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的课堂教学

教师的课堂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的课堂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师的课堂教学

教师的课堂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师话语;英语课堂;教学启示

项目简介:本文为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究项目“以提升教学能力为主的学科 教学英语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践研究”(编号:SDYC111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指导教师:王芳-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英汉文化比较

教师话语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这不仅因为教学内容要通过完美的教师话语才能得到有效传播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因为教师语言本身起着对目的语使用的示范作用,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因而多年来一直是语言教学研究关注的焦点。

1 教师话语

1.1 教师话语的定义

教师话语是指教师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课堂上传授知识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话语,是在保姆式语言和外国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一种社会语言变体,具有语法简化、语速较慢、更多更长停顿和更多重复等独特特征。

1.2 教师话语的分类

教师话语一般分为课堂英语、教学英语、师生互动和教师反馈英语。

(1)课堂英语

传统的英语课堂话语是指教师用来组织各种关系的,它用于课堂活动的不同阶段、不同情况。课堂英语可以用来调动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形成用英语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

(2)教学英语

教学英语是英语教师讲授知识时所使用的语言。多年来以语法能力为重点的语言教学特别重视词汇和语法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多数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输入只是一些复杂的语法知识和句法结构,没有趣味性,而趣味性正是可理解输入的一个重要因素。

(3)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谈话、讨论、提问和回答时所使用的语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与学生互动,提问是最常见的方式,教师的提问与提问方式以及提问的等待时间和问题的分配成为学者多年来的研究对象。

(4)反馈话语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提供反馈可能是教师话语最常见的课堂功能。例如:表扬和纠错,表扬是对学生的表现的肯定,但普通的肯定不会产生最好的效果。因此表扬和评价应该是具体的和鼓舞人心的。同时,教师应在课堂交际中等待适当的时机去纠正错误,等说话人说完后再进行。

2 国内外研究

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话语的研究是国外语言学家和二语习得研究者多年来一直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主要通过他们使用语言的方式来控制课堂上发生的一切。如果使用恰当,教师话语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或学生相互之间的语言交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也能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从国外对教师话语的不同方面所做的研究可以看出,教师话语在课堂教学中占很大比例。如Nunan(1990)的调查表明,当教师对他们课堂录音进行分析后,最令他们吃惊的是他们在课堂上讲话的数量。教师话语在提问方面所占的比例尤其之高。

而国内的英语教学多年来一直沿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话语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中国国情下的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课堂学习是学生外语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教师话语在许多外语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最为真实的目标语输入。

3 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针对存在的种种问题,教师应当转变观念,真正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落到实处,鼓励、帮助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活动,使他们在有更多的语言输出的同时也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真实的语言氛围和环境,在教学中更好地改进教师话语,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二语习得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3.1 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

教师要有现代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各种英语教学的改革途径。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将课堂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既注意语言知识又注重语言应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不等同于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学习者参与,压缩教师话语的数量,而应该根据学习者群体和个体的差异,采取相应的对策。教师话语应更重视质量,而不是简单的数量上的加减。

3.2 提高教师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

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对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应该通过职业培训和自学等多种途径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师话语理论等相关理论水平和英语口语水平、语言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尽量多给学习者提供准确、流利的语言输入,促进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同时,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3.3 合理利用教师话语,降低情感障碍

要促进教学内容的交流,教师必须把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放在与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考虑,创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习者从中获得交流愉悦和自我肯定的满足,在这种环境里学生才有信心去尝试目的语和面对错误。活跃的课堂气氛能使人大脑神经放松,并且最终能唤起参与者的兴趣,从而降低学习中的情感障碍,更好的习得语言,因而实行低情感障碍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3.4 提高课堂中的提问技巧

外语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要求师生在课堂上互动配合,共同完成语言交际活动和教学过程,合理提问则是促进师生双边活动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在上课前做好详细的提问计划,明确提问重点,做到上课时有的放矢。教师应在课堂内提出各种水平的问题,问题应适合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问题太难,学习者会知难而退;问题太简单,学习者会不屑回答。

3.5 及时反馈,正确对待学生错误

及时、恰当的反馈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参与课堂互动的欲望。学习者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做出积极的反馈,应该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加学习者的信心,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待学生错误应该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但不是说教师可以忽略学生的错误。是否纠错、何时纠错或怎样纠错取决于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这也需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

参考文献

[1]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 man.1985.

