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冰上奇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莱姆病;颅神经损伤;脑炎
1 病例报告
1.1 患者xxx,男,44岁,既往健康,因发现蜱叮咬1周后,出现发热伴周身不适3 d入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7.2℃,周身皮肤散在红色丘疹,右腰部可见0.5 cm×0.5 cm圆形丘疹,表面坏死,外缘呈鲜红色,颈部略有抵抗,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明显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腹水征阴性。入院后,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符合“莱姆病”的诊断标准,给予“青霉素”480万U 2次/d静点以抗螺旋体治疗,因莱姆病一期可出现颈部轻度强直,给予“甘露醇”20%-250 ml 1次/12 h静脉点滴,1 d后患者发热消失,颈部抵抗消失,于第二天晨5时许患者突觉右眼视物模糊,双影,查体见右侧瞳孔散大,直径约4.0 cm,对光反射消失,右眼睑不能上抬,右眼上视、下视、内收均受限,头部CT:正常。清神经科会诊后,基本排除脑血管病变,眼科会诊后未发现眼部病变,均考虑为“莱姆病”引起的颅神经损伤,继续给予“青霉素”480万U 2次/d静脉点滴、“多西环素”0.1 g 2次/d口服以抗螺旋体治疗,并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点滴10 d后渐减量,及七叶皂苷钠“20 mg 1次/d静脉点滴、“甲钴胺”口服等营养神经药物以促进颅神经回复,经治疗7 d后患者右眼睑下垂有所好转,瞳孔缩小至3.5 cm,但仍有视物发白及右眼上视、下视及内收功能障碍,治疗6周后,仍无明显好转,出院后6个月随访,眼睑下垂及眼球远动障碍仍无明显好转。
1.2 患者xxx,男,60岁,既往健康,发现蜱叮咬7 d,发热、周身不适6 d、皮疹5 d,出现神志恍惚3 d入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7.0℃,神志恍惚,周身皮肤散在红色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压之褪色,以躯干为著,左侧颈部被蜱叮咬处皮肤红肿,中央有坏死,周围有红晕,直径约10 cm,有触痛,球结膜水肿,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咽充血,无项强,双肺呼吸音略粗,心率:110次/min,节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患者入院后经全面检查及相关科室会诊后,排除神经系统原发病变,考虑为莱姆病引起的早期脑实质变化,神经系统改变。心率快,莱姆病第二期可出现心血管改变,腰穿查脑脊液呈无菌性改变。患者入院后第2天出现便血,约500 ml,并有呕吐,为胃内容物,带少量淡红色血液,有呃逆及四肢震颤。呕血考虑为莱姆病引起的应激性溃疡所致。
2 讨论
莱姆病于1975年在美国东北部Connecticut州Lyme镇发生此病流行后,于1980年以此镇名命名此病,于1985年在我国黑龙江省首次发现莱姆病疑似病例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出现此病例报告,我省林区广泛,为主要发病地区。莱姆病为伯氏疏螺旋体经蜱叮咬后,经血液蔓延至各器官或其他部位皮肤,常见的有关节、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和肝脾等,对皮肤、神经、关节和房室结有特殊的亲和力,当病原体游走至皮肤表面则引起慢性游走性红斑,除菌体附着可直接损伤人体各器官细胞外,螺旋体并能诱发产生交叉反应抗体,并能激活与动脉内膜有关的大血管闭塞(如神经组织、心脏和关节的大血管)发生有关的特异性T和B淋巴细胞,引起脑膜炎、脑炎及心脏受损,几乎所有的患者都可检出循环免疫复合物,当血清IgM和含有IgM的冷球蛋白升高预示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心脏及关节受累,神经系统病变主要为进行性脑脊髓炎和表现为轴索性脱髓鞘病变。此病通常有三期经过,早期以皮肤损害为主要表现,有明显的发热、头痛、疲劳、淋巴结肿大、关节痛、肌痛等,颅神经损伤及脑炎常在发病后2~4周出现,以上两例病例,均在发病3~4 d内迅速出现颅神经损伤的改变及神志恍惚、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甚至以颅神经损伤及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在临床工作中极易误诊。
此两病共同特点:①近期均有明确的蜱叮咬史;②常为体力劳动者,有春季在草木繁盛地区活动史;③均有特征性的发热、周身皮疹、游走性红斑;④身体素质好,无明显基础性疾病;⑤经详细检查,基本排除其他神经系统原发病者。
关键词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尚武;新民;进化论;学校体育
中图分类号:G8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15)02-0063-05
