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执行工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执行工作警务化的可行性
执行工作警务化就是执行工作承担者的身份由法官变更为司法警察,将执行人员从法官系列不分离出来,划入司法警察序列,实行准武装性质,半军事化管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变为领导关系,执行工作警务化能增强机动性、武装性和威慑力,同时与执行工作的性质相对应,与执行工作的强度相符合。
1、司法警察是法定的重要执行力量,执行工作警务化具有法律根据。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人民警察的独立警钟,与其他人民警察一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可以使用武器、警械,可以依法执行拘留等强制措施,这为司法警察承担强制性工作实施强制手段提供了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颁布实施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第七条第六、七、八款明确规定,司法警察参与对判决裁定的财产查封、扣押、冻结或没收活动,承担执行死刑任务,完成法律、法规的其他职责。此条例明确规定司法警察负有强制执行的职责。《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规定,执行人员执行公务……,必要时应有司法警察参加。最高院《关于高级人民法院统一管理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规定,高级人民法院在组织集中执行、专项执行若其他重大执行活动中,可以统一调度、使用下级人民法院的执行力量,包括执行人员、司法警察、执行装备。这都说明,司法警察承担执行工作具有法律依据的,也是法律法规赋予法警的一项任务。而司法警察的特殊性决定其在执行工作中具有强大的威慑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司法警察可以配备公务用枪和器械,在当前执法环境恶劣、暴力抗法时有发生的今天,作为具有准军事性质的掌握“枪杆子”的法警成为执行队伍的生力军,无疑具有强大的威慑作用。
2、司法警察承担强制执行权,不仅不会削弱执行中裁判职能,而且能够在执行机构内部建立一个完善的分权制约机制,增强透明度,也增强了效率。
有人认为司法警察承担强制执行权会削弱了执行中的裁判职能。笔者认为,现在执行权高度集中,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缺乏必要监督和制约,缺乏有效的执行救济途径和手段。上述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是长期以来在我国民事诉讼关于执行制度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强制执行权的不同属性在执行程序中体制出的两种行为的区别,既单纯的执行行为和执行救济行为之间的区别,两种执行为因其背后执行权的不同具有本质区别的。执行权按强制执行权的性质可分为执行裁判权和执行实施权。我们所说执行工作警务化即执行实施权由司法警察承担,但同时并不废除执行庭,现有的执行庭承担执行裁判权,这样分工,就能在执行机构内部建立一个完善的分权制约机制,形成裁判人员与执人员有章可循、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公正与效率并重的新机制。河南省夏邑法院按此模式成立司法警察局,承担强制执行工作,原执行庭变更执行督导庭专司执行工作的裁判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监督,执行取得显著成效,执行工作步入正轨。
3、司法警察承担执行工作,不仅不会影响司法警察履行其他职责,而且还会起促进作用。
执行工作警务化意味着法警队伍必须扩大,人员必须增加,各级法院也会增加投资加强装备,那么法警队伍现存的一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且由于队内分工不同,会加强竞争,从而促进工作的开展。河南省夏邑成立司法警察局就分为两个执行大队和一个讼事大队,这样既保证服务审判活动的各项职责的履行,同时人员的有序竞争,也促进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夏邑法院执行工作警务化后,执行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司法警察队伍建设也得到加强。
二、执行工作警务化的必要性
一、建立乡村联络员协助执行网络。基层人民法庭工作面向农村,要与村委会、农场连队干部保持密切联系,告知其范围内被执行人的负债情况,发动他们及时提供被执行人的去向以及财产状况和线索,经常性地催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真正做到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作用。利用社会力量加快执行节奏,减少执行费用。
二、实行巡回执行与巡回审理并驾齐驱。基层人民法庭推行巡回办案、就地审理制度,不仅要即收、即审、即结案件,而且要同时即执案件。实现走一路审一线执结一片的效果,妥善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纷争,使执行案件的周期大幅度缩短。
三、开展以金融执行案件为重点的专项执行活动。近年来,金融纠纷案件在基层法庭受理的各类案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农村金融案件被执行人往往法制观念淡薄,普遍存在着国家贷款属于扶贫,能赖则赖的思想。针对这种情况,基层法庭因案制宜,以金融执行案件为重点,开展专项执行活动,营造强有力的执行声势,打消恶意赖债者的侥幸心理,使被执行人认识到拖延执行所应负的法律责任,从而自觉履行义务。
四、利用传统节假日、农忙季节进行集中执行。为解决被执行人难找的问题,基层人民法庭应因时制宜,根据农村的生活风俗习惯,利用“军坡”、“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农忙季节以及早晚被执行人在家里的时间进行集中执行。充分发挥整体作战的优势,增强执行合力,提高执行工作效率,实现案件执行提速与质量保障的和谐统一。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年全市财政工作按照市委二届十次全会的部署和市人大二届五次会议的决议以及《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坚持以服务环三战略实施为龙头,主动站位,主动呼应,主动谋划,主动作为,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收入均超额完成全年收入目标任务,有力地支持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执行情况。据快报统计,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62.83亿元,完成预算数调整的123.8%,比上年增长40.6%,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0.51亿元,完成预算调整数的129.7%,比上年增长47.1%。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全市预算总财力65.04亿元(含省转移支付财力补助和调入资金等),比上年财力增加12.38亿元。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6.26亿元(含省专款和上年结转等),比上年预计增支16.93亿元,增长24.4%。