[2]Nunan,D.Introducing discourse analysis[M].London:Penguin English.1991.

[3]吴宗杰.教师知识与课程话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教师的课堂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师威信 心理因素 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一个各种因素、各种关系相互交汇并发生作用的复杂过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作为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其自身的威信对于有效的控制课堂,推动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因素,研究和探讨教师威信的重要性。

一、教师威信形成的影响因素

教师威信是指一个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权威的象征。教师威信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主观因素。

(1)教师的自身素养,特别是师德修养影响着学生对于教师的整体判断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环节中的实际情况的判断力和决策水平。

(2)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水平是教师人文修养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对于课堂中教师的专业权威性和教学的掌控能力起着一定的作用。

(3)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够方便快捷地想学生传递知识,而且能够减少学习障碍。

(4)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与学生交往时给学生带来新知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5)仪表。教师整洁的仪表、严谨的作风、文明的习惯等容易使学生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好感,从而建立威信。

2.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指社会、学校、家长对于教师的态度。社会尊师重教,对于教师威信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学校领导对于教师的态度,以及学生家长对于教师的态度也是教师威信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教师的心理期望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往往会用自己心目当中理想的标准和要求去衡量教师,那么学生期望课堂中的教师是什么样的呢?

1.知识丰富,学识渊博。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知识丰富的教师,能够将自己全部的智慧和经验,运用得当的方式和方法,深入浅出地教授给学生。

2.互动能力强,善于沟通。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而且是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互动性强的教师能够及时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实际状态,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反应增减知识点。

3.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囿于一种教学模式。

学生大多不喜欢照本宣科的教师,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科间的交叉知识的应用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赢得学生的喜欢。

4.良好的师德修养及品行。

师德修养是教师的重要素养,是赢得威信的重要方面。教师若具有公正无私、不偏不袒、认真负责、言行一致的品格,肯定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

三、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师威信的因素分析

1.教学无计划性或者要求不当。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按照自己的计划,却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填鸭式”或者“拔苗助长式”的教学,使得学生产生厌倦,从而失去应有的信任和尊敬。有的教师不加分析地实施要求,较为专制地惩戒措施,也会引起师生间的矛盾。还有的教师对学生没有要求,只要不干扰上课,做什么都可以,这种“放羊式”的教育最终将造成课堂纪律涣散。可见,以上这些因素都将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麻木心理,影响教师对整个课堂的驾驭能力。

2.课堂的组织管理不到位,掌控能力不够。

课堂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因素和人际关系,从而有效地实现既定的教学计划的过程。合理有效地协调各种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是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对于课堂情境,如环境卫生、光线充足、置物有序等要求不足;对于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处理不当造成学生的逆反情绪,发生问题行为。这些不仅会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而且会影响教师的在课堂上的威信。

3.滥用惩罚手段,造成矛盾激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课堂问题行为,有的教师为了不干扰自己的教学进程,往往会采用简单粗暴的惩罚措施。但问题行为较多时,惩罚难免有失偏颇,最终势必造成课堂教学中断,学生的抵触情绪加大,甚至认真听课的学生会厌倦。课堂教学的中心转移,师生矛盾激化,给学生这样的暗示:老师无法有效地管理课堂,威信丧失。

4.课前准备不充分,自信心不强。

课堂教学不是即兴表演,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对于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一定预见性。有的教师课前没有充分准备,导致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某些环节把握不准或者把握不好,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没有能够充分地有效地把握教学秩序,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产生不信任,进而对课堂产生信任危机,严重时会破坏教学的秩序,教师的威信必然丧失。

四、树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威信的策略

1.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和师德修养。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地方,知识素养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一种体现。任何时候,学生对于知识广博的教师总是有着一种崇敬之情。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让学生信服。此外,教师的师德修养也对课堂教学中威信的建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寓师德于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注重言传身教,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会关注教师的行为,只有知识素养和实德修养齐修,教师才能够树立威信。

2.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在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只关注个别聪明或者调皮的学生,或者进行“目中无人”式的教学;有的教师对于课堂上一些不正常现象,如学生睡觉、做小动作等,熟视无睹或束手无策。面向全体是要求教师必须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关注个别差异是指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性格、特点、能力、学习方式等各有不同,必须考虑到他们的特殊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教学,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3.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并进。

