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给母亲的一封信300字

给母亲的一封信300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给母亲的一封信300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给母亲的一封信300字

给母亲的一封信300字范文第1篇

电波结缘

擦出爱情的火花

1978年,李丰强出生在湖北省随州市的农村,他在家里排行最小,也是最调皮捣蛋的孩子。8岁那年,他到镇上走亲戚,看到两根电线杆上架着的变压器旁,有一只“绑”着的铁箱子。为什么放这么高,里面装着什么 ?感到新鲜与好奇的他,就顺着电杆往上爬,哪知,一不小心“亲密接触”了一根的电线,强大的电流瞬间把他击倒在地。醒来后,伴着钻心的疼痛,他惊恐地发现,自己的双手一片焦糊,左脚两只脚趾头也没了,他吓得哇哇大哭。小丰强后来接连做了两次截肢手术,左手从肩关节被截去,右手只保留了肘关节以上的半只胳膊,从此他变成了一级伤残人士。

或许是出生农村,小丰强骨子里有种与生俱来的自立与坚强。10多年来,他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磨炼,不但在家学会了用脚写字、穿衣、洗脸、刷牙、端碗吃饭等,还学会了骑自行车和游泳。1997年,为庆祝,他准备骑自行车到香港,后来因为经费不足,这个计划给搁浅了。但他身残志坚的事迹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湖北省残疾人游泳队的关注,他们把李丰强招进了队里。

2000年9月,李丰强从上海参加完全国残运会后回老家休假,那段时间他闲来无事,经常会听收音机。他最喜欢听的就是一个听众交友的节目。一次,在听完节目后,他一时兴起,就用脚趾夹着笔给主持人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毫不避讳地称自己是个残疾青年,并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讲述自己受到冷眼与歧视后内心的苦闷,希望结交更多的朋友。

没想到,李丰强的信在节目里播出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外地听众被李丰强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信件如雪片般飞到他家里。

11月的随州,颇有些寒意,李丰强收到了一位湖北仙桃女孩的来信。“……能诚恳地叫你丰强哥吗,天气冷了,你要学会照顾自己,要注意加件衣服,提防着凉……”

读着这些流淌着真情的文字,一种深深的感动从李丰强心里涌起。这位陌生姑娘细致入微的关心,就像一丝丝春风,拂过他的心湖,搅起了爱的涟漪。李丰强赶紧给对方也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这个女孩名叫廖立霞,在武汉一家针织厂打工,那天从不听广播的她到朋友家里吃饭,刚好听到了李丰强的人生故事,她的心弦被触动了,当即记下李丰强的联系地址。回去后,提笔给他写了一封信。没想到,这竟成了他们最终结合的缘起,颇带着戏剧性。

此后,两人书信不断,平均每周互通一封信,多时达两三封。鸿雁传书中,两人的感情在不断加深。可是,因为没有见过面,彼此心中那种暖暖的感觉,那份融融的爱意,谁也没有提及。爱情的种子,只是在文字中默默孕育。

2001年7月4日,李丰强去云南参加远南运动会选拔赛,途经武汉在省残联休息。当天晚上,他鼓起勇气,打电话约廖立霞见面。

省残联门口,车流熙熙,一个身材苗条、清秀娉婷的姑娘缓缓向自己走来,路边的灯头投射到她身上,玲珑的曲线青春而健美。“是立霞吗,好漂亮的姑娘!”李丰强正惊诧间,廖立霞已走到跟前。四目相对的瞬间,李丰强的心里又酸又痛:自己两袖空空,而立霞却亭亭玉立,这不是非分之想吗?

初次看到李丰强,廖立霞也显出一了丝惊讶,但马上复归平静。她知道,李丰强能打动自己的,不是他的外表,而是他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乐观豁达的性格。那一晚,她和李丰强在院子的草地上并肩而坐,聊了好几个小时,李丰强给廖立霞讲了许多训练中的故事,他风趣幽默的讲述给廖立霞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在云南的选拔赛中,李丰强顺利地入选国家队。赛完回来,中秋节快到了,李丰强拨通了廖立霞的电话,约她到自己家中来看一看。廖立霞家住仙桃市杨林尾镇车凳村,两地相距近千里。阴历八月十四日,她千里迢迢从仙桃赶到李丰强家中,两人一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而李丰强的父母,对立霞更是打心眼里欢喜。

在聊天中,廖立霞发觉李丰强的心理比许多正常人都健康,尤其是他对生活的乐观,对自己的自信,让人觉得和他相处特别愉快。她在李丰强家中玩了三天,这三天他们一直在一起聊天,有两晚上是通宵不眠,聊到天亮。

这次见面,爱情的种子已在双方心中破土而出。尽管李丰强从立霞的眼里也读出了对自己的好感,可他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 ,还有那穷苦的家庭。要是他错把友情当情看了,讲出来会是什么后果?

廖立霞回到仙桃后,李丰强的身影开始不断在梦里出现,让她牵肠挂肚,甚至茶饭无味。她终于体会到相思的滋味了,于是提笔给李丰强写了一封信。她含蓄地表达了对李丰强的爱意,希望他接受自己。而这一切早是李丰强所渴望的。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胆怯,李丰强在电话里倾吐自己的心声:“立霞,我爱你!今生今世永不会改变!”

历经波折

稚嫩的爱情成熟了

坠入爱河的人常常会因痴迷而忽略现实。廖立霞从随州回到了仙桃,对家人说了她和李丰强恋爱的事儿。她万万没有想到,母亲和奶奶竟然当场哭起来,她们一致反对她往“火坑”里跳,并苦口婆心地说:“立霞,咱一个眉清目秀的姑娘,什么样的找不到?非找个有残疾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有病,唾沫星子都能把你淹死!”然后,她们马上给在广州打工的立霞爸爸打电话,立霞的父亲匆匆赶回,一进门第一句话就说:“你要是嫁给他,咱们的父女关系就此断绝!”

这一切都大大出乎廖立霞的意料,她没有想到父母的反对态度会这么坚决。看着父母辛苦操劳,头发已被岁月的风霜染白,廖立霞真的不想再让他们操心。几天后,廖立霞终于提笔,边哭边给李丰强写了绝交信。她说,丰强,把我忘了吧!把我的信和照片都烧了吧!我只能永远祝福你……写完这封信时,她发现满纸字迹竟被泪水浸得斑斑点点。

收到立霞的绝交信,尽管李丰强的心里很难受,但他还是理智地给她打去祝福的电话:“要我忘了你,是不可能的!不管我们的结局如何,我都会祝福你的!”此后,他们有半年多的时间都没有联系。直到5月23日,李丰强竟然意外地收到了廖立霞的一封信,他迫不及待地展开信读起来,泪水渐渐模糊了双眼:

丰强哥:

你好,知道吗?5月23日是你的生日,我掰着指头算过了,这封信走到你手中应该是你生日前后。丰强哥,我真的好希望你过生日时我能陪着你,不做任何事情,就那样静静地坐着。我会感到非常满足和幸福,可是,我知道这只是一种奢求。记得上次在省残联,我们坐在一起,那一晚,我真的觉得好幸福,那种眩晕的感觉我至今还记得。真的希望时间能永远停止,就这样一直坐到老,不去理会父母和别人的看法。丰强哥,今天是你的生日,我在这里对你说一句最古老的祝福,祝你生日快乐,有生的日子天天快乐……

读到这里,李丰强突然感觉到,立霞一直在心中坚守着对自己的那份爱,在她的心中,惟有自己才是她最牵挂的那个人!两颗相爱的心,怎能轻易被家庭阻力隔开?

