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个人培训总结

大学生个人培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个人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个人培训总结

大学生个人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个人理财;推广

一、研究大学生个人理财的背景

当下,我们的大学生对于结余的生活费的处理已是造成了个人的资金浪费。大学生不仅没有好的消费习惯,而且没有合理的理财规划。从大学生理财现状中不难看出大学生理财缺一个由理论到实际的的桥梁,少一个实际操作的平台,更没有专业理财人员的指导,因而月底会变为“大负翁”、“月光族”。

面对现在的大学生理财的现状,我们的大学生就需要理论的扎实、多次的实际经验、专业的理财指导,然而能够帮助大学生做到这三项的任何服务业务我们至今没有发现。

二、影响大学生个人理财的因素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

1、自身认知偏差。部分大学生会利用自己兼职的资金以及凭借工作经验去理财机构购买理财产品,然而许多人是亏本还得向父母借钱度日。这些现状显示一定程度上的过度自信、表面认知偏差都会使大学生积极的理财,但在相应程度上会忽略产品的风险、时间等信息,从而导致个人理财出现认知偏差。

2、固定的收入。根据调查显示,约75%的学生的生活收入来自父母,他们的收入减去必要的支出及大学里逐渐的存在攀比消费和盲目消费、浪费资金严重及消费结构不合理等资金支出后,这样的不合理支出让大学生无财可理。

(二)理财市场与社会环境因素

1、理财市场条件的制约。由于理财机构宣传不到位,很多大学生是一无所知选择理财产品或是产品的销售门槛高放弃理财,这样的现实条件制约,让大学生对理财望而却步。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社会环境。传统的消费理念受到强烈的时代冲击,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有很大的转变,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消费观,给大学生理念带来较深的冲击,导致大学生产生高消费的心理变化。在实际情况下,由于社会环境影响,很多大学生不能树立很好的理财观。

三、研究大学生个人理财中出现的问题

1、理解误区。大学生理财需求上升,但仍缺一个独立的理财环境,且理财技巧匮乏,受传统观念束缚,大学生的理财很保守。错误的将理财理解为传统的资金使用方式,即获得的收入存入银行获得稳定的利息或进行股集,债券投资,以期获得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风险收益。

2、欠缺丰富的理财经验。相对保守的大学生选择基金,学生一般选择资金管理的开放式基金的固定方式。21岁的李乐同学看到学多人理财都挣了不少钱,他于是拿出了自己积攒的资金购买定期理财产品,可不久李乐就亏损了。可见,尽管在校大学生理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投资理财起步期。

3、理财风险。对大学生而言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理财商家可能因经营管理不善而亏损,也可能因市场变化出现产品滞销、资金周转不灵导致脱节现象等。期限越长的理财产品,对利率波动就越敏感,市场风险也就越大。

4、理财产品门槛偏高。如招商银行的“金葵花”,要求客户资产要达到50万元;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要求客户资产达到20万等。这显示理财市场上的产品缺乏创新性,不能满足大学生这一客源,让很多大学生只能观望理财。

5、缺乏专业指导。专业的理财人员不能接触到我们广大的大学生,因而我们大学生的理财知识理论层面的教学,而没有实际的实例教学,这就使大学生个人理财要走许多弯路,如此发展会让大学生对理财的热衷度降低。

四、针对大学生个人理财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

1、开展理财宣传教育。在高等院校开展理财宣传教育让非经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理财的认知程度。理财机构定期开展理财知识竞赛、与各高校合作开展理财宣传教育的专题座谈会,并在大学城设立理财中介服务点,可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和生活理财习惯,并为将来成为一个善于理财的现代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量身定制理财规划。当月可支配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由于受自身资金的限制,建议其要开源节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勤工俭学来拓宽自己的融资渠道,比如利用家教、导游、餐厅服务等兼职,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大学生群体差异较大,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且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收入来源和消费习惯,因此,每个人的理财方案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丰富理财经验。经验不一定是非得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可以互相学习交流的。学生可向经济管理类的专业老师请教,也可向我们理财中介推荐的理财专业人士咨询。我们理财中介服务会不定期的发放专业书籍和邀请理财专家和理财成功人士到学校为大学生做专门的经验交流讲座并建立“大学生理财协会”会员社团,有效促进理财资讯和经验的交流。

4、合适的理财产品。理想的理财产品应有相对较低的理财服务门槛,以满足大学生对资金灵活性的需求。各理财机构不断推进创新理财产品,个人理财产品只有适用才会有新市场,所以为大学生量身定做理财产品,突出产品的适用性,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大学生客户群理财的需要。

