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调查与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甘肃省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教学现状
1甘肃省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程设置情况。通过各校9门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了解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的课时安排,其中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程设置均为大一普修,时间为一学期,每周两次课;大二至大四为专业课,每周两次课;大四第一学期实习3个月,第二学期5月下旬面临毕业,实际上课时数为60学时。按每学期18周计算,大学4年共420学时,理论教学30学时,占7%,技术教学268学时,占64%,战术教学为96学时,占23%,裁判实习12学时,占3%,考核14学时,占3%。在对“课时内容安排是否合理”的调查中,81%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存在不合理现象,足球技、战术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偏少。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的同时,还具备把自己所学的技能通俗易懂地传授给他人的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能力是学生未来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86%的学生认为足球专业普修课课时较少。普修课只有一个学期,教学内容包括足球理论,足球技、战术,足球裁判规则和裁判实习等,大多数学生之前未接触过足球运动,在较少的时间内难以牢固掌握这些内容,导致学业不精。96%的学生认为课时安排存在不合理现象,6所学校中有5所先安排其他课程,再安排体育专业课程。甘肃地处西北,秋、冬两季天气寒冷,早晚温差大,如果足球课安排在早上一、二节或下午七、八节,为保证热身充分,准备活动就需要30分钟。早上9点半上完课,学生出了一身汗,紧接着又坐在教室里继续学习其他课程,容易引起感冒,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大一足球课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普修课,从最基本的技、战术学起,30%的学生认为大一的足球普修课应将足球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区别对待,进行分班授课,或者由足球专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足球普修课教学,这样不仅锻炼了足球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技能,也带动了其他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对足球技术、足球理论的了解及掌握情况。从学期末的考核成绩了解到,在技术方面,90%的学生成绩在90分以上,5%的学生成绩在80~90分,说明学生已基本掌握足球技术动作要领。在足球理论方面,考核的内容较单一,主要以足球运动发展史,技、战术理论等内容为主,对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方面的内容很少考核,据已毕业并参加体育教育工作的学生反映,工作后在实践课传授足球技、战术和练习方法及课程安排上能游刃有余,但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指导时常常出现语言组织能力不强,一些专业名词不能脱口而出的现象,对教学有一定的影响,大部分在校学生也有同感。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教学的观察发现,绝大多数足球专业教师将培养学生的足球技、战术水平放在首位,只重视学期末的技术达标测试,对足球理论知识、教学与训练的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短期成绩,忽视学生对足球运动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这是导致学生专业理论基础不扎实、教学实践能力不强的根本原因。
3组织竞赛与裁判能力。足球竞赛工作是足球教学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及群众性足球运动和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极为重要的措施[1]。系统、规范、不同层次与不同级别的竞赛,是宣传、推广、普及足球运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群众足球运动水平的有效手段。在调查中了解到,只有16%的足球专业学生参加过竞赛制定、编排与成绩计算工作,32%的学生了解竞赛制定、编排工作,52%的学生不清楚竞赛制定、编排与成绩计算程序。甘肃省各高校由于受地域、经费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很好地开展竞赛活动,学生没有独立组织竞赛的机会,对足球竞赛组织工作也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由于没有实践,理论功底也不扎实。而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足球竞赛的组织流程也很重要,是必须要掌握的。调查发现,98%的学生的足球裁判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亟待夯实和提高,部分学生对红黄牌的使用、越位等基本概念不清楚,甚至有学生不清楚足球场各区的长度,究其原因:一是教师重视不足;二是地区开展足球活动氛围差,比赛少,实践机会少,不能学以致用。有3%的学生主动参加过甘肃省足协主办的二级足球裁判员培训,但由于实践机会不多,培训也仅仅是一次理论基础的夯实过程。尽管目前的足球课堂教学也会安排为数不多的比赛,由学生作裁判,但还远远不够,今后应多安排教学比赛,让学生都能通过实践巩固足球专业知识。足球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到基层从事足球教育工作,是足球教育的后备力量,他们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试想在基层开展足球教学工作的教师,如果连足球比赛都组织不了、裁判不了,何谈培养和发展足球运动。因此,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组织竞赛及进行裁判的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应注重教法、形式多样
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感兴趣,除学生本身主观因素外,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方法及技术水平等客观因素,也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不仅要把学生“教会”,还要使学生“会学”“、会练”[2]。调查发现,94%的学生对教师上课评价较高,认为教师上课认真、精神饱满,课堂教学注重教法,教学形式多样,气氛轻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足球的热情,对学生的进步能及时给予肯定表扬。93%的学生认为教师专业技术过硬,教学语言生动,示范动作规范,课堂教学准备充分,教案书写整齐,教学形式多样,对教师的执教能力持肯定态度。调查还发现,26名教师除1人是本科学历外,其余均为硕士学历;在职称结构方面教授3人,副教授9人,讲师14人;13人具有10年以上的足球教学经历。这些教师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学识渊博,是培养合格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根本保证。
