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分级护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目前的分级护理制度与实际工作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在临床执行中存在许多困难,应做适当的修改。
分级护理制度作为临床护士的工作依据,要求护士根据护理等级所对应的临床护理要求,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随着护理学的发展,现代护理理论不断地注入到护理实践之中,但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更新尚有差距,相对陈旧,与临床实际工作已不相适应,在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时存在许多困难。现分析如下,供同行讨论。
1 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
分级护理制度制定以来,以1994年山西锵主编的《新编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和1998年中国总后勤部主编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第四版作比较为例,其内容从病情依据到临床护理要点(或要求),一直没有做过重大修改,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ICU、CCU等各种监护病房相继建立,分级护理制度与实际工作已不相适应。2002年北京市卫生局主编的《护理常规》中,等级护理的划分、级别指征、护理要求相对适合临床护理工作,但仍有不完善的方面。
2 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中的困难
2.1 医疗工作制度对分级护理制度的影响 分级护理由医生决定,通过医嘱再由护士实施,而医学院校没有设护理课程,医生对分级护理制度缺乏了解,往往根据主观或经验判断分级护理标准,以我院2005年11月内科和骨科相比为例,内科一级护理患者占本科住院患者的51.2%,而骨科一级护理患者占本科住院患者的87.7%,分级护理标准掌握不准,使许多患者难以达到一级护理要求,造成你开你的医嘱,我做我的护理的医护脱节现象。
2.2 分级护理制度带来的医疗纠纷 当一些医疗纠纷发生后,患者家属会从客观资料中寻找医院的薄弱环节,其中医嘱中的级别护理要求最容易被找出漏洞。如一级护理每15 min~30 min巡视1次患者,有时很难做到,虽然不是导致医疗纠纷的原因,但患者家属也要以此为突破口,找到医院的不足,要求医院赔偿。
2.3 一级护理 每15 min~30 min巡视1次患者难以做到,原因如下。
2.3.1 一级护理患者增多 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1980年至1991年平均增加了300万,近年有增加的趋势;交通事故逐年上升;由于看病难、看病贵,许多患者病情危重时才到医院就诊等原因,使危重、特殊护理及一级护理患者增多。我院2005年11月一级护理患者占住院患者的51.4%。
2.3.2 护士工作量增大 一方面,住院患者逐年增多,平均住院日逐年缩短,我院住院患者:1994年2 316人,2004年为9 119人,增加了约4倍;平均住院日:1994年11.9 d,2004年6.6 d,基础护理工作量增大,而临床护士人数1994年101人,2004年127人,加之,特殊护理、危重护理及一级量增多,一级护理患者比二级护理患者每天护理所需时间多2 h,住院患者的治疗以静脉输液为主,而且输液步骤较原来增多。一方面,医疗机构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数量少,由于临床护士数量不足,护理工作不到位的问题突出。据卫生部对全国400多所医院的调查,病房护士、床位比平均为0.33%∶1.95%以上,医院住院患者的生活护理和部分基础护理工作依靠家属或者护士承担。每一患者所需的护理时间增加,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2.3.3 患者需求增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不仅需求有舒适的环境,高超的护理技术,而且需要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康复知识,要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不仅需要治疗疾病,还需要人文和心理上的关怀,以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
3 讨论
