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课程设计总结

物流课程设计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流课程设计总结

物流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物流工程》 课程设计 教学探索

1.引言

笔者所在的华东交通大学开设《物流工程》课程多年,在《物流工程》的教学和科研上十分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物流工程》是我校工业工程和物流管理两个专业的共同学科基础课,虽然教学要求略有差距,但都安排有2周的《物流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环节。其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前期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此设计是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设施布置设计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如何设计目标和给定数据,运用《物流工程》的设计方法,进行工厂及仓库综合布置与设计,要求灵活运用有关软硬件知识;是一项多因素、多目标的系统优化设计课题。

笔者执教《物流工程》课程设计已有5年,共逾18个班级(包括二本和三本),在此过程中不断摸索完善,取得了一定效果,在此结合实践,谈谈心得。

2.改革措施

(1)设计题目改革。

我们最早的课程设计是根据横向课题项目提炼出的同一设计题目《某配送中心设计》。此题目涵盖了《物流工程》的大部分的知识要点,但与其他专业课程联系不多,不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每届学生仅做同一设计,难以防止学生的相互抄袭。现在逐步发展为以《MXX型汽车内饰材料厂综合设计》、《梯子加工厂平面布置设计》为代表的两个题目组,每组3个题目,每年轮换。学生自选题目,每个题目参数不同,做到随机抽取,每两个学生做一个题目,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性,收到较好的设计效果。

(2)将学生的模仿型设计转变为思考型设计。

以前设计所需要的条件基本给出,如采用何种货架,何种储存方式等。这样每个学生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内容便相同;同时学生往往提出要参考上届学生的设计案例,这样虽减少了设计失误,但学生的思维会受束缚,不利于其想象力的发挥。现在设计题目故意将几个需要数据和限制条件空缺,鼓励学生通过查资料、翻手册,合理假设,自行设定,一方面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力,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抄袭。另外还要求学生至少得出制定两套布置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自我评价,增加思考角度。

(3)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能力,因材施教。

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以前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而不是仅限于《物流工程》这门课。比如同是《梯子加工厂平面布置设计》,要求物流专业的学生结合《生产运作》、《物流装备机械》等,设计出周转箱的型号、数量、装卸搬运方式;要求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结合《生产运作》、《人因工程》、《机械设计》等知识,设计出带速、带宽、带长和两个工件间的间距,工人与传送带的位置方向,以及工人之间的间隔等。学生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运用的强烈欲望,课程设计的积极性都较高,但二本和三本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有差距。因此,对二本学生,我们只给出最终的较宽泛的设计要求,让他们自己对要求分解,给他们自主想象的空间,增强其成就感。

若对三本学生也如此,则他们会觉得设计题目与平时课后作业不着边,从而丧失信心。因此,对三本学生,我们将大的设计要求分解为几个连贯的小设计任务,循序渐进。等都做完后,发觉综合设计都可分解为简单的几个小设计,增强其自信心。

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我们采取适当的因材施教措施。对设计积极、欲望强的学生,在其完成基本的设计要求后,尽可能尊重学生意见,引导其不断完善细节。如《梯子加工厂平面布置设计》,增加企业组织架构、人员安排、办公室布置等设计要求,引导学生把设计向更加完美方向发展。

(4)设计过程控制,阶段任务检查。

以前在设计期间,教师等学生来问问题,时间期限到,学生交上设计任务。这样学生的错误是到他交上设计,老师检查的时候才被发现,老师不能主动发现学生的问题。同时由于数据的紧密联系性,一个小小的错误都会造成后续整个设计方案的错误,学生此时修改的工作量就会很大。两周设计时间,学生往往在开始阶段松懈,到后期赶工,设计效果不好,设计过程得不到有效考核。

对此我们建立了课程设计流程控制办法,对学生在某一时间应当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合理分配设计时间。同时对部分学生的阶段任务抽样检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予以纠正,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课堂讲解。

(5)改革设计手段,加强CAD技术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普及,CAD技术发展很快,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校物流管理和工业工程专业都注重工程技术训练,从培养学生CAD应用能力出发,要求学生的设计图纸必须用CAD软件绘制,为其在课程设计阶段提供必要的CAD应用训练。

(6)考核阶段,建立学生互评和课程设计答辩机制。

为检验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客观地对学生的课程设计进行评价,本课程设计在考核阶段采取学生互评(每位学生评阅其他两位学生的课设)和答辩机制。通过互评,学生不但可以学习其他学生的设计思路和方案,而且可以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培养其怀疑的态度。通过答辩,一方面使教师和学生都对课程设计过程有客观的认识,并及时总结成功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更多有用信息,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述能力和反应力。

3.结语

在《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教学中,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及实践经验,凸显专业特色,不断改进。通过以上六项措施,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改善了课程设计质量,促进了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伊俊敏.物流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陆秋琴,黄光球.《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方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4.

