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勇于担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纯新闻类型化”;“本土化理念”;“标准化播出”;“不八卦;不娱乐;不迎合”
引言:清晨六点,家住在长春市繁荣路附近的孙鹤乾起床准备送正在读高中的孩子上学。上了车孩子立刻打开车内的收音机,频率是FM88.9――长春新闻综合广播。在拥堵的车流中,是FM88.9让父子俩一路上的行程不再枯燥。
与此同时,距离长春市大约100公里左右的德惠市米沙子镇农民夏作武已经收拾好行囊,准备乘坐去往长春的长途车,老夏此行的目的,除了到长春探亲,最主要的就是拜会一下长春新闻综合广播的主持人,“掏掏心窝子”,说说心里话。
每天,同样的镜头在长春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不时闪过。长春新闻综合广播电台开播近两年来,以其鲜明的类型化个性,以其纯新闻广播频率的形象,成为越来越多长春人收听的选择。而长春新闻广播也在2012年度被评为中国品牌媒体广播十强品牌。
纯新闻类型化广播电台,是新闻学术界给像长春新闻广播这样的频率的称呼,而这个称呼却让很多地方台不敢涉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媒体竞争趋于白热化、新媒体不断向传统媒体发出挑战的今天,20世纪曾经昌盛、繁荣的地市级广播电台,仿佛一夜之间感受到了步入深秋中的一丝凉意: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抢滩登陆;电视、纸媒的空间挤压;受众市场的单一狭窄;广告客户的不屑一顾以及技术手段的停滞落后,让地市级广播电台“四面楚歌”。
面对传播格局不断深化、媒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二线城市的广播电台无论在人力、资源、受众群、财力及收听率上,都无法和中央台和省级台相比,相较经济实力雄厚的一线城市广播台,也存在明显劣势。由于收听率的关系,广播新闻越来越成为八卦、琐事的秀场。为了迎合受众,时下一些城市电台很难保持高贵,在新闻传播中越来越低俗化、恶俗化,增强社会的不信任,加剧人与人之间的歧视和仇视。虽然每年有大量的新节目出现,但是可能几年都出不了一个精品。另外一些电台互动性的节目很少,做的节目就像是闭门造车;服务意识业不强,不能及时传播观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新闻也总是围着领导转。曾有业内人士毫不讳言地指出当前城市广播的现状:“自娱自乐,自生自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节目生产人员太“自我”,根本不关心听众是谁,不知道听众喜欢不喜欢,甚至是有没有听众听。
广播电台在承担着国家意义上的新闻宣传任务的同时,也是地方党委和政府重要的舆论工具,为区域性受众提供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的重要媒介,甚至成为承继和传播地域文化传统、塑造和说明城市形象的重要平台。
长春新闻综合广播在2012年1月1日应运而生。而新闻广播提出做“全新闻广播频率”,每天新闻时间达到17个小时,其他时间为转播和新闻专题时间,这种设置成为吉林省乃至全国,第一家真正意义的全新闻台。事实证明,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每天提供的新闻量达到500多条,是过去的几十倍。累计自采稿件2.7万多条,即时的记者现场连线报道占到报道量的2/3。而这在过去,插播几乎成为不可能。因为新闻频率的建立,使地方媒体有个更多的空间,开展大型的直播活动,让新闻更接地气。仅2012年,长春新闻广播就直播大型活动30多场,开展新闻活动100多次,频率得到了良性的发展。
以本土化为原则,服务城市、贴近生活。作为全国第一家城市台类型化新闻广播,一是本土新闻力求最快、最全、最深、最近。二是强调外埠新闻的本土化落地。
以价值传播为目标,弘扬文化。长春新闻广播从立台之日起就明确“不八卦、不娱乐、不迎合”的原则,重新强调新闻把关人的角色定位。把有价值的新闻交给听众,用有价值的新闻去影响听众,实现由受众本位向新闻本位的转变。
以新闻活动加强团队建设。长春新闻广播结合“走转改”活动,开展了全员“走基层”活动,策划、参加了“全国广播记者走转改”、“新春走基层”、“春运回家路”、“春耕走基层” 等集中采访活动。在全国广播记者走转改活动中,长春新闻广播的数名记者、编辑告别故土,远离家乡,先后深入到与长春远隔千山万水的四川、甘肃地震灾区,用手中的录音笔记录当地的生产、生活,把长春人民的关爱和祝福带给当地的居民。同时,长春新闻广播还进行了大胆突破和创新,将大型新闻活动与走转改结合在一起:在一汽建厂60周年之际,新闻广播开辟了《擎动中国60年》栏目,栏目采访组历时数月,先后在十堰、南京、上海,走访近百位中国汽车元老,采访了大量有价值的素材,累计播发稿件上百篇,为 “共和国的长子”一汽60华诞献上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今年中旬,哈尔滨、沈阳、大连、长春东北四城市广播电台倾力打造的《倾听美丽大东北》大型直播活动中,长春新闻广播的记者与其他城市的记者一道,先后在哈尔滨、沈阳、大连、长春开展了走基层活动,围绕环境、民生、城市文化、全民健身等四个方面,展现了当地的城市魅力,将百姓的幸福生活和幸福梦想完美呈现。《倾听美丽大东北》大型直播活动历时一个月,共计直播4场,累计时长8个小时,累计完成录音报道150余篇、电话连线报道30余个,在四城市反响强烈。
开展公益活动,树立频率社会公信力。新闻广播的频率口号是“信任你我,共有尊严”,良好的社会公信力对于树立频率的形象至关重要。因此,长春新闻广播从成立之初就提出“以公益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活动战略目标。从活动内容设计、选择、运行中处处体现出这个理念。
“中国品牌媒体广播十强”评选是中国新闻学界联合开展的媒体评选活动,所有评选数据完全依靠调查,新闻广播在2012年被评为最具潜力的类型化广播电台,这意味着新闻广播创新型的节目形态受到新闻学术界的关注。
坚持新闻立台不动摇。广播的速度是电视、报纸无法比拟的,广播现场连线迅速、成本低廉,最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广播报道和网络报道。所以,长春新闻广播一直提倡新闻的“即时性”,即刻的时间、发回最及时的报道。
通过本次“勇于担当”研讨学习,我深深认识到勇于担当并不是一句口号,一句承诺,而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一个基层的领导干部,必须要把“勇于担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形成行动自觉,并将之贯穿于工作全过程。
一是要敢于勇挑重担。越是大事多任务重,就越需要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坚定迎难而上的责任意识,在大事难事面前不回避,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不退缩,在困难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任何工作抓与不抓大不一样,事物的发展都如逆水行舟,不去推它,就会倒退,努力去做,才有成功的机会。
