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战争

关于战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战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战争

关于战争范文第1篇

我写战争这个话题是有感于前一段时间,在我国旁边海域和世界其他地区不断出现的军事演习。参演国家拿着先进武器频频地向意想敌国炫试他们的武力,以达到他们预想的效果。虽然现在这个地球上虽表面和平,只见一些小范围的军事冲突,但从与各个利益格局相关国家暗暗地大规模发展军事装备,就隐隐约约能感受到大气层中隐藏着一丝丝的火药味。在这个世界上:只要存在较大差别的信仰、较大差别的体制、较大差别的军事力量就会容易产生有意无意的摩擦而最终兵绒相见!这是一个古老的法则,也是人类的宿命!

我痛恨战争!

痛恨以个人利益和某个团体利益为最终目的而发动的战争!

更恨那种以杀戮生命为手段的低级战争!

尤其痛恨内战的同室操戈,兄弟相残!

我不得不佩服以往那些发动战争的人,在他们没有多少实力的阶段是用了怎样的花言巧语、口如巧簧的引诱,可以让千千万万的人们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家人的幸福这么唯一而珍贵的东西,去以换取他们以为的承诺和以为的信仰。又同情这些将士们在军令如山的最高指示下和时时的仇恨熏染洗脑后,沦落为一个只会听从命令的红着眼的杀人野兽。

看过一些国内和国外的古今战争片,令我肃然起敬的是在双方大军对垒,随时一触即发的大规模杀戮时,双方领导者最终以妥协和商议的方式化解危机。他们让生灵免遭了涂炭!大家永远会记得他们的仁慈这种功德远超一时的胜利,成为人类文明长河中永远闪烁的美德!

先贤老子提到:一个真正的将军是在战胜后心里泣然,不事欢庆的将军。因为这样的领导者,他懂得胜利的背后是无数生命的葬礼!我相信他更愿意用保全生命的方式达到最终的目的。而一个无视生命权利的机会主义领导者为了最快的达到他的目的,所过之处尸横片野、血流成河、残垣断瓦!他的成功背后有着无数的生痛死别、妻离子散、痛不欲生、血泪斑斑、惨绝人垣!这种人自然会隆重举行他的胜利欢庆仪式,举杯高颂,豪情盖世!而千千万万因他造成的死亡无异于一只只死去的蝼蚁······

这种无视生命的可贵和权利的领导者,是绝对不会去善待他的民众的,也绝对不可能去履行他先前信誓旦旦许下的诺言,这点我们从历史的长卷中早已看到。

内战的电影和电视剧不停地在上演着不久前的惨烈历史:两大阵营的精英们在用一切手段,绞尽脑汁,不惜任何屈辱,不惧任何严刑,不畏随时的死亡!你死我活的争夺所属集团的权利格局。而另一边广阔的中华大地上,几百万之众的炎黄子孙们刚赶走外夷,尚未喘上一口气,来迎接遭受如此巨大的屈辱!如此巨大的损失!如此巨大的死亡而终于换来的胜利!却转身将子弹射穿同胞的胸膛!挥刀砍向兄弟的头颅!……!每当看到同胞相残这一类的电视时,我会突然间神经质般跳起去找遥控器或电视开关!能让我这么稳重的人产生如此差别的行为举动,也就数它们了!

《南京 ·南京》再次把我们的国耻放大在我们眼前,依然是成堆的死人,依然是孩童的被惨杀,依然是女人的被,就连她们的也是成堆的。有差别的是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原来持杀戮大权的日本兵他们也是一个人!或一群人!而他们却可以杀我们无数倍他们的人!而且是任意肆杀!——电视台里这一类的剧目没完没了,随便打开电视机就能看到,很多人乐呵呵愉快地在剧情前打发他们的闲暇时光,他们情愿把那些悲惨的情节看成一个娱乐信号。有些人开始把这种题材改编成娱乐情景的喜剧片,这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当一种东西总是无法摆脱时,那么好吧,咱犯不着和你生气伤身子,我总是可以把它当成别的好玩一点的东西吧?任何东西我们都能把他当成好玩的事,唯独生命不行!

