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五年级暑假生活答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认为,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教育必须从经验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创造并回归于生活。我曾经教过一个台湾孩子,长相很是可爱,但在班里并不合群,美术课更是从来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写写画画,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好奇问他在台湾的时候怎样上美术课。他眼睛里闪着光地告诉我说:“我们美术老师长得很帅,我们可以在他的大工作室里描画,他带我们在那里做白色模型……”我在想,如果在台湾,他一定对艺术充满兴趣,但在我们的课堂上他却只能呆坐在薄薄的教科书面前,我想如果我们的课堂也能自由的实践探索、不受拘束,就不会有不喜欢美术的学生了。
无论怎样,还是要回归到课堂上,怎样让学生主动地寻求美术的真谛才是我们课堂上所追求的。
一、要把课堂美术教学变得生活化
问题情境的设置要让学生有切实的生活体验和经历。如,在给五年级《暑假生活》编纂的教学中,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刚刚的暑假你是如何度过的;二是如果把你的暑假编成一本书,由你来做编者,你如何为这本书设计插图、文字并出版发行这本书。学生给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五花八门,面对第二个问题却好像有点难以相信:“我也能出书吗”?在短暂的议论之后,他们的想象力无限度地爆发了,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封面和内容做得与众不同,自己遇到的问题自己去解决,并将问题向课外延伸,在生活中去探索解决。
二、开展课内外相结合的美术教学
我们在教学中寻找了一些艺术资源,设计了相关的校外活动。例如,对城市建筑群进行调查。让学生将建筑、植物、人之间的关系用写生、想象、创作等方式表达调查的结果,调查当地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通过对古民居的写生或临摹,学习剪纸,欣赏民间玩具和器具,让学生用心灵去体会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我们来到大猩猩馆前观看它,只见他在馆内不耐烦的来回走动着,脸上一副忧愁的表情,好像要逃离出这座“动物的监狱”,回到大自然的怀抱。突然,一位淘气的小男孩走了过来,在它面前张牙舞爪,大吼大叫。原本心情不好的大猩猩受到了这样的侮辱,彻底被激怒了。它绕着墙边奔跑着,一边跑还一边捶着胸脯,小男孩吓得“呜呜”直哭,而我也胆战心惊,过了一会,大猩猩又不叫了。我模仿着它用双手捶胸脯,谁知,大猩猩见了,也捶着胸脯,而且还叫着,可它的脸上却是一副高兴的表情。这时,我愣住了:大猩猩捶胸脯不是代表愤怒吗?可它为什么这么高兴,而不是刚才的呲牙咧嘴,是不是大猩猩捶胸脯还有别的意思?
回到家里,我便问爸爸:“爸爸,你说大猩猩捶胸脯有几种意思?”“我也不太清楚,去查查书上有没有。”爸爸说道。
我打开了《十万个为什么》,终于在上面找到了大猩猩为什么捶胸脯的答案。
原来,大猩猩不仅在愤怒的时候会捶胸脯,其实它在激动、高兴时也会捶胸脯,而且,捶胸脯还是大猩猩间互相问好的方式。所以,在我捶胸脯时,大猩猩误以为我是向它问好,所以它才会高兴的向我捶胸脯,。我非常敬佩大猩猩,因为它们很聪明,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它们却想到了用肢体语言,这是一般动物没有的。
在生活中,我们要留心各个事物,要学会观察,说不定就会发现一个秘密。
小时候的海伦·凯勒,是一个聪明又活泼的女孩,六个多月大就会说一些简单的话语,刚满周岁就会走路了。总之,她比一般的孩子都要乖得多,也聪明得多。然而,好景不长,幸福的时光总是结束得太早了太早了。在一个百花盛开的春天,在一场高烧之后,海伦·凯勒永远地失去了听力和视力。这两样东西,是人生中必要而且不能缺少的,如果失去了这两样,对一位正常人来说可能就等于像折断翅膀的小鸟一样,再也飞不到高高的蓝天,可她还有嘴巴,可以自由讲话……
我也想过:假如我是海伦·凯勒,给你三天的时间,我又会去做什么事情呢?如果我是她,一定会活不下去的。再大的鼓励,也照不亮我那颗又黑又冷的心。心里可能只有一个念头,这样活着还不如早一点结束算了。然而,海伦·凯勒的做法和我的想法恰恰相反。她一生度过了八十八个春、夏、秋、冬,却熬过了八十七年的黑暗、无声的孤独岁月。而正是这位又盲又聋的女子,竟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成就啊!