二是要敢于攻坚克难。工作是为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的工作是无效的工作。在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时刻与人民群众打交道,基层工作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最前沿,所以,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坚定立场,对待发展上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去承担,去突破。要把责任感、使命感时刻放在心头,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把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作为担当作为的准则。
三是要敢于较真碰硬。能不能正视问题,敢不敢较真碰硬,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试金石”,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必修课”。身为党员干部,如果不敢坚持真理,势必会助长歪风邪气的蔓延;如果不愿意得罪少数人,势必会得罪大多数人,这既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也是对个人的发展不负责。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要坚持原则,做到矛盾面前不绕道、问题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退缩。不能前怕狼后怕虎,不能和稀泥,要自觉强化担当意识。敢于迎难而上,敢于啃“硬骨头”,勇当“难题解决者”,在有限任期内作出无限努力,不给自己留遗憾,不给后任留隐患,力戒形式主义,端正政绩观、增强责任心。要敢于坚持斗争,善于去发现问题,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实绩和成效取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
勇担当的前提,必须有责任心,有责任心才有责任感,才能毫无怨言地承担,并认认真真地做好。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乡镇干部,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尤其要保持定力,鼓足干劲,坚定起敢于担当的责任和勇气。
关键词: 流动人口小学生 责任意识 勇于担当
我校在课题研究中,始终以“让微笑在校园中荡漾,让责任在行动中体现,让成长在坚持中实现”的办学理念作为宗旨,注重从责任意识形成的多方面因素出发,紧密结合各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以唤醒责任意识与培养良好习惯的机制为研究重点,以体验教育为研究载体,通过班级管理、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等途径,实施责任意识与行为养成教育,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提高流动人口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将来形成社会主义公民应有的责任感打下初步的良好基础。
1.挖掘品德教材资源,唤醒潜在责任意识
一年级的《别把花草弄疼了》,三年级的《请到我的家乡来》和《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五年级的《》等。如一年级品德教材上第12课《别把花草弄疼了》,老师借助挂图,设计护绿标语,展示风景图片,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花草树木作用的知识,教育学生从小爱护花草树木,培养儿童热爱自然的情感,让学生知道人人都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唤醒学生关注周围环境的责任意识,从而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文明行为和习惯。如三年级品德教材《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图片或拍摄照片,通过了解家乡名菜,搜集家乡的特产,课上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起为家乡感到自豪的情感,唤醒学生爱护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在上五年级品德教材《》时,教师让学生知道鸦片的危害、林则徐禁烟、和列强侵略中国的暴行等基本史实,通过这些史料的介绍,学生既丰富了历史知识,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激发了振兴祖国的责任感,进而能够担当发展祖国的历史责任。全体教师从课例研究中掌握如何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有价值的责任教育资源,如何在教学中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教育价值,潜移默化地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
2.激励自觉主动学习,树立自我发展意识
因为我校的学生流动性大,他们之前学习使用的教材版本五花八门,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学习基础存在明显差异。当学生新转入我校,难免因处在陌生环境,加上家长缺少对学生监管和辅导,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态度。因此,在每学年开始,各学科存在的转学生课堂不专心听讲和各类作业质量差,不按时完成的现象非常严重。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每位任课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制定短期努力目标,其次要让孩子学会自我鼓励。遇到学生犯错误,老师摒弃了过去的做法――严厉批评,而是引导学会自己分析,尝试自我评价,当学生渐渐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强化落实到行动上。班主任还利用班队课把理想教育作为激励学生自觉上进的动力。通过开展“寻访江苏精神,争当四好少年”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新时期苏州精神,激励少年儿童为将来担负建设祖国重任而努力学习,争当“四好少年”。中队辅导员根据队员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指导,利用队活动组织优秀队员举行“我的理想”演讲比赛。针对后进队员,辅导员充分挖掘后进队员的潜能,通过弘扬他们的特长,促进他们对学习的需求,围绕“中国梦,我的梦”举行班级才艺大赛,树立了他们的自信,激发了主动学习的愿望。通过手抄报比赛、魔方比赛、朗诵比赛和体育竞赛,评出了一批多才多艺的小豆娃――“魔方达人”、“绘画达人”、“体育达人”……辅导员还组织部分队员亲临电博会,品味科技奥秘,开启了他们的寻访之旅,了解了电子、IT行业的最新进展,进一步激发了队员们为实现理想好好学习的决心。研究表明,在班级队活动中,只要辅导员有意识地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体验活动,就可以有效培养每一位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己发展负责的意识。
