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税收收入

税收收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税收收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税收收入

税收收入范文第1篇

关键词:税收弹性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一、税收弹性的内涵及意义

税收弹性是指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即税收收入变化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例关系,其公式为:

ET=(T/T)/(Y/Y)

公式中,ET为税收弹性,T为税收收入总量,T为税收收入增长量,Y为国内生产总值(GDP),Y为GDP的增长量。根据弹性理论,ET=1时,表示税收与经济同步增长;当ET>1时,表明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即经济的发展能带来更多的税收收入;当ET<1,时,表明尽管税收绝对量可能比较大,但税收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新增GDP中税收集中度下降。在实践中,ET=1的情况并不常见,通常ET的数值总是表现为大于1或者小于1。

税收弹性理论是西方税收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引入税收弹性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强化税收弹性是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在价值规律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的条件下,经济发展必然具有一定的反弹力。而税收的特征之一表现为固定性,税收制度一旦确定,在短期内就不可能有大的经常性的变动。这就要求税制本身具有弹性,能自动增减其收入量,以适应多变的经济发展状况。其次,建立税收弹性是实现政府职能的需要。一般来说,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对食物、衣服等私人产品的的需求逐渐下降,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相应增加了政府在交通、通讯以及政府一般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而且社会福利也将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而不断增加。这些压力都要求提高政府支出水平,增加税收收入。弹性税收能够随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而增加,从而为正常的政府支出提供资金,实现其发展目标。第三,有弹性的税收制度是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西方经济学将税收看作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自动稳定器。在经济过热时,有弹性的税收制度可以保证在经济增长时税收收入自动增加,从而减少企业和个人手中可支配的货币收入,防止投资和消费基金的膨胀,减少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在经济滑坡时,税收收入能自动减少,从而使企业和个人支付增加,刺激经济回升。从这个意义上说,弹性税收具有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熨平经济波动的功能。

二、山东国税税收收入弹性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的经济总量目前居全国第2位,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与此同时,山东省国税税收收入也一直保持较快增长,而且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长速度。本文拟通过对近几年山东国税税收收入弹性的分析,对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考察。

(一)按年份划分

表12001—2005年山东国税税收收入弹性比较

项目GDP税收收入国内增值税、消费税(两税)

增长(%)增长(%)ET增长(%)两税占税收收入比重(%)ET

200110.014.51.4512.067.41.20

200211.78.90.7612.369.51.05

200313.420.21.5113.965.91.04

200415.329.31.9223.162.11.51

200515.222.61.4822.860.31.50

资料来源:《山东统计年鉴(2002—2006)》、《中国税务年鉴(2002—2006)》。

从总体上看,近几年由于山东税收收入大幅度增长,税收收入弹性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进入高弹性增长区,且增长比较平稳。除2002年税收收入弹性低于1外,其他年份均在1.45以上,2004年无论是GDP、税收收入增长速度还是税收收入弹性都达到了近几年的最高值。

(二)按税种划分

表22001—2005年山东国税税收分税种税收弹性比较

税种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涉外企业所得税

占收入的%ET占收入的%ET占收入的%ET占收入的%ET

200160.61.186.81.398.32.754.17.6

200261.80.967.71.936.2—4.52.23

200358.71.047.21.067.33.194.00.20

200455.21.416.91.567.62.204.12.15

200554.41.635.90.518.93.233.50.39

资料来源:同表1。

从总体上看,2001年以来,由于各主要税种呈高增长趋势,因此收入弹性除个别年份稍有波动外,基本上呈高增长态势。企业所得税和涉外企业所得税的收入弹性虽然从总体上高于国内“两税”,但由于“两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占有较高比重,因此“两税”的税收收入弹性变化基本上决定了整个税收收入的弹性变化。

(三)按行业划分

表32002—2004年山东国税分行业增值税税收弹性比较

产业工业增值税商业增值税

增长(%)ET增长(%)ET

200211.00.9412.11.03

200314.51.0811.70.87

200422.21.4517.21.12

资料来源:同表1。

从总体上看,无论是工业还是商业,其税收弹性都呈逐年上扬趋势,且和整个税收弹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工业增值税的税收弹性稍高于商业增值税,但两者都处于高弹性增长区域。

(四)按所有制划分

表42001—2004年山东国税分所有制类型税收弹性比较

企业类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涉外企业个体私营企业

20010.41—6.514.07

20020.14—2.212.18

2003——0.961.78

20041.070.411.852.01

资料来源:同表1。

从总体上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税收弹性明显低于涉外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其中2001年—2003年,集体企业出现了连续三年的税收负增长,2002年国有企业税收弹性仅为0.14,2003年则出现了税收的负增长。而另一方面,涉外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税收弹性则保持稳定,且处于高弹性增长区域。

