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中秋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以前,我认为秋天是最最令人讨厌的季节,我恨秋天。那天我慢慢地走着,路边那些丑巴巴的杨树的叶子枯黄了,大着旋儿落下来,有的像小孩荡秋千,有的像水滴落在地上,还有的像飞机降落,我悲哀地望着枯黄的叶子,知道它们已经不行了。恩平婚介网[*]可是,到了姥姥家,推开笨重的大铁门,浮现在我眼前的不是那些丑巴巴的枯树,不是那些已经枯黄、腐烂的叶子,而是那些美丽的!阿,秋菊开得是那末灿烂,有的昂首挺胸,有的秋光灿烂……
还有那火红火红的鸡冠花,美丽极了。后来,我越来越喜欢秋天了。
每天,在电视里、电脑里看到金光闪闪的水稻,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橙色的橘子收获时,我的脸上总会浮现出快乐的笑容。
今天,我背着书包高兴地走着,路边那些可爱的杨树的落叶“沙沙”地响,好像对我说:“秋天来了,多穿一些衣服,别冻坏了身子。”课件下载[*]到了学校,花坛里有那美丽的月季花,有红的,有粉的,还有黄的……爬山虎的叶子已经慢慢地变红了,把墙染成了一片红色。
“沙沙沙”……“沙沙沙”……秋雨落在枯黄的叶子上,和落叶一起飘下来,好似一对要好的舞伴。秋雨落在凋谢的花瓣上和花瓣一起落下来,真美呀!阿,原来秋天这么美呀!我爱秋天。
几天前的一个下午我放学回家,刚进门妈妈就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你的作文在《小荷作文库》发表了。”我很惊奇地说:“真的吗!?”“你自己来看”妈妈说。我打开家中的电脑,咦,我投的稿件《中秋之夜》还果真出现在发表区里,原来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向《小荷作文库》投的稿,想不到还真的发表了,我非常高兴。
随后的几天里,我兴趣一来,一口气又向作文库投出几篇我原来写好的作文,果然,一连几天,我的文章几乎都被登出来,我得意洋洋的样子。
星期五,爸爸从汕头上班回家休息,我急忙将作文被网站发表的消息告诉爸爸,我以为这一下爸爸会很高兴地将我表扬一番,可是爸爸不声不响地查了一下网站,然后一脸严肃的对我说:“你不要太高兴了,你看人家江西南刚小学的周伟哲同学的同名作文《可爱的小鸟》写得有多好啊,人家的水平与你相差有多远,人家观察得多细致,描写得多生动,得了五颗星,你的作文写得太简单了,比喝杯水还容易,才得了二颗星,你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爸爸要求我要认真写作,独立思考,作文写完之后要多读几遍,多修改几遍,写出更好的文章。我觉得爸爸说得很有道理,今后我会按爸爸说的去做的。
俗话说,长文好做,短文难成。小作文虽“小”,但也“五脏俱全”,而且小作文还有更为严格的篇幅和字数及其他要求限制,要想在考场上取胜,不掌握一些技巧是不行的。
一、明晰要求,突出文体特征。不管是以前宜昌的小作文,还是2014年北京、山西、浙江舟山的“微小作文”,都有文体上的明确要求。如北京的感恩带有浓郁的抒彩,而山西就是景物描写,而浙江舟山则是议论文。
倘若忽视文体要求,即使结构和文字再美,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写作时,先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对文体的要求。如宜昌小作文给学生三道作文题,“准考证的启示”“准考证的故事”“准考证的联想”。其中,“准考证的启示”偏重于议论,“准考证的故事”偏重于记叙,“准考证的联想”则明显偏重于叙述和抒情。宜昌小作文“我的梦中小屋”要求学生多用描写,恰当运用记叙和抒情。有的省市给的是一段文字,要求写出读后感,读后感属议论;有的是一幅漫画,“可描述,可说明,可议论”,题目限制虽然不甚严,写作时,依然要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或描述、或说明、或议论。请看:
点赞:让孩子接地气
浙江嘉兴一考生
当下城市的孩子,不仅不知道皂角树是什么模样,就连一年四季都常常“错位”。现实让儿童远离了大自然,远离了生活。为了让女儿能体验自然,描绘自然,“甜妈”在经济能力许可的情况下,包下荒山,栽种桃树,让女儿和其他小孩,接地气,赏桃花,开阔视野,放松身心,此举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
点赞一下甜妈:希望有更多的甜妈、甜爸能加入这个行列。
2014年浙江嘉兴中考小作文要求写“短评”,先摆出城市小孩四季错位的现象,然后引述甜妈的做法并展开评论,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表明观点。有理有据,令人驯服。再看北京去年中考小作文:
亲爱的老师:
还记得那一次吗?因为作业“偷懒”,我被到办公室“约见”。
心中有几份忐忑。
到了办公室,您慈祥地对我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只不过有点懒。但老师相信你只要努力学习,成绩一定可以提高。你自控能力较差,老师会帮你,督促你。好了,孩子,回教室把作业补起来!”
