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内科护理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交互式教学(ReciprocalTeaching)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萨(A.L.Brown&A.S.Palincsar)提出的一种旨在改善学生阅读理解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之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在我国当前的研究中,对于交互式教学的定义与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多数学者认为,交互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完成由乐学、好学到会学、学会的转变。病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运用真实的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病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讲授法相比,采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以及对典型病例的分析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在知识、思维和情感方面进行综合交流,使教与学相互呼应、相互启发,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2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的开展
2.1遵从临床实践规律,重组教学内容,实现教师与教材的交互内科护理学教学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将内科基础理论和临床护理工作相结合上。由于学生很少接触临床,只具备相应的医学、护理理论知识,不容易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以致理论知识与护理技术操作脱节。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树立整体护理理念,有必要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典型病例导入新课,围绕病例,以发现患者健康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评价为主线,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把内科护理学知识、护理人文、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护理操作技术等有机融合,按照护理程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传授科学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护理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沟通能力,使其尽快进入护士角色,同时还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术得到很大提高。
2.2打破“师传生受”、“师问生答”的传统模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实现了教与学过程中师生“双主体”的良性互动,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形式,学生不仅需要听课或是简单回答一些问题,还必须作为主体参与到病例讨论中来,在眼、耳、手、口多种感觉器官的密切配合下,积极参与教学。而教师通过PBL和任务驱动教学设置问题、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供指导。
2.3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实现学生与教材的交互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课前发放学案,预设问题,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教材、网络资源(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获取大量知识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像和思维空间。然后让学生根据学案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取舍、挑选、重组,从而找到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与教材的有效交互,使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2.4运用多种教法学法,实现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内科护理学开设于第三学年,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文化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临床专业课程有着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对护理操作技能较为感兴趣。因此,他们较重视专业课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可塑性强,对未来的职业无限憧憬。故在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病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分析病例,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共同探究来发现患者的健康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实施整体护理,实现了学生与学生的交互。
3讨论
全球医学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职业态度、科学基础、临床技能和群体保健、沟通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因此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1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因此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学生依据学案,通过预习,针对预设的问题、任务,主动查询相关资料,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实现了与教材的交互,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学生带着疑问参与课堂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