(五)按地区划分

表52005年山东国税分地区税收弹性比较

地区GDP增长(%)税收收入增长(%)ET

全省合计15.222.61.48

济南15.68.60.55

青岛16.915.10.89

淄博17.126.71.56

枣庄17.433.81.94

东营17.736.82.08

烟台17.621.01.19

潍坊17.126.51.55

济宁17.317.61.02

泰安17.230.01.74

威海17.411.90.68

日照17.643.42.47

莱芜18.545.52.46

临沂17.221.81.23

德州17.228.91.68

聊城17.524.11.38

滨州17.738.22.16

菏泽17.326.71.54

资料来源:《山东统计年鉴》(2006年)。

分地区看,全省17市基本上都处于高弹性增长区,有一半以上的市税收弹性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近几年发展较快的日照、莱芜、滨州等市税收弹性更是达到新高,菏泽、枣庄等一些欠发达地区的税收弹性也都有较高增长。

三、山东国税税收收入弹性高增长的因素分析

近20年以来,我国税收收入增长不快,低于GDP的增长幅度,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致使宏观税负持续走低。然而1996年以后,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税收征管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呈平稳上升趋势,由1996年的10.18%上升至2004年的17.66%,特别是“十五”时期,税收步入快速增长期,年均递增17.7%,超过GDP的递增速度,平均弹性为1.37。与此同时,税收弹性系数剧升,结束了以往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趋势。在这个大背景下,山东也出现了相应的连续高弹性增长,这和国家的整体趋势是吻合的。因此,对山东国税税收收入弹性差异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山东国税税收收入弹性高增长的总体因素影响

1.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理论上,税收收入的增长必然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高度相关。近几年,全国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为税收收入的增长提供了源泉、动力,这是税收收入高弹性增长的根本所在和前提基础。而山东国税从2001年以来,税收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应该说和国家经济总量在整个“十五”时期保持较快增长的大趋势是相协调的。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分析,近几年山东投资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000多亿元,是“九五”的2.9倍,年均增长30%,有力的拉动了经济的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客观上必然要求追加税收,同时通过进行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一些重点行业如电力、纺织、机械、冶金、电子、建材中形成了不少的新的税收增长点,为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动力。从消费来看,近几年来,山东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增长加快,“十五”时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5%左右,消费作为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山东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拉动了税收的增长。从出口来看,按照乘数理论,出口总值每增加100元,可相应增加GDP200元左右,由此增加“两税”收入11.48元,2005年山东外贸出口总额达到462.5美元,增长28.9%,按照出口增长与税收增长的比例测算,仅出口一项在2005年约增加“两税”收入9.5亿元。由此分析可以看出,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山东国税收入的高弹性的主要因素。

2.经济环境因素分析

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对我国的税收收入增长也是至关重要的,山东近几年外贸、外资的较快增长得益于国际环境的稳定。从国内和山东情况看,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还有经济效益提高、重工业增长加快、价格稳中有降、所有制结构持续调整等因素,这些都客观上为企业及时足额缴纳税款提供了坚持的基础,保证了征收率的提高,从而带动税收收入弹性的增加。

3.税收政策与税收制度因素分析

税收制度是税收参与社会分配、取得多少收入的决定性因素;税收政策则是运用税收增减变化来影响和控制经济运行、经济结构合企业行为。从税收政策与税收制度因素的影响来看,一方面,在我国现行的税制和税收政策中,税收减收因素较强。如在税制中存在税种覆盖面有限、行业与产业之间税负不平衡、税率结构不合理及出口产品实行“免抵退”制度等问题;另一方面,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种所实行的优惠政策也是造成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重要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考察年度中,适应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经历了比较大的调整,如企业期初存货进项税款抵扣政策、外商投资企业“超税负返还”政策、校办、民政等几类企业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的到期,这些减收因素的减少及利息税开征、证券投资市场活跃带来的证券交易印花税大幅增加等政策性增收因素的增加均是实际税负上升的原因。另外,近几年规范执法观念的深入人心和内外部各类监督检查力度的加大,随意变通政策、越权减免税、不征少征的现象得到了根本的控制,税收收入弹性的提高成为了必然。

4.税收征管因素分析

近几年国家各级税务部门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强化税源管理;加快金税工程,强化增值税的征收管理;加大推进清理欠税、缓税工作,税收环境逐步得到了改善,偷漏逃税现象大为减少,为税收收入的高增长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如通过加强征管,个人所得税年均递增34.3%;统管金税工程建设,增值税征收率达到70%。从山东来看,近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省纳税申报率、申报正确率逐年提高。再比如2004年山东商业增值税收入完成74.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主要得益于一系列加强商贸企业增值税管理的措施。税收征管的加强是山东税收收入弹性高增长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山东国税税收收入弹性高增长的结构因素影响