6月18日,是廖立霞的生日。那天一大早,李丰强就给她打去了电话,他想让心爱的人在清早就听到他美好的祝福。接到电话后,廖立霞听到李丰强久违的声音,一下子呆在那里,因为她和家人竟然全都忘了那天是自己的生日,可偏偏是李丰强,那么清楚地记着。爱情的潮水霎时在她心中涨起来了,冲垮了那道原本并不坚固的堤坝。这个电话,彻底扭转了两人的关系。那一刻,廖立霞决定要抓住眼前的爱情,义无反顾地往前走。

在家里,廖立霞遇到一些难事,总喜欢告诉比自己大5岁的姑姑,请她帮忙拿主意。廖立霞首先做通了她的工作,让她站到自己一边,并帮着她去说服家人。时间长了,原本也只是希望女儿能过上快乐、幸福生活的父母,也渐渐不再说什么了,两人的关系自此慢慢恢复了。或许是爱情的力量激励着李丰强,紧接着,在武汉举行的全国残疾人游泳、自行车锦标赛中,李丰强夺得男子100米蝶泳全国冠军,并打破该项目世界纪录。

两个人的关系渐渐平稳起来,李丰强更加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训练中去了 。他们依然保持着书信往来,但一年多来,他们只见过一次面。令李丰强怎么也料想不到的是,他和廖立霞之间还会冒出个“第三者”。

2004年3月,李丰强在湖北沙市训练时,接到在武汉打工的立霞的来信。这封信如晴天霹雳在他头顶炸响。廖立霞在信中说:有一个十堰的小伙子已追我好久了,那个小伙子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人品也好,常常在工作中帮助我。每当看到厂里别的姐妹上下班有人接送,闲时有人陪着看电影,而我和丰强哥差不多一年只能见一次面,心里就不是滋味。

看完信,已是夜幕降临,心如刀扎的李丰强连饭都没吃,只穿着一条短裤一路狂奔来到长江边。过往车辆的灯光投射到他身上,他如一尊石像般坐在那里,凝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身后的喧嚣激不起他注意的目光。回忆着自己走过的艰难的人生路,回忆着和立霞相处的点点滴滴,李丰强在江边坐了整整一夜。

训练馆里,教练和队友们发现李丰强不见了,都慌得四处寻找。有队友给立霞打了电话,她一听说丰强不见了,就意识到是自己的那封信闯了祸,二话不说连夜搭车往沙市赶。

第二天,一见到李丰强,廖立霞就紧紧抱住他说:“你放心,我不会离开你的,今生今世我们会永远在一起!”经过这次波折,两个人都明白了对方在自己心中的的位置,两颗心终于紧紧地贴在一起。

喜结良缘

携手开创新生活

两个人的关系终于完全确定下来了,2004年4月李丰强作为廖家未来的女婿第一次上门。

李丰强一下车,还没走到立霞家门口,村子里的人全都围过来,像看外星人一样围着他看。

立霞的妈妈闻讯从屋里出来迎接,嘴里叫着“稀客”,脸上却没有一丝笑容。李丰强敏感地察觉到这些,第二天,就开始收拾东西要走。立霞便问他为什么,李丰强直言不讳地说:“你妈妈根本就不欢迎我,我想你们家是不可能接纳我的!”立霞又去找母亲,立霞的妈妈对丰强说:“孩子,并不是我不欢迎你,只是看到你这么好的小伙子却没有了两支胳膊,我心里难受!”

得知李丰强来了,立霞的爸爸从村头赶回来,可是他见到李丰强表情同样很严肃。在廖立霞的挽留下,李丰强答应多呆几天再回去。而廖立霞的爸爸一连两天没有同他说一句话,直到第三天凌晨,才悄悄走进李丰强的房间,搬了把椅子坐在床边和丰强聊天。

立霞的爸爸详细地询问了丰强的家庭情况、个人收入以及以后的打算。李丰强告诉老人:作为一名农村残疾人运动员,他最初的训练经费和生活来源主要靠家里资助,后来在当地媒体的呼吁下,家乡人民也伸出了热情的援助之手。这种状况到2002年才有所改观,从那年起,武钢残联每个月给丰强发300元的生活补助,他自己每年也可以通过比赛拿到1万多元的奖金。但是,一名残疾人是不可能搞一辈子体育的。廖立霞的父亲对李丰强的未来深为担忧。李丰强看着未来的岳父郑重地说:“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过上幸福的生活,虽然我不能保证给立霞一份富足的生活,但是,我会尽最大努力让立霞幸福。如果有一天,我混到讨饭的地步,如果只讨到一碗饭,我保证,这碗饭我先给立霞。”李丰强的坦诚和朴实终于让廖家接纳了他。

5月6日,已入选国家队备战2004雅典残奥会的李丰强去云南集训,谁料,原本信心十足的他却因劳累过度,腰部受伤,不得不从云南返回,遗恨雅典。得到消息的廖立霞什么也没说,只是反复安慰丰强,名誉和金钱都是身外之物,让他赶快回家好好养伤。廖立霞陪着丈夫在老家养伤,他们决定把两人的婚礼定在10月1日国庆节。

结婚的那天,李丰强一清早就赶到廖立霞家的村子,在乡村喜庆的唢呐声中,两人甜蜜地依偎着,幸福地微笑着,接受来自各方亲朋好友的祝福。武钢残联、市残联都来人了,在雅典残奥会上勇夺4枚金牌的队友何军权也打来了祝福的电话。喜筵上,众人问廖立霞:“你究竟看中了李丰强什么?”廖立霞笑着说:“最开始,我觉得这个人很坚强、不简单,他身上有一股力量吸引着我去了解他。交往久了,就发现他这个人特别自信、乐观,好像没有什么事能难倒他。我有信心和他一起开创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给母亲的一封信300字范文第2篇

我们还能记起那些留在岁月里的美好吗?

写信,曾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寂静冷清的寒夜,在灯下,向远方朋友倾吐胸中块垒,在匆忙喧嚣中,给父母亲朋送去一份问候关爱……写信,曾是习惯于含蓄的我们表达情感的最佳方式。一封意蕴深厚的情书,一页真诚坦荡的书简,都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慰藉,写信、盼望回信,再写、再等待,几乎成我们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翼。或许我们还对那些情形记忆犹新:在教室里,在书桌旁,甚至熄灯后打着手电的被窝里,总有振笔回书的人们;叠成各种花样的信纸,贴成不同角度表示不同含义的信封;对绿色邮筒的深情和赞美……在页页飞鸿中,我们有了对学业、生活、感情和未来更多的理解,挚友也正加深着彼此的认识,催热着这些思考,更有在信件中成就了异地情缘的“8分钱”的爱情,是自嘲更是自豪……伴随着往来于家庭和朋友间信封里的眼泪和欢笑,曾经不谙世事的孩子成熟了,长大了,曾经历尽沧桑的人学会了反省和自问。每遇搬迁,总有人在楼道或水房或壮烈或温情地焚烧信件—有太多需要处理的旧信件。那些实在重要的,舍不得丢掉,几经筛捡打入包裹,从此伴随主人浪迹四方。

“应该说,我现在的一切归功于从小练就的写信功夫。”吕方是一家电台的节目主持,她的幽默机智和流畅的语言给她带来一大批铁杆听众,她把自己的“火暴”归于“老派”父母给她们姊妹俩定下的规矩:每月给家里写两封以上书信。从17岁离家至今10年,她仍然保持着这个习惯,“不光是通通消息,联络情感,写信中我学会了倾诉,也学会了倾听。别说写信时经常触发的思想火花,光是妹妹每次用桦树皮、牛皮纸自制的别致信笺,就足以勾起对生活细微的感动。工作后我对自己收到的每一封信都认真回复,在我看来,在现代通讯冲击下还坚持写信的人是很有古典韵味的……”

