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过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反思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总结教学成功的经验,教学失败或失误的教训,理顺思路,进行有意识的审视、反思、分析和总结,从中学习借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经验系统化,促使自己快速成长。教师只要能长期坚持教学后反思,就可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促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不断增强。因此,可以说,教后反思是促使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是教师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形式之一。
一、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反思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向或多向互动交流的过程,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情况,是教师时刻都在关注、了解和掌握的东西,这也是教后反思的主要内容。学生毕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因此,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教后反思的内容是很多的:
1.反思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接受情况。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在对学习内容进行双向或多向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与这些情况密切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等,教师都要有相应的分析和研究,要高度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且使之成为教后反思的主要内容之一。
2.思考学生在学习中的独到见解。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许常常会提出独到的见解或新鲜的问题,或许还会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给课堂增添异彩。这对课堂教学来说,都是促使教学相长的有利机会。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活跃的思维、独特的创见等,要把这些作为教后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从中采撷丰富的学生智慧来充实自己的教学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反思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和表现。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是有差异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和表现情况,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和表现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差异,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改进教学,以保证收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在教后反思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对课堂教学过程、组织形式、方法手段等的调节和控制情况加以分析和总结,这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二、从自己教学过程中教的情况来反思
从教的情况来说,教后可反思的内容很多。首先,可以记教学的成功之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都会有成功之处,如一个新颖的教学方法、精彩的教学片段、独特的教学思维、典型的教学案例、逼真的教学演示、巧妙的问题处理、精当的教学语言等,只要稍加留心,这些可记之处俯拾皆是。记下教学的这些成功之处,可以使教师的教学经验积细流而成江河。
其次,重新审视教学的失误之处。即使是自己觉得非常成功的课堂教学,也会因多种原因而出现不足或疏漏失误之处,如课堂组织欠妥、教学方法不良、语言表达不准等。只要教师认真仔细地揣摩和寻找,也许教学的失误在每一节课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记下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这些“败笔”,可以帮助教师查找根源、寻求对策、总结教训,使之成为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少走或不走弯路,进而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日臻完善。
最后,看在教学过程中有无创新之举。虽然教师在教学之前都会在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花费大量的心思,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在课堂上,随着教学活动的一步步深入,或许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并且运用这种突如其来的灵感,创造出与预先的教学设计完全不同的教学策略,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把这些教学中的充满智慧的创新之举在教学之后及时记录下来,并对之进行归类、整理、总结,会使教师的教学智慧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从课后实际体会来反思
在教学之后,教师一定会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感想或体会,这些感想体会也是反思不可少的内容。
首先,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的主要变量之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后反思中,要把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作为重要内容,要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些都要结合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作出全面的分析和总结。这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十分重要的方法。
其次,对教学流程的再教设计,这是教后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是教学过程多次设计、实践、再设计、再实践的多次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每一节课后,都应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静心沉思。一方面,要总结自己教学的经验与教训:教学环节中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另一方面,要摸索教学的规律:根据这一节课的反馈信息和教学体会,要对教学情况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修订教学方案,要给出自己再次完成时的成熟方案。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从学生的反馈来反思