《饮冰室合集》是由中国著名政治家、学者梁启超的书斋命名,它是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的重要研究史料,由后人集中把梁启超的著述集中编排而成,分《文集》、《专集》两部分,是当前内容最全面、最系统、最丰富的的梁启超著述集。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他自幼便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12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属于少年得志的一类。1890年,赴京会试的失败,改变了他的整个命运。在回乡途中,阅读了《瀛环志略》在内的大量西文书籍,使其大开眼界。后又结识了康有为并拜其为师,在万木草堂学习的4年时间里全面接受了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梁启超一生当中,提倡强兵、强民,强烈批判了中国主静克动的传统思想观念,主张培养文武两备的军事人才。为其维新变法。在《饮冰室合集》中,梁启超的这种“尚武”思想内容较为丰富,主要是积极主张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尤其强调培养“具有国家思想品德、毅力,有尚武精神的国民”。本研究意在通过对《饮冰室合集》中梁启超“尚武”思想产生背景与内涵的分析,探讨梁启超“尚武”思想对中国学校体育的当代价值,为我国学校体育的良性运行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1 《饮冰室合集》中“尚武”思想的形成背景
什么是“尚武”,按其字面理解就是“崇尚勇猛”之意,翻开世界史,我们可以发现“尚武精神”无不为各个民族的强盛发达提供了巨大的推力。回顾中国的发展历史,早在汉代就体现了卫青、霍去病等精英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尚武精神,但到了宋朝尚武之风开始逐步泯灭了,到了明朝,程朱“理学”的高度发展进一步导致了尚武精神的丧失,老百姓们都成了顺民,清明时代因满清的防汉、恐汉心理,则大兴“文字狱”用来迫害汉族的尚武反抗精神。
十九世纪中期鸦片流毒中华大地,清政府不但不禁止,上层阶级反而带头吸食,致使民众体质越加羸弱,从而激起了不少有志之士忧国忧民的情绪。北洋水师战败的事实证明,军人精神的塑造远比强大的军事装备更加重要。由此,“尚武”意识在此社会背景下再一次兴起。
其次,梁启超流亡日本期间,日本武士道精神对他影响很深,他认为,中国人若要强盛,就应该摈弃“贱武右文”思想,树立日本的武士精神。
梁启超受康有为恩师的影响很深,他同样十分重视学校教育的价值与意义:“调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他分析了当时中国人的性格,是“我责人,人亦责我;我望人,人亦望我”,互相观望,推卸责任,人人对社会、对国家都不负责任。他认为要抵御外寇,只有培养新的国民。
综上,梁启超“尚武”思想形成的主要条件是“列强入侵”,其次是“西学东渐”、“欧风美雨”的思潮影响,同时也因为维新变法斗争,需要一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去改良社会。因此,从历史角度看,康、梁的“尚武”思想是伴随着维新变法斗争而形成和发展的。虽然他们的维新变法未能成功,但是经他们吸取、融化和发展了的“尚武”思想,与他们的变法思想一起,给教育界和整个社会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对我国近代体育的兴起与发展也起了启蒙作用。
2 《饮冰室合集》中梁启超“尚武”思想的内涵
2.1尚武精神源自“进化论”与“周易”思想
“进化论”是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中表述的一种认为事物不断地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变的学说。在之后,达尔文进化论由于严复的积极传播开始广泛影响中国,自严复译著《天演论》出版后,“物竞”、“争存”、“优胜劣败”等词,广泛流传。之后梁启超将其糅进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形成了他的进化论观。
梁启超认为,“淘汰复有二种:曰‘天然淘汰’,曰‘人事淘汰’。”对于“人事淘汰”,他认为,斯巴达人因强武而获得竞争力的原因就是运用人事淘汰方法丢弃或者杀戮出生婴儿羸弱者;对于“天然淘汰”,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同类竞争,其激烈程度超过了物种之间的竞争。因此,如果一个国家要在残酷竞争的人类社会中生存,就必须使得国民具有超强竞争力的尚武精神。
另一方面,梁启超尚武精神来源于《周易》的“唯变所适”,它不仅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哲学依据,同时也为其尚武精神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他运用了《周易》卦象的变化,通过阴阳、刚柔循环转变,阐明了事物运动不息、变化不止的规律。
2.2“尚武”精神是衡量民族强盛的重要标志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授徒的学校课程中就有了“射、御”的尚武内容,但为后继者所抛弃,导致民族体质的逐渐羸弱,还沦落为“东亚病夫”。
梁启超很敬佩古斯巴达尚武历史,他说:“斯巴达一个弹丸小国,全国人口加在一起不到一万,竟然对内统治数十万的异族,对外挫败十余万的波斯军队,雄霸希腊,与雅典狎主齐盟!――就因为尚武。”
同时,梁启超也很欣赏德意志的尚武精神,他说:“德国一个新成立的国家,到今天仅仅二十年,竟然能够打败奥地利、法兰西,雄视欧洲!――就因为尚武。”
尚武精神并不是只有欧洲的国家才有,东邻我们中国的日本,人口只相当于我们十分之一,然而他们剽疾好死,将他们所谓的武士道、大和魂发扬光大。因此,他对日本人的尚武精神也很佩服,他说:“在他们刚开始实行征兵制的时候,还有哭泣逃亡、乞求避免的人,到现在却是:争相入伍,争上战场。尚武雄风,举国一致。最近日本人力发展体育事业,定将让国民都具备军人的本领,都具有军人的精神。总之,日本区区三岛,维新成功仅二十年,竟然能够战胜我们中国,虎视眈眈,屹然称继于东洋!――就因为尚武。”
而对于中国,他大声疾呼:“我们中国却以文弱在世界上考第一名,逆来顺受,窝囊透顶,东亚病夫,病入膏盲!”特别是清代满人人住中原后,清政府为了更好地统治汉人国家,拼命推行良民政策,限制人民练武,导致整个社会尚武之风殆尽,懦弱成为当时社会的严重问题。
对于这种中华国民羸弱现象,梁启超认为这是历代统治者的杰作:“秦始皇赢政收缴天下兵器铸成铜人,汉景帝刘启扑灭游侠,汉高帝刘邦及明太祖朱元璋诛杀功臣,都属于采取了‘锄’的办法。然而前者刚被除掉,后者就又涌现,锄不胜锄”,于是统治者发明了第二个办法――“柔”。“拿律令制策柔化人才,拿诗赋词章柔化人才,拿帖括楷法柔化人才,拿簿书期会柔化人才,柔化他们的才力,柔化他们的筋骨,柔化他们的言论,柔化他们的思想,柔化他们的精神。――这样一来,不用动刀动枪,天下英雄就被圈养起来,不再有丝毫叱咤慷慨的豪气。一个霸者上台,用这些办法摧荡国民;再有霸者上台,也用这些办法摧荡国民;经过历朝历代不断摧荡,国民自然成绵羊。”