一个尊重热爱学生的教师,总是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希望,总是能够给予他们宽容和理解,这是一种师爱的流露。与要求结合在一起,师爱就具有了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若失去严格要求,师爱就是盲目的,没有目标的,没有希望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教学纪律,规范学生的行为,在必要时教师可以动怒,以引起少数学生的警醒。这样不仅不会让学生远离你,反而会获得更多的信任与尊敬。

4.培养情感、养成习惯。

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而且是交流情感的地方。学生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期,他们在渴求知识的同时,更希望得到情感的需要和满足。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增进学习效果。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学生学科情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进行全方位的调动,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欲望,增进师生情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与教师以课堂为桥梁建立起情感和知识的双重纽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威信也能够很好地树立。

参考文献:

[1]吕达.21世纪中国课程研究与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德清.现代管理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1998.

[3]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教师的课堂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教学效益 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 师生关系

教师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根本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工夫,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是教师教学技能高低的最直接体现。然而,不难发现,目前教师的教学工作似乎陷入了一种机械式的误区,造成课堂效益低下。因此,如何向课堂要效益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教学模式

(一)制定可行、可量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根据学生接受程度的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既不能太高,又不能太大,目标的制定不是给大家看的,而是具体实施后可以检测的,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进一步改进、提高教学效益。

(二)激发学生兴趣,主动贴近学生。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日新月异,书本上的知识,某些学生在课下俨然已经知晓,如果教师还是在课程上重复这些内容,则势必会遭到学生的厌烦,学生在课外获取的知识量势必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产生影响,教师应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将这些内容再次向学生呈现。

(三)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式,对于那些浅显易懂、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不必花费过多时间;而对于那些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有疑问的知识点,教师应该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得出答案,而不是机械式地记住结论。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一)多媒体教室的广泛运用。

1.计算机教学方式的改善

在传统计算机课程中教师对集中于机房的学生采取手口结合的教学方式,但是这样的方式只对全体学生有普遍性,而不具备针对性,学生的学习效果到底如何?教师没有客观的反馈。因此,组建小组学习十分有必要。学生与其他学生共同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小组学习中,大家共同讨论,互帮互助,既增强小组内部学生的学习效果,组与组之间又可以互相交流。

2.任务型教学手段的使用

在操作性强的教学科目中,例如,物理、化学等,教师可以将每个知识点分割成不同模块,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独立的任务。对于这些任务模块,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遇到难题,教师给予解答。每一章的知识都可以看做一个大的项目,这种项目有利于学生提高动手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学生参与的前提是教师整体把握课本。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所教内容有充分了解。例如,教师需要对文本的体裁、人物、故事情节、发展过程、起因和结果等因素都很熟悉,不仅知道本文写了什么,还关注文章的表达方式,思考作者叙事的过程,以及这样写的原因,从文章的写作中提炼出学生的写作要求,了解平时学生的写作习惯。

(二)学生参与的关键是教师有效的提问。

教师准确地把握课堂内容是师生互动的前提,而互动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有效的提问。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的启发诱导式都是有效的提问方式。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更要善于追问,每当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之后,都要进行补充,对学生的回答再次进行提问。

(三)师生互动的前提是教师角色的积极转变。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积极帮助者,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必要的解答,在学生完成问题后,要给予评论。

(四)因材施教,与学生做朋友。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如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差异、学习习惯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只有摸清这些底子后,才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更进一步,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继续巩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可以努力做到更好。

参考文献:

[1]研究性学习背景材料与启示.江苏教育出版社.

[2]任丽娟.中学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教育,2010(14).