3.1 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需要修改 根据《山西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将护理费分为重症监护、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费用。有人建议将ICU收治的危重患者的监测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监测。分级护理制度从级别的划分、病情依据到临床护理要求均需要做出适当修改,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3.2 分级护理等级的确定 分级护理作为临床护士工作的依据之一,有人主张由护士或责任护士以护嘱形式下达分级护理等级比较合适。护士长下护嘱不太切合实际,现实中护士长行政事务繁多,当忙于行政事物或休息时,患者的护理级别就不能及时更改或下达。责任护士不能24 h在岗,患者的病情随时都会发生变化,而基层医院护士素质高低不一,对疾病的观察、认识也不一致,护士下护嘱也有弊病,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责任全部由护士承担,所以分级护理等级由医生以医嘱的形式下达比较合适。在医学院校中增加护理课程,使医生掌握分级护理标准,并将分级护理标准作为医生考取执业资格的内容之一。
3.3 分级护理制度中巡视病房的时间应作恰当调整 王晓梅在《护理收费标准对分级护理质量的影响》的研究中指出:“一级护理患者难以保证每15 min~30 min巡视1次”,以我院一级护理患者占51.4%的情况也很难做到,特需护理的患者要求24 h护理人员在身边的确困难,随着对护理质量要求增高,护理内容增多,分级护理制度中巡视病房的间隔时间应做适当调整。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分级护理制度内容相对陈旧,已不适应临床护理的发展,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医、护认知上存在差异;部分内容在临床执行困难;易引发医疗收费的困惑、护理纠纷、医疗诉讼问题等。建议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分级制度,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分级制度。
分级护理是护理工作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是确定临床护理人员编制、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也是确定护理服务收费的标准,分级护理制度明确各级护理级别的病情依据与临床护理要求。它能反映护理工作量的多少、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护理要求,对临床护理以及管理工作起着规范性与指导性作用。我国的分级护理始于1956年,由张开秀、黎秀芳所倡导,一直沿用至今。随着护理工作范围的扩大,现代护理理论不断地注入到护理实践中去,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显得相对陈旧,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制约了护理学科的发展。因此,我国现行的分级护理制度需要改进与完善。
1国内分级护理制度的现状
1.1分级护理的质量标准
特级护理:安排专人24h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制订护理计划,严格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逐项填写特级护理记录。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用物,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发生,确保患者安全。一级护理:每隔15-30min巡视患者1次,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制订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满足患者身心需要。二级护理:每隔1-2h巡视患者1次,观察病情。按护理常规护理。给予必要的生活及心理协助,满足患者身心需要。三级护理:每天巡视患者2次,观察病情。按护理常规护理,给予卫生保健指导,督促患者遵守院里规定,满足患者身心需要。
1.2我国现行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2.1医、护在分级护理制度认知上存在差异
医生以医嘱形式下达护理级别。护士根据护理等级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但当护理级别与该患者护理需求有差异时,护士也只能机械地去执行医嘱。王淑芹等报道:某军队医院住院医师对分级护理内容中规定的临床护理要求,完全了解者仅为12.7%,部分了解者为86.51%,不了解者为1.59%[3]。研究报道,医嘱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及标准护理分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而Barthel指数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医嘱分级与患者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分级护理等级存在差异性,这是评估者对分级护理制度内容认知不同所致。
1.2.2分级护理制度部分内容在临床执行困难
分级护理制度有些内容过于细化,有的过于笼统模糊,执行有一定困难。例如一级护理每15-30min巡视患者1次,部分一级护理患者不需要每30min巡视1次,而危重、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又需随时巡视。又如一级护理中规定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实际工作中有些一级护理的患者无需提供饮食、排泄、卫生等方面的护理,但如果不做就违背了工作制度。上述问题在临床一线工作者中普遍存在。