1.税制结构因素分析

我国现行的税制结构是以流转税为主、所得税为辅的“双主体”结构模式。在流转税收入中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约占税收总收入的70%以上,其中增值税约占50%,而能够参与经济调控的以所得税为代表的直接税比重,则由过去的28%左右下降到现在的18%。这是结构模式决定了流转税和所得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占有绝对比重。如表1所示,山东的“两税”的占到了全部国税收入的60%以上,最高年份达到69.5%。因此,流转税和所得税的变化直接左右税收弹性系数的变化。2001年—2005年山东“两税”增长速度均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税收收入弹性必然会随之提高。所得税虽然在税收收入中占的比重不大,但在考察年度内所得税增长较高,同样成为拉动税收收入弹性呈高增长的主因。

2.产业结构因素分析

由于各产业对税收收入的贡献率不同,因此不同产业的增长对税收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是不同的。近几年,山东省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工业结构逐渐向高附加值产业方向变化,工业企业内部结构也获得了良性调整,企业销售收入中的应税增值额扩大。从表3中可以看出,2003年以来工业增值税对税收弹性的贡献逐步大于商业增值税。

3.所有制结构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在注重强化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出了扶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断显现,目前,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到全省GDP的1/3,民企上交税金占到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而国有、集体工业由于经营机制、统计指标口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产值及税收发展较慢。表4数据显示:在多种所有制形式中,个体私营企业、涉外企业税收增幅较高,税收弹性处于高弹性增长区域,且明显比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高,对整体弹性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区域差异因素分析

近几年,山东加大了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力度,各市经济增长都保持了较高的速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总体上趋缓。整体经济的稳定增长及经济发展差异的缩小,使税收收入的变化也表现出相应的规律。从表5中不难看出,山东全省各地区的税收弹性大都处于高增长区,这也是拉动全省税收弹性稳步提高的重要原因。

四、结论

(一)山东国税税收收入弹性总体判断

税收弹性有很多因素决定,具有总量上的原因,也有结构上的原因;既有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征管上的原因。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仍处于转型时期的过程中,由于本身管理体制和税制结构的不稳定和不成熟,决定税收弹性的因素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如果简单地要求税收收入弹性总是围绕着1上下波动,是不客观的。本文所分析的山东省,虽然税收弹性连续出现了高增长,但仍处于正常范围。

(二)当前税收收入弹性存在一定负面影响

税收收入弹性的连续的高增长,也会对经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世界银行顾问凯斯—马其顿通过对20个不同税负的国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税收每增长1%,GDP增长率减少0.36%的结论;我国学者采用1979—1999年统计资料进行回归分析,也得出相似结论,税收每增加1000元,GDP大约减少2300元。可见,长期的税收高弹性和高税负很可能造成经济与税收之间的恶性循环。当前必须按照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税收中性原则适时调整税收制度及税制结构,切实规范执法,使税收与经济得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江.论税收的弹性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01.11.

2、郭健、王栋.山东: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实证分析.宏观经济管理.2006.2

税收收入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税收收入与GDP 关系的分析,研究了我国税收与GDP 的发展及现状,指出了税收收入增长速度与GDP的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促进我国税收收入与GDP持续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税收收入;GDP;增长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收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税收收入的一种形式。一方面税收的增长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税收又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合理的税收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调节收入差距、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收收入与GDP都取得了巨大发展,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增长率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我国税收收入和GDP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一)税收与GDP的总量状况分析

1.税收总量分析

从1994 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税收收入增长趋势大体呈现指数增长,从总量来看,我国税收收入从1978年的519.28亿元,1993 年增长幅度显著,到1999年税收总收入高出一万亿元,从此增长幅度更是显著,短短4年里又突破两万亿大关,从2009 年-2011 年增长尤为显著,2011 年税收收入即增长到89720.31亿元。

2.GDP总量分析

我国GDP 呈现指数增长趋势,2001 年突破一万亿大关,高达109655.2 亿元,从2005-2008 这段特殊的历史时间里,中国的GDP在2008 年达到54223.79 亿元,由于我国工业化与现代化的推进,我国第一产业稳步推进,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扩大,尤其是为了08年的奥运会,国家加大投资力度,二三产业在这四年里发展较快,有力的推动了在这四年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2011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471564亿元。

(二)税收与GDP的增长速度分析

1.税收增长速度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收增长迅速,平均增长率为17.962%。从总量来看,1992年以前,由于我国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期,政策变动较大,税收增长率也随之高低变化,增长不稳定;1992 年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与国民的持续快速增长,税收增长率也比较稳定,在20%左右上下波动,平均为18.658%,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

2.GDP增长速度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率较稳定些,自从改革开放以来,GDP总额平均增长率为16.085%,低于税收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从总量来看,我国GDP增长率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9 至1990 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GDP增长率年度变化大,增长不稳定;第二阶段是1990 年至1999 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GDP 增长迅速增大又逐渐回落,是一个走向过热又逐渐回归的过程;第三阶段是1999 年至2011 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经济增长快速稳定,增长率逐渐上升又逐渐回落,最终上升趋于平稳。