物流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第三方物流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发展,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而且第三方物流的占有率与物流产业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第三方物流知识因此也成为各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内容,特别是针对实践类的课程更是如此。开设这类实践课程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第三方物流的原理、操作,使学生掌握现代第三方物流管理的理论、发展趋势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务操作能力。为此,实践教学设计水平的提高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现结合我校的第三方物流实训平台对该类课程进行规划设计。

本文以北京络捷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第三方物流系统作为设计背景,模拟第三方物流公司在物流运作全过程中的所有步骤。以期学生通过实践充分了解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的业务需求和特点及其核心运作和管理的目标——三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及其资源的调配与整合。

1.实训内容简介

模拟从物流信息系统初始化到整个物流业务活动结束的过程中,企业信息系统操作人员所进行的操作。主要包括下列几类岗位和系统模块,总计安排116 课时。

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员需进行系统初始化工作,在系统中输入企业的基础资料,包括站点、人员、车辆、库房、设备等信息。

客户管理商务人员——物流企业的商务部门主要负责项目客户的开发、谈判、签约和信息维护,要实现信息化,需在系统中维护客户合同信息、货品信息、计费标准应等。

供应商管理——分供方管理人员在系统中录入并维护分供方的信息;比如,车辆人员等

订单管理——客服人员在第三方物流系统中将订单管理作为一个单独模块。主要负责运营过程中与客户的沟通,接受客户指令转化为作业计划单,接受客户查询,处理突发事件等。

仓储作业管理——仓储管理员在系统中为每单作业计划(包括出库、入库、移库、盘点等)指定储位、作业设备和人力,以便指令人力进行准确操作,并在操作完成后向系统反馈实际操作结果。

运输管理和配送管理——运输和配送人员针对每笔运单指令,合理安排路由和运力,以求高效的完成运输和配送作业。同时信息管理员则应对运单进行签收、查询等,有时还需接受客户的查询。

商务结算——财务人员要审核服务合同中的价格条款,确认客户的计费标准,在运营中则需定期生成应收应付,统计作业量等。

综合实训——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实训练习。在实训基地中将实训岗位设为:客服(订单录入)、理货员、搬运工、保管员、分拣员、补货员、包装员、加工员、调度员、驾驶员等。

2.实训目标

该实训设计主要以国内外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JIT配送模式为核心模型,突出3PL企业面向其大型公司在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领域的服务模式。按照国际标准定义业务规范和操作流程,可以通过角色的定制分配,模拟商务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统计报表、商务结算、全球客户服务等核心业务环节的执行过程,让学生进行充分练习从客户需求、商务解析、货物入库、在库、出库、配送作业操作、车辆调度处理等流程的实际演练,理解物流各个环节的操作原理和逻辑关系。通过每个业务环节的过程演示,以加深用户对物流管理流程、系统设计思想和企业业务模式的理解。通过第三方物流的实训练习,学生可以理解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操作流程,熟练掌握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业务操作方法。通过实训演练,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员工和物流专业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各种资源和整个运输、仓储过程,实现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全面集成和统一管理。

3.实训系统功能

第三方物流系统是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实际的业务需求和特点,围绕三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运作的,其资源的调配与整合是该系统的核心运作和管理目标。通过第三方物流软件信息系统的应用,将物流网络与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实现信息流的高速与准确传递,保证企业快速反应与处理能力,利用资金流的管理与控制,提供系统内在推动力并提供经营分析和考核数据,通过分析与监控工具结合管理方法为物流体系资源配备提出依据并保证体系良性运作。第三方物流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基础信息管理、订单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商务结算管理、统计分析管理、客户网上服务管理。综合实现并能够满足整个第三方物流各个执行环节的业务运作和管理决策的需要,各系统能独立使用,又能集成使用。

第三方物流系统的各个子模块:

