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禅宗思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王维 禅宗 空灵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隋唐时期达到一个顶峰,并产生了诸多佛学宗派。其中,禅宗影响最大,王维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政治上的失意。使王维退隐山林,过起一种闲适自然的亦官亦隐生活。在这种生活中。他将自己所领悟到的宗教思想融入到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之中,再加上对他对自然深刻透彻的观察,用忘情于山水田园而甘于寂寞的情怀加之空虚之心去体味生活,表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坡《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的深远意境。使人在悠然的山水田园美景中,品味禅学的精深。
一、佛学与审美的有机结合
吴功正先生在《唐代美学史》一书中这样评价王维与禅学的关系:“他把禅趣融为诗趣,以禅的精神作为诗的审美精神,他用禅的体悟方式作为诗的体悟方式。这样,在王维那里。禅与审美便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出神入化。”王维把参禅领悟到的意境渗入作品中,使他的山水诗蕴含着一种禅意,体现出蕴含禅理趣味的优美的意境。如《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云峰、古木、没有人迹的山径,配上幽咽的泉声、凄冷的日色和曲折的潭岸,呈现出一幅幽美的画面。这些景物的描写,正是诗人禅寂心境的写照。
王维在孤独与寂寞中,走进大自然。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过程中,将自己的佛学思想与审美体验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优美而又富有哲理的艺术意境。“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野花盛开,谷幽鸟鸣,夜静林寂,折射出清幽的禅趣,寄寓着诗人的幽独情怀。外在景物与内蕴的禅静有机结合,即山水审美体验与禅的静默观照合而为一,使人在欣赏到幽美画面的同时,也体味到作者所追求的没有烦扰的寂静祥意。在这些诗歌中。作者抛开日常的思维逻辑,而将审美艺术建立在自己的直接感悟之上。将淡远的心境与超脱之感借自然之景而表现出来,让人感悟其中的精髓。
二、空灵、静谧的意境美
禅宗的境界中,“空”是一个核心概念。王维在诗歌创作中多引用了禅宗里所讲的“空”,他的山水诗中的禅意集中地表现为追求寂静清幽的境界,在闲静孤寂的景物描写中透漏出空明恬淡的美。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中“空山”、“明月”、“清泉”、“浣女”、“渔舟”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动人画面。此诗通过着力刻画出一种空寂、幽静的意境,渲染了山居现实生活的乐趣。诗中的“空山”是诗人内心精神的一种写照,此情此景中,诗人的心境与大自然的宁静相融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反映了其淡泊的情怀,同时使其诗歌充满禅悦的境界。空山孕育着无限生机,一切的景色和人物都无比幽美,体现出空明的意境。正是这种空灵的诗境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恬淡无为、自然和谐、永恒无限的静谧之美。
在山水田园诗中,王维将自己所领悟到“空”、“寂”禅理融入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使人们在欣赏美好画面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落寞的情怀和悠然自得的情趣。如:《鹿柴》写山之空灵“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深林中一片寂静。不见人迹,只偶尔听到人语的回响。一缕夕阳透过深林照射在青苔上,更加衬托出山中的幽暗。《辛夷坞》写山之寂静“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寂静无人的山涧里,芙蓉花自开自落。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这些诗体现出一种幽冷和孤寂的禅意,让人感到他是在人境中追求和陶醉于寂寞和孤独。
