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趣味问答题

趣味问答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趣味问答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趣味问答题

趣味问答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交通 区位 分析 系统性

【中图分类号】U4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129-01

一、问题提出背景

交通区位问题是高中地理必修课和选修课中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而且交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关于交通建设理论的学习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交通区位问题在高考的知识和能力考察中也占有很重要地位。但是在关于交通问题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发现教材设置较为分散,系统性较差,广大师生在教学中以及考试中往往不能抓住此类问题的关键,存在分析不到位、解题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不完整等问题。鉴于此,笔者整理总结出此类问题分析方法和解答技巧与广大地理教育同仁及学生分享。

二、交通区位的概念及特点

1.所谓交通区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一个地区整体的交通位置条件,即交通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二是指影响一个地区交通设施建设的因素。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在高中课本的不同章节均有涉及,但对问题的分析欠缺系统性,对学生而言,影响了知识掌握的效果。

2.交通区位的特点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就其共性来说,影响各种交通类型建设的基本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因为任何交通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一定的改造,那么必然涉及到自然因素对建设的影响,而且任何交通建设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同时交通的建设又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所以,社会经济因素既会对交通建设产生影响,又会受其影响,二者联系紧密。

三、交通区位问题分类及其分析与解答

1.交通区位问题的分类

从交通建设的基础设施来看,既有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线路的建设,也有汽车站、火车站、港口码头、航空港等交通点的建设;从交通建设的范围来看,既有跨地区、跨省界、跨国界的大范围广域交通建设,也有城市、乡镇甚至更小范围内的局部区域交通建设;从建设的目的来看,有的侧重促进经济发展,也有侧重加强地区联系,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对区位的分析必须考虑到这些不同,进而才能对此类问题进行准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

2.交通区位问题的分析与解答

(1)交通线的区位因素分析与解答(以铁路建设为例)

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投资大,主要要考虑社会经济的需要,例如: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同时,必须考虑到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对线路选择的影响,以达到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的目的。例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此外,科技是保障,可以说,科技是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制约的关键,例如:在进行青藏铁路、南昆铁路建设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至关重要。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微观选线方面,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建设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当然,方便快捷、少占好地、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交通线路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合理布局交通网,加快物资流通;②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加强地区间的联系,增强民族团结;④有利于巩固沿边偏远地区的国防。

(2)交通点的区位分析与解答(以港口建设为例)

交通点一般是交通线路的节点或枢纽,主要发挥的作用就是客货的集散,所以交通点的设置应以方便客货的集散为原则。这就会产生对社会经济因素的联系,同时,在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有利自然区位因素的选择,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工程量。例如:港口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广阔的经济腹地(服务范围)、大城市的依托、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客货集散。而自然因素包括:利于航行、停泊、筑港的水域条件(如通畅的水道、避风避浪的条件、近岸的深水条件)和利于建设的陆地条件(平坦开阔的地形条件等)。

(3)城市交通的区位分析与解答

从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结构和人们出行需要考虑,城市布局要紧凑,生活区和工厂区、机关区相互邻近,这样可以减少城市交通的工程量,同时又能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但商业服务区和文娱场所要避免过分集中,以免产生城市的交通拥堵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如有过境道路最好从市区边缘通过的话,最好与市内道路相分离,以避免过境道路对城市内部交通产生的不利影响。

为了更好的满足日常生活和生产对城市交通的需要,还要选择合理的交通布局方式。如:利用放射状线路加强市中心和郊区的联系,利用环行线路缩短各端点距离,缓解对市中心的压力,使车流、人流避免在市中心造成拥堵,扩大市中心区的交通容量,利用方格线路分散交通流量等。当然,几种线路综合运用可以更好的发挥作用。

趣味问答题范文第2篇

一、熟读成诵

熟读成诵这种记忆方法是最古老、最常见的方式。不仅语文课使用,品德与社会课中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运用此种方法要做好与语文课中阅读朗诵的衔接,掌握其中停顿、轻重缓急的方法技巧。除此之外,品德与社会课中哪些问题适合采用这种方法是一大关键。

如在六年制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中,有一课是《谢谢您,爸爸妈妈》,文中有一道题是爱是什么,答案是这样的:妈妈的爱是温暖的怀抱;爸爸的爱是谆谆的教导;奶奶的爱是幸福的摇篮;爷爷的爱是满意的微笑。这道题的答案是一首小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学生读的时候注意节奏和关键词应该很快能达到背诵的程度。