2、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57.56亿元,完成预算调整数的138.5%,比上年增收34.88亿元,增长153.9%。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43.78亿元,比上年增支21.09亿元,增长93%。
(二)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执行情况。据快报统计,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完成7.91亿元,完成预算调整数的110.2%,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40亿元,完成预算调整数的117.6%;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市本级预算总财力8.26亿元(含省转移支付财力补助和调入资金等)。市本级财政支出为9.79亿元(含省专款),比上年增加1.51亿元,增长18.26%。
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20.98亿元,完成预算调整数的187.7%,比上年增收15.42亿元,增长2.77倍;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9.87亿元,比上年增支5.95亿元,增长1.52倍。
以上快报数在决算编制中还将会有所调整,待决算编成后再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三)年预算执行主要成效
1、财政收支规模再上新台阶。在“环三”战略的实施和带动下,全市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财政收入同步实现又好又快的增长,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提前超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目标。
----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60亿元大关,达62.83亿元,增长40.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40.5亿元,增长47.1%;收入增幅居全省各设区市之首。
----全市财政支出完成86.26亿元,比上年增支16.93亿元,增长24.4%,有力地保障了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在年全市财政支出中,农林水事务支出12.0亿元,增长3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6亿元,增长9.9%;医疗卫生支出7.5亿元,增长10.3%;教育支出19.6亿元,增长21.1%;科技支出0.82亿元,增长35.8%。
2、促进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抓住中央扩大和新增投资的有利时机,落实项目带动、品牌带动,统筹财力支持铁路、公路、港口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支持重点产业及优势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集聚,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加大公共投资。进一步整合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等各类财政性资金,重点支持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市本级新增投入4.49亿元用于支持“五大战役”建设。当年下达中央新增扩大内需投资资金3.18亿元,加大对校舍安全工程、公益性投资项目配套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带动固定投资增长。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一是解决“出行难”的问题。市财政拨付配套308万元,用于购置公交精品示范线路15部新车,开通师范学院新校区公交线路;投入800多万元,建成鹤峰路公交停车场、东侨公交停车场(二期),实现老年人免费乘车。二是加快垃圾场无害化处理。投入资金387万元,用于单石碑垃圾堆放场改造项目;采用BOT模式推进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投入0.29亿元回购贵岐山污水处理厂一期特许经营权,继续推进中心城区污水管网建设;三是加强中心城市教育资源配置。投入建设资金0.22亿元,改善市直中小学校舍条件;筹资0.14亿元用于建设市机关幼儿园新园校区。四是加强群众文体设施建设。争取专项资金425万元,用于改善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建设,筹资0.37亿元投入市体育中心田径场三面看台项目建设。
----扶持产业发展。全市各类企业发展资金支出2.5亿元,争取中央、省中小企业发展和管理补助资金0.4亿元,争取企业技术创新、循环经济项目、提升内涵、节能项目、电机电器博览会等方面资金共计0.27亿元,积极扶持企业发展。整合各项旅游资金和贷款贴息共0.17亿元,促进旅游基础设施改善,扶持旅游产业发展。
----扩大出口规模。全市各类外经贸扶持资金支出0.33亿元,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市本级还新增安排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238万元,稳定企业信心,鼓励开拓新兴市场,提高出口竞争力。
3、集中财力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
----着力兑现工资改革政策。在兑现公务员规范津补贴政策的同时,集中财力保障我市兑现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
----着力解决住房问题。全市共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支出0.78亿元,现已建成保障房2545套,新开工建设保障房2419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320户,有效地改善了困难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
----着力稳定市场物价。全市财政共投入菜篮子工程和副食品基地建设经费0.45亿元,其中市级财政安排660万元,分别用于17个菜市场等商业网点、市场建设和副食品基地建设;下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补助资金443万元;建成农家店300个,配送中心5个,争取省级生猪基地补助资金,稳定市场物价。同时按每人每月25元的标准,向低保对象家庭发放副食品补助金,保障困难群体生活需求。
