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古诗

小学古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古诗

小学古诗范文第1篇

一、在语言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意境美

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教学古诗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选择自己适合和学生易于按受的方式教学古诗,认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诗情入诗境。让学生在诗情诗境中感悟古诗的美妙。古诗教学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法:一是要介绍作者背景。每一首古诗的作者都有他特定的生活背景和个人阅历,学生了解了这些以后,就能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介绍作者背景只是古诗教学的前奏或序曲,因此,教师教学时一定要抓住重点,言简意赅,不能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讲得太多或面面俱到。二是联系现实生活。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搭起入境桥梁。如袁枚的《所见》描绘的是骑牛高歌的牧童,忽然停歌静立捕蝉的生活画面,明白如话,浅显易懂。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想自己心情愉快时放声高歌的情景和平时捕捉蜻蜓、蝴蝶等昆虫时的体验,使他们脑子里呈现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诗中的画面美。三是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音乐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就容易理解诗意;四是要进行丰富的情感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再现能力、想象能力,又帮助学生弄懂了诗意,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之美。

二、在古诗品读中让学生感悟语言美

古诗意境优美,语言奇崛,意涵深远,让人过目难忘。古诗纷繁复杂的语言特点,不易一下子掌握,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而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知识不全面,要很好的把握好古诗的语言特质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帮助他们疏通理解,教给分词连序法这样一种古诗的学法:一是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二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古诗学法具体概括为七个字:扩、留、补、换、调、嚼、考。扩:浓缩的词语要“扩”,就是把诗人本来高度浓缩了的语句加以扩展,使诗句本来的意思明显化、具体化,学生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留:古今通用的词语要保留。诗句中诸如时间、地点、人名等。这样也便于保留诗文原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背诵;补:成份省略是古诗中常见的现象,碰到这种现象,只要把省略了的成份补起来,学生就会不讲自通了。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中“江枫渔火对愁眠”这里就省略了主语谁,谁对愁眠,补上主语以后,学生就容易接受和理解了;换:古今用法不同的词语要更换。因为古诗姓“古”,所以就有古今差异较大的字义、词义和古今不同的语法现象。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死去元知万事空”的“元”,“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乡音未改鬓毛衰”的“衰”等,这些古今意思有别或读音不同的字词,学生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解,因此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讲解;调:就是调整句子的顺序。讲解古诗时,要把因对仗、协韵、平仄等而倒置了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重新调整,调整以后再解释就容易多了。嚼:就是咀嚼、品味,就是说我们在讲解古诗时,对于诗中一些关键的、传神的或者有哲理的字、词、句要引导学生细心地咀嚼、品味,从而把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引到更深一层。考:古人写诗常常引用典故,在讲解时,对于诗句中所用的典故要给学生进行恰当的“考证”,才能使学生弄清诗句的真正含义。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句,这里的“茱萸”,是古代的一种象征物,在讲解时结合有关实例一说学生很快就懂了。

小学生学习古诗重在掌握学习的方法,还要在掌握学习方法后按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把古诗译成生动具体、有情有景、有诗有画的短文,这样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古诗学法,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另外教师还要注意点拨指导,学生运用巩固学法。

三、在古诗朗读中引导学生体会音韵美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古诗以它特具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古诗的教学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他们反复诵读。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而不以背诵为满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除掌握上述教学要点外,我们还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前要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有的课文两首诗,要理解其编在一起的缘由;这篇古诗课文在本单元的作用,与古诗前后课文的联系。二是把诗进行归类。如爱国诗、友情诗、边塞诗、田园诗等。三是适当安排改写、仿写训练。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进行表演、绘画、演唱,真正做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境地,而且使学生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

小学古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欣赏

一、吟唱欣赏

吟唱古诗词是吟诵的继承和发展,所谓吟,就是诵读,一种不急不慢,韵律性、节奏性极强的诵读。所谓唱,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歌唱。在追求古风古韵,又符合现代人的音乐审美心理的同时,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中国经典古诗词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王直方诗话》中记载的一个故事:“东坡守钱塘,功父过之,出诗一轴示东坡,先自吟诵,声振左右;既罢,谓坡曰:‘祥正此诗几分来?’坡曰:‘十分来也’。祥正惊喜,问之。坡曰:‘七分来是读,三分来是诗,岂不十分也。’”一首原本写得并不很好的诗,经作者一番声情并茂的吟诵,坡评委给了他满分。虽然是开玩笑,但这个故事足以说明吟诵对诗词的重要。如,谷建芬老师的20首小学古诗,就是采用吟唱的方法让学生去欣赏古诗词,教学时也可借鉴。