一、了解学生,合理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最优化,主要看教师课前对学生的了解情况,看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看课堂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只有当构成教学过程的诸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处在优化的组合状态时,才能保证最优化的教学过程真正得到落实。
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诸如课程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难点的分散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等。而最关键的是如何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为基础,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进行教学设计。因为只有了解、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制定教学要求、组织教材、确定重点和难点、选择教学方式及组织教学时,才有了既合情又合理的依据。
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兴趣爱好与自身需要,随意拓宽与加深理论知识,加快学习进程,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师所教的知识结构不能很好匹配,就势必造成学生厌学的不良后果。例如,在初中物理启蒙阶段,学生刚接触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就企图让学生从微观、宏观的层次(角度),将这几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分”搞清楚,并通过纠错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语言解答物理问题,就是很典型的超越大部分初中生的认识水平。这部分知识如果要求每个初中生去理解、掌握的话,就将使学生对物理生畏,使学生丧失继续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导致教学失败。
二、培养兴趣,投入情感
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力,只有当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教学质量才能有根本性的提高。为此,《物理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作为课程目标之一。
使学生“认真学习”的方法很多,有的是由于教师采用“高压政策”,学生惧怕老师而“认真学习”;有的是家长的棍棒逼出来的“认真学习”;有的是教师每天不辞辛劳而盯出来的“认真学习”……凡此种种的“认真学习”,都是被动的学习,是缺乏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其效果当然是事倍功半的。唯有当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后,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中去,一旦学生进入这一主动学习的情境之中,学习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这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依赖于教师对教学系统的合理设计、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是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而教师“教”的能力又直接制约着学生对学习物理所具有的浓厚而持久的兴趣与努力,教师如果不具备“教”的能力,就必然很难激发起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讲课时,不仅应做到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与逻辑性,更不可忽视语言的艺术性与趣味性。优美的语言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从而增强表达效果,融感彩于枯燥的、条条框框的知识学习之中,消除高强度学习给学生带来的疲劳。还可借助体态语言以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教师适当的“体态语言”同样也能起到消除学生视觉疲劳的作用),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趋向。但值得注意的是语言的简练性并不排斥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及科学性的前提下,增加“适量的废话”(亦可称之为“噱头”)及对部分重要内容的强调或重复。
现代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告诉我们,任何系统只有开放,与外界有信息交换才能有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间通过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与体态语言)的交流,不仅进行知识的交流,而且在进行着情感的交流。建立在融洽的情感交流基础上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发展与持久。实践告诉我们,要使学生潜心于你所教的学科之中,就必须用“情感”这座桥梁来联系你与学生。在学生接受你传授给他们知识之前,学生首先接受的不是知识而是你这位教师本人。如果学生不能接受你这位教师,那么采用任何教学方法所起的效果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刻苦学习物理的兴趣,变被动的学习为积极的、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在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物理世界的奇妙与和谐,以充分发展学生潜在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使学生始终以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毅力投入到学习、探索、研究物理知识与技能之中。
三、及时反馈、合理调控
为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佳状态,必须应用反馈原理,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处理。
对教师来说,学生的口头回答、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面部表情变化等都是学生对教师输出信息作出的反应,即学生的反馈信息或学生的输出信息。教师应对这些学生输入给自己的信息迅速做出反应并进行有效地调控。
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会事先设计好一系列有利于理解所学知识、深化所学内容的问题。但是由于教师的调控对象不是仅仅只会接受信息的机器,而是具有一定分析与处理信息能力的、有感彩的、有独立思想的、思维活跃的人,他们将会对所输入信息做出不同的反映。教师必须根据所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做出及时的调控,不断因势利导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积极的途径上来,否则教师的教学设计将受到干扰甚至被破坏,从而影响优化教学过程的实施。
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只有当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相互统一、相互协调时,才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处于最优化的统一状态。例如,在讲到一般物体热胀冷缩知识时,有位同学举手询问:“既然物体是热胀冷缩的,为什么寒冷的冬天在室外放着装满水的水缸被冻坏呢?”显然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冲着对所学知识有质疑或者是学生想考考老师,但无论学生处于何种心态,教师都必须立即进行自我调控,绝不能大动肝火,而应该首先肯定学生的这种勤问好学、勇于质疑的精神。然后可以告诉学生,这个问题限于我们现有的知识还无法解决,如果有兴趣,那么请课后再去学习、探讨这些问题,并可向学生推荐一些参考书目。通过这样的处理,花费时间不多,又能及时调整这个尴尬场面,同时又不使学生失望。