综上,梁启超认为,无论是地处欧洲的各国,还是东邻的日本,其尚武精神可嘉,同时也体现了他们民族的强大,但中国因其历代统治者实行的弱民政策,导致了近代“东亚病夫”的耻辱,要使得国家民族强盛,必须重塑尚武精神。
2.3身体强健是优秀的“新民”必备素质之一
由于梁启超对当时国民身体羸弱的这一惨状痛恨不已,因此,如何培育优秀的“新民”以强大国家是梁启超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他认为,具有特色的“新民”要具有公德、国家思想、合群、毅力、尚武等品质,他在其专著《新民说》中专设一章“论尚武”用以讨论“新民”所需的尚武精神,他主张“发扬其尚武之魄,鼓舞其自尊之念”,他积极推崇古希腊的斯巴达人尚武之精神,并号召国人“凡我同胞,各厉乃志,各竭乃力,急君父之难,待他日之用,扶国家之敝,杜强敌之谋”。
但考虑到德国、日本等都是中国的侵略者,因此,基于不损害中国人的自尊心,他借“古已有之”之名,再次向国民推荐与倡导他的尚武精神。并认为应从“心力”、“胆力”、“体力”三方面培养国民的尚武精神。
对于“心力”的重要性,他解释说:“心力涣散,勇者也会胆怯;心力专凝,弱者也会变强。”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弱妇保护自己的孩子时为啥就能摇身一变为强母呢?就因为她的精神爱恋都专注于孩子的身上,孩子遇到了危险,她当然挺身相救。出于这种母亲保护孩子的心理,即便她当时面对的是人生中极为艰险可怖的局面――连壮夫健男都直往后退――她也奋勇向前,完全没有了平时树叶掉下来都怕砸破头的柔弱相。”
对于“胆力”,他说:“项羽破釜沉舟战胜秦军,韩信背水一战击败楚国,战前双方人马相差悬殊,项羽、韩信面对的难道不是一般人认为的危境?然而他们凭借胆力,最终成功。”
对于“体力”,他认为,“体魄跟精神有密切关系,有健康强固的体魄,才能保证坚忍不屈的精神。所以古代的伟人能担负重任,开创伟业,大都具备超人的体质,能承受非常的艰苦。”他对欧洲各国积极发展体育运动非常赞赏。他说,“除了体操以外,凡是击剑、赛马、足球、摔跤、射击、游泳、赛艇等运动,无不通过奖励提倡,力求使全国人都具备军国民的资格。过去只是一个斯巴达,现在全欧洲都成了斯巴达。”
2.4“尚武”的精髓在于发展身体并维持和助长其人格精神
首先,梁启超认为,国家要大动,动到天翻地覆才好;个人也要动,因为动可以强身,强身有保国之功效。因为“动”对人的身体气血运行,脑筋灵魂都有很大益处。他在《说动》一文中提倡“动力”:“至于人身,而血,而脑筋,而灵魂,其机械之妙,至不可思议,否则为聋Z,为麻木痿痹,而体魄之弱随之。”
其次,“尚武”的精神并不仅仅在于发展身体,把人们培养成为“武士、侠客、刺客”等中国武士道,而是培养一种“内在的精神”,一种积极向上、勇敢果断、昂扬坚持、认真顽强的生活态度,国家和民族振兴需要的正是这种人内在的精神。梁启超在《中国之武士道》一文中较为详细地描述了70多个春秋、战国时期著名人物的中国武士道精神,在梁启超眼中,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只是“尚武精神”初期功效,终极综合目标是增强人的机体能力、思想素质、毅力、勇气、集体精神、斗争精神,而其中培养人格精神与群体协作精神为核心内容。因此,他认为体育锻炼的价值首先在于筋骨强健,其次是因强健身体而产生的自信、自立、自尊。
2.5体育教育是培养“新民”尚武精神的途径与方法
梁启超在较早时期就提出中国人的现代化问题,并提倡培养“新民”。那么,应如何提高“新民”素质呢?梁启超认为当然应该是教育。他认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智恶乎开,开于学;学恶乎立,立于教。”梁启超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他认为,“德育、智育、体育三者,为教育上缺一不可之物。”在其安排的教育内容中包括:立志、养心、治身、读书、穷理、学文、乐群、摄生、经世、传教。其中的养心、治身、摄生等均含有体育教育的内容。例如在养心中,梁启超说:“养心之功课有二:一静坐之养心;二阅历之养心。”关于治身,梁启超说:“治身之功课,当每月于就寝时,用曾子三省之法,默思一日之言论行事,失检者几何,而自记之。”关于摄生,梁启超的解释是:“起居饮食皆有定时,勿使过劳。”特别强调“体操之学,采习一二”。
康、梁维新变法,主张说服皇帝宣布改制,要求兴办教育以开民智。因此主张“奋励新学,思洗前耻矣”。梁启超十分推崇康有为“若体不备,谓之不成人”的体育观。把“其为教,德育居十之七,智育居十之三,而体育亦特重焉”作为教育学生的指导思想。由此可见,他对体育是何等的重视。梁启超就是这样崇其师说,在教育实践中,注意体育对培养资产阶级全面发展的人才所起的作用,曾提出“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今用之,起居饮食,皆有定时,勿使过劳,体操之学,采用一二”的教育方针。
为了适应抵御外侮的需要,梁启超十分倡导“尚武”教育。梁启超在《新民说・尚武篇》中,极力主张效法斯巴达、俄罗斯、日本帝国主义的尚武教育。他尖锐地抨击中国“重文轻武”的传统教育,认为这种教育招致了“武事废堕,民气柔靡”的严重后果,因而主张力纠时弊,发展学校的体育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准备为国效力。
3 《饮冰室合集》中梁启超“尚武”思想的当代启示
3.1强化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关乎国力的强盛
纵观中国发展史,自宋朝以来,尚武之风开始逐步泯灭,而明朝由于盛行程朱“理学”的“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文弱之风,进一步丧失了尚武精神,到了清明时代,恐怖的“文字狱”更深层次地迫害了汉族的尚武反抗精神。梁启超总结了中华民族丧失尚武精神的根源:一是国势之一统;二是儒教之流失;三是霸者之催荡;四是习俗之濡染。由于国民尚武精神的丧失,从而导致了国民体质衰弱,无法抵御外寇的侵略,二次的失败就是一个很好的举证,这些惨痛的民族教训告诫我们必须要重塑民族的尚武思想,这关乎民族的兴衰。
