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秋节的历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家知道中秋节的历史和习惯吗??让我为大家来说一下吧!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节到了!我们学校放了3天假!妈妈给了我50块!我一生中也都没用50块!我捏这意义重大的50块,像一只兔子一样飞快的跑去小卖部!看到各种好吃的好玩的东西,我忍不住立刻把这些东西全买下来!!但仔细想想好像这50块不该用在这,我知道该用在哪里了!我去超市买月饼,但钱又不够我只能灰溜溜的走出店门,我知道了!这次我该买什么了!我买了些苹果,香蕉.回家放的到冰箱里,还有把剩下的钱放在妈妈的钱包里,就去睡午觉了。
吃过晚饭,我做在阳台的石板上,把苹果和香蕉拿出来!一边吃水果一边看月亮!
搅局者的出现,并不让人意外。当前,我国的体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在奥运金牌榜上稳居前列,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体育大国,正在朝着体育强国的目标阔步前进。在当今世界体育的大家庭中,足球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项目,也是普及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一项运动。因此,我们更加期待中国足球早日实现振兴。
这些年,中国足球陷入困境无法自拔,带给国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在国际赛场,男足屡战屡败,女足风光不再;职业联赛境况堪忧,水平和影响力停滞不前;足球基础薄弱,青少年足球培养捉襟见肘;足球环境复杂,足球管理备受指责,腐败、假球、黑哨问题缠身,等等。就在前不久,国足在世界足联的排名再次下滑到103位,仅次于2009年的最低值109位。
中国足球必须清醒,成为极端情绪的宣泄渠道不是足球存在的唯一使命,而公众的情绪化宣泄更不该扰乱足球从业者对痛定思痛后该何去何从的专业判断。
中国足球最大的问题是社会资源投入不足
中国足球这些年的战绩为什么这么差?中国足球与西方足球强国的最大差距是什么?
这些年对中国足球的思考很多,从足球管理、足球从业者、足球市场和足球文化等方面分析得也很透。
毋庸讳言,当前,中国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不高,缺乏科学有效的训练体系;足球管理体制机制不尽合理,职业化改革不完善,联赛水平不高,等等。而此前的假球、黑哨和腐败等问题,更是中国足球体内的毒瘤、脓包,给中国足球带来了巨大创伤,对中国足球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
但是,分析迄今为止中国足球落后状况的原因,我们必须综合地、辩证地来看。溯本追源,归根到底,不得不承认,更深层次的问题还是社会资源投入不足。
所谓社会资源,大致是指人、财、物及相关的知识和智慧。表面上看起来,足球职业化改革之后,许多资金投入足球,业内人士也收入不薄。但是与任何一个足球发达国家甚至中等国家比较起来,我们投入的社会资源总量(更遑论人均量)实在太少。
在足球发达国家,通过对足球运动投入巨大的社会资源已经使足球成为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完善的人才选拔、培训体系;完善的比赛制度和经营机制;专门的学院和高级学位(德、意等国已有足球博士)以及众多为之服务的机构,医疗、营养、服装、传媒等等。
我们与足球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足球小国。如果我们对以下数据作一个统计,就能充分证明这一点:参加正式足球训练的运动员;注册的职业足球运动员;符合标准的训练比赛场地;专业的足球科研教学人员;拥有专门学位的教练员……
所以,目前中国足球所真正需要的不是某项技术性措施,而是社会资源的广泛投入。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所谓的“综合实力”,中国足球才有机会获得真正的发展。
中国足球在体制、政策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是中国足球一直在追寻的梦。
目前,中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转型期,从实施奥运战略到推进全民健身计划,都为社会资源的投入打开了大门。与其他国家相比,发展体育事业,我们从体制、政策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实现社会资源的广泛投入,无数人的智慧将被动员,无穷的创造将会产生。包括最有运动天赋的人、最优秀的组织人才和管理人才、充足的资金、先进的设备、完善的场地、强大的科研力量加上使所有人努力的体制安排。
在这样的环境下,足球经营理念不断更新、世界交流日益广泛、足球联赛深入发展、球迷素质大幅提高、足球文化厚重积淀,中国足球必将产生彻底的、革命性的变化。
因此,中国足球不必妄自菲薄。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足球将与其他体育项目一样迎来再次腾飞的新纪元。
一是体育大国的带动效应。改革开放30余年的经济大发展、大繁荣,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体育强国的一大标志,就是应该在具有国际影响力、市场化专业化程度高的项目上取得突破。在这方面,足球受到的关注度无疑是最大的,这既是压力,更是动力。
二是足球管理改革未有穷期。关于足球管理的“顶层设计”还在进行,改革仍将继续,而足协“去行政化”已是大势所趋。今后的改革,将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为中国足球管理解套松绑,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
三是青少年足球运动蓬勃发展。我国是教育大国,也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设施不断完善,体育氛围不断浓厚,踢球人员基数不断加大,向中国足球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人才。
中秋月,故乡圆。团圆夜,心相连。明月明,思念彩。团圆节,望月圆。中秋节,祝福满。祝愿你,合家欢,百事乐,生活美,比蜜甜!
