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取得的成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农村校园;文化建设;成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41
农村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校园文化建设在各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要加强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
(一)创新校园文化形式,凸显校园特色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流向城市,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导致部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逐年下滑。很多学校领导在严峻的形势面前逐渐认识到只有立足实际,创建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形式,才能凸显农村校园的特色文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校就读。
(二)加强了物质文化建设,优化了育人环境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大了对农村学校的投资,农村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获得了一定的改善。许多学校的建筑布局得到了调整,校园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校园内修建了花坛、橱窗、v壁。大部分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电子备课室、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活动室、学术报告厅,建设了校园局域网,教室配有白板、投影仪等。这些物质文化建设,优化了育人环境,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创建了制度文化,保证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随着学校文化建设的开展,区政府和教育局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督导检查力度的加大,许多学校立足农村学校实际,建立了一系列的学校规章制度,全面开展“三风”建设,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加强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促进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开展,提高了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造新课堂文化
学校不仅要注重课堂以外的文化建设,还要重视课堂文化建设。近年来,随着高效课堂的开展,很多学校组建了学习小组,拟定了组名、组训等,构建了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管理、学习形式的班级文化。小组已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自我管理的基本单位。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成果,凸显了校园文化的特色。
二、农村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物质文化建设,轻视精神文化建设
随着中央对农村学校的重视,政府的很多专项资金投向农村学校,农村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部分学校却忽略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只重视“教书育人”,甚至个别学校还在追求应试教育,而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却十分薄弱。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各种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团队文化建设、课堂文化建设、课外文化活动越来越受到青睐。但是这些活动的背后还是有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的隐性文化建设没有受到重视,特别是精神文化建设缺乏创新力度,影响了学校文化品位的提高。
(二)重视制度文化建设,缺乏执行力度
虽然学校制定了许多管理规章制度,但是有些制度却得不到执行,没有真正将制度落实到行动中,成为师生的一种自觉的行为文化。部分学校的一些制度只是写在汇编上,挂在墙壁上,只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装饰,没有真正发挥制度文化的作用。
(三)注重校园文化的形式,忽视文化内涵的挖掘
很多学校的文化建设主要是针对上级部门提出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的,部分学校领导不关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只注重搞形式主义,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形象工程,缺乏对校园文化内涵的深刻挖掘。为了迎接上级部门的检查,许多学校照搬其他学校的文化建设模版,缺乏创新,没有特色;走廊文化大多是别人的作品,师生原创内容较少;墙规章制度多,但是落实不到位;课堂小组合作的形式突出,但小组文化建设不够。
三、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整合育人环境,创新物质文化建设
许多农村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基本达标,校园建设、校园绿化、教学设备已基本到位。这就要求我们打破常规,整合育人环境,以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努力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字一画都成为校园亮丽的风景,使校园内的每一个物件都成为育人的载体。学校要科学布局,美化、绿化、净化育人环境,重视校门、花坛、雕塑、旗台、标语牌的设计建造,设立黑板报、广播站、橱窗,组织社团活动,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二)强化学校行为文化,完善制度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转化为精神文化的关键。但是许多农村学校不重视校园传统文化的积淀,随意照搬名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校训,拷贝名校的规章制度,根本不能体现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使很多师生无法接受,以致影响了学校的文化建设。学校制度必须通过教代会讨论通过,努力做到合情合理。既要强调制度的刚性,又要有一定的弹性;既要从群众中来,又要到群众中去,才能正真发挥制度的管理作用,保持制度的生命活力。
(三)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突出校园文化特色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学校要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因地制宜,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充分挖掘学校的精神文化内涵,开展“三风”建设,培育学校的精神文化。重视校史研究和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弘扬校园师生的先进事迹,形成校园精神文化,发挥校园精神文化的熏陶作用。
(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校园活动文化
在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一定要立足农村校园实际,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文化活动要结合形势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周密制定计划,有序进行,突出活动主题,保证活动效益。我们不仅要开展常规校园文化活动,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活动形式,突出农村校园文化特色,打造农村校园文化的品牌。
参考文献:
怎样取得好成绩 湖北省公安县 实验小学五(三)班 龚茜
成绩是用来检验学习结果。怎样才能使分数考高呢?