当一个人严重受辱受伤后我想他一定是希望静静的养愈伤口,想想自己的短处和弱点,和对方施暴的根本原因。以修改性格缺点和陋习,蓄养技能和精力有朝一日打败他或超过他。如果哪天能力和体力超过他了,就已经证明打败了对手,施不施与行动已经不太重要了。因为从对手的姿态和表情上他已经看见了他的胜利,而这种胜利形式更加高级!

但是当一个深深伤害你的人在给予你好处和帮助时,就得多个心眼了!也不用气愤的将对方送来的礼物狠狠地摔出门去,破口大骂,以彰显气节。重要的是要分辨出对方是不是知道自己错了,希望得到你的原谅而真心尽力帮助你快点恢复。还是心怀鬼胎怕你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有朝一日把他打倒。于是把一些现成的东西,一些享受的物件低价或送给你,绝不让你知道怎么做出来的,希望你不要去做什么研究,从而对他形成长久的依赖。他也就再也不用担心你对他构成威胁了。于是在你背后阴阴的笑着:“这个蠢家伙又被我不费吹灰之力就放倒了,还让他永远残废了一条腿,和上次来比简直太轻松了!”。

———于是你只能每当一看到你严重受伤害的身体上,无法消除隐隐作痛的疤痕,就恨恨的低下头来对着你那可爱又单纯的孩子们说:“那个送你们玩具和蛋糕的叔叔杀了你的··!烧死了你的····!!了你的····!!!”

关于战争范文第2篇

关于战争和和平的作文一:

战争——每个时代交替不可取代的方式。如果说历史是由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相连而成,那么人的天赋就是发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回顾中华上下五千年,哪一个新王朝的建立,不是用千万条生命作筹码换回来的。中国的第一代君王在并吞了六国后,开始了新一代的统治。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也是在无数的战争中被瓦解。其间每一个新王朝的宫殿都是用血染成的,每一个亡国之君都是在金銮殿下的反抗中倒地。和平,为什么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和平,为什么总要在战争之后才威风凛凛的出现。

1860年10月,有两个强盗携手闯进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璀璨建筑圆明园。他们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俩空身挺进圆明园,却披金戴银满载而出。园中价值连城的物品因无法搬走而以木棒毁之,却声称这是上帝的指引。圆明园在惨遭蹂躏之后,两个强盗又一把火焚之。三天三夜火海的煎熬,这颗曾经璀璨绝伦的明珠呜呼哀哉。可能失去的,总是最好的。可能因为它已不复存在,所以叫人们更怀念。

战争带来的代价为什么都很惨痛,所以现在现全球也越来越关注战争问题,一家以色列幼儿园的校训竟称:“今天最可爱的孩子,将是明天最强有力的人肉炸弹。”战争,让太多正在成长的孩子还未知青春的色彩就已走上了不归之途。回顾历史,每一页都是殷红一片,我不知道将来的历史会不会也充满血腥。但愿人们可以谨记惨痛的教训,让纯洁的白鸽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关于战争和和平的作文二:

每个人都希望世界和平,只有世界和平了,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只有停止了战争,世界才会友爱。谁都不喜欢战争的时代,苦难的时代。

在战争时代里,血流成河,到处充满了血的腥味。花儿不再盛开,天空变成了灰色,原本温暖的太阳如今却变得冷冰冰的。无论到哪儿,都是惊天动地的厮杀,闹得人人提心吊胆。战斗让我们失去了太多东西,失去了太多亲人,孤独的孩子为失去了父母而在无声地哭泣;失去了孩子的父母伤痛欲绝,在奋力地挣扎。许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时时刻刻都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

战争的时代烽火连天,充满了血腥与一切罪恶,而和平的时代却迥然不同,那儿拥有的是一切美好与欢乐。

和平的时代里,人们安居乐业,吃得饱穿得暖,生活过得美满幸福。大人们安心地开拓自己的事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一番成就;孩子们可以穿着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衣服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专心致志地上课,在书的世界里畅快遨游,所以人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地过日子了。在和平时代里,每个人都是快乐的,没有了痛苦,拥有了欢笑与幸福。和平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阳光灿烂,河流清澈,树木苍翠,人们善良,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世上的一切,才是最好的!