——着力解决就学问题。教育支出19.63亿元,比增3.42亿元,增长21.1%,其中投入资金3.03亿元,用于全市校安工程166个重建项目;安排城乡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统一标准支出1.35亿元,受益学生39万名;免费教科书支出0.25亿元,受益学生25万名;农村学校寄宿生生活费补助0.19亿元,资助学生6万名;筹资0.37亿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28个改造项目,面积达34390平方米,进一步完善各类学校“奖、贷、助、补、减”的助学体系。
——着力解决就医问题。医疗卫生支出7.53亿元,比增0.7亿元,增长10.3%,主要用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方面支出。争取资金943万元,为全市43所乡镇卫生院配备基本诊疗设备,发放乡镇卫技人员津贴3703人1143万元,发放村医补贴2253人457万元,稳定乡村医疗队伍。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我市参合农民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120元,县级财政配套标准从每人每年20元提高到24元。全市行政村新农合覆盖率达100%,参合农民234.4万人,参合率95.9%。同时,稳妥解决2.9万名关闭破产的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给予地方困难企业在职职工每人每年600元的医保缴费补助,将我市6453名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保。
——着力解决就业问题。全市就业资金支出0.45亿元,比上年增加869万元,增长23.8%,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落实财政贴息、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延长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率,稳定困难企业就业形势。
4、支持三农协调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12.03亿元,比增2.87亿元,增长31.4%。同时,积极向上级财政争取各类专项资金3.96亿元。
----推进农业发展。下达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0.36亿元,市本级安排专项经费1000万元,支持小型农田水利、水毁工程修复和病险水库建设,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支持农业生态建设。
----推进农村建设。市本级共安排“造福工程”专项补助资金1000万元,进一步加强安置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安排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资金110万元,安排扶贫专项资金155万元,集中用于28个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生产。
----推进综合改革。全省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县由2个县扩大到8个县,申报项目798个,筹资筹劳总额达1.1亿元,申请财政奖补资金0.44亿元,带动村集体投入金额0.16亿元,社会捐赠赞助0.27亿元,整合财政支农资金0.33亿元,其它投入金额0.25亿元,预计实现总投资2.56亿元,受益范围覆盖798个行政村,受益村民达118万人。
----落实强农惠民政策。兑付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1.02亿元,家电以旧换新资金0.15亿元,汽车以旧换新资金925万元;兑现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1.5亿元,补助渔业、林业、城市公交、农村客运、城市出租车、岛际和农村水路客运等行业;兑现良种补贴政策资金0.24亿元,并扩大了农机购置补贴的种类。
五、推进科学精细管理。大力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扎实做好财政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资金和政府性基金,除专项收入按规定列收列支以外,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脱钩,提高项目支出细化率,不断规范财政预算分配。
----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继续完善市本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财政直接支付占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总额的比重达48.7%,比上年增长56%,直接支付范围进一步扩大。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稳步推进,将于年基本完成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任务。
----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建立政府采购电子化平台,不断加大公开透明度;全市政府采购预算金额为2.18亿元,实际中标金额为1.97亿元,节约资金0.21亿元,节约率达9.6%。
----执行厉行节约八项规定。全市共压缩行政事业经费3660万元,其中压缩公款出国(境)经费22万元,压缩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945万元,压缩公务接待费支出1167万元,压缩水油电费等支出282万元。
----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开展强农惠农资金监督检查,统计梳理2007-年各项强农惠农资金10.27亿元。牵头组织开展清理“小金库”专项检查,共清查单位667个。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共清查各类违规金额357.6万元,有力维护了财经政策的落实。
上述工作成效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但财政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市财政收入总量小,财力仍然比较紧张,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监督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将通过今后的发展和工作的改进逐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一如既往地给予指导和支持。
二、期间全市财政工作情况