5、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的政策环节及法律保障。

(1)理财合同。理财机构从事理财业务,应当依法与委托人签订委托合同或信托合同。但在合同中不得对理财产品进行保本保息的承诺。

(2)理财机构的风险内控制度。包括对理财资金及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严格执行相关会计制度要求,切实防止帐外经营,挪用理财资金情况的发生,建立严格的业务隔离制度。

(4)理财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理财机构应当按照诚信、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原则披露理财业务的相关信息。

(5)禁止作出保证其资金不受损失或最低收益的承诺。

五、成果

(一)实现大学生人人会理财,人人有财理

通过对大学生的一系列的理财服务,我们确保了许多大学生享受到了理财该有的服务,确保大学生是会理财,而且通过专业理财人员的指导下,我们确保每个大学生都是有足够的资金去理财。

如果不会理财,不用怕,个人理财拥有专业的服务,保证人人会理财;如果没有资金理财,不用担心,我们的专业理财规划师会帮助规划资金使用,保证人人有财可理。

(二)校企合作共同发展大学生理财项目

学校与理财合作商合作,针对理财专业指导,合作商可与学校举办理财讲座、开展理财模拟大赛、理财知识竞赛、理财培训等方式让更多大学生合理的参与到理财中来,既让合作商有机会宣传自己的理财产品、给自己的理财销售市场增加客源,也让学校的理财课程有机会接触实际操作中去,有利于学生合理利用资金,合理的去理财。

(三)特色的方法,开启潮流模式

1、利用创新手段宣传理财。为了让大学生加入理财,我们理财服务点利用21世纪时尚通信方式(QQ、飞信、YY、人人等)建立大学生理财交流群和理财中介服务点会员社区群以及进小区宣传理财,通过我们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参与理财的大学生人数日趋上升。

2、与高校合作开展多次理财座谈会。我们个人理财中介服务点成立会员社团,与高校合作举办关于理财的经验交流、理财教育等专题讲座,大学生参与率100%,让更多学生不再惧怕理财。

3、大学生个人理财的业务不断深入发展,每个学生经过我们系统的培训都可以实际操作理财,对理财的认识不再是表面的理论了解,能够合理理财、规划理财。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学校与当地的各大理财商家更加的急求加入我们的跟人理财服务团队中来,不断地壮大我们的服务队伍,提高理财服务水平,为大学生理财服务提供更进一步的发展。(作者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课题来源:

本论文课题来源自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个人理财中介服务创业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在全:《一生的理财计划》,南海出版社2008年版

[2] 何丽华:《理财新视角:个人理财规划》,《审计与理财》05年第2期

[3] 林宁:《浅谈个人理财规划》,《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版

[4] 郑建辉:《如何制定合适自己的理财规划》,《金融博览》2008年第二期

[5] 田文锦:《个人理财规划》,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6] 曹素芳,彭兴富.加强大学生理财观教育,构建和谐校园[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3)

大学生个人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信用;高校;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3-0086-0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交易活动中所有的经济活动都与个人的信用信息息息相关。个人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其信用教育是社会信用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据此,课题组选取苏北4所高校部分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咨询有关专家反复论证问卷,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认真比对,分析出苏北高校大学生信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力求把高校层面打造信用苏北的目标落到实处。

一、研究设计

问卷设置:在对大学生信用教育问题相关文献资料和现有研究成果梳理、筛选、比较、分析以及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紧扣研究目的,课题组于2015年 9月制定了调查问卷初稿(含22道选择题和1道开放式问题),并在淮阴工学院某班级进行了小范围的发放,经过信度和效度分析,修订与完善了问卷整体结构。

问卷结构:其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户籍、专业学科门类等方面。其二,测量被调查者对信用认知问题的基本评判,如对信用报告、征信认知、信用评价、信用档案、失信惩戒的理解。其三,测量被调查者对个体失信行为产生诱因的看法,如高校信用教育效果、大学生信用评价与评估体系、大学生失信行为等问题产生的诱因分析。其四,关于大学生个人征信体系教育策略选择,如档案管理、信用教育、征信课程等。

调查对象:课题组对苏北地区的淮阴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等4所高校的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通过整理分析,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1份,有效回收率为92%。

(一)调查对象的性别与生源类型

从461份有效问卷反映信息来看:男生占 58.7%,女生占 41.3%;男生比例略高于女生,男女性别比例接近 1.4∶1,与整体男女生性别比例基本一致。从生源类型来看,农村生源比例远高于城镇生源学生。其中,农村生源为 313 人,占调查总数的 67.9%;城镇生源为148人,占 32.1%。