二、因人列答

我们先来看一道题:“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浪费现象?”在以往的教学中总是老师总结几条答案让学生去背,有时学生背诵的顺序颠倒了,老师也不允许。细想此题,答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应该有成百上千个,那么在这么多的答案中列出几条让学生用上一种方法熟读成诵是有难度的,也是不科学的。针对此题,应该鼓励学生用脑去想、去记,而不是用口去背。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应把此题展开,让学生充分进行讨论交流,然后结合自身实际形成自己的答案。这种私人订制的答案就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在后面的背诵记忆中是轻而易举的,同时也为学习下一题“你有哪些节约的好办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辩证论述

趣味问答题范文第3篇

图书馆的馆藏期刊提供68-78%的各领域专业信息,纸质文学艺术类期刊也能使读者享受到特殊的阅读情趣和阅读体验,所以研究如何开展期刊阅读推广活动十分必要川。2010年,陈建英困在对大学生期刊阅读需求分析后,对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读引导提出如下建议:要根据不同的阅读需求,有针对性地推荐读物;要加强专业方向引导,提高大学生对专业期刊的兴趣;要及时了解期刊阅读需求,不断改进工作。2013年,郝天晓川分析吉林省图书馆利用期刊载体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后,提出增加期刊资源建设、充分发挥期刊特点、加大宣传力度及动员多方力量等建议。2016年,叶梦Cs7提出改善期刊阅读推广工作的有效策略包括:以人为本、注重读者需求、提高期刊质量、构筑优质阅读环境。期刊资源推广方面的专题案例研究不多,郝天晓在《利用期刊载体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新思考:以吉林省图书馆“阅读在身边”系列活动为例》中总结了期刊阅读推广的方式。为了做好阅读推广服务工作,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图书馆从2012年开始策划组织“期刊寻宝”趣味竞赛活动,推广效果良好,值得分析研究。

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图书馆“期刊寻宝”活动

以服务读者为原则

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应遵循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原则川。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图书馆“期刊寻宝”活动体现了为读者服务,读者至上的原则。活动负责人通过《文献信息检索》课堂和组织义工劳动的机会作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文献信息需求和对“期刊寻宝”活动的建议。为方便读者及时了解并参与活动,图书馆网页和微信平台及时公布活动方案和报名方式。期刊部设计制作的宣传海报张贴在图书馆公告栏和门禁入日,海报以醒目文字和逼真的奖品图片吸引读者关注。竞赛前一天,工作人员会打电话提醒每位参赛者竞赛时间和地点。竞赛奖品也是负责老师根据学生的建议购买的时尚实用物品,比如蓝牙耳机、华为手环、智能台灯和移动电源等。

注重知识性普及

为确保期刊阅读推广活动的知识性,工作人员从本馆主校区现刊架上1000种中文期刊、80种外文期刊中挑选了一些标识清楚、便于检索、便于上架下架的各种类别期刊进行命题,针对每本期刊单独设计一道问答题。题目涉及架位号、C'N号、ISSN号、邮发代号等期刊常用检索字段,也涉及文章题名、作者、关键词、检索词等文献检索字段。竞赛前,期刊部负责人通过PPT作赛前宣传讲解,为参赛学生普及期刊知识,解释“期刊寻宝”活动的命题范围、题目种类、期刊布局及检索技巧,并上网演示如何在C'NKI、万方等中文期刊数据库中检索下载全文。

融入趣味性元素

竞赛设计初衷是考虑以轻松活泼的寻宝方式进行阅读推广活动,最终形成的活动方案如下:参赛者需要在20分钟时间内,到期刊架上找到题目条上列出的7册期刊和自己选择推荐的2种期刊,并以填答题表的形式间答题目条上相关问题。当工作人员点击PPT上的电子计时器的后,参赛者马上进入竞赛状态,各人以自己认为的最佳方式完成竞赛步骤—架上找刊、刊上找答案和答题纸上填写答案。活动中,答题时间有限定、有明确的任务要完成、有参赛者之间的比拼,相对于期刊推广人员台上讲解、参赛者台下听的推广形式,开展活动的方式充满了趣味性,更能调动参赛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参赛者在实践操作中掌握期刊搜索等知识,从而达到期刊阅读推广的目的。