教学评价标准和方法
甘肃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考核主要包括足球专业技术达标测试和理论知识测试(技术测试成绩占总分的70%,平时成绩占10%,理论成绩占20%)。足球课的考核标准基本上是按照一个模式、一个尺度衡量,考核内容不够全面,主要考核足球基本技术(颠球、绕杆、定位球踢准等),教学实践不在考核范围,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进步程度没有考虑。足球理论知识的考核成绩在总分中所占比例较少,考核内容偏重于足球运动的发展史,技、战术理论,对足球教学与训练方法的考核重视不足,这容易使学生忽视或淡化对足球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的学习。而对于一名未来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来说,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全面的教学实践能力是必不可少的[3]。
关键词:血脂异常;危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
【中图分类号】R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47-01
现代社会生活结构的改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大等诸多因素使冠心病、脑卒中、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不但老年人谈虎色变,而且还逐渐危及到中青年人群的身体健康。据统计,我国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18.6%;18岁以上血脂异常人群已达到1.6亿,并且呈上升趋势,人群血脂控制达标率仅有26.5%。本研究在中国航天第四研究院社区(西安)进行了血脂异常危险因素调查,研究中国航天第四研究院社区人群血脂异常的流行情况及可能危险因素,为高脂血症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上海市长宁区周家桥街道社区人员108例,其中男65人(60.2%);女43人(39.8%)。
1.2方法:调查对象均空腹过夜(当晚10点后即不再进食),于次日晨7:30~9:30抽静脉血测定。①血清总胆固醇(TC)测定采用酶法。②血清三酰甘油(TG)测定也采用酶法。③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采用超速离心法。④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采用超速离心法。
1.2体格检查:由专职医务人员测量年龄、血压、LDL-C、TC、TG、HDL-C。
1.3诊断标准:冠心病的诊断按第4版内科学所定标准诊断[1]。肥胖的诊断:体质指数(BMI)≥28 kg/m2为肥胖。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的筛选采用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冠心病患病情况:本社区除男性肥胖和女性肥胖好发年龄和患病率不一样外,男性在31~40岁好发,为18.8%;女性好发在61~70岁,为12.6%;TG、TC、LDL-C异常男女好发年龄段基本无性别差异,40岁前男性高于女性,40岁之后女性高于男性。
2.2血脂异常危险因素分析:对可能的危险因素作单因素分析,高血压、肥胖、高TC,高TG,和高LDL-C 5个因素与发生冠心病危险性相关(P0.05)。
2.3血脂异常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TC或LDL-C浓度升高是冠心病独立的致病危险因素。
3讨论
研究发现,氧化的LDL-C和小而致密LDL-C易被氧化,亦易进入血管内膜形成粥样斑块,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关键作用[2]。研究结果表明,高TG血症与冠心病事件和冠心病死亡有密切的关系[2]。大量的研究表明,HDL-C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病及死亡呈负相关。高脂血症引起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已有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TC血症、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低HDL-C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以上各因素中高TC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TC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TC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近年来,对高TG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认识正在加深。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在本社区体检调查人群中,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而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老年占的比重最大,与最近几年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本社区40岁以上肥胖患病率高;年轻人群高血压现象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从而使血脂异常导致的动脉粥样进程延缓,心脑血管事件减少,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内科护理、调查分析、报告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088-02
前言:我们都知道医院的患者不但承受着生理上的痛苦,还承受着心理上的折磨,所以加强内科护理的调查分析很有必要。如何护理好病人是医院医生和护士一直需要关注的问题,只有做好了病患的内科护理才能保证病人的早日康复。
1 内科护理的简单介绍
内科护理学是坚持以人为本和整体护理的理念,反映临床护理服务向预防、康复、健康指导等领域。内科护理需要更新和疾病谱的变化,紧跟临床实际工作的发展,反映医学和护理学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政策法规。明确教材的学科定位,在应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突出护理学专业特色,在内容取舍上符合护理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业务要求。我国的内科护理汲取国外护理学发展的先进之处,同时立足于我国国情,使教材符合我国护理学专业的课程特色。为了促进我国明内科护理的发展,应该明确护理程序是一种体现整体护理观的、科学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继续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编写,分为完整、简略两种格式。需要更新和补充了临床新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的方法和技术,共同促进内科护理的发展。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十分注重应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解决患者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这就要求护士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功能,她们不但要为护理对象提供优质的护理技术服务,而且在患者的整个病程中,护士要及时发现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做出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
