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夏至的诗句

夏至的诗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夏至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夏至的诗句

夏至的诗句范文第1篇

全文: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是一副自勉联,他的出处有三个:

1、吴恭亨(清)《对联话》记载,此联为抗清名将金声(字正希)所作。

2、邓文滨(清)《醒睡录》记载,此联为前明孝廉胡寄垣所作。

夏至的诗句范文第2篇

出于对政策的应对措施,“涨价”一时成为2010年包括卫视媒体在内的电视广告的主导思维。但提价之外,还有无更优的生存对策?究竟如何看待广电总局的这一政策?

陕西卫视的独家广告北京瀚唐悦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就表示,基于一贯的市场化思维,他们从来都处在一种“危机意识”中,一直致力于陕西卫视的频道升级,所以“61号令”不过是促使自己加快了升级、发展的节奏和步伐,而不是单纯的压力和制约。

陕西卫视在2009年年中时就成功地完成了从频道包装到节目形态的一系列改造升级,似乎正是对“61号令”的一种预见性应对。改造后的陕西卫视更坚定了其“人文天下”的一贯主张,既立根于地域文化,又拥有国际视野;既不是媚俗式的时尚路线,又不是迎合式的单纯娱乐。陕西卫视的主张恰恰反映了他们对于卫视市场的一种先验性认知。这种改造与升级,其本意是一个媒体的自新与进化,它要在泛娱乐化的时代立足自身资源实行差异化竞争,力求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双赢,在竞争环境下形成自己的战略性纵深发展。

中国的省级卫视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已经走过了频道定位与媒体品牌打造的早期探索与尝试阶段,正在进入定位升级和品牌深化的新时期,无论是湖南卫视“快乐中国”、江苏卫视“情感天下”、山东卫视“情深似海•义重如山”,还是四川卫视“天下故事”、吉林卫视“幽默中国”等,大都比较充分地考虑了市场传播竞争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而陕西卫视的人文频道的定位则既是一种地缘优势,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具有探索性的意义。

人文定位首先立足于构建真正有收视基础的人文频道。调查数据表明,在年龄上,陕西卫视年轻观众比例略高,25-44岁观众比例为38%,学历上,陕西卫视观众学历略高,大学以上学历比例为23%。(参见下图)由此可见,在文化知识信息需求旺盛的年轻有文化的观众群体中,人文定位是有市场前景的。

卫视频道是典型的“内容为王”的媒体,所以在实践人文理想的过程中,一方面是上述尊重市场尊重观众与完成电视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解决文化的深层意蕴与电视媒体的浅表化传达的矛盾。

夏至的诗句范文第3篇

运用双重视角下的图书价值感知概念体系,在读者视角方面,存在读者让步(让渡)差距、读者剩余(满意)差距和溢出或缩水效应;出版企业视角方面,存在出版策划差距、出版剩余(满意)差距和溢出或缩水效应;读者和出版企业之间,存在信息差距、沟通差距、认知差距以及读者(出版)感知差距。

关键词:

感知价值价值差距双重视角 图书价值

读者与出版者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图书市场进行价值交换,实现各自目的。本文所构建的图书价值感知的概念体系,基于读者与出版者的双重视角,分析读者、出版企业及其相互之间存在的图书感知价值差距。

一、基于读者的图书感知价值差距分析

读者(阅读)意向价值(RIV)是存在于读者头脑中的对图书的一种潜意识的意向要求,这是一种抽象的模糊的价值判断;读者(阅读)期望价值(REV)是读者购买、阅读之前,根据已有的阅读经验和潜在的心理期待而对图书产生的一种具体的明确的价值判断。任何图书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满足读者的期望,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有些差距。读者在选择、阅读图书时,只能选择他认为最能满足自己期望价值的图书。所以,读者不得不在意向价值与期望价值之间作出妥协或让步。也就是说,读者意向价值与读者期望价值之间会产生价值差距,这种价值差距被称为读者让步差距,这部分价值被称为读者让渡价值。