(三)税收收入的弹性分析

税收收入的弹性是西方税收理论的概念,是指税收收入的变化与国民收入情况的比率,也称为税收的GDP弹性,其主要方法是对税收与经济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目的在于通过对税收收入弹性的研究有助于国家对整个宏观税收的负担程度进行了解和分析,以便了解和掌握税负的变化,从动态上分析税收与经济变化的规律。

1.当税收弹性大于1 时,表明税收富有弹性,税收的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或者说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2.税收弹性等于1 时,表明税收增长速度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相同,或者说与当时的经济发展同步。

3.税收弹性小于1 时,表明税收的增长速度低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或者说低于同期的经济增长速度。

一般来讲,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公共产品的需求量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这就需要国家征收更多的税收收入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会要求税收弹性必须大于1或至少等于1。税收弹性收入只有在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同或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政府职能的正常履行,才能为经济增长保驾护航。因此,只有在税收收入增长幅度大于或至少等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的前提下,社会才能顺利发展和进步。

二、税收收入与GDP关系总结以及政策性建议

(一)税收收入与GDP关系总结

税收收入与GDP呈现线性关系揭示了中国税收收入与GDP 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决定着税收发展的速度,当然税收又会反作用于经济。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规模的大小、质量的高低决定着税收的总量、增长速度和税收的结构比例。同时,税收作为经济方面重要的调控手段,也会通过税率、税负、税收优惠等在投资、消费、分配和结构调整等诸多方面对经济增长速度产生影响。因此,市场经济越发展,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就越紧密。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税收收入与GDP 都呈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表明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税收收入的多少揭示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品与发展速度,而税收的多少同时又制约着一个国家的投资与社会各方面建设。

(二)优化我国政府税收收入结构的对策

1.不断完善和改革投资方面的税收政策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表明,能否吸引投资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投资率的形成和保持是影响一个国家中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对中国这个发展快速、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国家必须制定政策、改革税制,刺激和鼓励企业投资。

2.正确制定有利于消费扩张的税收政策

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消费品的需求数量和需求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前人们很少购买的所谓奢侈消费品、非生活必需品有的已成为普通消费品而且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同时也涌现出一些新的高档的奢侈消费品,其价值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应对其征税范围、税率作适当调整和改变,以保证税收收入的合理增长。

3.正确看待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税收收入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收入分布函数;个税改革

中图分类号:F1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077-05

引言

个人所得税向来是民生热点和“两会”焦点。个人所得税作为一个与人们密切相关的直接税,对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支持财政收入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合理测算税收收入对协助财政部们进行预算管理,合理评估财力,提高政府间转移支付水平,探究税收公平,优化个税结构,促进个税改革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在基尼系数、应税收入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修正并构建基于居民收入分布的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的测算模型。接下来,利用宏观分组数据并对其进行模拟与调整,还原真实数据,拟合出我国居民的收入分布函数。并据此实际测算了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然后根据所得结果对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此外,利用灰色模型,进一步估算了我国个税的实际税收收入。最后,总结前文结论并据此提出有关个税改革与税收征管方面的政策建议。

一、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积分模型

目前,个税应税所得被分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等11项,分项计征。同时,依照《个人所得税法》我们能够得到任意一项应税所得税收收入能力的计算通式,如式(1)所示:

税收收入能力= 应纳税所得额①× 适用税率 (1)

=(应税所得-费用扣除标准)× 适用税率

不难发现,(1)式中“适用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由《个人所得税法》明确规定,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视为已知常量;而“应税所得”则是基于“居民收入”的随机变量。那么,式(1)实际上仅随居民收入变化而变化,税收收入能力则应是“居民收入”的单变量函数。因此,为了测算税收收入能力,我们只需要获得居民收入的概率密度函数②即可。

据此,我们不妨假设居民收入为X(元/年③),其概率密度函数用fX(x)表示,任意一项应税所得Y(元/月)可以表述为:Y=kX/12(其中,k表示该项应税所得占居民收入的比重)。计算可得Y的概率密度函数fY(y),可以表示为fY(y)=fX()。比照式(1),令该项应税所得的费用扣除标准为T,适用税率为t,N表示全国总人口数。则该项应税所得Y的税收收入能力R可以表述为:

其中,G表示基尼系数,X 表示该区域的人均收入。因此,只需求得居民收入的均值与基尼系数,即可唯一确定居民收入分布函数的两个参数μ与σ,从而唯一确定分布函数。

2.我国居民收入的均值测算。考虑到国家统计局组织的居民收入调查是按城镇、农村两部分分别进行的,所以想得到居民收入的总体均值和基尼系数,就必须将农村数据与城市数据二者整合。整合方式概括而言,就是将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加权求和,权重的依据是城乡居民人口比重。用公式表示即:

ωurbanχurban+ωruralχrural=χ

其中,χurban表示城镇人口的人均收入,χrural为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ω表示两者的权重,χ为全国的人均收入。

3.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G的测算。基尼系数是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差异的指标。结合每一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数据,通过R程序计算,可以得到相关年度分区域的基尼系数。同时以城镇、农村面积作为相关权重,加权求和得到全国的基尼系数,用公式表示即:

