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档案

心理档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档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档案

心理档案范文第1篇

摘要:学校教师的素质影响教书育人功能的发挥。学校要想实现校园和谐,必须为每一个教师建立全面系统的心理档案,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关键词:学校教师;心理档案;建立

心理档案是按心理学的要求,记录每位教师的意识倾向、心理特点,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家庭经济状况等各方面情况档案资料,并以此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依据[1]。教师心理档案对于保障教师身心健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必要建立全面系统的心理档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建立学校教师心理档案的必要性

1.是学校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

学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机构和职能部门,集教学、科研为一体,承担着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科学研究的主导力量是教师。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科研工作的关键性因素。但是,教师若没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灵,不仅难以胜任教书育人的工作, 科研和教学水平还会停滞不前,还会阻碍学校发展的进程,无法实现培养高水平、高质量人才的目标。总之,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师心理档案,能够为学校实现人性化管理、促进校园和谐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必要的支撑。

2.是维护教工身心健康的需要

学校教师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培养高等人才的实施者,也是学校教育方针政策和办学宗旨的执行者,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素质教育的深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引入,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改革进程加快,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这些都对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教师群体的个性特点不一,教育对象的组成十分复杂,学校教师面临着诸多有形和无形的职业压力,普遍存在着焦虑、紧张、挫折感等负面情绪,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建立学校教师心理档案,加强教师的心理管理,能够起到对心理疾病早发现、早干预的作用,对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保证教师身心健康、提高教师潜能和生活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是完善学校档案工作的需要

为每一个教师建立全面系统的心理档案,是学校领导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而最大限度挖掘教师潜能的关键。然而目前学校教师档案中一般只包括工作、学习及人口统计学方面的资料,不包括心理方面的资料,没有形成健全的心理档案[2]。学校教师心理档案,是学校档案工作的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校教师心理档案的内容

心理档案内容的确立是指能从中全面揭示或了解到的有关教师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等的材料[3]。主要反映教师个人的基本情况和教师心理状态、心理特点的情况。教师心理档案应全面地反映本人的心理健康全貌。

1.教师基本情况分为个人基本情况、业务基本情况2方面。个人基本情况包括个人年龄、政治面貌、民族、教育水平、工作单位、所任课程、籍贯、家庭成员结构、经济水平、社区环境、身体状况、个人病史、生理缺陷、亲子关系、家中排行、近亲中有无精神方面病史、对教师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业务基本情况包括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外语水平、授课经历、发表的论文或专著名称、学术交流情况、科研活动情况、考核情况、工作满意度、领导听课的记录及评语、教学评价情况等。

2.教师心理发展情况包括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教育情况2方面。心理健康状况包括智力水平、气质类型、人际交往、工作态度、兴趣爱好、人格特征、人际交往水平、归因、品德、有关心理健康状况的自我描述等。心理教育情况包括心理咨询历史、心理工作人员的观察与调查报告、心理指导情况记录等。

三、建立学校教师心理档案的途径

1.高度重视,加强对基层教师心理档案的组织与管理

应充分认识到建立心理档案对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首先,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代表,其个人魅力、知识结构、品性品质、言语行止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旦教师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教师潜能的发挥,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造成非常不利的负面影响。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有助于实施监督教师精神健康状况,展开有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领导应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教师心理健康档案资料,投入适量资金,设置专业心理工作人员,定期开展教师心理测评和普查,实现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水平,确保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2.采用多种方法,确保资料内容充实完整

围绕学校教师心理档案内容,学校心理管理部门应采用观察法、问卷法、心理测验法、谈话法等多种方法搜集相关内容的资料和信息,确保材料来源广泛,信息客观真实,这是建立心理档案的关键。一般来说,学校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过心理健康调查、心理测试,掌握教师的心理状况,聘请有关心理学专家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围绕发展能力、人格特征、挖掘潜能、提高工作绩效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由各学院组织管理部门提供教师在工作生活中的真实行为表现,通过学校领导、教师管理者、同事及相关的人员观察教师的日常行为来收集心理档案材料并上交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对于心理测验结果,应由专业的心理学专家根据每年心理测试和检查结果,结合教师各方面的情况,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将教师心理状态分为优、良、可、差等等级,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建议和管理策略,完善心理档案资料。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直面咨询等形式的心理疏导,并及时将疏导情况建档。

