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闻体裁

新闻体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闻体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闻体裁

新闻体裁范文第1篇

我们小记者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平时接触最多的还是校园,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因此与长期处在新闻岗位的大记者相比,在新闻时效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但若论对事物的了解和观察,我们小记者又具有自己的优势。所以我们如果能从平时的细致观察中发现新闻,多写些新闻特写或新闻评论,同样能拥有自己的读者群。

■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指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场面或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报道的一种具有现场感的新闻体裁。它是新闻体裁中极富表现力的一种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是再现新闻事件或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通过抓住新闻事件、人物的某些重要场面或具有特殊意义的某些片段,用描法给以集中、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在给读者留下深刻、鲜明印象的同时,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根据对象不同,新闻特写可分为事件特写和人物特写。描写是新闻特写的主要表现手法,但必须遵循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如实描绘真人真事时,细节也必须真实可信。要以现场观察为描绘的基础,像拍照片一样“拍下”现场的真实情景,捕捉典型瞬间的生动形象。写作时要求集中、突出,切忌面面俱到。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指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的一种体裁。简而言之,新闻评论就是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新闻评论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在报纸上经常看到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都属于新闻评论,简单来说,它就像大家平时写的议论文。

新闻评论有以下三个特点:

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

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新闻特写与新闻评论的区别

新闻特写与新闻评论两者之间的区别可以说是一目了然,同学们可将它们简单地看成是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区别。

新闻体裁范文第2篇

新闻采访提问时要坚持客观性原则

提问是新闻采访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与新闻采访的目的一致,是为了获得新闻信息,新闻报道一定是基于事实的客观报道,而不应成为某个利益集团的喉舌,因此记者在做新闻采访提问时一定要坚持客观性原则。

对记者来说,客观性并不是类似科学实验般的精确,而是提问时要努力不带个人感情将事实和观点分开。也就是说,客观性在新闻采访的提问表现中是一种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也是新闻工作者应坚守的职业操守。

新闻采访时提问的艺术

提问是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提问的目的,是向受众传达采访目标尽可能详细、全面、深入的信息,因此采访中的问题设计、提问技巧,以及时机把握等,直接影响到采访质量和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能否掌握提问的技巧,形成自己的特有风格、实现有效的提问是采访的关键。

在采访提问中掌握以下两个要点,有利于记者与采访对象更好的交流,从而发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1.提问要具体、明确,直接问关键性问题

如报道火灾事件,新闻导语里已明确了时间,观众迫切需要知道的是火灾原因、损失情况及抢救措施,而记者还喋喋不休地向目击者询问是在什么时间看到起火等等,画蛇添足式的提问是在浪费时间,会招致受众反感。

所以,提问要问在节骨眼上,即关键性问题上,掌握了关键性内容,就能事半功倍,得到更高的新闻价值。

2.追查逼供。记者把采访对象的思维禁锢在他所指定的范围里,对方只能回答“是”或“不是”。

例如,问:“近来蔬菜供应已经十分丰富了,是吗?”

答:“是的。”

问:“价格比过去便宜了,对吗?”

答:对。

观众会想:你(记者)既然事先什么都知道了,还问什么?这样的提问,使采访对象也挺为难,问到点子上,回答 “是”倒也无妨,问不到点子上,不能回答“是”或“不是”,让对方怎么说呢?这样毫无启发性的提问又能获得多少新闻信息呢?

深层次挖掘主题,抓住特点,多角度提问

采访对象心中所想好比是一座矿藏,提问好比是挖掘的铲子。设定了采访主题之后,采用何种方式提问非常有技巧性,如果浅尝辄止,那么收获一定有限,如果多换角度、层层递进,就能将主题挖掘出更多的信息。

新闻体裁范文第3篇

一、要注意提问的态度

提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因人而异,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这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教师希望的。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要一视同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不可指责和嘲笑,而要加以引导和启发。教师提问时的神态要自然安详,相信学生能够回答出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愿意回答甚至争先恐后地回答;反之,如果教师表情严肃或冷淡,学生就不能专心思考,更不能畅所欲言。另外,提问的面要宽,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

二、要注意提问的弹性

1.考察了解型的弹性设计

提问形式:“听了录音,你了解到哪些故事内容?”“一堂课下来,你学到了什么?”……这些问题往往用于复习或系统归纳已有的认识,总结学习内容等环节,以便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我在教学《二泉映月》第二课时的时候,这样设计问题:“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了有关《二泉映月》的哪些情况?”学生有的说:“我知道《二泉映月》是一首曲子,是由一个叫阿炳的民间艺人创作的。”有的说:“阿炳经常到无锡的‘天下第一泉’那儿听流水声,听着听着他有了灵感,就创作这首《二泉映月》的曲子。”如此问题,可以说一问百答,有易有难,有点有面。学生的参与率高了,尤其给中差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机会的平等、气氛的民主,从而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自主选择型的弹性设计