(二)调查对象的年级与学科

调查对象以二年级和三年级为主。相对来讲,他们经过大学初期的适应以后,对社会和学校能够有比较成熟和较为稳定的认识,进而对问卷中所涉及的问题能够做出理性回答,这点对保证调查信息的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在接受调查的人员中,以工科学生和文科学生较多,多是苏北高校传统优势学科与专业学生。其中,理科专业67人,占 14.3%;文科专业 106人,占23.23%;农科专业 40 人,仅占 8.57%;工科专业 248人,占 53.9%。因此,他们反映的问题具有很好的代表性,问卷调查中所产生的数据对课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信用现状调查的分析

(一)大学生信用认知与信用行为

调查显示:近五成高校学生缺乏信用知识,大学生整体信用认知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关于信用报告的认知情况,竟有30.74%的大学生不知道个人信用报告里

的逾期记录会影响未来的金融生活,知道信用报告中逾期记录保存几年的大学生只有12.3%,进而可知,逾八成大学生没听说过或不了解个人信用报告。

关于信用整体情况,在收回的461份有效问卷中,当问及“高校大学生学业信用、生活信用的失信行为多不多”问题时,选择非常多和比较多的占到45.57%;选择一般的占47.86%;选择很少和几乎没有的仅占6.57%。可见,大学生在学业、生活信用方面的失信行为比较多,这些失范行为必须引起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的注意。这表明,社会和高校在大学生的信用教育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大学生信用评价标准

调查显示:在问及“你认为大学生信用状况最终评价主体是谁”时,选择社会评价的占15.61%,选择家庭评价的占13.58%,选择征信机构评价的占31.45%,选择高校行政部门评价的占39.36%。这表明,在学生看来,能最终评价学生信用状况的主体有两种:一是学校,二是信用中介服务机构。

但无论哪种主体,其信用评价的公信力都遭到了人们的质疑。根据国外信用u级市场的经验,由作为第三方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出具信用报告能代表大家的选择。但这一经验在我国是行不通的。由于我国高校信用服务机构经营较散,规模较小,行业水平不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加之,第三方信用中介服务机构获得的学生信息不全面、不系统,因此,难于保证向社会出具质量较高的信用报告。这表明,在高校信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健全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

(三)高校信用档案管理

在问及“你认为大学生的哪些信用档案可公开”时,多数学生倾向于身份识别信息和公共事业信息公开,而对于自身比较敏感的个人贷款交易信息和信用卡信息不愿公开。这表明,大学生群体有很强的隐私保护感,他们认为只有本人才可以查询自己的信用信息,如若有不守信行为记录,就不会主动向用人单位出示档案,那么,用人单位也就无法较为全面地获取学生的信用情况。

(四)大学生信用教育

当问及“高校大学生毕业后申请的助学贷款是否应按时偿还”时,选择无条件按时偿还的占67.38%;选择没找到工作不需偿还的占11.72%;选择离开学校就可不偿还的占3.54%;选择不清楚的占到17.36%。可见,大学生总体信用行为较好,但信用教育还需加强。

数据显示,有48.98%的学生选择了本校组织诚信人文讲座;有43.91%的学生选择本校组织了社团宣传;有32.99%的学生选择本校开设了诚信课堂;有35.4%的学生选择本校组织了诚信大型活动;有27.59%选择了本校开展的其他与诚信和信用相关的活动。这显示,高校诚信宣传教育已经开展,但力度不够,没有形成特色鲜明、切实可行的信用教育长效机制。

(五)高校信用制度安排

当被问及“学校有关学生诚信奖惩方面制度安排的执行效果”时,分析数据显示:选择执行效果显著的占13.87%;选择执行效果一般的占44.29%;选择没有执行的占9.05%;选择不了解的占32.79%。这表明,高校的信用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解决大学生信用失范问题的策略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信用教育

大学生信用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信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基本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需求”[2]。为此,加强大学生信用教育,高校应围绕三个方面工作展开:首先实施信用引导工程,培养大学生的信用意识。高校要将信用教育引导工程贯穿于学生的入学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文明离校等重要关口。同时,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夯实大学生信用教育的基础。其次,实施信用学风建设活动,培育学生的信用契约精神。以学风建设为抓手,在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倡导诚信考试、学术诚信,从而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后,实施信用助学工程,锻造学生的信用品质。要紧密结合高校助学贷款和困难资助政策,引导学生还款守信,信誉做人的观念,时刻珍惜信誉这笔无形的资产。