四、思路同步,教为不教
教师的教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模拟知识发现的过程,以及科学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内化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达到“不教”的境界。
学生由于受年龄、知识、家庭、社会等因素影响,思维方式的提高必定跟不上知识学习层次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既要借鉴教材的思路,又不要受教材思路束缚,更不能受优秀教案、优秀课等的束缚。而应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形成一条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核心,既符合科学性又合乎逻辑性,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与价值观,既有主导作用又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思路。换言之,这是一条以教师思路为主导,以学生思路为轴心的优化思路。
以物体的浮沉条件知识为例,教材的编写由于受篇幅、系统性、条理性等限制,通常是通过几个小实验,而文字说明不多,这样的编写意图让人一目了然地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但又有其缺点——把物体的浮沉条件因果联系的知识完全割裂开来。因此,教师可以在系统归纳时按教材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在研究其浮沉原因时不妨采用启发探究的方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分析受力着手,把力和运动知识对应起来讨论,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五、加强训练,及时巩固
钢琴是学习音乐常见的乐器,其优美的旋率十分能带动人的情绪,在生活中越来越受欢迎。学习钢琴对学生的艺术气质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所以钢琴的教学逐渐引起国家和学校的重视,在中职校中也得到了普及。然而,学校因多方面原因仍存在着忽视钢琴基础培训、对钢琴教育不够重视、中职教学模式落后单一等问题,从而大大影响中职生的钢琴学习效率。本文将从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与寻找解决之法,以供同行参考。
关健词:
中职钢琴教学;常见问题;对策
一、中职校钢琴教育常见问题分析
1、忽视钢琴基础培训
钢琴是对乐感要求高最的乐器之一,对手指的独立灵活度和手腕柔软以及肌体与弹奏动作的协调配合要求极高,而这些基础要求在孩童时期训练是最有利于的阶段。但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只注重主要科目的教育,觉得钢琴不在国家规定必考科目里,只要学好数理化和必考科目,成绩名列前茅其他都可以忽略。这种认知让学生从小对学习钢琴缺乏重视和兴趣,带着钢琴可学可弃的态度,导致了中职生的钢琴基础十分薄弱,有一些甚至没有接触过钢琴。中职生因自身素质不高,钢琴的专业水平和认知不足等因素,导致即使经过三年的钢琴学习仍旧有大部分学生无法登台表演。
2、忽视钢琴教育环境
受应式教育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钢琴训练在中职校中远远没有高等学校受到重视,所以中职钢琴教育所需的人员配置、物质条件、资金方面远远达不到需求。甚至中职校对钢琴教职人员的素质没有严格要求就上岗,很多中职教师对钢琴学习知识掌握不足,对现代化的钢琴设备使用也不够了解,严重影响中职生的钢琴培训。有时候教师的教育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校作为学生学习技能和掌握知识的重要场所,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是中职生掌握钢琴知识的重要前提。
3、中职教学模式落后单一
现在,时代不断发展,但大多中职校的钢琴教学中基本没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仍然沿用以往落后的教学模式,采用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方法,或是教学方式只注重钢琴演奏的技巧,导致学生对钢琴曲的意境和音乐情感的表达极其薄弱。教学方式呆板单调,毫无创新,让学生对钢琴教学知识理解不足,所弹凑出来的音乐十分苍白无味,没有生命力,甚至让钢琴的学习演变成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引起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减弱,非常不利于中职校对学生的钢琴教育。
二、中职校钢琴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1、注重钢琴基础的学习
学生的钢琴基础学习应该从小抓起,让学生在中职学习钢琴时期有个良好的基础。因为学生的孩童阶段是最有利于手指独立灵活度、手腕柔软弹性、整个肌体与弹奏动作的协调配合的培养。根据实质性数据统计,大师级的钢琴家都是从七、八岁开始接触钢琴,几乎无例外。在孩童阶段是学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钢琴学习的最佳阶段,是学生智力水平、反应能力都十分有利的入门学习时期。从小培养听课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是学生钢琴入门和课后练习的重要基础。此外,这个时候学生的文化课负担相对较轻,此时进行钢琴入门学习的时间充裕,心理压力自然会小很多,对步入中职校后钢琴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改进钢琴教学环境
中职学校应深刻认识到:中职钢琴教学有别于高校的音乐教育,而且以培养专业知识和技能型人才为教学目标,所以满足中职生对钢琴学习所需的条件极为重要。中职校应随着时展而对钢琴教学投入足够的资金,改进陈旧的钢琴教学设备。同时对中职教师的钢琴专业技能要求严格把空,切勿只是因为钢琴课是国家要求增设而对教师的素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聘用对钢琴的专业知识只掌握皮毛的教师,耽误对钢琴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学习。对中职校的物质条件和教师整体素质上要严格把控,才能让学生处在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中学习。
3、改进中职教学模式
要通过教学方式提高中职生对钢琴的积极性,除了提高中职生的基本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即兴编创能力,让中职生的钢琴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中职校可以通过外出实践来丰富钢琴教学,多为学生创造舞台表演的机会,丰富学生在舞台上的演奏经验,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以更多的锻练,从中提高学生的钢琴表演能力。同时教师应注重钢琴以音乐美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传授学生运用全身多种感官与肢体配合,让学生体会到从感官和心灵上与音乐产生共鸣的美妙之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充分调高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其次,采用“示范讲解法”,这是在钢琴教育中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学生对钢琴课充满了兴趣和热情,教学效率也随着搞高。
三、总结