3.健全制度,为学校心理档案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必须不断加强和规范管理,而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学校教师心理档案建设工作规范有序进行的重要前提。学校应实行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检查制度,每年或每2年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前, 由心理管理部门的心理专家对每位教师的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装入个人档案;建立健全岗位工作制度,明确规定心理档案管理的分工、收集、整理、保管等工作流程,责任到人,层层分工;建立健全保密机制,强化档案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保密意识和职业道德,对于那些教师不愿公开的、不利于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违反心理咨询工作原则的心理档案内容必须严格保密。

4.现代化管理,运用心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心理档案管理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档案模式,存在管理手段滞后、工作效率不高、保密程度差、提供服务有限等弊端,给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通过运用学校心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利用高科技手段,对教师心理档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管理,实现对学校教师心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方便的检索和查询,更好的发挥档案工作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

总之,建立学校教师心理档案,实行科学化的管理,对于提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提高教师素质队伍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都清华.建立教师心理档案 优化学校管理过程考[J].山东教育,1998,(05)

[2] 高艳华.刘国义.郝岩君.张艳娥.学校教师心理档案建立综述[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02)

[3] 刘华.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和管理[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

心理档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新生 心理档案 动态管理

新生心理档案工作开展20多年以来,为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高校中已普遍形成了一套普查――访谈――干预――教育――入档的规范化的新生心理档案建设流程。但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近几年大学生自伤与伤人等恶性事件中,有很大一部分个案并不在心理档案的关注范围中,而档案中的危机个案却往往没有任何危机事件发生,反而成绩、人际、工作等方面都非常优秀。这不免让我们深思,是否我们的心理档案建设存有瑕疵?

一、大学新生心理档案建设的意义

大学新生心理档案建设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必要依据,又是学生接受心理辅导的原始记录,能为我们进行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大量客观的第一手材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以及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动态跟踪等。

(1)进行新生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有助于大学生更客观科学认识自我

有研究显示,接近86%的大学生感觉心理测试结果对自己的有很大的帮助,他们普遍认为通过对心理档案资料的分析有助于科学准确地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有助于认识自己的职业倾向性,形成理性的择业观,积极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1]。

(2)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是覆盖率最高的心理知识宣传手段

在心理工作中,工作者们采取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知识的宣传教育,但是大部分都覆盖率比较低。而心理档案建设的过程,一般都会在前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知识教育宣传,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的认可度,消除对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的误区,增强心理保健意识等。

(3)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都有学生走上自杀、犯罪的道路[2]。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需要教育者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全体学生的心理状态、人格特点、发展规律等状况,对那些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或存在明显个性缺陷的学生,要进行重点关注,进行必要的疏导、矫正。

(4)可以为学校制定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是取得管理成效的重要前提。大学生心理档案能够帮助管理者及时掌握、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人格特点、发展规律,从而制定符合大学生特点的规章制度与管理政策,为实现科学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如可以通过心理档案所反映出来的学生兴趣、爱好等信息,从中寻找导致某部分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从宏观上寻找教育、预防和干预的方法。

二、大学新生心理档案建设的发展状况

(1)心理测验是大学新生心理档案建设的源起

大学新生心理档案建设数据的主要来源是新生心理普查。而心理普查最重要的关键点之一是选用测验工具。心理测量学起源于西方,我国大学生新生心理档案建设工作的正式开始,大致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新生的心理状况,掌控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动态,筛查危机个案并予以干预,以便使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3]。

(2)测验工具的适用性是新生心理档案建设的发展瓶颈

新生心理档案建设是高校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但随着这项工作的日渐深入,很多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对于测试,尤其是采用何种心理测验工具、以何种方式进行普查,各高校之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相关的心理普查的结果也是相互矛盾、大相径庭。单从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而言,有的不足10%[4],有的在10%~30%之间[5],有的则高达60%~70%[6]。且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许多高校的心理档案建设流于形式。虽然建立了心理档案,却没有对普查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单纯是为建档而建档;在建档过程中滥用心理测验、测评结果解释错误等问题也非常严重。

