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关爱情的诗句

有关爱情的诗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关爱情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关爱情的诗句

有关爱情的诗句范文第1篇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之仪卜算子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梁启超台湾竹枝词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雨霖铃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昼夜乐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经典语句。

纳兰性德虞美人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聂胜琼鹧鸪天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玉楼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邵瑞彭蝶恋花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司马光西江月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武结发为夫妻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有关爱情的诗句范文第2篇

1、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亦真亦幻的诗,冬日里的阳光就是那最美的诗篇。

2、让我们抛开思维,远离喧嚣。在这温暖的阳光里,独自享受大自然给予的宁静。

3、冬日的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舒服,没有夏季的阳光那么刺眼。像是母亲用手轻轻抚摸着我,温暖充满我的全身。

4、只要心中有爱,就是暖冬,何必再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5、进入学生时代,大家开始想法设法寻找冬天的美,或是用手中的画笔,或是用找来的相机将那难得一见的雪景定格下来,把自己的青春之影留存在这美如画的冬季。也是在那个时候,凡是与冬有关的诗句成了大家最为热爱的课外读物。如此热情似火的激情宛如寒冬里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还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呢。

6、虽已入冬,但感觉不到一丝冷气。单位和家里都有暖气,上下班的路上棉服棉帽“全副武装”,即使阴雨绵绵或大雪纷飞,也会在出租车或公交车里隔窗赏景。年复一年,暖冬的感觉愈加强烈,所有一切室外的活动能少则少,每日的供热情况不可或缺地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7、阳光给人们的一种感觉是温暖的,冬日的阳光也不例外,它给人们的第一种感觉是温暖,在寒冷的冬天里,早晨太阳升了起来,把金色的光辉洒在大地上,大地妈妈苏醒了,不再那么寒冷。

8、风再大又怎样,天再冷又怎样,只要有你,世界一片美好。这个冬天,真的很暖。

9、在严寒的冬日里,我最爱那冬日早上的一抹阳光。早晨,推开窗子,尽管寒气逼人,但是在东方却露出了那一丝丝暖暖的阳光。看,阳光洒在小草上,为小草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阳光洒在湖面上,湖上泛起点点金光,为这冬日的湖增添了几分妩媚。阳光洒在我心里,让我感觉暖洋洋的,不再惧怕冬日的寒气。

10、哦!冬日的阳光是温柔的,是无私的,是欢快的,是妖媚的,是变化多端的。

11、冬天泡一杯淡茶,坐在院子里细细品味。温暖的阳光轻轻地射在大地上,坐一会儿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12、漫步在园中小道上,一缕明亮的阳光从树丛中映照在我的脸庞。接着迎面拂来几丝微风,我展开双臂,享受着阳光的温暖。我情不自禁朝着阳光的方向走去,闭上双眼,感到冬日里的阳光的美丽慈祥。

13、儿时的冬天没有暖的享受,只有乐的天地。或在雪后的田野里堆雪人、打雪仗;或在凛冽的寒风下点火堆、烤白薯,争相吐着白汽试比高,露着红扑扑的脸蛋乐开怀。可以说,那时候的快乐时光与寒冬相伴,也许唯一感到暖和的就是晚上在火炕上美滋滋地睡上一觉,等待来日的快乐。

14、暖冬,有人说是一种懒洋洋的享受,有人说是一种暖洋洋的幸福,在这样那样的洋洋满溢中,心中反而更加期望,多一分孩童时代寒天雪地里的天真烂漫,多一分学生时代白雪皑皑中的欢声笑语,多一分青年时代向往追求的执着热爱,多一分当下今天无比关爱的嘘寒问暖。

15、暖冬过早地迎来了春天,迎春花已经盛开。

16、毕业之后,大多数人对于寒冬的热恋更多的是携手踏雪的激情与浪漫,卿卿我我、花前月下,一首久唱不厌的《大约在冬季》着实让许多恋人热泪盈眶,一时间许许多多爱情剧的感人场景也一幕幕体现在唯美的冬季,仿佛在告知人们,冬季就是幸福爱情的符号,寒冷但暖心。想想自己学生时代之后的冬季,一直定格在西北边陲的绿色经营,虽然没有那样浪漫唯美,但也是一种数九寒天大练兵的热闹场景,雪域高原铁流滚滚,大雪茫茫喊杀阵阵,让数个寒冷的冬天意义非凡。

17、、心的冷暖本就无关外面的寒冷、酷暑,只要有爱,到哪里都是一个暖系世界,何必再分什么春冬呢?

18、这个冬天不冷,似乎所有的人都这么说,温暖的冬天,温暖了人心。

19、寒风呼啸的寒冬中,感受着彼此的友谊的温暖,有你真好!()

20、冬天的早上,阳光明媚,给大地披上一层光辉,它是美丽的;忙碌的人们在早上尽情享受那温暖的阳光,在冬天里感受到阳光对人类有多么大用途,在冬天里它是人类的“温暖符”,你们赶快去享受冬日的阳光吧!