中秋月,人人奔团圆,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生活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日子总操心就盼个平平安安。祝中秋佳节合家团圆,万事如意!
中秋节心情好,总想送你点什么,送你个礼物没法寄过去,送你个吻又怕你不敢接受;送你点钱又显得有点俗气;干脆送你个屁吧,无形而有声,有情又有味!
中秋节要到,我得到准确情报:好运登上飞机,平安买好车票,健康乘上快马,快乐撒腿飞跑,它们相约中秋与你团圆,共筑幸福城堡,你要准备好哦!
中秋节要到,祝福该送了,你有才气有相貌,热情热心脾气好,在我心中地位高,想来想去,美好祝愿先送你最好:预祝你事圆情圆人团圆,中秋佳节乐逍遥!中秋节彩信
中秋节要到了,如果天晴,明月寄托我的问候;如果天阴,风声送达我的心愿;如果下雨,雨滴送你我的祝福。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天气,我都祝你快乐幸福!
中秋节圆月高挂,女儿思念爸和妈,每逢佳节倍思亲,女儿温馨祝福情:亲爱的爸爸妈妈,中秋节健康幸福!平安快乐!
中秋节袁梅,轻风,徐水,皎月,朗朗中秋夜;舒缓,清澈,亮丽,爽爽众情惬。离合,沉浮,悲欢,默默同心结。
中秋节愿中秋佳节:家人关心你、爱情滋润你、财神宠幸你、朋友忠于你、我会祝福你、幸运之星永远照着你。
中秋月,圆如饼,在如水的月色下,举杯邀明月,把饼问青天,是何等的惬意!当你咬下月饼一角,你还会看到千年难遇的天文奇观:天狗食月(饼)!
中秋月饼香,祝福要成双。安康福运送,收到就珍藏。顺心如意送,珍藏就吉祥。中秋节快到了,愿你的生活甜甜美美,事业顺顺利利,家人团团圆圆!
中秋月饼圆又圆,短信祝福送心间;中秋月饼香又香,幸福生活没有完;中秋月饼甜又甜,愿你开心每一天!提前预祝中秋节快乐!