回到教室,我第一次认真及时地补好作业。
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老师对我说的话。我对自己说,要努力了!
正是有了那次单独的“约谈”,才有了以后的“悬崖勒马”与“柳暗花明”!
临近毕业,真诚地对您说:“谢谢您,老师!”
文首,一个问句,巧妙唤起对往事的回忆,重点写老师办公室对“我”满含期待的话语,这句话,唤醒“我”的良知,从此,“我”开始努力;对比鲜明,凸显教育效果。最后满怀感激。山西小作文是片段描写,请看:
春在山民不经意间来到山里。随着绿意的萌动,天蓝了,鸟儿也渐渐地醒了。瞧,漫山遍野都是迎风摇曳的杜鹃花,红的,黄的,白的,走过去,仿佛听见他们在呼唤:“快来啊,忘掉烦恼,和我们一起唱歌,一起跳舞!”自己也仿佛变成一棵迎风摇曳的杜鹃。
夏天是个急性子,穿梭在树林间,一股清凉之气遍布全身。抬头望,树叶遮住了烈日,点点光斑映在地面上,让你惬意,让你陶醉。那一山山翠绿,令人心旷神怡。
片段景物描写让我们眼睛一亮。先从视角描写春天里迎风摇曳的杜鹃,再夏季山间绿色、山间的红色,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对故乡热爱赞美之情溢之于表,拟人、比喻、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加感染力,让读者动情。
二、层次分明,写作思路要明晰。微小作文虽然字数不多,除片段描写外,无论是说明性还是议论性文字,都要求结构完整,要素齐全,中规中矩。说明性的,依然讲究说明顺序――先总后分,灵活运用说明方法;议论性的,要观点鲜明,有理有据,有论证分析过程;应用文,格式上马虎不得,应用文术语中规中矩。小作文要做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塞上生几何
古诗中的图形真奇妙。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几何图形。
在这如画的构图当中,蕴藏着一些数学图形。大漠是面,长河是线,孤烟是曲线,而落日呢?则是一个美丽的圆。大漠如此广阔,无边无际,是一块无法衡量的面,落日是一轮可以运动的圆,笔直的线,运动的曲线、点、线、面,就这样构成了几何中最基本的元素。
一幅简洁的图画,在数学大师的眼里,同样也可以繁衍成美丽动人的几何图形。在这里,孤烟不再是烟,是直线;落日不再是落日,而是在空中运动可以划着美丽弧线的圆;而长河呢?那是一条绝妙的线,时而是直线,时而是曲线,具有动感的美;大漠呢?在诗人眼里,是毫无生气的充满幽怨的大漠,而在数学家眼里,就成为一个无边无垠的平面。数学这双大手真厉害,一步步将美丽的诗演绎成优美的几何图形。
应该感谢数学大师,将古诗与数字联姻,从此,想象王国了又多了一段佳话。
小作文采用总分总结构,中间主体部分先解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所蕴含的几何图形,后解说这些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也是逻辑顺序。
三、讲究语言,力争简洁优美。从各地小作文答题情况来看,语言上问题最大,考生或拖沓冗长,或平淡无奇。因为微小,在语言上更讲究。叙述要叙述娓娓,如风行水上;描写要几笔勾勒,画出神韵;议论文要观点鲜明,有理有据有分析;语言要简洁,可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用排比句展开,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增添文字魅力。
我们丢了什么?
又是一年春柳绿!世俗喧嚣、红尘滚滚,不少人哼着“我的心太乱,要……”一边叫嚣,一边狂欢。
中国文化慢慢被人淡忘!如今,端午节的龙舟,依旧在划么?清明时节的行人,还依旧断魂么?故乡的社戏,是否还在水乡上演?中秋节的亲人,依旧会团聚吗,会吟着“天涯共此时”吗?会吟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福远方的亲人吗?
或许我们已经淡忘了,而什么渐渐浓了呢?圣诞节的街灯彻夜明亮;情人节的鲜花卡片到处飘香;“麦当劳”这个异族家伙,也在中国安了家,买了上好的新房……
异国文化的魅力的确巨大,但中国人不应当把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吗?吸收国外文化,又怎能以牺牲本国文化为代价?
