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旧版红楼梦

旧版红楼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旧版红楼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旧版红楼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语篇衔接 《红楼梦》 霍克斯 对比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4.029

Comparative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Semantic

Convergence in "Dream of Red Mansions"

LI Meihan, LUHU Zhuoyue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 Literatures,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59)

Abstract According to Haliday and Hasan system function theory shows that important features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 as discourse is the core of linguistic research discourse. "Dream of Red Mansions" as a master of Chinese classical novels, has a high value of language study, this paper choose Hawkes than originally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Context practice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try to discuss how to change translation method to achiev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urposes in translation.

Key words semantic converrgence; "Dream of Red Mansions"; Hawkes; comparison

1 研究背景

语篇语言学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七十多年间,语言学家们的成果不断地推进语篇语言学的发展和进步。语篇衔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以Haliday、Hasan(1976)和Hoey为代表的狭义语篇衔接学者强调语篇中各个成分的语义关系和连接,而以Beaugrande 和 Dressler为代表的广义语篇衔接论者认为,所有能够将篇章中的表层语言成分联系在一起的语言都能够称其为衔接。广义方法下的语篇衔接可分为语义衔接和结构衔接,本文拟将语义衔接作为出发点,逐个分析,展开研究。Haliday和Hasan认为,语义衔接手段分为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和词汇衔接五大类。大多数学者认为,英汉语言有着相同的衔接机制分类,在很多的衔接手法上也非常相似,尽管如此,英语和汉语作为不同的语种和其不同的表达思路,仍然导致了各种差异的存在,因此译者必须对此引起重视,避免衔接障碍。

从19世纪开始,《红楼梦》的英译本就正式在西欧和美国流传,自1830至1986的近160年间,《红楼梦》出现了诸多英译版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杨宪益和霍克斯翻译的两个版本,也是众多学者研究得最为多的版本,而霍克斯作为一名以英文为母语的译者,对于目的语的把握更加到位,因此本文将以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作为研究载体,来进行比较研究。

2 语义衔接对比例证分析

2.1 照应

英汉语篇中的指示照应有很大不同,英语和汉语在this(这)和that(那)的使用频率上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并无具体的时空远近概念限制的时候,汉语中使用“这”的频率远高于“那”。汉语中,习惯使用“这”来进行回指照应,英文则偏好喜欢用“that”。下面请看红楼梦中的具体例子:

原文: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 :“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

霍克斯译:When this strange pair reached Shi-yin's door and saw him standing there holding Ying-lian, the monk burst into loud sobs. 'Patron,' he said, addressing Shi-yin, 'what are you doing, holding in your arms that ill-fated creature who is destined to involve both her parents in her own misfortune?'

该段中,空空道人所指的“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便是英莲,用“这”进行回指照应,而霍克斯在翻译之时,注意到了英汉照应之差别,使用“that”来翻译“这”,使得行文更加流畅地道。并且“that”比“the”在此中具有更强的语气效果,烘托出空空道人大哭之时的激动语调。

2.2 替代

替代与照应有相似之处,均是语言中为避免重复而采取的措施,是一种句子和词项之间的关系。但是替代与照应的差别在于,替代关系到词汇语法,而照应关系到语义关系。因此,替代和被替代部分一定需要是在两个相同的句子中作同样的成分,处于同一语法地位。英文中常用 “so” “not” “do”等词汇来替代前文叙述过的内容,而汉语常使用“这样”“弄”“搞”“如此”等方法来表示。

原文:那长史官听了,笑道:“这样说,一定是在那里。我且去找一回,若有了便罢,若没有,还要来请教 。”说着,便忙忙的走了。

霍克斯译:The chamberlain smiled. ‘If you say so, then no doubt that is where we shall find him. I shall go and look there immediately. If I do find him there, you will hear no more from me; if not, I shall be back again for further instructions.’So saying, he hurriedly took his leave.

该段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三回,讲述贾宝玉与优伶蒋玉菡交好,私下交换了腰间汗巾,恰逢忠顺王府派人找宝玉,缉拿逃跑的蒋玉菡。此节选篇便是长史官询问宝玉之时盛气凌人的话语。

英语中使用“so”来替代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对应汉语的“这样”。英汉语言在使用引语替代词时语序有所不同,汉语习惯将引语替代词放在引语动词之前,而英语反之。正如上文例子中所示的:“这样说”和“say so”。

2.3 省略

省略法是增词法的反面,在同一译例中,如若英译汉用了增词法,回译成英语应当使用省略法。省略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用到,人们总能够从篇章和话语的上下文语境中找到被省略的部分,因而省略是在不影响正常交际的情况下所做的简化处理,使得语言更加简洁明了。同样,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着省略,汉语的省略比英语更为频繁,省略的语言部分也更多。

原文:因陪笑道:“舅母所说的,可是衔玉而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得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性虽憨顽,说是在姊妹情中极好的。

霍克斯译:‘Do you mean the boy born with the jade, Aunt?’ she asked. ‘Mother often told me about him at home. She told me that he was one year older than me and that his name was Bao-yu. But she said that though he was very willful, he always behaved very nicely to girls.