21、现在,回到地方工作后的冬天显得有些温情脉脉,为家人购一件温暖贴身的棉衣,送一个温暖的暖手宝……只有这点点滴滴的关爱才让人感到一种踏实的温暖,也许这就是一种生活的沉淀吧。冬天的雪依旧在下,我们的心温暖如初。

22、冬日阳光不再那么灼人,刺眼,而是变得温和起来。阳光映在脸上,像母亲的手轻柔地抚摸你的面颊;阳光洒在身上,如慰藉万物的温床;阳光映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如冬姑娘眼中的秋波;阳光照在树叶上,如同输送养料的辛勤园丁……

23、暖冬,大雪纷飞,人们好像来到一个幽静恬雅的世界,来到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般的世界。

24、今年的冬天显得格外的暖和,心也一样,那么暖和。

有关爱情的诗句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诗经》 仁爱思想 青少年人格修养

一、对父母谨遵孝道

中国人历来把“孝”当作百善之首。《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孝历来是和“敬”联系在一起的。简单理解“孝”就是敬爱父母。

《国风・邶风・凯风》首章:“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幼劳。” 诗中把凯风比母,棘心比孩子幼时。母亲生了七个子女,含辛茹苦。虽然“圣善”、“劳苦”,但“有子七人,莫慰母心。”诗中饱含着人子对慈母的无限敬爱、痛惜和深深的歉疚之情,诗中的情感至深感人。诗歌生动地表现了母亲辛劳地养育子女的感人形象。母亲到了老年,虽然有七个子女,却无人尽孝。这种悲剧的命运,让人对不孝子女予以谴责和鄙视对母亲寄予深切同情。诗的末节,黄莺的啼声婉转动听尚且能让人赏心悦耳,但是兄弟七人却不能为母亲做些什么。诗人浓浓的自责情绪溢于言表。

在教学当中,突出母亲含辛茹苦的抚养过程。让同学们想像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母亲独力抚养七个子女的过程,通过具体事件来深切体会母亲的“劳苦”。这样,对于诗歌后半段子不能养母的深深愧疚之情能感同身受。

二、以兄弟般的情谊善待朋友

当代中国社会家庭结构还以“2+1”形式居多,即父母和独生子女。更有甚者“4+1”或“6+1”的形式。家庭结构中缺少兄弟姐妹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尤其在城市中这一现象更为严重。由于从小缺乏平辈相处的经验,所以关爱、分享、谦让、团结等古人容易获得的美德,在现代青少年身上却很少见到。表现在学校当中,体现为与年龄相仿的同学不会相处,甚至出现自私自利的现象。我们在课堂上就要引导学生把同学朋友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相处。《诗经》当中有些篇目恰恰适合讲解相关内容。

《小雅・鹿鸣之什・常棣》是一首歌颂兄弟团结友爱的诗。首章:“常棣之华,鄂不,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常棣的花两三朵为一缀,诗人以常棣的花比兄弟。以花托相连比喻兄弟之情,认为兄弟之情是朋友、妻子不能比的。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良朋、妻孥未尝无助于己,然终不若兄弟之情亲而相爱也。”

诗人从三方面印证“莫如兄弟”这一主旨。即:“死丧之威,兄弟孔怀”;“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并且“阋于墙”与“外御其务”,两句之间没有情感过渡,行为的转变就在瞬间,深刻地表现出兄弟之情发自内心。诗人在后半段明确了兄弟之情胜过夫妇之情。只有“兄弟既翕”,方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兄弟和睦是家族和睦、家庭幸福的基础。

《小雅・角弓》中有这样的“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偷。”意思是:友好的兄弟,能够互让互助;不友好的兄弟,不免勾心斗角,互相拆台。班级中每每出现互相拆台、互相争斗的的现象。而这首诗歌恰恰告诉我们和善的兄弟相互泰然相处,不和的兄弟不能自保。

三、对爱人要体贴专一

现在的青少年普遍树立的爱情观是经济基础和外在条件是两个人交往的基础。而把感情专一放在后面,甚至有些年轻人交异性朋友是为了追求时髦或不被朋友笑话,将神圣的爱情视为儿戏。《诗经》中描写爱情的篇章有很多,虽然有一些是弃妇怨妇诗,但也不乏一些表现真挚感情的爱情诗。

《国风・邶风・击鼓》第四章有这样的句子“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后世广为流传的成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来源于此,用以表现稳定的夫妻关系和专一的爱情。

《国风・郑风・女曰鸡鸣》中的“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可能是最早描写“琴瑟相和”的诗句。全诗包括三个镜头:第一个镜头是鸡鸣晨催。女子没有直接叫丈夫起床,而是委婉地说“鸡鸣”了。但丈夫回答“昧旦”,他似乎还很想睡,但怕妻子再催,便补充:“不信你看天上满天明星还闪着亮光。”但是妻子很执着,还是催促丈夫“野鸭子和大雁要飞满天了”。言外之意叫丈夫赶快起身打猎。女子的催声中饱含温柔爱怜之情,男的听到再催后作出了令妻子满意的积极反应。全诗描写了夫妻二人的一段情话,女子在天刚刚亮时叫丈夫起床,丈夫打猎回来后,妻子希望丈夫打猎满载而归,烹饪好野味,准备好美酒,你弹琴来我鼓瑟,合奏出一曲温馨生活的乐章。男子赠佩则洋溢着夫妻恩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生活场景,体会他们相亲相爱、相互体贴之情。