1.2.3医疗收费的尴尬问题
分级护理制度在收费问题上也面临尴尬境地。有的患者根据一级护理的标准,质疑护士并未做到一级护理中规定的一切而拒绝交费。有时家属提出患者根本不需要进行一级护理,因而不应按此标准收费。这与医生理解的一级护理的标准和书面规定有一定的距离有关。此外,目前的分级护理收费标准与护理劳动价值不匹配。周荣慧等研究显示:一级护理患者每日劳动力成本为120.78-210.26元,每日材料消耗成本为36.49元[1]。目前各省市物价局规定一级护理每日收费在6-10元左右,这与实际成本测算数据有很大差距,连最基本的消耗品支出(36.49)元都难以保证。
1.2.4护理纠纷、医疗诉讼问题
当发生医疗护理纠纷时,患方可能根据分级护理制度的书面资料,质疑护士提供的服务没有达到标准。例如,1例高血压患者,需每30min测1次血压,但并不需要每30min测量呼吸、体温。如果医嘱为一级护理,而护士没有按照一级护理的要求每30min测量呼吸、体温等记录,那么在纠纷或法律诉讼中,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将极为被动。李文清等[2]研究显示:某医院心内科改进分级护理制度,针对分级护理制度出现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及措施,患者及家属质疑护理级别收费的次数明显减少,2003-2004年每年发生10-15例次,2005年全年仅有一例次。
2意见及建议
分级护理制度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护理质量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价值不容否认和低估。但是,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的进步需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或被新的制度所替代。当今,针对我国目前的分级护理制度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适宜临床护理实践的护理分级制度。
2.1改进我国现行的分级护理制度
保留现有的分级护理制度,由资深护士再将每一等级分A、B、C共3个子级别。即:1A,1B,1C;2A,2B,2C;3A,3B,3C。在医嘱定为一级护理的患者中,将需要注重密切观察病情的患者分入1A类,将注重提供生活照顾的患者分入1B类。同样可将特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各分为3个子级别。
2.2改进护理收费
综合病情观察级别和生活护理分级进行收费。以不同等级护理服务工作量为依据,即按实际服务项目及内容收费,综合病情观察级别护理分级调整收费标准,合理收费,减少不必要的医患、护理纠纷,公平保证患者、医院、护士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周荣慧,刘坤,朱丽颖等.医院护理收费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可行性措施的分析[J].当代护士,2003,11(4):31
l医护分工问题
分级护理由医生决定,通过医嘱再由护士实施。其优点是能统一患者的护理要求和诊疗计划。但是,实践证明其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医疗专业课程中无护理学的内容,绝大多数医学生不甚了解分级护理制度的适应症及具体要求,年轻临床医生,也对此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确定护理级别不能严格掌握适应症。如一些病情不危重,但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本需一级护理,而医生则按二级或三级护理处理;有些不需要一级护理的病人,医生为了表示负责或人际关系而按一级护理处理。据1992年8月17日对我院10个科室448例住院病人统计,其中一级护理157人,最多科室34人,最少5人,平均巧.7人。而晚夜班仅1名护士,按一级护理的要求是无法付诸实施。医生也从不检查分级护理的实施情况。护士因力不能及,也就习以为常,结果是分级护理对部分病人只是一种形式,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应当改革。
2护理工作量和编制的问题
根据《护理管理学》对分级护理内容及所需时间的计算,1名病人实施一级护理需4.5小时/日,二级护理2.5小时/日,三级护理0.5小时/日。我院现有床位600张,实际收住病人800张,全院共有护士354人,按1992年8月17日调查的情况。见附表。从附表可见,8月17日一级护理病人157人,占当天住院病人总数的35%,按护理1名一级护理病人需4.5小时计算,共需706.5小时,按1名护士日工作8小时,仅此一项需88.3名护士,而当日值班护士总数仅77名,即使全部投入一级护理工作也无法完成。所以尚有二级护理病人180名,三级护理病人nl名,要完成448名病人的各级护理任务需要151.5名护士,显然现有131名护士很难适应分级护理制度的需要。护理人员缺编原因:①护士既要从事繁忙的临床护理工作,又要担负家务劳动,由于长期劳累,健康状况欠佳,影响出勤率。②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科室越分越细,对护理人员需求也相对增加。③随着诊疗设备的更新和增加,如CT、高压氧仓等,都需配备一定数量的护士,无形中使临床护士更缺编。