我们热爱和平,有谁会希望在战火硝烟中四处逃生?珍惜现在有的生活吧,多一份宽容,让和平永驻人间,让战争远离我们!

关于战争和和平的作文三:

战争使国家衰亡,战争使无数人无家可归,战争让年幼的孩子失去父母;让无数的父母忍受着失去孩子的悲痛;让亿万妇女变成寡妇。可想而知,战争是全人类不愿看到的。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创伤。回首往事,中国人民饱受了太多的战争之苦。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期间,有多少美丽的家园被吹毁;多少无辜百姓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

提起,每一个中国人都刻骨铭心。在这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中,中国军民被集提射杀、火焚和活埋。全市房屋大部份被烧毁,整个南京城尸骨遍地,令人发指。

关于战争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战争形态;国防力量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208

1 信息化战争的概念

信息化战争是利用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扩展人对有效信息的获取并且充分利用信息取得战争胜利。它的战争形态主要是信息博弈。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嵌入传统机械武器装备的核心算法持续升级,使得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成为作战致胜的关键。

2 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2.1 战争工具

在使用传统的武器装备时,人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大多数战场上,敌对双方的致胜因素主要是人力的强弱和多少。人员密度越高,杀伤力越大。随着火药的发明和使用,人力被解放了一部分,人员密度不再是致胜的主要因素,武器装备所占的比重大幅上升。在现代化的信息作战中,战争工具朝着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而杀伤力也近似成指数形式大量攀升。战争的主要形态和作战方式以及对人力的要求通常依据作战工具的不同而变化,当前条件下我们需要信息化的作战武器。

作战武器信息化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信息系统支持的机械化战争并未发展到最高形态,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说的作战武器信息化并不是说机械化的武器装备已经被淘汰,而是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发展,他并没有被简单的否定。具体的说,就是在一个模块中导入有关的信息技术,并且将它以一种合理的算法在传统的机械化武器装备中运行出来,使它像神经和大脑一样可以向人们反馈出重要的信息,满足作战需求;另一个方向是研制新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和嵌入方法,如C4ISR系统、计算机网络病毒、军事智能机器人等。目前,台机械化战争在电子设备的辅助下已经取得了比较有优势的作战形态,目前,更重要的是深入研究电子信息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更有优势的嵌入方法。

2.2 时空作战

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但由于大量信息化武器b备运用于战场,战争时空特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多维战场空间融为一体,虚拟空间博弈成为作战时空特征。在战场上,人力,信息化的武器装备与时间空间作战环境必须达到可流通,可操作和可控制的条件。达到事件相分离,不在场的东西可以控制在场的东西。这种情况下的作战主要是对非接触作战方式的深入研究,时间和具体的交战空间相分离,意味着现有技术之间的博弈,如果这种分离有强大的科学技术的支持,对时间空间的把握恰到好处可以实现预定的效果,但如果稍有差池,则会丧失稍纵即逝的机会并且造成严重的后果。

2.3 人机融合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信息化时代中人和机器的关系成为一个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无处不在,在现实社会中,它们是一个智能的机器,但是更像一个人类未来的规划师,他可以了解我们的生活习惯,帮我们解决问题甚至形成三观。不可否认,这只是一个“人机交互”的时代。我们要增强自己人机合一的意识,伸手拥抱这新时代改变生活的新成果,不要总是恐惧和担忧。未来战争是在信息体系支撑下进行的,只有解决好人机融合这一核心问题,才能占据着战场的主动,赢得现代战争最后的胜利。最大的挑战在人机融合,最大的机遇也在人机融合,要把人的智慧和武器的性能融为一体,赋予武器智慧和灵性,成为会思考,能判断,可以自动发现,识别和打击目标的新武器。