3.2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所谓临床思维能力,实际上指的是合理分析、处理临床所见的各种症状,以便有效地实施治疗的能力。针对护理专业,临床思维能力是指临床护士根据护理程序,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健康资料,包括病史、身体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等,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用一定的思维方法来综合分析,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订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及进行效果评价的能力。内科护理学因其实践性很强,临床应用广泛,故受到师生的重视。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一些原因,内科护理学教学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也是以记忆知识点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但学生总有一天要从教室走入临床,从理论学习进入临床实践,因此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通过问题设置、任务驱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评判总结等方式,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将重心转移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培养了学生求疑、实证、严谨和理性的临床思维。
3.3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护理人际沟通能力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与人相处的学问在人类所有的学问中应该是排在前面的,沟通能够带来其他知识不能带来的力量,它是成就一个人的“顺风船”。护理学的服务对象是人,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每天接触最多的是患者,现代护理理念强调的是以患者为中心,良好的护患沟通技能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中,通过设置情景,学生扮演护士、患者,体验不同角色内心的不同感受,使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同时也使学生体会了不同的言行在患者心理上引起的不同感受,体会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了解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学会了换位思考,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3.4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能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下学习,并勇于表现自我,积极发表观点,便会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中,学生通过与教材的交互、与教师的交互、与同学的交互,课前查阅资料,积极思考,课中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帮助下,通过自我探索、小组学习、相互讨论,分析病例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师生共同评价、总结,从而融会贯通新旧知识,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活跃了思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3.5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素质是群体或社会对扮演教师这一特定角色必须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要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医护知识和技能的主要传播者———临床护理教师,其素质状况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关键。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的开展,不但要求教师不断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熟悉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还要求其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基础护理学知识、临床护理学知识,且熟悉并掌握目前临床新进展、新技术及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向精深的方向发展。这就促使内科护理学教师加强自主学习,不断扩充知识容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驾驭课堂教学,控制教学节奏,以渊博的知识、高深的理论、独到的见解指导和帮助学生,并通过师生良性互动产生新知、巩固旧知,从而掌握技能。
4结语
[关键词]OSCE;内科护理学;应用现状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valuation,OSCE)始于1975年,由英国Dundee大学M.R.Harden等人提出。该方法能评估受试者的临床技能、批判性思维及人际交流等能力,是一种知识、技能和态度并重的临床能力评估方法。内科护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的临床护理学科,其教学目标已逐渐从传授理论技能转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临床思维等护理核心能力[1]。因此,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内科护理学要求的理论知识以及是否具备合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中实际发生的问题的能力,已成为近年来内科护理学教学的焦点。近年来,OSCE也逐渐被尝试用于内科护理实践教学、内科护理阶段性考核及内科护理技能考核中。笔者主要分析现阶段国内OSCE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现状,为将来OSCE在内科护理学中能更好、更广泛、更有效地推广和运用提供借鉴。
1国内OSCE在内科护理学的应用现状
1991年,九江医学专科学校、浙江医科大学以及华西医科大学联合首次引进OSCE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用以评价临床医学教学效果[2]。但在内科护理学领域,OSCE发展相对缓慢,目前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2007年,陈军等在内科护理综合实验教学中应用OSCE模式是内科护理学领域进行较早的一次尝试[3]。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复习知识的过程(相当于OSCE中的学生准备阶段)和学生模拟评估和护理患者(以临床情境下的实践为主)的过程组成。在此次尝试使用OSCE模式来设计内科护理综合实验课中,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受到了学生欢迎。但其评价主要依靠教师主观评判,还没有客观、具体的评价指标。在此之后,这种模式开始逐步尝试应用到内科护理学中。2010年,吴建军等将OSCE评价模式引入到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评价中[4],较为公正、客观地评价了学生对护理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相应技能水平,就考站设计的科学性、考站任务呈现方式的多样性、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考试结果的指导性等四方面总结了具体的经验。2015年,周俊等通过简化OSCE包括设置3个OCSE考站[5],训练由该校学生扮演的标准化病人(StudentStandardizedPatients,SSP)及考试安排,发现简化OSCE能够用于高职院校内科护理学的技能评价并且提高了便捷性和可行性。2018年,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对本科涉外护理专业60名护生运用OSCE情景教学法进行内科护理学实训教学[6],提高了本科护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实现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零距离接触。