《国风・郑风・出其东门》中描写了这样一幅场景:春天是谈情说爱的美妙时令。“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出其,有女如荼”。面对着体态轻盈、服饰靓丽、青春美丽、生机蓬勃的女子,让人怦然心动。但诗中的主人公却认为“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虽则如荼,匪我思且”――在众多美女前怦然心动的主人公,却表现出对心上人的情有独钟。我们自然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女子让主人公对“如云、如荼”的美女置若罔闻。“缟衣綦巾,聊乐我员”、“缟衣茹,聊可与娱”。原来主人公倾心于一位素衣绿巾的贫贱女子!教学当中我们引导学生想象还原当时“如云、如荼”的美女形象,在这种强烈的渲染和反衬下,再出现“缟衣綦巾”的心上人时,同学们自然可以体会主人公的爱情观――至深至诚的爱情是超越任何金钱和权势的。

《诗经》中有关人格修养的篇章远不止以上三方面的内容。但结合现代社会青少年的人格修养现状,亟需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与身边的人的人际交往问题。《诗经》比兴的表现手法也不同于思想政治课上的直白说教。《诗经》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很多难以解释的人际关系的相处之道转化为形象而又具体的内容,其中更不乏一些生动的场景或片段的描写。《诗经》的表现手法的特殊性把提升人格修养这一抽象的大问题变得具体。讲授过程中教师加以引导,潜移默化将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深入每一个同学的内心深处,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诗经》中在人格修养其他方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如爱国、守礼等,在今后的研究中,会继续深入,使研究的内容更加广泛深入。

参考文献:

[1]刘娥.论《诗经》中成语的人格修养意识[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2]魏金玲.儒家文化与当代青年精神塑造[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0.5

有关爱情的诗句范文第4篇

关键词:悼亡诗;船山;夫妻情

中图分类号:B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11)04-0033-04

悼亡诗,顾名思义,就是悼念亡灵的诗歌。而古代的悼亡诗则专指男子悼念亡妻的诗。在船山先生众多的诗作中,涉及了各种情,既有对国家的炽热之情、对亲人的挚爱之情、对朋友的关爱之情,还写了较为隐秘的私人感情――夫妻之情。虽说写夫妻之情的篇数不多,但篇篇都为其心血之作,看后令人有股揪心的痛。

《周易・序卦传》中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就十分推崇和谐的夫妻关系,和谐的夫妻关系是社会关系中一个重要的枢纽。从诗作中我们得知,船山既是一位矢志不渝的爱国志士,同时也是一位坦荡从容的正人君子,“吾手写吾心”,他用言语表达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在他为数不多的悼亡诗里,我们细细地阅读着这些感人至深的诗句,从诗中平凡的语言中我们看到了身为人妻的古代妇女在为丈夫操劳的身影,她们事无巨细地关照着丈夫的饮食起居。从诗中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船山妻子善良贤惠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也体会到了船山夫妻之间那种爱至深、情至切的深厚感情。

船山在其《显考武夷府君行状》中说道:“夫之先娶陶氏,处士万梧女,生子二,……继娶郑氏,襄阳吏部尚书继之孙,文学仪珂女,生子一……”《行状》里提到的陶氏和郑氏就是船山先生痛失的两位青春伴侣。

一、船山悼亡诗中深厚的夫妻情

(一)与陶氏――举案齐眉

船山十九岁时初娶陶氏,婚后不到十年,陶氏便因其父兄在丧乱中亡故而悲痛至死。船山与陶氏两人虽共同生活时间不是很长,却是举案齐眉、恩爱有加。在对亡妻陶氏的《悼亡四首》的诗作中,船山表达了自己的殷切思念和遗憾之情。现录诗如下:

十年前此晓霜天,惊破晨钟梦亦仙。

一断藕丝无续处,寒风落叶洒新阡。

读书帷底夜闻鸡,茶灶松声月影西。

闲福易销成旧憾,单衾愁绝晓禽啼。

生来傲骨不羞贫,何用钱刀卓姓人。

撒手危崖无著处,红炉解脱是前因。

记向寒门彻骨迂,收书不惜典金珠。

残帷断帐空留得,四海无家一腐儒。

在诗中,船山描绘了一个情意融融的生活场景:“读书帷底夜闻鸡,茶灶松声月影西”,我们看见了丈夫发愤读书至深夜,妻子红袖添茶侍一旁的动人画面;我们还看见了在月影西斜时夫妻突闻雄鸡鸣,而四目相望莞尔一笑的和谐场面。那情景、那笑声宛如历历在目、声声入耳,回首往事,又怎能不痛心疾首呢?