G=SruralGrural+SurbanGurban

其中,Gurban、Grural分别表示城镇、农村的基尼系数,Surban、Srural表示以城镇、农村面积作为权重的系数。

三、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的测算

(一)基尼系数与居民收入均值的测算结果

由于可以用城乡面积数量作为权重的方法即可用以计算全国城乡居民整体的基尼系数G,因此根据计算的我国城乡居民分别的基尼系数和相关年份的城乡面积作为权重,可以得到2010―2014年份全国的平均基尼系数分别为0.59245、0.5895、0.58785、0.56405、0.54485。通过计算可获得了全国相关年份的基尼系数如上,综合比较各类机构与各项研究所得出的基尼数,本文调整所得的基尼系数是具有一定的可信性的。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布的拟合

经过计算可知,2010―2014我国居民收入的概率分布函数的标准差分别为1.0607、1.1031、1.1324、1.1597、1.1738。同时,其标准差σ与居民收入的均值与也存在如下的关系:

本文通过Mathmatica计算求解可得,得到2014年的个税收入分别为8 632亿元,实际实现税收收入为7 377亿元,考虑存在一定的税收流失,与结果较为准确(见图1)。

此外,中产阶级居民承担了主要的税收收入,他们也是税收收入来源的主力军。

四、基于灰色预测模型GM(1,1)的实际税收收入的估测

(一)模型的选取与概述

由于税收流失的存在,税收收入能力并不等于实际税收收入。影响实际税收收入的因素很多,如税基变化、政府征税效率等等。若想对实际税收收入进行预测,一方面可以通过预估税收流失率,然后利用实际税收收入=税收收入能力税收努力=税收收入能力(1-税收流失率)计算税收收入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来估测实际税收收入能力。通过基于居民收入分布的税收收入模型估测可以清楚地解释税收收入的变化,而GM(1,1)可大致估测税收收入的规模,用以检验方法是否合理。结合两者方法,即可得到较为可信且可以解释清晰的结果。

(二)模型的建立

由上述可知,GM(1,1)的白化实际上就是一个由离散到连续的过程。

(三)模型求解与检验分析

依据2000―2014年十五年个税实际收入数据,利用Matlab2015.a,可以预测出未来个人所得税实际税收收入。拟合结果(如图2所示)。

21世纪以来,个税的实际税收收入大抵呈指数分布。这一方面是源于我国居民收入的大幅度提升,同时也有个税制度改革的影响。个人所得税近年来增速加快,根据估计2015―2018年的实际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为8 417亿、9 314亿、10 688亿、12 265亿元左右。根据我国国家税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个人所得税实际税收收入为8 618亿元,与估测结果相近。从图2也可看出,该模型拟合效果良好。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据估计我国2014年的税收收入应为8 632亿元,实际实现税收收入为7 377亿元,由此来看,仍存在较大的税收流失,其中工资薪金项目,由中产阶级承担着较大的比重的个税负担,而富裕阶级缴纳的个税远远低于中产阶级。此外,对于实际实现收入可建立灰色模型GM(1,1)进行预测,据估计2015―2018年的实际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为8 417亿、9 314亿、10 688亿、12 265亿元左右。

(二)政策建议

1.完善个人信息记录系统,并做好数据统计工作。相较于欧美等国,目前我国的个人信息的记录、统计工作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完善个人信息记录系统,一方面为政策研究员提供数据支持,从而使其能够根据我国国情,有所依据地制定合适的方针政策,从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仅凭专家预估,难免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出入。另一方面,个人信息的记录、统计也使得税收征管更有效率。很大程度上,个人信息的记录可大大降低偷税、漏税的几率,从而提高税收成果,促进我国税收征管工作水平的提升。此外,提高相关部门间信息共享程度,实施财产实名制,也将帮助信息记录、统计工作顺利实施。

2.“以人为本”、完善个税费用扣除制度,保证税收收入连贯性。目前,个税改革的大方向已经确定,即由分类制走向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税收制度。其改革的重点在于对费用扣除项目的选择与标准的选定。费用扣除的核心在于依据个人情况对其生计费用予以一定的扣除。为了体现“公平税负原则”,应当摒弃现行的“一刀切”的定额或定律扣除制度,而应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采用基础扣除和特别扣除相结合的个别扣除法。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制定政策前,需进行翔实的统计测算,以避免税收的突变,保证税收收入的连贯性,促进税收公平。

参考文献:

[1] 茆诗松,程依明,濮晓龙.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贾康,梁季.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问题研究――兼论“起征点”问题合理解决的思路[J].财政研究,2010,(10).

[3] ACIR,1993,RTS 1991:State Revenue Capacity and Effort[R].Information Report M-187 Washington:AdvisoryCommission Inter- governmental Regulation.

[4] 易楠.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能力的测算与研究[D].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10.

[5] 李国锋.个税起征点政革对纳税能力的影响基于居民收入分布的估算[J].盗烤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8).