(二)健全大学生个人征信制度

第一,夯实高校信用规章制度。完整的高校信用规章制度应涵盖个人信用信息查询、信用行为评价、信用监督以及信用奖惩等内容。高校信用管理人员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学生在校期间各种遵守校纪校规、生活契约行为等进行归纳,在总结分析、对照考核量化标准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评估等级。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信用情况给予信用评级或信用指数,以此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奖学金评定、助学贷款申请、入党积极分子及考察对象等工作的重要评价之一,从而在制度和校规层面上,对学生信用行为形成有效的刚性约束。第二,完善大学生信用管理体系。编制一张严密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网,能真正实现大学生个人征信体系的科学化、系统化建设。完整的大学生信用管理制度是“集信用评级、信用奖惩、申诉救济以及信用报告为一体的制度范式[3]”。第三,建立信用监管管理机构。积极拓展信用监管的渠道,如建立信用公示制度、举报制度等,定期公布学生履行信用的相关情况,使每个学生既是信用的监督者,也是信用的被监督者。同时,设立对失信学生的举报制度,本着绝不冤枉一个学生的原则,对被举报的学生情况认真核查,核查无误后对违反信用行为学生予以通报、查处、提交给学生所在院系督促有效整改,真正做到学生失信有人查、有人管。第四,加快高校大学生信用档案建设。加强和完善大学生信用档案,不仅在制度上使大学生信用行为有章可循,而且在机制上对其失信行为实行强制约束。要规范设置大学生信用档案账户,科学整理大学生信用档案信息,并将部分信息转换为量化指标,充分借鉴国外高校特别是美国在学生信用信息等级评定上的经验和做法,建立健全高校学生信用评级结构及指标。第五,加强对大学生个人信用隐私保护。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高校学生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大学生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是不容忽视的。不论是学校行政部门,还是第三方征信机构都不得随意采集个人的信息,其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从事信息的搜集、整理、等工作,不得侵扰大学生的个人隐私权。

(三)完善高校信用教育体系

首先,夯实信用教育基础。高校要积极探索加强信用教育的理念、机制、手段与方法,要善于把信用教育纳入到学校“两课”教学、学生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日常管理制度之中,不断增强信用教育的针对性,努力使信用内化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与品格,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的自觉性,增强大学生信用教育的实效性。其次,创新信用教育模式。在大学教育的整个阶段,苏北高校应充分发挥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的作用,广泛开展各类信用主题课外活动,如信用讲座、信用主题演讲等,把学校的人文教育和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相结合,不断强化学生信用意识,树立正确的信用价值观。最后,开设信用或征信相关课程。苏北高校应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适当增加信用教育课程的设置,并将信用课程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实施学分制,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信用课程教育,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做到诚实守信。

(四)加强高校信用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高校信用管理队伍建设,为大学生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工作持续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大学生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涉及多个部门,面对多部门管理学生信用信息的现状,单靠一个部门很难把信息的录入、分析、审核等工作顺利完成,为此,加强专门队伍建设必须要提上高校管理的日程上来,建立学生个人信用信息管理的长效机制,有效实行“分权控制、动态管理、持续维护、多方联动”的运行机制,严格责任制,由一名校领导专门负责,统筹协调教务、招生、就业等部门,定期整合系统信息,并在信息收集、日常管理、评价等级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具体管理工作中,要以学生自主参与为基础,以辅导员队伍为骨干,保障信息畅通和资源共享。此外,鉴于大学生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是一项对技术性、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这就要求高校要定期对大学生信用管理人员进行责任意识、业务技能水平等方面的专门培训。

(五)营造浓厚的高校信用文化氛围

首先,顶层设计、系统构建,全力参c信用文化建设。高校管理者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信用课堂知识教育、信用能力培养,倡导信用的品德追求。围绕信用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借助“两微一端”等网络新媒体,把德育与智育、美育、体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养成学生的信用观念,形成良好的信用行为规范。其次,理论先导,找好切入点,开展全员、全覆盖的信用文化建设。高校管理者要加强对信用文化的研究,不断推陈出新,并将新理论成果作为学校信用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撑。最后,推动校企间深度融合,共同开展信用文化建设。企业的长久发展离不开信用文化建设。在企业中狠抓信用文化建设,对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苏北高校要将“校园信用文化渗透在办学的各个环节中,与企业实施全方位合作,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生的行为习惯、专业素养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信用文化的要求”[4]。同样,学校的信用文化建设也需要走出来,向优秀的企业文化学习,与优秀企业的信用建设深度融合,取长补短,良性互动,为共同打造有信用的社会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信用经济的起步以及迅速发展,中国社会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被提上日程。建立大学生个人征信体系是构建社会个人征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社会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较晚,所涉及的诸多环节还不完善,征信立法、征信评估及评价方法落后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因此,高校大学生个人征信体系的构建有赖于社会个人征信体系的健全。

参考文献:

[1]王雪岩.社会信用体系下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构建 [J].征信,2015,(11).

[2]王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诚信教育[J]. 教育文汇,2015,(4).