其实,想要把分数考高,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首先具备的条件是要勤奋,刻苦。有人会问:怎样才能算是勤奋,刻苦呢?很简单,你只要在休息的时间做一次复习,把大概知识集中在一起,做一下回复,这样你的知识就会记得更牢。除了掌握课堂知识以外,还要多看书,多背一些谚语,唐诗……只要你认真努力过了,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再一点就是要上课听讲,认真听老师讲的每一句话,还要多发言,弄懂当天所学的知识就行了,一定要记住:上课认真听讲,这将带你迈进了成功的一步,很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所谓: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只要你肯努力,学习一定会大大提高,这样你就会取得好的成绩。
现在继续将我和你的故事.
只不过,我离开了那里,有很长一段时间没见到你了.
时间过得很匆忙.我再次遇见你,我们已成为半大的人了.
你认识我,真的很蹊跷.你总说,你是认识别人,才认识我的.
我笑啊!我刚看到你,我就知道是你.
可惜你不知道是我啊!
所以,我希望你看到我时,像小时候一样,跑过来对我说,妞妞,要快乐啊!是不可能的.
只有你叫我妞妞,虽然我是佳佳.
只有你知道原先有个女孩叫萧西西,可惜你却不知道她是我.
我们注定是有缘的吧!即使相隔那么远,还能找到对方.
我被朋友加到一个群,她喜欢认识不同的人.而我,亦是相同.对了,我忘了说,我的网名就叫萧西西,也许,正因为如此,你才能找到我.
你来找过我,问我人不认识萧西西.
我说,我只是萧雪,不知道那所谓的萧西西.
我怎么能和你说呢!我和小时候相差太多了.我怎么能告诉你,我出过车祸,我怎么能说,那个又丑又瘦的小姑娘整过容呢!
我只想你记得,现在这个漂亮的萧雪.
我笑着和你说,我怎么会有萧西西那么好运,会有一个男孩子找她那么久.
你不说话,只是抽烟.我不熟烟,更不知道你抽得是哪一种,我只看到,你眼中的忧郁。
你说,她是我一辈子的伤。
关键词:后进生 寻找 发现 培育 闪光点 驱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151-02
曾经说过:“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这就要求学校尤其是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而如何有效地实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面临的课题。为了转变学生思想,促进他们进步,有的传统说教,苦口婆心,收效甚微;有的晓之以理,说服教育;有的动之以情,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有的施之以罚,用压力使他们回头。当然这些方法确实转化了一些学生,但也有一些学生对此不以为然,无动于衷,有的甚至唱对台戏,愈“教”愈差。
照常理讲,现代大多数学生物质需要已基本得到了满足,按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这些学生应该积极上进,以满足较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比如,自尊的需要,受他人尊重的需要等。然而,却很难从表面上发现职业院校“后进生”在这方面的需要,难道这些学生就没有自尊心,没有受他人尊重的需要吗?
