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浴场管理

浴场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浴场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浴场管理

浴场管理范文第1篇

希腊政府2004年财政赤字是国内生产总额的5%,其中有―半的赤字来源于奥运会的举办费用。这便是辉煌过后遭遇的尴尬。几乎每届奥运会结束后,主办方都要为大量体育场馆的运营伤透脑筋,一些主办城市。甚至因此背负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很“普遍”。

“鸟巢”现在热得发烫

山东日照在两年前负责承办当地某次大型赛事,按照一般省市地区的体育建设标准,花了不少钱建成了“一场两馆”:一座体育场,一座体育馆,一座游泳馆。运动会隆重召开,隆重闭幕,十几天的时间。然后,大家发现,这个花了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建成的场馆,最光辉的就是这十几天。当四万人的体育场被坐满,观众们欢呼雀跃般为在场运动员加油助威的时候,有多少人想过,这个地区的总人口只有三十万?

按照常用方法计算一个城市的体育场馆使用率后,会发现这些场馆一年当中被利用起来的几率只有百分之几。这也就是说,仅靠这百分之几的场馆使用人口来计算,他们支付给体育馆的费用,连日常的灯光费用都无法抵消。

“所以,他们就派人来北京‘取经’,甚至希望我们能将这些场馆纳人学校体系,期盼有所好转。”什刹海体育馆的李科长苦笑着说。此后,李科长和同事们特地去了一趟日照,根据当地的情况推测这些场馆的利用价值,还有试图想办法如何让它们“热”起来,而不是建好之后就为了“接灰”。然而事情确实不顺利,不光是日照这―个地区,全国所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体育场馆,很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为了举办一次比赛,或者为了完成体育建设指标,场馆建好了,运动会开完了,这些建筑们就一直闲置着,无人问津。”

拆了可惜,不拆更可惜,因为要维持它们的水电费,保洁费,还有人工维护的费用,就要源源不断地花费更多资金。所以很多人在北京举办奥运会之前担优过,我们的“鸟巢”和“水立方”,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雅典主会场?

“我们至少不会像雅典官员那样挠头。”熊伟笑着说。自从1995年北京体育场馆协会刚成立便进入场馆管理工作的他,对北京地区的体育场馆使用还是很乐观。“不是说看现在‘鸟巢’天天爆满,光卖门票就可以解决资金问题,而是说,等‘鸟巢’的娱乐功能慢慢减退恢复平静,体育功能开始显现出来的时候,我们城市里那些将体育锻炼融到生活方式里的人们,可以经常出现在这些体育场馆里。”

在熊伟看来,现在定论“鸟巢”和“水立方”今后能达到怎样的利用程度还为时过早。因为奥运会才刚刚结束,整个“鸟巢”的热度还是“烫”的,每天光是来奥林匹克中心区参观旅游的人就络绎不绝,“鸟巢”作为体育场馆的真正功用还没有机会显示出来。

别等人砸开体育馆的门

在北京这个集合了政治,经济,娱乐,文化等诸多方面在一起的现代化城市里,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要相对容易一些。比如光彩体育馆,这座距离北京市体育局(同时也是中国体育场馆协会所在地)最近的体育馆,早在1990年亚运会举办时便建成,那时的光彩体育馆和其他同时期建成的体育场馆一样,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以及日后大型运动会的召开。

在时代特点的赋予下,所有场馆在以前都算国家事业单位,由政府相关部门一手操办它的运营。亚运会闭幕后,人们才慢慢知道“体育场馆经营”这个概念。纵观从亚运会到奥运会,这18年对于中国的体育场馆管理工作,尤其是北京地区来说,就是整个行业逐渐转变的一个过程。

”亚运会是个点,北京体育场馆协会之所以会诞生,就是因为看到了体育场馆整个行业开始从计划经济朝市场经济上走,我们这个单位才出现的。”熊伟用一只手指了指自己的办公桌,“坦白讲,成熟的体育场馆管理,这个词还不能用在中国的哪―个体育场馆里,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8年,这么多年的转变,让越来越多人愿意参与身体锻炼,体育场馆开始有需求,我们才开始着手体育场馆管理这方面的深入运作。整个很业还是个未成年人。”