税收收入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地方财政职能的实现需要一定的财权与之相匹配,分发挥税收组织收入的作用,优化税收收入结构,既要充分挖掘地区税收潜力,又要不破坏税收源泉的税收征管方式应该成为税务部门工作的重点。

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税收的调节。因为一方面地区税收收人的多少直接关系着当地政府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决定经济发展的后劲;另一方面税收政策能够调节产业结构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很好地实现地区发展目标和方向。总之,税收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加强税收管理,促进税收收入结构优化,并持续有效的增长,是当地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此,笔者结合近几年我区税收和经济发展情况,分析税收的收入结构,并对完善地方税收若干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优化江北地方税收收入结构的若干政策建议,以便更好地掌握全区税收结构特点,实现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并为江北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 税收结构与地方税收收入

税收管理是指税务机关依照税法组织收人的管理手段。没有税收管理,税务部门将丧失依法征税的主动权,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无从谈起,税收活动也就无法实现;加强税收管理,便有了依法治税、依法征管的基础,从而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才有了保证。

1994年实行分税制,国税和地税的收入及相关税种的分成,直接影响着地方税收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税收管理的状况对经济有着广泛的影响。从税收收入的划分来看,地方政府的固定税收收入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契税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享收入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加强税收管理优化地方税收收入结构得税、营业税、资源税等。以所得税为例,2002年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分成的比例是50%和50%,从2003年开始,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分成的比例就变成60%和40%。由此可知,在税收收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税收收人结构的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因此中性并带有弹性的税收结构,能够保证税收收入的合理有效增长;优化的地方税收收入结构,能够保证地方政府履行职能所需财力,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执政能力的重要保障。

2 江北地方税收收入概况分析

2.1总量增长情况

我国现行的地方税制模式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建立起来的。目前,江北地方税收收人主要包括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及其他各税。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江北地方税收收入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1998年江北实现地方税收收入6552万元,到2007年地方税收收入猛增至185340万元,增长近28.3倍,年均增长率达45%。

江北地方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1998年为3.51%,2007年为10.11%,最高的2004年为12.3%。按国际惯例,实现分税制的国家地方税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在7%以上,江北这一比重已达到国际平均水平。总之,无论是从绝对量还是相对量来看,江北地方税收收人都保持又快又好的增长势头。

2.2主要税种增长情况

江北地方税收收入主要税种包括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等四大类,其中,企业所得税收入已连续7年超亿元,营业税收入已连续5年超亿元。但是受近年来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的推动,房地产业、建筑业实现的营业税收人增长迅猛,目前营业税已经在总量上大大超过企业所得税,成为江北区地税收人的第一大税种。2007年,江北营业税收人为80392万元,占地方税收收入185340万元的43.38%;企业所得税收人为539l3万元,占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为29.09%;个人所得税收人为24835万元,占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为13.4%。可见,两个所得税和营业税两项收入占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已达到85%以上,成为江北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所得税在日、韩是地方税主体税种。如日本都道府县税收收入4o鬈来源于事业税,市町村税收收入中51%为居民税收入;韩国市郡级税也以居民税为主体税种之一。所得税适宜于作地方税的特点主要有:(1)税源潜力大;(2)依能课税,能更好体现公平原则;(3)较好地体现受益原则。江北地方税收收入结构的基本格局也充分表明所得税在地方税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但将所得税作为地方税收的主体税种要求地方政府有较高的税收征管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所得税成为地方主体税种的进程。

3 优化地方税收收入结构若干问题探讨

3.1主体税种选择

地方税主体税种的地位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各税种的成长性,分阶段、动态地确定地方税主体税种。正确选择地方税主体税种是建设和完善地方税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优化地方税收收入结构的关键环节。地方税主体税种的选择应满足两个基本条件:税源充足稳固、税基具有普遍性。因此,基于江北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税制结构现状,并借鉴国际经验,现阶段可以选择、确立营业税作为江北地方税主体税种;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未来逐步将财产税和营业税作为江北地方税主体税种。

3.1.1营业税

从1994年分税制以来,除个别年份外营业税收人占江北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超过40%,居第一位。营业税依据明确、征收普遍,作为地方税的主体税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必须注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税制改革的深入,营业税征收范围将会逐渐缩小,其中运输、建筑等行业有可能划人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虽然随着增值税征收范围的扩大,营业税收入会有所下降,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为营业税的征收提供了广阔的税源,加之征管手段的日臻完善,营业税仍将保持相当水平的收入规模。因此,营业税有望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江北地方财政收入重要来源的地位。

3.1.2财产税

我国现行的财产税包括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契税等,以及尚未开征、酝酿实施的遗产税。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人口不断涌人城市,普通住宅和其他房地产将不断增长,房产税税源充实稳定。同时,房产具有地点固定,不能移动、不可隐匿等特点,便于税收征管。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缴纳车船使用税的纳税人将越来越多,车船使用税的增长值得期待。随着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等交易的增加,契税也会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同时,中产阶层的兴起为开征遗产税奠定了客观条件,未来遗产税收入也很可观。因此,财产税具有税源的广泛性、征收的区域性和固定性等特点,征收成本很低,未来财产税必将成为地方税的主体税种之一。