4.第三方物流实训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总体思路:本课程应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项目,包括订单处理、出入库作业、仓储管理、运输配送作业。让学生掌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般经营方式和服务内容。从订单的接收开始,以实物流程为主线,兼顾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处理,使系统使用者明晰的理清整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流程。

5.实训技能岗位设置

6.课时和内容安排

总课时为116课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单个业务的模拟;第二阶段,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整个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流程的实训。

第一阶段: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各个业务模块进行模拟。了解系统的功能、构成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第二阶段:将实训学生分组,并分配不同角色模拟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业务运作,如在实训基地中,实训岗位可设为:系统管理员、客服(订单录入)、理货员、搬运工、保管员、分拣员、补货员、包装员、加工员、运输配送调度员、驾驶员。

课时安排一览表:

7.考核、评价

根据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管理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1、项目规划过程。2、实施过程; 3、是否具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对工作认真踏实, 一丝不苟; 采取的方法: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并选出完成任务最佳者, 并对能提出最佳方案者给予加分表扬。

8.实训总结

必要的实训总结,有利于改正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利于发现教学弊端,提升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主要应包括实训题目、实训过程描述、问题描述、解决方法描述等必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管红波.基于实践的物流实训课程设计[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1).

[2]刘晓晶,吴海燕.案例教学法与创新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

[3]丁红英.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1).

物流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3篇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系,甘肃 兰州 730060)

摘 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思想,在《运输管理》课程改革中,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运输企业真实业务项目为依据,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并按照运输企业工作的基本流程开展模块化教学。

关键词 :工作过程;教学设计;运输管理;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237-02

1 课程设计的思路

根据职业能力形成和提高的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对职业技能和其它胜任岗位资格所需要的相关素质,进行反复、大量的实际操作或现场实施,形成、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1.1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的设计

根据我系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课程面向的职业领域是物流运输服务领域,职业岗位是运输企业或物流企业道路运输业务主管(或运输专员)及基础管理人员。

1.2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和训练素材的设计

课程按生产过程序化训练项目,单项训练项目和综合训练项目与企业合作开发。以职业活动为训练素材,如课程中的“各种业务流程的设计”、“签订运输合同(协议)”、“制定货运事故处理流程”、“制定运输成本控制策略”、“车辆行车路线和出车时间表方案”、“运输调运路线方案”、“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等工作任务。

2教学内容的设计

2.1教学内容组织

为了实现上述职业能力目标,课程内容顺序按工作过程序化。能力模块及对应学习内容、学时情况如表1所示:

2.2教学项目(工作任务)设计

根据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如图1所示:

3 教学模式设计

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职业能力目标)之间的桥梁就是职业能力训练项目的设计 [3]。如每一次的教学都精心地设计以下内容:(1)本次课的能力目标:针对一次课,突出能力培养;(2)完成本次课程的训练任务(企业现场学习、小组自己总结业务流程、实训室分小组模拟演练、分组陈述、讨论、测评等);(3)教学活动流程:边做边学,先做后学的方式;(4)归纳总结有关的知识:完成任务之后,归纳总结出来。同时对每一次课的教学内容的引入也进行精心的设计。

4课程考核方案的设计

本课程每个学生要进行下面的测评过程。

这种评定学生成绩方法,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和求知欲望。

5 结语

课程改革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此次有关运输管理课程项目化整体课程改革设计,与以往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教师缺少项目教学经验,设计的训练项目及训练素材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文静.高职《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2] 李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探析[J].天中学刊,2008年05期.

物流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流仓储 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只能有效解决一些问题,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坚持多元化原则,针对物流仓储管理这门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课程,采用以案例教学为先导,工作任务为驱动,结合学习竞赛的综合教学方法。

1CTC教学模式内涵

CTC教学模式(CTC:CASE-TASK-CONTEST,即案例一任务一竞赛),是在研究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基础上,创建的一种全新的特别适合高职物流专业课程的比赛式教学模式。CTC教学模式主要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考核等方面开展。

2基于CTC教学模式设计课程

2.1课程设计指导理念

2.1.1以物流仓储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形成课程模块

以物流仓储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分析仓储各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物流仓储管理的主要课程模块,有效保证课程体系的实用性、针对性。根据物流仓储的典型工作任务设置9个课程模块:仓储系统规划与设计、设施设备管理、业务流程、台同管理、仓储安全管理、经营管理、库存控制、物流信息管理、物流技术应用。