在诗中,船山记录了陶氏的高尚人品:“生来傲骨不羞贫,何用钱刀卓姓人。”“钱刀”是古代一种像刀形的钱。“卓姓人”是指古时一卓姓靠冶铁而成巨富的有钱人。其语典出自《乐府诗集・白头吟》中的诗句:“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嘲男儿重义不重财自古有之,但陶氏一弱女子也有如此之傲骨,不能不令船山佩服。

在诗中,船山对陶氏“收书不惜典金珠”一事记忆犹新。为了丈夫喜欢的书籍,在家境困难之时,陶氏毅然典卖了自己的首饰。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世上没有哪个女子不爱美,女人都希望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陶氏当然也不例外,但她却能做出如此的决定,体现了她的贤淑,她识大体。

在诗中,船山既表达了自己对陶氏的深切思念,也传递了自己的后悔之情,“闲福易销成旧憾,单衾愁绝晓禽啼。”当时的美好时光稍纵即逝,现在都已烟消云散,“此情可待成追忆”,追忆后面是“旧憾”。身在福中不知福,幸福易销成遗憾,凄凉孤单之际只能“单衾”裹身整夜“愁”。想起陶氏的高尚品德,想起往日的朝夕相处,真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记得《诗经・周南・关雎》中有句众人皆知的诗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古汉语中“窈窕”是“文静而漂亮”之意,“淑”是“好,善良”之意,外形漂亮而又性格文静、善良之女性方是君子的好配偶呀。从《悼亡四首》中,我们虽不知陶氏容貌如阿,却深知其人品之“淑贤”,她虽处贫穷之境地,却不以“贫”为羞;虽身在寒门,却能“收书不惜典金珠”。白天操持着家事,为生计和丈夫的书籍忙活;深夜还为丈夫端茶倒水,一直陪伴到天亮鸡鸣时。贤淑的陶氏在其有限的生命里与丈夫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又怎能不给丈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呢?

(二)与郑氏――志同道合

陶氏亡故数年之后,船山方在桂林与郑氏结为夫妻。相对陶氏而言,我们认为船山与郑氏的感情更深,体现有三:一是有关郑氏的悼亡诗数量多一些;二是诗中表达的思念之情更为深切;三是从《姜斋文集补遗・自题墓石》里可以得知:“有明朝遗臣行人王夫之,字而农,葬于此。其左侧其继配襄阳郑氏之所也。”究其原因在于:船山与郑氏相依相守的十年正好是他反清复明、四处奔波的十年,战火纷飞中他与郑氏患难与共,二人可谓是“志同道合”。

船山悼亡郑氏的诗作有不少,因篇幅所限,我们同样择取其中四首来感受船山与郑氏之间的“琴瑟之好”。

《来时路・悼亡》之一:

来时苦大难,寒雨飞滚滚。

今者复何日,秋原称叶黄。

遵路行以悲,飘风吹我裳。

流泪心自喻,剧结车轮肠。

诗中呈现给读者的是一幅充满萧条悲情的画面:“寒雨飘飘洒洒漫天飞”,飞动的不仅仅是漫天的雨丝,更多的是一个丈夫满腔的思念情丝。映入眼中的满是那失去生命的“秋叶”凋谢的“黄”,冰冷的“飘风”“吹”动着丈夫的衣裳,想起已逝的爱妻,丈夫禁不住泪流满面,肝肠俱断。爱之深方能痛之切,一句“剧结车轮肠”让人怎能不断肠?

《岳峰悼亡四首》之二:

到来犹自喜,仿佛近檐除。

小圃忙挑菜,闲窗笑读书。

忽惊身尚在,莫是客凌虚。

楚些吾能唱,魂兮其媵余。

爱妻已逝,物是人非。虽然阴阳两相隔,却仍是思念不停止。诗中的一“喜”一“惊”,让读者在“过山车”般地迅猛中体会到了船山对郑氏的深切思念。“情到深处人孤独”,孤独牵出爱妻来,爱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宛如平常。船山先生惊喜地看到爱妻冉冉而来,近了,近了,她来到了屋檐下,来到了台阶前;船山先生惊喜地看见郑氏正在菜园里不停地忙碌着;又惊喜地听见了郑氏那悦耳的欢声笑语,一切都如往日,一切都似未曾改变。忽然“平地一声雷”惊醒“梦中人”,猛然察觉“年年岁岁景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郑

氏已驾鹤西去。“喜景”衬“悲情”,“悲情”自更深。

《续哀雨诗》之三:

羊肠虎穴屡经过,老向孤峰对梦婆。

他日凭收柴市骨,此生已厌漆园歌。

藤花夜落寒塘影,雁字云低野水波。

樾馆无人苔砌冷,桂山相较未愁多。

在诗中,船山先生一如既往的“借景抒情”。“藤花夜落寒塘影,雁字云低野水波。”画面十分冷清:虽有“藤花”却已“落”,虽有“塘影”却蒙“寒”,大雁南飞却是云低时。冷清的景物透露了船山先生在郑氏死后心中那挥之不去的浓厚的孤独感。在《续哀雨诗》的《序》里船山先生写到:“庚寅冬,余作桂山哀雨四首。其时幽困永福水砦,不得南奔,卧而绝食者四日,亡室乃与予谋间道归楚……因苦吟以将南枝之恋,诵示亡室,破涕相勉。今兹病中,搜读旧稿,又值秋杪,寒雨无极,益增感悼,重赋四章。”“幽困”之时,“绝食”之际,郑氏坚定地立于丈夫之后,为之出谋划策,与之“破涕相勉”,真是“人生一知己”呀!“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如今“旧稿”依旧在,“知音”郑氏却已亡,怎能不让人“愁”啊!