我想:一位这样的盲人女孩都能做到,为什么我就不能做到呢?来吧!大家和我一起加油吧!做一个像海伦·凯勒一样伟大的人吧!
一、基于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导火索,是点燃探究欲望的火种,问题意识是主动探究的催化剂,是学生主动探究意识的显著标志“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以润泽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是蕴育数学知识的沃土,我们在数学课堂中应以生活为数学背景,基于生活情境开展教学,寓数学问题于真实的生活情境,用现实有趣的情境点燃学生学习兴趣,让原本理性骨感的数学变得丰满而感性,让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更好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以滋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负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我创设了如下情境:“今年夏天真热,同学们暑假一定吃了不少棒冰,但是老师不太喜欢吃棒冰,而是喜欢喝温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根棒冰和一杯温水。”我边说边将这两样东西摆放在讲台“你们想知道它们的温度吗?”我边说边拿出红外线测温仪,邀请学生亲手测量出温水和棒冰的温度,并要求他们将测量的温度大声告诉大家。第一个学生很快报出温水的温度“45℃”,而第二学生看著红外线测温仪上显示的“-8℃”不知该如何读,于是,我就将“45℃”和“-8℃”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数的区别,细心的学生发现在“8”的前面多了一个“-”,“-8℃该怎么读?”“‘-’是什么意腰”“-8℃表示什么含义?”学生们提出一个个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种新数,请同学们先自学课本,看看自己能否找出答案?”我自然地导入了教学。
二、基于小组合作,激增学生探究问题的动力
人往往都会有一种惰性,年幼天真的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的自控力、学习信念与意志都不够坚强,加之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孤立无助现状,导致他们遇到挫折就泄气,遇到困难就后退,使得他们的主动探究意识减弱,对问题探究缺乏动力。
俗话说得好“水涨船高,柴多火旺。”我们可以改变独立学习的方式,把学生个体结合起来组成学习小组,集众人之力,聚团队之智,共同探究问题。小组合作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让学生不再感到孤单,学习时不再出现孤立无援,合作学习方式还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动力。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怎样滚得远》一课中,我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让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的斜坡的坡度”进行自主探究,在各组经过充分的讨论后,我带领全体学生来到室外的水泥场地开展实验,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快速得到问题的答案,各小组的成员互相配合,积极动手操作,有的搭斜坡,有的抛圆柱,有的测量滚动的距离,有的记录数据,在经过一轮实验后,他们重新调整斜坡角度,再次实验,搜集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合作给了学生比拼竞争的机会,激增了探究问题的动力,各组学生在比拼中不甘落后,在竞争中勇往直前。经历反复实验,各组终于找到滚得最远的角度。
三、基于成功体验,激扬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不敢做和不愿做的人,永远不会成功。”积极主动的探究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换来成功,在实践中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和习惯。
“实用的知识只有经历亲身体验才能学到。”探究意识需要在实践体验中培养,成功的活动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生探究欲望,我在教学中经常赋予他们成功体验的机会,借助成功体验促使情感的升华,激扬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和与积的奇偶性》一课中,我先和学生玩了一个小游戏:学生任意报出两个数,我快速判断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学生看到我这么厉害都很羡慕,我说:“其实这里面有学问,你们若能找到其中的奥秘,也能迅速判断两个数的和的奇偶性。”接着,我让学生写出几组数来观察寻找规律,在学生发现了规律后,我给他们报数,让他们判断两个数和的奇偶性。掌握了规律的学生能够迅速作出判断,他们终于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下面让我们加大难度,老师说出几个数,你能否迅速判断它们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我借着学生的高兴劲儿引入下一个学习内容“能!”刚才的成功体验极大鼓舞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所谓“分轨制作业设计”是指以课本知识为出发点,以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在课堂内外构建基础性知识和拓展性知识的立体作业设计形式。“分轨制作业设计”从三个轨道对作业进行思考和设计――
积分制作业
由于每个学生来上海读书的时间长短不一,对于上海教材的适应程度也因人而异,单一的练习设计会让学有困难的学生无所适从,而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又会因为简单的操练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于是,我们在作业中经常设计一些“积分制”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难度的题目。“积分制作业”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权,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适合自己”的练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我们根据教材内容,以一周、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单元为单位,设计一个作业单。通常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的作业单定位于“模仿”。我们在所设计的作业单的卷首加入“芝麻开门”,将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中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加以罗列,有时加入日常教学中运用的口诀、顺口溜,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和再现,其后的练习题则是教师以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为模板进行编写的,最终希望学生能在这一层中的正确率达到100%。