关键词:群众诉求;基层;社区;社会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2)05-0050-08
基层是矛盾问题的交汇地,也常常是改革创新的发源地。[1]天津市河东区唐口街自2007年开始在所属13个社区建立“新时期群众诉求调处机制”(以下简称诉求调处机制),四年来,在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及时解决居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急、难、怨、险、疑”问题,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为深入研究“新时期群众诉求调处机制”的建立和运行过程,客观分析实施的效果,课题组自2011年6月至11月,对唐口街实施“新时期群众诉求调处机制”进行了深入调研,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问卷调查在唐口街12个社区进行(其中,金盾里社区为家委会建制,因规模相对比较小,未纳入问卷调查范围),问卷调查对象包括社区居委会主任、社情民意接待员、居民三个群体。社区居委会主任(以下简称主任)和社情民意接待员(以下简称接待员)问卷调查采取饱和抽样方法,样本分别为69个和1213个(包括接待员和楼门长)。由调查员发放和收回问卷,主任问卷发放69份,实际收回67份,问卷回收率为97.1%,有效问卷67份,有效率为100%。接待员问卷发放1213份,实际回收1211份,回收率为99.83%,有效问卷1166份,有效率为96.12%。
居民问卷调查以唐口街(不包括金盾里)实际居住20853户54116人为调查总体,按照实际居住户数5%的比例确定样本1046个,占实际居住人口的1.93%。以实际居住户数5%的比例分别确定12个社区居委会的居民样本数。在每个社区居委会,以实际居住居民名册(以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底表为据)为样本框,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样本户,在已抽取的样本户中,按照出生月日距离调查时点(6月1日)最近的方法确定最终调查样本。
居民问卷调查采取调查员入户或被调查居民到社区居委会进行面对面访问的调查方式。共发放问卷1046份,回收问卷1040份,回收率为99.43%,有效问卷1029份,有效率为98.9%。在回收的1040份问卷中,共有61份问卷的样本因搬家、患病、出差、工作、上学、拒访等原因无法实施问卷调查,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和调查方案规定的样本调换规则(性别、年龄相仿)进行了样本调换,样本调换率为5.83%,低于调查方案规定10%的调换率。
居民问卷调查样本结构为,初中和高中文化占64.3%,大专以上文化占32.7%;已婚和再婚有配偶占76.8%,丧偶、离异和未婚占23.2%;群众占67.6%,党团员占32%,居民中没有的占92.8%;在职居民占40.5%,离退休、内退和下岗占42.4%,在学占9.1%;74.6%是2~3口人的小家庭结构;有住房产权的居民达到50.6%,居住公产房占30.3%,企业产住房占13.7%;58.6%的居民住房没有物业管理,83%的居民居住时间在5年以上,其中,6~10年的占31.3%,11~15年的占24.2%,16年以上的占27.5%。
调查数据显示,唐口街居民构成呈现“八个比较多”,即工人、服务业职工比较多(工人、服务业职工占49.4%),下岗职工比较多(下岗职工占15.4%);低收入居民和家庭数量比较多(个人年收入低于1.5万元的占61.6%,家庭年收入低于3万元的占45.7%);老年人比较多[离退休(不含内退)占24.5%,其中60岁以上9911人,占17.8%];残疾人比较多(1493人,占2.68%);享受低保的比较多(1479户,占6.9%);流动人口比较多(暂住1531户4018人,分别占7.15%和7.23%);人户分离比较多(有户籍26137户64583人,实际居住21397户,55568人,4740户9015人处于人户分离的居住状态)。
一、实施群众诉求调处机制的基本状况
(一)建立和实施群众诉求调处机制的主要原因
原因一,2006年底到2007年初,唐口街通过民意调查了解到,居民群众强烈要求有畅通的诉求反映渠道,期盼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急事、难事、险事能有可信赖的人帮助解决,有怨气、疑惑、要求能有地方倾诉,得到及时的答复。原因二,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以及领导班子成员认识到,居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了街道群众工作存在问题,尽管唐口街干部和社区居委会主任们做了大量工作,但主要是行政事务性的,导致深入社区联系群众不够,了解居民所思所急所盼不充分,群众反映的问题很少记录,办理事情没有时限,办理结果缺乏反馈,解决不了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也不及时,工作缺乏规范,办事效率低,群众工作越来越被动。原因三,上级领导提出的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工作要求,以及街道工作要有特色、全市开展互比互看活动予以检查考核的措施要及时落实。
基于以上原因,唐口街党工委顺应居民群众的意愿,把解决社区居民“急、难、怨、险、疑”等方面的问题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建立直接面对居民群众诉求的工作机制。
[关键词] 离岸服务外包;服务外包人才;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与“非订单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为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跨国公司依据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逐渐将其非核心业务向海外转包,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一些中等发达国家和拥有丰富人力资源和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则充分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到这一新型的基于产业链的国际分工中。目前,全球服务外包已经从爱尔兰等中等发达国家向印度、中国、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中国相对于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发展较早的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自身的优势:拥有较为丰富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知识型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平均IT劳务成本是印度的2/3,日本和新加坡的1/4;政策环境良好,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中都明确指出要促进服务出口,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从2008年到2011年,中国服务外包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1.2%;2011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大国;到2015年,中国离岸服务外包将达到90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近50%,年均增长将保持在40%左右。但也应该看到,目前中国离岸服务外包专门人才数量和质量与该产业的快速发展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人才不足、质量不高和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掣肘。因此,如何通过一套成熟高效的方法,快速培养大批足以胜任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需要的人才是中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产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人才需求分析