年以来,是全市财政收入增幅最高,支出规模扩张最快,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力度最大,群众获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我市不断壮大的财政实力,是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直接反映,是我市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的集中体现,为全面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财政实力显著增强。期间,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206.5亿元,比期间累计增收130.9亿元,增长2.7倍,年均增长25.3%,高于同期GDP增幅11.4个百分点。其中,全市地方级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28.2亿元,比期间累计增收79.3亿元,年均增长26.2%,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财政收入质量不断提高。与期间相比,期间全市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了2.1个百分点;全市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提高了8个百分点。
----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期间,全市财政支出累计达294.5亿元,年均增长27.3%;是期间的2.8倍,有力支撑全市经济发展。五年间,全市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统筹预算内外资金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集中力量建设温福、武、古等一大批重要的铁路、公路和港口项目,为经济跨越打好基础;累计安排招商引资支出0.35亿元,对接大唐火电、核电等央企重大项目落地;累计安排各类企业发展资金支出7.7亿元,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调整以及鼓励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累计安排外贸扶持资金0.23亿元,提高出口企业竞争力;安排旅游产业资金0.62亿元,促进旅游基础设施改善,支持旅游业迅速崛起。
----有效保障民生需要。期间,全市教育投入累计达66.8亿元,比期间增长2.56倍,每年增幅均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科技支出累计达2.45亿元,文化体育等事业发展投入累计达3.4亿元,全面推进科教强市战略,支持城乡文体事业协调发展;全市公共卫生投入达24.8亿元,健全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市财政社会保障累计投入41.2亿元,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再就业工作。期间,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支出达12.5亿元,废止农业税以及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同时全市财政支农支出累计达33.4亿元,实现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综合支持。
----财政改革不断深化。期间,全市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精神,扎实推进各项财政管理改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提前两年完成全省财政部门预算改革任务,年初预算细化率逐年提高,支出进度逐步加快,结余结转规模逐步下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将提前一年完成省定任务,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政府采购电子化平台不断完善,积极稳妥开放市场;不断强化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有效规范非税收入管理;财政监督检查“小金库”、会计信息质量的力度不断增强。
三、全市财政“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
(一)财政收入主要目标
----全市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5%,到2015年达190亿元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2%,比年提高3.5个百分点。
----全市地方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到2015年达120亿元以上。
(二)财政支出主要目标
----全市财政总支出(不含省专上年结余,下同)年均增长13.8%,到2015年达130亿元以上。
----三农、教育、科技、卫生和社保等重点支出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三)财政收支平衡目标。全市财政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政府债务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大力推进财政改革。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继续深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绩效评价有机结合的机制不断健全,财政监督管理工作持续强化,乡镇财政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日趋规范,地方财政风险得到有效防范,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
四、年全市财政预算草案
(一)全市代编预算
根据年各县(市、区)上报未经同级人大审批的预算草案汇总,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安排73.55亿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1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安排47亿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16%。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全市预算总财力预计67.4亿元;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安排68.94亿元,年初预算缺口预计1.54亿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安排49.55亿元,比上年预计完成数减少8.01亿元,下降13.9%;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相应安排49.55亿元。
(二)市本级预算