2内科护理的调查与分析
2.1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为我校2010届中专护理毕业生,共发放问卷325份,回收有效问卷292份,有效率89.85%。本文根据详实的问卷调查结果就护理学生的基本情况、临床护理学的重视程度、临床实践的重视程度、实践中自学状况、实践中与患者沟通交流的状况。针对现有护理毕业班级9个,共368人,对护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众所周知,国家要求护理学生毕业就要取得护士资格证。有的医疗服务机构在招聘护理人员的时候也要求其具备护士资格,有的医疗单位可以招聘应届护理毕业生,但要求一年内必须取得护士资格证,否则医疗单位将有权利将其辞退。足以说明内科护理的重要性。
2.2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思考。结果 90%以上护理学生认为临床护理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学习都很重要,但50%以上的同学在实习后才发现临床护理学和基础护理学同样重要。70%以上的护理学生在临床实践期间没有自主复习临床护理学的相关内容。接近90%的护理学生在临床实践期间没有或不经常和患者沟通和交流。接近90%的护理学生在临床实践期间遇到问题不能自行解决。结论就是调查结果分析发现中专护理学生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学习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有效利用在校学习临床护理学的时间,缺乏自主学习、沟通交流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教学思路和方法刻不容缓,临床护理学的教学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自学能力的培养、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开展教学。
3加强内科护理能力的方法
3.1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学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关各种疾病患者护理内容均以该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为结尾。健康教育是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服务对象实施的健康相关知识指导及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以期促进患者康复,进而提高服务对象的健康水平。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多种角色互动,具有明显的情境要求。因此,本部分内容通过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健康教育角色扮演练习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角色扮演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达到了验证、评价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学生经过亲身体验临床护理实践的具体情境,提高了沟通、交流能力,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3.2提升内科护理人员的待遇政策
各界共同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学科发展,重新界定护理的功能和护士的职责,提高各级领导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大力宣传护理工作在医院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倡导全社会尊重护士、关心护士,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医院领导要真正认识到护士这一群体是医疗市场竞争的主导力量,在医疗风险控制和医疗安全保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少年来,护理技术的过度操作化,技术操作的规范化、程序化,使护理的内涵与本性受到失落和淹没。这样,限制了护士的全面发展,护士的价值得不到实现。改变这一现状,仍然靠护理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现代护理学进入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阶段,注重对病人的整体护理。因此,一个有长远眼光的医院领导应该十分重视护理工作,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士待遇,在奖金分配上给予适当倾斜,为护理人员舒心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充分相信护士,增强护士主人翁意识。让她们参与医院的管理,尊重护士的首创精神,使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成为全体护士的共同价值观。对于那些刻苦学习、工作出色,在工作中提出建设性建议或做出突出成绩的护士给予奖励。
结束语:本研究根据内科护理的调查研究结果。给予了一定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政策,希望在发展内科护理能力的同时,内科护理人员也能够更加努力的照顾病人。实时关心病人的身体状况。祝愿所以的病人早日康复,远离病魔。
参 考 文 献
[1] 林细吟,赵飞英,苏小茵,等.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高等护理教学 模式[J].南方护理学报,2002,9(3):56-58
【关键词】儿科护士;焦虑心理;调查与分析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护理学科的发展,当代护士在具备一定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士必须经常面对患者、家属、医生及其他健康工作者,这些因素都会使护士产生工作压力。在护理工作中,心理状况的稳定与否直接会影响护理的工作质量。因此本研究拟通过调查了解儿科心理状况和焦虑程度,为其心理干预及护理管理提供客观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被调查者为我县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40名护士,年龄19-44岁,均为女性,护龄1-23年;内科护理工作的40名护士,年龄20-40岁,均为女性;护龄1-20年。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①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表,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1],评定个人的主观感受。SAS总分≥50分时为焦虑,其中50分-59分为轻度焦虑,60分-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2.2调查方法应用自评问卷,规定统一的指导语,由调查者发放问卷,并现场回收。为确保测试的正确性,填表前说明测试的目的和意义,强调独立填表。评定时间范围应强调是“现在或过去1周”。本研究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问卷80份,有效问卷80份。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描述,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儿科护士焦虑评分明显高于普通科护士,见表1。