把握流程的可操作性

在活动策划前期,为保证竞赛有条不紊易于操作,期刊部工作人员集思广益、献言献策,对程序和细节进行了梳理,形成分工协作、各司其责的流程说明。活动前2小时,期刊部人员开始整理活动区域,并提醒读者下厂!几去其他区域阅览。赛前半小时,有专人负责引导参赛学生入场(签到、发答题纸,引导学生到等候区就座),有专人在竞赛等候区以各类期刊为样本给参赛学生介绍期刊知识及竞赛规则。分场次竞赛前20分钟,期刊部负责人用PPT介绍期刊知识和竞赛事项。每场竞赛前5分钟,有专人负责将学生按照签到顺序分成10人一组,组织参赛者抽取竞赛题目。(题目反复校对后,打印出来,裁成小条,按类别装在不同的纸袋中,以备学生抽取。)竞赛时现场区有专人负责全场协调和特殊情况处理,现刊区有专人负责准时将竞赛涉及期刊准确上架摆放整齐。学生每人随机从题目盒中抽取一组必选题目,题目包含2道专业类期刊题目、3道文艺类期刊题目、2道外文期刊类题目。学生需按照题目条上信息到期刊架上找到题目所涉及的期刊,在期刊上找到问题答案,在答题纸上填写答案。答题纸的背面,工作人员备注了答题说明,以便学生了解活动程序和评分标准,确定答题策略。为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答题说明上公布了每道题目分值:顺序号(方便阅卷,必选题0.5分)、架位号(方便找刊,必选题0.5分,自选题1分)、期刊刊名(中文1分、外文2分)、期刊年/期<1分)、邮发代号(中文1分,外文无)、国内统一刊号C'N号(中文1分,外文无)、国际统一刊号ISSN号(2分)及问答题(中文3分,外文1分),每道题目10分。每道原文下载题目分值设为5分,卷面总分是100分。为了参赛者快速找到期刊,答题规则对期刊排架方式作了说明,即以一个期刊架为单元,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外文架位号为+W+数字”。答题说明对交卷也作了备注说明,竞赛答题时间长度由老师填写,得分相同时速度较快者排名在前。每组笔试答题时间长度为20分钟,上五层电子阅览室路途时间为5分钟,电脑上机检索时间为10分钟。20分钟之内笔答题完成者需举手示意,由老师标注时间长度后,持答卷去五层电子阅览室进行原文下载题目竞赛,完成上机检索后,将答卷交给负责老师。

注重活动的实效性

为保证活动的推广效果,组织人员在活动结束后要集中交流总结,对活动流程进行反思,探讨改进办法。期刊部专人负责撰写新闻稿件对活动进行报道,专人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为检验竞赛规则的合理性及命题准确性,2017年举办活动时,命题人员在最后一场与学生一起竞赛,为以后更好地开展“期刊寻宝”活动积累经验。因时间和场地限制,每年报名人数限制在50人。在活动通知和宣传海报后贴出后两星期内,竞赛名额就会报满。由表2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参赛学生来自各学院(2017年学校共12个学院),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报名踊跃,研究生报名较少,教职工没有报名。活动进行中会出现学生未经报名而现场强烈要求参赛的情况。2015年有数名大四毕业生热情高涨临时要求参赛,经工作人员协商,给子他们参赛机会。也有些报名参赛学生因在外地实习、临时安排的试验或其他特殊事项,不能到馆参赛。竞赛规则要求参赛者在20分钟时间内,按照题目条上架位号在期刊架上找到9种相应期刊和相关问题的答案,是在有趣的寻宝活动中考查学生对期刊知识的领悟和应用能力、对“期刊寻宝”任务的分析统筹能力,甚至也考查了学生的反应速度、书写能力、心理素质、动手能力和英语认知水平,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竞赛答卷由专人按照答案批阅,按照参赛者得分情况,进行分段统计分析。低于60分合并统计为一个分数段,60分以上每递增10分为一分数段。2017年活动增加了原文检索题目以后,笔试题目数量减少一道,而笔试题目时间长度没变,因而竞赛成绩有所提高。原文检索题目是指定在C'NKI数据库检索,下载两篇专业类期刊的相关原文。因为负责老师作了PPT的介绍和演示,所以参赛者大都掌握了原文下载技巧。工作人员根据学生答卷的成绩,由高到低排序后,确定每个奖项得主。活动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优秀奖十名。如表5所示,2016年参赛者得奖比例为51.100,说明奖项设置比较合理,能鼓励更多学生参与活动;得奖学生的成绩与奖项等级比较匹配,能激励参赛者继续努力,主动地利用期刊资源,更关注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为了使参赛者获得精神奖励和荣誉感,工作人员在图书馆主页、图书馆内部刊物《图书馆通讯》以及图书馆微信平台公示获奖者名单。

趣味问答题范文第4篇

不同方向学生学习的关注点不同安全工程专业煤矿方向和安全管理方向学生,对环境工程课程的关注点不同,如煤矿方向的学生认为煤矿行业产生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关注环境和保护环境的作用,而安全管理方向的学生的观点则相反。因此,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授课学时少,课程内容多一方面,内容泛而多,涉及环境领域的各个分支,包括环境的相关原理、工程技术和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该课程仅有32个学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讲解全部知识点,并达到教学目的,是一个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单一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满堂灌”,学生没有任何参与;同时,多媒体工具使用单一,只是用幻灯片照搬教材。这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