不过也就是在这18年中,北京除了建成“鸟巢”,“水立方”等诸多能与国际顶级体育场馆媲美的建筑外,还拥有了6100座具有一定规模和多种功能的体育锻炼场所。如果加上最近几年为推进全民健身而修建的露天体育锻炼区域(200平米以上,具有六件及以上配套没施)在内,在北京可以找到锻炼身体的地方,可以达到12000多处。不过即便是这样,北京地区人均可锻炼面积也只有3.4平米,这个数字在日本是19平米,欧美体育大国的人均场地面积更大。

不过也正是因为有需求,新建成的体育场馆才不会在短时间内就陷入“辉煌后的尴尬”。虽然到目前为止,奥林匹克中心区各场馆的使用和相关服务的拓展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奥运会的举办,让这些同时期建成的全新体育功能建筑可以有更多机会引入新的管理模式。在我们国家的体育管理行业还没有成年之前,融入更多可以操作起来的欧美国家的经验做法。

浴场管理范文第2篇

(一)充实、完善体育场馆人才培养方案

河北体育学院物业管理专业于2013年已申请成功,在其培养方案方面还欠成熟,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本项目以专业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人才培养为目标,为本校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的成熟化、系统化提供有益借鉴。

(二)满足市场需求

根据全国体育场馆的普查显示,到2003年底,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超过85万个,其中64种标准体育场地547,178个,累计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1914.5亿元。与1995年第四次普查数据相比,场地面积增加了11.8亿平方米。2013年末开始的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的河北省的数据中,体育场馆有6万个左右,其中非标场地1万个左右,这些场地从业人数7万人,体育场馆的专门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二、体育院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探索

(一)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要求

在国家政策方针允许以及育人的条件下,强调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方向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加强理论基础,突出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业管理(体育场馆方向)实务和专业管理基本技能,有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强调就业方向为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策划、维护。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包括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政治、心理和身体素质是前提和基础,同时强调需掌握的内容,包括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方向前沿知识,并且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

(二)课程教学

物业管理专业是根据体育场馆物业管理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物业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为实现岗位从业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1.学期课程安排。按照“专业招生,分段教学,院企联合,分流培养”的基本思路,前二年(1~4)学期课程设置按照专业统一开设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第三年(5~6)开设专业课程,从第七学期开始分流,同时院企联合培养,将学生分配到与学校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学习。

2.主要课程设置。主要课程应当有针对性地设置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正常毕业会取得“管理学”学位,但同时方向为体育场馆物业管理专业方向,因此要进行两方面的合理侧重,开设财会基础、统计学、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运筹学、经济法、体育产业概论、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以及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体育场馆赛事筹办、体育场馆建造、体育设施的维修与维护、体育营销、体育赞助与广告、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消费者行为学、体育商务策划与文案写作、物业管理信息系统、体育经济学等课程。为了拓宽学生就业适应面,配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而设置的选修课程。这部分的课程应当是对学生、人才市场、高校一线教师以及相关专家进行充分的调研,充分补充物业管理专业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方向的主干课程,同时满足社会对学生知识的要求而进行,还要考虑学生的需求。主要包括:体育文化、服务营销、体育公共关系、体育经济实务、体育市场调查与分析、企业伦理学、ERP原理与应用、电子商务等。

3.实践教学。河北体育学院的实践教学合作单位遍布全国各地,包括全国的主流高尔夫球俱乐部、健身俱乐部、户外拓展基地以及正在协商的体育器械公司、奥体中心等体育场馆,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本专业特点,熟悉实习单位(部门)的基本概况、工作流程等,通过顶岗实习、教师深入基地进行教学,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技能。

三、结语

浴场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问题与对策

一、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开放力度把握不够。在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对于场馆开放力度的把控。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一些高校盲目的对外进行开放,导致了一些学生在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上受到影响,未能够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而还有一些高校,由于管理机制的问题,对外开放的力度过于狭小,比方说规定开放的时间,规定开放的人群等等,这样对于校外人员的体育锻炼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二者之间如若没有一个很好的调控,那么市场化就难以正规起来。

二是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增加民众的锻炼热情,让大家更为积极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当然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但是,在体育锻炼中,如果没有很好的指导,那么很容易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伤害,尤其是校外人员,他们在进行锻炼的时候,缺乏相应的指导。对于一些上班族来说,由于其平常的运动量就不是太大,对于运动也缺乏相应的意识,这样在锻炼中很可能会出现意外。另一方面,由于开放校内的体育场馆,很可能会使得社会上的一些闲杂人员进入学校,对于那些不良分子,学生往往缺乏识别的能力,这样,很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一些伤害,对学校的管理制度造成不必要的打击。