3.2关注所得税

2002年以前,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地方税的重要税种,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从2002年1月1日起,所得税改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不再属地方税种。从严格意义上讲,不能把所得税归为地方税体系,但研究地方税收收入又必须注意所得税问题。这是因为,随着个人收人的不断增长和内外资企业的规模扩张,地方最终能拿到所得税收人仍是相当可观的,完全排除所得税来研究地方税收收人结构的优化问题是不完整的。因此,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所得税收人占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有望稳步提高。

4 优化地方税收收入结构的几点建议

4.1突出地方税主体税种

4.1.1巩固营业税

营业税作为现阶段江北地方税主体税种是由江北实际所决定的,确保地方税主体税种,尤其是营业税的稳定,是支撑江北地方财力的客观要求。因此,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不仅有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而且对培育新的生财点、提高营业税收人乃至地方税收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1 .2统一房地产税

我国现行的和房产、土地有关的主要税种有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房地产税,对内资企业征收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对外资企业征收城市房地产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是区级固定收人,土地使用税是市、区县共享收八。这3个税种其实都和房产、土地密不可分,同属于不动产税性质。本着统一内外税制、简化税种的原则,有必要将这3个税种合并统一征收房地产税,并合理确定税率,使该税种能够随着房地产的增值而不断增加,使其成为区级收人主体税种,使区县的利益得到保证。

4.2改革税收计划分配方法

有必要改革税收计划分配方法,将税收改入增长与gdp增长挂钩,将gdp作为制定税收计划分配的主要依据、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税收收人增长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对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各级政府要积极配合税务机关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例如支持第三产业和非公经济的发展,使其为地方税收增收提供更多的税源。

4.3既要狠抓重点税源,又要不放松一般纳税户

重点税源户纳税情况可以左右江北地方税收收人的整体形势,对税收收人任务的完成和稳定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组织收人的“牛鼻子”。目前江北重点税源户纳税已占地方税收收人的50%以上,要随时了解和掌握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税款的实现、入库、欠缴等情况,努力提高其申报人库率。要通过抓重点税源,达到稳定和调控收入的目的。在狠抓重点税源的同时,要坚持抓“大”不放“小”。无论税源收人大小,都要十足收齐。要坚持“大税小税一起抓”的原则,在加强对主体税种征管的同时,继续加大对零散小税的管理,努力挖掘税收潜力。

4.4加强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行业的税收管理

近几年尽管采取了许多措施,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部分领域管理偏松,存在税收死角,漏洞较大,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还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今后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加强税收政策研究,按照税法规定,不断拓展征税领域.要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特别要加强对邮电通信、金融证券、房地产、广告咨询、饮食娱乐等领域和高消费区、高收人群体的税收征管,以第三产业税收的较大幅度增长,来推动整个江北地税收人的稳定增长。

税收收入范文第5篇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立足安徽省营改增试点现状,分析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税负影响,认为营改增试点后,交通运输业中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会减轻,但一般纳税人的税负会增加;同时,现代服务业税负也会减轻。由于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截止到2013年年底,营改增对安徽省税收收入的影响并不凸显。总体上看,安徽省税收收入、增值税以及营业税总额都在增加,但增值税增幅在加大,而营业税增幅在缩小。

关键词 :营改增;税负;税收收入;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F8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156-02

安徽省作为营改增试点最早的省份之一,研究分析营改增对安徽省税收收入的影响,对今后营改增的扩围有重要的意义;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我省乃至我国税收收入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因此,营改增对税收收入的总量和结构都会产生影响,进而会影响到财政收入和支出,从长远看,安徽省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营改增的影响[1]。

1 安徽省开展营改增试点现状

营改增试点后,全省地税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税收工作安排,统筹做好税收收入征管和纳税服务发展两项工作。2013年,安徽省地税部门全年共完成税费收入2000多亿元,实现了“总量破2000亿、双双超计划”的目标。同时,积极推动税收管理创新,成功开发出新的地税管理系统,有利于推进税收征管数据在省级税务部门“大集中”,全面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我们要继续做好对试点前期营改增的“1+6”行业跟踪管理服务工作,尽快做好营改增试点扩围工作,完成广播影视行业、铁路运输以及邮政业进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工作,积极推进税制改革工作。

截止到2013年底,安徽省“营改增”涉及纳税人户数已达6.91万户,比年初增长64.1%。其中:一般纳税人8817户,占比12.76%;小规模纳税人60282户,占比87.24%。交通运输业46919户,占比重67.9%;现代服务业22181户,占比重32.1%,这和安徽省的现状是吻合的,说明安徽省的现代服务业还不够发达,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2 营改增对相关行业的税负影响分析