当下社会,我国国民体质不容乐观,特别是关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的青少年一代,其体质状况更是令人担忧。近年来国民体质监测情况表明,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下滑,特别近视眼率、肥胖率不断攀升,这些因素甚至影响了军队的征兵工作,这是一件关乎民族存亡的大事,因此,国务院、教育部非常重视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历经数年的努力,中小学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的趋势基本受到遏制,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仍然显示下降的趋势。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很多,其中“重文轻武”的传统观念在当下国民的意识中依然根深蒂固。具体表现为应试教育曾改革多时,却依然盛行。在这种观念与做法的强压下,学生不得不持续不断地埋头在书堆里,无法主动休息,甚至被动休息的睡眠时间也被严重挤压,这种做法远甚于程朱“理学”的“半日静坐、半日读书”,至少“理学”做法还有“半日静坐”的休息。
综上,笔者认为,梁启超的尚武精神在当代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它不仅仅是国民个人的事,更是关乎民族存亡、国家兴衰的大事,而青少年学生关乎中国民族的未来,因此,倡导与传播青少年学生的“尚武精神”,关注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有效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在当下与未来都是特等重要的任务与目标。
3.2有助于重新审视学校体育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纵观近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史,“增强学生体质”历来都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其次掌握运动技能也是重点目标,即通过运动技术教学实现学生增强体质的目标,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因为这是体育学科的本质特征之一,但学校体育除了学习运动技术、增强体质之外,就没有其它方面的价值了吗?而这直接涉及了学校体育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正如梁启超认为的那样,体育的核心价值更在于因强健体魄带来的自信、自立、自尊等。这是把学校体育上升为学校教育层面的论断,这个论断对于我们重新思考学校体育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首先,学校教育承载着“教书育人”的功能,然而学校教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一个实体概念,它的功能必须依赖各个具体学科发挥作用,因此,学校教育的功能自然要落实到组成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因此,学校体育也要承担“教书育人”的任务,其中学校体育中的“教书”就是传授运动技术,使得学生学会运动技能,而学校体育中的“育人”指的是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育体,即增强体质;二是,育心,即梁启超所指的体育锻炼所获的勇敢、顽强、战胜自我的意志品质。同时,梁启超认为这不仅是关乎个人之事,而且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强盛的大事,这是一种大视角、大境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综上,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开拓视野,不能仅仅把学校体育活动的出发点局限于运动技术传习、增强学生体质上,而要把它拓展到培养学生意志力、勇敢顽强的斗志、群体协作能力等方面,并把它作为终极评价指标考察学生身心发展的全面性,这同时又是学校体育的归宿点。
3.3提倡学校体育中的“三力”教育
梁启超认为,“身子坏了,人便活不成,或活得无趣,所以要给他种种体育。”而且他根据日本的教育制度,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把教育分为四个时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成人期,并指出教育要顺应身心发展规律,要循序渐进。
(一)企业合并的类型按照法律形式可分为吸收合并、创立合并和控股合并。吸收合并也称兼并,购买方取得对方资产并承担负债,被兼并方解散无法律与会计主体地位。创立合并最大的特点是参与合并各方均解散失去法人资格,有新成立企业持有参与合并各方资产负债。控股合并中,参与合并的各方保持独立,其中控股企业被称为母公司,被控股企业被称为该母公司的子公司,以母公司为中心,连同它所控股的子公司,被称为企业集团。
按照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中同一方是指母公司或有关主管单位,相同的多方指根据投资者的合同或协议而定。依据二者性质的不同,两种合并各有特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不属于交易,只是资产负债的中重新组合,因而交易作价往往不公允。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是非关联方之间进行以市价为基础,交易作价相对公平合理。