三是缺乏市场营销的观念。由于高校首要的任务还是教书育人,所以在对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的进程中,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并且,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学校和社会上的那些体育锻炼机构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是万万全全以营利为目的的,可以不惜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进行建设;但是,高校的体育场馆,如果在进行市场化的改革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完善,并且在建设的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追加资金的情况等,对于这样的情况,资金短缺、财务管理不当都会成为高校体育市场管理化的障碍。

二、改善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管理的办法

一是强化高校体育产业化的意识。近些年,随着市场形势的不断变革,高校方面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闲置的资源,自会对自身的管理造成不便;而开放的资源,不仅仅能够创收,还可以活跃高校的生活内容。所以,将体育场馆市场化管理是一种顺应时展的趋势。一方面可以减轻社会对于民众锻炼场所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让学生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创收。所以,利用高效体育场馆的先进设施,可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是规范场馆市场化的安全工作。在高校体育场馆进行市场化的进程中,对于安全管理上的工作,校方也不容忽视。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运动上的规范和指导,这一点,校方不妨组织一些比较有经验的老师或者学生,以兼职或者实训的方式,来对外社会人员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增强自身的锻炼意识,还可以利用班培训班的方式,将锻炼人员集中起来,更好的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w育锻炼的效率;另一点就是处理社会人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于外来的锻炼人员,校方可以采取抽查的方式来对他们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有条件的高校,不妨就采用一些比较先进的门禁系统,进行完善的统计调查,同时,校方对于体育场馆上的安全管理工作,也要加大力度,对于学生和社会人员的协调,最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有效的规避危险的发生。

三是完善高校市场化的管理意识。对于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必须要远离掉传统的那种思维模式,建立一些更加适应时展的理念。在前期建设的时候,校方要对周边的一些体育场馆进行调查,清楚他们的优点和不足,这样在建设中就能更加清楚自己的方向和特点,来适应周边人群的不同需求。同时,在调查中,还能对周边的体育场馆的收费模式,进行一个比较清楚的比较,这样也可以让自身的定价更为合理,更具有市场的竞争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高校要摒弃不再适应时代的传统思维,利用优良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来对自身的一些教学资源进行优化,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自身资源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服务社会的优良目的,高校体育场馆的市场化,正式顺应时代要求的发展,它能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趱超.博弈论视角下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管理模式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08):35-38.

浴场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廊坊市;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发展对策

随着廊坊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两个根本转变”的深入,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群众体育运动事业蓬勃发展。河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将于2010年9月8日在廊坊市举行。这是廊坊市首次承办省级综合性大型体育盛会,也是廊坊市举办的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影响面最广的一次体育赛事。廊坊市体育场工程是市区“十大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位于市体育馆北侧,总建筑面34267平方米,是一座集体育比赛、全民健身、文化商业活动于一体的大型公共设施。为了进一步展现市体育场的社会功能,使之成为市民更关注、影响更深远的城市标志性公共活动场所,更好地服务于廊坊市对外开放和社会公众,体育场馆的经营运作和日常管理,将是政府、场馆业主和场馆经营管理者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廊坊市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状况

1.目前我国体育场馆的经营模式

在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方面,除存在时间较长的自管、托管和承包方式外,最近一两年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运营模式,其中以下两种较具代表性。如有的省市采用政管分离模式全面推进和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如江苏省无锡市实行体育事业管办分离,将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工作从体育局剥离,由场馆代表政府行使政府出资人职责,确保体育场馆等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绩效管理,大力推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考核激励、优胜劣汰”的用人办法,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要求,大力拓展体育产业发展新途径,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随着市场经济和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体育场馆基本上确立了“以体为本”的经营理念,场馆经营性开放比率不断提高,经营领域不断拓宽。体育场馆经营项目投资、引进和管理,由过去的政府单一型逐步形成场馆、社会、企业、外资等多元化的参与局面。经营项目逐渐多样化,除“以体为本”,提供健身娱乐项目外,还提供桑拿、康复、理疗按摩、健身咨询、美容以及餐饮服务,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2.廊坊市体育场馆的投资管理