提问形式:“你觉得主人公什么表现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哪些语句写得好,写得美?并说说理由。”……不同的学生由于不同的知识结构和个性心理,自然形成他们在理解、感受、欣赏上的角度不同、层面不同。这种提问重在让学生自主选择,只挑体会最深、最能显示自己潜能的那一点做展示,品尝成功喜悦。《望月》的课后习题四:“你喜欢哪些月光的句子?先体会体会,再抄写下来。”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把这类练习设计到课堂提问中,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个性化的语言和独特的才能得以充分显示。

3.推测想象型的弹性设计

提问形式:“事情的结局是什么样的?”“想象一下,当时他(她)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假如……又会怎样?”……有的文章结尾往往并不是交代故事的结局或人物命运的,或者在行文中略写部分情节,设置一段空白,意在留给读者体味其中的内蕴。教师则应充分用好这些可以让人“回味无穷”的因素,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想象和创造。例如,第十一册《船长》最后倒数第二自然段中这样叙述:“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船上,一个手势也没做,一句话也没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深渊……”根据这段文字中的“余味”,我创设了相应的情境:在雄浑悲壮的乐曲声中,船长高大的身影如同一尊黑色的塑像徐徐沉入大海,适时提出以下问题:“船长虽然一个手势也没做,一句话也没说,但他会在心底默默地对自己说些什么呢?又会对获救的人说些什么呢?”学生身临其境,仿佛真的听到船长在对他自己说:“祝贺你,哈尔威,你成功了!”“哈尔威,你是一个忠于职守的船长。”“人在船在,船亡人亡。”“哈尔威,你永远与舰船共存亡!”“……”同时仿佛真的听到了哈尔威船长在对人们说:“放心地去吧,愿上帝保佑你们!”“记住:无论何时,都要勇敢、沉着!”“可爱的人们,永别了!”显然,这些合理的人物都是学生在深入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再造想象的结果。

4.交流体会型的弹性设计

提问形式:“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觉?”“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类提问能真正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比较、相互补充,既拓宽思维,又进一步增强认识的深刻性,实现从存异到求同,再从求同到求异的质的飞跃。在教学课文《第八次》一课时,我问:“布鲁斯带领军队抵抗外国侵略者终于在第八次获得了成功,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失败了不要灰心,从头再来;有的说做事要有耐心,不能虎头蛇尾;有的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更有的说如果这次再失败,就做第九次……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学生的发言充满了真情实感,有的还包含一定的人生哲理。

5.探究发展型的弹性设计

提问形式:“……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大家去寻找一下有关资料。”“你们想了解这其中的奥秘吗?请你们也去设法实践一下!”……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是一种很有远见的科学的教学思想,它能促使学生继续探求那未知的甚至无穷无尽的答案。事实上,在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民主化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不少涉及课外知识,诸如永远的“金字塔之谜”、“海洋危机和拯救措施”等。这就需要教师顺应学生的思路,巧妙地把个别学生的问题转化为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提问,积极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留心查阅有关书籍或向其他科任老师请教。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可以组织指导学生在课外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通过调查、访问、讨论、交流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自觉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新闻体裁范文第4篇

(一)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疾控中心在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不仅不能够衔接新的财经法规,对于疾控中心制度的执行也不能与之相适应。在管理的过程中,因为疾控中心是国家单位,所以财务管理者的意识相对薄弱,缺乏固定的原则来约束整个办事过程,没有一套有效的机制来管理资金,对于财经的法规制度也没有严格的执行,所以导致疾控中心出现财务管理弱化的现象。

(二)资金管理中存在着漏洞

疾控中心作为直接隶属于国家卫生部的国家机构,所以工作人员在财务工作中并没有对岗位进行严格的分离,甚至还会发生出纳和会计串岗的问题。针对于大多数的疾控中心而言,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体系,所以容易出现一些疏漏在财务管理上,比如公款私用,在转移资金时采用虚列支出的方式,设置小金库等。

(三)财务管理中缺乏系统的有效控制

目前来看,我国疾控中心主要是由国家投入资金,但是国家只是单纯的将资金投入到里面,在对资金进行管理中并没有直接的参与。因此,很容易出现疾控中心管理者对资金私自占有的现象,当投入资金时表现的很积极,在资金完全投入到里面之后,并没有具体的进行掌控资金的用途。对于那些领导管理意识相对薄弱的疾控中心而言,并没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督措施用以资金支配的整个过程,所以,这就为有些人为自己利益公费旅游、消费、大肆挥霍创造了条件。