又是一年春柳绿!但愿少扮些“牛仔”,多穿些唐装;但愿国人少听些摇滚,多看些京剧;但愿孩子少听些“亚当夏娃”,多讲些“牛郎织女”!
由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一连四个委婉含蓄的追问,道出深深忧思;第三段巧用问句,引出令人忧虑的问题,第四段水到渠成表明观点,结尾含蓄表明愿景,启人深思。
四、入题要巧,直接切题不铺陈。为突出中心,大作文可渲染、用力铺陈,好比助跑跳远,通过助跑可跳得更远;可采用插叙,让情节更加曲折。小作文,因字数上要求,不可能铺陈。小作文好比立定跳远,不能助跑,站定就跳。小作文切题要直接,切莫拖泥带水,片段描写更要直接切入描写对象。如《我的梦中小屋》:
斑驳的石板小路,清幽的院落。
典雅,别致,给人“曲径通幽处”的感觉。满目葱茏,花木成群,树影婆娑。翠竹郁郁葱葱,清风拂过,丛叶舞动,刚劲之中又显些柔媚。花丛高低错落,粉红,洁白,鹅黄,淡紫,花儿在寂静的空气中飘散着微微清香。
青灰色格调的两层小阁楼,四周爬满藤条,楼顶太阳能热水器与电视天线给古朴的小楼平添一丝生机。空中的薄云微微流过,暂无“雨打芭蕉点点愁”的味道。正门古朴的青灰色,阁楼左边阳台盆栽的兰花草、蝴蝶兰在微风中摇曳。门前一串风铃在轻风中翩翩起舞,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
一、结合课后练习,带动读写结合
现行语文教材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同一个专题,文章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教学中有计划地围绕单元学习专题,结合每篇课文特点进行写作练习。
例如,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芦花荡》以课文中有一段精彩地描写老头子的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里,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老师就以此课设计《人物描写之心理描写》的作文。作文中可看这样的例子:桑娜拉开帐子,渔夫看见七个孩子并排安静地躺着,有两个浅黄色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他们呼吸均匀而平静……让学生揣摩此时丈夫、桑娜的心理。学生知道心理描写着能展示人物性格,同时阅读文中人物形象的体会也有一定的帮助。所以《芦花荡》中对二菱的心理描写非常到位。
二、抓住文章的“空白”进行练笔
课文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余地的地方。这种“空白”往往存在于词、句、段、话中,为叙述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我们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习作的形式把“空白”补充出来。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手头教材,又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习作和灵感的欲望,有利于降低习作的难度。
例如,在教学《阿长和山海经》一课时,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因此,我要求学生以《阿长买山海经的经过》为题,从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进行想象,描写阿长买书的情形,从而获得了知识上融会贯通和感情上强烈共鸣的效果。
老师根据《芦花荡》课后练习题三: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明月清风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等,找出并抄下来,仔细体味,再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设计《以景衬情之景物描写》的作文教学。
三、结合教材,仿写语段
仿写的特点在于“仿”。有一个样本,要求你仿照本材料的形式或内容,写出相同形式或内容的话。这与一般性的写作训练比较有一点的难读,难点是在“仿”的基础上写话,必须按照要求的角度去写,这不但考查了写作,还考查了阅读理解。对样本材料的内容没有比较深刻的感悟,或对其形式特点缺少真正的认识,或对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缺少深刻的感悟,都不能很好地完成仿写任务。
为了落实课标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人教课标版七致九年级语文教材设计了比较翔实的仿写练习体系。全套书共有16次练习,七年级上册4次,下册3次,八年级上、下各2次,九年级上册2次,下册3次。根据训练活动的密度部署,七年级要集中打好仿写训练的基础,八、九年级在巩固面前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以求学生视野的开阔和能力的提升。梳理一下,教材仿写联系的角度大概有一些几个方面:仿写修辞的运用。八年级上册《杜甫诗三首》的练习就是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的仿写。《芦花荡》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明月清风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等,找出并抄下来,仔细体味,再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是仿写人、景、物的写法写话或片段。下边,是我依据七至九年级课标教材整理出来的仿写训练体系,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第三题,学习课文结尾的比喻句,写赞美春天的话。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夏感》第三题,模仿给出的写春、秋景色的句子写描写夏、冬景色的句子。七年级上册第24课《散文诗两首》第三题,学习借助某一具体形象抒感的写法写同样主题的诗歌或话。七年级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题,用上一系列的动词写话。七年级下册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第三题,学习课文写法描写同学的外貌特征。七年级下册第29课《马》第二题,学习本文的写法(作比较)描述一种小动物。