我们再来看《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一片幽深的竹林里,诗人独坐弹琴长啸,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相伴。一股幽冷、孤清的气氛笼罩其中。诗人在纯粹的自然世界中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将明月予以人性化。展现出超越世俗的空、静之美。
王维在诗歌创作中。将禅宗与审美紧密结合,以清净之心关照自然,以禅人诗,使他的山水诗洋溢着闲淡冷寂、悠然自得的情趣,充满“空炅”、“幽静”之意境。这种诗中独具特色的宁静之美和空灵境界,表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田园诗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
禅宗思想的渊源及内涵
1.禅宗的渊源
造园由来已久,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它是物质、精神和艺术的综合产物,有实际的宗教和哲学上的玄学背景。造园艺术的具体形态,是在某种精神文化的直接或潜在的影响下而形成的。禅的影响,是造园艺术发展的背景之一。及至目前为止,其所倡导的理念对景观设计仍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禅宗最早作为佛教的宗派之一,深受《心经》,《金刚经》,《华严经》等经文思想的影响,在六祖慧能的弘扬下,衣钵相传,不断发展,形成五宗七派的局面。禅宗自传入中国以来,结合中国的老庄的道法自然,虚无为道,直觉体验等思想,独成一帜。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修行方式为禅定和顿悟。其形成的公案,偈语,皆富有深刻的哲理和智慧,且融于诗歌和绘画,使禅、诗、画为一体。
2.禅宗的内涵
禅宗的生活体验就是随时随地的体会到生活的每一个美好的细节,心身永远是一致的,即吃饭时就吃饭,睡觉时就睡觉。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之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即禅就是本来如此。它讲究万物一体,诸法空相,时刻保持安然自得的心境,不受声色纷纭的诱惑,即不污染的宇宙和不污染的生命之心产生共鸣而有所领悟,并持续不污染之心而安然自得。那时,与自然一体,在不加粉饰的本来面目中能感受、欣赏到事物的原生态而观自在。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诸法空相的禅境:声色头上睡眠,虎狼堆里安禅。荆棘林内翻身,雪刃丛中游戏,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另有秋水涵碧,映照日月清辉;晓峰滴翠,静对浮云往来。在声色纷纭中,仍然保持六根的清净,深得禅境。
了无所得的禅境:“春来草自青”;“两个五百文,依然是一贯”;“但得雪消去,自然春到来”;“日出东方月落西”;“六六三十六”;“九九八十一”等不加粉饰的本来面目使开悟时的禅者顿时澄观万象,此时,万象以其纤翳不著的原真状态在悟者大圆镜般的心灵中腾现出来。此时的悟心便是脱落一切意识云翳,纤尘不著的澄明之心。
禅宗的最高境界是自在,般若空观并不是枯木死灰般的断空,顽空,而是生机洋溢的真空,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生机活趣,是花枝满头天心日圆的饱满宁谧,是触处可观的生命情趣,是圆融通达的智慧。有形有相俱是妄,无形无见偏堕枯。堂堂密密何曾间,一道寒光照太虚。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竹密不防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旧竹,新花并不意味着枯寂,在这些相状中萌发着否定自身的生机,新笋抽节,新花灿然。风雨如晦,落寞寂凉,但布帆无恙,游子归家,便超越了凄风苦雨的怅惘,茂密的竹林,耸峻的高山,象征着现象界的诸相,但流水穿竹,白云度山,呈现出透脱质碍的精神生命的自由。