(3)心理危机筛查工作是心理档案建设的尖锐问题所在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面临突发事件,自身力量无法应对时出现的身体和精神处于崩溃边缘的状态[7]。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越来越受重视,通过建立心理档案筛出心理危机信息就成为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和信息筛选,建立规范的心理健康档案。但从长期的工作经验中我们却发现,在现在高校的心理档案系统中,出现了很多“漏网之鱼”,反而很多发生恶性事件的学生并不在心理档案危机预警系统名单中,这个现象反映出我们现在所采用的心理档案危机检测系统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

三、对新生心理档案建设工作的思考

(1)关于心理档案建设筛查工具选择的思考

在对新生的心理档案建设工作中,各高校根据学校情况单独选用UPI或SCL-90、EPQ等量表,或者多种量表结合使用。其中UPI和SCL-90两者使用率最高,但是从这几个常用的问卷用于心理档案建设的筛查工具存在不少问题。

UPI(大学生人格问卷)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健康调查表。但经验表明,UPI问卷筛选假阳性率较高,如果中小学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做得好,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比较重视,对“是否需要心理咨询”此类问题做肯定回答的比率就会升高,造成学生一类个案增多的假象。

SCL-90(症状自评量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量表题量较多,通过测验结果能够明确问题学生的症状特点。但由于SCL-90其项目主要来自于精神病症状学,临床上常用作精神科、咨询门诊的一个筛选量表,所以把它作为正常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筛查量表会有些不妥。而且SCL-90反映的是一个人在一周内的自我感觉的心理健康状态,而不是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EPQ(艾森克人格问卷)在设计之初是按照三维人格理论进行编制的,主要用于人格特征的分析,不能用于心理危机筛查。但是如果用于普查中作为学生的人格特征分析,确实是比较可靠的量表。

那么,该选择什么类型的筛查问卷呢?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摸索出一套心理危机的检测系统,即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以及自杀意念问卷(SOISS)合并使用:

首先,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可以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艾森克人格问卷是一个应用广泛的人格问卷,同时,它还可以看出受测者的气质类型,通过此问卷,大学生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

其次,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能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UPI反映的是被试“最近一年来的情况”,测试的是心理健康的特质,且UPI具有题量少,简便易行,信息量大,便于团体测验,筛选有效性高;测验过程不易引起心理抵抗;对施测人员无特殊要求等特点。

最后,自杀意念问卷(SOISS)能增加危机信息筛查力度。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生心理危机以自杀最为迫切。虽然心理普查筛选出的自杀意念高危学生并不一定真的就会发生自杀行为,但当我们对这部分高危学生进行预防性干预后,自杀发生率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所以,将自杀意念问卷(SOISS)用于心理档案建设非常必要。

(2)新生心理测试建档的时间思考

新生入学后,各高校都会安排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试,一般有两种安排,一种是在新生入学后马上进行,如在入学一周内、一周后、或军训期间;另外一种是在入学后一个月到两个月左右进行。还有少部分学者认为应该在第二学期开展。从实际工作中了解,采取前两种时间安排的高校最多。究竟该如何进行测试?笔者认为,从心理档案建设的目的与意义以及实际工作的效果来看,第二种时间安排能够更准确反映新生的心理状况。因为在入学之初,新生到校时间短,还没有深入体味大学生活,人际问题还没有显现,不存在学习压力,也不存在人生规划等诸多思考,有些问题可能还暂时没有折射出来。不少新生在大学生活一段时间后其人际交往问题、自我认同等问题才开始慢慢暴露[8]。

(3)心理档案建设应该是动态管理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要有动态管理意识。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不是静止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对心理档案进行动态管理。使用心理档案时,不仅要研究学生们已经形成的心理品质,而且要善于发现、研究和预测他们能够形成的良好品质;不仅要了解学生心理品质的现状,而且要挖掘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前景。心理档案记录的是过去的心理状态,它只可帮助我们预测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制定教育对策。我们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防止一次档案定终身的现象。

总的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程,心理档案建设是这项工程的开端,心理档案建设工作做好了,接下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才会更加顺畅和有效,才能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和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代俊,袁晓艳.心理普查筛出心理危机信息的价值[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5,25(5):115-117.