八年级上册第2课《芦花荡》第三题,仿写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八年级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的第一、二自然段。八年级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第三题,仿写对偶句子。八年级下册第5课《再塑生命》第三题,仿课文第三部分用对话的形式讨论具体问题的写法写话。八年级下册第10课《组歌》第二题,仿照课文运用第一人称借助艺术想象表达人生思考的写法写散文诗。九年级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第三题,仿照“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期盼。九年下册第3课《祖国啊我亲爱的母亲》第三题,诗中所写的对象,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牛”在“纺着疲惫的歌”),有些则没有下句承接(如“干瘪的稻穗”)。仿照课文,在下面这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九年级下册第14课《变脸》第三题,剧中“帮腔人”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请你也以“帮腔人”的口吻,再写几句劝说水上漂的唱词。
四、学科整理,随时练笔
叶圣陶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由此可见,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活动中,既丰富了生活,又陶冶了情操,更重要的是他们储存了七彩的写话素材,提供了练笔的机会。
1.以实践为契机,摄取生动素材
要是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就要指导学生去留意观察周围的任何事物。常常蕴含着许多写话的题材,但时常被学生所忽略,我们应紧密联系各个学科,及时发现其中的练笔契机,教会学生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进一步诱发写话灵感。由于学生有了真切的感受,写出的语言非常生动、有趣。学校的活动学生参与了我们就要求他们写点什么。我们每天都有《快乐故事》,学生记录的就是身边发生的事。
2.以活动为载体,积累生活经验
1.“二泉映月”其实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请同学们阅读全文,找出描写二泉景色的相关词语,边读边想象那美妙绝伦的风景。
2.谁来说说“二泉映月”的景色,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出示相关词语:
树木葱茏藤萝摇曳一泓清泉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静影沉璧月光如银月光似水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3.刚才我们透过语言文字看到了二泉的美景,那么年幼的阿炳来到二泉边,能看到如此美景吗?(能,小阿炳当时没有失明)
4.可是,师父却不问他看到什么,而是问他听到什么。那么,阿炳听到什么呢?(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
5.这是为什么呢?(引读师父的话语)师父的这句话你能听懂吗?小阿炳能听懂吗?(依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饱经风霜”一词)
6.小结:没有经历过风霜的人,是不会听出泉水中奇妙的声音,也不会完全理解师父的话语。阿炳也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二、想象阿炳的坎坷经历
1.今后的岁月里,阿炳会饱经什么风霜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象阿炳的艰难经历。
2.阿炳这十年来饱经的风霜有哪些?(双目失明,生活穷困,疾病折磨……)在困境中阿炳是怎样做的呢?(板书:做)
3.有感情读出阿炳与命运的抗争。(配《二泉映月》选段)
三、前后比照阿炳的“看、听”
1.又是一个中秋夜,饱经风霜后的阿炳再次来到二泉,此时的他又是什么感受呢?请自读课文第4自然段。
2.此时的阿炳看到什么?(双目失明的他什么也看不见)
3.十年前的中秋夜,阿炳还和师父一起欣赏二泉映月的美景,十年后的中秋夜,物是人非,师父已经离开人世,自己也饱经风霜,双目失明,再也看不见二泉映月的景色了,他从淙淙水声中听到什么?(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4.这个句子中的各部分是不是结构相同?“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四个部分结构相同,这就是排比句。(反复诵读,体会排比结构能增强语势,使感情强烈)
5.这些都是阿炳用耳朵听到的吗?(不,是“想到”的。板书:想到),你怎么理解阿炳想到的内容?(教师可以相机引导学生联系阿炳的经历来理解)
四、细读第
自然段,描绘音乐曲线,体会句子特点
1.如果你经历了挫折或失败,你可能会哭泣着向亲人倾吐自己的感受。卖艺度日的阿炳,他通过什么倾吐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呢?(拉二胡)请同学自读课文第5自然段,看看阿炳是怎样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的?
2.作者将琴声分成了几个部分来写的?(3个部分,开头、、结尾)是怎样写琴声各部分的?(各部分都是先写了曲子旋律的特点,再写要表达的情感内容)依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投影文字,表现音乐的三个部分旋律特点和情感内容)
升腾跌宕
表达……抒发……
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久久回响委婉连绵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5.作者仍然用了排比句强烈表达情感,结合投影,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五、总结音乐创作历程
1.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阿炳创作音乐的历程。阿炳“经历”苦难后,再次来到二泉,“想到”了很多,不禁拿起二胡,将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了茫茫月夜。就这样,一首不朽的音乐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