禅宗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诗画创作全是人们内心情感的二度空间的表达方式,而园林即是将这种二度空间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三度空间,从而将“画境”升华到意境,而这种意境和禅所倡导的“境由心造”的观念是一脉相承的。
山水花木等大自然景象经常是禅师暗示禅境的方便。以禅的眼光看待自然,则自然之境与禅境无异,所谓“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就使得禅境与自然之间。禅境与山水、园境之间灵犀相通了,如此。则园林设计中在审美观念或情趣上渗入禅的意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禅的大小圆融不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去来自由,心无体滞的般若之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造园中以少胜多,小中见大的“壶中天地”式的文化心态和审美情趣。片山勺水,一花一木却可造成“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景观。“数竿烟雨”与“半榻琴书”辉映即可成趣。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毛断处无量刹”―关键是造成一灵动的精神空间。
所谓壶中天地,袖里乾坤,芥子纳须弥都是在于把握自家心性,故能居小园而与广大的宇宙,与永恒的生命之道契合为一,乐得其所。
禅就是本来如此。重自性,要彻见本来面目,自然、无碍,无去,无住,无来往。复观一如的自然本性,所以在禅那里,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受其影响,造园以“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为美,以求在园林中实现那种空性无羁绊的精神境界,达到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意境。
最有代表的是王维的《辋川别业》,内有华子岗、文杏馆、鹿砦、竹里馆、斤竹岭、辛夷坞等。一派自然风光,弥漫着自在无碍的意境。
禅中常提到的六境即色、声、香、味、触、法也常用到园林中作像外之景。观赏者通过声音、光影、香味而触景生情,故知诸法无常,如虚如幻,进而色空俱泯,呈现圆明澄澈之境。如“云破月来花弄影”, “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何水殿风”。于空处明心见性,悟得生命真谛。
禅的思维方式对园林艺术的影响,表现为追求触景生情,因景成趣的意境美。因心造境,境心和谐,禅把意境美的追求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宗白华先生在谈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时,专门联系禅意谈意境,认为艺术意境与禅境有共同的心理基础和表现形式,就产生艺术意境的心理基础而言:“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是意境创造的始基。在禅境的濡染下,园林美不仅只是物质空间形态的创造,而是由景观引发的情思神韵。这种意境美的创造才是中国园林的精神内涵和精神功能。
禅宗思想与现代景观设计
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因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主要创作对象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即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而这无疑与禅宗所倡导的万物同根,互相融合及所强调大自然对人类天覆地载和养育之恩的思想是相吻合的,两者都反对无度的占有和浪费,都尊重自然环境,力图使人和自然和谐共生。
禅宗所倡导的万物一体,彻见人心,无卑无贱,本心清净的思想对现代景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例如,在许多景观作品中,往往用一些无污染的自然原生态材料作为设计的素材。即使自然界中再不起眼的东西都可能会成为景观中的一部分,在日本庭园中,一些自然界存在的断瓦残垣,尤其是一些破陶瓷这些我们平常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东西,一旦与其他要素结合,使其本身也成了景观、艺术的一部分。