(二)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根据性质不同划分出的同一控制下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二者在会计处理时的区别集中在三点。一是被合并企业净资产以公允价值还是账面价值计价;二是合并成本中所含有的商誉或负商誉,是否应在账上或是合并报表上确认;三是被合并企业合并前利润及合并时留存利润是否应并入合并企业。由于这三点的不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
(1)购买法。购买法下,假定企业合并是一个企业取得其他参与合并企业净资产的一项交易,与企业购置普通资产的交易基本相同。购买法要求按公允价值反映被购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项目,所取得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购买成本的差额表现为购买企业购买时所发生的商誉。关于合并时相关费用的处理,若以发行股票为代价,定级和发行成本直接冲销股票的公允价值,即减少资本公积;法律费、咨询费和佣金等直接费用增加净资产或投资的成本;其他间接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购买企业的利润仅包括当年自身实现的利润及合并入后被并企业所实现的利润,而合并时被并企业留存利润不能转入购买企业。以下将结合实务分析购买法下的会计处理。
[例]2007年1月1日乙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如表1,甲公司在这一日以60000元购买乙公司的全部净资产,运用购买法编制分录。
减: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40000-10000)
30000
公允价值与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流动资产1000+固定资产5000+土地20000=26000(元)
商誉=60000-30000-26000=4000(元)
分录如下:
借:流动资产 16000
固定资产 25000
土地 25000
商誉 4000
贷:负债 10000
现金 60000
(2)权益结合法。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实质在于不发生企业购买交易,并且继续分担和分享企业合并之前就存在的风险和利益。与此相应,权益结合法包括以下特点,参与合并企业净资产均按账面价值计价,不确认商誉,不论合并发生在会计年度的哪一时点,参与合并企业整个年度的利润和留存利润要全部包括在合并后企业中,企业合并发生的所有相关费用,不论直接还都是间接费用,均确认为当期费用,若参与合并企业的会计方法不一致,应予以追溯调整,以保持合并后企业会计方法的一致性。
二、商誉的处理
论文摘要:企业并购中产生的商誉,对并购企业中的商誉如何确认及后续的会计处理是商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对并购企业以后期间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文章通过对商誉的认定过程及后期的减值测试方法进行探讨,试图学会企业并购商誉的处理过程。
企业并购是对经济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从美国企业并购历程可以看出,企业并购与现代财务会计形成是相伴而生的。而当我国企业并购面临发展的新阶段时,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制定38项会计准则,使我国企业的财务处理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与国际接轨,新准则的实施也必然会对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的企业价值评价、财务报告数据、资产处置、税务筹划等方面造成重大影响,也进而影响到我国企业的并购动机、风险、方法方式的选择、事后资产处置和财务处理。本文专门针对在企业并购中对产生商誉的会计处理展开讨论。
一、商誉描述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的规定:“购买成本超过购买方在交易日对所购买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权益的部分,应作为商誉并确认为一项资产。购买产生的商誉代表了购买方预期取得未来经济利益而发生的支出。未来经济利益可能由于购买的可辨认资产的协同作用而形成,也可能形成于某些资产,这些资产在单个考虑时,并不符合在财务报表中加以确认的标准,但购买方在购买时却准备为之发生支出。”美国《企业合并和无形资产》准则规定:“收购成本大于被收购企业可辨认资产减去负债的余额的总和的差额应确认为一项资产。这项资产通常称为商誉。”
商誉是企业在并购时,支出成本超过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是企业拥有的在未来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盈利能力的一种无形的特殊经济资源。其产生是由于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信誉好而获得客户的信任,或由于企业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率高,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的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这种无形价值预计能为企业带来超过行业一般盈利水平的超额利润。它的价值只有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时才体现,按总额来核算,平时这种价值是不计入企业账务中,只有企业发生并购时才计算确认这种价值。
二、商誉计量与减值确定
(一)确定商誉内含公允价值