可更多的人和吕方不同。他们专门收捡书信的箱子日日轻薄下去,电话费却月月上涨,口袋里还揣有各种卡片:IC卡、200卡、300卡、磁卡,精致的通信录变成一个个简单的电话号码和寻呼号,甚至只是传真和网址。面对“你还写信吗?”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恍然一悟似地摇摇头,然后深深地叹口气:“唉,很少写信喽!”神情间颇有些遗憾,或者是“哇”地一声惊呼:“什么时代,还写信呀?发个E-mail或Fax一下不就得了!”这真是个“三言两语,一切妥当”的时代,写信的日子成为远离我们生活的温馨岁月。我不懒惰,但写信已渐渐从我生活中退出几乎一夜之间,在傍晚和节假日拥向电话亭,是异乡游子和家人联系的时尚方式,电话亭生意变得火暴异常。特别是在半价时间里,电话亭前排起的队伍有时让人想起“特供时代”抢手的肥皂或白糖。这都是些精通卡片的新人,他们能告诉你很多种打电话的方式,从最一般的计时缴费到诸卡的使用方式到什么卡打什么电话方便,什么时间用什么卡合算,头头是道,如数家珍。

我不懒惰,但写信已渐渐从我生活中退出

“写信?刚开学时还写过几封,现在很久没写了。”周末在学校仅有的两部能拨长途的电话前等待了半小时的肖刚,嚼着口香糖,把耳朵从耳机里解放出来。

肖刚有三个姐姐,他是父母年近40得的宝贝,尽管他所在城市离学校只有六七个小时的火车路途,父母对第一次出“远门”的儿子还是一百二十个不放心。入学时节,肖刚的父母双双送他到学校,帮他打点好宿舍里的一切,临别反复叮嘱转天就写信回家报告独自生活的情况。哪知刚到新环境的肖刚玩心太重,过了一个礼拜还没记起写信的事,收到家里的快件他才醒悟父母在那边已经心焦如焚,赶紧按父亲信中的要求发了一封平安电报回家。肖刚的父母已退休,家中经济并不宽裕,但有感于和儿子联系不便,老两口咬咬牙装了一部电话。转年,下海经商的二姐赚了钱,又给肖刚配了一个呼机。“现在,我一般每周往家打一次电话,有时候忙或者玩忘了,他们就呼我一下提醒我。写信?咳,早不写了。现在谁还有闲心思坐下来写信呀,电话这么方便,有事打个电话就行了。其实我每周往家打电话也没什么事,主要是老爸老妈对我太不放心。”“可你在这等电话的时间,不就可以写封短信了吗?”“我这不是听着音乐吗?”肖刚晃晃兜里的Walkman。

林静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从l7岁离家读书,父母就给她立下一条规矩,至少每月给家里写一封信,尤其是对抚养她长大的姥姥必须单写一页。那年头家里没装电话,林静直到毕业都做得令父母很满意。而且父亲还写信夸她的写作水平有了长进,还很感叹年轻人敏锐的思想。工作两年间,林静也时常向家里汇报情况。后来她有了家,父母和她都装了程控电话,开始她还有节制地打电话,继续给家里写信,日子一长,觉得电话真是简便,于是就废了那支笔,电话里海阔天空起来。父母开始没说什么,直到他们的生日他们都只能接到林静的一顿电话或一张祝贺电报,喜欢“见字如见人”的母亲开了口:“以后还是写信吧,至少在我们生日,姥姥的生日,送鲜花电报也不行,我们想要的是白纸黑字。”而林静却觉得相当委屈:“打惯了电话,现在好像都没写信的感觉了,而且觉得电话里也没什么可说了,除了问候健康情况,就是谈谈物价水平,没什么可深入的话题,不像原来写信时情感丰富些,我觉得自己的情感也变得简单起来。”林静说了件她经历的事:“有一天,邻居家孩子拿着一封信问我,‘阿姨,你知道我该贴多少邮票吗?’那是封国内平信,原来我是那么熟练地贴邮票,可那么久没写信,我连邮资多少钱都不知道了。”

林静和肖刚的情形略有不同,不过,信封、邮票、写信的感觉,对他们已经相当陌生了。在便利的通讯中,写信已渐渐从他们生活中退出。

便利的通讯设备能替代丰富的情感吗?

信封、邮票让位于电话、磁卡和网络,只是整个社会联系方式转变的一个缩影。据《中国邮政》的统计数字,1996年全国邮政函件总量是788664.5万件,比前一年下降了0.9%;这一年邮政快件的总量是44443.7万件,比前一年下降了1·7%。这一年里特快专递曾成为许多人尝试的新的邮政方式,它的业务总量达到7085.6万件,比前一年增加了27.5%。但是到1997年,全国邮政业务总量大幅度滑坡,包括1996年曾被邮政部门看好的特快专递业务也出现了负增长。仅就二三季度的统计数字,全国函件总量在这两季比前一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1.3%和11.8%,特快专递总量比前年同期也下降了0.32%和2.3%。很显然,先是普通信件、随后是邮政快件和特快专递在失掉自己的市场。这一方面当然与国内的邮政业务质量有关—快件不快,特快专递有时在同一城市竟需两三天才能递到;一方面也因整个社会的生活节奏在加快,人们要求并实现了更快捷的联系方式。和邮政业务量缩减相对照的是城市里一夜之间冒出来的众多寻呼台和迅速进入家庭的电话,还有移动电话和网络通讯的迅猛发展。别说不同城市之间,就是不同国家之间互不相识的人,也可以在几秒钟内听见对方的声音,通过电波、光缆交谈、交易。而人类对物质便利的要求是永无止境的,一旦实现了快捷的联系方式,再让我们回到信封、邮票联结一切的时代,就如同机械化了的农业再用牛耕,汽车化了的交通再去步行,是无法想像的。

阿强来自边远山区,大学四年本分、勤勉、成绩优异。毕业时节,大叠简历寄出去,骑着破车到处探访、面谈,凭着成绩单上的一片红和热门的经济法专业,阿强自信找个满意的去处不难。有了两三个颇有意向的单位后,他放心回家过年。待寒假结束回校,一进寝室吃惊地发现室友五分之四的腰间挂上了寻呼机,本市的小刘还手持父亲的大哥大。不一刻工夫三五人走马灯似地跑下楼去回传呼,据称都是各自的意向单位。浓烈的求职大战火药味薰得阿强心生不安,赶快给自己曾联系的单位打电话,果然其一称“因为没和你联系上,我们已经另外签约”。阿强脑袋轰地一响,急出汗来。回寝室咬牙借了500块钱,也去买了一块“黑豆腐干”。“现在看来,你必须把自己纳入社会的联结网中,否则不但会失去机会,还可能会被遗弃。而对我们来说,机会就是一切。”阿强说。尽管500块对他是不小的一笔债,大学四年生活拮据的他也从未借过钱。

寻呼早不只属于“身在江湖”的公司职员和个体老板,大学毕业班的学生、外地打工者自配寻呼机这两年也蔚然成风,而城市里四处可见的“公用电话”的标志牌和可打长途和国际电话的磁卡电话亭也为他们提供了便利。身佩“豆腐干”,手持塑纸卡,平时亲友联系,打工兼职,真正实现了“心系社会”。对这群人,写信,更是久未碰触的记忆了。

不仅磁卡、呼机已是寻常之物,就是电话电脑寝室联网也正在某些大学中开始实施。据某名牌大学建筑系对该系三年级学生的统计,持有磁卡的占67.3%,有传呼的28.6%,而且有两个男生寝室有同学集资购买的486电脑,其中一台上了校园网络。今日青年非但不会落后于社会的电讯发展,还将成为最先进电讯技术的使用者。而网络专家统计,如今上网者65%都是青年人,热衷于网上聊天几乎没人再拾起过纸和笔。

我们还能当“纸笔人生”的古典主义者吗?

