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赞美国庆的诗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这是诗人大吕在2004年发表的诗歌《回家过年》,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浓浓的思乡情怀,感人至深。又是一年春节到,天南海北的外乡人又将归心似箭地踏上回家的旅程。几年前曾有一家美国媒体用了很大的篇幅讲述中国人的春节归乡潮,并对这种现象表示难以理解。如果想解开美国人头脑里的问号,或许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过年其实过的并不是“年”,而是阖家团聚。更确切一点说,是与父母团聚,因为爸妈代表的,就是家。
下面是三个离家在外的为人子女者于2014年春节前发生的故事,那份对家的依恋和对父母浓浓的情意,流淌在每一方寸的字里行间。
今年春节,我要为母亲梳一次头发
(吴征贞 女 32岁 来自河南新乡 目前工作在北京东城区)
2006年夏天,我和一个同乡姐妹从老家来到北京,并凭借先前在家乡学到的技能在一家理容中心顺利找到了工作。由于剪发和盘发的手艺不错,老板和顾客都非常信任和器重我,没过多久,我便成了店里的骨干。每天看着人们经过我的一双巧手打扮变成俊男美女,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骄傲和满足。
不过真正让我感到得意的,还是每天早上为4岁半的女儿乐乐梳各种各样的小辫子。小丫头特别爱美,为了让我给她梳个漂亮的辫子,居然把赖床的坏毛病都改掉了,每天早早就起床让我给她梳妆打扮,然后再美美地去幼儿园。可有一天早上,我却不知什么原因,无论如何也梳不好乐乐的辫子了,不是松了就是紧了,搞得小家伙带着满脸的不高兴出了家门。
送女儿去幼儿园回来,我的脑子很乱,不知怎么就突然想起了家乡的母亲。小时候,母亲也是每天早上都给我梳头。她会先把我的头发分成两边,每边扎成一个辫子,然后再把每个辫子分成三份,每份编成一根三股的麻花辫。所以我每天早上都会扎着6根辫子去上学,走在路上,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用赞美的眼光朝我看上两眼,那时的我,心里别提有多得意了。可我却从没想过母亲为了给我梳辫子付出了多少的耐心和精力。她一定也曾经面对毛燥柔软的小孩头发无所适从吧?她一定也曾经因为害怕把我弄疼而战战兢兢吧?可是她仍然每次都把我的辫子梳得既整齐又漂亮,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来都没有表现出厌烦来。
后来,我渐渐长大,个子也长高了,母亲为我梳头的姿势不得不发生变化。最早是她坐在板凳上,我站在她前面;后来是我们两个人一起站着;再后来,是我坐在板凳上,而母亲站在我的身后。13岁那年,我升入了中学。第一天上学,还是母亲为我梳的头发,她一边帮我扎辫子一边笑着说:“征贞,记着啊,你13岁的时候还要妈妈给梳头发呢。”
我当然没有忘记,可直到我给女儿扎辫子失败的那一天,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母亲的梳子在我的发丝间留下的浓浓爱意。令我感到自责的是,迄今为止,我还从来没有给母亲梳过头发。如果我的头发有10万根,那么它所承载的母亲的爱就有10万乘以13再乘以365那么多。我无心去计算出那个精确的数字,但是我知道,它大得我一辈子都无法偿还。所以今年过年回家,我一定要拿出自己最棒的手艺,亲手为母亲梳一次头发。尽管这个心愿还没来得及变成现实,可每次想到我手拿梳子的双手掠过母亲那满头花白的头发,我的眼睛便已然湿润。妈,请接受女儿这一份迟到的孝心。
这一次,我一定不再把你弄丢
(费晓理 男 48岁 来自江苏连云港 目前工作在深圳罗湖区)
父亲72岁了,患了老年痴呆症,很多人都已经不认识,我是他惟一还记得的家人。去年的国庆长假,我打算趁着他的腿脚还硬朗,带他到成都旅游,那是他一直很向往的城市。我买了两张卧铺票,就和父亲一起上路了。
一路上,父亲很开心,一边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一边连连发出赞叹之声,就像一个第一次出远门的小孩子。火车到达西安时,才早上6点,看父亲还没有醒,我便独自去了洗漱间洗脸、刷牙。洗漱完毕,列车也刚好重新启动。我回到卧铺旁,往床上一看,上面空无一人,过道里也不见父亲的身影。我连忙去洗手间寻找,也没有,我开始感到一阵心慌,又一路飞奔着到前后车厢去找,还是一无所获,我的脑袋开始变得一片空白,额角也开始流汗了。
正在我心急如焚的时候,同车厢的一位大姐刚刚洗漱回来,问清情况后,连忙告诉我,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先生刚刚在西安站停车时好像已经下车了。我完全不能思考,半晌回不过神来。如果不是旁边的人提醒向列车长求助,我可能会一直傻坐在那里。父亲在人地生疏的西安肯定会迷路,他身上没带钱,饿坏了怎么办?如果遇到坏人怎么办?这可怕的念头在脑子里一闪而过,连我自己都被吓了一跳。