3分级护理制和病人需求的问题
随着护理科学的发展,护理工作不仅限于执行医嘱,而且强调实施整体护理。要求护士详细了解每位病人现有的或潜在的健康间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而分级护理制则比较简单的把病人的护理要求固定在四级护理水平上,就很难完成病人的个体需求。
4分级护理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当前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影响护理界的医德医风如:①不同级别的护理,收费标准不同。为了“创收”,有些医疗单位随意提高护理级别,增加病人经济负担.②由于护理人员缺编和其他原因,分级护理制度很难达到规范要求,许多病人未获得分级护理制所规定的服务内容,这是对病人的不忠诚、弄虚作假的坏作风。③护理工作不严谨,与伦理学中要求的“审慎”原则背道而弛。④部分医生不重视分级护理,新入院病人医嘱是一级护理,而痊愈出院时仍是一级护理,或入院时定三级护理,而病情加重后仍是三级护理,这是一种缺乏责任感的表现。
关键词:织纹螺中毒;急救;护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4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12-01
织纹螺(Nassarills sp) 俗称乌螺,广泛分布于浙江、福建沿海地带,属软体动物门,狭舌目,腹足钢,织纹螺科;它的外形特征为尾部细长、较尖,宽度仅为0.5厘米,长度约为1厘米左右,约指甲盖大小[1]。
由于它的肉鲜味美,深受沿海居民的喜爱,但有时会发生中毒现象, 中毒时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对沿海居民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食用织纹螺后表现为指端、舌、唇麻木及刺痛,然后头晕、头痛、言语不清、步态不稳、肢麻无力、嗜睡、并还有呕吐、恶心、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甚至呼吸困难、发生昏迷,以至呼吸麻痹,这些同文献报道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表现一致。对于中毒患者首先要尽快洗胃,尽量使毒物的排放出去,还应密切观察中毒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功能[2]。还应该做好随时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或气管插管的准备,同时对症治疗,对疗效要及时观察,对病人的心理还要注意护理。
1 临床资料
食用织纹螺中毒的患者一般数小时发病,最短为20分钟的,临床的35例患者中,女20人,男15人,平均年龄(45±3)岁,共来自于23个家庭,其中有一家4人都出现中毒症状,而且所有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的都食用了织纹螺。临床表现所有患者食用织纹螺后很快出现口舌麻木(平均5。46min,最长12min,发病时间最短2。5min),头晕,然后出现四肢乏力,手足麻木,其中4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另外还有部分患者伴有呕吐胃内容物、恶心。这些中毒者均无发热症状。患者肌力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下降,其中1级4人(占12%),2级7人(占20%),3级8人(占24%),4级10人(占28%),5级6人(占16%)。化验血K+在正常范围,血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内,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分别为77。8%和81。3%)有3例,另外发现舒张压增高的患者29例,最高达100mmHg,原有高血压一例,血压情况不详者11例。
2 病因分析
织纹螺对人体具有毒害作用,能阻断骨骼肌细胞和冲动传导锁必须的钠离子进入神经,以至肌细胞的去极化和阻断神经传导,从而产生强烈的肌肉麻痹作用。另外,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还表现在呼吸循环中枢。中毒症状一般以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多见。
3 护理及治疗
3.1 急救措施:对于进食时间比较短,中毒还不是很重的患者应该立即进行催吐洗胃,尽量减少毒物的吸收,在催吐时要让患者采取左侧头低卧位,防止窒息。催吐时不仅要看呕吐物的颜色、量,还要观察是否有出血现象。对中毒者洗胃尽早进行,最好不要超过4-6h。洗胃时用0.45%温盐水,要把洗出液变清,直至无渣无色无味才可以[3]。同时,还要进行大量输液、导泻、利尿,才能使毒素从体内的迅速清除。对患者利尿和导泻时注意观察有无肠梗阻等症状,腹部有没有肠鸣音及疼痛的变化,还要看看大小便的颜色和量。