读者剩余价值(RSV)是指读者主观上对图书价值判断的心理感受,类似于经济学中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其公式化定义为:读者剩余价值=读者感知价值一读者期望价值。只有当读者感知价值大于读者期望价值,即读者剩余价值大于零时,读者才会决定选择、阅读图书。所以,读者感知价值与读者期望价值之间产生大于零的价值差距,这个价值差距被称为读者满意差距,这部分价值就是读者剩余价值。

读者感知价值(RPV)是读者在选择、阅读图书之后对其感知利得(收益)与感知利失(成本)之差,是读者对图书进行阅读体验后的事后评价和价值判断。读者阅读得到的实际图书价值,是凝聚在图书之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客观存在着的,其客观价值的大小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进行计量和评价。但对于读者来说,由于其阅读意向、阅读期望、阅读心境、阅读能力的差异,其得到的实际图书价值会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差异性,与读者感知价值产生读者感知差距,与读者剩余(满意)价值理论上有可能相等,取得“均衡效应”,但一般也会产生一定的差距。当读者剩余(满意)价值大于得到的实际图书价值时,读者读后认为此书物非所值,取得“缩水效应”;当读者阅读得到的实际图书价值大于读者剩余(满意)价值时,读者读后认为此书物超所值,取得“溢出效应”。

因此,基于读者的图书感知价值,存在着读者意向价值与读者期望价值之间的让步差距,读者感知价值与读者期望价值之间的读者满意差距,及其自身得到的实际图书价值与读者感知价值之间的读者感知差距、与读者剩余价值之间的价值差距(均衡效应、缩水效应和溢出效应)。

二、基于出版企业的图书感知价值差距分析

出版(企业)策划价值(PDV)就是出版者根据前期的市场调研了解读者意向价值,形成自己的出版意向价值,从而依据自己的出版意向进行选题策划出来的,期望通过出版发行向读者提供的预计效用或期望价值。这个期望价值与出版意向价值(PIV)并不可能完全一致,主要是因为出版意向与出版策划之间存在策划差距。

出版剩余价值(PSV)是指出版者主观上对图书出版价值判断的心理感受,类似于经济学中生产者剩余的概念,其公式化定义为:出版剩余价值=出版感知价值一出版策划价值=出版感知利得一出版感知利失一出版策划价值。只有当出版感知价值大于出版期望价值,即出版剩余价值大于零时,出版者才会决定策划、出版图书。所以,出版感知价值与出版期望价值之间产生大于零的价值差距,这个价值差距就是出版满意差距,这部分价值就是出版剩余价值。

出版感知价值(PPV)是出版者在策划、出版、发行图书之后对其感知利得(收益)与感知利失(成本)之差,是出版者对图书完成整个出版发行过程的事后评价和价值判断。出版企业创造的实际图书价值是一个客观的价值量,其价值大小在理论上应等于读者阅读得到的实际图书价值。所以,出版感知价值与出版企业创造的实际图书价值之间存在出版感知差距。对每个出版企业来说,由于其出版意向、策划能力、出版经验、发行策略的不同,其创造的实际图书价值会有一定的差异性,与其自身的出版剩余(满意)价值在理论上有可能相等(即“均衡效应”),但一般也会产生一定的差距。当出版企业创造的实际图书价值小于出版剩余(满意)价值时,出版者对出版此书自视过高、盲目乐观,取得“缩水效应”;当出版企业创造的实际图书价值大于出版剩余(满意)价值时,出版者对此书自视过低、盲目悲观,取得“溢出效应”。

所以,出版企业的图书价值感知存在着出版策划价值与出版意向价值之间的策划差距,出版感知价值与出版策划价值之间的出版满意差距,及其自身创造的实际图书价值与出版感知价值之间的出版感知差距、与出版剩余价值之间的价值差距(均衡效应、缩水效应或溢出效应)。