《续哀雨诗》之四:

桂山哀雨旧诗留,读向泉台忆得不。

卞壶可容魂大笑,王章不为死含愁。

丹枫到冷心元赤,黄鞠虽晴命亦秋。

韶月年年春日暖,倡条冶叶漫当头。

一句“桂山哀雨旧诗留,读向泉台忆得不”让人是“欲罢不能”,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船山先生对郑氏的一片深情。“旧诗”还在人却不在,“睹物思人”,此时思念最真挚。同时我们发现船山先生在述说儿女私情之际,胸中始终未忘国家之大事。《续哀雨诗》之三中诗中那句“他日凭收柴市骨,此生已厌漆园歌”就已将其对国家的忠贞之心表露无遗。“柴市”乃是文天祥在北京英勇就义之处,《续哀雨诗》之四里的卞壶是晋成帝的忠臣,在苏峻攻打京师时抱病战死;王章则是被成帝舅王凤陷害冤死囹圄之中。从诗作中我们不难得知船山先生对那些“以身任天下”的仁人志士十分赞赏。他借古人言自身,“魂大笑”、“死含愁”、“丹枫到冷心元赤”,确是“一片丹心照汗青”。

有人会问:“哀悼之诗怎能传爱国之情,这与郑氏又有何关?”细细琢磨,觉得船山先生如此的安排,自有其深藏之涵义。《续哀雨诗》的《序》中说:“今兹病中,搜读旧稿,又值秋杪,寒雨无极,益增感悼,重赋四章。”句中所谓“旧稿”,应是《续哀雨诗・序》里提到的“因苦吟以将南枝之恋,诵示亡室”之稿。船山能将自己“南枝之恋”读给郑氏听,就说明郑氏在丈夫心中绝不仅仅是一个会操持家务,照料老小的一般的妻子,更是一个既能深懂丈夫心思,又能与之共进退的“革命伴侣”。“知夫莫若妻”,正因为郑氏深深地了解自己丈夫的内心世界,知道自己丈夫心底深深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所以她一直在背后默默而坚强的支持着丈夫继续忠贞报国。也正因为在长期的朝夕相处中,船山也深知郑氏品性高尚,与自己志趣相投,是自己人生一难得“知己”,所以在写悼亡诗之时自然抒发出两人之间那种往日的“志同道合”。由此,我们也深知了郑氏在船山先生心目中那无人能取代的地位。

二、船山悼亡诗的文化内涵

综观历史,在封建的宗法社会中,“男尊女卑”的观念是为大众所接受的伦理观念。“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种“既嫁从夫”的观念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早已是根深蒂固。而同样的,“夫为妻纲”的夫妻关系也早已被奉为了金科玉律。在夫妻关系中,丈夫一直是处于中心的位置,强势的地位,夫妻二人之间的关系是很不平等的。东汉时期有名的才女班昭曾在七十多岁高龄还写出了《女诫》一书,“《女诫》七篇系统地阐扬了男尊女卑的观念、夫为妻纲的道理及‘三从四德’的规范,从此男尊女卑观念逐渐深入全社会,广泛表现在观念形态及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妇女带来深重的压迫、歧视及无穷的痛苦。《女诫》一书,为历代儒家学者和封建统治者所重视,班昭也因此被抬到了‘女圣人’的地位。《女诫》作为中国古代妇女的行为准则,曾影响了中国社会近两千年,成了男权对女权压制的代言。”“《礼记・内则》里有‘男不言内,女不言外’说法,……从文化层次上来讲,中国古代妇女对男人世界来说是附属品,不能参与男人的活动,而只能依附他们”

但我们却惊喜地发现,船山勇敢地冲破了“男尊女卑”、“三纲五常”的束缚,为陶氏、郑氏写下了不少发自肺腑的悼亡诗。船山先生在悼亡诗里描画了了两个独具东方美的中国古代女性,她们善良又贤淑、忠贞又坚强、知书又达理,同时又为我们呈现了一位重情重义、珍重爱人、坚贞报国的男子形象。他们之间并未发生那种“惊天地泣鬼神”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却在字里行间里时刻流露出一种“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夫妻之情。在船山先生的眼中,陶氏和郑氏她们不是家庭的附庸,而是平等的夫妻。她们既是他的生活伴侣,也是他的精神支柱,他们既是夫妻,也是朋友。道是“只羡鸳鸯不羡仙”,他们之间那种相濡以沫、不离不弃、互相勉励、和谐融洽的夫妻情着实让旁人羡慕。

俗话说“男怕人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男人又何尝不怕取错妻呢?一个男人最高的品味就是他所选择的女人,选择了什么样的女人就等于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船山幸运地娶了两位贤惠善良、知书达理的好女人,而能与船山夫妻一场应该也是陶氏、郑氏的幸运之处。船山的悼亡诗给后人提供了一些夫妻和谐相处的启示:夫妻之间应当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充分相信、平等相待。正如和邓颖超之间所定的“八互”原则,也就是夫妻之间应当“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帮、互让、互谅、互慰”。如果世上的夫妻都能如船山夫妻和夫妻那样,相信社会一定是非常和谐。