尽管商誉不能独立于整体资产而存在,但是有其内在价值,需要确定商誉的内含公允价值,首先要确定商誉所属的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其次要将商誉所属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分摊于资产组内所有资产和负债项目;最后,商誉所属资产组的公允价值与分摊于资产组内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差额,即为商誉内含公允价值。
《Statementsof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s142》(缩写{SFAS142})有明确的规定,报告单元的公允价值是指在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进行的当前交易中,买人或卖出报告单元总体所使用的金额。通常情况下活跃市场的市场报价是公允价值的最佳证据,如果可获得,应作为计量公允价值的基础;如果不能获得,公允价值的估计金额应建立在可获得的最佳信息的基础上,如类似资产和负债的价格、其他估价技术做出的结果等。一般情况下,净现值方法是可获得公允价值的最佳方法,可以用来估计诸如资产组等资产和负债组合的公允价值。
在计算确定商誉所属报告单元公允价值后,接着就需要将商誉所属报告单元的公允价值分摊到报告单元内所有资产和负债项目,从而才能确定商誉内含公允价值。为此,~SFAS142}指出,出于计量商誉减值损失的目的,如果同时满足以上条件,下述资产和负债应包括在商誉所属报告单元内:(1)该资产将在报告单元的经营活动中使用,该负债与报告单元的经营活动相关;(2)确定报告单元的公允价值时,将会考虑资产或负债。另外,{SFAS142}~明确指出,确定商誉内含公允价值的方法应与确定企业合并中商誉金额的方法相同:在企业合并中,购买企业支付的购买价格超过企业在被购买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中所占份额的差额,即为商誉的价值;在商誉减值测试中,报告单元的公允超过分摊于报告单元内所有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差额,即为商誉的内含公允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分摊过程中,只是企业为了测试商誉减值目的而实施的,企业不应因这一分摊过程而增记或减记已确认的资产和负债,也不应因这一分摊过程而确认以前期间未予确认的无形资产。
考虑到商誉不能独立于其他资产组合合并在一起产生现金流量的特性,必须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合合并在一起产生现金流量的特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分两步计量商誉减值损失的做法充分反映了商誉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方式。此外,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均以商誉账面价值超过其内含公允价值的差额计量商誉减值损失。
(二)商誉减值损失确定
由于商誉与企业整体有关,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与企业可辨认资产分开出售等特点。为便于判断商誉是否发生减值,借鉴了FASB的做法,给出判断商誉是否发生减值的迹象,是可行的。
在计量商誉公允价值之前要确认商誉减值损失隋况,首先需要认定商誉是否发生减值。如果商誉没有发生减值,则不需要确认商誉减值损失;如果商誉发生减值损失,则需要确认商誉减值损失。而认定商誉是否发生减值,需要认定是否存在商誉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如果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就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如果不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则不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考虑到成本与效益原则,企业一般不需要每次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对每项资产都进行减值测试,只在有迹象表明资产可能发生减值时才进行减值测试,即认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
商誉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合产生现金流量。因此,商誉减值损失的测试,通常应在现金产出资产或资产组的基础上进行。为便于具体认定商誉是否发生减值,《sFAs142》规定,商誉不进行摊销,而应在报告单元层次上进行减值测试。通常应在会计年度基础上进行减值测试,具体可在年度之间的任何时间进行,只要这种减值测试是在每年的同一时间进行。在特定情况下,也可在相关不利因素发生时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如法律因素或经营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监管当局采取重大不利行动、未预见到的竞争等。
此外,由于商誉与企业整体不可分割的特性,商誉发生减值损失后,其后商誉价值的回升,在大部分情况下不可能区分是自创商誉价值增加的结果,还是影响商誉发生减值的因素发生回转。目前,FASB的做法是禁止转回已确认的商誉减值损失。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也规定:“商誉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三)商誉减值损失的计量
