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顾城简介

顾城简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顾城简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顾城简介

顾城简介范文第1篇

一、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必要性

1、形成性评价:该评价主要在于不断反馈学生学习英语成功或失败的信息。它关注学习过程,重视非预期性结果,特别注重强化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显示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纠正的具体的学习错误。它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评价,教师能及时得到有关教学情况的反馈信息。当教学比较成功时,教师就可以设法巩固已有的成绩;当教学活动与预期目的有较大差距时,教师就要找出问题所在,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

2、终结性评价:它是对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判断,同时也提供教学目标适当性与教学策略有效性的信息。它可以采用期末考试或结业考试等定量评价的方式,在一个学期、一个教程或一个学程结束的时候,为了进行分等、鉴定,或者对课程、学程的有效性而进行的评价,一般采用考试的形式。

3、多年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评价存在这样的情况: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形成性评价。教师往往根据学生掌握教材知识与内容的多少来测出学生成绩,把知识的记忆和运用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过分强化了分数的作用,致使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这种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及学习能力的评价,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这种重甄别、轻激励,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逐步建立能够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教学不断提高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探索

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是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形式。它可以展示学生在努力学习后所取得的进步和成效,同时学生也可以思考他们学到了什么和如何学习的,通过反思和与同学交流,促使他们意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增强信心,明确努力方向。在期初,我向学生讲明档案袋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并向他们展示样品。我要求学生的学习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入学考试情况记录,英语学习兴趣调查表,英语学习策略调查表,每次测试后试卷分析表,英语学习自我评价表等,每周最满意的作业或作品,课外阅读报告,期初、期中、期末自己的英语录音带,英语活动行为记录,教师、家长、同学及自己的评价意见。在指导学生往档案袋中添加材料时,我总是引导他们思考材料的可取之处,让他们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例如:一位同学选取了一次词汇默写的作业,在评价表中说明理由时,他是如下表述的:

我为什么选取这个材料?因为我为背出这些单词花了两个多小时,直到晚上11点钟才背出。它让我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深刻含义,它使我对学好英语有了更大的信心。

我经常定期让学生翻阅自己的档案袋,让他们亲历自己的进步,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感受成功,体验快乐,明晓事理。如:选取一次你满意的作业回答:1、这次作业中哪些部分你比较喜欢?2、你完成这次作业做了多少努力?3、你认为这次作业难在什么地方?4、完成后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提高了什么能力?5、你认为可以怎样使这次作业做得更好?6、从这次作业中你理解了怎样学习才有效?

顾城简介范文第2篇

昔日绿草遍地,车来车往,门庭若市的繁荣古城――楼兰,在公元4世纪以后,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留下的只是“城郭巍然,人物断绝”的不毛之地。

现在,由于探险和考古发现不断进步,楼兰文明越来越清晰地展示在人们面前。

今天这里是一片残破而凄凉的景象。古城内及周围方圆数百平方公里范围,地面也没有一点平坦的地方。由于长期在强风的吹蚀之下,到处都是一片的由坚硬的泥土和沙地形成的坎坷崎岖、凹凸不平的地面,几乎没有什么植物,呈现一片荒凉而寂寞的景观。

然而古代楼兰地区的环境并不是这样。古代楼兰地区地面相当平坦。这里有茂盛的天然植被,主要有胡杨树和红柳等植物。塔里木河尾段滋润着这片平坦土地,使这里有灌溉农业。除了从事农业生产,还从事畜牧业。据文献记载,古代楼兰地区畜牧业也占据很重要地位,骆驼、驴等牲畜很多。这里除了楼兰古城,在古城周围还有许多部落,还很密集,成为塔里木盆地中相对较富庶的绿洲。在很长期间里,楼兰城还是塔里木盆地的政治中心。

顾城简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泉州街巷空间历史街区城市文化古城保护居住环境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巷与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长期积淀,并以一定的物质空间形式表达其文化特征。我国古代城市是从传统的市坊制度开始的。坊(居民区)与‘防’同义,最初是和市(商业区)严格分开的,并用围墙各自封闭起来,白天开放、黄昏关闭。孔颖达疏据《毛诗正意》曰:“文公乃徙居楚丘之邑,始建城,使民得安好处,始建市,使民得交易。”

史学专家认为街巷与市坊有一种传承延续的关系,市坊应可视为街巷的前身。坊中民房之间必然留有走道,此即最初的街巷,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市坊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宋元以来,市坊已发生裂变,坊中出现了市场、店铺,街巷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居民走道,而有了促进商品流通,方便商品交易功能。街多为商业性街道,巷则纯粹为居住性是半私密性空间。说文解字:“街,四通道也,巷,里中道路”。