三、读者与出版企业之间的图书感知价值差距分析

出版企业在进行市场调研、选题策划之前,需根据读者现有的阅读行为,初步预测读者的阅读意向,结合自身的实力、定位和拥有的资源,对读者意向价值有一个初步的主观认识和价值判断,形成出版企业自己的出版意向价值。但由于出版者对读者阅读意向和阅读需求的信息把握不可能完全准确,会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信息差距。出版策划价值(PDV)与读者期望价值(REV)之间也可能存在价值差距,这个差距被称为沟通差距。也就是说,出版者与读者沟通得越充分越全面,出版策划价值就越接近读者期望价值,读者对图书的感知价值就越大;出版企业与读者的沟通差距越大,出版策划价值就越偏离读者期望价值,读者对图书的感知价值就越小。

出版感知价值与读者感知价值的感知对象是一样的,都是图书,但因感知主体的不同(即出版者与读者),导致所站的角度不同,出发点也不尽相同,即使在出版意向价值与读者意向价值、出版策划价值与读者期望价值趋同的情况下,两者之间也会因为价值观、立场、背景、利益驱动等方面的原因而产生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被称为认知差距。对出版者而言,出版感知价值与其自身创造的实际图书价值和读者阅读得到的实际图书价值之间存在着出版者自身视角和读者视角的出版感知差距;对读者来说,读者感知价值与其自身得到的实际图书价值和出版企业创造的实际图书价值之间存在着读者自身视角和出版者视角的读者感知差距。

综上所述,读者与出版企业在图书价值感知上存在以下差距:读者意向价值与出版意向价值之间的信息差距,读者期望价值与出版策划价值之间的沟通差距,读者感知价值与出版感知价值之间的认知差距,读者感知价值与其自身得到的实际图书价值即出版企业创造的实际图书价值之间的读者感知差距,以及出版感知价值与其自身创造的实际图书价值即读者阅读得到的实际图书价值之间的出版感知差距。

夏至的诗句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形势;会计人员;知识结构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在当代企业中的重要性不断体现出来,这就使得新形势下他们的知识结构尤为重要,完善的知识结构对于推动其发挥职业功能,促进企业和经济发展十分关键。笔者认为,新形势下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 职业本身的知识结构要求

1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人员通过处理会计账目直接或间接接触重要经济信息,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工作的首要前提。这不仅要求会计人员遵纪守法,还需要他们会计处理的严格准确。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会计人员严格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素质。各级会计机构部门也要将树立会计人员正确的职业道德作为长期的任务,严格要求相关人员遵守法律法规,杜绝、假账、虚帐等问题。

2 正确的职业发展观

会计行业是一门职称划分明确的的行业,这就使得每个阶段会计人员所需具备的知识结构有所不同。但是会计人员的各阶段是相互承接的,所具备的知识结构也是顺序增加的,这就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发展观,通过各阶段积累,更好地完善其知识结构。会计从业人员要看到这门行业的发展潜力,热爱本职工作并不断要求自我,以谋取新的发展。

二、文化知识与技能要求

1 较高的教育水平及文化素养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国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会计处理方式电算化已取代手工帐,成为企业财务系统的最基本运作方式。在此背景下,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坚持将理论结合实际,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会计人员光靠实践经历是不能适应信息时展的,而要不断的自我更新相关知识,重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对文化素养进行提升,形成良好的文化知识体系,才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会计行业要求。

2 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综合应用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会计行业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手工帐会计到电算化会计再到正处于发展时期的ERP系统,会计行业的核算方式、管理方式都在不断的更新。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加强综合性的信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要注重培养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观念,不断迎接新的改变。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剧,经济业务的剧增为整个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的结合要求会计人员必须牢牢掌握先进的会计核算方法,熟练运用各种电算化会计技术,节省账务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 行业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与研究