二、字词欣赏

诗歌中精妙的字词,说白了就是“炼字”,是诗人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赏析诗歌中的炼字首先就要分析诗人要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或者主张,而使用炼字的目的就在于,这样的词汇才能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僧敲月下门”的“敲”,这些字无不体现了诗人“炼字”高超的技术,也突出体现了诗词的艺术水平。

三、想象欣赏

想象是古诗词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大多数古诗词都是因景而生情的。如,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在欣赏这些诗歌时,一定要注意把握这一点。

四、诗词图欣赏

一首古诗词常常就是一幅画,我们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结合古诗词的内容联系自己的想象画图,通过这种方法,也是古诗词的欣赏。实际上,在小学的古诗词里,许多古诗词都配制图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道理。

小学古诗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一、课题的提出:

生活中有美,古诗教学中也有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70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古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是一次自主体验的过程。近十年来,在美国兴起的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积累,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实际上,阅读也需要倾吐,可以说阅读是伴随着倾吐的吸收。犹如吃饭,吃饭自然是吸收,但必须分泌唾液、消化液,伴随着倾吐消化液才能吸收食物营养。由此看来,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毫无疑问,必须十分尊重学生这种自主性.

三、课题操作策略:

1、自主感悟,读准诗句。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首先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让学生大声朗读,“不求甚解”地读,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在读中自悟。

2、自主理解,画诗意图。激发学生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诗句的描写,充分发挥想象,画诗意图。古诗把诗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熔铸在短短的几十字中,以少胜多,以大见小,给古诗教学鉴赏者留下充分的再创造的余地。

3、画演古诗,探究诗意。古诗意境深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扩展,想象的空间。诗意图形成了,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又深了一层,在教学中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结合自己画出的诗意图,对照诗句说说或演演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4、讨论交流,体悟情理,品味语言美。进一步启示和激发学生深入地体验和审视感受,领悟诗句中蕴涵的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事理。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引导学生放宽思维,说自己想说的,不要盲从于书本。

5、创设情境,感情朗读,感受意境美、音乐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训练重点在朗读指导上,而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应引导学生感受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古诗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要求教师范读,学生领读,教师学生讲读,指名朗读和熟读成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四、课题实验成效: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无论在改变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内容上,还是在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通过赏析,理解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达到会背诵。

2、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与鉴赏,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古诗教学并不是为了学古诗而教古诗,该实验研究让学生跳出了单纯学古诗的境界,拓宽学习空间,渗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与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的能力与素质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五、课题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进行美的古诗教学研究,利用网络进行古诗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且只留于形式,这样的模式教学,也只能是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反思过去,我们说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使学生终生受益。

小学古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歌;反复朗读;认真体味

诗歌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历史悠久,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据吴越春秋记载,远古人们就曾创作出反映狩猎生活的诗歌《弹歌》,孔子也曾对上古诗歌进行整理而终成《诗经》一书。自汉晋后,诗歌作者日趋众多,至唐朝诗歌这一文学创作形式更是达到了巅峰,不仅诗人众多,诗歌作品更是灿若星河。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仅对于学生知识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学生心理、情感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诗歌作为一种语言凝练、意蕴丰富、节奏感强的文学体裁,非常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通过反复地诵读,也可以达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因此,小学语文课本选用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做好小学诗歌的教学工作也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但作为一名多年奋斗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一线的教师,笔者认为,当前的许多学校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开展得不够好,主要表现在:机械识记、注重讲解、过深挖掘、教学枯燥等,从而影响了小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谈一下小学语文诗歌应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