3 信息化战争的主体力量

人,因为一切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都离不开人的智慧,所以培养一支专业化的信息化研发队伍,使我国信息化技术走在国际领先水平至关重要。另外还得有一大批具有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的专业人才队伍。

机器,打造前沿的信息化体系。包括建设超级计算机,卫星覆盖面与接收处理中心,通讯与网络的信息化处理分析中心,中枢指挥处理中心等。

武器,高科技的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研发与应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攻与防的武器装备都得有,如先进的预警机,先进雷达,雷达的压制装备,反雷达导弹等等。

4 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提出的要求

关于战争范文第4篇

发动对俄战争,是法国传奇历史人物拿破仑·波拿巴人生的重要经历之一,对于拿破仑本人及其帝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对于这次战争,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也进行了简单的描述。然而,在不同的专题中,教材对这次战争的描述似乎也不尽相同。如,在《历史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教材写道:“1812年6月,拿破仑亲率60万大军远征俄国”;而在《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教材却又进行了“1812年6月,拿破仑亲率40万军队侵入俄国境内”这样的叙述。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事件,教材对于拿破仑对俄战争兵力问题的表述,却相差了20万人之多;这一数字的出入,使许多学生乃至教师都感到困惑。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教材所提供的这两个相差了20万的数字;这两个数字是否又都准确无误呢,笔者结合相关的资料,拟对此问题进行简单的辨析,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首先是对“拿破仑亲率60万大军远征俄国”这一表述的分析。

在萧石忠所译《拿破仑日记》的附录中,有这样的记载:“俄国战役兵力:法军60万人(50万步兵,10万骑兵,1350门大炮)。俄军43万人,第一线兵力20万人。”

而在法国人乔治·勒费弗尔所著,中山大学翻译的《拿破仑时代》一书中,作者也这样写道:“在对俄战争中,拿破仑统率了七十万人以上的军队,其中六十一万一千人在战争过程中相继越过了边界。这些部队反映出大帝国的面貌,其中有三十万法国人,包括新并入法国的居民;十八万德意志人,包括施瓦岑贝格统率的三万奥地利人和约克统率的两万普鲁士人;九千瑞士人、九万波兰人和立陶宛人、三万二千意大利人、伊利里亚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

不仅是中国人所著作、翻译的书籍,在西方学者所著的英文原版书籍中,我们也看到了关于拿破仑远征俄国兵力问题的类似记载。如在著名英国军事历史学家Chandler David的《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一书中,作者也进行了这样的描述:“Of the 61,4000 troop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lines, rather less the half (perhaps 302,000) were Frenchmen; the Germans, Austrians, Prussians and Swiss between them accounting for a further 190,000,the Poles and Lithuanians for 90,000, the balance being made up of Italians, Illyrians and a handful of unwilling Spaniards and Portuguese(32,000 in all)” 。

通过对以上几部具有较高学术权威性的著作所记载的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基本可以认定,在拿破仑于1812年6月发动对俄战争期间,大约有60万——61万4千名左右的士兵,接受拿破仑的指挥,对俄国发起了进攻。“拿破仑亲率60万大军远征俄国”这一表述,可以说是准确无误的。

那么,“拿破仑亲率40万军队侵入俄国境内”这一表述又如何理解呢?