结语
关键词:枯山水;禅宗;悟性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8-48-2
在日本,有太多的庭院,这些庭院彷佛是一张张具有日本特色的名片,有气势恢宏的国立公园,贵族庭院,也有一些充满情趣的私人庭院,更有这种充满空寂之美和禅宗思想的寺庙庭院。
枯山水是在室町时代随着禅宗之教而发展迅速,这一时代可以说是枯山水在日本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真山水和枯山水才真正地分离开来,越来越多的寺庙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枯山水庭院。而枯山水庭院也从这一时期开始逐渐发展成为日本最具特色、最有内涵意义的庭院模式。
一、枯山水的山与水
何为枯山水,顾名思义,就是不用一滴水,仅用砂与石来表现自然之美的日本独有的庭院模式。
枯山水在选材上一般多以石头、白砂、苔藓为主,以砂代水或是以砂作云海,以石代山,用砂石去表现大自然和生命的主体,造成波涛汹涌的海浪、起伏的山峦等模样,以体现出禅的至真。它形式简单,但意味悠远,不仅表现出一种自然的精神,还能从中领悟出人生真谛,使之达到一种无欲无为的思想境界。
枯山水在形式上强调由主到次,着重体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所有材料都不会加工处理,将自然景色抽象化,以砂石为主要材料创造出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物体。这样一来砂石便是是不可能缺少的部分。
在白砂上绘出几何图案,几乎是日本所有禅寺每日清晨都会做的工作,砂纹代表水。京都最古老的禅寺――建仁寺主持云林院先生在介绍枯山水时说道:“在白砂上描绘出砂纹,看起来像河,又像是大海,或者又好似云海,映射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枯山水,无水,却让人感觉到水,这种表现方法就是枯山水的特点。”笔直延伸的线,表示着江河、大海的平静水面;蜿蜒之处,则代表着大小不一的波涛;“水中”浮现的石块则寓意岛屿山石;漩涡表示着“大宇宙”,从禅学来讲,也表示着“绝对真理”“悟境”。
在枯山水中,若找到最大的一块石头,那便是主石,也是“水流之源”,把石块布置于庭院中,叫做“点石”,卧石和立石的不同形态,乱而相呼应,散而有主次,隐约之中给人一种刚劲之感,并让人感知大地的力量。白砂的细小和石头的粗犷,苔藓的柔软和石头的坚硬,如果只从美学的角度去思考,便觉得这是一种简约之美的杰作。无论是从平衡、韵律以及组合都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以至于只是轻移其中一个小小的元素都会影响整个画面的效果。身在城市之中却又因为这一幅枯山水而感觉远离纷繁喧嚣,安静地让人似乎忘却了这个繁杂的世界,超越了时空般,追寻着一种祥和安静之感。
二、枯山水背后的禅宗思想
众所周知,日本的禅宗来源于中国,禅宗的核心思想是“悟”,就是一种心灵上的启悟,禅宗把这种悟称之为“见道”,即与道合一。此时,“道”不再是“无”,而是一种“无差别的境界”,这种境界是只可通过每个人自己的经历去意会的,而不是言传的。并且对这种境界的领悟就犹如在一种特定的条件、环境下,能突然有一种在此时此刻超越一切时空,并与此情此景相融合的感觉。
而禅宗还有另一个特点便是借自然之物让人感受或是领悟。正如禅宗里所谓的“无心”一般,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无心的,无目的性的。这也许就是日本人执着于追求一种仿佛与周围的自然血脉相连,而又纯粹得近乎于透明的静寂之感的原因所在吧。正是因为日本人一直以来都趋向于禅的空寂,他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对空无、自然的追求。他们认为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赋予生命的,并且尽可能地还原自然之美。这也正是枯山水庭院所追求的一种意境。