2. 古城泉州的街巷空间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身的文脉和传统。我国的城市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结构形态――中心结构和大量的街道组成的城市网格。泉州于唐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左右在今市区建城,城区为南北朝向。城市建筑群多为南北朝向,常常按照南北轴线布置,城市住宅区的道路则大多东西向设置。古城儒、释、道三教并盛,互为融合,又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四大港口之一,世界各大宗教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都在泉州留有丰富的遗迹,并对泉州街巷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2.1 城南(泉南蕃坊)

泉州城南历史街区的兴盛依托于港口的发达。这里为外国人集中侨居地区,中西建筑文化在这里交融,留下了丰富的民居建筑遗产。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后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来远驿遗址、富美宫等,另外涂门街的清净寺,车站的蕃佛坊(即婆罗门的回教寺等),都是外国人常聚之处。这就是《蒲寿庚考》书中所称的“泉南蕃坊”。

城南历史街区内有保存较为完整的聚宝街、万寿路、青龙巷等历史街巷。街区内的主要建筑功能是居住,万寿路与聚宝街在住宅基础上沿街开店,是居住街区内的地方服务商业街。而青龙巷、横街等街道依然保存着传统居住街坊的职能。

街区现有道路空间格局较为良好。商业性街道宽都在6―10米之间,相当于现代住宅小区级道路标准。居住性街巷宽度略窄,为3-5米不等,虽略显局促,但却为居民的居住提供了亲切的气氛。

在街区丰富的民居建筑遗产中,典型的传统名居类型有:传统院落式民居官式大厝、手巾寮(手巾寮内部含中西合璧式样)和从南洋传入的中西合璧式洋楼建筑。洋楼俗称‘番仔楼’,其平面布局为传统四合院,但建筑够造及装饰却吸引了不少西洋建筑的处理方式。首先洋楼为外廊样式,外廊指在建筑周围围上廊子,即指建筑物外墙前附加的自由空间,是一种生活空间。另如西式山头的做法和文样、窗楣等一些装饰性构件都明显来源于西方建筑。除受西方建筑影响外,伊斯兰建筑也在这里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位于涂门街的清净寺(图1)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阿拉伯伊斯兰教徙。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在涂门街上,它与闽南传统建筑关帝庙已经和谐相处了数百年,这正是古城泉州街巷融中外文化的魅力。

2.2 城西(传统风格)

西街地区是泉州最早繁荣地带,在城市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西街地区一直保持着传统城市‘鱼骨状’的街道坊巷布局。西街是泉州唐子城十字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传统商业街和交通道路。从西街进入两侧的支巷,人们立刻可以感受道环境气氛的突变,瞬间摆脱了街道的喧闹进入了平和安静的天地中。巷中两侧的民居建筑及巷道丰富的空间散发着浓厚的历史人文信息,正如传统城市街巷的功能划分,“街是商业性街道,巷纯粹为居住性,是联络各住居的入口”。

西街地区与城南略有不同,在留存下来的民居建筑遗产中,中国传统建筑所占比重较大,其中有些内容至今仍对城市生活中的宗教民俗有很深的影响。

开元寺位于泉州西街,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是古代大型公共性建筑群,其大型院落空间是城市整体空间形态中的重点。高大雄伟的东西双塔(图2)(东塔高48米,西塔高45米,是全国最高的石塔)与平铺式的城市布局形成强烈的对比,极大丰富了城市的天际轮廓线 ,是泉州的标志。

开元寺在历代修建、扩建中也不断融合和吸收外来文化,其中包括印度教寺庙构件的使用和其他宗教建筑的作法。这使其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中国传统城市中,大的庙宇道观周围往往容易形成商业集中的繁华地段。近寺地区拥有丰富的社会层次,是多文化交流融合的场所。

2.3 中山路(侨乡特色)

中山路自唐建城以来就一直作为泉州的主要商业街存在。骑楼是中山路的重要特征,作为一种商业建筑形式,它是当时华侨回乡投资建设时由东南亚殖民地带回来的,其特点在于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与华丽的装饰及色彩。