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安排8.18亿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3.4%,扣除年收入中一次性收入,同口径对比增长15.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安排5.11亿元,扣除年收入中一次性收入,同口径比年完成数增收0.52亿元,增长11.4%。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市本级预算总财力为8.57亿元(含省转移支付财力补助和调入资金等);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安排8.57亿元(含市本级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专项补助),比上年年初预算数增长25.5%,收支相抵后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安排10.24亿元,比上年完成数减少10.74万元,下降51.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相应安排10.24亿元。
年是全市“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站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我市“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第一年。从总体上看,年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将进一步巩固,但面临的经济形势仍然较为复杂,财政收支矛盾仍将十分突出。为确保完成全年财政预算目标任务,全市财政工作将按照市委二届十一次全会的部署,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契机,进一步统筹安排,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努力为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提供财力保障。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1、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进一步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质量的提高,大力培植财源,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项目带动。安排重点项目前期经费1000万元,推进项目规划、建立项目储备库等前期工作,争取大中型企业落户我市,加快临海产业发展。
----促进产业提升。安排上市企业发展资金500万元,引导和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加快转变发展;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促进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加快产业升级,支持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增强商贸活力。安排招商及电机电器博览会经费700万元,用于招商活动及促进电机电器产品推介,扩大品牌知名度;安排旅游产业发展经费200万元,提升我市旅游品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安排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重点扶持我市外经贸企业转变结构,扩大出口。
----支持自主创新。安排科技专项经费650万元,比上年增长28.2%,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项目,加快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融资机制。
2、着力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加大民生投入保障力度,确保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全面落实。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安排教育支出1.1亿元,增长20.4%。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落实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加大职业教育支持力度;不断完善普通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安排医疗卫生支出0.56亿元,增长4.4%,重点落实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将提高到年人均20元,将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试点范围扩大到60%,完善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和村医经费保障机制。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安排社会保障支出0.89亿元,增长19.6%。继续提高离休人员(含5.12退休人员)“两费”保障支出,切实保障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城乡低收入群体、优抚对象等的基本生活;安排再就业补助支出100万元,通过公益性岗位补助、社会保险补贴等方式,重点扶持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和特殊困难群体就业。
----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安排住房保障支出0.22亿元,增长15.0%。通过租赁补贴、实物配租和建设廉租房等方式,支持逐步解决城市低保对象和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3、注重统筹兼顾,推动农村协调发展
通过有效配置财力资源,继续加大“三农”综合扶持力度,努力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继续加大支农投入。农业支出安排0.37亿元,增长11.3%。其中: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安排1000万元,主要用于重点水源工程、小型农田水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建设;农业专项资金安排700万元,重点扶持茶叶、食用菌、水产品等品种改造和深加工,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政府性基金安排1800万元,用于植树造林。
----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性基金支持扶贫开发安排1265万元,主要用于地质灾害点搬迁及“造福工程”和农村扶贫、新农村建设补助。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家电、汽车摩托车“以旧换新”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资金。