计量商誉减值损失,需要解决的是初始人账问题。由于商誉不能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合产生现金流量,因此,出于计量商誉减值损失的目的,企业合并中获得的商誉,都应在合并日分摊至—个或多个资产组,并在资产组层次上进行减值测试。根据SFAS142的规定,商誉减值损失的计量,通常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比较商誉所属报告单元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如果报告单元的公允价值超过其账面价值,则商誉及其所属报告单元没有发生减值,不需要实施减值损失计量的第二步。如果报告单元的公允价值超过其账面价值,则应实施商誉减值损失计量的第二步。如果商誉发生减值,则应计量并确认商誉减值损失。第二步,比较商誉内含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如果商誉账面价值超过其内含公允价值,则商誉发生减值,减值损失等于商誉账面价值超过其内含公允价值的差额。
如果在财务报表公布之前,商誉减值损失计量的第二步尚未结束,同时商誉减值损失余额能够合理估计,则商誉减值损失的最佳估计金额应在财务报表中确认。随后,由于结束商誉减值损失计量而对该估计损失金额所做的任何调整,都应在进行调整的期间确认。如果同时对商誉和另一项资产或资产组合进行减值测试,企业应在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之前,先对其他资产或资产组合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其他资产或资产组合已减值,该减值损失应在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之前予以确认。
因此,基于以上考虑,合并商誉作为未来收益的预期和现值估计,理应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以合理确定企业的未来超额盈利能力。
三、商誉的会计处理
合并商誉确认后的会计处理是商誉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合并企业以后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巨大影响。企业在对包含商誉的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合时行减值测试时,如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合时发生减值迹象的,应当首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并与相关账面价值相比较,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然后再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作比较,比较这些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如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就其差额确认减值损失,减值损失金额应当首先抵减分摊至资产给或者资产组组合中商誉的账面价值;再根据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中除商誉之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减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以上资产账面价值的抵减,作为各单项资产的减值损失处理,计入当期损益。
由于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规定,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是母公司根据其在子公司所拥有的权益而确认的商誉,子公司中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并没有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予以确认。因此,在对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由于其可收回金额的预计包括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价值部分,因此为了使减值测试建立在一致的基础上,企业应当调整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将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包括在内,然后根据调整后的资产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以确定资产组是否发生了减值。
如发生减值,应当首先抵减商誉的账面价值,但由于根据上述方法测算的商誉减值损失包括了应由少数股东权益承担的部分,而少数股东权益拥有的商誉价值及其减值损失都不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反映,合并财务报表只反映归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减值损失,因此应当将商誉减值损失在可归属于母公司和少数股东权益部分之间按比例进行分摊,以确认归属于母公司商誉减值损失。
在吸收合并和创立合并的情况下,合并商誉在合并时应作为一项永久性资产入账、或者作为一项可摊销资产人账、或者冲减股东权益。但在控股合并的情况下,购买企业并不需要将支付购买成本超过其在被购买企业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股权份额的部分作为合并商誉入账,而是在投资时将其记作股权投资成本的一部分,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则将其单独列示(在我国则将合列示在“合并价差”项目中)。
