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思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36-0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开放式的创新思维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以前在教学上,有些老师无视语文教材的灵活性和模糊性,只是一味地把教参上的内容当作定论塞给学生,并在考试中以此为标准答案,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在教法上,更是把学生当成储存知识的容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而且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兴趣的培养。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多年的从教经验,我认为,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重过程设计,创良好土壤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为实施教学目标精心谋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原则和教育思想,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良好土壤。比如,课堂导语的设计,虽然在开课前只有三言两语,但如果设计得好,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为学生提供无限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再如课堂设疑,如果教师能够针对课本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能够启迪学生智慧并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有疑处激疑,问疑处解疑,从而养成善思多问,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思维品格。又如课堂练习,要充分发挥检测的导向功能,注重引导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练习题的设计不但要做到形式灵活,内容巧妙,而且要别具匠心。在评讲的过程中对有创见的答案要敢于给高分,加以鼓励和引导。这样从教学的开端到最终评价整个过程的设计中,都注意和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教育也就真正落到实处了。

2.重兴趣培养,注新鲜活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强调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作为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启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使他们主动接受老师交给他们的“金钥匙”,去独自打开自己喜欢的科学殿堂的大门。创新思维的培养更是如此,我们学生对母语,即使是未上过的新课文,看一遍也似乎懂了不少,认知似乎没有什么障碍,似乎教不教一个样,学生很难产生学习母语的内驱力,如果我们老师光靠讲道理,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给学生的创新思维注入新鲜的活力。

如在学习《雨中登泰山》时,可不必从常规的移步换景讲起,而由两个问题引入:(1)登山很辛苦,但从古到今的人为什么都喜欢登山?(2)作者为什么即使是下雨天也不放弃登山?你有过下雨天登山的经历吗?问题出来后,很快就激起了学生创造思维的浪花,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登山的过程是人生的浓缩,登山是人生的写照,登山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勇气和信心。这样一来,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了浓厚的兴趣,思维也被激活了。又如教《黄山奇石》的三块石头时,我让学生喜欢哪块石就先学哪块;喜欢哪句话就针对这句话理解;自己感觉哪句话理解得好,就把哪句话读给大家听……结果,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在讨论和背诵中,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巩固。可见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3.重个人提高,培应变能力

创新思维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数学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采取标新立异快速简洁方法的思维活动。它不仅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本质,还提出了创造性的观点。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解析、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掌握数学教学的内容,对实际中的数学问题可以进行独立的分析和解答。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在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通过解决问题实现。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经常给教师反映上课时听得“明白”,但自己做题时,不知该如何下手。有些学生当听到教师解答时,便恍然大悟。其实并不是这些题目解答困难,而是学生的思维形式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存在不同。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模式时,一定要先了解学生存在哪些思维障碍。在了解研究高中学生的思维障碍之后,教师才能让学生放飞思想,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一、高中学生学习数学时面对的思维障碍

学习新知识是一种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原有掌握的知识结构中提取相关联的旧知识汲取新知识,也就是为旧知识和新知识找到“桥梁”。这样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将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升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但是在认知新事物新知识时,并不是一次就能成功,是在学生和教师双方作用下进行的。如果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自顾自一味地讲解新知识,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理解困难之处;或者当学生不能在新的知识和原有知识中找到“桥梁”时,便会形成思维障碍。

学生一旦形成数学思维障碍,就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并且导致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弱化。由于个体的差异,不同学生产生的思维障碍也不同,具体有以下方面。

1.肤浅的数学知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能深刻理解一些数学概念或者原理的产生原因和发展形势,只简单理解其表面含义,从而不能脱离具体事物产生抽象的概念,最终导致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2.缺乏空间想象力:高中学生往往对于直观事物比较敏感,对于抽象的数学问题不能直观地洞察到本质,从而不能转化成熟悉的数学模型去分析。

3.思维模式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这与所学的基础知识及学生的性格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致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产生差异。

4.思维定势:高中学生已经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积累了相当多的解题经验,这就导致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往往采取陈旧的解题思想,思想陷入呆滞状态,不能灵活应对。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信息化社会需要的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也是人才发展的需求。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那么数学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防止产生思维障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要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在讲解新知识点事,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兼顾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而不是一味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在教学中防止学生产生思维障碍。