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相关制度、准则不断推陈出新,这就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会计人员不仅要及时更新理论知识,尽快熟悉新出台的政策,还要对这些理论知识加以研究并充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样才能适应新的形势,立足于会计行业。

三、综合知识与创新能力

1 综合知识的学习与应用

新形势下,会计人员不能只关注于自身工作内容,还应努力发展相关的复合型知识。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1)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对于新形势下经济市场多元化的发展,国家政策、制度往往无法细化到每笔经济业务的处理依据上。因此,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具备快速且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否则就会导致核算效率低下甚至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完善的相关领域基本知识。会计人员对知识的储备不能只局限于这一行业,还应该多了解到相关领域如:金融、税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满足会计行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为企业争取税收优惠、政府补贴等福利,为企业的经营创造良好的条件。

(3)财务管理的能力。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工作长期以来一直是相互协调的关系。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这一关系更为突出。会计人员要将会计账务与投融资等理财手段相结合,由单一的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记录者向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创收者过渡。

(4)综合分析的能力。新的经济形势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熟练制作相关财务报表,还要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了解当下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能力,提出当前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

2 创新的能力

夏至的诗句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大数据 城市污染 污染防治 生态城市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75

Abstract The big data age is coming. With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developmen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urban pollution problem will be increasingly apparent, urban pollution preven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big data and the "4 v" characteristics, I will describe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basic concept of the big data. Widespread pollution brought by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urban development issues,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way of urban pollution preven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information era under the use of big data of urban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o as to realize the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Keywords big data; urban pollution; pollution prevention; ecological city

1 什么是大数据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所有的事物都被数据化,小到个人的信息大到整个社会整个世界。大稻荩Big Data),顾名思义又叫巨量资料,是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当看到电影《骇客帝国》中由代码组成的世界时,或许应该承认,在不久的将来那就是大数据发展所带给我们每一个人理解世界的另一个角度。

大数据技术,在当下数据的收集与整合上日益显示出其惊人的经济价值,逐渐显示出“三分靠技术,七分靠数据,得数据者得天下”的真言。与过去传统的磁带或者纸质的记录数据的形式相比,当今的大数据展现其巨大的价值性在于其在线性。阿里巴巴占据市场有利地位不仅仅在于其占有着庞大的数据集,而且还在于通过网络的云计算等方式的在线性,计算机之间密切的连通性,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统计,然后根据统计做出预测。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他的《大数据时代》中提出大数据的“4V”的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或者说其特点有四个层面:第一,数据体量巨大。第二,数据类型繁多。第三,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第四,处理速度快。最后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

1.1 数据体量巨大

计算机的运用将整个地球联系到了一起,使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而大数据将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屋。互联网信息时代数据的积累以及BI、数据仓库、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流行,使得人们考虑问题的方式已经发生变化,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只有接受数据时代,拥抱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难以想象将一个人的所有电子产品没收,是一幅怎么样的生活场景,或许只能回归远古的原始社会了。而在网络中的每一个行为都会为整个大数据集的形成贡献力量。

1.2 数据种类繁多

无处不在的大数据:各种云计算,谷歌的神通,亚马逊的推送,天涯人肉,微博等等,我们掌握了新的工具,也获取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各种信息。大数据拉近了我们与现实的距离,“地球村”变成了“地球屋”,仿佛所有人所有事物都触手可及,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随意获取某人的网络日志,能够推测出这个人的生活习惯,通过网络中的视频、图片就能够得知拍摄的环境,应用最为广泛的且相对成熟的GPS定位系统以及实时监测系统,有效地实时监测反馈交通状况,方便出行。

1.3 价值密度低,商业密度高

大数据时代为社会发展集聚海量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并非是单独就能给企业、政府或者个人产生巨大的价值。总是需要对数据进行有效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分析,从而达到预测的功能。一旦某一主体占据了大数据,就掌握了大数据时代的主动权,企业能够根据数据预测下一阶段的经济走向、资本投放,政府则会预测适宜的政策,就会产生巨大的价值。