枯山水是伴随着禅宗的思想而诞生的,形成了一种最具象征性的庭院模式,枯山水庭院在规模上多以微缩式的园林景观为主,透露出浓重的宗教色彩,表现出“空”“无”的精神境界。戴季陶先生①对日本的庭院、盆景以及插花艺术都颇有兴趣,他这样描述过:“任何一处自然风光都能把它缩小到其实际大小的几分之一而创造出庭院。随处的一颗奇松都能在盆景中把它的独特风貌展现出来。或是模仿书法中的某种体而开创一种插花的流派”,并认为其中能体现出日本人独到的想象和表现能力。从中可以看出,戴季陶已经发现了日本美学中所谓“微缩”的审美情趣。①其实,枯山水庭院在表现上不仅体现出了微缩式的优美,还有一种精致贯穿其中。
枯山水庭院几乎摒弃了所有的动态的景观,以砂代水,以石代山,并且几乎不选用任何开花植物,而是选择一些常青树、苔藓等元素,营造一种宁静、永恒的景观氛围。就在这样的一个有限的空间里,彷佛却有一种凝聚的力量,让时间暂停在这一刻,这些白砂、褐石、苔藓、绿树,就这么简单的几样元素,却蕴涵着深深的寓意,它们已经不再是本质上的砂石植物,而是代表着整个自然甚至是宇宙的物体,枯山水给人的力量是具有震撼力的。
枯山水庭院追求一种空闲,安逸的境界,并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主题,将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庭院的空间表达出来。通过白砂与石头的巧妙结合,既烘托出了禅宗“空寂”的意境,又暗示出了人生道路上时而顺利时而坎坷,不管经过多少困难坎坷或是多少成功愉悦,最终都会回归圆满的哲理。通过水流之美来看待人生也是枯山水的最大特点。
枯山水那种安静到极致的氛围,正反映出了日本人追求的“物哀”的审美意识,也在宗教上体现了“禅”的本质,这种类似墓地的悲悯气氛,恰恰也是日本这个民族独特生死观的体现,这种独特的生死观是其他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理解的超人性的审美。也有很多人说,日本的枯山水虽有禅意却无禅道。就像是日本人钟爱樱花,但是更向往樱花凋落时的凄美,这种悲凉的禅意也是日本枯山水园林所表达出来的禅意。
三、枯山水的空寂之美
枯山水的空寂之美,其实就是立足于禅宗的“无”而超越“无”的,就是用空漠的“无”去制造超然物外的意境,以简约枯淡的形式去表达丰富的情感和内涵,从而实现在精神上的“寂寥”和“绝对无”。从某种意义上讲,枯山水的这种空寂之美是日本人将禅宗的“空性”思想和他们本身这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特美意识“寂”完美结合起来的产物。何为“寂”,“寂”是日本古典文艺美学、特别是俳谐美学的一个关键词和重要范畴,也是与“物哀”“幽玄”并列的三大美学概念之一,在日本,“寂”这个词语是相当复杂含混的,并不是从字面理解为“空寂”、“闲寂”、“安静”那么简单。在日本文化中作为主流美意识――“空寂”的形成对日本民族的审美情趣给予了极大的影响,它的影响不管是在日本文学、诗歌、戏剧等的创作还是在茶道的形成和发展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并且在枯山水庭院的设计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在日本所有的枯山水庭院中,几乎都不会见到太多鲜艳的东西,设计师在进行庭院布置时尽可能地去营造“空寂”这一玄妙深邃的氛围和意境,尽最大努力去削弱色彩、声音、物体等的诱惑,取之于自然而又还原于自然的简约之美,让人们面对静寂、简素、枯淡的庭院时,可以更好地去冥想和感悟人生。枯山水渗透出来的“空寂”之美,也是立足于这种“空无”之上又超越“空无”的凄美之感,用简约枯淡的形式去表达丰富、复杂的情感和内涵。
或许禅宗思想里略带消极,枯山水庭院也略带廓然荡豁,但如果有机会能真实目睹枯山水庭院的话,一定会被设计师们精心的构思所折服,而且还会从中得到一些关于人生的启迪,甚至使自己的心灵远离物欲沉沦从而得到净化,并始终保持一份平常心,活在当下,悄然自乐。
参考文献:
[1]王敏.王秀文,谢宗睿,赵毅达译.生活中的日本――解读中日文化之差异[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2][日]大西克礼,王向远译.日本风雅[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
[3]徐晓燕.从禅宗思想解读日本枯山水的精神内涵[J]建筑与规划理论,2007,(03).
[4]罗国忠,陈馨.从日本“枯山水”看禅宗的影响[J]外国语文,2011,(12).
【关键词】千代女 俳句 禅宗思想
千代女的俳句的魅力首先在于女性创作。千代女的身上无疑有日本女性的特点:温柔,且充满了母性。因此她的俳句中很多表现了女性的温柔及母性,而这正是符合日本人对女子形象的要求的。所以在这一点上,千代女受到很多日本人的喜爱。其次,千代女的俳句无疑是渗透了日本文化的“爱自然、性柔婉”这一独特特点的。最后,在考察千代女俳句的特点及魅力时不可或缺的元素即是千代女所受到的禅宗思想给予的影响。