社会像一部正在加速运行的大机器,电讯的普及、发展是这部愈开愈快的大机器的油,它咔咔前行的声音影响的不仅是我们与家人、友人的联系方式,更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足不出户知天下,往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典的思念和守候已不存在。

阿文和男友大二时谈恋爱,两人都是学习尖子,一同考六级、考研,又一起攻TOEFL、GRE。阿文常嘲笑校园里当众缠绵的恋人的小家子气,图书馆存包的阿姨也特别喜欢他们:“这俩孩子学习特上劲,从不在一起腻歪!”硕士第二年男友申请到了美国一所大学的全奖,先期出国了,形影相随了4年的阿文忽然落了单,潇洒不起来,送机回来着实哭了一场。接下来的日子阿文除了攻外语就泡在机房里学习和男友网上联系。男友那边机器24小时免费使用,设备精良,阿文是自费上网价格不菲,于是两人约定每周末半价时间网上聊天半小时。几个周末下来,阿文回宿舍就大发脾气:“整个晚上都被他指挥着用这命令那命令,装这个软件试那个软件,根本没时间聊天,恨死我了!”室友安慰说过一段等两人都熟悉了操作就好了,阿文愤然道:“我看好不了,根本他对各种软件的兴趣就比和我聊天的兴趣大!”生气归生气,圣诞节阿文还是挑了张漂亮温馨的贺卡花了好几块钱寄给男友,卡上有个小姑娘手捧大红靴子等待礼物。10天后,阿文等到的是男友的E-mail,上面用洋文打印着:“圣诞快乐新年快乐以后还是网上联系吧邮寄太慢价钱还贵。”阿文又气了一场:“他难道不知道我想看看他亲笔写的字!”

隔着大洋的爱情靠英特网联结,同一城市里的恋人们也早已不写情书了。玫瑰、香水、化妆品代替了往日信笺上的忐忑不安、欲说还休。时下更兴起恋爱先赠红粉呼机。曾有理工科男生自惭言语贫乏求中文系才子代修情书一封,被告曰:“那是哪个世纪时兴的玩意儿,老土!买点漂亮礼物送去既方便又大方,被拒绝了还不会有什么‘字祸’!”—便捷又极有自我保护意识的现代爱情!

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带给我们冲击和活力,带给我们生活、学习和就业的便利,但,这不是它带给我们的全部。

晓丹曾是系里的明星人物,不仅因为她聪明活泼特别会玩,还因为她父亲是南方一座城市里负责经济工作的实权人物。父亲常在国内国外飞来飞去,每次出差来看晓丹,都带给她漂亮的时装和各种新奇玩意儿。大三时,父亲还替她办好了商务出国手续,只等毕业,就能飞往巴黎。然而就在晓丹大四那年,父亲被告经济犯罪判刑入狱,从未经历过风雨的晓丹那段日子几乎崩溃。后来虽然经过晓丹和母亲的四处奔走,父亲的案子重审宣告无罪,父亲却从此断了仕途,提前退休在家。晓丹仿佛在几个月间忽然长大了,她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并开始给消沉的父亲每周一封地写信。“以前我和爸爸从来没写过信,现在我们都写得很长。在信里我们能谈许多问题,许多以前想也不会想的东西,现在谈得很深,我们成了真正的朋友。爸爸把我们的信装订起来,和妈妈常拿出来读好几遍,我收到爸的回信也是这样。我们有时也打打电话,但是写信的感觉,所谈的内容都是电话无法替代的。现在我们的生活境况大不如前,但一家人彼此靠近,相互支撑,这样也很好。”晓丹说话时平静坚忍的表情,让你想不出她曾是那样一个骄娇小姐。

像晓丹这样用惯了电话呼机又捡起纸笔写信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与邮筒隔绝。电波电缆拉近了我们同亲人、友人的距离,也粗糙了我们和他们之间的情感;现代通讯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也使我们的心灵终日沉浸在声讯的嘈杂中,疲于应付,没有等待的空白,没有沉淀、反思、审视自己的机会。写信,曾是我们练习文字表达能力、语言锻造能力最便当、易行的方式之一,新一代青年文字能力的普遍下降不能说与他们不再写信毫无关系。在他们自在地使用各种现代通讯工具、娴熟地操作电脑的同时,这一肢体发达了的背后是另一肢体的萎缩残缺,甚至,是心灵、情感某种程度的迟钝、退化。

给母亲的一封信300字范文第3篇

1990年9月,安徽省怀远县看疃乡的郭红艳收到了南京某所大学物理系的录取通知书。接到通知书那天,世代为农的郭家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但喜悦之后又不得不面对现实,上大学需要1500元的学费。郭红艳的母亲常年卧病不起,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早就欠下上千元的债了,在这闭塞的山寨里,要在短期内筹1500元钱,实在太为难他们了。

那晚,母亲一直在床头低声抽泣:“都是我不中用,娃儿考上大学却没钱去读。”沉默寡言的父亲静静地坐在门外的石磨上,抽了整整一夜旱烟。第二天清晨,憨厚的父亲竟因无力供女儿读书而负疚自杀了。

命运仿佛和她开了天大的玩笑,郭红艳含泪安葬完父亲后,默默撑起了这个破碎的家。可她又不甘心命运如此的捉弄,求知的欲望让她拿起了笔,含泪给学校领导写了一封信,讲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

学校领导收到信后,极为重视,并立即派物理系系主任莫国尊亲自前往怀远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当莫国尊来到郭家时,简直不敢相信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土坯垒成的房子破败不堪,房间与房间之间只是用竹竿隔开,上面糊了些发黄的报纸,家中惟一的家具就是一张半旧的八仙桌。

看到一位优秀的学生竟生活在如此困顿的环境之中,莫国尊不禁流下了同情的泪水,他掏出自己身上仅有的400元钱递给郭红艳,对她说:“你收下吧,这是老师的一点心意。老师过去也是穷人家的孩子,为了上学也吃了不少苦,今后我一定会尽力帮助你的!”莫国尊回到学校后,将郭红艳的情况反映给校领导,校方破例免去了郭红艳所有的入学费用。

报到那天,莫国尊亲自到火车站去接郭红艳,并为她准备好了所需的生活用品。安顿好一切之后,莫国尊又偷偷地将300元钱塞进了她的口袋。

开学不久,因郭红艳长期营养不良,身体虚弱,上课时竟昏倒在了课堂上。莫国尊知道后,匆匆赶到了校医院,看到脸色苍白躺在病床上的郭红艳,他忍不住责备自己:“是我太粗心,一个山区的孩子多不容易啊,我对她的关心太不够了!”在郭红艳住院的三天里,他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去看望,并为她买来许多营养品,还让妻子炖了鸡汤给郭红艳滋补身体。

莫国尊自幼丧父,早年自己求学的艰辛让他对与自己命运相似的郭红艳更加同情,也倾注了更多的殷殷爱心。为了帮助郭红艳,莫国尊将病愈后的她接到了自己的家里居住,这样便可以更加周到地照顾她的生活起居。这段感人的师生情谊,在学校里传为佳话。

报恩的爱情热烈似火

面对这份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郭红艳十分珍惜。她学习刻苦,多次被系里、校里评为“学习标兵”、“优秀团员”。她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是莫老师把我的人生之舟引向了理想的彼岸,没有他对我的帮助,我今生只是一个种地的村姑……

大二暑假期间,在莫国尊的资助下,郭红艳将母亲接到了南京,彻底地医治好了她的肺病,卧床五年的母亲终于站了起来。出院那天,母亲拉着郭红艳一下子跪倒在莫国尊的面前,连磕了三个响头。望着衣着简朴、为人和善的莫国尊教授,郭红艳此时再也不能自已:“莫老师,您对我的大恩大德,今生我一定会加倍报答!”

在莫家居住了一段时间后,郭红艳就看出了莫国尊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莫国尊在60年代曾经留学英国,又是国内有名的微结构物理资深教授,而师母只是一个普通的纺织工人,并没有多少文化。当年他们的结合完全是父母之命,两人之间根本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师母性格还非常暴躁,常常为一点小事就对丈夫大打出手,而莫国尊为顾及自己的身份,对她过激的行为总是忍让。郭红艳每次看到他们吵架,总在心里暗暗地为恩师鸣不平。在她的眼中,莫国尊简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有一天,师母又因一点琐事责怪起莫国尊,莫国尊顶撞了几句,一下子激怒了师母,她抓起一根木棍对着莫国尊乱砸,又将家中的东西一阵猛摔之后仍不解气,最后还锁上门,不让他回家。晚上,郭红艳在办公室里找到他时,莫国尊正佝偻着背,颓废地坐在沙发之中,默默地抽着烟。面对郭红艳,他勉强挤出了一丝尴尬的笑容,而一种深深的落寞却无法从他清瘦的脸上抹去。郭红艳的眼中一下子涌上了酸楚的泪水,这么好的老师,为什么身边没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呢?