在上述例子中,原文中黛玉表达,在家常常听母亲提起宝玉,而“提起”的就直接接在“听得母亲常说”后面,无需再赘述“她常说”;然而霍克斯的英译本则增译了“She told me that”“But she told that”使得整个表达更加清晰。增补的部分使得语义指向性更加明确,意思更完整,同时排比的句式使得文体更加美观,也表现出黛玉处事的小心谨慎,处处留心礼仪的细腻心思。

英语虽有省略,但是仍然遵循着整体架构的完整,省略的部分我们能够从其形式中看出来;而汉语的省略较为复杂随意,只要达意即可,因而省略的部分并不会刻意古板地遵循语法或逻辑。

2.4 连接词

原文:袭人之母也早迎了出来。袭人拉着宝玉进去。宝玉见房中三五个女孩儿,见他进来,都低了头,羞惭惭的。花自芳母子两个百般怕宝玉冷,又让他上炕。(第19 章)

霍克斯译:…He saw four or five girls sitting down inside who hung their heads and blushed when he entered. Despite their blushes, Hua Zi-fang and his mother insisted that Bao-yu should get up on the kang with them, as they were afraid that he would find their house cold.…

原文中三五个女孩而“羞惭惭的”和花自芳母子两个的表现并没有逻辑连接词,然而细细品味,不难发现花自芳母子对宝玉的热情与房中其余三五个女孩的羞怯形成了对比和转折,因而霍克斯将这种转折和对比用“Despite”介词表现的十分到位。霍克斯的增译不仅没有画蛇添足,反而将这种不明显的对比直观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2.5 词汇衔接

原文:“次日,王夫人等早派人到当铺里去查问,凤姐暗中设法找寻。一连闹了几天、总无下落。还喜贾母、贾政未知。” (第95 回)

霍克斯译:Early the next morning, Lady Wang sent servants to make inquiries in the pawnshops, while Xi-feng set in mo-tion her own secret investigations. Several days went by, but despite their combined efforts, there was still no sign of the missing jade. Luckily word of the disaster had as yet reached neither Grandmother Jia nor Jia Zheng.

原文中的“寻找”和“闹”属于词汇衔接,英文翻译为“combined efforts”。“efforts”用来回指上文出现的一系列“寻找”。在这一对比中我们发现,汉语的词汇连接比较含蓄,而英语的词汇衔接较为明显。

3 结语

美国语言学家Kaplan(1966)认为,“篇章的组织方式具有语言和文化的特殊性,反映了人的思维模式。”正如麦克卢汉所说,语言是活生生的力的漩涡,它形塑和转化我们的思想(Robert K Logan, 2004)。因此,语言的转化会唤起一种思想到另一种思想的演变,即翻译过程中伴随着一种思想的改变和另一种思想的产生。总体来说,英语更注重形连,汉语更讲究意合。由上述五个语义衔接对比不难看出,汉语表达较之英语更为简洁,篇幅更短,因为很多衔接词汇的堆积或反复出现容易显得冗余,相反英文中却对句子或篇章中的衔接要求较为苛刻,如若在翻译中缺失了应有的逻辑、语义连接词不仅“句不达意,篇不成章”更有甚者会出现歧义的现象,使得原文意象完全传递错误。

因而,研究汉英语义衔接的对比,并且将这种研究分类细化显得尤为重要。译者不仅要理解原文的中心意思,更需要重视篇章衔接的细节之处,方能将原文意思更为地道准确地传达给读者。理解或翻译之时也就更加要求我们注意源语言和目的语在语篇衔接方式的不同,适时作出转化,增译或减译。另外,译者的任务不仅仅是要把作品“信、达、雅”地表现出来,更要注意文化形象,文化元素的传递,真正意义上将不同的文化“传出去;拿过来”,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增进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壮大。

参考文献

[1] Basil Hatim & Ian Mason,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Shanghai[M] Shanghai Foreign Languge Education Press,2001.

[2] Cao Xueqin,David Hawkes. The story of the stone[M].Penguin Classics.1973.

[3] Ha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85.

[4] Logan, Robert K. The alphabet effect: A media ecology understanding of the making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Hampton Pr,2004.

[5]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6] 苗兴伟.《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评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58-59.

[7] 谭逸之.语篇衔接与翻译[D].福州大学,2005.

[8]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22:1;261.

旧版红楼梦范文第2篇

尽管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肯定,但可以说是与商业运作沾不上半点边,而眼下的“红楼选秀”却是在媒体、商家,公关推广机构的共同推动下,实现了从商业角度发掘红学价值和宣传新版《红楼梦》的目的。毫无疑问,“红楼梦中人”不仅是继“超级女声”、“梦想中国”、“阳光伙伴”之后最炙手可热的娱乐大餐,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商业盛宴。

最具人气的海选

2006年,北京电视台等单位重拍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成为全国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文化事件。而重拍的启动工作又以全民海选“红楼梦中人”的形式拉开帷幕。去年8月21日,“红楼选秀”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拉开了序幕。

由北京电视台主办、全国九家电视台合办的这场大型选秀活动“红楼梦中人”,其定位是“全球华人文化娱乐圈的顶级盛宴”。活动启动十个赛区,分别为北京、沈阳、西安、郑州、济南、成都、上海、广州、深圳,还在台湾设立一个分赛区。活动的主办方称,此场大型选秀活动赛区覆盖之广,各赛区联动支持力之强都是以往的选秀赛事所无法比拟的。

半年来,活动的声势一浪高过一浪,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最具人气的海选活动。据“红楼选秀”官方网站透露,参加“红楼梦中人”的报名人数已经达到42万,远超过了2005年“超级女声”的15万,而去年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的海选人数也只有几万人。许多生活在国外的选手,不远千里纷纷回国参与,特别是设立台湾赛区,突破了内地选秀节目的地域格局。

尽管有(红楼梦>这一经典名著做脚本,尽管“红楼选秀”被主办方定位为重拍《红楼梦》而举办的一次文化创意产业活动,但是更多的人却从这场轰轰烈烈的海选大潮中嗅到了浓浓的商业气息。

作为这次选秀活动的主办方北京电视台,有可能继2005年的湖南卫视和2006年的东方卫视之后实现漂亮转身,在娱乐内容方面大幅缩小同中国地方电视第一方阵的差距。据悉 以前北京台网站全世界排名3万多,现在已进入全世界前5000名,而绝大部分点击量来自于“红楼选秀”官方网站。在“红楼选秀”免费报名的背后,北京电视台现已与《南方都市报》、《东南快报》、《燕赵都市报》、《新京报》、河南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多家地方主流媒体达成了合作协议,并将依据需要继续扩大合作媒体的范围。北京电视台也顺势在“红楼选秀”报名期间推出了“大观园红学讲坛”、“燕园话红楼”等数档围绕红楼梦人物展开的系列讲座类节目,提高了收视率和影响力。