不可否认,在廊坊市体育场馆的建设中往往会给予大数目的投资额,为了某一体育项目就会耗费大量的资金。例如,为迎接河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需要,政府投入3.5亿人民币,建立了新的综合性体育场馆,这不仅为成功举办河北省全运会提供了必要条件,保障各项赛事的顺利进行,而且为今后廊坊市承办大型赛事提供了保障。但是当河北省全运会结束以后如何对投资额度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维修费用高的体育场馆进行赛后的经营运作和日常管理,将是政府和经营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扩大间接投资规模,成为近几届河北省全运会经济成功的关键,由于河北省的各市情况不同,对以往河北省全运会的投资不尽相同,但控制投资规模、改造和使用旧场馆,投资商业化,大量使用临时场馆等已成为河北省的共识,廊坊市“体育局”就充分吸收了近几届河北省全运会成功的经验,控制了其投资规模。

二、原有廊坊市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廊坊市体育场馆的使用

廊坊市体育场馆设施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十分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场馆功能相对单一。体育场馆大多是为承办体育比赛而修建的,在场馆建筑设计时,主要从满足体育比赛功能的需要考虑,使许多体育场馆功能相对单一。而现阶段廊坊市居民体育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因此单一功能的体育场馆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二是廊坊市体育场馆经营成本高。廊坊市体育场馆具有建筑规模大、标准高、附属建筑面积大等特点,因此其经营成本较高。如果其低价位向社会开放从经济效益角度来讲不划算,而高价位又缺乏竞争力,这也不利于其经营开放。

2.体育场馆运营机制影响资源效益的发挥

廊坊市体育场馆所采取的运营机制主要有少数采用封闭式管理,全额预算拨款统收、统支、统管。这种运行机制没有与市场接轨,主要承担上级机关分配的体育训练比赛任务,造成大量国有资产闲置。大多数采取经济责任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但承包责任制的经济指标缺乏科学的依据和客观标准,不利于健全和完善场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机制。体育场馆的建设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造一个运动员比赛、群众观赏的体育文化氛围。最终导致体育场馆的功能单一化,违背了政府建造体育场馆的目的。

3.廊坊市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廊坊市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尤其是缺乏体育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廊坊市体育场馆从业人员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体育的人才仅数百人,各场所的经营者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大部分是半路出家,经营者中一部分是体育专业毕业的人才,但由于长时间内廊坊市教育体系中没有培养体育经营人才的院校及专业,也没有培养体育经营人才的专业书籍,受高校课程设置的影响他们缺乏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另一部分则既不是体育专业人才也不是经济人才,他们缺乏有关健身娱乐的专业知识,这些都客观上限制了体育场馆的发展。由于经营管理者业务素质不高因而他们所使用的经营手段普遍比较落后,做为体育市场的管理人员,应该是识体育、懂法律、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4.廊坊市体育场馆经营手段落后

在体育场馆健身娱乐业项目所采取的经营手段中,比较原始的一般性手段居主导地位,处于比较原始和随意的水平,尤其是一些传统体育的健身娱乐项目更是如此。尽管原来的老体育场馆都不同程度地推行专业性的俱乐部会员制,但只是流于形式,停于表面,充其量是一种打折优惠的形式,既没有为会员组织有关的系列活动,也没有规定会员的权利和义务,没有领会到会员制的精髓。而且大部分场所使用的经营手段基本上是被动的手段,如何去经营,没人去考虑。

三、廊坊市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优化对策

1.大胆改革管理体制,实行企业化管理

改革场馆管理体制,实现多种管理模式并存,运用体育规律和经济规律来加强经营管理,使体育场馆逐步向企业化过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体育是靠国家政府部门下指令办的,对体育运动的普及开展有一定局限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由政府办变成了大家办,体育管理体制由行政型转向社会型,变政府的“输血”为体育自身的“造血”。体育场馆要实行企业、半企业化,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少行政干预,逐步实现由行政型向经营型转变,逐步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体育场馆成为名副其实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体育场馆内部各级管理人员的权利和责任要明确,形成一套符合现代化企业制度和体育场馆特点的严密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使场馆成为拥有管理权、使用权的企业,突出经济效益,并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从制度上保障场馆的健康发展[2]。