一股莫名的冲动让郭红艳走上前去,她伸出一双手从背后紧紧地揽住莫国尊,哽咽着说:“老师,您对我恩重如山,我没有什么报答您,就让我把爱情献给您吧!”

郭红艳出人意料的举动,让莫国尊一下子清醒过来,他急急地扳开郭红艳的手说:“红艳,你别傻,老师知道你感激我,只要你学有所成,就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了!”“莫老师,你知道我是真心爱你的吗?”郭红艳任性地扑进了莫国尊的怀里,呜呜哭了起来。莫国尊手足无措,他推开了郭红艳,转身走出了办公室,钻进了茫茫的夜色之中……

这一夜,莫国尊失眠了,虽说自己帮助郭红艳完全是出于对她的同情,但她如此大胆热烈的表白却撞开了他几十年来平静如水的情感世界。以后好几天,他都不敢直视郭红艳的目光。遭到莫国尊的拒绝后,郭红艳整整“病”了一周,人也瘦了一圈,她理解莫国尊的拒绝和逃避,也怕自己的冲动会伤害他。她忐忑不安地给莫国尊写了一封信:

莫老师:

看到你每天这么郁郁寡欢,我的心里是多么难受啊!你对我恩重如山,而我是一无所有的农村女孩。假如你不嫌弃,我愿做你的妻子,我相信我会让你后半生幸福的。

爱你的红艳

莫国尊读了郭红艳的信后,心里矛盾万分,一边是苦涩沉重的婚姻,一边是一位情窦初开热情奔放的少女,让他无从选择。这以后,他周围的人发现,莫国尊在工作时经常痴痴地发呆,一副神不守舍的样子。

大三上学期,郭红艳因为论文没按时完成受到了一位老师的批评,她一气之下跑到了莫国尊的办公室,推开门还没说话,眼泪就掉了下来。莫国尊追问,郭红艳哭得更凶,莫国尊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猛地,他一把将郭红艳揽入怀中,紧紧地搂住了她。郭红艳的哭声更大了……

轰动全校的离婚风波

自从接受了郭红艳这种报恩式的爱情后,莫国尊仿佛感到了几十年来前所未有的精神解放,人也一下子年轻了许多。1993年6月,莫国尊以感情不合为由,正式向法院递交了书,要求离婚。

资深教授的离婚很快就在校园里掀起轩然大波。许多人都知道,虽说他与妻子的婚姻并不美满,但这段婚姻毕竟走了二十几年了,现在突然提出离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与郭红艳不一般的关系。在北京工作的儿子,听到消息后也急急地飞了回来,跪在他的面前,流着泪恳求道:“爸,你都快50岁的人了,你要是离婚,我们做儿女的今后怎么抬头做人啊!”

此时的妻子也是声泪俱下:“老莫,以前都是我不好,都老夫老妻了,一日夫妻百日恩,你不为我想也要为子女们考虑考虑!”

莫国尊的离婚风波引起了学校高层领导的重视,校领导多次找到他委婉地说:“老莫啊,你是学校里的资深教授,希望你妥善处理好夫妻关系。夫妻二十多年了,对方哪里做得不对,我们可以批评她嘛,并不一定非要闹到离婚的地步啊!”

初尝爱情甜蜜的莫国尊此时哪里听得进劝告,反而更加坚定了离婚的决心。他在法庭上申辩说:“我的婚姻是时代的牺牲品,我和妻子之间根本没有任何感情可言,现在我光明正大地寻求解脱,我有何错?”

1993年9月12日,莫国尊经过几番苦战,将房产和所有的积蓄都留给妻子,终于换得了一纸离婚证书。莫国尊在外面租了一间平房住了下来,为了追求爱情,已年近50岁的他几乎抛弃了一切。

1994年6月,在莫国尊的努力之下,毕业后的郭红艳被留在学校物理系任教。随后不久,为了报答莫国尊这些年对自己的恩情,郭红艳很快答应了他的求婚。

婚后不久,郭红艳便有了身孕,因为莫国尊与前妻已有了三个孩子,她无奈之下只好去堕了胎。1995年7月,她又一次怀孕,她非常渴望能生下这个孩子,真真切切地做一回母亲,但在莫国尊的劝说下,她又一次走进了医院,躺在手术台上忍受着那种撕心裂骨般的疼痛。

血案加剧了婚姻的解体

婚后的生活平淡而又繁琐,全然没有想象之中的浪漫与温馨,这不由让郭红艳有些失望。她原本是抱着一种报恩还债的心态与莫国尊结合的,一旦这种感恩的情分消耗殆尽,这场婚姻便会显露出酸楚与苦涩的一面。

婚后几年,郭红艳先后几次流产,而莫国尊所表现出的无奈与淡然,让她很不满。她在给一个同学的信中写道:“过去我曾仰着头看他,但现在和他成为夫妻,彼此每天都生活在一起,现在我才知道,我与他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犹如隔在两个不同的时代……”

郭红艳和莫国尊的婚姻曾在全校引起轰动,在一般人眼中,郭红艳是第三者。在她的背后,总有人对她指指点点,顶着压力的郭红艳在学校无法发泄,只能把自己受辱的愤怒情绪发泄到丈夫身上,经常莫名地数落他的不是,而莫国尊更是委屈万分:“我为你已是妻离子散,倾家荡产了,你说你要让我的后半辈子幸福的,你做到了吗?”

此后不久,郭红艳和莫国尊应邀参加南京几所高校联合组织的晚会,由于他俩年龄差距大,许多人误认为他们是父女俩,闹出了不少笑话。从此,郭红艳再也不愿意和丈夫一同出现在公共场合,原本活泼开朗的她变得郁闷起来。在郭红艳的眼中,莫国尊也从一个才华横溢高尚无私的男人变成一个没有情趣、毫无活力的老头。

1999年9月,物理系新调来一位叫刘高庆的男老师,刚好与郭红艳在同一办公室。刘高庆的帅气和幽默很快吸引了郭红艳的注意,刘高庆也对郭红艳格外热情。同事们发现,郭红艳的脸上又渐渐地有了笑容,校园中也开始传出他俩之间的绯闻。

2000年3月12日,郭红艳以感情不和、草率结合为由,提出离婚。在这之前,她以妻子、学生、同事的身份和莫国尊认真地作了一次长谈:“我当初嫁给你,只是想报答你对我的帮助,现在我已用了6年时间,用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来抵了这个感情债,我想现在连利息都还清了。假如我们将婚姻继续下去,我们都会受伤害,只有离婚才是我们的惟一选择!”