虽然近几年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规模越来越大,业务类型日益多样化,但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和结构上,中国培养的离岸服务外包人才都不能满足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一)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人才需求数量分析
由于中国政府的重视和中国既有的其他国家不具备的优势,近几年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规模和占全球市场份额日益扩大。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8年到2009年,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年增长率均保持在200%左右;2010年到2011年虽然同比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实际执行金额和占全球市场份额大幅度上升。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测算,2012年上半年,中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达到138.4亿美元,同比增长45.8%,预计未来五年内中国服务外包市场将不断释放巨大潜能,保持约26%的年复合增长率。从表1中还可以看到,2011年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全球市场份额虽然达到了23.2%,但与印度54%的市场份额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未来市场前景广阔。与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相对应,未来对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数量会进一步加大。2012年7月召开的第五届全球外包大会的《昆明宣言》称,预计未来5到8年,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就业人数将达到2000万人,中国将成为全球离岸外包第一承接国家。而截止2012年4月底,中国服务外包业共吸纳就业339.1万人,与2000万人相比还有巨大的人才需求空间。
2008-2011年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情况
数据来源:2009-2012《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
(二)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人才需求质量分析
服务外包业是典型的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传统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类型主要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近几年,包括风险管理、金融分析、研究开发等处于企业生产价值链上游的核心业务正逐步纳入外包领域,推动外包业务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同时,来自法律流程外包(LPO)、生物医药外包(CRO)等非核心领域的外包业务正在成为新的争夺热点。可以看出,中国要承接这些服务外包业务需要的是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中国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从“稀缺资源”逐渐变成“丰富资源”。2003-2012年的10届大学毕业生的统计数据表明,每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由2003年的212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680万人,累计毕业大学生4879万人。从总量上看,应该能够满足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但从实际调查情况看,一方面,缺少专业对口的人才影响了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企业规模扩大和业务种类扩展;另一方面,2003-2011年,大学毕业生初次平均就业率只有73.2%,2007-2011年应届大学生毕业后当年末平均就业率也只有87.76%。究其原因是高校培养的相关专业人才质量不过关。
目前影响中国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人才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高校毕业生缺乏职业培训,实际工作能力低。例如,中国工程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理论基础比欧洲学生扎实,但工作经验较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2)员工的语言能力不足。全球85%以上外包项目都是以英语作为沟通桥梁,软件外包中英文软件占80%以上,英语语言能力成为跨国公司选择外包合作伙伴时仅次于成本的第二大因素。尽管很多高校毕业生和目前从事离岸服务外包的从业者能够阅读英文,但口语和写作能力相对较弱,这是服务外包顺利开展的一大障碍。(3)知识、能力单一,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承接离岸服务外包需要的是集信息技术、英语水平、国际化商务背景为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例如,在离岸服务外包中,高级项目经理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经验丰富,不仅要有技术技能,还要能够进行系统分析和工程协调、具备项目管理能力和谈判沟通与商务技能等。目前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层次低与缺少综合素质与能力高的人才密切相关。
(三)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人才需求结构分析