2OSCE在内科护理学的应用成效
2.1有效提高护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临床决策能力
通过借鉴这一新型的医学教育模式在内科护理学进行教学和考核,让护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个站点的SP产生的任务,使学生感受到了临床情景,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提了学生护理操作技能、病情观察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及护患沟通能力,实现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零距离[6],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
2.2有效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在内科护理学中使用OSCE模式的案例不少是使用SSP的。学生扮演病人的过程中能亲身体验患者的感受和心理,同时能反过来学习如何关怀患者以及行为培养。OSCE模式的教学或考核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他们支持、帮助同伴并接受同伴的回馈,不仅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综合能力的考核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2.3有效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在内科护理学中运用OSCE进行教学或者考核,各个站点的SP可以模拟临床真实情境,把护生带入高仿真、复杂的情境中,使其体验临床复杂多变的的状况,增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7]。此外,OSCE能帮助护生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比如对SP病情的发展缺乏判断力和观察能力,同时未能对病情及时作出正确的护理操作,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对今后的学习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2.4有效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发展
在内科护理学中运用OSCE进行教学或考核。首先,在设计过程中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学科综合知识和操作技能;其次,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对课堂有更强的控能力、引导能力、组织能力[8]。
3OSCE在内科护理学应用的改良
3.1应用层面
OSCE是一种考核框架。我国护理教育界对于OSCE的研究主要停留在评价作用的层面,在内科护理学中有用于技能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的。目前,OSCE用于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的比较多[4],基本是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结合各学校特点、专业培养的目标及要求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值得我们借鉴。如何将OSCE的评价及教学功能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教学—评价—反馈—教学改进—评价”良性循环也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目标。
3.2考站设计
经典OSCE通常包括8~16个站点,其设置和实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5],但考生花费高、所需时间过长、要求过高、推广受阻碍。为了提高OSCE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可行性,其站点数和考站内容普遍有以下特点:①减少考核的站点数和缩短每站点的考试时间:考站总数3~4个,每站考核时间为5~30min不等。②每个考站都有其侧重的考核内容,例如:护理问诊考站侧重问诊技巧和问诊内容,护理体检考站侧重查体技能等。3.3标准化病人(SP)标准的OSCE考试通常采用SP,但SP要专人培训和发放工资,费用很高[5],不利于在内科护理学中推广和应用。目前,学生标准化病人在各大高校实施的OSCE考核中应用最广泛,它能有效减少经费支出,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在组织招募、培训、教学中均显示出较大优势。将编制好的病例及剧本发给具备入选条件的学生,在学生预习过病例后,安排其去相应临床科室见习,进一步熟悉所扮演病人的临床表现。最后,经过预演,考核,选择符合条件的学生作为SSP参与研究[1]。
4小结
OSCE是新兴的一种能够客观、全面评价医学生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的考核模式,为我们带来了改革护理教学和考核的新思路,做到教、考、用一体化[3]。通过设计各种考站,帮助学生整合所学知识和所需技能,提高相应的职业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现今内科护理教学中所欠缺并有待增强的方面。近年来,我国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护理院校积极引入OSCE考核模式,为护理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建立良好的沟通意识、管理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会有所帮助。因此,进一步完善OSCE考核模式,让其应用更为基础化、广泛化、更具护理学科特色,是内科护理学科需要努力的方向[9]。
参考文献
[1]郭淑芳,边红艳,冯俏,等.简易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内科护理学阶段性考核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137-140.
[2]王斌全,赵晓云.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产生及发展[J].护理研究,2008,22(5A):1221.
[3]陈军,姜丽萍,符丽燕,等.OSCE模式在内科护理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991-993.
[4]吴建军,刘革新,陈三妹,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7):109-111.
[6]周俊.简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技能评价中的应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2(3):119-121.
[7]曹迎东,李翠凡,李欢,等.OSCE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30):6,15.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混合式学习;实践内科