王朝田、梁湖南所编著的《从土伦到滑铁卢——拿破仑战争述评》一书,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答案;书中写道:“为了进攻俄国,拿破仑调集了包括欧洲各个国家提供的巨大兵力……到六月初,准备第一批跨越涅曼河入侵俄国的第一线部队,大约四十五万人左右,已经展开在涅曼河前线了。……拿破仑把他的主力分成为两个梯队展开。第一梯队接近四十五万人,拥有火炮九百四十门,展开在涅曼河与维斯瓦河之间。”

而法国人乔治·勒费弗尔的《拿破仑时代》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在维斯杜拉河的前线上,四十五万人和一千一百四十六座大炮的密集的突击部队,分成九个兵团,外加近卫军、四个骑兵团和各盟国部队。”

由此可见,所谓的“拿破仑亲率40万军队侵入俄国境内”,应该是指拿破仑发动对俄战争时,在第一时间投入战争的第一梯队军队数量。或许是受到战术及军队集结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拿破仑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将其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对俄战争中,这大概就是造成教材两次表述中,出现20万人数字出入的原因。

关于战争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战争 人性 真诚

分类号 G252.1 I207.413

My View on Reading of 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With Discussion of War and Humanity

Xu Xiaoyue

Abstract 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is a novel about war. War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ity whose diversity and richness is made evident in the course of war. Thus the outbreak of war is usually ascribed to humanity. It follows logically that we should begin our reading of the novel with consideration of humanity. The novel, complete with political trickery, telepathy, sophistry and conspiracy, gives a thorough description of the distortion and alienation of innate humanity caused by war . As a result, for all that is called classics, we should make certain what kind of human nature we need to discard and what need to advocate after reading them, and therefore the same also applies to the novel 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Keywords 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War. Humanity. Sincerity.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文学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历史演义的经典小说。它与《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一起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它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一起合称“六大名著”,它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一起并推为“四大名著”。这足以说明《三国演义》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三国演义》以描写战争为主,着重表现的是从东汉末年到晋朝将近一个世纪多个政治集团,尤其是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紧张尖锐的军事斗争。全书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三国演义》是一部既重历史,又超越历史的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战争的长篇小说,既然是战争,必然形成交战的对手,各自集团都会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而拼死搏杀。虽然战争涉及到正义与非正义的判分问题,但就其《三国演义》所展现的各方来说,那是无所谓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所以按中国传统的价值理念,将有着皇族血统的刘备为代表的蜀国视为是正统和正义的化身,那是不能成立的。如将是否是为了实现国家统一而发动战争来判分正义与非正义标准的话,也是不能够成立的,因为魏、蜀、吴三国都欲统一中国。“拥刘抑曹”只是表示《三国演义》作者的立场。中国都知道“春秋无义战”这句话,但我们也要中国人知道“三国无义战”这句话。

一般都会将战争视为是政治的继续,战争的本源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战争的爆发多是基于人的贪欲、利欲和利益,战争的形式都是人与人的绞杀。所有这些又都决定了无论是什么样的一种战争,它都必然伴随残酷、血腥和冷漠。有情有义的人类会为了战争而变得无情无义。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只是能看到在一定的利益集团和少数兄弟之间存在着一些有情有义的事情,而超越这个范围却全是相反的。

在战争中当然会涌现出英雄的人物,威猛的悍将,勇敢的战神,人们往往会对他们形成一种崇拜感。应该说,《三国演义》在这方面的人物塑造上是非常成功的,于此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中国人的这种人格崇拜感和精神追求欲。例如,我们无不是从正面和积极的方面来赞扬和宣扬“义关公”“猛张飞”“勇赵云”的人物形象的。然而,我们所要强调的是,即便是对战争中的英雄主义和勇敢精神的宣扬,都不可以达到美化的程度。这是对一切战争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所应该具备的立场,而这一立场的确立和高扬是与这场战争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是不相关的。