3.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增强关爱他人意识
德育主题活动是培养学生责任心的另一个重要基地,围绕“新庄小学增强学生责任意识的三级指标”,子课题组根据不同的年级、班级(中队)要设计出符合各年级段学生实际的活动,增强队员的责任意识。德育组通常会把常规活动和特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例如以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微笑服务周”、“安全教育宣传周”、“廉洁文化进校园”主题周、“心理健康教育周”等活动。队员们走进社区,把爱心传递给社区居民,豆娃们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喊着禁烟口号、高举禁烟标语,为社区公共环境打扫卫生,走进社区孤老们的家,用实际行动为他们服务,把关爱带给他们。
4.搭建家校育人平台,强化家庭责任意识
家庭是孩子学习做人的第一场所,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是家长的重要职责。孩子在学校教育下培养的好习惯,离不开家长积极配合,使之不断得到强化。根据研究内容需要,学校课题组确定了以加强家校合作、加强责任意识教育为主的子课题,将学校与家庭联系开展活动紧紧围绕“责任”二字。通过办好家长学校,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通过请专家讲座和优秀家长经验分享等专题讲座,使学校的开展教育活动与家庭教育做到真正同步开展。有了家长的充分重视和倾情投入,可以强化学校教育效果。通过家校紧密联系,让学生做到在校在家都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有效提高学校教育的效率。课题组每学期借召开家长会契机,开展“给力家长”的评比,这样家校互动更紧密。德育组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有意识安排部分家长一同参与,如一年级的入队仪式,三年级的成长礼,六年级的毕业礼,体育组的亲子运动会,教导处的半日开放活动,课题组确保学生家长在学生在校的六年中必须有机会参加学校活动。广大家长通过观摩和参与,及时了解学校管理内容,亲身体验学校对孩子成长付诸心血,激发家长在各方面主动自觉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增强家长对孩子成长应承担的教育责任意识,学生受到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了责任意识。学校在做好传统的家访活动的同时,充分发挥目前先进通信工具的优势,不仅开通校信通,还建立班级QQ群,便于及时交流。
5.营造自主管理氛围,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面临学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是流动人口小学生这一现状,面对他们严重缺失家庭教育这一事实,学校课题组注重在班级管理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及传授与人相处的方式方法,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努力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小学生。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同伴负责,对家庭负责只是第一步,培养学生对环境和社会负责才是更具重要意义的。因为班级是有组织的集体,它不仅是学生学会做人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微观环境。课题组成员在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管理,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应该主动关心班上的事情。课题组以常规教育为基础,以“微笑新庄评比”、“流动红旗评比”为手段,利用集体晨会、“德育微型课”等多种途径,不断渗透主动参与活动和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综合能力。在自主管理行为规范养成训练中,班主任注重宣传教育,利用板报、流动日记、手抄小报等载体,向学生展现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性及意义。课题组要求班主任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守则》、《规范》、《八礼四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视材料。
责任心是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它有助于增强小学生独立性,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提高学习水平。然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并非一蹴而就的,而要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点滴积累中形成。应该说,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是条任重道远的艰辛路,需要每一位教师积极研究,坚持探索。从关注小学生的一点一滴,从学习生活方面抓起,在教育的一言一行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纲要.
[2]浅谈现代教育中责任感及其培养.松辽学刊.