三、船山悼亡诗的创作特色

(一)真情实感

“情是诗的灵魂和统帅”,悼亡诗和哀祭文一样,主要在于感情的真挚而不在于字面上的刻骨铭心。悼亡诗,它本身就是一种悲情的抒发,就是一股深情的宣泄。船山在《夕堂永日绪论内篇》中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在船山先生的悼亡诗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作者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他用“于心目想取处得景得句”来抒发自己“断弦”之痛。正是由于此情来自于作者内心深处,它是作者内心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所以才能给读者如此强烈的情感撞击。

(二)情景交融

《姜斋诗话》(卷一):“兴在有意无意之间,比亦不容雕刻。关情者景,自与情相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船山身体力行的实行着自己的诗学理论。景中情者,如“十年前此晓霜天,惊破晨钟梦亦仙”,自然是孤凄伤感之情;“到来犹自喜,仿佛近檐除”,自然是高兴喜悦之情。情中景者,如“记向寒门彻骨迂,收书不惜典金珠”赞美钦佩之情中写出了陶氏典卖首饰换回书籍之景。

(三)不琢不丽

有关爱情的诗句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爱 纠缠 视角

在日本电视界有奥斯卡(明星派)之称,由读者、记者及专业审查员评选的“第57届日剧学院大奖”于2008年8月20日宣布得奖名单,收视狂收20多点的话题剧《最后的朋友》夺得8个大奖中的6个奖项,包括“最佳作品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及“最佳主题曲(由宇多田光献唱)”等。《最后的朋友》这部叫好又叫座的话题剧讲述的5个由锦户亮、长泽正美、上野树里、瑛太、水川麻美所扮演年轻人,各自有说不出口的烦恼,又各自纠葛缠绕。最终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实现着自己心中的爱。

一、爱的缠绕

在这场你追我赶中,故事可以是这样,也可以是那样。片头将五人缠绕的红线,像一种暗示、一种引渡,将他们牵扯进漩涡,同时也送达至彼岸。

真正的“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宗佑那般的独占、美知留盼望的温暖、可理解的隐忍奉献、小武沉默的陪伴、绘里选择的激情,然而这5种爱都不完整,于是5个人内心始终隐藏着纠结,爱在心中缠绕。

(一)暴力下的爱――宗佑

及川宗佑有着童年即被父母抛弃的经历,这让他一直缺乏安全感,对爱,他选择了极端的占有手段。他嫉妒美知留与可的感情,他在这个世界上只想紧紧把美知留抓在自己的手中,于是他选择了暴力,但每一次事后又垂下了他软弱的头颅,温柔地哭泣。

第一次看到在理发店楼下静候多时的宗佑对着正忙碌的美知留莞尔的时候,我想美知留的心里肯定也如我这般温暖和幸福,那就像向日葵看见了太阳,可惜这种暖意并没有持续多久,是那昙花一现的美丽。

奥地利诗人弗里特曾说过,暴力不是开始于一个人卡住另一个人的脖子,它开始于一个人说:“我爱你,你属于我!”当爱变成暴力,也许放手对谁都好,即使放手注定是你我心中最深沉的疼痛。

宗佑说爱美知留,点燃了她内心的火焰,但是,宗佑那是灼伤的火焰,想和对方容为一体而无法忍受两个人之间有任何间隙,他只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爱,越想企及却无法到达的爱,并因为对方不理解自己这样的爱而感到受伤。宗佑表达出强烈的爱恨,早已毁灭了美知留的生活。爱得如此强烈而自我却从没考虑到对方的感受,所以当他发现自己对美知留的爱只能给她带来伤害的时候,整个信仰崩塌。他们的感情就像晚春一定会凋谢的花瓣,岌岌可危,徒劳无功,最终走投无路,必须有一人选择死亡……

“……日本人突出的坚忍性格,包括自小到大的各种意志锻炼。这种性格最极端的行为是自杀。日本人尊重自杀,认为它可以是一种光荣的、有意义的行为”。[1]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宗佑的自杀是编剧所给予他最慈悲的一种表达,因为在现实中他的所做作为使他已经获得不了爱的权利,也已经没有被爱的资格,正如“只有死亡才是使生存得以实现的条件”,[2]只有死亡才是可以使他的爱得以实现的条件,毕竟爱情不是占有。

(二)同性之爱――可

当可骑着自行车疯狂地追赶美知留,我便知道,故事展开,情节蔓延,不期而遇,还是故意相遇都已不重要了。

可,初见心动而后心痛的女子。她并不完美,在自信的外表下是一颗恐惧与人接触的心灵,“就算是朋友,也要保持距离”。在遇到小武之前可一直刻意筑建着与人之间的藩篱,害怕他人看到心中的秘密,然而她却没有坚强到可以独自承受一切,因此在四角关系中她逐渐走向边缘,一度濒临崩溃。在可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痛苦称作“隐忍”,隐忍到我们不忍。你可以将自己的伤口与痛苦和人分享么,你有没有死都不想说的秘密呢?世上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美知留那样将不幸渲染得满天飞,更多人选择独自承担。在这个女子身上我们找到了共鸣,每当主题曲《prisoner of love》的歌声响起,就好像可内心的独白。痛苦在自己的世界,找不到出口。