2.1 交通运输业的税负影响[2]

2.1.1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纳税人税负影响

2.1.1.1 小规模纳税人。营改增试点后,交通运输业中的小规模纳税人采用与试点之前相同的税率3%,计征采用简易征收办法,且进项税额不得抵扣。交通运输业的小规模纳税人实际税负为1/(1+3%)*3%=2.91%,和试点前3%的营业税税率相比较税负降低了(2.91%-3%)=-0.09%,降低幅度虽然不大,但却可以直接增加企业利益。

案例:某A公司是一家小型运输企业,年营业额为30万,利用本轮营改增试点的政策规定,A公司被定义为小规模纳税人,则A公司的实际税率从3%降低到2.91%,结果A公司的税负大约减轻了300000*(3%-2.91%)=270元,这样直接增加了A公司的利益。

2.1.1.2 一般纳税人。营改增试点后,交通运输业中的一般纳税人采用11%的增值税税率。交通运输业中的一般纳税人的实际税负为1/(1+11%)*11%=9.91%,这较营改增试点后采用11%的增值税税率下跌(11%-9.91%)=1.09%,不过和过去执行3%的营业税率相比较税负任然上升(9.91%-3%)=6.91%,即使在考虑扣除进项税的影响情况下,如果它没有发挥强有力的作用,这种上升是巨大的[3]。

2.2 现代服务业的税负影响[4]

营改增规定,现代服务业包括研发和技术、化和创意、物流和签证咨询服务等行业。营改增试点后,现代服务业将采用6%的增值税率。现代服务业营改增前适用5%的税率,适用“服务业”营业税税目,营改增试点后采用增值税低档6%的税率,表面上看税率增加了(6%-5%)=1%,但是实际税负为1/(1+6%)*6%=5.66%,较试点前税负增加了(5.66%-5%)=0.66%,考虑到增值税进项税额17%的抵扣作用,这会导致实际营业税税负高于增值税税负,这有利于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3 营改增对安徽省税收收入的影响评估

3.1 总量评估

2013年,安徽省全力推进“营改增”试点,全年全口径国税系统共组织税收收入142304000000元,同比增长6.6%,比上年增加收入8828000000元;全省地税系统共完成入库各项税费收入共212600000000元,较上年增加收入31100000000元,增长率为17.1%,并且收入规模首次突破了200000000000元大关,其中包括,地方税收收入139800000000元,较上年增加收入18200000000元,增长率为15%,且超出1.7个年度计划增长目标百分点。以下就营改增试点前后安徽省税收收入总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由表1可以发现:安徽省2009年至2013年税收收入的总额在不断增长,但是增长的幅度在不断下降,2013年较2012年税收收入增长的比例变化不大,说明营改增试点到目前为止对安徽省税收收入总额影响并不凸显;增值税的总额在不断增长,增长的百分比也在波动上升;2013年较2012年增值税增长的百分比变化很大,有6.44%增加到28.07%,说明营改增试点到目前为止对安徽省增值税的影响很大;营业税的总额在不断增长,但是增长的百分比在不断下降,尤其是2012年和2013年下降的比例比较大,2012年比2011年下降10.87%,2013年比2012年下降7.76%,说明营改增试点到目前为止对安徽省营业税的影响较大。

3.2 结构评估

在我国,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这6项税收的收入就占我国税收总额的85%以上;另外,还有资源税、财产税和其他一些类型的税收。在安徽省乃至我国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和营业税占有比较大的比重,下面就营改增对安徽省增值税和营业税结构变化做出分析。

由表2可以发现:安徽省2009年至2012年增值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不大,2013年增值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略有回升,这说明营改增试点提高了增值税的比重;2009年至2013年营业税占税收收入比重在波动下降,而且2013年较2012年仍然在下降,这说明营改增试点降低了营业税的比重;增值税和营业税占税收总额比重也在波动下降,不过下降的幅度也不大,说明营改增对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总额影响不太明显,增值税和营业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4 结论

营改增试点后,促进了相关产业的结构性转变升级和服务业的发展,营改增试点取得了减税增收的双重效果,全省税收收入仍然在增长,增值税和营业税仍然是税收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营改增降低了交通运输业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但是大部分一般纳税人的税负会增加。营改增中增值税的实际税负低于营业税的实际税负,这对现代服务业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截止到2013年年底,营改增对安徽省税收收入的影响并凸显,税收收入总额在增加,增值税和营业税总额也在增加,不过增值税增加的幅度在增大,营业税增加的幅度在减小,说明营改增试点改变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结构。

我们任然要继续努力,认真总结经验,对营改增实施以来的工作进行“回头看”,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问题,该完善的及时完善,为下一步营改增扩围做好准备,扎实稳妥推进营改增扩围工作,努力实现增加收入和实现结构性减税与促进企业发展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左明,王东。营改增对地方税收带来的影响[N]。江苏经济报,2012-10-30(B02)。

(2)吴惠婷。营改增试点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2年第23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