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教学的基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日后从事工作、照护患者时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及护理技巧,其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是为医院培养新型护理人才的重要保障。以往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多是老师按照教学大纲施教、示范,教学效果中规中矩,学生的积极性也并不高,甚至缺乏对学生沟通能力、创新思维、求知欲、探索能力均受到影响。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BL)通常指将学习风格、学习环境、学习理论、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等进行综合应用并在教学工作中有效落实,旨在将数字化教学与课堂面对面学习这两种较为典型的施教形式有机整合,适应新形势下教学应用主要的发展趋势[1]。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混合式学习,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还可促进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并有效强化学生之间协作能力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混合式学习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我院混合式学习法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提高。
1混合式学习发展趋势
混合式学习最早兴起与上世纪80年代,具有即可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启发、引导、监控等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也能将学生在学习过程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体现。施教原则在于根据不同教学要求、问题,采取相应方式将问题解决,在教学方面的体现是利用不同信息、媒体传递方式将问题解决,根本目的是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利益。国际教育界认为,混合式学习这种施教模式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知识、技能,也利于对其价值观及向上情感的培养。我们将混合式学习做为关键词进行文件检索,发现混合式学习已被一些高校应用,如2007年解文明等学者在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施教过程中依据混合式学习设计了相关内容并进行实践;同年扈志洪等学者探讨了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策略的构建;2008年何一茹在教师培训中采用了混合式学习。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整合正在广泛开展,在如此大环境下,构建具有特色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并广泛应用于学校教学,对促进教育教学向上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混合式学习的开展意义
内科护理学属护理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临床护理方面关键学科。既往国内学者在此项学科教学中运用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但仍是教师做主体的形式,相关的教学活动均围绕教师来进行,基础目的只是注重传授知识。但结合教学实践的经验来看,在教学中过分的强调以学生或者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均会存在一些弊端,进而影响教学效果[2]。而采用学、教并重的混合式学习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指导、改革对护理教学意义重点,主要可体现在下面几点:①促进教学改革将混合式学习所设计的内容有效运用至施教过程,能够提升护理教学的整体质量及水平,加快教学改革的脚步。②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混合式学习,所涉及到更为先进的施教理念与新型信息技术,给施教人员提出了严峻挑战,这也要求施教人员必须从提高自身能力及知识储备做起,以能够将混合式学习有效贯彻。③促进施教目标实现,混合式学习有利于师生沟通,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思维,进而促进护理教学根本目的达成[3]。
3混合式学习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
我院近年设立实验班,将混合式学习贯彻至护理教学,取得了满意效果,结合我校开展混合式学习的经验,我们将实践方法总结如下:①教学方法:内科护理学教学时间是1年,开展混合式教学班级的教学小组成员包括主讲教师1名,助教2名及技术支持人员1名。②课程导入:我们对内科护理学相关的学习内容、特征进行分析,制定施教内容与学习目标,并利用合适的教学资源及模式施教;同时,教学小组成员需要明确各自职责,如主讲教师主要负责为学生介绍内科护理学学习方法及目标、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及评价方法,助教主要将课程学习目标、内容、形式、方法、任务、成果一一明确,技术支持则在教学全程给予信息技术方面支持。③活动组织:混合式学习并不局限于传统课上听讲与课后读书,而是将协作学习及课堂讲授相结合,利于多种形式积累学生的学习经验。我们主要采取课堂讲授、分析案例、小组协作、解决问题等四种活动形式,而组织形式则包括个体化、小组及集体学习三类。④学习支持:利用学校所开发的网络平台给予学生学习环境支持,具体包括及时将课程相关的各种信息及时在平台,并将一些课程相关重要资料发送至学生电子信箱,开通微信群、QQ群、微博,利用先进的通讯手段提供给学生查询资料、咨询问题的平台,要求学生咨询的问题在48h内予以答复。针对具体案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设计见习内容,以促进施教目标达成。登记疏忽造成错漏以及计算错误的问题,有利于实现护理的无纸化办公模式,节约日常办公开支。②Excel表格极便于存储,可分月度、季度和年度建立备份文件在电脑中长期保存,避免纸质登记簿保管难以查找、占用空间的弊端。3应用Excel制作护士绩效考核表存在的不足缺勤考核未使用公式计算由于请假的种类和天数不同,所扣除的费用也不同,而且每人每月的休假也会有变动,如果使用Excel公式计算,每月都要重新制作公式,反而事倍功半。因此,缺勤考核项为手工计算后填报到表格中。二次分配未使用公式计算二次分配是将每月缺勤是按照岗位系数、担任组长天数、考勤天数来计算,很难使用Excel公式计算。因此,二次分配项为手工计算后填报到表格中。
4体会
合理的绩效分配制度,客观公平地实施护理人员的绩效分配,可以提高其工作中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3-5]。我院使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绩效分配,取得良好的效果。Excel软件操作简单方便,在财务预算、账务核算、报表、计划统计等数据统计处理时,极为方便,其界面清爽,简单易用,在护理部能迅速推广应用[6]。Excel是由电脑编写和运行的一款电子表格软件,可用来更方便地处理数据,一般用于会计核算、财务预算、账单和销售、报表、计划统计等。其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方便,易学易用特点,能够让护士、护士长在接受指导后很快掌握并熟练运用[6]。
综上所述,相对于传统纸质登记簿而言,Excel电子表格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明显改善了护理人员的管理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冰 孙广翠 单位:1.扎兰屯职业学院 2.扎兰屯人民医院妇产科
参考文献
[1]罗金萍,陈斌,王玉莲,等.Excel电子表格在普通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8A):2060.