英雄、威猛、勇敢这些行为表现在战争中,往往是在以消灭对方的生命中表现出来的,所以必然地与暴力存在着某种天然的关联性。正因为如此,当人们在宣扬这些人物的行为和精神时就一定要记住不要将其转化为对暴力的美化和赞扬。同理,无论是正义和非正义的战争,或者说,哪怕是一场道义因素充足的战争,对于“胜利的结果”都不应大加赞美,都不应该将其作为人间喜剧来欣赏。因为,诚如一位历史名人所说的那样,战争“胜利是除了失败以外最大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从来就没有胜利者,这才是最大的悲剧。这也就是在告诉人们,不管怎么说,战争始终不能超过和平方式的意义。这是我们对任何战争描述和评价都应该遵循的原则立场。

对于军事和战争的性质及其评介,中国人更熟习《孙子兵法》中的观念。这部经典中有两句话对中国人影响最深。一句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另一句是“兵者,诡道也”。关于后一句话,我们将放到正面再作分析。前一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说得是没错的。军事战争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的大事,那当然应引起高度重视和细致观察。但问题在于,这一大事并非是人类向往的事情。既然不是向往的事情,那末就不应该竭力正面肯定和提倡,甚而去美化它。所以在这里特别值得强调指出的是,即便是对待军事战争这一国家大事,不能仅仅遵循《孙子兵法》中的这一理念,作为中国人最不应该忽视,甚而忘却的还有一部经典中的理念,那就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两大主干之一的道家经典《道德经》对待战争的态度。《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曾这样清楚明白地告诉世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杀人之众,以哀悲之,战胜以丧礼处之。”(《道德经》三十一章)老子在这里是想告诉世人这样一个道理:战争是不吉祥、不吉利的东西,它不是有道的君子所喜用的东西,即便参与了战争,那也是不得已为之,因此对待战争要淡然处之。纵然胜利了,也不要自以为了不起,进而去宣扬和赞美它。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表明你以杀人为快乐。而以杀人为快乐的人,就不可以得志于天下并最终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战争的双方都要以哀痛的心情对待杀伤众多的战争结局,战胜的一方还是照丧礼的仪式来对待和处理。以丧礼处之,以悲哀莅之,此乃是老子对待战争结果的态度。由此可见,只有内心十分崇尚和平的人才能说出如此富有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话语,并亦充分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热爱和平的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如果我们具有了这一中华传统的战争观,再来评价《三国演义》的意义和价值,必然会读出别样的味道。《三国演义》描述了这样一个情景。说刘备打下涪关直逼成都时,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为乐乎?”庞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在此,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原来满嘴仁义道德的刘皇叔竟然以伐人之国为乐,充分暴露出他的凶残本性的一面。倒是庞统的观点代表了正确的理念。这也无怪乎,当刘备听了庞统的话以后,于是就将庞统考赶出宴席。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阅读《三国演义》人没有不知道的一句话,包括《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内的许多人,将分分合合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为战争地发生去寻找合理的根据。这种观点也许是封建社会的中国的真实写照和天下大势,但它显然不能昭示整个中国未来社会这是这样的。所以,在这里值得强调指出的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战争最终将会走向消亡。“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不仅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同时亦必将成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平天下”“天下为公”“天下和平”恰恰是中国未来文明社会的走向。阅读名著,重温历史,就是提醒人们要树立和平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的价值观。

从人性的高度来反思历史,反思战争,这是我们阅读《三国演义》这部战争历史小说应有的视野。首先应该承认的是,人性的贪婪,利益的纠葛实际上成为人类之间不能停止战争的最主要原因。所以说,战争与人性恶相联系,而不是与人性的善相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说,当战争爆发的那一刻起,交战双方所有的道德人性就荡然无存。更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战争是没有人性的,没有人可以在战争中保留人性。战争以最无情的残忍摧残着最有情的人类;它使最有情的人类变得最无情和残忍。战争这东西足以使人性扭曲和异化。但所有这些不是完全漠视和否定在战争中可能呈现出的人性的光辉。当然这又是从战争中的许多个例中体现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也应该知晓,在残酷的战争中通过“个例”演绎动人的故事,展现人性的光辉。这种人性光辉会以亲情、友情、爱情等形式彰显出来。