总的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多政策措施都与企业发展直接相关。如果这些措施能全面落地,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能如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改善市场环境、增强市场活力、促进市场优胜劣汰都会产生深远影响。例如,仅降成本一项任务就至少涉及五个方面内容:一是通过改革行政体制,推动简政放权,降低企业制度易成本,这项改革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二是全面实施营改增和清理各种收费项目,使企业税费负担得以减轻,国务院已明确要求营改增改革要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三是通过社保降费,帮助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工成本攀升问题,这方面改革已开始启动,还有较大空间;四是通过深化电力、石油、交通运输等价格改革,帮助解决企业反映较多的生产成本高、物流成本高等问题;五是通过金融改革,争取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这些主要通过政府侧推动和市场侧驱动的改革,可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当务之急是确保这些改革真正落地,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的是体制、调的是结构、变的是企业。改革的种种政策措施最终都要落到企业上来,改革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益的提升上,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善上。只有企业经营状况改善了,产品总体适销对路了,效益上去了,改革才能说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各类企业应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应有所作为。
一要坚持练好“内功”,提质增效,增强有效供给的能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我国已经迈入中高收入阶段,人民收入提高了,必然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功能和工艺等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消费观念正从“价廉物美”向“物美不必价廉”转变。但很多企业还看不到这个阶段性变化特征,国内高技术、高质量、精工艺产品的供给不适应需求变化的问题仍较突出,这就是为什么2015年中国人海外消费达1.2万亿元至1.5万亿元人民币、跨境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及国民纷纷从海外背马桶盖、感冒药和日用品的主要原因。记得有企业家谈成功之道时说,非常简单的一条就是他非常关注海关进口产品的种类和规模,哪个产品进口多,就意味着进口替代的机会多。近两年,我国作为出口主力的加工贸易下降得非常快,笔者此前赴广东调研外贸形势时政府和企业对此都反映强烈。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成本上升挤掉了本已微薄的加工利润空间,相比越南、印度等地,我国东部沿海甚至一些内陆城市已处于成本劣势,再靠低成本比较优势发展加工贸易已难以为继,外贸转型迫在眉睫。对此,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在产业配套能力和人才素质方面仍有一定优势。当然,这一贸易形势变化未必不是好事,也可以说是我国发展阶段转换的重要特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求企业必须在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国际竞争力上下功夫,塑造精品文化,培育工匠精神,把提供优质有效供给当作企业主攻方向,让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匹配市场需求的阶段性、结构性变化,甚至引领市场需求。
二要坚持创新驱动,积极培育发展新动力,持续创造竞争新优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新技术潜力、新商业模式得以快速释放的过程。当今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一些重要科学技术正在酝酿突破,为我国创新发展、“弯道超车”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当前国内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互联网应用、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一大批新产业正在快速成长,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领域的企业,都需抓住技术变革的机会,补齐技术和创新短板,努力占据价值链高端。在新兴产业发展上,要立足核心技术突破,不能只满足于低端组装,要减少低效低端重复投资;在传统产业发展上,要善于利用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有效增加产品品种,提升生产品质,塑造全球品牌;在技术创新路径上,要坚持在开放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利用国内资本充足、市场空间大、工业配套完备的优势,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深度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三要坚持遵循市场规律,坚定不移地处置“僵尸企业”和减少过剩产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优胜劣汰、资源再配置的市场过程。国际经验表明,在经济衰退期包括经济发展阶段的更替期,必然会有一批企业不能适应新阶段,最终沦为破产企业。我国正处在自身发展阶段转换和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叠加阶段,面临着产能过剩和带有中国特征的“僵尸企业”等需要下决心,并且只有立足长远才能解决的棘手问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遵循市场规律,形成倒逼机制,加快市场出清,释放出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使之向优秀企业集中,为新兴企业腾出更大发展空间。已深陷产能过剩的产业,不宜再抱守“过去的增长模式还会重来”的幻想,长痛不如短痛,对待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该退出的退出,该重组的重组,让企业轻装出发。当然,政府也应出台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配套措施,创造企业退出的环境条件,妥善处理人员安置、资产处置、银行债务等问题。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地方高校;生态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244-02