教师的课堂教学范文第4篇

一、生动活泼的描绘性

对课文中精彩部分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作以描述,使抽象的东西给学生以鲜明的形象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例如,分析《孔乙己》中“踱”这一走路姿势,用描述性语言:“踱”就是昂首挺胸,双手后背,迈方步。更好的解释为:标准的“踱”步,正像早晨从鸡舍里刚刚放出的公鸡,抖擞过全身之后,扇展两翅,随后拉开架势,凌傲一切的迈步姿态。这样的描述会使学生脑海中产生活脱脱的形象,再由这一动作去看迈“踱”步的人走过“短衣帮”成群的店面的神情、心态,去领会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较隐含的问题,就容易多了,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再如,我在教学《春》一文时,用自己生动活泼的语言描述了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春色,引领学生体会春天的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接下来,又引导学生背了两首描写美好春光、富有优美意境的古诗,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把学生们带到浓浓春意中,去领略春的勃勃生机。

二、简练、准确的概括性

恩格斯曾经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可见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语文课堂上,简练、准确的教学语言可以营造美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想象,开拓学生智慧,触发学生灵感,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洁准确,干净利落,恰到好处。让学生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仍以《孔乙己》文中的“踱”为例,对“踱”的意义概括:表现了“长衫主顾”的养尊处优,悠闲自在的神气。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阶级分明的环境。

三、承接、过渡的连贯性

一堂课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可以进行分割切换的。也就是说,一堂课是由教师对几方面知识内容的传授组成的。之所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因为在这几个方面内容的组合衔接上常常有其独到的妙处――简洁明确、自然得体、紧密连贯,如行云流水,天衣无缝,让人不知不觉。因此,在课堂上起到一种衔接组合作用的过渡语如果说得好,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加课堂教学效益,必将起到有益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考虑课堂教学的连贯性,促使各个环节的衔接联系,是学生整体优化,提高语文素养的关健所在。在每节课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要注意课与课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有些课文要分好几节课才能学完,更要注意课与课之间的连接。同样,在一堂课内讲述的各部分内容之间也要注意语言的连贯。这样才能使每节课自身之间及课与课之间融为一体。让学生听起来有整体一贯的印象。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当从“百草园”过渡到“三味书屋”,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言:在那时的“我”对那样神奇而美妙的“百草园”感到无限的热爱,而后所要去的“三味书屋”又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我”对它又是怎样的感情呢?结合着对过渡的分析,两部分就很自然地搭在一起。

教师的课堂教学范文第5篇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有趣的物理现象等,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要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物理教师;课堂教学

教师从事的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而我从事的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如果我能够掌握这种艺术,那我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物理的情绪.我认为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要求教师能够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教师就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下面仅就教学艺术对物理课堂教学的影响,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生动风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例如,在讲"核外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时,向学生打比方:"这好比你们小时候还是婴儿时,你爸爸将你抱在怀里;你学会走路了,你爸爸将你牵在手上;你再大一点,你爸爸则说:'走,外面玩'。"又如在讲楞次定律时,可以这样比喻:在被太阳晒过的烂泥塘里,当人踩上去时,稍硬的表面会阻碍你下沉;当下沉后,你想拔出腿来,烂泥又会阻碍你拔出腿来。再如,在讲理想气体等温变化的微观解释时.可这样比喻:你们班五十人,在教室里显得很挤,容易产生碰撞;而当把你们放在大礼堂时.碰撞的机会就减小了。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讲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风趣的语言,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讲评试题时,先不说答案,而是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说,"是这个",学生当然会明白这表示第二个答案正确,同时还明白这还表示"胜利"的意思,然后接着说:我们班永远是"这个",从而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有趣,逐渐把教学活动推向。

在授课时,如果在适当的时机故意讲错,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记得牢。例如,在讲到绝对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时,故意说成"就是那个发现进化论的开尔文",讲完后,学生们先是一楞,然后几乎全班同学齐声回答"那个是达尔文",这样整个课堂气氛就都活跃起来了。

二、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

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例如在讲到玻意耳--马略特定律的时候,介绍定律的来历以及不同国家对定律的不同称呼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当讲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叫赫曼,为了验证天电(闪电)与他电是否是同种电,竟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时,课堂一片寂静。当讲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时,课堂上又是一片活跃气氛。

三、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 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有一位学生问过我,在他家附近的抽水站,当通电抽水的瞬间,会发现几根通电导线抖动起来,为什么呢?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思索,最后使他恍然大悟。

四、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难的问题不应提问差生,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从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每单元授课完后,要认真进行单元归类复习,精心设计测试题,对于较难的题目在复习时可进行一些暗示,对差班甚至不惜"漏题",使他们在复习时具有针对性,在测试时获得一定的成功,从而激发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