虽然目前ITO仍然占据全球60%-70%的市场份额,但长期来看,附加值更高的KPO和BPO有可能获得更快的发展。而中国培养的服务外包人才主要集中在IT领域,因此,目前承接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主要是位于价值链较低端的ITO,位于价值链更高端的BPO与KPO业务较少。同时,中国企业目前承接的BPO业务范围较窄,主要是呼叫中心业务。虽然造成这一格局的原因众多,但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高端人才短缺和结构失衡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从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人才层次看,可以分为低层的一般技术操作人才,中层的项目管理和技术人才,和高端的熟悉发包国的商业文化,具备管理大型技术团队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各层次人才的需求数量来看,低层人才需求量最大,一般在60%左右;中层大约在35%左右,高层只占5%左右,呈现典型的金字塔型人才需求结构。但目前中国培养的服务外包人才相对于需求来说,低层技术人才不足,中层技术和管理人才过多,而高端的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过少,呈现出典型的橄榄型人才供给结构。以软件产业为例,软件产业人才需求呈金字塔结构比较合理,但目前的情况是,位于产业高端的软件构架师、系统设计师严重短缺,处于中层的系统工程师相对过剩,处于产业基础的软件蓝领也很缺乏。
从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岗位类型看,可以分为项目市场开拓的组织人才,项目实施的管理人才和项目实施的技术人才,从需求结构来看也应呈现金字塔型。目前中国三类人才供给总体呈现金字塔型,但塔基过宽,而塔尖过窄,同样不能很好满足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对这三类人才的需求。
三、现有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弊分析
(一)现有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1.高校“非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高等教育的复杂性,绝大多数高校在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时都是采用“非订单式”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实施中主要采取三个路径:(1)高校增加相关专业招生名额或增设新专业。(2)在相关专业下设专业方向,以满足企业对特殊人才的需要。因为专业如果划分太细,可能会影响学生就业面;而过宽也会使学生在就业时存在障碍,即所学知识通用性有余,而针对性不强。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在相关专业下设与服务外包相关的专业方向。(3)在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与服务外包相关的课程,使学生对服务外包业务有一定的认知,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再通过进入工作岗位前后的职业培训,能够很快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
2.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根据服务外包企业对未来不同规格人才的岗位需求情况,与有关企业签订培养协议(订单),然后由校企双方根据服务外包企业的岗位要求和需要的专业人才数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师资、实训基地等方面进行校企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企业进行教学实践,学生毕业后直接到服务外包企业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订单式”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通常所说的就业教育,它将在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规范的学习或训练与服务外包企业未来员工的实际岗位要求“无缝”连接。目前这种模式多用于高职、高专培养“蓝领”服务外包技术人员。
3.政府设立人才培训基地
大学毕业生是服务外包企业人才的主要来源,但即使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在服务外包企业也不能直接上岗。培训是每个从事服务外包业务的员工必经的过程。为促进服务外包业发展,商务部或独立或与地方政府联合,从2006年开始陆续出资设立国家级和地域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高校设立服务外包培训基地,充分利用高校既有的师资和设施;二是在软件园区和服务外包企业中设立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就近服务于企业,也有利于进行被培训人员的业务实训。
4.与国际知名大公司合作培训模式
与国际知名大公司合作培训服务外包人才是一种双赢的模式,一方面这种培训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跨国公司的优势资源,培训高素质的服务外包人才,缩短人才培养与培训周期;另一方面这些跨国公司也可以优先得到自己需要的人才。这种培训模式可以是一种基地式的模式,也可以是针对人才需求变化由这些大公司代培服务外包人才。例如,IBM中国公司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在南昌、无锡、大连、成都、合肥和杭州等多个城市实施“服务外包企业基地项目”。
(二)现有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弊
目前以上四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程度不同。第一种和第二种模式实施时间较短,实施成效还有待检验。第三和第四种模式是在短期内培养大批合格服务外包人才的模式,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效果较好。
第一种模式,即高校“非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形成大批服务外包人力资源供给,人才供给种类丰富。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全国新增服务外包从业人员78.1万人,其中新增大学毕业生就业48.6万人,占新增从业人员的62.2%;2011年,全国新增服务外包从业人员85.4万人,其中大学生58.2万人,达到68.1%。以上数据显示,高校仍是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最主要路径,但这一模式既有的缺陷也不容忽视,即培养周期较长、针对性不强、课程知识更新慢、偏重理论而实践不足,比较适合培养中低层服务外包人才。
第二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从学校到服务外包工作岗位的过渡,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社会资源和企业人才培训成本,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和针对性,培养的人才质量相对来说高于第一种模式。但这种模式同样存在周期较长的缺陷。同时,第二种模式还面临资金来源和实施问题。高校的公益性和社会性与企业的逐利性本身就存在冲突,如果无利可图,或利益不大,企业不会有积极性。如何激励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利益激励很重要,而高校不是经济实体,因此,资金只能来自政府,同时由政府制订相应激励政策,并在高校与企业之间牵头和协调。