一、禅宗思想要旨以及对日本俳句创作的影响
“禅”是从印度的“禅那”这个词音译过来的,是“禅那”的简称,其意译是“思维修”或“静虑”,指的是佛教中一种修行的方法。在日本的奈良、平安时代,禅宗由中国传入日本。日本著名学者铃木大拙曾在其著作《禅与日本文化》中写道:“离开了佛教,我们就无从谈论日本文化。”可见佛教思想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而其中启发和影响了日本俳句、庭园建筑、花道、茶道、能剧等方方面面的应首推禅宗。
在讨论禅宗对日本俳句等艺术作品的影响之前,先看一下禅宗的主要思想。当然,若详细而深入地研究,是绝非一两篇文章就能说清楚的,这里只能对前辈专家研究成果的精华做以简要的归纳。
1.自性为宇宙本体的世界观。以精神实体为宇宙的本源,即以客观宇宙世界为此精神实体所派生,所变现,这是所有佛教宗派也是禅宗的宇宙本体论和世界观。这个精神实体并不存在于人心之外,而是存在于人心之内,它即是人的自性。“于自性中万法皆现”,那么人主观的自性即是宇宙之本源,最高的存在。客观宇宙世界是由人的主观本心派生、变现出来的。而“自性”、“自心”,“本性”、“本心”,说法不同,其实均指“佛性”。把人心和佛性和宇宙万物统一于一体的思想既是禅宗特有的基本教义,也是禅宗的根本宗旨。《宗镜录》说:“心能作佛,心作众生,心作天堂,心作地狱。心异则千差竞起,心平则法界坦然,心凡则三毒萦缠,心圣则六通自在。心空则一道清净,心有则万境纵横。”四凡六圣,都从心起,而且只在当前一念。
2.众生平等的思想是佛教特有的思想,由此延伸出慈悲为怀的主张。不杀生是佛教的基本戒条“五戒”之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因为众生都是平等的,所以杀害其他的生命,也等于残害自己的生命,佛教要人尊重别人的生命,尊重人的尊严。这同样是禅宗的主张。
3.关于生死观,禅宗认为死即生,生即死,“生不可喜,死不可悲”, 死亡失去所依附的主体,只是生命流转中的一个标记点,只有认为自身也是空幻的,佛心才得以永生。可见在禅宗思想中,生命并不是建立在与死亡对立的一极上,而是建立在世间流动的无常之上,对每个生命来说,出生、死亡,不断地变化,不断地生灭,这正是一切事物本来的面目。面对死亡,应该超越继而升华,求至道,求永生。
4.禅宗对“静”与“动”的认识
把人心和佛性和宇宙万物统一于一体的思想既是禅宗特有的基本教义,也是禅宗的根本宗旨。禅宗把人心和佛性和宇宙万物看作本体与现象的合一。所谓本体与现象的关系也就是动与静的关系。本体处于永恒不变的绝对清净状态,所以是静。现象即万物,变化无常,所以是动。禅宗往往欲打破时空界限中的“动”,而去求得永恒之“静”。禅宗的直觉体验是“空且静”,即超越世俗功利干扰的空心澄虑状态。
俳句接受禅宗的影响是从俳句的创始人松尾芭蕉时期开始的。正如铃木大拙所说:“迄今为止,俳句是用日本人的心灵和语言所把握的最得心应手的诗歌形式,而禅宗在其发展过程中,尽了自己卓越的天职。”[1]俳句脱胎于俳谐连歌,只有十七个假名构成却令人回味无穷,包含着深奥哲理。芭蕉崇尚庄子思想,远离世俗,淡泊名利,在芭蕉庵独居,晚年几乎在旅途中度过,通过访名胜古迹汲取艺术营养,使俳句艺术达到了幽寂枯淡、回味久远的境地,这些又与禅宗思想接近。
提及松尾芭蕉就不得不提及他的名句―“青蛙跳进池中央,扑通一声响。”(古池や蛙びこむ水の音)这一句就是通过“闲寂”的独特表现力,产生艺术性的风雅美、余情美的。换句话说,“风雅之寂”的精神基础是“禅俳一如”,以禅作用于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精神。[2]
禅宗思想对日本俳谐创作的影响可见一斑。尤其在分析松尾芭蕉之后的俳句作品时,在意义的分析及意境的欣赏上,禅宗思想的影响更是不可忽略的元素。
二、加贺千代女接受禅宗思想影响的外在环境和内在因素
加贺千代女于1703年出生于日本加贺国松任中町(今石川县松任市)一个装裱匠兼画商家庭,幼时曾在私塾受过教育。十八岁时,她和金泽藩的一个武士结婚。二十岁时,丈夫病死,之后又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后来她回到娘家,一生未再婚,只收养了一个养子。回到娘家的千代女一边打理家业,一边致力于俳句创作。1725年,即千代女23岁的时候,她第一次离开了家乡加贺国,踏上了旅行之路。旅行中经过了当时的江户、尾张等地,结交了很多俳友。与谢无村在编辑女性创作的句集《俳谐玉叶集》时,就曾拜托72岁的千代女为此句集写序文,由此可见千代女与俳人们的往来。在51岁左右时她剃发入佛门,号素园,所以也被称为千代尼。千代女一生创作了1700多首诗作,生前出版了《千代尼句集》。1775年,千代女以73岁的年龄辞世。