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根本,广泛收集资料,加工提炼,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以环境事故案例为起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增加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合理规划课程,精心编排内容,根据社会发展形势不断更新参考教材内容。如:将环境工程课程内容整体划分为3个模块:环境工程基础知识模块,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模块和环境管理模块。其中,将第1模块重组为环境工程概述,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和生态学基础4个部分;第2模块重组为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噪声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及其防治和其他污染及其防治6个部分;第3模块重组为环境管理综述,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监测3个部分。这种内容体系清晰完整的模块易使学生把握整个课程的脉络。每个模块以教材为核心,多方参考各种书籍,适当调整,内容增减有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学生自学的空间,另一方面,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广泛查阅、多方参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每个部分内容都从事故案例开始,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进而展开具体内容。在具体讲解每个部分内容时,着重阐述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生态学的相关概念和各种污染的治理措施等。同时,在环境相关管理和工程技术方面采用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发现,给予其施展自我的空间。理论联系实际,以问题和探讨的方式,将所讲授的内容和生产生活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学以致用,加深理解和掌握,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课程特点,适时调整和更新教学方法,充分整合各种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使陌生变成熟悉,枯燥变成生动。另外,教师应以充分的准备积极投入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每章的核心内容,采用提问和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问题驱动”课堂教学模式[6]。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7]。从而增加了课堂兴趣性,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多与学生沟通,一方面广泛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意见,以便及时修订和调整,真正实现教学改革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快速融入到环境工程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和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增加教学的信息量和内容的趣味性和新颖性。在每章开讲之前让学生观摩简短的教学视频(事故案例、防治技术、相关新闻报道等),改变以往的从理性到感性认识的教学模式,预先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专业的使命感,如,温室效应的视频、水的重要性视频、酸雨的危害视频和低碳世博视频等。特别是关于各种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其每个章节前都有相关的图片信息内容,这些图片作为第一冲击激发了学生想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的欲望,同时在具体内容阐述中也有相关图片和视频信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针对个别章节和时下社会环境主体,增加几个小专题———图片集锦(附说明),如“坎昆会议专题”、“中国旱灾”、“日本地震专题”、“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和“这个地球怎么了”等。既贯通了所学知识,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民生的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应及时认真地批阅学生的作业,并给予评定,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从学习态度到学习方法、科学精神等方面加以引导,真正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考核方式改革考核是了解学生对知识学习和掌握情况的主要手段。环境工程课程的考核成绩分两部分:①平时成绩,由学生的平时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和作业情况等内容的综合评定组成;②卷面成绩,对以往的试卷题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一改往年的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和论述题的模式,变为单选题、多选题、问答题和论述题,旨在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考试并不是最终的目的,重要的是采用何种方式去衡量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趣味问答题范文第5篇

一、让数学问题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新知的前提,也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乐趣的必要条件。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时,需要认真研究数学教材,立足学生的发展特点,最大限度地增强数学问题的趣味性,调动学生探究问题正确结论的内在欲望,有效营造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

比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增加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我把古代数学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这一内容时,我就引用了《孙子算经》中一个有趣的问题。首先,我对学生说:“我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想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听。”我说:“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学生听了之后,十分感兴趣,于是,他们都开始动笔计算了起来,试想,如果我只是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那么,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学实践表明,培养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还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更有利于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让数学问题具有针对性,使问题教学有的放矢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就拿考试分数来说,即便两个学生的数学分数一样,但也不能说明两人的数学水平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失分的地方不一样,其中一个同学在函数部分丢分,另一个同学可能是在几何方面失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有区别的。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有效的教案,从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比如:在进行“二次函数”这一知识点的复习时,首先,我立足于学生的数学水平,围绕这一内容的重难点部分,把全班同学分成基础组、提高组、优秀组三个小组,针对不同组设计了不同的学习任务。我让基础组总结二次函数的各个常数的意义;让提高组梳理二次函数的相关公式、性质以及图像;让优秀组总结二次函数与其他知识如一元二次方程、坐标轴的关系。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如此一来,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问题教学有的放矢。

三、让数学问题具有发散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还是一门充满思维光芒的学科。在问题教学中,笔者认识到:就设计问题而言,虽然题目的形式不一样(可以是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但是考查的是同一个知识点。就解题方法而言,同一问题不仅仅有一种解答方法,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得出正确答案。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往往把解决数学问题的正确步骤直接告诉学生,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针对这一情况,在问题教学时,教师要巧妙地利用数学问题这一媒介,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答题目,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