听到妻子要与自己离婚,莫国尊一下子跌坐在沙发上,颓唐的他几乎是歇斯底里地喊了起来:“我不会离婚的,你不要和我离婚!”这以后,他总是躲着不肯见郭红艳。而这时,郭红艳与刘高庆之间的事也传进了他的耳朵,为了捍卫自己的婚姻,几乎失去理智的他到教室里,抓住正在上课的刘高庆的衣领,厉声叫道:“你为什么要勾引我的妻子!”然后两人在教室内撕打起来。

莫国尊又找到审理他们案子的法官,声泪俱下地恳求不要判他们离婚。鉴于这起离婚诉讼比较特殊,法庭对他们两人进行了调解。

4月2日,郭红艳再一次找到莫国尊,她拿出一份写好的离婚协议书让莫国尊签字,遭到了莫国尊的拒绝后,郭红艳告诉他:“我已经有了刘高庆的孩子,不管你离不离婚,我已经决定把孩子生下来了。”郭红艳的话激怒了忍耐多日的莫国尊,他抡起巴掌狠狠地朝她脸上扇去,郭红艳闪身躲过了他的巴掌,右手举起早就准备好的尖刀向莫国尊刺去,鲜红的血液顿时从他的前胸喷射了出来……

血案加速了这桩婚姻的解体,在郭红艳的刑事判决书下达之后的第二天,莫国尊流着泪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给母亲的一封信300字范文第4篇

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被这对母女深深地感动了。得知这对母女就在北京,我便努力去寻找她们。终于通过一个出版社的朋友,我拿到了这位母亲臧云锁的小灵通号码。拨打过去,等了很长时间无人接听。就在我打算另行和她联系时,我办公室的电话响了。电话那头的声音在嘈杂的公交车行驶声中显得不太清晰,她告诉我她在北京香山公交车站卖书,接着又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你把电话给我打过来行吗?小灵通接听可以不收钱。”虽然采访还没开始,我已经隐约感受到,她们的生活并不宽裕。

在北京香山公共汽车站旁边一个简陋的小书摊前,我见到了臧云锁。她穿着件暗红色的外套,从样式到面料都早已过时,整齐的头发间夹杂着明显的白发。她的小书摊确切地说只是个小箱子,上面摆了五六本书,书名是《拿什么拯救你 我的女儿》。书摊旁的一个牌子吸引了我,上面写着:只卖这本书,假如不能感动您,可以如数退款;买一本送给母亲,这是最好的礼物。臧云锁说,女儿出狱后,她和女儿就靠卖书生活,这本书里收藏了女儿在狱中和她的所有通信,那段历程既是她们的灾难,也是她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我的采访也就从这本书里的故事开始。

“我要让女儿知道,妈妈没有离开她,妈妈就在大墙外面陪伴着她!”

2001年3月16日那天,是臧云锁不愿想起却又无法忘记的日子。在湖北恩施矿业中学当老师的她,像往常一样下班后回到家里,突然接到的一个电话,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

电话是女儿杨艰的一个朋友打来的。对方在电话中说道:杨艰出事了!

时年22岁的杨艰是臧云锁的大女儿,中专毕业后远离家乡,来到河南濮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并小有成绩。杨艰出事和她的男朋友有关。这个有钱有车的男人,其实已有家。付出了所有感情的杨艰怎么也无法接受被欺骗的现实,她冲动地找到了那个男人的家,放了把火,烧掉了他家里的3000多元钱东西。之后,杨艰吞了一瓶安眠药,准备穿着婚纱了此一生,朋友的相救让杨艰与死神失之交臂,但她却为自己的一时冲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3月18日上午,当臧云锁风尘仆仆地赶到濮阳时,女儿杨艰已经进了看守所。看守所漆黑的铁门紧闭着,看守人员暂时不让她与女儿相见。那天晚上,臧云锁没走,一直守在看守所的大门外。见不到女儿,她心里怎么也踏实不下来。

天亮了,臧云锁要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在濮阳这个离家千里,举目无亲的地方生存下来。离家时,怀揣着家里仅有的300元钱,买过火车票后已所剩无几。她给家里打电话报了平安后,便开始到处找工作。

为了能给女儿请律师,臧云锁什么活都干。在夜市洗盘子,给民工拆洗被子,去大街上刷护栏。

经过两个月的盼望和等待,杨艰的案子终于要开庭了。想到就要与女儿相见,臧云锁一大早就起来了,舍不得坐车,步行到了法院门口才7点钟。臧云锁一直等到9点,法院大门打开了。半年没见女儿,没想到第一次和女儿见面,竟是在法庭上!开庭时,杨艰哭了,她一个劲地叫妈妈。当法警把杨艰带走时,女儿撕心裂肺地叫着:“妈妈你救救我呀,妈妈救救我呀!”女儿绝望的呼唤,让臧云锁的心都碎了。

一个月后,宣判结果终于下来了:杨艰因纵火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

就在臧云锁准备返回老家时,监狱管理局的人找到她说:“杨艰的情绪波动很大,已经几天不吃不喝了。”听到这个消息,臧云锁的心一阵紧缩,经再三考虑,她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辞掉工作,来河南陪女儿渡过难关。拿定主意后,臧云锁动身返回湖北老家,办了辞职手续,收拾了几件换洗的衣物,便又出发了。在临行的火车上,丈夫含泪说:“你去吧,你可以没有我,但你不能没有女儿。”臧云锁一阵心酸,流着泪刘‘丈夫说:“我不能没有你,也不能没有女儿,可这时候女儿更需要我呀。”

“这绿豆可真难熬呀,就像我过的日子。”

2001年6月,杨艰被送到河南新乡女子监狱接受劳动改造,臧云锁跟随女儿来到了新乡。在这里,臧云锁找到了一份当保姆的工作,侍候一个老奶奶和干所有的家务。臧云锁欣喜地一下子与人家签了3年合同,她惟一的条件就是,每月的1号能给她放半天假,因为这是她和女儿相见的日子。

在“陪伴”女儿的日日夜夜,臧云锁总在企盼用什么方式来和女儿相见的那一天?一次在做晚饭时,眼看快到吃饭时间了,可锅里的绿豆还没有熬好。臧云锁说:“我工作的这家里的奶奶是一个吃饭特别准时的人,当时我心里紧张极了,恐怕饭做晚了会挨骂,可越是着急就越觉得绿豆难熬,我用勺子挖出了一勺粥,想看看绿豆熟了没有,不小心有颗绿豆滚了下来,我拣起来放在手心里搓了搓,绿豆还没有熬好,我想这绿豆可真难熬呀,就像我过的日子。于是我就数出了365颗绿豆,每天都会拿出一颗,放在手心里搓呀,揉呀,我想等什么时候绿豆拿完了,我的女儿也就该出来了。”

臧云锁干活那家的奶奶是个脾气不太好的人。一次,她身体不舒服,到晚上12点,她让臧云锁不要睡,说万一她不舒服还要有人侍候。臧云锁想:“既然她睡了,我也没什么事,就给女儿写封信吧。”可是那个奶奶一会又起来了,看她在写信,很不高兴,嫌她费电,就去关灯,由于用力过猛,灯绳一下子给拉断了,灯就再也关不了啦。臧云锁当时真的很高兴,就像捡了个金元宝,她可以有一晚上的光明了。她一口气写了3封信,给杨艰写了一封,又给小女儿写了一封,最后又给爱人写了一封。

2001年的春节,是臧云锁在外面度过的第一个春节。大年三十那天,臧云锁早早就做好了饭,因为今天她要去监狱看望女儿,她要让女儿在过年的时候不感到孤单和冷清。从监狱回来的路上,天上飘着漫天大雪,听着阵阵爆竹声,看着家家吃团圆饭的热闹情景,臧云锁想到了自己的家,想到了远在湖北的丈夫和在北京读书的小女儿,想到监狱里的大女儿,想到自己孤独地走在这陌生的街道上,她泪流满面。在经过一个肉食店时,她狠了狠心为自己花了3元6角钱买了一个猪蹄,她说这是她到河南以来最奢侈的一次。就这样,臧云锁捧着猪蹄,在漫无边际的大雪里哭着走着,她想家,可又觉得无家可归。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臧云锁又来到了监狱,看到女儿时,臧云锁第一句话就说:“今天过年了,孩子。”女儿呆呆地望着妈妈,很长很长时间,母女俩谁也没说话。终于女儿颤着声音说:“妈,你千万要保重呀。”臧云锁一下子觉得再也控制不住,泪如雨下。她点点头说:“孩子,咱们总算又熬过了一年。”女儿也点点头。为了能让女儿在监狱里也感受到过年的气氛,臧云锁特地给女儿包了压岁钱。她强忍眼泪,笑着对女儿说:“我给你带压岁钱了。”女儿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臧云锁说:“我给女儿压了150块钱,我很想给她多压点,可我没有。我一个月只有250块钱,其中50块还是奖金,干得不好随时可以扣掉。我把剩下的100元寄给了还在读书的小女儿。”