既然日本文学及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而俳谐这一文学形式又曾经受到佛教思想中禅宗思想的影响,千代女作为致力于文学创作的才女,多方面接触文学,不断阅读前人的俳谐作品,在创作上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也是很自然的。并且据说自十六、七岁开始,千代女的习作中就已显露出不俗的才气,也因此她得到松尾芭蕉的高徒俳人各务支考、中川乙由的器重,并做了他们的门下。身为松尾芭蕉的高徒各务支考、中川乙由的门下,在创作上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也是很自然的。这可以说是千代女受到禅宗思想的外在环境。而且由千代女的作品来看,她是一个情感细腻的女子,因此可以推断她曾经对于自己的婚姻及家庭生活抱有很大的期望,但是失去丈夫和儿子一定让她深深地体会到了命运的残忍和人生的无常。“又在捉蜻蜓,不知今日去何方?”(蜻蛉り今日はどこまで行ったやら)这首近于白话般的俳句,是她在痛失爱子时写的。她感到爱子并没有死,是到另一个世界继续捉蜻蜓玩呢。当时虽然还没有削发为尼,但已下意识地接受了佛教思想。尔后全力投入俳句创作的千代女,在文学阅读及俳句创作中越发与禅宗思想中的某些内容产生了共鸣,这可以看作千代女受到禅宗思想影响的内在因素。而由这共鸣及更深层次的对人生的思索,产生的是对世间万物的慈悲的情怀、人生境遇的淡定,对“生”与“死”的参透,对世间烦扰的超然。
三、千代女俳句中的禅宗思想
在上文“禅宗的思想要旨”部分已经做过如下陈述:禅宗认为客观宇宙世界是由人的主观本心派生、变现出来的,把人心和佛性和宇宙万物统一于一体的思想既是禅宗特有的基本教义,也是禅宗的根本宗旨。而千代女创作的俳句中有如下一句:“百瓜一藤,百念皆由心生”(百生や蔓一すじの心より),这无疑是与禅宗的这一根本宗旨是完全吻合的。
慈悲的情怀无疑是禅宗思想的一种体现。禅宗思想讲求发慈悲心,强调物我一体,护爱众生。而千代女的俳句中表现慈悲情怀的句子应首推“吊桶已缠牵牛花,邻家乞水去”(朝に瓶とられてもらひ水)。这一句描写的是,早上“我”走到井边去打水,看到牵牛花缠在水桶上。如果用这水桶去打水,无疑会伤到牵牛花,“我”不忍伤害牵牛花,于是去邻居家打来水用。作者面对的仅仅是植物,但是却自然而然地把它平等地看做是如己的生命,不忍去破坏,去伤害。作者怀有的慈悲之情跃然纸上。这首俳句描写的对象是牵牛花,但所表达的应不只是那时那刻对牵牛花的慈悲之情,而是作者时时刻刻对这世间万物的一种慈悲的情怀。这一慈悲的情怀是千代女俳句中禅宗思想的又一体现。
禅宗认为生命并不是建立在与死亡对立的一极上,而是建立在世间流动的无常之上。在千代女的俳句中体现这一思想的应是俳句“黑暗中河流之上,萤火虫在舞动”(川ばかりはながれてかな)这一句。这一句描写的是,黑暗之中,一条河流静静地流向大海,一只萤火中闪动着微弱的光芒飞动在这黑暗中的河流之上。如果将这“黑暗”比作“死亡”的话,闪动着微弱光芒的萤火虫无疑成为与它相对的“生”。这“生”正是处在流动的河流即世间流动的无常之上。这无疑是充满了禅宗意味的。
日本俳句重视构思时的意境。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3]在此,仍以松尾芭蕉的名句―“青蛙跳进池中央,扑通一声响。”(古池や蛙びこむ水の音)为例。俳句中出现了古池、青蛙、水声几个词,却超越了这些具体、有限的物象及场景本身,描绘出了无限的时空里的静寂,从而对人生、历史、时空获得了哲理性的领悟。由此可见,松尾芭蕉的俳句中的“静”的意境与禅宗对“静”的追求是一致的。而在解析松尾芭蕉之后的俳句的意义及意境时,这一点不可忽略。
千代女俳句中描写“静”的作品有“秋夜里的捶衣板声,消失在雨声中”(音添うて雨にしづまる砧かな)。这一句描写的是:在秋夜里,“我”听到不远处传来的有规律地击打捣衣板的声音。不久渐渐地下起雨来,捣衣板的声音湮没在了这雨声中。这首俳句看似是描写声音,是秋夜里的动,但实际表现的正是秋夜里的“静”及作者内心的“静”。此时此刻,作者的心境与世间种种纷扰全然无关,以一颗“静”的心,听到的首先是世人的“动”,而这世人的“动”最后又融于大自然的律动,大自然的律动中又有一种永恒的静。整首俳句充满了禅意。