[2]赵红利.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诊断与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6):91-92.

[3]孙宁,王玮.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5):188-189.

[4]熊燕,彭萍,胡一秋.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06):14-17

[5]林静.大学生人格问卷与症状自评量表相结合用于大学新生心理普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01):47-48.

[6]申继亮,彭华茂.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47(1):14-20.

[7]马建青,朱美燕.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07,(09):48-50.

心理档案范文第3篇

动态心理健康档案形成于个人社会活动中。对大学生来说,动态心理健康档案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高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的概念及意义入手,对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意义;建设

进入21世纪后,社会经济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伴随快节奏生活来临的还有人们或大或小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大学生亦不例外。近年来,高校自杀、杀人事件频出不穷,从“马加爵事件”到“药家鑫事件”再到各种“自杀事件”,不断地在高校中上演着。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大学生本身的心理健康因素。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就要求直属高校对所有大学新生建立动态心理档案。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及各种悲剧事件的减少,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

一、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概念及其意义

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是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一种记录,这种记录基础为大学生在校动态生活经历,其分析、记录的过程是与大学生生理心理特征结合起来的,是一种能够对大学生一个时期中的心理困惑、挫折、变化等动态过程进行反映的档案。作为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在具体内容上主要包括三部分,即学生基本信息、心理测评信息和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记录。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学生本人的一些基本资料,如学生家庭、学习和生活情况等。通过学生的基本信息,可通过这些背景资料对大学生心理进行分析。学生心理测评信息主要是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心理所做的测评记录,其中除了有学习心理记录,还包括学生交往、择业等心理活动的记录。学生心理咨询信息主要记录了学生在接受心理咨询方面的时间、内容及具体表现,心理辅导记录主要是学校根据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的一些辅导与跟踪记录[1]33。

对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建立,是对大学生全面的关注。保持学生身心健康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我们对身心健康的认知当前还比较片面,更多时候关注的是生理方面的健康,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健康则有所忽视。其实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甚至比生理健康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大。对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建立,不仅有利于学校与学生,而且有利于家庭和社会,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大学生作为国家与社会所需的人才,在国家建设发展中占据着主力军和接班人的位置,大学生群体心理一旦出现问题,无论对国家还是社会都会造成很大损失。对大学生动态心理档案进行建设,可以使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掌握,更好地干预和疏导大学生心理问题从而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从而保证大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校园环境的和谐健康,使大学生家庭能够更加完整和幸福。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通过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将会更加全面,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够实现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其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学生通过动态心理档案能够对自己有更深刻的了解,针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寻求帮助,在以后的道路中可以使悲剧事件发生率降低,对社会更好地适应[2]78。

二、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对策

1.对大学生动态心理档案的内容进行确定。大学生动态心理档案中除了要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联系方式等各种基本情况信息外,还应包括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大学生成长环境主要是其家庭成员的学历、职业、教育、经济等情况。动态心理档案在内容上还需纳入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及心理创伤时间;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普查的测试记录也是大学生动态心理档案中应记录的内容,包括心理测试名称、版本、结果等;学生接受的各种具体形式交流的心理咨询的详细记录同样是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中必须反映的内容。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中确定的内容越多,对学生心理特点的反映将会越全面,能够给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的参考内容和信息[3]101。