2.丰富体育场馆的作用

长期以来,体育场馆作为公益性体育设施,设备老化,设施水平低,功能单一的情况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和文化娱乐的需要,解决这类问题最好在项目规划调研阶段,充分考虑赛后的休闲、娱乐、健身等使用功能和对外经营需要,提高其利用率,协调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并行发展问题。使之不仅用于比赛、训练,而且面向广大群众开放,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业内人士曾提出改变空间结构的建设值得采纳,设计当中可以考虑装移动升降坐席或升降幕布。用移动坐席扩大空间,消除单一比赛和训练所带来的结构方面的缺陷,用升降幕布或活动隔断依据参赛人数和各类项目将场馆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场地,使建筑空间具有可变性,为赛后利用和市场运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3.充分利用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现代大型体育运动盛会往往能够带动赛事举办地城市或区域旅游业的发展。运动会的筹备能够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完善,运动会的热烈宣传能够帮助城市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城市旅游品牌,并带来大量游客。城市与赛事能够产生良性互动,城市为体育赛事提供展示的舞台及物质保障,体育赛事为城市打响知名度。在国际范围内要想造成重大影响,赛事必须具有参与者的世界性与广泛性、赛事对抗的激烈性、竞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焦点事件与新闻效果的轰动性、赛事与相关经营结合的创造性、新颖性等特点,但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将赛事经营成为一项品牌。把体育竞赛经营成品牌,对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意味着无尽的财富和机遇。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是在社会经济领域内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高效配置,同时,体育产业本身仍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之中,还有很多有开发价值、对社会经济增长具有刺激功能的经济兴奋点。体育赛事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之地。认识到品牌赛事与城市的互动功能,不仅对于体育场馆经营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也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开创性道路。把廊坊市像体育比赛一样进行经营,已经成为一种超前理念,这种理念可能成为未来体育场馆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共同道路和重要契合点。品牌赛事与城市发展、场馆经营已经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典范,这种积极的良性互动已经产生良好的效果,将不断推动体育场馆经营与体育赛事举办城市的融合与共赢[3]。

4.重视体育经营人才的培养,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

廊坊市体育场馆改制为企业后,要增强竞争力,经营性人才是其重要的支撑。由于廊坊市体育产业发展历史不长,既懂体育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数量不多。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在近期召开的省、区、市体育局长体育产业发展研修班上要求在3~5年内要加快培养体育产业人才。因此,廊坊市场馆改革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重视体育经营性人才的培养,特别要重视体育经纪人的培养。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把人才培养与开发使用纳入场馆发展规划,建立人才培养基金,确保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同高校、企业等联合培养,拓展人才培养渠道;通过内掘外引方式,开发和引进经营人才。

总之,体育场馆是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其经营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体育事业的发展,要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就必须从数量、规模、管理水平上加大投入,管好、用好体育场馆确保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廊坊体育场馆的管理,只有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创新的思维理念,才能实现其自身的商业价值,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功能,进而成功地走上商业化之路。体育场馆的经营和管理必须打破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等,靠,要”思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式下,大胆改革,大胆创新,走经营创收之路,减轻廊坊市政府的财政负担。

参考文献:

[1] 雷历.体育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综述)[J].山东体育科技,2005,(3):23-25.

[2] 赵元宏,袁建国.廊坊市体育场馆管理现状及对策的初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6):16-18.

[3] 倪刚.BOT融资方式参与体育场馆建设的试用性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2-5.

[4] 钟天朗.体育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1.

[5] 曹可强.上海市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4):45-52.

[6] 汪新建.管理心理学原理[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6-18.

[7] 陈文山.廊坊市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方向―物业管理[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5):12-15.

浴场管理范文第5篇

Abstract: The level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quality of project in highway engineering, therefore,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of highway engineering is the core of the whole high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problems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and corrective measures were described.