好在乘警及时联络到了西安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在众人的帮忙下,终于找到了正在人群中茫然无措地到处行走的父亲。当我搭乘出租车在西安火车站的进站口看到父亲时,紧绷了许久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下来,但仍不由大声埋怨了父亲一句:“爸,你怎么不告诉我一声就下车了呢?你知道我都急成什么样了吗?”父亲像个无助的孩子一样拉住了我的手,哽咽着说:“我怕把你弄丢了呀。”这句话像刀子一样切割着我的心,我的眼泪瞬间便涌出了眼眶。
原来父亲醒来看我不在铺位上,就慌忙顺着人流下车去寻找,他担心再迟一点就找不到我了。父亲曾经把我弄丢过。我6岁那年,他带我去公园玩,结果就在他去买烟的时候,我们被拥挤的人群挤散了。那一次,他吓得够呛,以至于到现在他还一直记得那件事。
父亲断断续续地述说着他下车之后的经历,他说他在西安火车站里找遍了每个角落,一边找还一边呼喊我的名字,可却怎么也找不到我,一个世界上他惟一记得的儿子。我一边倾听,一边再度泪流。
那次从成都旅行回来,父亲非常高兴,看得出来,他喜欢去各地走走,我觉得旅行对于他的病症缓解也有好处,所以今年春节假期,我打算再带着父亲去上海玩一次。而这一次,我决定一定要让父亲随时掌握我的动向,让他随时能够看到我,听到我的声音,我保证再也不会把父亲弄丢了。我知道,所有的担心都是因为爱,因为太在乎,所以才时时刻刻害怕“把你弄丢了”。
今年春节后,我当父母的“望远镜”
(白娟 女 23岁 来自吉林长春 今年初由北京回长春定居)
由于母亲的工作繁忙,小时候的我,基本上是在外婆身边长大的。可是说来奇怪,每次我见到母亲,她都能准确无误地说出我的近况,就好像她一直生活在我周围一样。比如我什么时候和同学吵了嘴,打破饭碗之后把碎片藏到了哪里,为了什么事情惹外婆生气等等。那时的我一直猜不透母亲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并曾好奇地向她追问过,母亲当时抿嘴一笑:“我有一个望远镜,无论你离我多远,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母亲对我的动向的确一清二楚。我上课打嗑睡,她知道;我找同学的妈妈代家长签字,连老师都被蒙混过去,可她还是知道……那时的我认为妈妈真的有一个望远镜,无论我做什么,都像如来佛手心里的孙猴子,到底跳不出她的掌握。所以后来,脆放弃了抵抗,认真听课,乖乖学习,做个真正的好学生,并一路考进了北京的大学。
离家在外,我的一举一动却仍像母亲观看的一部电影。我感冒了,母亲在电话里说:“谁让你淋雨的?北京的雨多凉呀,供暖开始的时间也比咱们老家晚,怎么就不知道自己多穿一点呢。”可电话这头的我却想不通母亲是怎么知道北京刚刚下了一场秋雨的?她又是怎么知道我外出时没有添加衣服的呢?
地震发生了,北京有明显震感,我刚刚觉得椅子晃了几晃,母亲的电话就挤了进来。“娟儿,你那边发生地震了,一定要注意安全,隔两小时之后再给我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哈。”我惊讶不已,难道母亲把望远镜安装在了我的头顶吗?
毕业后有一段时间,我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日子过得苦巴巴的,可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我总是强逼自己送上爽朗的笑声,但这一切也没能在母亲那里蒙混过关,就好像她的那个望远镜架设在了她的话筒上一样。“把电话挂了,我给你打过去,节省点电话费吧。明天我给你的银行卡存进一笔钱,买点有营养的东西吃,别糊弄自己的身体。”母亲像将军一样镇定自若地指挥着,她的一双“千里眼”简直把我从里到外都看透了。
没有找到工作,住在半地下室,上学时对我宠爱有加的男友也硬着心肠提出了分手。我蜷缩在床上,两天两夜不吃不喝,以泪洗面,这时母亲打来电话,没说几句话便不见了往日的镇定,哭着央求道:“娟儿,你回来吧,你爸住院了。”可当我风风火火地赶回家中,却见父亲安然无恙地端坐屋中,方知这是母亲的一计。可她又是怎么知道我所经历的一切的呢?难道她真的随身备着一个万能的望远镜吗?
回家的当晚我口渴起来喝水,隐约听见父母在隔壁的交谈之声。父亲安慰着母亲:“快别担心了,咱姑娘回来了,以后再也不用为她担惊受怕了,你就安心地睡吧。”然后是母亲的一声轻轻叹息,“是的,再也不用守着电视看北京的天气预报了,再也不用算着她的钱啥时会用完,再也不用为她的一句话寻思整天整夜了。只有她在我身边,我的心里才能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