中山路沿街均为骑楼,骑楼英文名为‘Arcade’,是指被覆盖的通道,特指一侧或两侧有商店带拱廊的建筑,可挡日照,避风雨。由于沿街手巾寮进深都很大,不易通风,设骑楼可适当减少进深,改善通风。当人们行走于骑楼之下时,其视线必然聚于店铺内。同时从骑楼向外看,一个个连续的列柱将街道立面划分为一个个框景,就有如观看一幕幕长长的卷轴画。这有利于缓解购物者的疲劳,延长其购物时间,从而刺激消费。

中山路平面上的一些细小曲折,让人们在运动中可捕捉一串串连续的画面,它使得空间不容易被望穿,转折处的空间有承与转的作用,是前一段空间的收束,也是下一段空间的序幕。中山路直线型道路易形成空间视廊。钟楼位于中山路、西街与东街的交汇处,当我们考虑一条以上的道路时,道路交叉点就变得十分突出。因此钟楼自然成为中山路的空间视廊中心,是标志性建筑。不仅强化空间印象也是打破中山路总体轮廓的焦点。

古城泉州不同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街巷往往曲折,形成连续画面。常运用空间的收放来变化场景 ,运用空间的藏与露求得细微的趣味,运用点、线、面等空间形态的对比,在若干处形成。最后运用标志性的建筑作为整个连续画面的收尾。

3. 古城泉州的城市文化

泉州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城市文化呈献多元化形式,包括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侨乡文化。从整体上看,其核心是中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奠定了泉州文化的思想基础。泉州长期远离政治中心,建筑、方言、民俗、戏曲等都具有古朴的特征。又由于长期与海外的交往,泉州拥有强烈的海洋文化。与泉州通商的国家多达70个以上。泉州作为侨乡,具有显著的侨乡文化,特别是在近现代,华侨带来了洋楼、骑楼等丰富的建筑行式,对泉州的城市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泉州城市文化具有广泛的包容性,中外各种宗教、文化都在这里得到融洽发展。带有各种宗教特色建筑成为城市的主要空间节点,也使泉州的街巷空间变得饶有趣味。

4 结语

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空间易地方式,城市街巷最初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徒步行走的人。街巷空间自古就是“步行者的天堂”,可惜现在街巷大多已被机动车辆占有,街巷文化也正变得淡薄,人们除了购物,正在远离街巷,我们需要把建筑传统继承,也需要把街巷的文化氛围继承下来,创作出符合当代居民生活居住环境,让孩子们玩耍的身影依然留在街巷。

参考书目:

1. 吴正旺《泉州小商业步行街的地域性研究》 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2. 林翔《城市化进程中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3. 谢鸿权《泉州近代洋楼民居初探》 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4. 郑妙丰《泉州西街地区小规模动态更新与保护设计模式初探》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5. 凯文・林奇[美]著项秉仁译《城市意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顾城简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固结灌浆;物探声波检测

1工程概况

克孜尔水库位于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境内,坝址西距拜城县约60km,东距库车县约70km,是目前塔里木河水系渭干河流域上的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兼有水力发电、水产养殖和旅游等综合效益性的大型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水库设计总库容为6.40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为211.33万公顷,工程等别为一等大(ⅰ)型,场区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按8.50设防;主要由主坝、副坝、溢洪道、泄洪排沙涵洞、发电引水涵洞等水工建筑物组成,

右坝肩基岩为灰色的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以及灰白色砂岩互层,该岩体遇水易软化,崩解,为软岩。由于地质构造应力的作用,使右坝肩岩层不断发生弯曲、扭折、塌滑,产生蠕变和座滑变形,即右岸山坡基岩普遍存在岩石倾倒体。

2设计方案及技术要求

为提高右坝肩坝体高程以下倾倒体岩石的完整性和防渗性能,同时对防渗墙(轴线桩号w150m)进行加固,封堵渗漏通道,从右坝肩裹头上对下部进行固结灌浆,因第一道排水廊道桩号为灌浆范围为w130m,所以灌浆范围为桩号w130m向上游至w165m区间,灌浆深度控制在墙底以下5m,灌浆底高程为1 112m,顶高程1 154.60m,最大高差为42.60m,在防渗墙断面沿防渗墙进行灌浆,底部间距控制在2~3m。

截渗墙上游布设8排固结灌浆孔,下游布置7排固结灌浆孔,每排34个孔,孔斜460~1 500,孔深21.40~59.20m,灌浆采用42.50mpa高抗硫酸盐水泥,水泥浆液应采用低水灰比稳定性浆液,析水率<5%,水灰比采用2:1、0.80:1、0.60:1、0.50:1四个比级,开灌水灰比2:1。检查孔数量不小于总孔数的5%,固结灌浆孔每排分二序进行施工,采用纯压式自下而上分段灌浆。

