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糖尿病药物

糖尿病药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糖尿病药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糖尿病药物

糖尿病药物范文第1篇

【关键词】治疗糖尿病药物;日均费用;分析;DDDS;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147-01

近年来,有多种治疗糖尿病药物应用于临床治疗,特别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药层出不穷。不过最近(meteanaysis)[1]得出这样结论:广为应用于的第二代降糖药物磺脲类和二甲双胍对血糖的控制和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率的效应,不亚于近年来出现的各类新药,也就是说,广为人知的老药不仅在价格上较新药便宜,其控制血糖和血脂的疗效敢不逊色于新药。我院是粤西地区大型的糖尿病专科医院,通过对本院2006~2009年治疗糖尿病药物的应用进行统计,分析,并了解该类药物的用药情况和趋势。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于我院药库2006~2009年的购药数据,药品数据包括通用名、商品名、购药金额、及采购数量等。

1.2 统计我院2006~2009年治疗糖尿病用药总金额及各品种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与日均费用,并对治疗糖尿病药物用金额和用药频度进行前10位的排序。

1.3 用药频度(DDDS)以约定日剂量(DDD)为标准计算,用药频度(DDDS)。DDD是指用于成人的可达到主要治疗目的的药物平均日剂量。本文以《中国药典》(2005版)及《新编药物学》(第15版)[2]规定的日剂量为准,其中DDDS=某药的总用药剂量/该药的DDD(同一药物因剂型不同而DDD值不同,需分别计算DDDS后再相加,即为该药的总DDDS)。日均费用=某药的总费用/该药的DDDS。

2 结果

2.1 2006~2009年治疗糖尿病药物的购药金额及购进药物总金额(见表1)

2.2 2006~2009年治疗及辅助治疗糖尿病药物金额前十名药品排序。结果见表2。

2.3 2006~2009年治疗及辅助治疗糖尿病药物用药频度前10位药品排序及药品的日均费用,结果见表3。

3 讨论

由以上表1~3可见降血糖类药物的用药金额在我院使用治疗高血糖药物总金额中所占比例比较稳定。我院使用的降血糖类药物有噻唑烷二酮类,磺脲类药物及非磺酰脲类、二甲双胍、瑞格列奈和a~糖药酶抑制剂等种类。我院使用的降糖药以马来酸罗格列酮为代表的新一代噻唑烷类药物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是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该药物的降血糖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强肌肉(包括骨骼肌)等组织的葡萄糖非氧代谢,抑制肝脏的糖异生作用,从而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另一个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强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这类药物直接从减轻胰岛素抵抗的方面来干预糖尿病病程,达到降糖与改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的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一项基本分析《内科学年鉴》

糖尿病药物范文第2篇

【关键词】糖尿病;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

79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34-01

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异常或缺陷所导致的一类糖代谢分泌紊乱疾病,相关报道指出糖尿病的发病人数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全球糖尿病人数已达2.46亿,我国糖尿病人数占了近1/2,居世界之首,是主要发病国家。目前临床上尚未发现彻底治愈方法,主要通过健康教育、自我监测、合理饮食、科学锻炼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传统降血糖药物如磺酰脲类、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等对血糖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同时存在体重增加、低血糖和心血管损伤等副作用,因此开发新靶点、副作用少、保护胰岛β细胞内的新型抗糖尿病药物成为当前的热点。现对近年的新型抗糖尿病药物进行总结:

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EliLilly公司和Amylin公司共同研发的Exenatide是首个上市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于2005年获得FDA批准上市,适合口服双胍类、磺酰脲类降糖药效果不佳的患者。该药物主要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结合,促进血糖依赖性肠促胰岛素分泌,避免传统药物治疗引起的低血糖症,同时保护胰岛β细胞,对糖尿病的治疗更为彻底。利拉鲁肽是Novo Nordisk公司开发的长效类似物,于2010年欧美上市,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其他类似物如他司鲁泰、阿必鲁泰等已经处于Ⅲ期临床研究阶段。研究指出此类药物的口服吸收效果不佳,S4P和Boc5是2007年发现的非肽类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对血糖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得到肯定。

2AMP激活蛋白激酶激动剂

高血糖条件下AMP激活蛋白激酶的氧化作用下降,胰岛素基础含量在胰岛β细胞中减少30%,说明可能和胰岛素储存量及葡萄糖氧化相关,AMP激活蛋白激酶激动剂一定范围内能对脂毒性进行改变,该类药物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3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该类药物属于高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以二聚体形式存在的,能够特异性识别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N末端丙氨酸残基,通过将二肽切除来时胰高血糖素样肽-1失活,Merck公司研发的西他列汀于2006年获得批准上市。Norvartis公司的维格列汀于2007年获批上市,Bristol-Myers Squibb公司研发的沙格列汀于2009年获批上市,其他一些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如Alogliptin、Linagliptin和Carmegliptin已经处于Ⅲ期临床研究阶段。我国自主研发含氰基吡咯烷结构瑞格列汀正于美国进行Ⅰ期临床研究。