例如,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面对的普遍困难是二次函数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刚入学的第一堂课,我们应该复习一下以往所学的二次函数内容,为此我设计了几道数学题活跃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

这三道题目是对知识点的递进,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适时讲解要点,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重视教授思想方法,指引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有些学生在面对数学试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该套用哪个公式,模仿之前类似试题的解答过程,这就导致学生面对新试题时会无从下手。这是缺乏数学意识的表现,数学意识引导学生面对试题时思考从哪些方面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引学生由意识推动双基,将数学意识的培养渗透到具体问题的讲解中。

在解答这道题时,利用了“因果转化意识”“类比转化意识”,当学生面对试题心中存在数学意识时,才能随心所欲、胸有成竹,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是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重要环节。

3.暴露学生思维框架,消除思维定势。学生思维定势是由长期的学习中形成的,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框架,帮助其消除思维定势。让学生暴露思维框架的方法有许多,例如教师在课余时间与学生探讨数学试题,可以将试题设置为易错试题,混淆概念试题等,甚至可以让学生对试题进行多种方法求解。当学生面对多解试题时,往往不满足一种解题方法,则会尝试探索更多的解答方法。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是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结语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相关知识为载体,有意识地渗入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不仅仅获取知识,更能掌握思考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爱敏.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新探[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4).

创新思维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档案工作;方法研究

都说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作为人类进步的重要的引擎,创新与科技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助力。对于档案工作来说,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带动了档案工作的数字化革新。

一、档案工作的现状与分析

人员流失严重,专业化不足。档案工作是一项相对比较枯燥的工作,需要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而在当下,片面追求速度与追逐利益已成为普遍现象,这也导致很多档案学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改行,档案工作的人员不足的情况比较普遍。同时,有相当部分的从业者,他们每天只埋头于工作,没能及时了解与跟进与档案相关的其他知识或信息,专业性不足。

欠缺创新思维,不能与时俱进。数字化不仅是个概念,还是一种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的现实存在。对档案工作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档案业也正如其他传统行业一样,面临着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是工作方式的转型,更是意识与思维的转型,但是我们很多从业者明显缺乏这种意识,特别是欠缺创新思维。一旦面对新问题与新的挑战,就无法应对。

二、档案从业者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要树立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个人的创新思维或创新意识往往需要后天的培养。档案从业者在日常工作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意识,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不同意意见或看法,敢于怀疑态度,敢于表达,并挑战传统,并能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树立创新思维和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好档案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必要前提。

(二)要热爱本职工作

热爱,且不介意它的平凡、微小与细碎,这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前提。档案从业者只有对其所从事的工作热爱,才能够愿意为其主动投入精力,积极思考,从而形成有创建性的意见,并付诸于实践,进而改进工作。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热爱档案工作是这一循环系统良性运作的动力与基础。如果档案从业者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无感,甚至是不喜欢,那则就很难实现或谈得上进行创新了。

(三)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创新不是空想,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基于个人或集体丰富的知识与经验之上。如同一个没有任何人生和社会体验的初生的婴儿,他/她需要有相当的“经历”之后才有可能产生创新的意识。对档案从业者同样如此,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来增长自己的学识,通过努力工作克服遇到的各种问题来增长自己的见识,才有可能产生创新的思维,才能提出富有创新性的好点子。

三、创新思维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

面对信息化的发展,档案从业者要结合行业自身特点,立足本职工作,合理运用新技术、进行创新性应用。档案工作也只有与社会发展趋势的相符,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主动探索,实践上积极创新,才能实现持久、健康、良性的发展。

(一)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要做好档案工作,推进档案业持续健康发展,一套完备的档案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必不可少。高校是我国档案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因此,要培养富有创新思维的人才,首先将创新融入到高校教育中去。从教材、教学方法、教育理念、评估制度等多方面入手,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型的教与学,为培养创新型档案人才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