3.2 呼吸检测:重症患者会发生呼吸困难,缺氧明显,对这种情况要及早给予面罩给氧,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把人工气道管理做好,从分保持气管插管的妥善固定,位置正确,杜绝移位,对气囊压力要定时检查,看是否合适,同时经静脉给予呼吸兴奋剂及神经营养剂,还要对气道湿化进行加强,把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清除,严格无菌操作,对血气要及时检测,把呼吸机的各项参数调整设置好,使患者呼吸平稳,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
3.3 对症治疗:由于织纹螺中毒表现为神经毒性中毒症状,早期应该先使用了神经营养剂,有些个别重症用呼吸兴奋剂及小计量糖皮质激素以缓解病情。对于重症患者要加强基础护理,防止摔伤或者意外坠床。患者预防感染,要每日清洁口腔,神志清醒的症状较轻者,要让其自行漱口或刷牙。
4 心理护理
由于本病发病突然,患者经常出现烦躁、焦虑、恐惧,情绪波动非常大,这时候应对患者的情况要耐心解释,减轻其顾虑,使患者积极接受护理和治疗,不要因为中毒原因不明剧恐惧心理,不要因为害怕洗胃,耽误抢救的最好时机。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传递治疗信息,处理病人时应该忙而不乱。
5 教育宣传
在沿海地区的居民喜欢吃海鲜的很多,织纹螺也是很多人喜欢吃的事物,所以要做好宣传工作,向大家讲解海鲜煮熟了才可以吃,并且要分清哪些不能吃哪些能吃,尽量避免中毒的发生,对那些出现中毒症状的人一定要马上送医院进行抢救,不要贻误抢救时间。预防织纹螺食物中毒的工作应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面的普及,有效地抑制类似中毒事件的发生。
6 结论
织纹螺属贝类织纹螺科,贝类通过食物链将重金属、周围环境的毒素蓄积,只有通过我们大力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准确地发现环境的恶化,以及织纹螺的毒情,从而采取预防措施,综合落实,既保证生态的安全,又能减少发生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
参考文献
[1] 张农, 苏捷, 刘海新, 等.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织纹螺科的种类与毒性[J]. 生态毒理学报, 2009, 4(2): 289-294
【关键词】护理告知;知情权;护患纠纷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医务人员有告知的义务,患者有知情同意权,对患者进行告知、知情时应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后果。通过护理的告知,可以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相关的制度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支持,从而减少护理纠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2013年1月――2013年6月选择入院患者1200例按住院号随机分组,单数为实验组790例,双数为对照组410例。
1.2方法
1.2.1表格的设置对我院近年来发生护患纠纷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及举证倒置对护理工作的相关要求,自行设计了告知与知情同意项目表。
1.2.2内容包括住院环境及制度告知、安全防范措施告知、护理操作告知及知情同意。具体内容见表1。
1.2.3落实告知的人员及场所选择患者入院有主管护士负责接待,安置住院患者。
1.2.4告知方式包括口头讲解、书面告知。
1.2.4.1口头讲解主管护士安排患者住院后,对病区环境的告知;如卫生间的位置,用餐、开水供应时间,病房管理要求:对医生告知,如介绍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病区主任、护士长;病区的探视、陪伴作息制度等,进行现场介绍。
1.2.4.2书面告知安全防范措施的告知是使用一份入院协议书,让患者或家属阅读后签名确认。护理操作、贵重药物的使用及治疗不良反应、手术治疗等,在执行治疗操作前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与患者或家属以单独形式让其阅读、告知解释,并在知情同意项目的同意书上签名确认。
2讨论
2.1护理告知、知情同意在护患关系中成为双方建立互信的桥梁通过沟通取得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了解及信任,增加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与患者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护理操作、治疗方案、用药及治疗不良反应、住院费用等项目中,发生护患纠纷均与缺乏告知、知情同意有明显关系。护患的沟通缺乏与护患纠纷成正比关系。
2.2患者的护理告知、知情同意的落实,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患者知情同意原则既是医学伦理原则,也是医学法律原则。告知内容只涉及住院环境、规章制度、安全措施、护理操作的配合等,同意部分内容是家属签名。
2.3要提高护理告知、知情同意制度落实人员的沟通技能,学习相关法律,规范护理人员服务行为。在与患者、家属告知过程中,做到文明礼貌,举止文雅,语言亲切,对他们提出的疑问及过激言行能心平气和的解释、安慰、体谅,能起到有效告知效果及防范护患纠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