看着臧云锁陷入了对往事的沉思,我不禁问道:“爱女儿的方式有很多种,难道非要吃这么多苦头,守在女儿身边吗?”她说:“那是不一样的,女儿一个人要在离家千里的地方服刑,我想这个时候如果母亲不站在她的身边,谁又会去帮她呢?我要让女儿知道:妈妈没有离开她,妈妈就在大墙外面陪伴着她!只有我给她力量,她才不会丧失生活下去的信心。”

妈妈的苦心和付出没有白费,在监狱的日子里,妈妈的爱成了杨艰改造的最大动力,每逢接见的日子快要到了,杨艰就开始整理、梳洗,换衣服,那份喜悦和期待所有的人都能感觉得到。每当别人问她,今天谁来看你时,她总是自豪地说,我妈! 臧云锁说,还有一件事让她印象非常深刻。

那天,我突然接到监狱的电话,说让我晚上7点到监狱去一趟。我当时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杨艰出事儿了。我问监狱的工作人员,人家告诉我杨艰没事儿,挺好的。可我心里却一直不踏实。那天我早早地做好晚饭就去了监狱。到了那里,工作人员才告诉我,监狱今天晚上有一场演出,其中有杨艰的节目。这时我才松了口气。我说,演出我就不看了,因为我在别人家当保姆身不由己,不能耽误太长时间,况且杨艰从小就爱蹦蹦跳跳,又是学幼师的,我看过她表演节目。可监狱的工作人员说,你一定要看,并说监狱长要见我。我只好答应了。走进监狱大礼堂时,演出已经开始了,舞台上的犯人都没有穿囚服,一个个打扮得如花似玉,如果不知道她们是服刑人员,真的看不出她们和别的孩子有什么区别。

过了一会儿杨艰出来了,她穿着一条小裙子,特别好看,我一下子就站了起来,指着她说,这是我女儿。周围的人纷纷扭头看我,我才意识到自己失态了。这时我听杨艰在台上报幕说,下一个节目是小品《母亲》。原来她把我的事情编成了一个小品。杨艰的真情表演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我听到了周围的抽泣声。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的女儿,当听到女儿说,她本是一名人民教师,可为了服刑的女儿,她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来到女儿服刑的城市做保姆时,我的眼泪再也无法控制,后面的话我一句也没听清楚。

节目演完后,报幕员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已把这个故事的真实人物请到了现场。”可此时我的眼睛早已被泪水模糊,我只是伸着脖子痴痴地看着女儿。直到监狱长走到我面前问:“你就是杨艰的母亲吗?”我才回过神来答应着:“啊!啊!”工作人员把我领到了台上,女儿也没有想到我能来,看到我,她哭着向我扑了过来,我和女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监狱长说让我给下面的服刑人员讲几句话,我想了想说:“我是一个普通的母亲,我想用自己的母爱去温暖女儿的心,我也希望我的母爱能温暖每个需要爱的人,如果你们需要我,就把我当成你们的母亲吧。”台下的服刑人员开始有人叫“臧妈妈,臧妈妈”,这时,突然有一名女犯人冲到了舞台下面,她伸出手说:“臧妈妈,你拉拉我的手。”她的行为很快便被狱警制止了,但她还是不顾一切地向前冲着伸出她的手,我也弯下身努力去抓她的手,可舞台太高了,我始终没能握住她的手。后来我听说,因为这个举动,这名女犯被关了禁闭。我知道后真的很担心,给她写了一封信,我告诉她等她出来的那天,她的臧妈妈一定会去监狱门口接她。

臧云锁看着远方自言:“等小女儿毕业了,我们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在监狱管教干部和妈妈臧云锁的共同努力下,杨艰在悔过的同时,也萌生了开始新生活的勇气,她没有辜负妈妈的期望。在狱中,她的手工活是最快的,而且也是监狱的文艺骨干。通过自己积极的改造,杨艰和母亲等来了一个令她们欣喜万分的消息:杨艰减刑1年。臧云锁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对律师说:“我没听错吧?你拧拧我的耳朵。”律师说:“是真的,减刑1年。”直到今天回忆这件事,臧云锁脸上仍然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2003年3月1日,是女儿出狱的日子。几天前,臧云锁特地去给女儿买了一双新皮鞋,这是因为热心朋友的指点,说是图个吉利,女儿穿上了新鞋,出来以后,就会走一条崭新的路。大门开了,女儿走来了,近在咫尺。臧云锁伸出手来,她想去感受一下女儿的存在,她真的很怕是场梦。当她触摸到女儿的一刹那,她紧紧地把女儿拉进了怀里,紧紧地抱着,好像生怕再有什么力量会把她的女儿拉走。

离开监狱后,母女俩来到了这座城市的街心广场,她们要尽情地去感受一下天地间的广阔。女儿拉着妈妈的衣袖连声问着:“妈妈,我真的自由了吗?”妈妈微笑着向她点点头。广场上人们在悠闲地散着步,老人们坐在椅子上晒着太阳,孩子们在奔跑嬉戏,天空中飘荡着五颜六色的风筝。春天真的来了。

当我问到臧云锁对未来有什么打算时,她说,她没敢想未来,只想现在。现在她在香山租了一间7平米的小屋,每天都出去摆摊卖书,卖一本书,她可以挣5块钱,她就希望每天多卖出几本,能供在北京上大学的小女儿读完书,希望大女儿杨艰能找到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她说,她把杨艰的名字改成了“杨坚”,希望女儿在经历了一场艰难后变得坚强起来。

给母亲的一封信300字范文第5篇

悲喜交加:

妻子进了产房,丈夫进了病房

“感谢所有的好心人,感谢他们关键时刻的援手。”2007年10月20日,面对记者的采访,谈起远赴深圳退还网友捐款的举动,24岁的金萍泪湿眼眶,“丈夫离开了,那些爱心捐款我们不能、也不愿昧着良心再接受了。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我们感动,但无以回报,只能选择用当面退还捐款的方式表达谢意。”

金萍和丈夫刘超均可谓青梅竹马。两家是邻居,双方父母交情莫逆。两人同一年出生,一起入学,从小学到高中同校同班又同桌,直到2006年10月携手组成家庭,整个过程顺理成章,没有任何波折。这样近乎完美的婚姻,在他们的家乡河南省西平县城关镇,一度被很多年轻人视为典范。

2007年春节过后,又一件喜讯传来:金萍怀孕快三个月了,这让夫妇俩以及双方父母欣喜异常。可与此同时,一个不大不小的困惑也出现了:刘超均在春节期间就出现的感冒发烧症状,持续了将近一个月也没有好转。仗着身强力壮,刘超均也没有太在意。可一转眼到了4月底,症状依旧存在,夫妇俩有些担心了。他们来到当地一家医院进行检查,结果是怀疑血液方面有问题,医生建议尽快到大医院复查。5月中旬,刘超均来到郑州一家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证实的确是血液方面的问题,而且是大问题――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一家人原本幸福的生活节奏。是啊,妻子怀孕了,一个小生命就要诞生,另外一个生命却进入了倒计时,这种大喜大悲的变故,让人如何能承受?

变故不能承受,而现实却更加残酷无情。为了尽快让刘超均住院,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防止病情恶化,亲人们东奔西走,全力筹措费用。在之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刘超均先后在郑州等地的多家医院求医,花费了近10万元,可最终的结果,却是医生给出的一个否定答案:病情恶化,再治疗的意义已经不大。7月28日,带着最后剩下的不足1万元的医疗费,刘超均无奈回到了驻马店。治疗还在继续,但此时的治疗已经只是象征性的维持生命了。

于是,一个令人心酸的场景出现了:丈夫在医院里,靠定期的化疗和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已经到了预产期的妻子,则住进了另外一家相距不足一公里的医院产房。一对夫妇,一个原本应该团聚的家庭,就这样被无情地阻隔了。

“很近,但感觉遥不可及。我在静等孩子出生,体验一个母亲越来越强烈的幸福,可也在感受一个妻子因为丈夫的生命日益枯萎而带来的痛苦。”采访中,说到此处,金萍已经泣不成声,“这种滋味谁能了解?”