大学生个人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3 ― 0132 ― 02

创新驱动着国家的发展,只有推进大众创新创业,一个国家才能不断提升其综合实力、保持持久的国际竞争力。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总理两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的大学生,他们是最具创新与创造活力的群体,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与热情,意义显得特别重大。而对于这个群体来说,光有个体的激情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因此,需要构建“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解读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创业能力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相对而言,郁义鸿、李能志总结的创业能力的概念比较有代表性:“创业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发现和捕获商机,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并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能力,即潜在的创业者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变为现实的能力。”①依此类推,大学生创业能力可以表述为:大学生能够敏锐地发现、捕获商机、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将美好的创业设想变为真正的财富的能力。对于大学生在创业过程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学习与创新能力

只有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和不竭创新能力,掌握比竞争对手更多的知识,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然,仅仅学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学习中捕捉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用创新思维和成果把握市场机遇,适应市场变化所带来的不断挑战,用无数的创新成果打造开拓成功的创业模式。

2.规划与管理能力

规划与管理的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前景。因此,在创业过程当中,要经常性地细致、周到地规划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事情。同时,创业者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团队组织管理者,充分调动团队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与优势并委以相应的责任,这样,完美的规划才能得以很好的落实。

3.判断与决策能力

创业的过程并不是在真空进行的,创业必然是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因此,作为创业者需要具备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准确的把握与判断能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把握住机遇,以准确的判断为成功创造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创业过程当中,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当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情时,作为一个创业团队的领导者,更需要积极应对,以睿智的判断和果断决策力化解危机。

4.社会交往与自我调节能力

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总会接触到不同领域、身份、地位、性格的人,而跟这些人的接触又往往影响着自己创业过程的顺利与否。所以从创业最开始就要学会跟各种人打交道,尽可能地扩展自己的交际圈,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应对创业过程中所遭遇的挫折或失败。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培训。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尽管如此,与人们的期望值仍有差距。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大众教育为主,缺少个性化培养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大多已被列入必修课,但培养形式仍主要以几个自然班合班上课的形式为主,这种群体式的大众教育对于普及创业知识、强化创业意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每个人的个性特点、素质能力、发展潜力都存在差异,只有在大众教育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培养,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真正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当然,专业师资的匮乏与个体的复杂多样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创业能力个性化培养的困难。

2.以传授创业知识为主,缺少实践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业过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在课堂上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也是相对容易的,但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创业过程的政策流程、科学规律,进而转化为实际的创业行动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一方面作为大学生,由于长期受到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创业意识相对淡薄,对学习创业知识仅仅作为学习任务来完成,并没有产生内在需求,更没有转化为实践操作的动力;另一方面,大部分授课老师自身缺乏创业的实践经验,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与锻炼的机会与平台较少,主要以“纸上谈兵”为主,效果不明显。

3.以高校唱独角戏为主,缺少多方配合推进

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合格企业家,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也是需要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得到检验,因此,高校应该着重培养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创业能力。而就现实情况而言,大部分高校已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工作实际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但由于高校自身条件的约束,加之前些年政府、社会对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扶持与孵化也不够,于是出现了高校内部的创业能力培养活动如火如荼,而大学生在现实的创业过程中却屡遭碰壁的尴尬情形。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模式与途径

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比拼与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人力资源开发对中国发展的重要作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成功的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大学生的充分就业,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经济繁荣、国家发展进步。从前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与培养现状来看,笔者认为可以构建学生、家庭、高校、政府、社会“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1.学生是创业能力培养的主体

大学生个人是创业能力培养成败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如果大学生个体内在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和需求,那么对于创业能力培养就不会仅仅当作学习任务去完成,个人的内在潜力也容易被激发出来。另一方面,大学生个体的价值观、性格、心理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等因人而异,这些直接影响着创业活动的成败的能力有些固然是与身俱来的,但外部力量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方向和方法。当然,大学生自身更要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锻炼来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为自己创造更多创业成功的机会。大学生应注重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应积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开阔视野,锻炼实践能力。

2.家庭是创业能力培养的启蒙

孩子的性格、能力、价值观等都从小受到家庭环境和背景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应该说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启蒙的作用。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学历、职业、性格特征、创新意识、对创业的态度都对一个孩子创业能力的培养起着启蒙作用。一般来说,如果家庭成员自己从事创业活动,那么创业所需的能力从小便会在耳濡目染中形成;如果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时能经常鼓励其创新、大胆尝试、不怕失败,那么孩子就有创新的热情和动力;如果家庭成员思想开放,能够突破传统“找一份踏实、稳定的工作”的旧思想,那么在大学生有创业的想法时,就会得到家庭成员更多的支持、鼓励和理解。