除了扩大影响力以外,“红楼选秀”成为北京电视台收入新亮点。活动开始之前,该台广告部就声称,“红楼梦中人”选秀将招募三家联合赞助商、一家特约播映商,特约播映商需要的费用至少在1000万以上,硬广告也将比同时段的娱乐节目高。

虽然新版《红楼梦》尚未开拍,但是北京电视台的收视调查显示,重拍《红楼梦》的消息后,老版《红楼梦》的收视率已经从最初的2.7点上升到了7点,翻了三番,由此带来的广告收入也是十分可观的。

至于分赛区的地方电视台,他们也不愁经费来源。活动开始后,已经有不少厂商等不及地提供赞助。南方电视台广告部刘枫称,广州赛区广州市的海选结束不久,已有广州石头记等三至四家企业赞助整个选拔活动,正在协议洽谈的还有三家企业。同时,本地的场地、造型等也会由相应企业单位接手,电视台需要支付的费用不多。

选秀中的商业元素

受蒙牛冠名“超级女声”的启发和影响,当“红楼选秀”启动以来,独家冠名也应运而生。曾靠“健胃消食片”单一品牌就创下年销售额近10亿元的老企业――江中集团以数千万赞助赢得唯一冠名权,并承担北京主赛区外的9个分赛区的部分节目制作费。2006年12月末,由江中集团冠名的“重拍红楼梦――海选红楼梦中人”活动一举夺得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公布的最新一届“年度十大公关事件”。

该集团强调,和“红楼选秀”联姻是因为,作为老品牌的江中集团,需要在品牌创新路上融入更多的“经典”做法,而冠名“红楼梦中人”是江中在2008年奥运会前“亮嗓”江中亮嗓品牌的重要一招。

选秀活动一开始,江中集团明白若企业不能充分利用娱乐平台,就会被娱乐风潮所湮没,消费者会忽略活动背后企业的存在,大笔推广投入反而得不偿失。为了能让江中亮嗓在整个活动中占据主动,不出现上述问题,江中请了北京普纳营销传播机构专门负责市场运作,并转化商业气息浓烈的“赞助商”角色,重新定位于“幕后制片人”。

首先,江中集团采取“多方联动,将影响力转化销售力”的策略。在推广过程中,江中与北京电视台、红楼研究专家、网络媒体紧密互通,借助三方资源在全国媒体上迅速展开新闻攻势,让企业信息及时出现在主流媒体。与此同时,江中推出了“红楼梦中人免费票选活动”,消费者只要购买亮嗓产品,就可以获得3票投票权,免去了很多短信资费,更加扩大了活动的参与性,拉动了销售。

其次,江中集团实行了“全新专题公关,控制舆论主流”的做法。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红楼选秀,认知企业品牌,江中定期为媒体提供活动的新闻花絮和最新赛况,合作媒体则在娱乐版面专门开辟了一块名为“江中亮嗓红楼梦中人之记录经典”的专题,深入、全面地报道江中亮嗓红楼选秀。高空中有北京电视台对于活动的循环套播,半空中有全国主流报纸的无缝隙新闻覆盖,网络上有新浪网等主流门户网的专题报道,地面上还有江中亮嗓“免费投票”活动,一个立体的公关传播攻势正在热烈地展开。

再次,江中集团高调打出“红楼经典人物像,把红楼文化燃烧到Internet”的口号。普纳与江中多次讨论后认为,要想达成“幕后制片人”的形象,仅依靠媒体本身的推广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的提升,最终江中决定在网络上再打造一个“网络版红楼海选”,对“红楼梦中经典人物像”进行选择与评判。活动通过网络和报纸媒体作为宣传通道,鼓励所有的“红楼迷”用笔画出自己心中的贾宝玉、金陵十二钗,刘姥姥等人,并挂在指定的网站由网友评选。根据网友投票结果,决出最后胜出的画像。现实中的红楼选秀要求参赛者具备演艺才能和俊俏的容颜,而网络红楼海选并不会因此类问题造成门槛,从而给更多人创造了登上红楼大舞台的机会,无形之中提升了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和好感。2007年新年伊始,江中还筹划了“老总VS红学专家”一同开博客,多城市“流动红

楼”大型路演等一系列后续的公关推广活动。

如今,“红楼选秀”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力,传播力正在被逐渐地放大,“江中亮嗓”作为此次活动的唯一冠名商,与北京电视台的此次合作也成就了一次经典的活动营销案例。江中集团在“红楼选秀”中投入巨资,但是此次活动创造的价值至少是投入的2倍多。对于江中集团而言,活动带动的销售倒在其次,“传递品牌价值,增加公众好感”才是最重要的。

娱乐背后的产业链条

尽管“红楼选秀”只是重拍《红楼梦》的一个开端,但是这个声势浩大的活动却在赚足眼球之余,为相关的产业链带来滚滚财源。包含出版、影视、音乐、餐饮,娱乐等各个行业,都在选秀活动中掘得了真金白银。