1.4 处理速度快

大数据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在于对于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相比起现有的其他技术而言,大数据的“廉价、迅速、优化”这三方面的综合成本是最优的。大数据的在线性决定了在任何时候借助计算机就能够迅速的分析出重要的信息,迅速做出科学预测,以便采取最科学的措施。

大数据令人着迷的地方在于用“科学”的办法挑战了“预测学”,帮助人们发现未知,帮人们进行决策。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他的《大数据时代》中通过列举啤酒与尿布的例子,来强调“大数据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比因果关系更重要”以及“在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时候要用大数据思维去发掘大数据的潜在价值”。书中,作者提及最多的是Google如何利用人们的搜索记录挖掘数据二次利用价值,比如预测某地流感爆发的趋势;Amazon如何利用用户的购买和浏览历史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书籍购买推荐,以此有效提升销售量。而今,大数据也在防治城市污染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2 城市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1 水污染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污染是我国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多种资源的支撑,水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一种,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人的身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0%―70%。人类的城市生产生活离不开水,工业生产需要用水。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极少,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对水污染现象频发,水质性缺水也是导致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一大障碍。

2.2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不断加剧大气中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汽车尾气的排放加重了大气中一氧化氮、氧化氮的比重,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对人体造成巨大危害。近年中国大部分城市频发的雾霾现象,就是人类破坏生态环境之后,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雾霾持续的天数逐渐增加,雾霾使道路能见度不断降低,防霾口罩成为必备,人类已经在承受着身体透不过气的压力,防治大气污染就十分重要。

2.3 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火车经过的沿途以及城市施工地的噪声污染远远高于城市地区。安装在高级宾馆、大型商场、办公楼、写字楼的中央空调、冷却塔等设备,众多餐饮业安装的抽油烟机、鼓风机、排气扇,以及住宅区周边运营的歌舞厅、卡拉OK厅等等都会加重城市的噪声污染。

2.4 固体废弃物污染

城市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人口增多相应的带来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以及市政垃圾常量越来越多。中国的许多城市在处理城市垃圾的方式并不科学,导致许多城市出现“垃圾围城”的现象。中国在治理城市垃圾方面也投入了巨大的Y金,但效果并不是非常的好。所以,清理城市垃圾,让城市变得干净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面对如此严峻的城市污染问题,促使人类积极寻找解决措施,在充分发挥好传统的城市污染防治措施的同时,应该借助信息时代下科学技术的应用,发展大数据集为城市污染防治提供更科学更先进的解决措施。

3 大数据时代下重新反思城市污染防治

3.1 传统的城市污染防治措施的不足

3.1.1 政府监督力度不够

在资源利用方面,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为补充。但是在城市污染防治方面,政府则应担当起重要的角色。放任市场自己来配置污染物排放,只会导致城市污染更加严重,人类的生态环境破坏的变本加厉。政府对企业、社区的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力度不够,也没有利用信息技术实时监控城市水资源的质量、空气质量、噪声源以及固体污染物的走向,体现在政府通过民主程序制定了各社会主体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之后,放置行政人员去实施,往往在污染事件发生、周围居民举报之后,政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采取措施,事后补救。这种行为通常加重城市环境的负担,在城市环境突破临界点之后,再有效的措施,也只能是补救。

3.1.2 企业不断更新生产技术,忽略生产数据

工厂企业为了获取市场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水污染治理上,改善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技术不再局限于二级处理或消毒处理,甚至利用生物处理技术治理城市污水。在噪声污染方面,加厚噪声源的隔音屏障,虽然对噪声起到削弱作用,但仍旧是治标不治本。而许多大城市面对不断持续的雾霾天气,人类能做的只是等风来。忽略生产数据,不仅仅使得整个生产过程丧失污染检测的工具,还丧失了对城市污染预测的有效手段。