党的十明确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我国的国家战略层面。要保证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社会系统工程得以协调、有序地开展和实现,加强民众的生态文明教育并推动相关社会实践,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1,2]。
目前,地方高校占全国高校总数的95%以上,其在校学生人数已占全国总数的90%以上。地方高校服务区域主要是立足于地方,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科学研究以及地区社会服务等职能。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地方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和担当[3,4]。本文重点探讨地方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肩负的责任与担当,并以吉首大学为例,讨论学校近年来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地方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主要面临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各大城市中生态环境问题非常严重;二是当前工业粗放式发展的产业结构尚未得到妥善的调整和转变;三是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部分生态环境问题存在地区性的特点,制约着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地方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其地方辐射功能和示范作用,在引领地方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起到“带头羊”的作用。
地方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应肩负的责任和担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和责任心。地方高校的首要职责是培养服务地方的专业技术人才,而这些服务地方的专业人才正是未来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力军和实践者。经历大学的培养,能否获得正确的生态观念,今后能否与时俱进的主动接纳正确的生态文明思想,能否拥有正确的环保行为习惯、是否具有强烈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心,这将直接关系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在未来是否会取得成功[5]。因此,地方高校完全有责任在强化生态文明教育这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
其次,地区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最缺乏的是相关专业人才。地区高校有必要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等学科和专业的建设,根据地方社会需要及时调整培养思路,以保障所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能为地方提供最专业的服务,真正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人才保障。
最后,针对部分生态环境问题存在地区性的特点,积极开展生态文化、绿色发展模式、环境科学技术、高新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积极主动地寻找和解决地区企业在生态保护与发展经济的矛盾困境,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二、吉首大学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吉首大学位于偏僻闭塞、经济落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八分之一的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在武陵山连片特困区有着特殊的意义和更高的要求。薄弱的经济基础、封闭的交通使得武陵山连片特困区经济发展相当落后。对于落后的武陵山地区来讲,经济发展显然已摆到了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度进行着粗放式发展,由此也引发了诸多严重生态环境问题。
作为武陵山片区内唯一的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吉首大学已经较早地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大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学校充分意识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对地方高校发展带来的机遇。吉首大学立足服务国家生态文明战略需求和武陵山区生态产业发展需要,坚持“文化立校”,成为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强有力的智库,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从而使学校成为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和强大推动力。