借助“红楼选秀”热潮,旧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地――北京大观园也更为红火。大观园是旧版电视剧《红楼梦》遗留下来的“产物”,当初是由红楼梦剧组投资75万元兴建的。1987年9月30日大观园开园,门票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从2006年7月1日起,大观园调整了经营思路,立足打造红楼文化产业园区,将出租、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都带动起来,门票也从15元调到40元。自从大观园承办“红楼海选”现场报名以来,大观园的客流量已增长了4~5成,据介绍,大观园2006年门票收入相比2005年增加了35%。虽然凡参与“红楼选秀”的选手都可以买半价票入园体验,但参与报名的人总会携带亲朋进园,且拍摄多张专业古装照片,无形之中就给大观园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在“红楼选秀”期间,大观园开始推出“红楼文化普及月”活动,不仅开辟红楼书籍和影视资料销售专区,还在大观园西门开设了绿色通道,为报名海选的游人免费提供十二钗古装专职导游服务,帮助他们熟悉红楼文化。而这些活动的开展,也为大观园创收不少。此外,北京电视台还有可能在大观园邀请红学专家录制300期的专题讲座,在晚上的黄金档播出。大观园以后还将按剧组需要举办红楼梦演员的培训学校,“红楼教育”也是财富的增长点之一。

“红楼选秀”活动启动后,各大书店的《红楼梦》书籍热销甚至脱销,不论是简装本还是精装本,不论是繁体字的还是口袋书,都能找到各自的市场。许多书店都把红楼图书放到最显眼的位置,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的红楼图书甚至一时间断档;在第七届图书节音像展上,《红楼梦》的影碟曾经一度断货。而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黄亚洲撰写的新版《红楼梦》剧本,刚一出炉就炙手可热,剧本现还在给导演胡玫修改,就已有3家出版社争购版权。由此引发了新一轮红楼梦出书热潮。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由《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领衔,红学家蔡义江、张俊、段启明,孙玉明等人共同参与撰写的《红楼梦》普及版本《话说中人》一书被命名为“红楼选秀”组委会推荐的参考书。这部由崇文书局出版的《话说中人》,吸纳了红学界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曹雪芹、高鹗的家世与生平,《红楼梦》的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关系、语言艺术,以及其中的戏曲、诗词曲赋、大观园的建造等“红学”基本知识,还对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的性格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定价32元。

“红楼选秀”风潮在餐饮业也引起不小的震动。目前在新加坡和北京、台湾、香港、扬州地区都有红楼宴,而《红楼梦》重拍海选风潮拉动了红楼宴生意的一轮。北京一家推出红楼宴的餐饮公司透露,“红楼选秀”开始以来,每天的电话咨询和订餐预约都比往常增加了一成多,点红楼菜的顾客人数比平时多了,来消费的多是大使馆的外国官员还有办商务宴请的商人。

旧版红楼梦范文第3篇

从最初的网上报名、全国十大赛区海选,再到后来的全国总决赛,“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不仅仅记载了40多万报名者的追梦历程,也制造了2006年-2007年度最大规模的一次主流文化事件,成为传承中国文化的一个经典策划。

一、是时机,也是商机

首先,历时两年的轰轰烈烈的“超女”选秀进入低潮渐近尾声,但观众的兴奋度、关注度仍在持续。这个时候推出“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很容易将观众的注意力平稳地吸引过来。而且经过“超级女声”两年来在全国盛大的电视选秀实践,为业界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同时全国电视观众也普遍接受了电视选秀这一电视活动形态。

其次,活动主办方认为重拍《红楼梦》时机成熟了:距离旧版《红楼梦》已经过去20年,这个时间差很适合重拍,因为相隔太长延续性不够,相隔太短又难以突破。

再次,“红楼海选”既是手段,也是需要。总负责人张强说,因为原著中的主要人物年龄偏小,目前成熟演员年龄普遍偏大;而且从培训到拍摄最短要一年,当红明星很难有合适的档期,也很难静下心来,所以只能启用新人,海选成为必要。拍87版《红楼梦》时,导演王扶林选角也是派出众多副导演到全国各大艺术院校、工厂,有些演员完全是外行。这点两者性质上并无差别,惟一的区别是现在可以运用更发达的传媒手段,在更广的领域去寻找。

此外,目前国学持续升温,中学语文课中增加了传统经典范文的比重,上海出现了私塾“孟母堂”、北大开设国学研讨班,人大设了国学院……经典重拍不仅在全球范围传扬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将同根同源的文化更好地延伸下去,让新一代更快地接受古典文化,还给已经很热的国学研究又添了一把火。

最后,媒介活动必须要有商业元素介入,这不是个人好恶的选择,而是影视产业无可厚非的运作程序使然。蒙牛成功参与“超级女声”,实现双赢的先例,很容易为本次活动拉到愿意大投入的赞助商。

二、选好材,才能选好才

“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的最大创意在于:在选秀中充分利用了《红楼梦》的经典价值和持续的大众关注度,找到了经典名著和大众文化的接合点。老版《红楼梦》编剧、红学家周岭表示,用媒体节目化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红楼梦》,效果远远超过专家们的专著①。

《红楼梦》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在华人中有广泛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民间对这部经典一直怀有特殊的情结。为这部名著重拍电视剧选演员,自然会引起普遍关注,在宣传上有先天的优势。

北京电视台对“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的定位是“全球华人文化娱乐圈的顶级盛宴”,并向全球华人抛出橄榄枝,还特别设立台湾赛区,突破了选秀节目的地域格局。宝玉、黛玉、金陵12钗、刘姥姥等60位重要角色都会从海选中产生,吸引了全球各年龄段的华人的目光。

选秀活动把海选赛区延伸至中国台湾省,在两岸的文化娱乐交流中尚属首次,反映了当下两岸文化盼望深入交流的迫切愿望。此次,北京台推出的“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正当其时,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可谓是弘扬经典的破冰之旅。