4G蛋白偶联受体119激动剂

G蛋白偶联受体119可调节胰岛素分泌和促进肠降血糖素释放来发挥生物作用,该受体激动后腺苷酸环化酶受到刺激,使细胞内cAMP和PKA活化,进而引发级联反应,该受体对葡萄糖成依赖性,相关报道指出G蛋白偶联受体119激动剂联合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的应用效果明显好于单独作用,对葡萄糖耐量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目前该类药物尚未发现上市药物,多数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5钠-葡萄糖同向转运体抑制剂

钠-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属于膜蛋白,参与葡萄糖的逆浓度梯度运输,主要分布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管腔侧,该转运体在血糖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选择性抑制其活性,进而抑制肾脏对葡萄糖重吸收,成为糖尿病潜在靶点。根皮苷是最早发现的钠-葡萄糖同向转运体抑制剂,但选择性较差,未进入临床,GlaxoSmithKline公司以此为基础研究了一些药物的,但临床效果均较差。AstraZeneca公司和Bristol-MyersSquibb研发出Dapagliflozin,进入Ⅲ期临床,2011年3月美国FDA接受了该药物申请,如果顺利获批将会成为首个钠-葡萄糖同向转运体抑制剂药物。通过口服耐糖量试验发现该药物有效地降低了血糖。该类靶点的抑制剂在治疗糖尿病中显示了非常大的前景,但其临床副作用仍需要进步探讨,需要长期临床试验予以确定。

6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剂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参与了胰岛素信号通路,具有胰岛素抵抗效应,临床研究指出该蛋白作为新的糖尿病药物靶点具有潜在研究价值,目前尚未出现上市药物,多数仍处于临床前研究或临床研究阶段。

7中药

中医认为糖尿病以阴虚为主,燥热为标,根据个体差异选择,从整体出发予以辨证治疗。具有显著的降糖效果的单味中药包括黄芪、枸杞、薏苡仁、葛根素、黄连、丹参、牛膝、血竭、红花、川芎、知母等,研究证实上述几味中药均含有有效降糖的成分。复方制剂包括降糖舒、六味地黄丸、糖复康、糖末宁、复方灵芝降糖胶囊、益糖康、玉泉丸、降糖甲片、甘露消渴胶囊、糖肾胶囊、糖尿乐胶囊、珍奇降糖胶囊等。中药的作用温和,对身体的损害轻微,因此是非常有潜在价值的一类降糖药物。

8小结

全球针对糖尿病的研究越发深入,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的出现为此种慢性代谢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选择,随着药学、医学、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相信人类会研发出更好缓解糖尿病病情的降糖药物。

参考文献

[1]徐斯盛,张惠斌,周金培,等.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3,42(2):97-106.

[2]巢骼.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29(2):228-231.

糖尿病药物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抗糖尿病治疗 临床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13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130-01

糖尿病是在遗传基因与生活外界环境双重因素影响下产生的一种临床综合疾病[1],该综合症临床病症较多,且严重威胁着人体机能,因此长期以来糖尿病的临床工作者不断致力于抗糖尿病药物治疗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临床治疗中,由于药物剂量调整或其它因素,糖尿病治疗中不良反应频发,其中一些不良反应后果严重,所以说进行糖尿病治疗不良反应分析与研究具有必要性。

1 口服降糖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1.1 促胰岛素分泌口服药物抗糖尿病药物治疗中多使用磺脲类口服药物,在现代临床中还有非磺脲类药物的应用。

1.1.1 磺脲类药物不良反应。该口服剂能够与人体中的β细胞受体结合刺激人体胰岛素的分泌,还能降低人体内磷酸二酯酶的活性,进而增加人体β细胞中的游离钙质,在临床治疗中同类的口服药物还有格列喹酮、格列齐特、格列美脲、格列本脲等[1]。糖尿病治疗研究中众学者认为该类促胰岛素分泌药物使用具有一定局限,即仅适用于胰岛腺功能丧失不完全的患者,否则将会出现临床并发症。磺脲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有低血糖、低糖休克、消化系统受损,甚至伴有呕吐、腹泻等并发症,老年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更严重。针对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常采取停药缓解处理。

1.1.2 非磺脲类药物不良反应。相较于磺脲类药物的临床使用,非磺脲类药物使用时期较短,常见的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等,它能起到模拟胰岛素的作用,还能降低低血糖并发症发生率。但是该类药物也有一定临床弊端,即选择性低,而且对心脏毒性大,甚至老年患者会出现头痛、呼吸道感染、关节痛等并发症,一般肝功能较弱的患者禁用[3]。