3.高校是创业能力培养的指导

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主阵地,它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起着最直接的指导作用,高校中的创业教育课程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首先,高校要设置合理、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为教师创造更多外出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社会上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到学校为学生开设讲座、参与论坛,通过自己创业的亲身经历给同学们分享成功的经验。再次,利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赛,以赛代练,在比赛中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在校园中形成乐于创新、敢于创业的氛围。总之,高校要从理论知识的讲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相关赛事的准备等各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训与指导。

4.政府是创业能力培养的支持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经济下,创业成功十分艰难。而大学生无论是社会阅历、人脉关系还是资金积累等方面都相对比较欠缺,因此,政府要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倾斜来扶持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政府提供的政策、服务等多方面的支持。比如,劳动保障部门可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相关信息、免费的技能培训以及法律援助等;政府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可免费为自主创业毕业生保管人事档案、提供劳动力供求信息等服务。政府还应在企业与高校之间发挥牵线搭桥的协调作用,推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等形式推动大学生创业平台的建设,让更多的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提升能力,获得成功。

5.社会是创业能力培养的辅助

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展开创业活动,同时还要求企业、非营利机构等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首先,要通过各种媒介多渠道地来进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宣传,通过积极的社会舆论导向改变人们对创业的不信任态度,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创业失败与成功之间的有关系。其次,加强创业实训基地、企业孵化器等建设。企业通过履行慈善责任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商业培训,让企业担负起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导师”的责任。再次,充分发挥非政府非赢利组织的作用。此类性质组织机构主要通过提供市场分析、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等服务项目,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非政府支持,进一步拓宽创业能力提升的渠道和途径。

〔参 考 文 献〕

〔1〕刘颖.浅议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J〕.职业教育研究,2009,(09).

〔2〕马慧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6).

〔3〕罗三桂.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现状及提升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3,(12).

大学生个人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

一、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社会体制的转轨与结构调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进入21世纪,伴随着每年毕业生人数的持续上升,大学生就业率大幅度滑落,目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环境和形势非常严峻,就业压力突出、就业竞争异常激烈。

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时代向“大众教育”时代的转变,大学生人数激增,新的就业形势下,高等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2]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理所当然成为各高校工作的重点,对高校而言,建立一整套基于绩效管理理论的、针对各院系就业工作的考评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国家、政府和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日益重视,为更多的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顺利就业和成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国大胆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逐渐探索出一些适宜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观念与方法,[3]如:提出加强思想教育、开展全员全程指导、建立发展性生涯辅导模式、建立就业指导课程等,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但是,在实践中,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一)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临时性

目前对大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的高校为数很多,但绝大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仅仅是在大学生毕业的最后一年,甚至是“双选会”期间进行,指导内容比较狭隘,功利色彩相对较重,却忽视了思维和理念的养成,就像是“季节性蔬菜”,应季时铺天盖地,反季时却难觅踪迹。在具体做法上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集中灌输”就业指导思想,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

(二)就业指导观念陈旧

很多学校对于就业的认识仍停留在就业率的层面,并未充分意识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缺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指导。大多数学校还在认为,毕业生能找到一份工作就万事大吉了,至于这份工作是否符合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力,却很少关注。这大大影响了人才的合理使用,造成许多大学生“学非所用、用非所长”。[2]帮助学生就业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缺乏职业生涯教育这个前提,没有正确的择业观,容易在就业过程出现种种问题,很难顺利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即使就业,今后仍将面临下岗和再就业的问题。因此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的教育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上。

(三)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不够系统化、经常化,内容上基本是局限于信息、政策宣讲和执行、提供“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条件和机会、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有些高校虽然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还没有多少机构像国外高校那样把就业指导当成一门学科来研究,因此其指导服务作用尚不十分突出。[4]

我们目前的就业指导只针对于毕业生这个群体,只局限在就业这一个环节,而对非毕业生,对就业之外的环节包括学业、职业和事业发展问题,则缺乏指导与帮助。其实,大学生的就业与此前的学业、此后的职业和事业都是一个整体,需要进行系统的指导,即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我国缺乏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尤其是缺乏对在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缺乏对毕业生的职业去向跟踪,缺乏对个体的职业选择过程的研究等。