三、曲很高,但和不寡

《红楼梦》因剧中主要人物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对演员的人文素养要求较高,突破了以往电视选秀的娱乐路线。《红楼梦》就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因子来说,堪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汇。书中用了很多篇幅描写18世纪中叶封建贵族的日常生活,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文化生活,像吟诗、作赋、猜谜、行令、品茗、绘画、下棋、抚琴、说书、观戏、斗草、簪花、游园、宴饮等,而更主要的,是书里面的人物集中代表了中国人的文化性格,这其中又有高低、贵贱、雅俗、文野之分,彼此互为区别。这里所说的文化,并不仅指读书识字,实际上,言谈、行为、举止、待人、接物、仪表、服饰,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风貌②。因此,演员的内在气质更重要,表演要有分寸感。华丽好为,本色难成,对选手来说,最重要的是文化积累。

本次活动“黛玉组”胜出者李旭丹,扮相甜美可亲,网友的评价是“形象上并非最适合林黛玉”。但她的多才多艺和身上流露出的那种古典美人的气韵,以及对林黛玉的理解,把林黛玉的忧伤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深深感染了观众,甚至有人评价李旭丹的胜出是南京这座城市文化积淀的成果。

虽然如此,媒介活动的参与门槛并不算太高,适合全民参与,只要具有才艺,不管之前如何普通,只要入选,就会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参与过程一般采用全程直播,透明度高,较一般的比赛要公正。87版《红楼梦》演员中有多位也不是科班出身,如元妃的扮演者成梅是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的售货员,迎春的扮演者是成都汽车公司劳资科干事。妙玉的扮演者是皮鞋厂的临时工,最后都因《红楼梦》改变了人生轨迹。

海选宣传策划人谭飞称,他们最看重演员是否有与原著人物相符的形象和气质。张强则认为,符合标准的外形、演技和文学素养三种素质缺一不可。

创造出王熙凤经典形象的邓婕被主办方邀请担任这次海选的顾问,她认为形象气质与人物接近是最先入为主的,“如果连像都不像,演得再好也没用;其次看你表演能不能胜任,《红楼梦》中的角色太复杂也太丰富了,演起来很过瘾,而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对角色的理解也无法到位。理解可以从你的表现上看出来”。

在选秀过程中,邀请了87版《红楼梦》电视剧演员、电视观众和选秀组织委员会担任评委,树立公正公开公平的形象。2007年4月2日晚,“红楼梦中人”总决赛首场引入媒体评审,《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竞报》等媒体代表组成9人评审团,在观看两小时比赛后,淘汰4位选手。节目组负责人表示,首次引入媒体评审,是借媒体视角与大众口味对接,让“红楼梦中人”评审更接近大众感觉。淘汰是通过观众短信以及媒体评审团投票产生。从海选到最后的总决赛,都是选手耐力、意志、勇气、灵气的全面展示。

四、要赢利,也要赢义

江中制药和北京卫视合作,斥全年广告费的80%为全球华人搭建了“红楼梦中人”选秀平台;充分利用社会热点打造品牌栏目,有效整合文化与经济资源。谈起和北京卫视“红楼梦中人”选秀节目的合作过程,江中集团市场总监郭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江中集团的主要营销方式是通过广告,此番联姻可以称之为“老汤新做”。

花费数千万元巨资去争抢一个选秀节目的冠名,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不是个小数目,但“娱乐营销”的模式,可以创造大量有形和无形的商业价值。媒介的优势带来了媒介活动的繁荣。

在日本,媒介活动已经成为众多电视台的主要广告创收形式。在国内,媒体活动也渐渐成为广告商关注的焦点,“超级女声”赞助冠名、贴片广告、短信让湖南卫视收入1.2亿元,央视通过2002年转播世界杯比赛一项活动就获利高达6个多亿。而对广告客户来说,媒介活动也如同一块诱人的蛋糕。

企业参与媒介活动可以获取超值注意力。广告的泛滥,造成广告干扰度不断增加,常规广告的效果和影响力日渐削弱,媒介活动所产生的超值注意力,使广告投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与媒介活动可以获取超值回报。活动营销的回报不仅包含相当数量的硬广告,还有很多其他的超值优惠。为吸引有实力的客户,很多媒体制定的活动冠名赞助都是物超所值。活动赞助一般只收硬广告的费用,但可以享受整个活动造势过程中铺天盖地的所有连带宣传,以及角标挂屏与5秒标版等等,有的连活动的门票等都免费赠送,甚至赞助企业可能与活动一起成为新闻媒体和观众关注的热点,而享受免费的新闻炒作。

参与媒介活动可以获得超值品牌效应。持续赞助或冠名赞助同一个节目容易建立起品牌的联想,这种联想一旦建立起来企业就会受益无穷。就像消费者只要想到世界杯就会想到可口可乐,一想到“超级女声”就想起蒙牛酸酸乳,这种效果是投放常规广告所无法达到的。

据国内权威的收视率调查机构央视―索福瑞媒介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2006年“超级女声”活动在湖南卫视播出时,同时段收视率仅次于中央电视台一套,排名全国第二名。 蒙牛冠名后在当年前8个月,销售收入就已经超过25亿元,而其广告和促销的费用只占了销售额的6%-7%。

江中制药负责人透露:此次选秀创造的价值至少是投入的2倍多。据介绍,此次海选的免费投票采取了“购买亮嗓促销装产品,免费获得一张投票卡”的办法,而结合选秀,江中亮嗓特意制作了两种包装的新口味产品,“2007年2月份前全部上架”。“传递品牌价值,增加公众好感”是最重要的。

本次活动短信是和新浪合作,短信收入归新浪所有。在媒介活动中,短信是一个很重要的平台,一方面是电视台、制作方与合作者共同获利;另一方面就是参与者自愿用短信消费换取了自己就事论事的一部分“话语权”。

北京电视台前段时间重播87版电视剧《红楼梦》,“海选”之前的收视率是2%,宣布重拍后收视率一下飙升到7%。各种类型的红学讲座遍地开花,听者众多,和以往不同的是,人群中更多的是年轻人的身影。北京大观园的游客仅在活动宣布后10天就比原来多了4成左右。