[2]李秀凤,刘红玲,张俊萍,等.Excel电子表格在护理部管理工作中应用体会[J].护理研究,2008,22(9A):2427-2428.
[3]娄湘红,李萍.手外科病区护理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2,27(2):9-12.
[4]杨晶.我院护理人员绩效工资改革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50-51.
1.1一般资料
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的护理专业学生内科护理学技能考核中,随机选取128例参与考核的学生并随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中男8例,女56例,年龄15~19岁,平均年龄(18.1±1.3)岁;观察组中男9例,女55例,年龄15~18岁,平均年龄(17.9±1.6)岁;两组学生年龄、性别组成及入学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内科护理学技能考核中,对照组学生以常规方法展开考核,观察组学生以模拟情境小组考核法展开考核:由4~5例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各小组派出1位代表抽取病例签;小组内展开10min集体讨论,组员经协商划分各自的考核任务,包括问诊、临床护理体验、护理中问题分析、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等,按照问题顺序逐一考核。在考核过程中,由三年级护生扮演患者角色,考核老师以旁观者身份对考核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如有必要可根据情境进展提问。完成考核后学生展开自评与互评,三年级护生以患者角度给出相应意见和建议,最后由考核教师进行点评并加以总结。
1.3观察指标
在评价学生考核成绩时,观察组根据任务完成质量、回答问题等情况根据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对照组仍以试卷答题情况进行评分,两组总得分均为30分,优:得分为27分及以上;良:得分为24~26分;可:得分为21~23分;差:得分为18~20分;不及格:得分为18分以下。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在完成考核后向两组学生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考核是否有利于护理评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的认可情况,评价结果分为高度认可、认可、不认可3个等级,总认可率=(高度认可+认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对比
两组考核成绩为:对照组优12例,良17例,可24例,差6例,不及格5例,优良率为45.3%;观察组优17例,良25例,可16例,差4例,不及格2例,优良率为65.6%;观察组考核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学生对考核方式的认可度分析
观察组学生对考核方式的认可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内科护理学是有关于疾病认知、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促进与增进患者健康的学科,和临床中各科的护理学具有密切关联。内科护理学是临床中护理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接触最早的专业课,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的掌握直接影响着日后临床工作的正常开展。护理专业学生对于内科护理学中护理技能的掌握对其临床实践能力有直接影响,而护理技能的考核是验证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效果的重要内容。在现代护理理念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健康为中心”背景下,传统闭卷考核方法已无法真正检验学生的护理技能,因此改革内科护理学技能考核方法十分重要。本校在这一工作中,对照组学生仍以常规闭卷考试方式展开考核,而观察组尝试以模拟情境小组考核法展开考核。模拟情境小组考核法是将临床考试方式与合作学习模式予以有机结合,通过对临床情境进行模拟,抽取出考核要点,而受试者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各成员逐一完成考核要点,而小组共同完成整个考核内容,同时获取测试成绩的方法。这一考核方法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重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督促组内成员共同学习,追求自身与小组的考核成绩尽可能提高。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考核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对考核方式的总认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模拟情境小组考核法的实施可进一步增强学生彼此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体现出考核对于教学工作的导向作用。
4结语
探究式学习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宗旨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本文仅对中等卫生学校内科护理学探究性学习作初步探讨。
1内科护理学探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
1.1课堂内的学习形式
1.1.1发现式探究。
主要过程是:教师提供相关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猜想――设计解决问题或验证猜想的方案――病历――讨论、归纳与反思。发现式探究学习常用于一些重要的概念、规律课的学习,如在“冠心病”一节,我用多媒体提供一个情景:“一个老年人在劳动中突然停下来,用手捂住前胸,表情痛苦?”引导学生提出猜想:“这位老年人出现了怎样的不适?”从而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
1.1.2接受式探究。
主要过程是:教师提供有关知识和背景材料――操作或讨论――得出结论――应用反思。接受式探究学习主要用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或操作技能的学习,如“冠心病”一节,教师讲解临床症状时,提出“心绞痛主要症状为胸痛,心梗亦为胸痛,二者有何区别呢?”然后指导学生看书、病历与多媒体,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二者虽均为胸痛,但在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式各有不同,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作业。接受式探究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主动的接受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走出传统的“黑板+粉笔+教材”的传统模式,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拓展与优化教育环境,以此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