2.2不同护龄护士焦虑评分比较见表2。
2.3白夜班护士焦虑评分比较见表3。
3讨论
3.1儿科护士与普通科护士焦虑状况比较本调查结果显示,儿科护士焦虑评分与普通科护士焦急评分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3.2儿科护士工作年限与焦虑状况的关系本调查结果显示,儿科护士工作年限与焦虑程度呈负相关,即儿科护士工作年限越短,相对焦虑程度越高。分析原因可能与以下相关:护龄5年以下可能与刚工作社会经验少、技术不成熟、理论知识欠缺有关。而5年以上的护士技术相对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已有足够的认识和经验,故焦虑程度相对5年以下的护士低。
3.3儿科夜班护士与白班护士的焦虑程度比较本调查结果显示,儿科夜班护士的焦虑程度比白班护士焦虑程度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总之,儿科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护士本身的身体素质,还直接影响到儿童健康、儿科工作质量的优劣。在了解儿科护士焦虑的来源认真分析后,就要有针对性地从正面加以引导、调整,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减轻心理压力还需要护理人员和管理者双方合作才能完成,管理者应多关心、理解在儿科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激发其成熟感和责任心,使其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以饱满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于护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护生;疼痛;调查;分析
疼痛被认为是继呼吸、脉搏、体温、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疼痛是多种疾病的共有症状,有调查发现,门诊患者40%左右因疼痛就诊,而80%~90%的疼痛患者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2]。许多患者疼痛得不到缓解,关键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疼痛管理体系[3],因此,正确评估患者疼痛,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这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而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护理在多学科合作的疼痛管理中起了奠基石作用[4],通过调查了解当前实习结束护生的疼痛知识水平与实践现况,为教育者及护理管理者进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疼痛知识继续教育和质量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6月~2014年3月在天津第四中心医院实习结束本科生、大专生和中专生共120名,本科(31名)、大专(43名)、中专(46名),年龄(21±1.02)岁,实习时间均为9个月。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自行设计,分为两部分,即一般资料和疼痛相关知识,疼痛相关知识15题分为3个方面,分别是疼痛评估、疼痛管理态度、止痛药物认识及应用。疼痛相关知识来源于经过专业人士对MargomcCaffery的"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表"[5]翻译和回译的量表及文献。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当场发放并回收,共发问卷120份,回收率10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不同学历的护生对疼痛知识3个方面的回答正确题数进行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不同学历对疼痛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见表1。A、B、C分别代表本科、大专、中专答对题的人数。
2.2不同学历的护生对疼痛知识3个方面的回答正确题数比较见表2。
2.3不同学历的护生对疼痛知识3个方面的回答正确率见表3,A、B、C分别代表本科、大专、中专的回答正确率,D代表所有护生的回答正确率。
3 讨论
3.1护生的疼痛管理知识缺乏
3.1.1疼痛评估 1~6题为疼痛评估,第2题表现出仍有许多护生不知道最能准确判断患者疼痛的是患者自己,而非医护人员。第6题中专回答正确率为39.1%,显示护生缺乏对疼痛影响机体不良后果的正确认识。
3.1.2疼痛管理态度 7~11题为疼痛管理态度。第11题答对率较低,经过询问,许多护生表示出不知怎么预防疼痛所以认为是错的,而答对的护生许多也仅凭日常生活的判断"预防肯定比已发生容易",而不是真正的从疼痛本身角度去考虑,可见护生对疼痛知识的缺乏。第10题表现出护生未正确认识到护士在疼痛中的主动性,而是被动的按照医嘱执行。
3.1.3止痛药物的认识及应用 12~15为止痛药物的认识及应用,"镇痛药物治疗术后疼痛的初始给药方式是必要时给药"这道题答对率分别为25.8%、23.3%、13.0%,许多护生不了解止痛药物的给药方式,而在临床上,常有应用,可见护生不够关注这方面的知识。
3.2学历影响护生对疼痛管理的认知 表2中可看出,对于护生来说,对疼痛知识的了解程度与学历相关,学历越高,掌握的知识越丰富。
3.3护生对疼痛知识的3个方面的掌握情况差异较大 护生对疼痛管理态度的回答正确率为38.41%,事实上护理人员在手术后疼痛控制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护理人员的疼痛知识和对疼痛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6],作为护士的储备人员护生应该理论结合实践。
综上所述,护生的疼痛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在学校里有关疼痛的知识少而简,在临床上,护生对疼痛不够关注且也缺乏专业带教老师的指导,致使护生在疼痛评估及在疼痛管理态度上偏差。针对护生对疼痛认知缺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学校应注重疼痛理论知识相关课程;②医院培养疼痛专科护士,这有助于护生在实习期间更好的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华桂珍,吴彩娥,马彩虹.护士对疼痛认知的调查与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报,2011,1(5).
[2]赵继军,鲁彩霞,徐洪亚,等.门诊及住院患者疼痛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杂志,2002,19(1).
[3]陈素娟,冯金娥.本科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认知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09,16,(6B).
[4]童莺歌,叶志弘.《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调查》闻卷的汉化及应用测试研究[J].中国适用护理杂志,201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