关键词: 公路;施工现场管理;问题;措施

Key words: highway;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problem;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048-01

0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陆续完善,公路工程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公路的质量问题也备受观注,使得我们不得不把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作为施工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下面我们就对公路现场施工管理进行剖析,找出问题得出解决措施。

1 施工现场管理所涉及的内容

加强公路施工现场管理一方面要研究其本身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施工现场的某些特点,要想全面理解施工现场管理的含义,就必须要掌握施工现场的特点,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施工现场管理的特点:①施工现场管理的基础性。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是施工企业最基本的管理工作,离不了标准、计量、定额、信息、原始记录、规章制度及教育工作,这些都是施工企业最基础的工作。施工企业只有扎实做好基础工作,才能使施工企业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时候得以适应,提高施工企业的应变能力。②施工现场管理的系统性。施工现场管理是直接对建筑产品进行生产的管理活动,必须把生产出合格的建筑产品作为目标。所以,它是围绕目标系统的活动。③施工现场管理的开放性。施工现场管理是开放的,在它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常常要进行物质与信息的交流,这样才能使生产活动有秩序的进行。④施工现场管理的群众性。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的施工活动和管理工作全部都是现场的人来完成的。所以,施工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⑤施工现场管理的动态性。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随着施工阶段的变化有所变化。

2 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很大一部分质量较好且得到了建设单位的认可。但是也会由于施工现场管理存在问题而造成建设单位不满意的地方。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制定的施工计划缺乏可操作性 制定施工计划的编制人员往往要有专业的知识和较多的现场经验。一般来说,做得比较好的施工企业可以按时按质按量的把制定的较短时间的施工计划完成,但对于较长期的施工计划,尤其是对各个阶段各个工序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很理解的,施工企业完成的就不是很理想。另外,对于那些做得差的施工企业,基本上都无法按计划完成所有的施工计划,就等于把每个阶段的所报的施工计划当作了废纸,而施工企业也没有根据总体工期应该完成的工作量来制定施工计划,只是估计施工人员有可能完成的工作量制定施工计划,从而导致总工期的大大延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时间观念逐渐加强,业主对工期的长短进行限制,使得这方面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2.2 施工的准备工作不充分 在工程建设中,施工现场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由于公路施工易受外界干扰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某些施工现场管理者在施工前往往只是简单的对其周围的环境进行调查,而没有仔细研究工程沿线影响施工的因素,就开始进行施工,当工程一旦受外界的影响就会造成停工或返工,影响了工程原本的工期也使得物力资源造成浪费。

2.3 施工现场管理者管理意识淡薄且素质不高 ①一直以来,在工程建设中,人们普遍都有着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管理经常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虽然各个施工企业都成立了自己和管理机构,但其管理者定位不明确,经常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由于没有找准问题的根源,同类的问题就会反复出现,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②有些管理者没有站在整个工程的位置上思考问题,只是津津乐道于一部分的工程收益,说白了,这些人做的是彻头彻尾的投机活动。③施工现场的管理者对施工质量管理意识薄弱。施工管理的核心和重点是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但是施工企业常常为了抢工期就产生了“重进度、轻质量”的错误意识。

3 改进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措施

3.1 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 施工企业只有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才能使施工过程均衡、协调、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进行施工准备工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建立严格、规范的内部考核、内部激励机制,用制度管理人员,用规章管理工程。②要对工程沿线影响施工的因素进行补充调查,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的调查报告作为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控制预算的依据。③要仔细研究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解决图纸中出现的问题。④要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培训及技术交流,让相关的施工人员对工程的操作过程、技术标准、质量控制都有全面的了解。⑤要从工期、技术、机械设备、材料、自然条件等方面对施工现场进行综合分析,选出最佳施工方案。

3.2 合理配置施工资源 合理配置施工资源会使施工现场的动态投入工程达到最佳状态,是完成阶段工程,获得较大经济效益的关键。所以,在配置资源时要尽量达到均衡。①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来制定人力、材料、机械进场计划;②要根据材料的供应需求与使用情况决定材料储备量;③资源进场要随着天气情况和施工实际进度来进行调配。

3.3 做好施工现质量的管理 公路建设永恒的重点是工程的质量问题,提高所有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施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中之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①要处理好软弱路基问题,保证整体的稳定性。一方面,要做好地表清淤工作、路基分层填筑及振实工作;另外,在非连续地段如施工分段交界处和地基填挖方交界处要加强质量控制。②要严格控制路线的线型和标高。平整度差、纵横坡不适等问题要从路基开始施工时就要认真检查验收,没有达到要求的就必须返工,以免积重难返。

4 小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公路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对整个公路工程的发展极其重要,施工现场的管理者只有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新的管理办法,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才能提高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傅森成.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问题探讨[J].建筑技术.

相关期刊更多

海岸工程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中国城市林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体育科学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集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