可,如此单纯地爱着美知留。对美知留的爱超越一切,但是当现实不可控制的时候,又开始软弱。她似乎必须接受生命中注定残缺和难以如愿的部分,要接受那些被禁忌的不能见到光明的东西。她知道,这个世上,有一些无法抵达的地方,无法靠近的人,无法完成的感情,无法修复的缺陷。她永远都是在抗争着,想摆脱却又只能隐藏。正如琼・W・斯科特所说:“女同性恋是什么?……是这样一位妇女,常常在童年就开始按照自己的内在愿望行事,想成为比自己社会所允许的一个更完整和更自由的人。这些需要和行为使她与该社会的人、环境、传统的思维方式、感情和行为产生痛苦的冲突,最终导致她与自己周围的一切,常包括自己,处于永恒的冲突”。[3]

可真的非正常吗?这不重要,她对美知留的爱之所以一定要区分是友情还是爱情,是因为她无法面对这种感情。害怕周围人对她期望的破灭,她不敢留在爱的人身边。可是爱可以不用区分,不是占有,不是每天一遍遍的重复,不是要把爱的人捆在身边,而是不让她痛苦,希望她快乐,永远在身边支持她,无论以一种什么方式,哪怕要隐藏自己的爱。

可又何必如此痛苦,爱应该像小武给的一样,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这种感情是爱情还是友情,我只是爱你这个人,何必给它下个定义何必在乎不爱你的人如何看你,只要自己可以面对,就不会有痛苦。

(三)唯爱――小武

小武,一个善良到体贴的男人。编剧对这个人物充满了同情,用东方式的隐忍来诠释这个人物的痛苦,小武把敏感而纤细的感情深深地藏在心里,只是默默守在自己爱的人身边,海报上也只有小武是睁着眼睛的,他敏感地察觉到她的需要,他细心又体贴地照顾着每一个人。总是安静地坐在一边,因为感觉无害而成为很多人的“情感回收站”,却无法向任何人吐露自己的内心,不但自己的伤痛无法袒露给别人,也要承受别人的伤痛。默默陪伴就是他的表达。

第八集小武挽留可时的那段话和一个拥抱,就像流星划过,陨石落地,哗啦啦击中了我的心。

他的拥抱像太阳的光辉一样安全,把他的头发染成了金黄色,把他的眼泪刺激得夺眶而出,他禁不住咬紧了嘴唇,他那么瘦削,却那么坚定,坚定得我的心里好像下过了一场流星雨,陨石纷纷落地,那些碎片既不是宝藏,也无关幸福,在人人心中留下了钝重的创伤,骨肉剥离。

我爱你,不是简单的爱一个女人一样去爱,无论你是什么样子,都会支持你守候你。是爱情、是亲情、是友情,为什么要划分的如此清晰呢,我爱你不是出于原始的生理冲动,也不是出于血脉延续的本能,更不是要符合这个社会对责任感和人际关系的要求,我只是爱你这个人,不分亲情、友情、爱情,不需要一个明确的名分和定义,不需要一种社会的、物质的关系,只是希望支持你、帮助你、希望你快乐开心。

仿佛就因为小武的那句话,剧情讨论的不再是猎奇和哗众取宠的边缘化,其实之所以有边缘化,有时候是因为爱这个字被狭隘和庸俗化了,爱不等同于亲情、友情、爱情,狭义的爱说白了是基因延续的需要。真正的爱是可以很纯粹地爱上一种思想,爱上一个孤单的灵魂,不需要之外的任何东西,这才是人。

想起了泰戈尔的诗句“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爱不是被内分泌左右,不是被本能左右,是由自己脑电波建立起的那个不能被一切规律定理所描述的思想来控制自己,这就是唯爱产生的土壤。

(四)迷失了的爱――美知留

儿时的变故、母亲的冷漠、同事的欺负让美知留缺少“家”的感觉。于是,当这个女孩终于从宗佑那里得到关爱和爱情,可以和喜欢的人组成小家庭的时候,她以为自己可以安定下来,抓住幸福了。然而她却在其中迷失了自己。没想到温文尔雅的男友居然有着家庭暴力倾向,于是在一个下着雨的夜晚,在被宗佑拳打脚踢全身伤痛不堪忍受的美知留逃出了那个“家”,被可带回了share house。

美知留是在哭泣,她一直都在哭泣,从认识宗佑的时候就开始。一个人走过漫长的孤寂,好不容易遇上一个能够相爱的人,她怎么舍得放弃。所以宗佑在雨夜的等待,只消清晨一个同样孤寂的眼神,就可以把美知留完全打败。

于是我们责怪她无视可的爱,我们责怪她对宗佑的一错再错,我们责怪她的犹豫不决,却看不到那个雨夜中,美知留同样孤寂的双眼滑落的眼泪。在没有可、没有小武、没有share house之前,美知留一直都是一个人,没有希望,没有支点,只有一个宗佑。所以这段感情留下纠葛、留下羁绊、留下甩不掉的印迹。正如美知留所说“因为一直都是一个人,所以不觉得寂寞,如果可以得到温暖,就不会轻易放手了”。