钢琴声优雅动听,旋率优美,学习钢琴是对学生艺术上的熏陶最佳方法,而钢琴教学也逐渐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中职校是以培养专门技术型人才的学校,在中职生钢琴的学习基础中应引起足够的关注,倡导学校应从小抓起培养,给中职阶段的钢琴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要重视中职校钢琴教育的环境与质量,在中职生对钢琴学习所需的设备和条件应跟随时展而进行改新,提高中职钢琴教师整体素质,为中职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钢琴求学环境。要彻底改变中职校单一落后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外出实践,提高中职生舞台的表演能力,让中职生感受到音乐艺术上的魅力,从而加深对钢琴课的兴趣和热情,大大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徐敏岚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宋红.浅谈中职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学周刊.2015(22):23-25
【关键词】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定的教学过程而实现的.要出色地完成教学目标所提出的教学任务,并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认真改进教学方法,切实优化教学过程.所以,最近十多年来,怎样优化教学过程,一直是课堂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自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重点提出之后,培养创造性学力成了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怎样优化教学过程,自然需要进行新的探索.针对这种需求,笔者拟从教学过程的性质、特征方面,就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优化的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见解,以就教于同仁.
一、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发展提高的过程
促进学生“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素质教育的基本着眼点就是要促进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和个性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学过程必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展现着生命的活力,既要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又要养成良好的思想情感和身心素质.由于发展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发展和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授给人.谁要享有发展和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所以,自主发展是教学过程的实质,学生的自主活动与发展是优化教学过程的生命线.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教师用传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的过程.在传统教学观里,传授知识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在知识教学上又坚持“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习得,重分数、轻能力”的观点.正因为这样,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扼杀了学生的求异性和创造性,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新教育观重视知识,更重视方法;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重视传授,更重视习得,重视借助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认为学生的认识是以自己现有的需要、现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为基础,能动地、自主地对知识客体进行选择、加工、改造,从而实现教学、教育和发展三大功能并进行知识建构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在教学上特别强调以下四点:
1.教给学生系统性、概括性、结构性较强的知识.实践证明:知识的系统性、概括性和结构性越强,学生越易于纵横联想、有效迁移,从而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成果并实现“再创造”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2.借助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和思维方法,开发学生的智慧.袁振国教授在《教育新理念》一书中说得好:“知识本身并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建立科学方法的工具和手段”“在科学教学中,是把知识作为目的,还是把知识作为工具和手段,以掌握科学的方法为目的,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思想”.在知识教学过程中,强化科学方法的教育,这是课堂教学革命的要求,一定要认真对待.
3.让学生自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新《数学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这一课程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自主“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刻理解、自觉掌握知识并获得充足而有效的发展.
4.用当代最新的文化科学知识武装学生.形势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新的文化科学知识在不断地涌现.只有用当代最新的文化科学知识武装学生,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而教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说一直是落后形势的.所以,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应用教材,不断地开发教材新资源,以保证学生所学文化科学知识的先进性.
二、教学过程是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探索过程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再发现’,即把要学习的东西交给学生,由学生探索发现出来.”探索发现是学生学习创新的基本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不仅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学生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创新思维.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把陈述性的教材内容改变为用问题支撑的探索性内容,引导学生在教学全程中去经历科学发现的探索过程.这种过程的主要动程有五:
1.习旧引新,准备探索.主要是复习与新知有关的旧知识,为探索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学习方向,为探索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备好资料、学具和用品,为探索做好物质上的准备.
2.自学互动,进行探索.主要是通过自学自探与合作共探两种方式,力求通过分析、综合、联想……发现科学探索的方法,并且对数学现象的本质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
3.引出结论,验证探索.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大组交流各小组探索情况的基础上,由口头语言而数学语言得出科学性探索结论,再进行验证.
4.实践应用,反馈探索.主要是应用新知进行作业练习,并通过反馈,巩固新知,纠正差错,强化调控.