为了便于选手及时了解活动进程,获得名家的专业指导,并给予选手超值回报。北京电视台与新浪网联合为所有参赛选手推出“红遍天下”俱乐部服务。各赛区的报名参赛选手,只要通过手机加入为他们量身定制的“红遍天下”俱乐部,不但可以实时获取“红楼梦中人”活动的第一手资讯、名家指点、晋级攻略、粉丝俱乐部、免费图铃下载等,还有其他红楼梦角色的优先竞选权,及参观《红楼梦》现场拍摄等机会;全程订阅的用户更有独特惊喜,如“红楼梦中人”颁奖晚会的门票,并有与演员合影的机会及演员的签名等。当然,这些都不是免费的,几十万的选手订阅此项功能,也为活动参与单位带来不菲的收益。

在民间掀起一股红学,也带热了一系列与《红楼梦》相关的产品。为了配合选秀过程中,大众对红楼梦知识的关注,北京电视台还特别推出了红楼知识讲座,和出版社联合推出由中国红楼学会主编的“红楼梦中人”书籍。这一系列媒体组合,产生了十分强大的传播场和吸引力。

面对“海选”产生的经济利益,策划人之一张强透露了自己的“最终理想”:“最终目标是拍一个电视剧。电视剧的版本收入会创下新纪录,超过收视最高的《汉武大帝》。”此前,500万元投资、亿元票房收入的87版《红楼梦》,在他看来,也许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经济神话”。

也有人对此类活动因过于商业化而扭曲文化传播的初衷表示担心,但支持者认为,经典最怕的是被冷落。其实商业行为本身也是一种民意,真正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应该有商业回报,但商业活动不能左右选秀活动③。

五、归根结底是一次媒介活动

立体传播。海选开始后,就通过北京电视台和另外九个赛区电视台做足媒体宣传,各地电视台同步开通专题网站,及时相关的最新消息与新闻评论,主办方积极接受包括网站、杂志、报纸、电视台各种媒体的采访,主动对外树立高雅艺术大众化但不低俗化的正面形象。

联合网络。网络的发展,颠覆了整个市场营销的模式,普纳营销传播机构的副总经理韩志锋,同时也负责“红楼梦中人”赞助商的全程营销策划,“网络强大的互动性,为传统媒体和企业在营销上提供了与消费者‘面对面’沟通的机会。”电视媒体借力网络扩大影响力。

据北京电视台网站的数据统计,过去北京电视台网站在全世界排名3万名外,而自“红楼梦中人”官方网站开通后,现在其排名已进入全世界前5000名,这其中绝大部分点击量就来自于“红楼梦中人”官方网站④。“红楼梦中人”的官方网站所取得效果更好的原因在于,传统文化与新的文化样式的结合,吸引了更加多元化的人群,甚至是海外华人的关注。对于媒介来说,媒体的知名度等于收视率,媒体自身也需要扩大影响。媒介活动塑造了媒体形象,扩大了媒介影响力和竞争力,提高了媒体亲和力,提升了媒介注意力价值。媒介活动延长了媒介的产业价值链,获得了超值的“注意力”。媒介自身的信息收集优势、传播渠道优势、资源整合优势、可信度优势都是媒介活动制胜的法宝。

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演员,观众都是看了电视以后才认识的。但现在,新版《红楼梦》还没开始拍,海选演员就已经通过网络炒得沸沸扬扬。媒介活动开放性、参与性和互动性增强。现场热线、手机短信、网站等多种参与方式为节目赢得了厚实的群众基础。媒介活动保持开放的姿态,鼓励受众参与,互动的局面,凝聚起超强人气,提高活动的影响力,真正实现媒体与受众之间的沟通了解和信息交流,活动就成功了一多半。

这场选秀活动,让受众看到了比电视剧《红楼梦》更好看更好玩、也更真实更充满想象力的一面。经典的学术研究,可以是少数人的事业,经典为大众所拥抱,才能够焕发出青春。大众文化再一次以新的形式,让媒体与受众一起互动,创造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和嘉年华的游乐场⑤。

文化先行。去年三大选秀节目在进入全国总决赛后纷纷靠拖延时间来一较高下,活动时间都在四个月之上,“超女”的周期最长,主办方凭此不仅增加收视率, 还赚取大把短信费。针对这一现象,广电总局已经下文规定:选秀类活动的播出时间不得超过两个半月,以审核批文方式通过。数量的限制只能靠质的飞跃弥补,“百花齐放”变为“几枝独秀”,精品化独具特色的娱乐节目,还是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红楼梦中人”过人之处在于:当全国各地电视台普遍跟风做娱乐主题的电视选秀活动,分摊了收视份额时,它将电视选秀活动升华为一次盛大的文化事件。

尽管选秀活动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是,我国媒介的经营模式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嬗变,从经营版面、时段转向经营附加值。喻国明教授说:现在媒介已经从卖内容、卖广告发展到了卖活动的阶段。在媒介渠道过剩的时代,传媒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信息的附加值。具体到媒介活动来说,信息的附加值就是让受众耳目一新。

注释:

①“红楼选秀”在悬念和争议中走到“梦的尽头”,2007年6月10日,新华网

②解玺璋:原载《新观察》,1987年第17期

③ “红楼选秀”在悬念和争议中走到“梦的尽头”,2007年6月10日,新华网

④《红楼选秀:文化+网络=病毒式营销》,李亚馨 王逸凡《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9月3日

旧版红楼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四大名著 主题曲 特性 变迁

一、四大名著主题曲变迁

四大名著的拍摄,无论哪个版本,都算得上是鸿篇巨制。优秀的音乐,明显的风格,精良的制作,势必给课题的研究带来一个清晰的思路,我们来看看这些优秀的歌曲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先从《红楼梦》说起。