(四)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不足

我国大部分高校虽然己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配备了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但因为就业指导人员多半是从“管”就业工作岗位上转来的,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缺乏丰富的就业指导的知识和经验,不善于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和能力来指导怎么“找”合适的工作,更多的是在国家的政策指导下,起到了一种教育、管理和中间桥梁的作用。[5]这就使得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比较突出,服务职能欠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仍局限在择业技巧的传授和就业政策的宣讲上,与学生的需求反差明显,因而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投入不足,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少,软硬件建设不完善,很难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料,这是目前我们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势必会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重点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力资源,这一人力资源是否能够合理配置,是否能够实现大学生个人与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文化、科技、政治等各方面事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的。[6]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除了帮助大学生选择一种职业,谋求一份工作,还要以大学生的学业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以事业为目标,统筹兼顾、协调一致,使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和谐发展,使大学生的个人劳动能力得到最大发挥。

(一)根据学生需要制定完备的就业指导方案

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并把就业指导教育作为大学生培养的要组成部分,保障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应该制定完备的就业指导方案。就业指导方案中应明确学校及该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主要职责、学校对各年级就业指导具体内容、学校就业指导教育的具体方式、师资队伍配置以及就业指导课程的具体安排等。高校制定就业指导方案后,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具体落实,因此,学校应对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估和总结。

(二)加强职业素质培训,全面提升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

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效。因此,采取措施提升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是就业指导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件。目前,多数省、市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都通过聘请知名就业指导专家组织培训对本省、市的高校教师进行就业指导培训,[6]通过培训不仅可以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也能增进各校就业工作人员的交流和沟通,同时提供互相学习良好机会。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参与就业指导人员培训班活动,根据工作安排,对本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轮训,使他们能熟知就业指导基础理论和知识,包括职业咨询理论与实践、职业咨询的法律法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创业指导等,同时让他们了解就业指导基本技巧和毕业生信息网使用等。[2]培训之后,高校要对就业指导人员进行综合考核,经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作为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从事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和大学生日常就业指导咨询。

(三)做好就业指导的校内外宣传,使就业指导的观念深入人心

就业指导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优质的就业指导不仅能引导大学生树立专业理想,搞好专业学习,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就业提供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促进他们顺利就业。[7]因此,高校和大学生都要对就业导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高校应该把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一项艰巨任务,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学生个人要自觉学习就业知识,配合学校举办的各项就指导活动,从而使就业指导工作顺利开展。

(四)增强与社会的联系,开辟新的就业渠道

就业信息指导是高校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大量有效的就业信息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必要条件。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其本身也有很强的社会性,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8]因此,高校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经常与用人单位联系与沟通,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另外,高校要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请己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就的校友来校与同学们交流与沟通,介绍工作经验和教训,让在校大学生间接了解社会。同时,高校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向他们介绍创业政策、帮助他们掌握创业技能、做好创业心理指导,同时,成立大学生自主创业社团,为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提供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实现创业理想、创业成功。

四、总结

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后备力量,在他们身上寄托着无数家庭的幸福和希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认识和期望,关系到人才资源在社会环境中的发挥和运用,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面对新时期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一个函需论证和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8]保稳定,就要保就业。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作为培养大学毕业生的教育机构,各高校也是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高校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要继续重视并切实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的就业关乎学生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稳步发展,因此,高校要上下齐抓共管,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发动多方面的力量,来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永利.构建立体化平台加强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9(01):

16-17.

[2]傅苑,万清祥.从大学生就业看高校就业指导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咨询,2007(1):

93-94.

[3]高桂娟.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8(1):134-135.

[4]齐再前,郑秀英,白守礼.关于高校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4(3):21-22.

[5]刘玲玲,毛素平.如何引导大学毕业生正确选择考研与就业[J].科技信息,2005,35:

910-911.

[6]吴学兵,吴海云.关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创新的思考[J].教育与现代化,2006(3):

76-80.

[7]易玉梅.高校全程就业指导模式构建研究[J].湖南商院系学报,2006(2):119-122.

大学生个人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好的实习个人简历范文(一)

姓名:XXX

性别:女

年龄:22

籍贯:深圳

联系电话:XXXXXXXXXXX

电子邮件:XXXXXXXXXXX

求职目标

目标职能:行政助理、文秘/文员、

个人专长

大二学期曾担任系学生会副主席兼学习部部长

负责系活动及晚会的策划,执行,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拟写活动的计划书和活动的工作总结,从而提高了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大三学期担任院学生会秘书部干事

负责活动简讯的撰写,拟写学校刊物的文章和编辑,充分提高了写作能力和编辑能力。

工作经历

2012-03~2012-11xx消防安全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职位描述:

1、对总经理负责,全面负责公司管理工作。

2、负责公司接待任务和人力资源管理。

3、定期向总经理汇报公司内部管理情况。

教育经历

2008-06至2012-06xx师范学院商务文秘

所获证书

国家秘书四级证

自我评价

作为一名年大学应届毕业生,我认为社会是人生的一个大课堂,同时也是我们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人生舞台。我满怀希望,我认真努力,我敢于拼搏。同时我也发现自己还有许多要去学习和研究。我相信我会尽自己所能,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完全运用到工作中去。