1.2 双胍类临床药物不良反应。该类药物主要是作用于肝细胞中的G蛋白来抑制人体内的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促进人体的无氧糖代谢[1]。临床常用的双胍类药物有二甲双胍及苯乙双胍,在肥胖患者中应用广泛。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恶心、消化道不适、腹泻等,甚至还会造成人体维生素吸收障碍、皮疹等,各内脏系统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禁用。

1.3 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药物不良反应。α-葡萄糖苷酸酶抑制剂主要用于降血糖,被临床药学列为第三类糖尿病口服剂,常见的药剂有米格列醇、阿卡波糖、乙格列酯等[1],该类药物安全性比较高,但伴随着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老年患者还伴随着荨麻疹、乏力等不良反应,甚至会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乱,临床使用不当会恶化病情。

1.4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该类药物临床应用主要是用于提升人体胰岛素敏感性,主要应用于肥胖患者肝脏、脂肪组织中的胰岛素功能的提升,比较常见的药物有罗格列酮、曲格列酮等,基于临床用药经验,该种药物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价值较高,但会引起人体水钠潴留,体内器官血容量增加形成水肿并发症,肝功能障碍者慎用。

2 胰岛素等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

胰岛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在抗糖尿病治疗中胰岛素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胰岛素应用中会造成血糖过低,严重者会造成死亡。在临床胰岛素应用中常进行夜间临床观察,并适当进行补糖法,环节低血糖程度。有些患者还会出现水肿,皮下组织萎缩,屈光不正,影响人体机能[2]。此外,临床胰岛素应用中还会出现变态反应,该种不良反应多是因为胰岛素纯度不足引起的,还会出现胰岛素过敏不良反应,因此既要保证胰岛素纯度,还要进行患者临床皮试。

3 中西结合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分析

近年来,中西结合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应用比较广泛,其中还研制了临床药剂,即消渴剂,该药剂成份多是一些降糖药物,降血降糖性能良好,还能提升人体免疫力,但是临床使用不当的化会造成患者长期血糖低,老年患者应用要注意上午时间段内的血糖度测量,在不良反应严重时能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4 结语

此外,现阶段抗的糖尿病临床治疗中还会用到GLP-1及DPP-IV阻断剂的应用,该类新型药物的使用也是基于抗糖尿病的降糖原理进行临床治疗,在使用中同样伴随着低血糖、并发炎症、关节痛等并发症,众多学者正在基于临床经验进行积极改进。近段时期,糖尿病多发,临床药物的使用也多为人们关注,学者应该加大糖尿病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尽量在临床治疗中切实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减少患者病痛,还要针对临床治疗中出现的低血糖、消化障碍、变态反应等不良反应制定完善的缓解与应急措施。

参考文献

[1] 史洪波,蔡强.降糖药的临床不良反应综述[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03):159-162

糖尿病药物范文第4篇

日前,武田公司和赛诺菲公司共同宣布,其新型Ⅱ型糖尿病治疗药物阿格列汀已获准在中国上市。该药作为一种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不论单独使用,还是与二甲双胍联用,均可促使人体依赖葡萄糖浓度分泌胰岛素,从而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同时对体重无不良影响,也不会增加低血糖或心血管病风险。

吉林敖东抗肝炎中药获批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显示,吉林敖东旗下控股子公司延吉股份申请的一款独家抗肝炎中药强肝消脂胶囊通过审核,已下发生产批件。业内人士分析,目前肝炎药物市场还是以西药为主,具有类似疏肝解郁疗效的中药也不少,不过大多为辅助用药。该药未来纳入地方医保的可能性较大。

罗氏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新药登陆中国

11月23日,上海罗氏制药宣布,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全新生物制剂托珠单抗(雅美罗)正式在中国上市。作为全球首个针对IL-6受体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雅美罗具有迅速起效、持续增效的特点,用于治疗对改善病情类抗风湿药物(DMARDs) 治疗应答不足的中到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成年患者。

中国成功研发监测癌症试剂盒

11月17日,清华大学宣布,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罗永章教授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为一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凭此自主研发的Hsp90α定量检测试剂盒已通过临床试验验证,获得国家第三类医疗器械证书,并通过欧盟认证。患者只需取一滴血液,通过试剂盒检测血浆中Hsp90α含量,即可用于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

百度推出首款家庭医疗设备智能血压计

1 1月2 0日,国内首款接入百度个人云的小型家庭医疗设备MUMU智能血压计,由百度联合华阅数码共同推出。这将打破中国血压计市场功能雷同与单一的现状,通过软硬件的深度结合,对用户的血压数据进行云端的智能化存储、管理、分析与导出,从而提供更为个性、智能、贴心健康的管理服务。