一、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诗歌大都短小精练、意蕴丰富,且具有较强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大都喜欢诵读诗歌。因此,我们的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而深入体会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不过有的教师在上课时则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字词的教学、释义的解析等被他们看作教学的重点,一节课的知识点往往抄写了一黑板,从而挤占了学生的诵读时间。这样的课不仅教师上得累,小学生更是苦不堪言,天长日久,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逐渐消磨,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因而,对于诗歌教学来说,教师应将其教学重点放在诵读上,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要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自觉体会诗歌的韵律、节奏之美,最终熟读成诵。朗读诗歌最先可以采用教师泛读、录音诵读等方式,使学生听准读音、辩准节律,然后让学生跟读、齐读、逐一朗读等,教师通过指正错误读音和读法,最终使学生达到正确熟练诵读的目的。如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只需读准字词音调、诗的节奏就行了,随后对学生诵读时的错误予以纠正就可以了,至于诗歌的内涵、思想等,尽可能让学生慢慢体味就行了。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诗歌具有丰富的意境,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如此。因此,学习诗歌不能停留在字面意思的探求上,而应深入作品本身,探求诗人字面意思之下隐微曲折的情感。不过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如果让其自行探求诗歌的丰富意蕴,往往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诗歌所呈现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以加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知。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整首诗写得悲壮慷慨,气势磅礴,既充满了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又写出了渴望良将定边,不再有战事的盼求,可谓意蕴丰富。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如果我们不能创设出当时边关苍凉悲壮的意境,则学生就很难对诗句的深刻含义有所领悟,为此,我们可以首先从景物分析入手,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象,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品味。目前大多数中小学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室,为了使学生对古边关有更加明确的认识,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介绍背景知识的视频或图片,以加深学生的认知,同时还可以将学过的其他一些边塞诗融入教学中,从而加深学生对诗的意境的理解。

三、抓住“诗眼”,认真体味

每首诗中,总有最凝练、最传神、最准确的传递主旨的字句,称之为诗眼。抓住这些词句,认真诵读,深入理解,就能很好地把握诗的中心和领会诗人的情感。如“二月春风似剪刀”中的“剪”,“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等,教学这些古诗时,教师就应该重点抓住这些“诗眼”,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随后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增强学生对古诗传递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古诗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以其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蕴以及灿若星河的诗人、诗作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当前,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承载着向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因此,应该加强古诗的教学,探求多种教学手法,引导学生对古诗意境、语言等仍诿栏薪行深入体会和把握,从而使中华传统文化形式不断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小学古诗范文第5篇

料;诵读;创设情境;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0—0074—01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古诗的语言凝炼含蓄,意境深邃,充分展现了汉语之美。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许多古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剖析其语言,探索其趣味,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汲取古诗的营养,探索古诗的真谛。

一、重视古诗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境

任何一首古诗都有其丰富的背景资料:诗人的生活经历与创作历程;与古诗密切相关的创作故事;古诗涉及的相关典故、传说;诗人的相关诗作;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创作风格等等。如果联系特定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加以研究,就能够很好地走近诗人。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古诗的背景资料,体会古诗的内容、情感和思想。

如《江雪》一诗,诗人柳宗元通过自己的所见,展示了一位老翁在寂静、凄凉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诗人为什么写一个老翁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地方垂钓呢?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如果课前学生搜集、查询了作者的有关资料,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就会知道柳宗元是巧妙地表达了自己被贬后的那种失意、寂寞的情怀和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这样就为学生体会诗境做好了铺垫,学生也就能够真正地走进古诗,领略古诗所表达的奇妙意境。

二、反复吟诵诗句,让学生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朱熹《训学斋规》中说得很明白:“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出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然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弄懂诗中的词义、句意,体会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最后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进一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三、精心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情境教学是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使学生身处具体场境中,通过各种感官吸收信息,从而获得生动的形象,丰富具体的知识,激发真的情思,学到活的语言,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协同作用,提高学习效果。”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更感性的认识。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意境。

1.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情境。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就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对瀑布的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沉浸在语言描绘的情境中,进入瀑布的诗境,引出李白的诗。

2.紧扣语言赏析,使学生进入情境。要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感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如《望庐山瀑布》中的“香炉”是一语双关,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炉,表示山极高。“紫烟”看起来简单,但探其究竟,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分析。

3.以图配诗,使学生感受情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古诗文部分也不例外。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