2.通过科学测评,对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基本素材加以搜集。在每年新生入学后,各高校就应开始针对大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普查。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课根据心理自评及问卷形式进行,不过这种测评需要立足高校学生群体特点,对问卷内容进行科学筛选,对适合高校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测量表和心理测试系统加以选择,从而为心理测试的科学有效性提供保障,使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基本素材的搜集更加真实可靠,使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更加权威。在开展心理测评的过程中,高校可以系为单位进行统一组织,测试前则需要测试培养每一位组织测试的辅导员老师,以从人员配备上给测试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加坚实的保证。测评程序主要为让学生填测评表,高校对学生的测评表进行统计,形成与学生人格与心理情况的基础描绘,通过这些搜集来的基本素材对大学生心理档案进行建立。认真筛选调查与普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将心理障碍倾向明显的学生专门分拣出来,根据类别对专卷档案加以建立。

3.对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培养和引进,对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结果进行分析。高校心理咨询师与医生一样,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高校应认清这一事实,对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加以培养或引进。虽然高校中与大学生生活比较熟悉的为学生辅导员,这部分人在学历、责任心上也都较强,但相对心理学专业人员来说辅导员在学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中还是不够专业,仅仅依靠辅导员来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对于心理已经出现问题的学生。高校可以对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加以引进,也可以从高校中选拔心理教师接受心理方面的专业培训,只有在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基础上分析和建立起来的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才更加专业,其对大学生的作用才更加突出。动态心理健康档案作为一个系统过程,需要在大学生一进入高校就进行,在大学生们参加了心理测评普查收集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基本素材后,就需要这些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对学生测评的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测评结果,针对一些呈现出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心理咨询人员需指定相应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技术,对这部分大学生采取心理干预,调适学生的心理健康[4]66。

4.形成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并保持动态连续跟踪记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负责的老师,需立足心理档案建立原则收集、整体大学生动态心理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之后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严格遵循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要求,整理和归档各种资料形成档案。大学生动态心理档案的建立过程是不断补充的,学生参加的各种心理健康讲座、辅导、咨询等都需要在心理健康档案中反映出来,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当保持动态连续的跟踪记录[5]40。这是因为,人的心理状况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是会存在不同差异的,作为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大学时期正是其心理健康定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处于较大的波动中,每个时期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所以高校必须保证每个学期对在校大学生至少进行一次心理测评,并对每个学生实施连续的跟踪记录,使大学生心理动态数据保持动态与持续性,使学生每个阶段的心理情况都能够反映在心理健康档案中。

5.通过网络平台对大学生动态心理档案进行建设和管理。在大学生动态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中,高校也可以借鉴大中型医院中对电子档案进行建立的经验,通过网络平台对大学生动态心理档案进行建设和管理。与医院的比例相比,其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极为相似的,都是对一个人不同阶段的某种状况的反映,为了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查询与管理更加方便,高校应对电子档案的形式加以采用。高校可依托网络平台,建立高校通用的心理测评和心理档案管理平台。每个高校可在平台中设立不同的入口,学生通过注册的账号与密码即可登录平台系统,经过测试后平台会将测试结果自动生成,高校心理咨询师等建立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的人员即可从后台对学生的心理测评结果进行分析、记录,不仅能够使测评和分析的工作量大大减轻,而且能够对学生进行定期跟踪记录,促进每个学生动态心理档案的简单生成[6]87。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通过心理健康档案可提供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系统平台给学生的自我了解和完善,还可以实现对高校大学生的针对性关系管理,使高校管理做到有的放矢。所以,高校必须提高对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根据心理健康档案程序与方法认真建立大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

参考文献

[1]李斐.健康大学———如何解决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J].品牌,2011(Z2).

[2]李连晖.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意义性与可利用性[J].山东档案,2012(2).

[3]王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必要性[J].辽宁经济技术学院学报,2010(6).

[4]孟玲.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工作的提升[J].兰台世界,2013(14).

[5]李向辉.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的问题及伦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9).