(一)《枉凝眉》与《开辟鸿蒙》

《枉凝眉》以宝黛爱情悲剧为基点,作者把握好了分寸,缠绵哀怨的曲调使人不知不觉地陷入剧中人物的悲喜纠缠中,听后久久不能忘怀。其旋律发展紧扣词意,音乐结构按照重复、变化、对比、发展、平衡、对称等原则精心组织,统一中不忘变化,变化中力求统一。旋律优美、凄婉深沉、主题鲜明,这为全剧增添了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新红楼梦》的主题曲是《开辟鸿蒙》,新版给笔者的第一感觉是片面追求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为求摆脱流行音乐元素植入带给主题曲不严肃的感觉,歌曲配器简约,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新旧两版都是以原著中的诗词作为歌词,而旧版给人以亲切感,这与选词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创作观念的问题,作者自己对这部名著、对音乐、对社会等等诸多领悟糅合在一起才造就了这首乐曲,是心血之作,也是代表之作。而新曲太着重于歌曲给人的艺术感受,当歌曲的某一方面达到极致时也导致其它方面无法跟进而失衡,不能不说是遗憾。

(二)《敢问路在何方》

1988年《西游记》搬上银屏,这是改革开放的转型期,而剧中的音乐也有了开创性的思维,结合电子音乐、民乐、管弦等元素。这样使得剧中出现的音乐内涵丰富,格调清新。而一首《敢问路在何方》,旋律高亢舒展,意境悠远深邃,不失大气又保有民族韵味。歌曲为二段体式结构,前段舒缓,后段激越,非常贴切地与电视画面契合。

《新西游记》没有主题曲,和旧版延用同样的风格。新版的片尾也是用《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老歌新唱还是别有一番风味的。无论社会给予张纪中导演怎样的评价,个人对他还是很敬仰的。在新版筹拍时,他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没有想过超越旧版,每个时代应该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经典”。这句话他说了也做到了。通过这首老歌新唱就可见一斑。电子音乐元素的融入让歌曲与流行音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胡琴等民族乐器的加入又让乐曲有了民族特色,加上刀郎苍凉质感的声音。虽然还是那首歌,但的确是这个时代的经典,打下了时代的烙印。那是发展中的沧桑,听到这首歌,很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三)《滚滚长江东逝水》与《还我一个太平天下》

《三国演义》那段历史的荣辱兴衰通过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演绎得淋漓尽致,深厚的男中音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篇两句非常豪迈悲壮,曲调开阔悠远。起句在羽音上展开,句尾落在角音,有功成名就后的失落,也有功成身退的淡泊。用不返的江水来比喻历史进程,用后浪赶前浪来喻英雄辈出。曲调采用无休止的咏叹式,休止符与装饰音的运用,厚重了音乐的沧凉感。第一乐段后面的两句重复的间奏,将音乐引入第二乐段。第二乐段托志渔樵,有隐士的孤独,也有相逢的慰藉,为宁静的气氛增加了些许动感。音乐最后落在羽音上终止,可是并没有刚劲不足的缺憾,相反将人带入更为深邃的意境。

新版的主题曲名为《还我一个太平天下》。听到新版本的主题曲第一印象倒是没有与《滚滚长江东逝水》作比较的心理,然后是两首歌曲一起对比听,这才将两个要比较的对象联系在一起。那么从词曲唱全方位来论述一下。首先是词,笔者的感觉是“强驽之末未穿鲁缟”,其实这与原著本身所传递的信息很贴合的。最后一句“还我一个太平天下”与前面所描述霸气雄强的场景结合起来,有一种在历史潮流的无力感。旧版的歌词毕竟是古诗词,这里就不予评价。然后是曲,这里值得称道的是编曲风格,层进式的编曲,利用交响乐营造了整曲的激烈氛围。在对称性上做得也很好,两段式的结构使层次感增强。整体看来,的确是一首好歌曲。

(四)《好汉歌》与《兄弟无数》

《好汉歌》从民间音乐的沃土中挖掘素材,让受众一下子就接受而喜欢上歌曲。开篇用比兴的手法,这是中国古典诗词和民歌常用的手法。开门见山的八度大跳起首,显得粗犷大气。值得一提的是帮腔旋律,英雄们万众一心的气概表达得淋漓尽致。铺陈手法的运用为点醒“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的主旨。全曲浑然一体,将江湖好汉的豁达豪爽与大无畏精神恣意地挥洒。

《兄弟无数》这首歌如果要与《好汉歌》对比评论的话,以个人角度是无话可说的。《好汉歌》胜就胜在给每一个听到的人一个独有的感受,就如同看《水浒传》一样。说到《兄弟无数》,音乐太过严肃,虽然用到很多民歌的元素融入其中,但感觉很正式,热血兄弟嘛,做军旅歌曲是很合适的。新版的创作可能受到了《好汉歌》匪气太胜主题不明评论的影响,有点亦步亦趋。毕竟主题曲是为电视剧服务的,但细究其意境,《兄弟无数》似乎就少了《好汉歌》些许宽广。

二、结语

电视剧音乐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主题曲又是这个产业中的重中之重,值得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呵护培养。它有影响力,电视剧是大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而音乐是能够震撼人们心灵的艺术形式,电视剧主题曲随同电视剧登场必定更为受众所喜爱,这是一片传递精神文明的沃土,值得重视。它有时代感,电视剧反映人们的生活或是反映这个时代的人们对历史的看法,电视剧主题曲值得我们去研究。它有商业价值,当电视剧主题曲传唱度空前时,它也就与流行音乐等值,至少在商业价值上等值,值得我们去开发。所以,笔者在这里抛砖引玉,借此机会希望能携手有志于此的同仁们共同关注这片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陈其射.中国音乐历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2]王安国.音乐鉴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8.