4、坚持有保有压,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坚持“统筹兼顾、有保有压”的原则,努力控制和压缩行政成本,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保障正常运转。安排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5亿元,确保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
----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安排公共安全支出1.55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18.1%,增长8.3%,其中:公检法司项目支出安排8374万元,用于提高政法机关人均公用经费保障标准,重点加强公检法司系统办案经费、业务装备和基层硬件建设。
----促进文体事业发展。安排文化、体育和广播传媒等各项支出1215万元,增长5.9%,健全公共文化和全民健身服务,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事业发展成果。
----支持环境生态建设。安排节能环境保护支出1147万元,增长14.8%,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
----大力压缩一般性开支。继续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关于厉行节约的有关规定,落实好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费、接待费、出国经费等“四费”压缩的相关规定,努力节约财政支出。
5、积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运行,全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
——严格预算执行。认真落实财政部和省财政厅关于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有关工作,确保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进一步提高地方预算的完整性。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密切跟踪财税改革情况,适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严格执行预算,一方面严格执行年初预算不突破,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年中不追加,非因特殊原因,预算执行过程一律不追加预算支出。继续清理结余结转资金,统筹财力用于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支出。
——强化财政基础管理。建立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监督、绩效评价“四位一体”的管理框架,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健全乡镇财政机构,强化乡镇财政监管职责,加强对乡镇财政的指导和管理,加强涉农补贴资金管理和惠民惠农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做好各级政府性债务余额的清理核实工作,落实偿债资金来源,根据财力和债务规模等情况,逐步建立政府债务还贷准备金制度。严格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继续做好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管理工作,防范财政金融风险。
针对执行难问题,中央政法委于去年部署了为期十个月的全国范围的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各级人民法院迅速行动,采取多种措施,集中清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就我院来讲,我们采取“五定一包”、“分片突破”、“分区作战”、“以线串案”等方法,强力推进活动开展。据统计,我院共有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406件,涉及六类特殊主体的重点案件157件。截止3月底,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全部执结,标的金额达到3652.4万元,特殊主体案件全部执结,标的金额1600万元。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由于执行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复杂性,执行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执行工作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笔者认为,各级人民法院应当着力把握此次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的有利契机,以一种舍我其谁、义无反顾的态度,以一种迎难而上、攻坚破难的精神,正确分析形势,积极应对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法院执行工作的科学发展。
一、夯实基础,提升执行队伍建设和物质装备水平
应该看到,部分执行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作风不硬甚至违法违纪的问题仍然存在,执行部门警力配备不足、物质装备落后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对此,笔者认为应当从两个方面着力加以解决。一方面,要从内部管理入手,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公正廉洁、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执行队伍。通过加强教育引导,使执行干警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三个至上”重要指导思想,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廉政意识,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与清醒。通过加强培训、交流、考核、评比,不断提高执行干警的释法能力、说理能力、协调能力、掌控和应变能力等,进一步提升干警业务素质。另一方面,针对执行工作流动性大、对抗性强的特点,进一步加大对执行工作人、财、物的保障力度。通过积极挖掘内部潜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人员、经费、装备等方面向执行工作适当倾斜。同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人大对法院特别是执行工作的大力支持,努力解决在人员编制、财政投入和装备更新上面临的各种困难,为执行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二、多措并举,全面加大执行工作力度