人性究竟为何物?如何把握人性?这是古今中外一切哲学家孜孜以求,但始终没有定论的哲学问题。正因为如此,我试图从人性的角度来阅读战争,来阅读《三国演义》这部名著。以下对人性地看法,只是代表本人对这一哲学问题的探求。

“人性”与宇宙间存在的一切万物之性,都是宇宙自然长期演变和发展的结果。按照中国哲学的观念来说,万物之性,当然包括人性,都是“天地”赋予的。“天命之谓性”(《中庸》语),此之谓也。在这其中,应该说,人性所禀的因素,较之与其他一切存在是最为丰富和复杂的。关于这一点,中国先秦哲学家荀子最精当地指出了这一点。他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人性的丰富性,也就是说,人性中是有不同性质的东西。而分清这些层次性及其性质,又是正确理解人性的关键之所在。我曾就这一问题,作过以下的理论分析。属于人全部的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属性当包括如荀子概括的那样:“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由此可见,“有气、有生、有知、有义”四者均是人的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天性”。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这四种属性都属于人的“自然禀赋”。也就是说,人的物性,人的理性,人的德性皆统统属于“自然属性”(天性)的范畴。即便人性中存在的这一自然属性,如果与人最为相近的禽兽相比较的话,也是表现出他的不同性。我试图得出以下的结论:人的物性是“同于”禽兽的“共性”;人的理性是“高于”禽兽的“优性”;人的德性是“异于”禽兽的“特性”。总之,这里的“同于”“高于”“异于”以及“共性”“优性”“特性”是我对“人性”最为具体和贴切的区分和归纳。人的诸性的概括,是与动物相比较而来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为我们非常熟习的名言才被流传和接受。例如,亚里士多德才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马恩才认为“人是能制造工具的动物”,卡西尔才认为人是创造文化的动物,中国古代贤哲们才认为人是明明德,止于至善,发明良心,依照五常,遵守规范的动物。再进一步说,人性中有水火的矿物性,有草木的植物性,有禽兽的动物性,但更有超越它们的且专属人的德性。这一将人与动物禽兽最终区别开来的“德性”,虽占比例非常微小,但它又显得异常重要和可贵。“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语),此之谓也。人虽然亦可被称为是动物,但前面需要加上许多的定语才是符合人的自然之性的。例如,社会的动物,文化的动物,道德的动物,能制造、使用并能携带工具的动物。一句话,人乃是高级的动物也!高就高在,贵就贵在人所具有的“几希”――“明德”。我认为,相比较起来,还是中国哲学更能揭示人之为人的本性。当然,人之为人的这一本性能否呈现,或说能呈现多少,那起决定作用的一定是后天的社会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所主张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论断又是完全正确的。在此人性论的基础之上,我们就可以来讨论所谓诸如“人性的贪婪”“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人性的光辉”等问题了。

一般所说的,人性的扭曲和异化,或说“反人性”这句话,实际上蕴含多层意思的。具体说来,违背了人的自然生理之“正当”需求的,我们可称之为“反人性”的;崇奉迷信而反对理性的行径,我们亦可称之为“反人性”的;断绝了人的德性而干尽丧尽天良的事,我们更可称之为“反人性”的。

然而,当我们前面对战争与人性的相悖作出的结论,又是有专门所指的。很显然是指向人之为人的那种本性的。换句话说,我们反思战争中那些“反人性”的东西,当既不是指人的物性,也不是指人的理性,而是人的德性。我们反复强调的人性的光辉,正是由这一“德性”而发出的。人类所颂扬的文明、人文、和平、仁爱、公正、礼敬、诚信、自由、平等等等价值观都是人的这一德性的具体外化。

我们说,战争的本源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战争的爆发多是基于人的贪欲、利欲和利益,战争的形式都是人与人的绞杀。所有这些又都决定了无论是什么样的一种战争,它都必然伴随残酷、血腥和冷漠。这种存在于人性中的贪婪性是指的由人的自然之物性所构成的东西,而且这一贪婪性又通过人的所谓理性得到加强。我们从《三国演义》中能非常形象和具体地体味到这一点。

