外,还需结合审计的有效资源进行多方面综合考虑。据相关资料表明,交通工程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最高,可达到80%~90%,而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也有70%以上。交通工程各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与多次计价过程的关系。项目建设中越靠前的阶段对工程造价越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在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跟踪造价审计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对审计运行模式的选择时,应尽量优先选择全过程的跟踪审计模式,如因审计问题或审计职责权限等方面的因素而采用的阶段跟踪审计模式,也应当力求将跟踪审计所介入的阶段能尽量提前,从而充分保证审计监控的力度,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与控制,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5.2对跟踪审计工作的强化
5.2.1高素质的造价审计人员
在对审计人员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方面,交通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工作要求较高,要求造价审计人员既能够具备解决审核项目工程造价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也能够协调和处理各方面关系和各专业间的联系,并熟悉施工流程和施工规范,具有较强的市场观念,从而保证工程项目造价的准确、客观与公正。为此,应采用高素质的造价人员对交通工程项目进行科学严谨、正公平的跟踪审核。
5.2.2推行复审制度
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应采用复核制度,可以提高跟踪审计工作的质量,降低交通工程造价的审计风险。即通过工程造价人员审核后,再由项目负责人复核,并最终由技术负责人终审的方式,以最大限度降低在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中的风险,确保审计结论的真实、可靠和有效。
5.2.3采用适宜的审计方法
(一)学校风险管理
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指出:“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根据以上定义,结合学校的特点,学校风险管理是为实现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力资源,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具体包括对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的可靠性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
(二)学校财务风险
不论学校规模大小,财务风险是学校风险中的重要风险,风险管理必须以财务风险为重点。学校财务风险的含义应该是广义的,是指导致学校发生资产损失、财务困境等不利财务事件的可能性。资产损失指资产被盗、贪污挪用、意外事故导致损失等,财务困境是指一个学校处于经常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现有到期债务(例如银行借款本息、商业信用等),导致正常运转受到影响,而被迫采取改正行动的境况。财务困境可以通过若干方法解决,比如,(1)出售主要资产;(2)减少资本支出及研究与开发费用;(3)与银行和其他债权人谈判进行债务重组。学校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筹资、投资、资产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
(三)学校风险管理在防范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识别学校战略规划、业务运营中的各种财务风险,认识财务风险的性质和特征,为财务风险评估、财务风险应对奠定基础;实施风险管理对学校财务风险采取定性、定量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可以合理判断财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及发生后影响程度的大小;实施风险管理,针对学校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影响,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提出回避、接受、降低、分担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二、风险管理审计定义及其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一)风险管理审计定义
王晓霞在《企业风险审计》一书中,给出企业风险审计定义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RMIS)、各业务循环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计活动,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过程效率,帮助机构实现目标。”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指出:“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充分了解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审查和评价其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风险管理包括组织整体及职能部门两个层面。内部审计人员既可对组织整体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也可对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综合以上观点,在内部审计中风险管理审计可定义为: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站在独立、客观的角度,围绕组织风险,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从组织整体层次到职能层次,对组织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有效性,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有效性进行鉴定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二)风险管理审计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1.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可以协助学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能够从机制、制度方面强化对学校财务风险的管理。目前学校还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没有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对学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可以起到前瞻性作用,能够提出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的合理建议,使最高管理层认识到风险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促使其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对学校财务风险实施规范管理。当学校已经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和管理过程时,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对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和充分性进行监控、检查、评估、报告、提出建议,能够协助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促进风险管理过程的完善,有利于财务风险管理。