以上所举的千代女的俳句都是被广为吟诵的佳句,代表了其创作的特点。日本俳句作家男性居多,千代女将其女性纤细的感受写入句中,更显示出与众不同。可以说,女性的细腻、日本文化的特点及禅宗思想的影响三个元素共同构成了千代女的俳句世界。2003年10月3日,日本邮政为石川县(加贺千代女的家乡)发行了两枚以千代女的画像和她的名句“朝に瓶とられてもらひ水”为主题的乡土邮票,以表示对她的纪念。可见千代女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
注:
[1]郑民钦,《日本民族诗歌史》,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274
[2]叶渭渠,唐月梅,《日本文学简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88
[3]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70
参考文献:
张文达,《禅宗历史与文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
鲁文忠,《名家谈禅》,湖边人民出版社,2004年
李淼,《禅宗与中国古代诗歌艺术》,长春出版社,1990年
立川昭二,《日本人的生死观》,筑摩书房,1998年
栗山理一,《俳谐史》,书房,1981年
水原秋樱子,《俳句鉴赏辞典》,东京堂出版社,1984年
随着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作为关键底层支撑技术之一的连接器技术正向着更高速、更智能的方向演进,以实现高效数据传输、超级计算和无处不在的内部和外部网络连接需求。公司近年来先后推出了55MA、55MB、MMCx、zMBx、GPPO等一系列小型化射频连接器及电缆组件产品,可广泛应用于RFID、wLAN、winax、wifi,WCDMA等技术,目前已大量供货于华为、中兴、爱立信等业内领先企业。陕西华达将以物联网为契机,着力发展下一代连接器技术,努力使产品能够向着更小型、更高速、更环保、更可靠的方向发展,以适应物联网技术对连接器行业的要求。
2、国内首创的HAW型射频温度补偿衰减器
HAw型射频温度补偿衰减器,基于温度敏感材料和厚膜工艺技术制造,能补偿由于温度变化而带来的增益波动,解决射频有源器件RF指标的漂移问题,改善无线射频收发系统的温度特性。具有相位/时延变化小,结构简单,长期可靠性高、体积小等优良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温度特性要求严格的射频收发无线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雷达系统等。
3、HVcO型压控振荡器
HVCO型压控振荡器,基于负阻反馈原理和混合集成电路技术,能产生各种频段具有极高稳定性和极低相位噪声的正弦载波信号,是锁相环电路、时钟恢复电路和频率综合器电路的关键器件。该型产品采用低电压供电,可靠性高,并有极强的抗干扰性及抑制噪声能力,可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电测量仪器、电子、航海航空航天及医学等领域。
4、Hx8000可燃气体报警监控系统
Hx8000可燃气体报警监控系统主要由Hx8000可燃气本报警控制器、Hxl6一I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和其他附加设寻构成,用于监测可燃气体的泄漏。本产品采用先进的微处里器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不但可同时检测四个监测点的可燃气体浓度,而且还可通过R5485总线与上位计算机相连,构成网络工控系统,安全可靠地对检测场地实施监测报警。本装置适用于可燃气体的使用和储存场所,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石油化工、冶金、交通、锅炉房等领域。
5、电源模块产品
线性电源:H-WYJ27、H-JW1等。输出3.3~500v。DC/DC变换器:输出1,8~300v,最大电流lOA。DC/AC变换器:高频稳压源、零流源、80MHz频率源等。
方波交流电源:为整机提供方波交流供电电源,例如,H―FD04型伺服放大器,输入28mv~16v、频率为400-Hz正弦信号,输出60v、同频同相功率方波供给系统。
特种电源:例如,HGWYOl型高精度超低压差稳压器的线性压差达到100mv(15w输出);纹波2mv。
系列电源:如型谱系列电源(替代Interpoint系列)。
6、功能电路产品
滤波电路:包括高通、低通和带通滤波,完成信号降噪、信号选通和信号净化功能。脉冲电路:包括脉冲的放大、整形、展宽、延迟、比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