心理档案范文第4篇

一、利用者的查档经验

查档经验丰富的利用者知道查档的手续和过程,可以全面准确地说明实际需要,提供可靠的检索线索,他们掌握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具有挑选、鉴别能力,能够独立地检索、阅览档案。这部分利用者在查档过程中有很强的独立性,无需或很少需要工作人员的指导就可以很好地完成查档任务。经验越丰富,其查档自信心越强。对于这类利用者,工作人员应该为其创造宽松、独立的查档环境,只做适当指导,不要过多地指手画脚。

查档经验少或没有查档经验的利用者不具备独立查档的能力,他们进入档案馆时,由于对查档方法缺乏了解,因此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感,他们对接待人员心理上依赖性很强,希望接待人员对他们要解决的问题加以重视,甚至接待人员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有可能使其心理产生波动。对待这样的利用者,工作人员要在了解查档需要,使用检索工具、阅览档案上给予细致周到的指导和帮助,并在同利用者的接触中表现得亲切、体贴,全神贯注。这些作法可以消除利用者的紧张心理,使他们对接待人员产生亲近感、信任感,这样既可以使利用者将更确切的线索提供出来,又可以使其以平和的心态检索、阅览档案,获取信息。

二、利用者维护自我形象的心理

每一名利用者的心里都有一个自我形象的标准,这个标准决定着利用者的利用行为。比如,一个利用者希望别人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稳重、有风度、有教养的人,他在同接待人员的接触中,就会表现得彬彬有礼,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他进入接待室后会走到接待台前说:“你好,我要查一份档案。”在整个查档过程中,他都会以这样的行为来维护其自我形象,即便由于种种原因同接待人员产生矛盾时,他也会对言行加以克制。由于他的这种维护自我形象的行为,使接待工作具有了比较大的灵活性,如果接待人员也以礼相待,那么工作中产生的矛盾是很容易化解的。而有的人总是希望别人把自己看成是强者,这样的人说话语气生硬,表现出一种盛气凌人的样子。他们在查档过程中会在查档手续、利用限制、档案复印等问题上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一但因其手续不全,工作人员不能满足其需要时,他们就会以“你们服务态度不好、档案馆已经开放了,为什么不让我看”或“我认识你们某某领导”等话相威胁。在他看来,逞强行为可以在公众面前树立自己强者的形象。对待这样的利用者,接待人员要保持镇静,不能和他们发生冲撞。同时,要以坚定的语气向他讲明规章制度,让他体会到你是不会因为他的强硬态度而做出违反规定的事情的,同时为了不形成僵持局面,你还要耐心地告诉他,履行了什么样的手续后,他就能够得到相应的服务。

三、利用者的个性

心理档案范文第5篇

心理档案企业管理人力资源

世界经济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快速发展,给员工带来更多更高的要求,员工心理上的压力、焦虑、抑郁和厌倦日益加重。员工心理上的这些不良状态,不仅会影响员工生理上的健康,而且也会直接对企业的创造力、团队协作、决策和领导力产生影响。对企业来说这些不良的影响都会导致员工工作效率的降低、工作失误的增加、沟通不畅、同事间关系紧张,人才流失,企业的运营效率低和整体业绩差等现象的发生。

如何管理员工心理和情绪上的不良状态,是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新难题。建立员工心理档案,及时掌握员工心理状态,加以正确引导和管理,不愧为解决员工心理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建立员工心理档案的必要性

员工心理档案是员工心理状况发展的动态客观记录,它能科学真实地反映和记录员工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心理测试量表,以问卷、谈话、咨询等多种方式来客观、综合地记录每个员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资料,对于企业开发、使用、管理员工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指导意义,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一)员工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实现真正的人本管理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通过心理测量,建立员工心理档案可以帮助企业和员工全面地了解员工本人,以便在管理过程中与员工进行切实地沟通,这样就可以使员工充分地参与到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真正地实现人本管理,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二)企业员工心理档案的建立节省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

通过心理测评建立员工的心理档案,可以帮助企业和员工本人比较快速和有效地发现员工自身不易觉察的、较深层次的价值观、态度、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性品质、内驱力,了解员工的工作风格和工作愿望。这样,企业就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培训、考核、提升、配置相应的人员,做到人员配置与岗位相适应。节省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时间和成本,有利于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三)企业员工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塑造

通过心理测量建立的员工心理档案向企业提供员工个人的价值观和个性品质。这样有助于企业对员工的了解,更好的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顺畅沟通,对员工的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引导,使之与企业的文化理念相吻合,提高企业员工的士气,塑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型的组织文化氛围。