2.1.2以物流仓储的岗位要求培养学生能力

基于仓储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并不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恰恰是将二者做到有机结合。因为课程设计是基于实际的工作过程,分析具体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以理论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作为《物流仓储管理》课程开发、设计的双重目标。

2.2教学项目及工作任务设计

为了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将《物流仓储管理》课程设计为9个项目,每个项目的达成又通过学生完成多个具体任务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物流仓储的职业技能,而必要的理论知识是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参考、查阅的资料。

9个项目有完整、系统的工作任务,任务设置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既能应用已知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项目及任务将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结合。实训任务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完成一个新的任务。针对性强;通过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3教学过程设计

2.3.1导人案例,布置任务,以“学习竞赛”驱动教学过程

每次课先以案例导入,学生能很快被生动的案例吸引进入学习状态。仔细研读案例,然后教师给予归纳总结引出新课。接下来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三个环节展开教学过程。

(1)以教师为主导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以课程模块为核心设置项目及任务,提出学习竞赛内容,告知学生竞赛的组织方式及竞赛的评价指标。之后给予学生相关的指引及充足的时间去查找资料和小组讨论,否则学生没有任何知识和资料准备,对学习任务根本无从下手。从而无法开展教学任务,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2)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学习竞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和工作的机会。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们通过之前学习的相关理论、案例等知识,在充分的资料准备前提下,围绕学习任务,分组讨论并提出任务的解决方案;然后围绕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实用性、全面性等标准,每个小组推选代表陈述各组方案,开展“方案竞赛”。

竞争能激发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促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由于有了竞争意识,学生会自主进行学习,使学生有动力去学习需要掌握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

通过“学习竞赛”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从而满足他们的学习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竞赛式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由“学会知识”向“会学知识”转变,提高自主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加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3)教师、学生互动交流

在第三个环节,教师由事先确定的竞赛评价指标进行方案评分,每堂课每组的评分都将作为期末课程考核的依据,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评分后还要给予适当的指导点评以及评价学习效果,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先评优,再补缺”,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积极性;最后师生互动交流,同学之间分享方案。

2.3.2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教学始终

传统的教学方式都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育,对于高职物流专业的学生,面向未来的就业,教师应当积极将物流工作岗位对职业的素养要求。在平时一点一滴的教学中进行教育。在CTC教学模式中,竞赛式学习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进行学习效果评价时,围绕个体表现、团队合作和竞争精神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2.3.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扩充学生资料获取渠道

教师将收集到的所有教学资源如优秀企业案例、多媒体课件等分类整理后,通过校园网或班级QQ群共享给学生,在课下通过QQ或电子邮件进行答疑,随时补充课堂教学内容,利用好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师生共同努力,把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有价值的资讯资料以及每堂课的任务解决方案,及时丰富补充到教学资源库。

2.4建立目标多样化的评价考核机制

根据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物流仓储管理课程考核采用个体与团队考核相结合、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素质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由学生平时的个体表现、课堂的项目评分、实训考核、期末考核四部分组成,分数比例分别为10%、40%、20%、30%,重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与督促,也改变了以往一卷定成绩的弊端,科学、有效、全面地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水平。

3.基于CTC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笔者自2009年以来,在教授物流专业《物流仓储管理》、《物流配送与运输》等课程中采用了CTC教学模式,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学生在平时课堂上的学习参与积极性明显提高,通过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提出解决问题方案,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竞赛式教学方法也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沟通与表达能力。经过教学实践。CTC教学模式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物流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1 物流与物流专业

物流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涉及十分广阔的领域,以经济学的视角来说,物流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实现两个效用,即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通过物流活动整合不同时间和空间的需求。比如说,东北种植的大米,要全国各地喜欢的人都能享用,而且还要在不同的时间里享用,这些要求要满足,就需要物流活动来完成。即以最低的成本把东北的大米配送到全国各地,农忙时节收获的大米,要保证至少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粮食需求。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物流管理是对产品供应链进行的控制。

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经济管理、金融贸易、法律信息、资源整合、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具有物流规划思维、物流管理知识、物流业运作能力的人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物资丰富程度不断提升,人们对各种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不断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社会生产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物流作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以上需求的满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物流的发展也越发“宽泛”和“精细”,即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要求的精度越来越高。这些趋势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将物流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2 课程构建的考虑因素