(四)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

目前在我国,没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的疾控中心占大多数,并没有将有效的财务管理运用到中心的管理过程中,而且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不能将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纳入到整个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中去。由于没有形成一套强有力的内部监督制度,在实际管理中出现问题时,就会出现制度没有约束性的局面。在部分单位管理层之中,有些人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利为了谋取个人或者是团体的利益让财务人员专门做假账,这种不正当的做法,将国家的法律规章制度完全置若罔闻。

二.针对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首先,要将财务管理意识普及到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作为单位的领导尤其是要着重加强,因为,只有领导真正加强财务管理意识,才能够真正重视单位的财务管理,才能够推动和加快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脚步。其次,在实施财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还应该有一套财务监督制度与之相配套使用。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监督制度并真正投入使用,才能够有效的对疾控中心的高层管理者进行监督,从而防止为自己谋利的现象的发生。

(二)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一批优秀的财会人员

在我国目前的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中,在对财务人员进行招聘和管理时,疾控中心一定要在财务管理方面对新招进的人员进行培训,将国家的财务规定仔仔细细的普及到每一位财会人员的身上,让他们对其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只有这样做,才能让他们对于新形势下的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工作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更好的适应,从而促进财会人员管理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针对国家新出台的财经法律法规,要及时组织财会人员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出优秀的能适应新财经法的财会人员,并在疾控中心财务的管理中运用自己所学习到的新知识,提高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结合计算机网络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可以随处看到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在对疾控中心的财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将计算机管理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在对财务进行管理时结合先进的网络手段,不仅实现了人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的大量节省,还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随时接收和学习新的知识,紧跟时代的步伐,对于与计算机相关联的管理知识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将计算机的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管理中。

三、结束语

新闻体裁范文第5篇

记叙类文章是以记人叙事来表现主旨的,因此拟题可以使用以下四种基本方法:

1.以人物为题。这种方法很像舞台上的亮相,大幕一拉,人物闪亮登场。它让阅卷者第一眼就知晓:这篇文章写的是谁,围绕谁而展开。如:

①电梯里的女孩(北京考生)

②小姨和查理斯先生(吉林考生)

[提示] 这个人物一般是主要人物,或对情节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

2.以事件为题。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直言道出,快人快语。它让阅卷者对文章所叙之事一清二楚。如:

①312宿舍卧谈会(山东考生)

②还你一个明媚四月天(重庆考生)

[提示] 对所叙事件要高度概括,言简意丰。

3.以物件为题。这种方法有点像电影中的道具设置,它或为描写主体,或起辅助作用,如象征、隐喻、暗示等。如:

①一把旧锄头(湖北考生)

②风雨中的花朵(山东考生)

[提示] 这一物件在文中必须对刻画人物、推动情节、表现主旨起到重要作用。

4.以立意为题。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开宗明义,直接向阅卷者展示自己的审题结果。如:

①活出生命的价值(福建考生)

②掀起善良的盖头(重庆考生)

③不该舍弃的微光(上海考生)

[提示] 对材料意旨的把握必须成竹在胸,一旦走眼,阅卷者甚至不看文章,立判走题。

二、议论类文章的拟题。

议论类文章是以议带叙来论证观点的,因此拟题可以使用以下五种基本方法:

1.亮出观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兜圈子,单刀直入,它可以让阅卷者对作者所持观点一目了然。如:

①治标,更要治本(安徽考生)

②敢于担当,迈向成功(山东考生)

③既要淡然,更要奋然(江西考生)

[提示] 要多用短句,最好是警句,少用长句, 切忌把答卷纸一行写满的句子。

2.妙用修辞。这种方法可以展示考生的语言功底,它让阅卷者既能咀嚼出文章丰厚的意蕴,又能领略到作者如云的才气。如:

①危险是只披着羊皮的狼(安徽考生)(比喻)

②当时只道是寻常(天津考生)(引用中的“直引”)

③大隐隐于“乐”(辽宁考生)(引用中的“化用”)

[提示] 一定要拿捏好修辞的分寸,欠了固然不够味,过了也会让人咋舌。

3.摘录材料。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规避了新材料作文的最大忌讳――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它给阅卷者的第一感觉就是“该生的作文是扣住材料的内容来写的”。如:

①鼓掌?奔跑?(浙江考生)

②谁解家书味?(湖北考生)

[提示] 摘录一定要既直击材料的核心意象和意旨,又直击作文的主体内容和中心观点。

4.巧借由头。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使文章顿生“事趣”,牵引着阅卷者一步步地追随你的议论。如:

①莫再化作五指山(湖南考生)

②马二先生和王冕(天津考生)

[提示] 这个“由头”一定要是一截别人没有嚼过的甘蔗,否则,不仅不能吊起阅卷者的胃口,还会倒了阅卷者的胃口。

5.诗化语言。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流淌着诗情,摇荡着画意,为文章平添上一抹文采,带给阅卷者一股扑面而来的书卷气息。如:

①生于此岸,心无岸(广东考生)

②善在指间,青灯不灭(河南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