(四)企业员工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防治员工的心理隐患

心理档案的建立,使得企业可以及时地掌握员工的心理状态,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预防上,防患于未然,并根据个体的不同特点引导其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同时使员工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好的面对企业进行业务重组、并购、裁员而带来的心理危机和压力。

(五)企业员工心理档案的建立体现出企业多样化的薪酬福利体系

现代社会更提倡精神领域的回报。把为每个员工建立心理档案做为一项福利,适合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要求,体现真正公正。

由此可见,员工心理档案的建立对企业增强本身的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企业员工心理档案管理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尽管在国内有一些企业已经建立了员工心理档案,但数目尚少。而且在这些已建立员工心理档案的企业中,心理档案的管理工作开展得并不特别顺利,心理档案也没有充分发挥其在企业经营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总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对心理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大多数企业目前还没有重视员工的心理问题,或者意识到了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企业认为对员工的激励主要应该从物质方面着手,对员工的管理也应从制度和规章上抓。也有的企业意识到员工的心理问题对企业的影响,但仅仅采用健康讲座单一的形式来进行管理,很少有企业建立员工心理档案,这种观念显然是片面的。

(二)心理档案的内容不全面,过于陈旧

从一些已经建立了的员工心理档案的企业来看,心理档案记载的只是一些个人自然情况及家庭、亲属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而反映员工心理状态的性格、气质、态度、价值观等深层的内容并未体现。另外企业建立心理档案后就未对其资料随时更新,使其不能反映出员工真实的心理的变化,无法成为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的依据。

(三)心理档案建立的手段过于单一

企业员工心理档案的建立单纯地依赖个体自行填写或简单的调查问卷方式。一般都是在新员工入职时填相关资料表格,或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这样获得的心理状况资料不够全面、真实。

(四)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心理档案内容中,有些涉及个人的隐私,有些涉及到敏感人际关系,有些是个人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记录,有些甚至会造成消极的心理暗示效应等,这些都不适宜公开。管理制度的缺乏使得员工对心理档案是否能被保密存在着后顾之忧,所以心理档案内容的真实性较低。

(五)建档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

在企业里,心理档案的建档人员除了应具备心理学、心理测量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外,也应懂得一定的档案学专业知识,但目前很少有企业的劳资人员具备这样的素质,这样也使的心理档案的真实性、客观性、全面性大打折扣。

上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心理档案充分发挥作用的瓶颈,急需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改进。

三、企业员工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措施

(一)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档案的建立

员工是企业的最大资产。在现今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企业的领导应当真正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在经费、场地、人员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

要防患于未然,别等到问题出现再亡羊补牢,而要在日常就注意平衡员工的工作和生活。

(二)动态的管理员工的心理档案

员工心理档案的建立应利用多种方法,资料信息的收集也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手段。可采用先进的心理测量量表以及计算机辅助软件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员工心理素质进行测评。心理档案系统应在员工入职时建立,跟踪员工的心理变化,及时的更新员工的心理档案内容,准确的反应员工的心理状态,使员工的心理档案活起来。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应安排责任心强、保密性好的人员管理员工的心理档案。对这些人员或选出去进修,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或聘请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作为企业员工心理咨询顾问,或组织团队去比较有经验的院校、企业进行学习交流。此外也可以引进一些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较高水准的人才来从事员工心理档案的管理工作。

(四)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聘请相关专家制订员工心理档案管理工作条例,对于员工心理档案的建立意义、建立的原则、建立的目的以及保密问题都要作出详细的规定,对于违反档案管理制度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使得做任何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美国的一项数据表明,在员工心理援助项目上投资1美元,可以得到5到7美元的回报。在中国虽然还没有这样明确的数据及研究表明某种员工心理管理项目的效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企业越早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就会越早获得积极的回报。为企业员工建立心理档案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是一项新型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仅关系到企业经营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企业应及早的认识到这一点,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参考文献:

[1]李丽.建立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档案.经营与管理,2012(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