除为高校档案专业学生提供人才培养机制外,我们还要为档案从业者提供培养创新思维的平台,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秉持公平、公开的原则,择优录取、优胜略汰,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鼓励他们多与国内外的同行交流,开展学术交流,积极拓展眼界。完善档案工作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鼓励岗位创新。同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具有实操性的档案工作评估机制。让优秀人才得到合理的劳动收入,解除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富有创新思维的专业化档案队伍,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二)档案数字化工作创新

传统的纸质化档案,虽然具有可信度高、不容易被篡改的特点,但也存有效率低、工作量大、存贮空间大等明显缺陷,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档案因其便捷性、高效性、存贮量大等优点正日益受到推崇。

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建设最基础的工作。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建设与创新是顺应潮流、适应时展的新举措、新要求。在“大数据”的时代,档案作为一种原生资源信息,越发受到人们重视。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创新,不仅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而且还可以为社会为公众提供高效率的全面服务。

(三)档案资料收集和档案服务的社会化创新

在美国,机构或个人捐赠有价值的档案资料十分活跃,捐赠已成为美国国家档案馆等机构收集档案资料的重要途径。接收捐赠的档案机构会将捐赠者的信息记录在册,让他们充分感受捐赠的社会意义。捐赠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档案资料,另一方面,通过公众的积极参与,也拉近了档案从业者与公众的距离,增强了行业的社会化程度,便于更好地为公众提供社会服务。这种社会化的档案捐赠制度在我国也非常适用,政府应加以扶持和鼓励。

目前,我国档案服务,受条件、政策等制约,档案服务的范围和社会化程度还比较低。我们可以从推进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实现档案工作与社会需求同步。此外,加大档案的开放度,面向公众开放档案,允许公众进行查阅、借阅。

创新思维范文第4篇

一、抓住学生心态,合作互动,扩展创新思维。

中学生对英语有种好奇心理。在课堂中,他们往往有两种心态:一方面他们羡慕教师,渴望自己也能讲几句,另一方面又羞于开口。于是,我就根据每课的具体内容设计一些饶有兴趣的游戏活动,图文并茂,其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内容新颖,形式多变。如:询问时间、请求帮助、购物、吃喝、复述故事、写日记等。这些游戏将教学内容在轻松的气氛中自然地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理解语义,然后模仿、跟读、复述。这样,既可消除紧张心理,又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好乐、好玩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从而促进了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方面的转化。

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开发创新思维。

要使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听、说、读、写、背、演、唱、画”这种寓教于乐的新模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敢于主动发问,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比如:安排每节课前3―5分钟的OnDuty和FreeTalk训练,值日生要走上讲台,回答全班同学的问题,或教师问答。这种形式是训练听、说和直接利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一种有效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很受学生欢迎。

三、运用情景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创新思维。

中学生爱幻想,对新事物极敏感又易接受,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创造真实的交际环境,千方百计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大量生动有趣的题材去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我把学生感兴趣、日常生活常见的英语词汇带入课堂语言训练当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又增强了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连珠炮似的提问”引导创新思维。

教师快速任意口头提问,要求学生迅速反应,例如:Whereareyoufrom?Whatdoes yousister/brotherdo?Where does she/he work?How long has she/he worked there?等。总之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适时设问,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训练,那么,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

五、设置英语一角,创设英语语言情景和氛围,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学习英语和学习其他科目一样要有经久不懈的兴趣作为直接动力,而兴趣与知识是不可分割的。创设英语语言情景和氛围,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记英语日记、把自己想到的先用书面文章表达一遍,再变为口语就简单多了,整个英语角就不徒具形式了。这样,写和说相辅相成,让英语真正成为一种交际工具,形成较严密的逻辑思维。例如:

A:What is your name?

B:My name is Lilei.

A: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B:Twenty-one.

A:How many girls are there in your class?

B:Twenty-one.

A:Where are you from?

B:I’m from America.