第三种和第四种模式是建立在前二种模式基础上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补充形式,要求被培训者有一定的从事服务外包相关业务的知识与能力。当然,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仍存在培训机构良莠不齐的现象。
四、优化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
由于目前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主要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量、人才质量与结构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或不同模式的组合,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科学论证高校“非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新岗位,急需相应专业人才。一些高校紧跟经济发展需要,在没有进行充分科学论证,缺少相关专业师资的情况下纷纷上新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其结果是培养的所谓相关专业人才数量短期大幅度上升,但质量不高,不仅没有真正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而且浪费了宝贵的高校教学资源。人才培养虽然是一门经验科学,但也不能完全“摸石头过河”,设立专业时必须本着对学生和用人单位负责的态度,进行科学论证、合理规划,急功近利可能事与愿违。虽然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就将发展服务外包业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但高校是为全国各行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的,因此,应根据发展服务外包对人才的实际需要来选择适当的高校进行定点培养。
此外,综合性大学与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定位不同,应将中层白领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放在综合性大学和高等职业学校,而将低层蓝领技术人才的培养交由职业高中或职业中专来完成。这是因为技术蓝领人才主要需要两类能力:(1)基本职业技能:读写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数字推理能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外语能力和语言与书面沟通能力;(2)专业技能:具体从事的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必备能力。职业高中或职业中专完全可以胜任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没有必要交由高等学校来完成,否则不仅培养出来的人才自我定位与岗位要求不匹配,也浪费相对短缺的高校教学资源。
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对于技术蓝领可以采取定岗位培训形式,即以岗位技能要求来规划培训内容,实行全日制的职业教育,可以由国家出资,或纳入到国家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对于中层白领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可以实行传统的大学专业教育与职业实践与培训相结合的循环培养方式,即课堂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的培养交叉进行,其中,课堂理论学习应占1/2到2/3的时间左右。
从学制设置上,技术蓝领培养可以实行两年制或三年制,而白领技术与管理人员实行四年制。技术蓝领的岗位技能程度要求较低且技能单一,虽然起点较低,但2-3年的学习与培训完全可以达到相应工作岗位要求。而白领的技术与管理人员既要有较厚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且要求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一般需要四年左右的学习与实践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在培养内容上,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1)技术能力,例如,ITO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软件开发能力;(2)业务能力,即要求具备基本的项目管理能力;(3)诚信教育,这是目前高校教育普遍缺失的领域,但对于服务外包人才是必备的素质。因为在服务外包业中,影响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对外发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知识产权保护,当企业将其相关业务环节交给合作企业时,要求承接企业的员工必须对相关技术和知识进行保密。因此,在技术和业务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将诚信教育纳入到正规的高校教育系统,使学生具有诚信意识,养成信诚习惯。
在师资配置上,要进一步完善教师企业实践机制。提高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利用学校与企业共建的学生实习基地,教师以挂职顶岗和企业实践基地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水平。
(二)完善“订单式”离岸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借鉴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是一种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职业教育模式。在录取过程中,学生与相应企业签订学徒合同,然后根据学徒的职业到相应学校报到学习。学生以“学徒”身份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和培训中心接受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培训,以“学生”身份在相应学校接受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教育。在这种双轨制培养模式中,将在企业中的岗位实践按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实践课程,并进行学分制管理,将传统大学专业考核分为实际操作的实践技能考试与专业知识的书面考试两种。通过考核的学生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