3.1.3 个人应该重视环境数据的可靠性

城市是居民所赖以生活的家园,一旦爆发污染性事件,对人们内心产生的恐慌是不能仅仅凭借政府的纸面文字告知环境并无生存威胁所能安抚的。居民应该善于利用质检单位公布的质检报告,利用数据来分析自己生存的环境是否对自己的生存造成威胁。

3.2 大数据时代为城市污染治理带来的有利条件

3.2.1 政府利用大数据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监管

过去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监管措施已经不再适应当下脆弱的生态环境。城市生态所能容纳的人口以及污染物都是有限的。政府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政府系统内部的大数据集,对污染物排放量巨大的工厂企业所采购的原材料进行登记备案,计入大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对采购的原材料的材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进行预测,通过临检或者征收排污税的方式对工厂企业进行监督;对城市人口聚居进行统计,结合城市内部各大商场、超市购物结算系统,对每一户的买入的商品所产生的垃圾、废弃物进行分(下转第181页)(上接第158页)析,根据计算机给定的分析结果,可以确定设置在住宅区垃圾箱的种类以及数量,以及确定需要征收的垃圾处理费的数额;对城市建筑施工单位,以及建筑物空调、制冷器,餐馆的抽油烟机,以及道路上的汽车流量和火车流量进行数据统计,合理地规划住宅用地。可见,当城市所有的一切都被当成数据,会是一个巨大的数据集,该数据集中种类繁多,单个数据的价值可能不能彰显,但是,一旦利用好大数据技术等信息技术,这些数据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为整个城市的污染防治产生巨大的作用,从而建设绿色环保的生态城市。

3.2.2 工厂企业利用大数据调控生产和销售的方向,促进产业转型

过去,企业根据评估自己的生a的投入产出比来确定自己企业内部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利用效率。现在,利用大数据,企业可以统计所有产品的去向,以及通过数据收集城市所在的地区的销售去向,来分析企业转型的方向。再根据商品成分的数据分析,确定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产品,从而在未来的企业发展中减少该产品的生产,甚或将其逐渐淘汰。污水厂可以结合商场、超市购物结算系统数据统计分析,每一区域的污水中含有的污染物的比重,通过分析污水成分,选取最适应的污水处理方案;同样,垃圾处理厂也可以制定出最科学的垃圾处理方案,将固体废弃物科学降解,将有利用价值的垃圾变废为宝。

3.2.3 个人关注官方环境污染数据分析,做好预防工作

天气预报作为首先成熟起来的较之可靠的数据资源,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近年,逐渐成熟的空气质量检测对城市居民的大气污染预防起了有效作用。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雾霾是困扰这个城市的重要问题。政府通过监测PM2.5指数来预测雾霾的发生。城市居民可以利用这个监测指数以及根据这个指数所得出的空气预警,来调控自己的出行安排,从而减少自己的身体在无防霾的情况下受到污染物对身体带来的损害。同样,技术也可以利用到水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监测中。公民个人不再仅仅相应政策号召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而且通过计算机的数据分享,获取有用的信息,在面临城市污染时能科学合理安排自己的行为,避免城市污染的产生对自身造成损害。

4 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立足当前城市污染的现状,以及面临亟待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压力,利用信息技术下大数据以及大数据技术,在充分掌握有效的信息资源的同时,用最先进的数据的相关关系来预测污染趋势,制定最优化的城市污染防治方案,对城市污染防治、建设生态城市以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郭晓东,李喜才.城市水污染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研究[J].科技传播,2015.

[2] 单习章,宋树龙.城市垃圾污染防治对策探讨[J].上海环境科学,1999.

[3] 刘梦辉.浅析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0.

[4] 戴泉玉,叶凯,尚晓东,沈毅.声屏障在城市交通噪声污染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交通节能与环保,2007.

相关期刊更多

燃气轮机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南京燃气轮机研究所

电池工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中国果树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