第一,目前,吉首大学已将“文化立校”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把生态文化作为学校的根本特色所在。在全校上下树立“生态人文精神”,把精神建设、思想建设、灵魂建设作为吉首大学内涵建设的重要指标,以期把“生态人文精神”构筑在学生的血脉中,成为吉首大学学生鲜明的人格特征。吉首大学推行“文化立校”理念,目标在于,希望通过系统的特色大学教育,不仅仅对学生们传播知识和技能,更注重于学生人格的培养和生态人文精神的塑造,培养学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培养具有高尚审美情操的、有丰富精神世界的、胸怀天下、勇于担当、勇于追求真理的“生态文化人”。吉首大学将生态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凸显出重要的生态特色,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师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第二,学校以“生态学”等湖南省重点学科带动相关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发展,积极培育交叉、新兴学科,构筑了生态学、林业工程、城乡规划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校级重点学科和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以满足地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生物科学、生物工程、风景园林学、旅游管理、土木工程等一大批新兴优势学科得到快速发展,着力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社会责任感、生态环保知识与技能、肯扎根武陵山区的专业人才,这为今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储备。2012年,学校成功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百所高校,跨入新的历史发展起点。这使得学校规模与办学空间迅速拓展,办学环境和支撑条件显著改善,理工科类以“生态学”学科为龙头,相关专业和学科层次不断丰富,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显著加强。在国家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一方面,学校这些飞速跨越的办学条件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培养了大量急需的相关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学校也在此过程中抓住了机遇,得到了快速发展。例如,近三年来,以“生态学”学科为支撑学科,获得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湖南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等。
第三,针对地区生态环境方面的困境,积极进行科学研究。依托民族学、生态学、化学化工、旅游等学科专业的雄厚实力,近年来,先后申报获得武陵山区生态文化与居民健康营造重点实验室、生态旅游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锰锌矿业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矿物清洁生产与绿色功能材料开发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省级平台,以及“武陵山区民族生态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武陵山片区扶贫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锰锌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三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在这些省级平台支撑下,在武陵山区产业转型发展、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修复、污染治理技术等领域积极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科学研究,目前已经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例如,以武陵山片区特色农林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为重点,研发了“米良一号”猕猴桃品种及深度开发,该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帮助湘西20余万农民摆脱贫困;生态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帮助永顺老司城遗址成功申报获得世界文化遗产。
三、结论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生活福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战略能否成功,取决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取得成功。我国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应紧紧抓住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时代命题,调整思路,敢于担当。地方高校应进一步探索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高校育人机制、培养“生态文化人”、根据地方生态环境问题积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真正成为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智库”,为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吉首大学立足服务国家生态文明战略需求和武陵山区生态产业发展需要,坚持“文化立校”,已经成为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强有力的智库,使学校成为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和强大推动力。同时,在此过程中,学校也抓住机遇,积极调整思路,加强建设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学校核心竞争能力。当然,生态文明内涵丰富,高校发展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深入研究解决。进一步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凝练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将会是吉首大学未来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谢中起,刘笑.论高校在生态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2):97-101.
[2]文丰安.新时期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3):6-8.
[3]常云秀.河南地方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探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