5.课堂小结,评价探索.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反思,进行学习小结,并结合小结,对整个探索活动进行全面评估,从而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愉快,并提高学习思想与学习策略水平.
为了有效地推进学习和促进创新,任课教师关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与上述探索发现的五步动程协调一致,环环紧扣,递进发展,并千方百计地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创新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探索发现式教学模式整体的新功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互动的过程
从人文角度上讲,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心灵沟通、生命对话相互交往与互动从而实现动态生成、“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与互动是人类社会的特征.课堂教学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有机部分,必须注重交往与互动,没有交往与互动,就没有课堂教学,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与互动,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其内容,不仅是认知上的交往与互动,而且包括思维能力与情感上的交往与互动.
从动态生成、促进创新与提高教学效益的角度看,师生间的交往与互动,必须遵循下述规则:
1.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爱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纽带.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只有互相尊重,互相关爱,才能形成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促进师生正常、高效地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
2.开放时空,自主参与.即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能自主地参与学习.
3.资源共享,多向互动.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不仅要善于收集和开发学生的学习资源,而且要善于重组和利用学习资源,用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促进教学过程与学生新素质的“动态生成”.
4.情感交流,以情动情.情感是创新力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火热的情感和情感化的教学法,引导、激动和推动学生满怀激情地进行学习与交往.
5.启迪探索,合作共探.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合作,共同探索新知,并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并且与学生一起探索发现,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为学生的探索发现服务.
6.差异互动,差异发展.由于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能力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不同,同班级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域”和学习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师生间的互动应该“因材施教”,注重差异,通过有差异的互动,达到有差异发展的目的.
生生交往与互动是课堂教学人际间相互交往与互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这种交往与互动的宗旨是利用集体思维的方式,是思想相互激荡,发生连锁反应,从而深化认识并导出创新思维.这里小组或大组讨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善于在思维的转折处和教材的关键处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进行讨论并且发挥想象力,进行自由思考与争辩,从而使互动效果最佳化.
四、教学过程是学生情感激发、维持的过程
学生的认知活动、交往活动和经历科学发现的探索活动与学生的情感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学习本身就包括认知与情感两个方面.”阎立钦教授主编的《创新教育》一书中写道:“创造过程绝不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动,没有火热的崇高的情感动力,创造过程就无法展开.可以这样说,杰出的创造才能需要伟大的胸怀和崇高的情操来孕育.”所以优化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情感的激发、维持与发展的过程.为了实现教学过程的真正优化并促进创新,一定要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具体地说,必须抓好以下四点:
1.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尊重和关爱学生,要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能在“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
2.认真采用情感化的教学方法.扼要地说,引入新知,要激起学生大疑大惑;教学新知,要生动、形象、有趣;练习新知,要多练趣题、妙题、开放题;小结新知,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快.总之,在教学的全过程,要使学生情趣盎然,智力振奋.
3.努力挖掘教材的内在美.数学教材中充满着美.数学概念的精练性、统一性,数学结构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的概括性、典型性,数学方法的奇异性、有效性,都是教材美的表现,只要认真挖掘,就一定能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美,因而激起浓浓的爱学、乐学之情.
4.加强教师的情感修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所以,教师要加强情感修养,在课堂上要有丰富的情感,并且要善于表情,从而做到以情激情、以情换情、以情育情.
五、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反馈、调节的过程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中的反馈原理认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控制;没有信息反馈的系统,要实现控制是不可能的.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要使“教”和“学”一直沿着正确的轨道,卓有成效地向前推进,一定要强化“教”和“学”的双向反馈与调节,而且把反馈与调节活动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做到教学过程就是双向反馈、调节的过程.
为了确保反馈调节的全程性、正确性和有效性,任课教师一定要做到以下三点: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确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全程中活动起来.活动是反馈信息的载体,只有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饱含生命的活力在全程中活动起来,教师才可能系统而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从而强化教学过程的调控.
2.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要从促进学生动态发展的角度出发,重视学习信息的重组与利用,让学生充分展示生命的价值,切忌用僵化的程式去束缚学生的手脚,致使教学过程的丰富性、创造性和生命性黯然失色.