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对合并商誉的处理方法是正商誉(合并成本大于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部分)采用逐年重估法,即合并商誉不必进行摊销,但每年必须在资产组层次上进行减值测试。当商誉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内涵公允价值时,应将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对负商誉直接计人合并当期损益。2001年7月生效的FASB公布的~SFAS141}和2004年3月生效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企业合并》均采用了上述作法。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对正商誉不再进行定期摊销,而是应定期进行减值测试,在每个会计期末,企业应对商誉的价值进行减值测试,按其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的原则进行计量,对于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应当计提减值准备。由于商誉减值计提是非常有弹性,所以准则规定商誉减值测试不得转回;但是,购买方在分配合并成本时,可以将商誉抬高,虚减资产或虚增负债,虚减资产或虚增负债会形成秘密准备,等到以后期间释放。而对于负商誉,“首先要对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作为合并对价的现金、非现金资产或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进行复核,如果复核结果表明所确定的各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是恰当的,应将合并成本低于取得的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直接计入合并当期损益。”
例:甲企业在20×7f1月1日以24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乙企业80%股权。在购买日,乙企业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250万元没有负债和或有负债。20×7年末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ooo~元,其中一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1500万元,另一项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5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可收回金额为l500万元。
被收购公司的可辨认资产的市场价值或评估价值合计超过收购成本,二者之间的差额应按一定的比例减少获得的非流动资产(除长期投资和可上市证券)。如果非流动资产的价值被减为零,购买方的资产负债表上就会有一项递延项目,这个项目的产生是由于可辨认资产价值合计超过收购成本(负商誉)。负商誉被确认为~项递延项目而不是无形资产(如正商誉),在财务报告中这些金额时正负商誉不能相抵,负商誉作为报告期利润的增加,被系统摊销。因此,甲企业在其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
商誉600万元(2400—2250×80%);
乙企业可辨认净资产225oi~元;
少数股东权益45O万元(2250×20%
假定乙企业所有资产被认定为一个资产组,且该资产组包括商誉。需要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乙_20×74z末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0万元。
对其商誉减值测试:
1.确定资产组(乙企业)在20×7年末的账面价值:
(1)合并报表反映的账面价值=2000+400=2400万元
(2)计算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价值=(2400/80%一2250)×20%=150~i"元
(3)资产组账面价值(包括完全商誉)=2400+150=2550万元
2.计算确定资产组(乙企业)在20×7年末的可收回金额为l5o0万元。
3.比较资产组(乙企业)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确认减值损失
公司应当首先将125o~元减值损失,分摊到商誉减值损失,其中分摊到少数股东权益的为150万元,剩余的1100万元应当在归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和乙企业可辨认资产之间进行分摊。
商誉减值的账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一商誉减值损失6000000
贷:商誉减值准备6000000
归属于乙企业可辨认资产的5oo万元减值损失还需要作进一步分摊
假定乙企业20×7年末可辨认资产包括两项:
1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15o0万元;
1项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50o万元。
500万元减值损失应当在上述两项资产之间进行分摊:
固定资产应分摊的减值损失:500×15002/000=375万元
无形资产应分摊的减值损失500×500/2000=125万元
账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5000000
黄石东贝制冷有限公司,冰淇淋机十大品牌,商用制冷设领域领先者,湖北省名牌产品,东贝集团全资子公司,国内较大规格品种齐全的商用制冷器具制造商。
2、海川;
深圳海川生态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知名冰淇淋机品牌,深圳海川股份旗下,专注于冰淇淋机、冰淇淋粉及威化蛋筒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3、Tay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