一是要坚持用足用好强制性法律措施。对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必须充分利用好民诉法修订条款的强制性规定,在严格法律程序和执行纪律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执行法律威慑,依法对拒执人员采取强制措施,给予严厉制裁。特别是对情节严重的拒执人员,要积极与公安、检察部门协调,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是要坚持宽严相济,加强执行和解。要本着以和解促和谐的原则,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疏导工作,努力化解矛盾纠纷,促成执行和解,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和谐。三是要拓展工作思路,灵活执行方法。针对执行实际,科学应对,以集中行动、专项执行、突击执行等方法,实施重点突破,以分区执行、以点带面、以线串案等方法,充分利用执行资源,提高执行效率。通过各种执行方法的灵活使用及有机结合,努力推动执行工作科学发展。四是要探索工作艺术,实现执行工作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要始终坚持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确保最佳的社会效果。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环境下,执行工作必须站在促进经济较快平稳发展的大局高度,慎重处理涉企案件,努力保护企业经营发展秩序。特别是对经营确有困难但仍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各方利益冲突中寻求共同利益的结合点,执行工作的最佳切入点,通过诸如放水养鱼的手段,盘活被执行企业有限的资产和经营能力,从而在维护生效法律文书严肃性的同时,把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融入执行活动,实现最佳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五是要坚持“五定一包”,严格执行责任。对于积案特别是涉及的案件,继续坚持好定承办人、定督办人、定执行措施、定执行期限、定执行目标责任制度,并突出强化领导包案责任,真正做到一包到底。在做好上述五项工作的同时,笔者认为,人民法院还应充分利用现代社会发达的信息化成果,进一步推广对拒不执行人员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曝光、以及“悬赏执行”等成功经验,采取多种灵活手段,使逃避执行或抵抗执行者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更加广泛的制约,从而进一步增强对拒执行为的法律威慑,促进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规范执行,健全完善执行工作体制机制
当前,各级法院在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执行效率不高、执行程序不当的问题仍然存在,甚至违法违纪乱执行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涉诉案件中,因执行失范引发的占有相当比重。对此,人民法院应结合司法改革工作开展,本着公正、高效、文明的原则,进一步加快执行规范化建设步伐,全力保障执行权的依法有序运行。在执行体制建设上,实施执行综合
管理权、执行实施权、执行裁决权分权运行,使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通过建立查封扣押财产统一管理、评估鉴定拍卖统一委托、执行款物统一发放的“三统一”工作模式,努力形成便于管理、监督、指挥和协调的执行工作新体制。同时,应当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理顺上下级法院、同级法院之间的执行工作关系,切实完善提级执行、指令执行、协助执行、委托执行等项工作体制,确保执行权的有效运行。在执行制度建设上,进一步完善执行案件流程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执行案件督查督办、执行听证、执行公开、重大疑难执行案件集体讨论、执行工作定期通报等项制度,并以制度的严格落实坚决防止滥用权力、简单粗暴、消极执行以及暗箱操作、徇私枉法等问题的发生,确保执行案件的质量和效果。此外,针对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但申请人又确实生活困难的问题,人民法院应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进一步建立和推行执行案件特困群众执行救助基金制度,通过对案件中涉及的特困群体给予一定的救济,充分彰显司法工作的人文关怀,并努力减少因此引发的上访问题,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四、审执并重,实现审执环节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
司法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执行积案、难案是因审判与执行的机械分离与脱节而形成。主要表现在:有的案件在审理中已经达成调解,但由于没有当庭履行,当事人心态发生了变化,错失了最佳履行时机;有的案件被告人只有部分或根本没有履行能力,审理法官只顾依法裁判,既没有充分的做好预防性的解释工作,也没有全力进行调解,导致移送执行后工作很难开展;最为普遍的是,审理法官在裁判案件之后工作即告结束,其掌握的案情信息往往没有延续到执行程序进行利用,致使执行法官还要付出大量精力重新熟悉相关案情,导致有限的司法资源被白白浪费。为此,在审、执分权运行的前提下,在确保案件质量的基础上,必须努力克服就案办案的思想,做到审执兼顾,充分注重两个环节的有机衔接,努力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在审理过程中,办案法官要主动提示有条件的当事人提请财产保全,全力做好调解工作,并最大限度地实现当庭履行,案结事了。同时,对于裁判文书涉及财产给付的,必须要表述明确,便于执行。而在移送执行后,审案法官还应进一步加强与执行员之间的沟通联系,为执行工作提供相关案情信息。通过审判环节向执行环节的延伸,切实使审理工作为执行工作“减负”、“铺路”,从而真正使审判与执行工作统一起来,更好地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的权威。
五、协调联动,打造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执行平台
针对执行案件复杂多样、涉及面广的问题,结合此次集中清理执行积案取得的经验,人民法院要进一步争取各方支持,努力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政法委协调、人民法院主办、社会各界配合”的执行工作格局,打造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协调联动的执行工作平台,彻底扭转执行工作“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就我院协调联动抓执行的实践来看,已有的邀请相关部门参加的执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执行联络员制度等,都发挥了较好作用,以前单靠法院自身难以解决的案件,约有90%在各方支持下已经成功执结。特别是在实施执行联络员工作中,我院从全县506个村每村都聘请了一名联络员,实现了辖区执行信息网络的全覆盖,为及时有效地采取执行措施,更快地执结案件提供了强大保障。对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要进一步总结、加强和完善,通过充分挖掘和运用社会潜能,破解执行难题,改善执法环境。