灌浆合格标准为:固结灌浆以物探灌浆前后原位跨孔测试为主进行检查,灌后波速提高值应满足:灌后波速大于或等于1 800m/s,相对较差岩体灌后波速提高10%~20%。另外根据需要作少量简易压水试验进行灌后检查。灌浆合格标准为透水率q≤5lu。

3固结灌浆施工工艺

克孜尔水库右坝肩固结灌浆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先ⅰ序后ⅱ序逐渐加密的顺序进行施工;按照设计要求灌浆前先进行灌浆试验,确定灌浆方法、压力等参数,将试验成果报监理部审批后,开始灌浆施工。水泥灌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固结灌浆钻孔采用xy-ⅱpc型回转钻机造孔,孔径90mm。并用罗盘按设计要求进行角度调正,方位角以全站仪测定,为保证斜孔钻进孔直度,钻具均采用粗径钻具用以导向,以保证孔底部偏斜率符合设计要求。考虑到倾倒体岩石内应尽量避免水进入,故钻进循环介质均为风力循环。

钻孔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为避免大量水进入倾倒体,钻孔冲洗和裂隙冲洗应采用压缩空气,从孔底向孔外对灌浆段进行钻孔冲洗至无灰尘后再进行灌浆。严禁采用水冲洗。

固结灌浆根据地层岩石情况采用自下而上分段卡塞纯压式灌浆。

灌浆段长布置形式:孔口接触段段长2m,第二段长3m,以下各段均为5m,灌浆完成后通孔进行0.50:1浓浆置换封孔。灌浆压力按设计要求,并根据生产性灌浆试验由设计进行调整。

4固结灌浆成果分析

根据截渗墙倾倒体特性,为更加全面准确分析说明岩石力学性能的改善程度,灌浆结束后14d,由监理部门、设计部门根据灌浆资料布设检查孔。孔位具体布设位置由监理根据灌浆情况现场布置,检查孔共布设25个。固结灌浆使用物探声波检测方法配合压水试验作为灌浆质量检查的主要手段,并对部分检查孔按监理要求进行钻孔取芯。

克孜尔水库右坝肩固结灌浆工程统计分析如下:固结灌浆分直孔固结灌浆和斜孔固结灌浆两种,计469个孔。其中直孔99个,ⅰ~ⅴ类斜孔345个,灌浆进尺15 744.97m,水泥注入量702 534.14kg,平均单位水泥注入量42.45kg/m。检查孔25个,灌浆进尺805.07m。其中i序孔237个,灌浆进尺8 507.99m,水泥注入量434 282.57kg,平均单位水泥注入量51.04kg/m;ⅱ序孔207个,灌浆进尺7 236.98m,水泥注入量268 251.57kg,平均单位水泥注入量37.07kg/m,较i序孔递减27.40%。由以上数据显示随着ⅱ序孔的加密,水泥注入量呈递减的趋势。从上、下游排充填固结灌浆平均单位水泥注入量来看,由于钻孔的逐序加密, ⅱ序孔水泥单位注入小于i序孔,上游排水泥单位注入小于下游排,且水泥单位注量均在40kg/m以上,说明右坝肩截渗墙倾倒体具有较好的可灌性。

从表1中可以看出,i、ⅱ序孔小于50kg/m单位注入量分别占53%和66.20%,大于50kg/m单位注入量分别占47%和33.80%,同时随着i序孔灌浆后,ⅱ序孔单位注入量50~100kg/m孔段较i序孔减少5.50%,单位注入量大于100kg/m孔段较i序孔减少7.80%。说明i序孔灌浆后,进行ⅱ序孔施工孔内大的裂缝已基本被堵塞。

由于右坝肩基础岩性为泥岩、砂岩,遇水后易软化、泥化,不易过多进行压水试验,因此右坝肩倾倒体水泥充填固结灌浆效果检查,主要以灌浆前、后物探测试对比进行检查,灌浆前按设计要求布置一定数量的物探孔,先行造孔,进行物探跨孔测试,以便于和检查孔灌浆成果进行物探测试、检查、对比。固结灌浆共对45个钻孔进行物探测试,灌浆前在截渗墙上、下游布设23个固结灌浆孔进行物探声波检测,灌浆后按设计、规范要求,监理部根据灌浆资料在截渗墙上、下游共对22个检查孔进行物探声波检测,测试总进尺为1 736.60m。