【关键词】教学过程 寓教于做 寓教于说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17-01
一切事物都有开始、过程、结果,教学也是如此。教学过程抓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结果的成与败。道理虽然简单,做起来未必得心应手,这里面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发生。没有涉入这个行业的人是很难认知和理解的。这里所说的抓教学过程,不能简单理解为勤检查,勤催促,勤督导。如果是那样简单的话就没什么必要往深里去说、去探讨了。抓教学过程管理重要的是看你怎么做和怎样说。人们常说:教师是个良心活。是的,这话一点没错。有良知不误人子弟,是称职人民教师的道德准则。松一松确实好对付,但严一严却不容易做。实践证明:好的教学成果凝聚了好老师大量的心血,甚至老师为此献出了美好的青春年华和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真的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那是不是说有付出就有回报呢?或者说回报与付出成正比呢?结论是:未必。有人很努力,结果不见好。那么怎样抓教学过程才恰到好处呢?这正是要和同仁们探讨的。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又说言传不如身教。的确,好话说了千千万,不如做上一遍看。在钳工实习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有一种探知老师本领高低的心理。打铁先得本身硬,你不显露你的高超技艺,怎么得以服众呐。在讲解完工艺步骤,安排好学生工位、工具、材料以后,自己不妨也找一个工位,当着学生的面,亲手做一次和布置给学生同样的工件。这对于我们长期工作在教学岗位上的老师,算得了什么。一般地说,会很快做出来。通过亲身体验一次,知道哪里做起来费劲,哪里容易,哪里复杂,哪里关键,哪里易出错。真是方方面面,都做到了心知肚明。那么,有了这样一个实践过程,再去指导学生,还有什么不靠谱呢?漂亮的活令学生责服、赞叹。随后,再去指导学生就有资本和话语权了。
过去,我们看到有些老师,依仗自己是个老师,自以为地位很高,天生就是训学生的。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不久,是经过华丽转身蜕变的,自己还没从学生胎中脱骨,也不分青红皂白地粗脖红脸来猛训斥学生。说出那些话简直叫人难以接受,采用一些手段和办法也极其欠妥和过于粗暴简单。这势必在学生和老师中间横亘了一条鸿沟。今后怎么再去面对你的这些受众呐?还谈何抓教学过程管理呢?因此,作为教师该怎么和学生沟通,怎样说才能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这就至关重要了!
同样一个事物在不同人的眼里会品出万花筒般绚烂,抓教学过程也是如此。通向成功的道路千千万万,教育学生的方法林林种种,不能说哪个是对,哪个是错。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你为此付出的心血是多还是少。你的话受到响应了吗?亟待想要的结果出现了吗?维持的是长久还是短暂?是不是说的话越多越好?是不是有必要把车轱辘样的话反反复复地说?
这个问题就要看受众是怎样一个性格的人了。拿本人来说,只需你说一遍就足够了,对重重复复的话很是反感。我们况且如此,年轻的心灵能承受住吗?说起来还有这样一段真实故事:某一年有一天,在洗澡堂里听见我的一个同事,边洗边说,左一遍右一遍开导自己的儿子,怎么好好学习啊,将来有什么好处啊,时间长达1小时。我在旁边听的是脑满心满,又不能当着他儿子的面阻拦他。事后,我和这个同事直言不讳地说,他的方法有问题,我说我要是你儿子早穿衣服跑了。你这当爹的也不能想起哪句说哪句啊,口若悬河,没完没了,似乎没有句号。前后说了一个小时的唠叨话,重复了不知有多少遍,知道物极必反吗,人家要是厌倦了你,可能由爱生恨呐。这件事情时刻启发我、警示我,在抓教学管理过程中,说什么话,怎样说,什么时候说,这是有讲究的呀。老师要做到说出的话让学生爱听,不在于说多,更多的时候在于用情感人。用我们老校长的话说,要用人格魅力征服人、教育人、感动人。就像每年中央电视台评选出感动中国十位杰出人物一样,深深的打动人、感染人、激励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这绝对不是一味地,从简单说教到简单说教,叫人听起来如老陈醋似的,没什么新鲜劲。有些话可以言简意赅直奔主题,捡重要的说,有些话要含蓄些说,让学生感觉就是在说那件事,但却很委婉。一语中的,金石为开。老师的教学艺术奥秘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