第二个层次的作业单定位于“变式”。在“模仿”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如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例题:一个梯形的面积是68平方米,它的上底是6米,下底是28米,求梯形的高。让学生踮踮脚、伸伸手就能摘到果子,最终希望有95%的学生能独立完成。
第三个层次的作业单定位于“提升”。以前一些老师经常将难度较大的题目集中在这一部分里,使很多学生望而却步。通过实践,我们把这一部分的内容再分为两层,既可以是易错题、相似题的比较练习,也可以是下一阶段学习的铺垫练习。两者之间要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难度系数,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从而拓宽解题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希望有7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还有30%的学生能在同伴或老师的帮助下完成。
在完成这样一个作业单时,我们采取积分制。第一层的习题每题积分为1分,占50%;第二层的习题每题积分为2分,占30%;第三层的习题每题积分为3分,占20%。如果当天的作业积分为10分,那么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自由选择这三个层次中的题目,将做对题目的积分累加,达到积分即可。第二天做练习时,已经完成的练习不能再做,必须选择新的习题,每满10分则可奖励1分,一周达到50分即可。此套作业单的完成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时间有选择地加以完成,并且不断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积分制作业推出后,很受学生的欢迎。学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基础题的操练累积分值,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适当提高难度,减少做题量,但同样可以积累分值。在推行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作业的完成率由每日的85%提高至98%,养成了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欣赏型作业
这类作业的设计是希望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或上网,广泛搜集资料,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美,让学生见识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一次欣赏型作业:寻找带有数字的成语。学生的答案出奇地多:“一心一意、二分明月、三竿日上、四海为家、五行井下、六出奇迹、七窍生烟、八面玲珑、九霄云外、十全十美、百发百中、千军万马”……令大家开拓了眼界。还有的学生找到了这样一道竖排从上到下是成语的算式:
虽然略有瑕疵,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老师也以茶叶罐上的一首数字诗回赠他们:“一心两叶山泉水,四月清明午采茶,六两菁七碗露,八分情谊九巡盏,拾得茶盏满园香。”师生的互动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操作型作业
操作型作业需要每个孩子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需要团队合作的精神。这对于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而言尤为重要。
结合学校组织学生去上海动物园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数学组设计了一套可操作的数学作业。各年级分工如下。
二年级,针对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游乐场统计图》这一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记录动物名称、统计动物数量,充分体现“统计”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年级,在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时、分、秒》中已学过时间的计算,要求三年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记录出发及回程时间,计算乘车所需时间,参观共需时间,将时间的概念充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四年级,针对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数学广场》中关于方位的表示,布置学生设计旅游计划,查找资料画出游览路线示意图,强化方位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此次实践,孩子们收获颇多。低年级同学发现上海动物园的动物种类繁多,许多属于珍稀动物。中年级同学则体会到游览的时候需要合理地安排行走路线。高年级学生收获最大,有的发现出发前预计的路线入口与按照设计的路线行走有出入;有的发现设定的参观时间估计不准确,导致部分展馆无法参观到;有的发现拿到的游览图方位不明确,导致走错方向;有的体会到计划与实施过程中的矛盾,于是提出了修改方案,希望在下次活动中能有所改进。
总之,学校在“分轨制作业设计”探索中,积极寻找适合这些孩子学习的方法,希望突破以往作业布置时同一班、同一量、同一轨迹、同一内容和同一时间的单调性,让不同程度的插班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尽快地、充分地融入新的学习生活,使这些孩子的学习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点评
上海市黄浦区曹光彪小学原校长、特级校长 金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