5结论

采用了全孔的平均波速,进行灌浆前后的对比。在针对相同位置灌浆前后34个钻孔进行综合比对,灌前波速平均值在1 963~2 425 m/s之间,灌后波速平均值在2 300~2 760 m/s之间,波速提高平均值在12.90%~23.50%,满足本次右坝肩除险加固工程声波指标检查灌浆质量的要求。

顾城简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结构加层;加固设计;工程实例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trengthening technology building had great progress, widely used in social production practice, become the scholars research hot spo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of the main causes of the reinforcement,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introduces some common methods of reinforcement technique and the future of building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methods development trend.

Keywords: modern architecture; Add layer structure; Reinforcement design; Engineering example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本建筑是集高级办公与星级酒店为一体的高层建筑,原设计为地下1层,地上15层,其中地下面积4180m2,地上面积42500m2。原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基础采用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500,壁厚125mm, AB型.桩端持力层为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桩长约25米.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5000KN。

根据业主要求,该工程加层续建,由15层加高到21层,以下为加层后的效果图(图1)及加层后和剖面图(图2)。

图1加层后效果图图 图 2 加层后剖面图

首先进行结构整体分析计算,初步判断加层的可能性。为了充分发挥原已施工完成的各结构构件及抗侧力体系.先按原结构布置方案直接增加6层进行分析计算。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及其它现行规范.采用中国建研院编制的SATWE,结构分析软件进行结构整体分析。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按模拟施工加载方式.考虑5%偶然偏心及双向地震扭转效应作用.对结构进行了弹性静力分析,由计算结果可知:结构整体刚度偏柔,周期偏长,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为1/720.超过规范巨[1/800]习限值.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为1.51%小于7度区的规范巨[0.016]习限值.底部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总力矩的50%,部分框架柱轴压比达到1. 15,严重超限.框架梁、剪力墙存在超筋现象。

根据试分析情况.考虑对原结构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造.使之趋向合理并满足规范要求。曾考虑续建部分采用钢结构方案.但底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续建钢结构刚度差异较大.上下两部分刚度存在突变.结构阻尼比取值困难,属丁超规范、超规程设计.设计时应按《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29条要求.报省级以上有关部门组织的建设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审查.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施工图设计。业主考虑钢结构方案因报超限审查会延长设计周期.并且钢结构造价比钢筋混凝土结构高许多.最终不采用该方案。

根据原结构直接加层存在的问题.经过多轮方案试设计.确定采用增设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加大剪力墙和框架柱截面尺寸,既提高结构刚度又提高承载力的结构加层加固的基本方法.上部续建结构也采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以保持与原结构的一致性和协调性。本工程结构加层加固标准层平面见图3。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以及结构加固效果的需要.设计时在建筑的角部增设剪力墙.在原中部核心筒楼电梯处增加剪力墙的长度。结合原框架柱轴压比的严重不足.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同时适当增加刚度。结构整体分析主要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均满足现行设计规范的要求:结构的第一自振周期为平动周期.且结构以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之比小于0. 9;结构的剪重比、底部框架部分承担的倾覆力矩以及墙柱轴压比(柱最大轴压比0.79)均满足规范要求。

图3加层加固标准层平面

表1

新设计方案由于建筑立面需要退台,在十四层处有五根框架柱内退1500mm,造成竖向构件不连续,按常规抬柱转换将形成高位转换,对结构抗震不利。本设计采用从十二层至十三层增设斜柱(撑),斜柱上方与十四层内退框架柱连续,其倾斜仅为1:6,下部外排框架柱又向上延伸两层至十四层楼面,并且在十二层和十四层斜柱转折处楼层框架梁予以加强(梁截面为6001000),其剖面见图4。根据电算分析,十四层侧移刚度与下一层之比为0.93,不存在刚度突变。由于斜柱作用,对十二层处与之相连的梁板产生642KN的水平拉力,在该影响范围内楼板加厚到180mm,另加该方向受拉钢筋上下各2012@100,同样与之相连的框架梁另加625通长受拉钢筋。在此范围内的各构件均相应提高配筋率和加强构造措施,提高其承载力和延性,关键构件斜柱及其下层柱和十二、十四层与之相连的框架梁按中震不屈服进行分析计算,确保结构安全可靠。

图4 斜柱大洋

3结构构件加固改造

3.1地基基础加固

相关期刊更多

青春期健康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