目前,虽然财政部有支持“建立服务外包公共培训专项资金”,地方政府也有类似的培训资金,但这些资金数量有限,而且主要用于紧缺人才的短期培训,没有应用到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基础教育中。鉴于目前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再加上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认知上的不足,学生在企业和学校的教育资金应完全由国家拨专项基金支持。在这种模式成熟后,再由合作企业承担一部分费用。从德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的实践来看,参与双轨制职业教育的企业在短期内确实增加了成本,但它带来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完全可以抵偿所付成本。因此,,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关键是找到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点,并根据利益点来设计双方合作模式,以实现校企合作真正双赢。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特别适合于服务外包业中低层的技术蓝领人才的培养。对与企业签订学徒合同的学生而言,入学就确定了工作方向,学习更有针对性;对企业来说不仅会获得高素质职业人才,而且节省招聘费用,缩短工作适应时间,稳定员工队伍。
(三)充分利用已有的社会培训机构
服务外包行业需要的是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应具备较高的外文水平、行业专门知识(金融、财会、保险等)、技术能力(编程、后台维护等)、顾问咨询和业务拓展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对细节的关注程度、动手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等等。而高校“非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性较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岗位性强,仅适合中、低层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因此,为促进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的快速发展,应充分利用已有的运作成熟的社会培训机构。一些外语培训机构、计算机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机构,以及职业素质与技能培训机构都可以经过调整加入到服务外包人才培训队伍中来。
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虽然有成本优势,但相对于印度而言,外语,特别是英语的应用能力不高,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仅仅是具备一定的外语基础,还不能胜任实际工作需要。这样,外语培训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外语师资、经验和设施,针对承接不同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对人才外语能力要求,有针对性提高他们的外语应用水平。而服务外包人才需要具备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技巧、沟通能力与技巧,以及良好的职业心态等素质要求,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基本不涉及,而企业培训又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锻炼这方面的能力,这也可以交给社会培训机构来完成。
利用已有的社会培训机构这种模式不需要政府出资,或仅仅出一部分资金。因为行业的高就业率及预期的高收入可以支撑社会培训机构的正常商业运作,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和进行培训监督。
(四)积极引进服务外包人才
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企业接单的数量和接单的层次,以及自主研发的能力和成功率。虽然通过高校、校企合作可以解决中低层职业人才的短缺问题,目前制约中国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高级人才缺乏,但高端人才,特别是承接服务外包的组织人才和管理人才不是经过在校学习和短期培训可以解决的,这类人才需要长期的工作历练和经验积累,因此应主要采用引进模式。通过政府与企业共同建立和完善服务外包人才引进机制和激励机制,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如果实施得当,这是一种快速满足服务外包企业对高端人才需求的模式。
总之,由于服务外包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来料加工制造业的20倍,能耗只有制造业的20%,被形象地称为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大力扶持的“阳光产业”。2006年以来,中国出台了许多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在全国设立了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目前,中国虽然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离岸服务外包承接大国,但服务外包专业人才数量短缺,供求结构失衡已经成为制约该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探索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人才需求与承接服务外包企业相关岗位要求的最佳契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助于中国服务外包业的良性发展,而且有利于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参 考 文 献]
[1]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12[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2-03
[2]郑雄伟.《2012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报告》概要[EB/OL].http://.cn.2012-08-16
[3]席东梅.协同创新: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第二届职业教育与服务外包行业对话暨中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国际论坛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9):15-20
[4]廖万红,陆利香.论服务外包的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证券期货,2012(11):79-80
[5]于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的运行及支持条件[J].中国经贸导刊,2010(7):102-103
[6]黄立军.我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0(1):39-40
[7]陈伟,李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