事实证明绝不是这么回事,只要仔细观察,深入了解这些学生,你会发现,他们不仅有自尊心,而且还特别强。假如老师偶然表扬一下,他们会很激动。有的学生虽然表面上表现对此无所谓,但暗地里却感到特别满足,这可以从他们受表扬后的良好心态和某些积极行动中得到证明。有的学生正是由于强烈自尊心没有得到满足,甚至经常受到伤害而堕落下去。通常自尊受挫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趋向:一种是发展的倾向,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使其向好的方面发展;一种是惰性的倾向,失去信心,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弃。而大多数“后进生”选择了后者。
教育实践证明,职业院校学生思想的转变、学习的进步和素质的提高不仅在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关键在于树立他们的信心,激发其上进心。而发现学生闪光点,及时培养并激励,将闪光点成为激励其进步的驱动器,让学生在进步中获得自尊,提高自信,从而进入健康成长的轨道。
1 寻找闪光点并及时激励
曾经教过这样一位女生,由于基础差和反应慢而被自卑情绪所困扰,成绩是一路红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她打排球还可以。便建议她参加班级女排队活动,并请人辅导她,很快,她便成了班级女排队的主力队员,并在学校组织的排球赛中为班级取得亚军立下了汗马功劳。成功的喜悦使她意识到了自己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无能。从此,她开始从自卑中挣脱出来,注意苦干加巧干地学习。结果,她甩掉了班上倒数第一的帽子,挤进了中等学生的行列,并顺利地通过了各门功课的结业考试。
怎样才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呢?首先要消除对“后进生”的成见,并坚信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然后,深人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去观察他们,开展多种活动,从活动中去接近他们,让学生在活动中毫无拘束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挖掘他们的潜力。实践证明,课堂表现平平的学生,有时会在课余活动中表现出众。这就是他们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也正是老师们需要加以呵护的。
也曾经教过这样一个男生,个头仅有一米五,看上去发育不全,胆小怕事,很多学生都不把他放在眼里,他也因此得不到其他学生的尊重。然而,在一次班级举办的演讲比赛中,却出人意料地表现良好。为了培养他的自信心,利用他具有一定的演讲能力的优势,推荐他到学校演讲,结果,他获得了全校演讲比赛三等奖。这次成功的尝试对他以后的全面进步起了关键作用。在以后的班级各项活动中,他都表现出积极踊跃的态度。
2 发现闪光点并细心呵护
相对来说,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是比较调皮捣蛋、不守纪律的,这类学生往往需要更大的耐心和更细致的工作,要敏锐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有时他们的这些“闪光点”跟优秀学生相比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难能可贵的,用这点闪光去点燃他们心中的自信之火,往往是有效的。曾经有个来自河南的男生,刚进校时打架斗殴,喝酒抽烟,样样少不了他,成绩是班上倒数第二名。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他乐于助人,劳动也较积极,动手能力强。于是,尽量不在班上点名批评他,以免伤害他的自尊心,却经常及时表扬他的好行为,鼓励他上进,很快他有了进步,违纪现象少了。当然,转化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其中有过反复,发现每次的反复都是由于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才出现的。但没有放弃他,而是一边耐心地帮助他,一边从他的多次反复中寻找规律。最后,利用他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创造条件,使他在校内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二等奖,这是他入校以来获得的最大奖励,这一奖励让他重新建立了自信,使他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步,最终顺利地通过了毕业考试,并在后来的顶岗实习中受到用人单位领导和师傅的一致好评。
3 培育闪光点并让其闪耀
职业院校学生大多是因学习成绩不理想才进入职业院校进行职业教育,从人格上讲,他们与其它院校的学生是平等的,但从心理上讲,这些学生感受到中考失败的打击,感受到社会的压力,自卑的情绪油然而生,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前途和价值,通过职业院校学生成功创业、高质量就业、成才的典型案例激发他们的信心和自尊,帮助他们走出自卑,走进阳光,再燃理想之火。
有这样一位学生,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未能如愿进入高中而进入职业学校读书,此生本来性格内向,再加中考的失利,刚入校时情绪相当低落,不跟同学交流,默默无闻,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缺少主动性,成绩一般,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但他遵守纪律,做事踏实,助人为乐,没有什么不良习惯,于是抓住这些不起眼的闪光点,跟他进行交流,在指出他不足的同时,表扬他的优良品质,鼓励他参加各项活动,并鼓励他组织班级服务小组,到镇上为同学们代购生活用品、食物,为同学们取信件、报纸,为生病的同学端饭送水,为班级运动队加油服务。这样的无私奉献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小小的成功,激发了他服务热情和学习热情,一学期后他的成绩明显进步,同时他被同学们推举为班级生活委员,他因此变得活跃起来,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与同学们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他在奉献的同时收获了快乐,收获了自信,收获进步。后来,他走上工作岗位,坚持在石油一线踏实工作二十多年,由于他勤奋钻研、主动踏实、乐于奉献的品质使他成为石油行业的技能大师。
职业院校教育实践表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是靠讲大道理,喊响口号就能解决问题的,而是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实际情况,懂得他们心理需求,理解他们外在行为,通过细心寻找、善于发现、精心培育他们的闪光点,激发其内在动力,通过提供展示平台,帮助他们获得成功,通过成功驱动,进一步增强其前进动力,促进其进入健康成长的良性轨道。几十年的教育实践证明,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让点点闪光变成照亮他们心灵世界的自信之火,将学生的闪光点变成激励他们进步的驱动器,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参考文献