六、阳光执行,不断完善执行工作监督体系
关键词:乡镇财政预算 财政管理 编制 执行
一、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概述
公共财政预算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乡镇财政预算,也是乡镇政府部门的一项基本财政收支计划,乡镇财政预算具有统一性、预测性及完整性等特征,借助财政预算的作用能够掌握政府财政部门的发展动向。财政预算管理指的是财政预算在编制、执行的过程中所有管理手段与制度的和,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编制、执行与监督三个重要的环节。当前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有:一是对政府财政资源进行合理科学地使用;二是合理组织分配政府财政资源;三是对政府财政资金进行有效监督与合理使用。
二、乡镇财政预算编制与执行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一)预算编制科学化水平较低
第一,乡镇预算编制工作效率不高,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机制存在不合理之处,从而造成预算编制工作中经常会发生交叉现象;第二,乡镇财政预算编制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并且相关财务人员对资产状况、业务活动以及人员的流动情况等缺乏了解,从而导致其难以真正掌握各部门的财务动态;第三,多数的乡镇政府都是秉持着“量入为出”的预算编制理念。一方面在进行财政收入预算时,通常采取的都是增量预算法,也就是在上级政府将财政增长指标下达之后,下级政府依据指标要求开展预算收入编制工作。这种预算方法由于缺乏科学依据,从而可能会造成虞舜收入编制不符合当地的实际财政状况。另一方面,在进行财政支出时,工作人员通常都遵循“以收定支”的原则,也就是有多少收入就安排相应的支出。然而由于预算支出同样缺乏科学合理的分配标准,多数都是以往年支出情况为参考,从而确定今年的支出。
(二)预算执行工作随意性较大
就当前乡镇财政预算执行工作现状而言,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乡镇预算编制并下达后,实际执行的力度并不强。此外,在财政支出方面,不仅是人员经费支出随意性较大,其他各项支出随意性很大,同时预算执行工作还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首先,由于预算执行缺乏合理的指标,导致指标与实际拨款不相一致,从而造成无预算、超预算的拨款而没有指标的问题;其次,一些乡镇对预算支出未在固定流程的审批下就随意增加;最后,部分乡镇经费报销审批程序不够合理规范,甚至实行镇长或主任审批制度,经费在镇长或主任审批前并没有得到财政所审核通过,因而导致部分乡镇镇长或主任难以对预算工作进行正确判断,而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此其中也并没有切实履行好相应的责任。
(三)缺乏合理健全的预算监督机制
就目前的乡镇财政预算工作而言,尚未形成一套较为完善合理的预算监督机制,这就值得乡镇预算约束力大大弱化。此外,还有部分地区的乡级预算预算工作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较为严重,一些预算工作是否要开展或如何开展等都会或多或少受到上级领导的影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预算监督机制不合理,以及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机制不科学等。此外,由于多数政府都将发展重心放在经济与社会建设方面,过度重视预算执行,而忽视了对预算的监督与管理。
三、做好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一)完善财政编制预算方式
笔者认为,政府财政部门应当进一步细化基本支出金额,对基本支出定额的项目与额度进行明确,如有必要可对不同项目的支出额度进行科学调剂,严格规范支出拨付方式。同时,应当不断改进与完善现有的编制预算手段,依据财政收支现状制定滚动预算、零基预算、概率预算以及弹性预算等综合预算编制方法,从而逐步提升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此外,哈可以培养打造出一支拥有高素质的预算编制团队,全面提升财政预算编制工作者的职业素质。
(二)严格开展预算执行工作
对资金拨付与预算追加流程进行规范。首先,进一步强化乡镇财政部门的职能,一切涉及到财政性资金拨款与支出都应当在财政部门严格审核后进行拨付;其次,对已经列入预算的支出经费需要由预算单位向上申请,并且在财政部门高层管理者审核后统一拨付。对于未列入年初预算的资金,需动用上年专项结转、未下达指标和预备费的追加支出由预算单位报送书面请示,经乡镇财政部门严格审核后,如果金额数目小于五万元,则由镇长或主任审批,金额超出5万元的则由乡镇书记召开办公室会议研究后最终决定;在调整预算未经批准之前,不得随意追加支出。这样一样,乡镇财政预算执行工作的随意性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大大提升了预算执行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三)强化预算监督力度
科学完善的预算监督机制是预算执行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为此,首先应当进一步强化各乡镇人大的监督职能,适当延长人代会对预算草案的审议时间;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对内部的监督,逐步形成科学完善的预算监督机制。纪检、审计及财政部门应当加强乡镇财政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对于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的个人与单位进行严格查处,尤其对于干扰到财政预算编制工作正常开展的个人或单位给予严厉的处罚措施。不仅如此,政府部门需要借助社会外部的监督力量,逐步提升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乡镇政府财政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乡镇财政预算编制与执行工作是当前我国基层财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切实做好这一工作,必须构建科学的编制预算体系,严格执行预算工作,并且加强对预算的监督与管理,最终逐步提升当前乡镇财政雨伞执行效率。
参考文献:
[1]安徽省财政厅课题组,刘浩,陈文权,季必英,连发玉.财政“大监督”理念与乡镇财政职能转换[J].经济研究参考,2012,11:11-17
[2]朱晓燕.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北方经济,2012,22:60-61
[3]秦广银.乡镇人大有必要加强本级财政监督[J].人大建设,2014,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