2.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从学校整体出发,从全局考虑,从独立、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学校管理层采取措施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内部审计人员能以独特的身份调控学校的风险策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财务风险。
3.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采取独特的技术手段,检查、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取调查、取证、分析等手段评价主要财务风险因素,测定关键风险点、风险度,以判断学校财务风险监控报告制度是否适当、监控报告是否充分有效,财务风险分析是否全面、防范措施是否完善;对管理层自我评估进行测试,检查其依据是否准确;评估与财务风险有关的薄弱环节并与有关管理层进行沟通;评价财务风险管理方式与学校活动性质是否适当。
4.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客观的风险管理建议直接报告给学校最高决策层,能够引起高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
5.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对学校预算管理进行评估,促进学校严格执行预算,按预算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三、加强风险管理审计,防范学校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机制,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独立客观的监督学校财务风险管理,帮助学校实现财务目标,进而实现学校的终极目标。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以校为单位成立学校理事会,小规模学校(特别是公立中小学校)可以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学校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受审计委员会领导。对公立中小学校也可以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内审机构向学校(大规模)或乡镇(小规模学校)下派专职或兼职内部审计人员履行内审职责,实行对下进行监督评价,对上进行职能报告的内部审计机制,这种方式必须进一步提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内审机构的地位,确保独立性。
(二)提高内审人员素质,确保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内审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专业水平高低,是保障内审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学校高层管理者、内部审计机构要重视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为内审人员学习内审领域先进的审计理念、技术、方法提供各种保障,不断促进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提高。只有永远保持专业水平的先进性,才能有效实施风险管理审计,才能不断改进完善学校财务风险管理,合理防范财务风险。(三)使用先进的审计技术,保证风险管理审计的有效性。先进的审计技术已经得到实践证明是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能够从内审角度对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应对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可以使用的技术有:(1)风险控制自我评估(CSA)。CSA是一种预防性审计工具,即针对硬性控制也针对柔性控制,是针对内部控制进行的咨询业务,可以评估旨在减缓风险的各项控制以及有关政策和规程的全面遵循情况,可以采取协调性小组讨论会(专题研讨班)、问卷调查、管理人员分析三种方法。专题研讨班可以采取:“目标-风险-控制-剩余风险-评估”的形式,强调列举阻止实现目标的的壁垒、障碍、威胁和风险,接着对控制进行检查,以确定控制过程是否足以对关键风险进行管理,其目的是确定严重的剩余风险;(2)头脑风暴法。针对问题,把能想到的一切主意集中起来,通过一群人的交流,来激发新思想产生;(3)德尔菲法。采用函调方式,分别向有关专家提出问题,之后将专家的意见整理、归纳,并反馈给有关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次综合反馈,这样多次重复,得到比较一致的意见;(4)抽样技术;(5)共同研讨法;(6)系统分析法。
(四)确定财务风险重点领域,揭示风险暴露,加强风险预警
学校的财务风险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筹资、投资、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及使用。
1.筹资。学校应重点关注债务风险。吉林大学陷入30亿元债务困境,说明加强债务风险管理举足轻重。学校债务须经最高层批准,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分析学校的资产负债率、还本能力、还息能力,揭示债务风险是否达到警戒状态。对资产负债率的分析既要看比率的大小,又要分析预期资产负债率的变化;对于还本、还息能力分析应重点分析预期所有者(各级政府等投资者)是否不断增加偿还债务本息的投入;可以分析利息保障倍数(预计不含利息费后的结余/利息),利息保障倍数至少为1,越高还息风险越小。
2.投资。应重点关注校办产业、工程建设、闲置资金的投资,应注重投资效益分析,如新建学生宿舍是否有效改善了学生住宿状况,筹办产业企业的未来收益如何。闲置资金应投资于国债等收益稳定、风险较小的项目,不要投资于股票等高风险投资,天津大学发生违规挪用资金炒股,造成巨额损失3750万元就是巨大教训。高校依托先进技术筹办产业企业,内审人员必须对其风险评估进行审查评价,可以采取贴现现金流量等技术。工程建设项目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项目申请,是否进行招投标,是否纳入资本预算,在建工程支出控制是否完善。
3.固定资产管理。应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采购、保管和使用。内审人员应重点审查评价资产采购的控制制度是否完善,采购是否进行竞价选择;资产保管制度是否健全,记录是否规范;哪些资产经常使用,哪些资产不需用,各类资产的年使用次数及使用效率。确定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控制、固定资产处理的控制是否恰当,以判断其是否足以防范固定资产管理及使用方面的财务风险。
4.资金管理及使用。应注意资金(现金、银行存款等)实物接触控制不当、盗用及错误处理资金、潜在舞弊和违规、支出未经授权或审批、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等财务风险及暴露。如两免一补、中职、高教的助学金专款专用,内部审计人员应审查、评价风险管理控制是否健全有效,是否按国家规定的用途使用,效益如何。
5.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对重点风险领域进行实时跟踪审计。学校高层应授权内部审计机构参加重大财务事项的预测、规划等重要会议,使内审人员以独立的视野分析各种财务风险,提供合理建议。对重点风险领域应进行实时跟踪审计,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及时防范,避免学校可能遭受经济损失。
[摘要]本文介绍了学校风险管理、学校财务风险的含义及学校风险管理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阐述了风险管理审计的定义及其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对加强风险管理审计,防范学校财务风险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校风险管理学校财务风险风险管理审计