以上句子虽然简单,但对学生来说已属不易了。这种表演是行之有效的口语思维锻炼,如果坚持下去,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衣、食、住、行中的词与词组、句子与对话,这样,思维能力将得以锻炼,为运用英语交际打下坚实基础。

六、及时鼓励,调动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能直接影响学生的求知欲的产生,能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萌芽和创造力的产生。课堂上,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才能具有内驱力。因此,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作出积极评价。例如:在课堂中提问,假如学生回答达到90%的正确,老师就应该及时给予鼓励。而不是抓住往小缺进行批评;应该给予肯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七、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在中学英语教育教材的语篇中,蕴含着创造性思维的素材。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的内涵,精心设计有梯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学会概括、推理、评价及欣赏,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八、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 规则 创新思维 感悟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为了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教师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课程教育。鉴于目的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上课形式与其他科目也是不同的,在课上一般是运用一些与教学目的有关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亲自去做,去体验,然后将自己在过程中的感悟分享出来,从而在整个过程中领悟并内化相关的知识。

给学生上课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作为一名教师个人成长的一个过程。我曾在初一下学期后半段上过这样一节课,是在上节课“学会倾听”的前提下讲授本节课的内容“学会表达”。在课上有一个游戏活动,是考验学生“听”与“说”的能力。先要给学生交待游戏的背景,一个飞机发生的故障,坠落在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只有6个人存活了下来,分别是:孕妇、发明家、医学家、宇航员、生态学家、流浪汉。岛上没有淡水和食物,只有一个只能乘坐一个人的热气球,需要有6名学生扮演这六个角色,为自己想出一套完整而详细的理由,能使自己先乘坐热气球逃离这个小岛去求救,最后的结果根据由学生组成的裁判团打分决定,得分最高的角色便可先逃离这个小岛。这个游戏的一个重点是根据自己角色的身份,想一套好的理由使自己先行离岛,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由哪个角色先走。游戏考察了学生的多个方面,首先要能“听”好别人说的理由,才能更好地根据别人的理由来完善自己的理由,其次要有比较清晰的思路,才能使自己的理由充分而没有漏洞,最后还要有好的口才,使自己的理由能够被大家听懂。学生们很喜欢玩这个游戏,都争先恐后的想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

在这节课上,有一名学生与我的对话使我印象十分深刻。当游戏角色分配完后,其中选到“流浪汉”角色的学生坐在前排,自言自语地说话,虽然声音不大,但我听到了。

生:我肯定不先走,应该让宇航员先走。

师(向全班同学说):大家注意游戏规则,是要自己想一套完整的理由让自己先走,而不是你觉得应该谁先走。

生(自言自语,但声音提高了):我就是不先走,看我一会说的,就应该让宇航员先走。

师(有些不高兴):游戏规则大家一定要遵守,如果不按照游戏规则来进行的话,就会失去扮演这个角色的机会了。

生(失望的):那好吧,我最后一个说吧,得好好想一想。

最后轮到“流浪汉”同学阐述自己的理由时候,他不仅把前面5个同学的理由都复述了一遍,而且根据他们每个人的理由找出了一点或几点漏洞来进行反驳,最后说出了自己详细完整的理由,博得了全班学生的掌声。

就这样一个小小的情境,让我在课后思考了很多。

对于“规则”。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游戏的规则确实可以很好地约束参与者的行为,但通过这节课上“流浪汉”这个学生又使我产生了新的想法,这规则是不是有时候也“约束”着学生呢?就拿这节课上的这个游戏来说,我之所以再三强调要遵守规则,是因为在其他班进行这个游戏时,就发生过这种情况,角色扮演者没有说出自己的理由,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应该谁先走,给最后的结果以及分享造成了一些麻烦。但这是不是对学生的一种创新思维的限制?在我的课堂上,我时常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但似乎这次我没有做好。“流浪汉”这名学生平时在我的课上思维就比较独特,对很多问题有与同龄人不同的看法,而在这节课上尤其是在我听到“流浪汉”按照规则说出自己的理由时,说的是多么的详细严密,我就有些后悔,想听听他原来自己的想法是怎样的,说不定可以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游戏。所以从这节课上的这个事情也提醒了我,在教学中对于“规则”问题,要灵活的把握,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到因班而异、因人而异。这其实就跟因材施教一样,每个人都懂,但是实际做起来却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