曹操杀吕伯奢全家而不后悔,并宣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哲学。猎户刘安杀妻招待刘备。刘备一味讨好部将而全然不顾及自己的夫人等等描述,展示了他们这些人物的人性中的利己和残暴。亲情、爱情、友情这些人性中光辉的东西,绝对不能被局限和被功利。但是,我们在《三国演义》中则到处可见这一人间之真情被扭曲和异化。吕布把女儿作为和袁绍交易的财物,刘安将自己的妻子视为动物,王允将貂蝉当成董卓和吕布的尤物,周瑜和孙权将孙尚香成为孙刘联盟的器物。这种将妇女当成财物、动物、尤物、器物,一句话,将人当成工具以实现自己的利益的行径是对人性尊严的挑战和践踏。

在我看来,《三国演义》“反人性”最集中的表现那就是对人性中“真诚”之光辉之性的严重违背。任何一位研究和阅读《三国演义》的人,没有不认为它是一部集权术、心术、诡辩术、阴谋术、心计、鬼计之“大全”的书籍。《三国演义》中,除了少数几位不太用术用计的以外,其他人特别是主要人物全都在彻头彻尾地践行着“兵者,诡道也”这一被中国长期崇奉的《孙子兵法》所力倡的理念和原则。而我们知道,所谓“诡道”,就是欺诈、狡诈、奸猾、虚妄之道,说白了就是伪装之道,就是骗人之道。宗亲的往来遵循着诡道,爱情的交往伴随着诡道,更不要说国与国,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了。《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大都是带着面具的人。人的本来面目,人的本真状态,人的自然德性在这些人物身上荡然无存。所以,人之为人的人性,人之为人的光辉,在一串串,一整套的诡道中完全被扭曲和异化。《三国演义》向人们展示的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谁的骗术高明。

我们之所以态度如此鲜明地对《三国演义》这种充斥全书的阴谋诡计的“诡道”采取否定和批判,那是因为,《三国演义》将这一有违人之为人的本性严重地泛化到各个领域以及人与人交往的所有领域。换句话说,只适用于军事领域的特殊场合的“诡道”,不应该扩大到所有社会政治交往活动中,更不应该广泛地推及到一切人际关系领域。

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周易》文化和儒家文化,他们都明确强调一个文明的社会,一个人文的人,都应该安止于“光明与美丽”的方向。“文明以止,人文也”(《周易》语),“止于至善”(《大学》语)正是这一方向的真实写照。中华传统文化所讲的“文明”“人文”“至善”都是彰显的同一个道理和理念,那就是能足以反映人的本来的、天然的、原始的只属于人所独具的,且是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人性呢!中华传统文化是将“真诚”作为精神对象加以追求的,甚而将此视为是中国人的信仰。中华传统文化认为真诚乃是天的本质,是一种能通神明的神圣存在。“诚者,天之道也”(孟子语,《中庸》语),此之谓也。中华传统文化也力主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其实质就是天人合德。通俗地说,天将德性赋予人,人效法天德而与天合,这就叫作“天人合德”。“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语),“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语),此之谓也。“以诚为本”,“人无信不立”已然成为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

我一直强调站在人性的高度来阅读可被称为是经典的名著,让阅读者首先使自己的本心明亮起来,也就是说,只有每个人“在明明德”的前提下,才能真正体味出、辨析出“人性之味”“人性之道”。在读完经典以后,你至少应该懂得和知道,什么样的人性应该唾弃,什么样的人性需要弘扬。这是我们读任何堪称为经典时所要最后落实的地方。也就是说,读书、知书、好书、乐书以实现净化心性、变化气质、愉悦精神、快乐人生、安顿生命之终的。《三国演义》亦应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