对可的依赖她也许只以为是发自内心的,不能割舍的情谊;小武瘦弱的肩膀上也能搁置住她的脸庞,所以她又以为喜欢上了小武。也许她真的只是想找个依靠,从宗佑到可,或者是小武,恐怕连她自己都不清楚到底是否真正需要他们这些人,或者只是需要个精神寄托,无法缺失一个活在心中的人。

(五)孤独中的爱――绘里

绘里说“从来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永恒的爱情”,可是她虽然嘴上这么说,却并不代表心里就是这么想的。绘里总是给人一个快乐天使的感觉,像个疯婆子,用肤浅的快乐来麻痹自己孤独的内心。一旦静下来一个人,她就会惧怕那孤苦无依的感觉,尽管认定了这个世界上不会有真正的爱情,可心里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真爱的渴望,所以她才会被宗佑对美知留的感情所感动,一封一封地阅读宗佑给美知留的情书。

同时对小武那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也许有爱,可是更多的应该是为摆脱寂寞孤单时想握住的稻草,所以你才会明白,为什么当小仓手捧玫瑰出现于她面前大声宣誓的时候她羞涩而会心的笑,于是镜头的下一秒就是那圣洁的教堂和那喜悦的婚礼进行曲。

对于绘里,也许结婚是最好的归宿,她需要找个伴一起欢喜一起忧愁。小武享受不了绘里的激情,小仓却是个能一起疯一起玩的小男人。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回来了,相逢的人还是相逢了。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结局:正如美知留所说“所有人回来,同时拥有家人、朋友、夫妻、恋人这四层关系,但又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就这样珍惜着这份脆弱的幸福,努力地生活下去。今后都是好朋友,可以的话一直都不要分开,即使分开了,也能在某处重聚,微笑面对。我亲爱的朋友,你们是我最后的朋友。一起组成了温暖的大家庭。”

不管演绎的是友情、爱情、或是夫妻之情,三个人最终能在一起生活。编剧浅野妙子说这种结局就是“以这样微妙的三角关系的方式能走到哪里就算哪里吧。”[4]也就是说小武和可的关系今后也不会有发展,就保持这种状态。作为人,一个重要的人接受可,理解她的心意。只是会停留在这里或那里。但是,还是选择了通过孩子保持一定距离一起生活,而且还有小武,算是happy ending。

二、爱是全世界人类永恒的主题

这是一部关注人类感情的电视剧。有时候爱会以强大而永恒的方式存在着,并且对谁都有可能。爱本没有错,它是永恒而纯美的。镜头对剧中的每一个人都用一种无责备的眼光在看待,因为爱使得这部剧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无过错的。

编剧描写可对美知留的同性之爱那种超越性别的态度,正如在《断背山》中李安曾说的“爱是可以超越文化差异的,当爱降临时,异性之爱和同性之爱是毫无差别的,与爱男人是一样的,在观看本片时,不妨把性别撇在一旁。因此,爱情与性别无关,只与你爱的人有关,与爱情本身有关。[5]

这部日剧就是演给那些向往真爱的人看的,也是演给那些灵魂相通的人看的。这是影片的结尾也是影片最温馨的时刻,三个人还有一个孩子背对镜头面向大海的互相依偎,让我看到了春暖花开的幸福。

尽管有暴力下的爱、同性之爱,但编剧真正的目的却是唤醒埋藏在人类心底的那种被压抑的真实情感,而人物和性别只是一个符号工具。一切善良美好的东西是全人类共有的,正如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这种感情超越时空,超越生死,超越身体甚至性别。这样的爱是唯一的,这样的可和美知留是唯一的,这样的小武和可是唯一的。

在现代社会里,人情冷漠,人与人直接充满着各种利益,你争我夺,缺乏交流,甚至是背后算计,大部分人都觉得孤独和寂寞。《最后的朋友》的成功不是偶然,编剧从平凡的事物中看出不寻常的东西来:宽广的大海、洁净的白云、与世无争的share house,这些都能给人以包容和忍让的力量,从而挖掘现实社会最真实的感情需要。五个人相信爱情,编剧也相信爱情。其实大部分人都愿意相信爱情,相信爱情的美好和永恒。

《最后的朋友》中玩转的各种手段即用纯爱的手法把人性的种种一一展示。在这部08年春末最具卖点的日剧中,平淡的表象下蕴含了无限的激烈,在唯美的镜头伪装下,隐藏着难以启齿的隐痛,这番精彩的表现,配上宇多田光亲自作词作曲的完美主题曲《prisoner of love》,不禁感慨爱的羁绊就像五人手腕上纠缠的红丝线,缠绵不绝无可逆转的命运转盘,不经意的相遇便开启了命运的转轮。一切早已注定,终究是爱的囚徒,纠结在劫难逃。那寓意深厚的片头已经将整个剧情的丝丝脉络深深剖析。

参考文献:

[1]尼迪克特著.昌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一版:115.

[2]叔本华.存在主义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278.

[3]琼・W・斯科特,王政,杜芳琴译,女性主义与历史[M].北京:三联书店,1998: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