1.2课外的常见学习形式
1.2.1探究性实验与操作。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医学科学。教材中有许多验证性病历讨论,如果简单的课上讲解,学生按部就班的完成,则不符合教育的初衷。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我把教科书中的病历以角色表演的形式留给同学,让他们根据病历中的内容,分别饰演患者和护士,通过资料收集,得出护理诊断,施行护理措施,并给予健康指导等整套的医疗实践,使学生从课堂走向临床。课外探究性实验与操作的特点是:学生自主性强,时间、空间相对充足,学生亲自参与设计病历过程,进行充分观察,并对病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充分发挥学生“五官”的作用,使他们真正做到“四到”:手到、耳到、口到、脑到。
1.2.2专题探究活动。
21世纪的中级护理人才的教育目标是:“护理模式应以病人为中心,实施身心的整体护理”。专题探究要有成效应做到三点:其一,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首先教师要预见学生小组能否完成专题探究,在完成专题研究的过程中将会出现哪些困难,有针对性的作专题讲座;其二,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开展专题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新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但其维持时间较短,因此不断的变化活动形式,可让学生保持兴趣和热情;其三,尽量用学校和教学医院资源来开展研究,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种具体感。
2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2.1创设学习情景,激发探究兴趣,建立模拟病房。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是进行探究最直接的动力。典型规范的模拟病房,教师装扮成各种典型疾病的患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发现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创设情景教学常见的方法是:用好教材中的“?”,生动形象的小病历故事,多媒体展现的护理片段、疑难病历思考等等,让学生处于探究的情景中,都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2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这里的“任务”对学生来说就是“作业”,不过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作业,它的突出特点是对学生具有实际的意义,是学生最近关心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例如:“夏季易爆发那些传染病,应进行怎样的预防和护理?”并附加一些评比措施。由于夏季即将来临,学生非常关心,加上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又要评比,学生的探究积极性高涨。
2.3加强过程指导,教会探究方法。
探究性学习必须强调过程,指导护理病志,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与技巧,提出具体要求,如:使学生学会如何收集健康史、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使学生养成自觉观察医疗现象和物理体征的习惯,能制订护理计划和表述预期结果,能通过观察提出质疑;护理操作,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操作顺序完成,并理解它的科学依据;收集现代护理信息,指导学生如何登陆Internet,提供相关信息所在网的网名等等。
2.4注重探究实效,享受探究乐趣。
我们应当采取多种方式,使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以建立“成功―快乐―成功”的良性循环机制。就课堂教学而言,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重视课前准备,如病历课前透彻分析、自制课件拷贝入硬盘并演示一遍等等,有效的问题解决是以坚实丰富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旧知识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前提;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材料,学习材料的简繁和难易直接影响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要经过精心选择和组织;三是适当指导,探究性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意味着要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适当的指导是必要的,但教师的指导宜少而精,过多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制约学生的手脚。
2.5培养创造性思维,升华探究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把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深刻性、独特性等品质摆在重要地位,保护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类比、猜测与假设,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始终维护着一个自由的探究氛围,使学生的探究能力最终升华为创造能力。
总之,探究性学习中没有失败者,其积极影响是全方位的。首先,这种学习方式可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主动获取知识,重视实践,力求创新,让日常学习充满生机与活力;其次,这种学习方式可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学习和研究中,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其三,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摆脱了单一的学习模式,使他们的社会交往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大有提高。因此,笔者认为,此种学习方式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