高屋建瓴,提出建设性意见进行论证和探讨
经济报道对象往往有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许多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在经济报道中,只有立足于既全面客观地揭示事实,同时又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和促进实际工作这一前提,对报道的角度进行把握,才有可能使经济新闻传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济源记者站便是区域经济报道的成功典范。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小浪底工程在济源开工的时候,济源面临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这个关键时刻,济源记者站站长史颂光以一个经济学家的思维,同济源市的领导一起策划了济源的经济发展大态势,写出了《历史性机遇和战略性跨越》的长达1万多字的、有很高经济理论水平的文章,从而奠定了济源在国内的地位,为济源成为省直辖市立下了汗马功劳。开封市过去过多的是抱怨和牢骚:没有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了,没有适时把企业做大了,没有争取到国家重点项目……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封市也提出了以旅游促开放的发展思路。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思路在落实中曾多次摇摆,丰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一直未能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增长潜力有限;工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加之重新铺摊子、上项目的政策空间和自身条件有限,形成后发优势的可能性也不大。近两年,开封市抓住旅游业在全球蓬勃兴起的机遇,大力发展城建和旅游。我紧紧抓住这一点,采写和发表了系列述评《开封的机遇和历史的抉择》、《大做"宋"文章》、《拉长旅游经济产业链》、《建设开封"大旅游"》等,在《河南日报》发表后被多家新闻媒体转载。开封市委书记和宣传部长专门约见记者,对文章提出的建议给予了高度评价。
能够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高屋建瓴地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基础,在于记者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思维,必须真正吃透当地的发展状况。因此,经常不断地深入采访,学习经济理论是一个驻地记者势在必行的基本功。
及时报道经济发展中的典型成就,带动推广典型经验
一个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有失误也有成就。好的成就有着示范的意义,可以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经济报道寻找切合实际需要的视角,能够使报道内容潜在的价值得以更充分的发掘,使报道主题得到更好的表现,这在河南日报多年来的新闻实践中一再得到证明。
比如,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开封市的杞县先行了一步。该县为了迎接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从1998年开始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把大蒜的生产、加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杞县的优质大蒜可以直接销往国外,取消了原来每吨400元的出口配额,而且关税有所下调。如今,每天都有近百吨的"金杞"牌大蒜源源不断地运出杞县,大多直销到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大蒜生产基地,杞县大蒜已经在国际国内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同样,大蒜业已成为杞县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加入世贸组织,杞县人感受到的不是冲击,而是无限商机。这主要源于杞县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上先行了一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将严重冲击传统种植业,杞县的领导意识到了这一点。为此,杞县从1997年开始在全县突出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构建农业优势产业带。而杞县的气候、土质非常适宜于种植大蒜。当地农民也有种植加工大蒜的传统。杞县大蒜很早就以个大、皮白、不散头、耐贮藏及香味纯正、辣味适中、营养丰富而名闻遐迩。因此,大蒜作为当地农业的优势产业被推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在系统地采访、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采写了《从杞县大蒜看农业如何"入世"》的文章,效果非常好。
在经济工作中,一个时期会有一个重点,这时,经济报道就要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有组织、有计划地策划一些主题明确、声势浩大的战役性报道,借此指导经济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展开。
把记者的责任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驻地记者能否真实、全面地报道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于公众正确地把握宏观经济状况至关重要,上级领导了解一个地方,尤其是让当地人了解当地,推进民主化进程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经济领域的广阔性、专业性和复杂性,又使经济报道具有很大的难度。因此,驻地记者要全面融入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去,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实现全程的渐进式的研究和报道,从而实现为一个地区的发展而呼喊、"号脉"。如《经济日报》曾经发表的《醒来吧,铜陵》、《开封何日能开封》及《给营口"号号脉"》等都是区域经济报道的成功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