旧版红楼梦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文学范畴的确定以及物质和精神层面文学生产可能性的探讨,最终说明:文学生产是可能的。

关键词:精神 物质 文学工业化大生产

作者简介:吕佳音(1981― ),女,四川大学文新学院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晏青(1984― ),男,汉族,四川大学文新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代小说。

在工业化大生产模式高度发展的今天,文化生产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被高调提出,作为其中一支的文学是否也可以像其他产业那样找到生产优质产品的技术和模式,然后关闭小作坊,开设大工厂进行批量化生产销售,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要进行工业化生产,首先要确定生产的对象范畴和生产的方法,本文就从这两方面探讨文学工业化大生产的可能性。

一、 文学的范畴

我们首先尝试是否可以找到一个可以不变的文学范畴:

传统的文学定义为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主要分为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两大类。

口头文学出现较早,主要是一些短小的民歌还有神话、传说。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记叙文和论说文的集子《尚书》出现,到战国,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出现大量代表作。《诗》和《楚辞》作为贵族教育里非常重要的板块,也以诗乐舞一体的形态出现。

汉代骈文大盛,乐府出现,《古诗十九首》标志五言诗体基本成熟。七言诗的产生稍后于五言诗。

到唐代,韩愈、柳宗元力倡古文。宋代出现宋诗和宋词辉煌。南宋后期,“胡乐”结合北方民间的“俚曲”形成了散曲。

至明清,小品文、小说大盛。

至近代新闻稿、广播、网络作品稿随着新媒体出现,连环画使图画也作为文学的一部分特殊表达出现。至影视文学(所谓影视文学是指通过广播电视声画媒介,以听觉和视觉传达设计为着眼点,运用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结构情节、塑造形象、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给受众以文学审美情趣的文学类型。)兴起,传统意义的文学与音乐舞蹈图画均作为文学的一部分为人们所接受。

可见,文学生产的对象呈不断扩大趋势,每种新文体出现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所以要寻找一种适合所有文学类型的万金油式的生产模式有一定困难,但就其中的某个门类进行生产是否可行,我们可以从生产模式的探索得到答案。

二、 文学生产模式的探索

如果把文学作为某种商品进行生产,至少要考虑到2个层面,一个是物质层面,一个是精神层面。

1、物质层面

从文学的发展史看,物质在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以中国为例。口头文学之所以最先出现,是因为这种口耳相传的形式非常适应当时的生产条件。在纸张发明之前,文字刻、写在岩壁、树叶、兽骨、石块、树皮、竹简(周代出现)等自然材料上,传播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口头文学包括民歌和传说等样式更为普及。

当造纸术成熟,晋代起书法家大量出现是文字普及的标志,而当时文字的普及与文学的普及几乎是同步的。

到唐代雕版印刷出现,书面文学进一步普及。

清末,当西方现代化印刷技术引进中国,书面文学传播进一步推广。

到近代印刷业开始进行工业化大生产,报刊应运而生,新闻稿出现,文学作品也得以普及。到电影电视、网络、有看电子文档或可播放多媒体的手机出现,文学进一步普及,并结合这些新媒体出现了很多新的文学门类。

由此可见,物质在文学传播和文学形式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大量成功的文学物质层面的生产(如目前非常受欢迎的报刊、影视、手机电视)说明,找到一些规律进行文学的物质层面生产是完全可能的。

2、精神层面

如果要生产出畅销的文学产品,就必须考虑受众的口味,关于这点,伊格尔顿在《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中,以英国为例说明了这一问题。

(1)文学在英国十八世纪是全部受社会重视的写作:诗、哲学、书信、论文、历史这种看作文学的标准显然是思想意识上的。而街头民谣,流行传奇,甚至也许还有戏剧,都不可以算作文学。因此,按照这种历史观点,文学概念的“充满价值”可以说不言自明。(《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第35页)

(2) 关于“文学”这个词的现代看法只有在十九世纪才真正流行。最初出现的是把文学范畴缩小到所谓的“创造性的”或者“想象性的”作品。(《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第36页)

(3)19世纪后期,英国文学的作用是三方面的:1给人们以享受和教育2更重要的.它拯救人们的灵魂3治愈这个国家。(《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第44页)

(4)当美国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超过英国,于是开始用强调英国文学而非英语文学的方式加强民族统一性。(《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第51页)

(5)利维斯提出可以脱离历史与文化去评价文学,而且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原文上。理查兹则提出文学是重建社会秩序的一种自觉的思想意识。(《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第71-73页)

可见,不同时代,甚至同一时代人们对文学的看法都存在分歧,所以要找出一个可以满足所有人口味的恒定标准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就满足其中的某一种标准是否可以总结出一个可供生产的模板,应该说,从当前的一些成功的商业运作中可以找到这样的范例。

琼瑶的火鸟公司和巨星公司所推出的一系列小说影视改编在8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是典型的成功商业运作,而她所用的典型模式就是苦苦相恋的男女与可恶的婆婆之间的纠葛,这个模板抓住了一般很多家庭都会面临婆媳关系问题,赢得广泛共鸣。

当然,琼瑶小说的影视改编不具备经典性,那么文化生产是否可以生产出精品,我们可以参考诸多名著改编的成功范例,比如《特洛伊》《红楼梦(旧版连续剧)》都取得了不错的观众认同度和商业效益,同时《红楼梦(旧版连续剧)》制作过程采用了很多红学经典研究成果(如秦可卿之死),《特洛伊》对历史和史诗的高度尊重具备经典性。

三、 小结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指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可能性,而文学属于艺术的一支。

从前文的分析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到,由于生产力不断发展,文学样式既促进相应载体的产生,又受载体的影响,呈不断发展的状态,而受众的口味也会随历史、经济、个人喜好、教育背景等因素影响而不同,因此找一种适合所有文学类型生产模式几乎不具备可行性,但就其中的某个门类进行针对特定时期的某些人群的生产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相关期刊更多

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石油商技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棉花加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