2.1 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高等院校的具体化,由特定区域和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也随着学校层次、教育对象等因素的不同而异。各个层次的高等院校,都是以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为基本的目标,通过课程设计和资源整合,将学生的能力与区域需求相结合。培养目标是一个统领性的概念,是具体培养目标的主线,因此培养目标将直接决定课程设置的重点和方向。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意义,根据培养目标制定适合的课程体系,助推目标的实现。

2.2 课程类别

不同的课程类别和形式相互补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一般来说,包括必修课、选修课、自修课、活动课和实践课。必修课以传授通识知识和专业认知为主,培养学生基本的认知体系和专业素养;选修课以发展学生专业特长,培养个性兴趣为主;自修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自身修养,实现个人发展;活动课程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专业技能训练、参加各类竞赛、课外社团、系列讲座等形式,培养专业技能和社交能力;实践课程作为理论知识的践行和检验,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3 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是指某一专业,在培养目标、教育资源、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了较高的办学水平和特点鲜明的办学理念,且已经产生较好的效益和影响,是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专业培养的体现。专业的基本特点可以概况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是一种前瞻性和创新性的体现。专业特色对于人才培养十分重要,可以提升人才的个性化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竞争力。以物流为例,有的学校可能在运输方面有优势,有的可能在仓储方面有优势。专业特色是在积累和创新中显现出来了,因而充分结合专业特色进行课程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积淀,提高起点,少走弯路。

3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市政府制定和坚持“兴商建市”的战略,以培育、发展、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同时推进工业化、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步伐,以市场为龙头,产业集群为支撑,走出了一条极具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在义乌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小商品是主体,市场、会展和贸易为媒介,每年大量的小商品发往世界各地,在国际小商品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发展模式,对物流产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产生了大量的物流需求和专业人才需求。作为义乌唯一的一所高等院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必然与经济发展模式有着较强的关联,且这种关联是建立在现实的市场需求基础上的,是具有可持续发展动力的。

在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模式的需求,将课程建设、科研服务和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联系起来。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进行市场需求调查,调查分析结果作为课程设计的参考依据与决策因素,通过走访调点企业,研究市场发展规律,总结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征,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选择;第二,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课程教学、科研课题等方面的合作,通过订制班级、联合研究、企业实践的方式,实现课程设置的动态化和前沿性;第三,坚持对毕业生进行调查,通过毕业生的反馈,发现现有课程体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挖掘毕业生在工作中的现实需要,有针对性的变更教学体系,不断积累,以适应市场和学生的需求。总之,要综合考虑市场、学校、学生等各方的需求,构建适合的、动态的课程体系。

4 办学特色与课程体系建设

在义乌市场上办起来的大学,紧密贴合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在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创业、创意、留学生教育三大办学特色,在培养创业创新人才、服务区域经济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在兄弟院校中一直处于前列,学院建有创业园、创业学院,开设了各种类型的创业班。据学院学生处的统计,在校学生一年创收2500多万元,五分之三的在校生生活费用自理。学院曾在2010年荣誉“全球最佳网商摇篮”称号,是省教育厅确定的“创业型大学”建设试点。学院内大量的同学在从事电子商务创业,申通、圆通、EMS等快递纷纷进驻校园,进行快递配送业务。

电子商务创业业已成为了义乌工商学院的一个招牌特色,学院在这个方面有着较为深厚的理论和实践积淀。在物流专业课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院的创业特色,在完善课程体系合理性的同时,向电子商务创业倾斜,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课程。例如,在运输相关课程的设置中,可以充分考虑国内和国际快递方面的知识和实践;在仓储方面的课程中可以加入电子商务网店仓储管理的知识;在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中,结合电子商务网络采购进行讲解。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实质性的帮助,也可以为创业教育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积累提供帮助,并逐渐拓宽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范围和加强相关专业的相互关联。

5 小结

课程体系构建是人才培养的先导和基础,对于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体系构建过程中,在满足一般性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才需求和办学特色中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积淀,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的起点,加强学科之间的互动交流与连结,提高学生竞争力的异质性,从而避免同质化竞争。当然在实际的课程设置过程中,还将面对很多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善于不断总结,更新观念,调动各位参与者的积极性,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全面思考,在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后,为学生制定一套较为合理的课程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完善学院的学科结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文军.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8).

[2] 张广敬,邵青东.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讨[J].物流技术,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