好的实习个人简历范文(二)

姓名:XXX

性别:X

年龄:23岁

身材:178cmkg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目前所在地:海珠区

户口所在地:广东省

婚姻状况:未婚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生物/制药/医疗器械:

工作年限:

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

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2000—3500

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担任职务:

工作描述:主要负责广州地区的连锁药店公司。对连锁公司及旗下的门店进行拜访及维护。日常拜访中向门店介绍我公司产品知识,加强店长及店员对产品的认识,曾多次在开展店员学术教育会议,有一定的演讲经验。能较好的完成预定的销售目标,对于公司的指标会有1。2-1。5倍的增长。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公司性质:所属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担任职务:

工作描述:负责广州、东莞区域的二级分销商及零售终端。对客户进行日常性拜访及维护,拓展客户群。对区域内的销售计划的制订与执行,及时收集市场信息并反馈到上级领导。按时完成预定的销售目标,销售业绩在公司名列前茅。成功的拓展出东莞市场,把东莞市场年销量从原来的10多万提高到50多万。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最高学历:大专

毕业日期:2008-05-01

所学专业一:中药制药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2005-092008-05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药制药大专

2007-012007-04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课程翳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营养师国家三级营养师技能证书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一般

国语水平:良好粤语水平: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目标职能:销售代表;商务主管/专员;销售主管;医药销售代表。

希望行业:制药/生物工程;医疗/护理/保健/卫生。

详细个人自传

有较好的医学知识,对药品销售有较好的认识,熟悉产品的二、三级分销流程,对市场有一定的预料能力并作出相应的执行方案。对广州地区的商业分销公司及连锁零售终端比较熟悉,并且有较好的客户关系。多次进行店员学术教育会议,可以较好的传授产品知识。为人诚信开朗,勤奋务实,善于与人交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愿意从基层做起,努力拼搏。

个人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家庭电话:

手机:

qq号码:

电子邮件:

个人主页:

好的实习个人简历范文(三)

姓名:陈先生

性别:男

民族:汉族

政治面貌:党员

出生日期:1988年03月11日

户口:杭州市

婚姻状况:未婚

学历:本科

技术职称:中级

毕业院校:浙江工业大学

毕业时间:2010年06月

所学专业:软件工程

外语水平:英语(cet-4)

电脑水平:专业

工作年限:实习/应届

联系方式:13888888888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全部

单位性质:不限

期望行业: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通讯、电信业

期望职位:计算机/互联网

工作地点:杭州市

期望月薪:不限/面议

教育经历

2006年至2010年就读于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

工作经验

2007年9月自主开发一个java2d小游戏。

2008年参与完成学院组织的“心晴空间网站”制作大赛,系统应用asp语言完成,项目用时1个月。

2008年11月负责完成网上书店系统,系统应用mvc架构基本实现所有网上购物功能模块,项目用时1个月。

2009年4月自主完成一个基于j2me的小型手机java游戏。

2009年担任阿里巴巴项目实训团队的需求组组长和测试组成员,团队应用springmvc架构完成在线英语题库系统,项目用时3个月。

2009年7月至11月于阿里巴巴b2b质量保证部中文站实习,期间参与测试的项目有:cms3、0和brmms人脉背景,也独立负责过许多小需求的测试:阿里软件crm自主订单重构、brmms贸易通浮出、中文站跨站脚本漏洞及修复等等,懂得使用qc平台和自动化平台,熟悉测试用例设计以及测试环境的搭建。

专业技能

熟悉c/c++、java语言,以及数据结构和各种基本算法。

熟悉软件开发过程,熟悉uml,了解软件测试和项目管理

了解linux、windows操作系统。

熟悉web、j2ee和j2me开发,了解ruby语言以及自动化编码测试。

熟悉sql语言,了解oracle、mysql数据库的使用。

工作业绩

2007年6月获得软件学院“归谷”杯c++竞赛二等奖

2007年12月获得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三等奖

2007年-2008年获得三等奖学金

2008年3月获得软件学院java竞赛三等奖

2008年10月获得软件学院心晴空间网站设计大赛三等奖

2008年12月获得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三等奖

2008年12月通过“中级软件设计师”考证

自我评价

乐观开朗,有较强的执行力和学习能力,善于在学习和工作中总结自己和提建议,工作投入时容易忘时。教喜欢快乐工作,认真生活的环境。

看过“好的实习个人简历范文”的人还看了: 1.实习生个人简历范文

2.实习个人简历范文

3.应届生个人实习经历简历范文

4.大学生实习个人简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