2006年11月,天津大学违规挪用资金炒股,造成巨额损失3750万元;2007年2月,南开大学校办企业允公集团总裁杨育麟贪污1.1亿,另外,因杨担任总裁期间管理失误导致3亿元债务;2007年3月,吉林大学财务处贴出通知,详细介绍了吉大目前负债30亿元,每年支付的银行利息高达1.5亿至1.7亿元,资金入不敷出的情况日趋严峻。这三大财务事件暴露了高等学校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内部控制效益低下,未能有效防范学校财务风险,导致发生巨额经济损失和陷入财务困境。本文结合实际,提出学校应当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实施风险管理,分析了内部审计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强调学校应当实施风险管理审计,评价、改进学校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及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有效性,有效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促进学校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2]卓继民.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美]S.拉奥.瓦莱布哈内尼.刘霄仑,朱军霞,李旭红译.CIA考试指南.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理论卷).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3][美]S.拉奥.瓦莱布哈内尼.李海风,李媛媛译.CIA考试指南.实施内部审计业务(理论卷).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5]沈征.内部审计禁忌120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6]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内协网,2004.
(一)内控制度体系不健全
中小企业规模小,责任体制不够完善,企业管理者、财务负责人甚至物资保管员都由同一人担任,管理权与经营权过分集中,缺乏岗位间的制约性。此外财物核算体系不健全,造成信息的真实性不高,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困难。有些企业表面上虽然设立了监事会等内部监督机构,但害怕自己的权利会受到限制,对内部控制机构没有赋予真正的权力,造成管理者的独断专行,是增加风险的内部原因。
(二)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审计是一项对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要求非常高的工作,审计人员要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做出审计结论。在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的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不强,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态度也不够谨慎,缺乏独立性,他们也不能及时了解国际审计准则的变化状况,及时更新知识,做出的审计意见缺乏可信度。另一方面低素质的审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出现压低审计成本、违规收费的行为,造成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使审计风险明显增加。
(三)信息需求程度不高
中小企业审计只是想得到好的审计结果,没有认识到审计在企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它们多数会选择成本低、速度快、程序简单的会计师事务所,而忽视会计师事务所的资质、信誉等核心价值,即使从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也不会及时解决。银行作为中小企业最主要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贷款条件要求低,经常出现违规给企业贷款的现象,使审计风险加大。
(四)外部监督制度不完善
中小企业对国家审计政策的贯彻落实不能像大企业一样,对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也不够重视,经常出现违规违纪的现象。有些中小企业为了应付部门检查,要求财务负责人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国家审计监督部门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一些地区为了招商引资,往往对地区的中小企业偷税、漏税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审计风险日益凸显。
二、中小企业审计风险控制对策
(一)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
中小企业要努力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尽量做到人员的合理分工,做到经营权与管理权有效分离,避免一个人担任相互制约的多个岗位,合理实施内部分工,降低管理者的绝对控制权,避免家族式的管理。赋予内部监督部门真正的权力,真正实现对管理者监督、检查,而且要加强对财务信息真实性与准确性的管理与监督。营造良好的公司文化环境,建立奖惩责任机制,对企业有积极作用的员工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倡导每个人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能认真执行是减少审计风险的根本对策。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养
审计人员首先要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执业规范和理论学习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吸取经验,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减少失误。其次要提高自身道德和风险意识,不被金钱诱惑,保持独立性,做出公正合理的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也要合理预算出必要资金,用于定期对相关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一批专业技能强、道德品质高、经验丰富的综合型人才队伍。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采用的方法要根据时展不断改善,不再只是以财务数据为依据,而是采用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相结合的技术方法进行审计,由原来的事后审计逐步转向事前审计。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建设是规避风险的必要措施。
(三)严格规范信息质量要求
企业要转变传统的“被审计”观念为“要审计”,认识到高质量的审计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强对信息质量的要求,从最初的会计数据到财务报表要严格监督,定期进行清查,不只以得到审计结果为目的,而是更注重报告反映出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银行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章制度为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对不符合规定的企业要严格控制贷款业务。规范信息质量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方法。
(四)加强外部的监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