国内首台激光治疗仪在扬州诞生

近日,扬州奥泰光电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出国内首台智能激光治疗仪,此举标志着中国在激光治疗领域打破国外垄断。根据现有的检测结果,该治疗仪治疗深度达4厘米,而现在美国同类产品的治疗深度在2厘米左右。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将在近期向全国推广。

中国学者找到儿童糖尿病“中国基因”

近日,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的专家找到了导致特殊型儿童糖尿病的“中国基因”。他们在位于连锁密码最前端的钾离子通道上发现一个名叫KCNJ11的蛋白基因,该蛋白基因一旦发生突变,整个钾离子通道就会失活或过度激活,从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紊乱,引发MODY型糖尿病。

新型微芯片技术可快速检测癌细胞

1 1月2 0日,美国研究人员发表报告称,他们开发出的一种微芯片可简单快速地检测人体体液中是否存在癌细胞,这一成果将有助于早期癌症诊断。

研究人员利用癌变细胞变形能力要比正常细胞大的这一特征,开发出这种有多个小孔的微芯片,从胸水提取的细胞进入这些小孔后,会撞上芯片“墙壁”弹回而发生变形,变形程度会被高速成像设备记录下来,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癌细胞。

糖尿病药物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b)-0187-02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我检测血糖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和以往相比,糖尿病的治疗也日趋规范。虽说患者的血糖得到了严格控制,但值得说明的是,低血糖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了上升趋势,该现象已经成为了我国糖尿病患者取得血糖控制目标的一大重要障碍。中低血糖现象的发生会对患者的心脑血管和自身器官造成伤害[1],甚至于威胁生命健康,由此能够看出,使用有效方式,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现象出现,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存在,结合实际情况,该文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来该院就诊的11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了程度不一的低血糖反应,对部分患者以常规优质护理为基础,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来该院就诊的11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和病理实验检查,患者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制定的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在此其中男患者71例,女患者43例。年龄区间为45.9~88.3岁,平均年龄为(59.71±15.62)岁,病程区间为3.2~29.4年,平均病程为(12.4±2.4)年。在所有患者中,合并心脏病者共计21例,合并高血压者共计16例。

在入院治疗期间,患者均表现出了程度不一的低血糖症状,如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意识模糊,四肢瘫软,盗汗,面色苍白,行为异常等。从发生原因上来看,运动过度者48例,服用过量降糖药者52例,原因不明者14例。该实验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执行,患者与家属自愿参与实验调查,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现依照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和导致低血糖原因方面无明显差异存在,组间数据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患者在出现低血糖症状之后,医护人员应该在第一时间为其检测血糖值。对于意识清晰的患者,可以进食一定毫升数的糖水和甜食;对于意识模糊,静脉注射浓度为50%的葡糖溶液,观察患者病情,将血糖值为维持在5~9 mmol/L。

1.2.2 护理方法 接诊后,护理人员对于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优质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详细为:(1)药物护理:护士必须向患者和家属耐心讲解降糖药的类别和服用方式,同时有针对性的介绍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令家属和患者在真正意义上知晓药物的不良反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肾毒性强的药品。第1次在使用降糖药时,必须从最小剂量开始,结合患者血糖情况,适当调整剂量,对于老年患者应尽量避免作用力强的降糖药。推荐在进餐前使用降糖药,在服用30 min 之后必须进食。如果需要餐中嚼服的药品,医护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送到患者手中。规定在餐前使用的降糖药物不得延迟服用。对于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必须依照精准的原则注射,首选非运动部位,以防止胰岛素吸收太快而导致低血糖现象发生。在血糖达到正常标准或者接近正常标准的时候,医生应适当调整剂量。对于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在使用降糖药物之外,必须使用降压药,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药物之间的关联性,以防止不良反应。当患者在使用其他药物治疗相关疾病时,必须咨询医生。(2)饮食干预: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和药物用量应成比例[3]。饮食干预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开始饮食护理之前,必须全面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为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在住院治疗期间,必须按照科学饮食计划进食,建议少食多餐,结合患者并发症种类,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对于低血糖现象发生在夜间的患者,在临睡前应加餐。值得说明的是,在使用降糖药物期间要禁烟忌酒。(3)运动干预:合理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BMI值和降糖药物使用量。值得说明的是,科学化运动还能够保证患者拥有积极情绪,提升生活品质,结合患者的年龄与并发症种类,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运动计划,最佳时间为餐后1 h ,避免大幅度运动,以舒适为宜。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其他器官病变者,暂时停止运动计划。

1.3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和护理时间均为2个月,在此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稳定情况和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方式计算,当P

2 结果

2.1 治疗护理前后患者空腹血糖变化情况

在治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护理后,所有患者的血糖值均呈现出了改善;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改善程度明显较好,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治疗护理前后患者空腹血糖变化情况(x±s)

注:和护理前相比哦,*P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情况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78.95%,观察组为96.49%。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满意度比较情况

注:和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