一封信和一场网络爱心大营救

一切都在继续,妻子的幸福与痛苦在继续,丈夫的痛苦与幸福也在继续:孩子,你要来了,你的父亲却要走了,你知道吗?

7月31日上午8时许,一个让刘超均欣喜却又揪心的消息终于传来:妻子顺利生产,儿子一切健康。当天上午,刘超均怀着无比复杂的心理,从护士那里借来纸和笔,写下了这样一封信:“小萍,辛苦了!对不起,在你最需要我的时候,我不能陪伴在你身边。尽管不愿说,但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我的时间已经所剩不多了。真希望能在我离开之前,再看看你,看看我们的儿子,哪怕用我残存的生命来兑现这个愿望也值得……我的病不需要再浪费钱了……好好照顾自己,好好照顾儿子,下辈子再爱你们……”

信送到了另一家医院的金萍手里,虚弱的她正靠在床上默默流泪,身边躺着甜甜酣睡的孩子。看到丈夫熟悉的字体,读完那饱含情感而又无比悲凉的文字,金萍放声痛哭起来:承受病魔蚕食的丈夫啊,为了我和孩子,请你坚持!

8月4日上午,为了节省费用,金萍决定提前出院。正在办理出院手续时,她突然接到姐姐的电话,姐姐在上海做保姆,得知自己临产,特意请假回来了一次,两天前刚刚返回。姐姐告诉她,无论如何要把刘超均留在医院,然后等待机会进行骨髓移植,因为奇迹或许很快就会出现。

原来,金萍的姐姐也看到了妹夫刘超均的那封信,回到上海后,她把这一切告诉了女雇主崔影。感动于刘超均夫妇的不幸遭遇,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崔影当天就在自己的博客上,了刘超均写给妻子的那封信,并设立了一个账号,同时自己率先捐款1000元。一石激起千层浪,刘超均夫妇的遭遇以及这位女雇主的善良之举,感动了众多网友。当晚,这封信就被国内多家论坛转载,并迅速引起了网友的关注。这其中,网友反响最强烈的,当属河南打工者创建的深圳“鹏城驿人”论坛。

“超均,坚强点,你的妻子需要丈夫,你的孩子需要爸爸……”网友“一个打工妹”如此留言。

“兄弟,千万别放弃,有很多人在关心你,有更多的人在为你努力,不要让我们失望……”一个名叫“深圳好人”的网友这般鼓励道。

“我是一个普通的深圳打工者,也是河南人。刚领了这个月的工资,1500元,留下支付房租和日常开支的费用,其他的700元捐给超均,希望能帮上忙,请网管联系我。祝福中……”名叫“热心穷人”的网友留下了自己的电话。

不到一天的时间内,“鹏城驿人”论坛里,关于刘超均的帖子后面,就有数千网友跟帖表达祝福,询问详情,更有直接表示要进行捐助的。爱心爆棚了!

鉴于众多网友的捐款意愿强烈,“鹏城驿人”论坛的创建者梦姐亲自赶赴驻马店,对相关情况进行了核实,并在论坛里公布了实地调查的细节。同时,发出了“每人献出一点爱心,奇迹或许就会在超均身上出现”的呼吁。

网友们行动了:50元、100元、300元、1000元……短短十来天的时间,崔影设立的账号以及梦姐在农行、招行设立的账号里,就先后收到了来自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网友的捐款近3万元。其中,一位连网名都没有留下的广州好心人,个人就捐款1万元。

8月15日,当梦姐受网友委托,第二次返回河南驻马店,亲自将捐款送到金萍手里时,金萍这才相信,姐姐电话中说的“奇迹”真的出现了:“姐姐说,她带走了超均写给我的那封信,雇主阿姨又把信的内容到网上了,可能会有好心人捐款。我半信半疑。现在我不仅相信,而且感动,因为那些捐款中,绝大多数都没有留下名字。”

生命戛然而止,

那最后一张汇款单如此厚重

网友们的热情,让一个已经走到绝望边缘的家庭,看到了希望;让一位已经哭干了泪水的妻子,看到了希望。

为了让此前已经有放弃治疗念头的丈夫,积极配合医生接受治疗,2007年8月17日,在孩子还没有满月的情况下,金萍抱着孩子来到了丈夫所在的医院。当她抱着孩子出现在病房门口时,正半靠在床上的刘超均愣住了,然后泪水夺眶而出。这是他朝思暮想的妻子,这是他梦里梦外期盼的儿子,这是他最奢望看到的场景啊!他终于等到了团聚的时刻。

从进门的那一刻开始,刘超均就始终没有放开孩子和妻子的手……他是一个父亲,是一个随时都可能离开的父亲;这是一场幸福的团聚,可又何尝不是一场残酷的生离死别!

他已经从家人的口中,知道了网友捐款救助自己的事情。可他也知道,因为治病,家里早已一贫如洗,还欠下了一大笔外债,网友的这些捐款肯本解决不了问题。如今看到孩子了,他别无所求,放弃治疗的愿望越发清晰――剩下的时间一分钟也不能浪费,他只想守着妻子和孩子,然后静静地死去。

金萍看到了丈夫表情的变化,也猜测到了丈夫的决定。于是,她生平第一次对丈夫撒了谎:“这只是第一笔捐款,另外将近15万的捐款也筹集到了,很快汇过来,不用为医疗费发愁了。超均啊,咱们得记住别人的恩情啊。”采访中说到这里,金萍哽咽了,“这是我临时想到的一个谎言,我不能让他失去信心。好在,他相信了我的话。”

在逼真的“兴奋”表情掩饰下,金萍的谎言连双方的父母都信以为真了。刘超均也最终改变了决定,重新走进了化疗室。一切似乎变得完美了――因为有了这笔捐款,刘超均的治疗得以继续进行;因为治疗,生命就可以维持,活下去的可能性也在增加。而只有金萍心里明白,一切都只是暂时的,要想彻底挽救丈夫的生命,除非进行骨髓移植。可骨髓移植谈何容易?就算不考虑骨髓来源问题,那高达近30万元的手术费用,从何而来?更让她痛心的是,重新接受化疗后丈夫的那句话:病好了,我要带着你和孩子亲自登门,给每一位好心人致谢。

金萍心里刀割般疼痛,丈夫的这个愿望有实现的可能吗?这一次,奇迹还会出现吗?奇迹没有出现。

2007年9月1日上午10时许,当外出的金萍抱着孩子返回医院、跨进病房时,那个她最怕看到的、一直不断出现在噩梦中的场景出现了:丈夫刘超均仰面躺在病床上,婆婆正扑倒在床头哭得死去活来,公公刘同舟则目光呆滞地瘫坐在床前的地板上……在妻子幸福的谎言中坚持的刘超均,终因病情恶化,离开了人世。

金萍手扶门框,想让自己镇静下来,可一阵近乎窒息的晕眩袭来,她瞬间失去了知觉。摔倒的一刹那,一张刚刚接到的汇款单,从她手中缓缓滑落。那是又一张来自热心网友们的捐款,汇款地址是深圳,金额是4050元。

感谢深圳,我要将捐款一一退还

没能见上妻子和儿子最后一面,甚至连一句话也没有来得及留下,在爱心又一次到来时,一个年轻的生命,却在这张汇集了无尽期盼与善良的汇款单前,憾然离去。

强忍悲痛处理好丈夫的后事,金萍突然想到了那张汇款单:这笔钱该怎么办?留下还是退还?金萍把公公婆婆和父母叫到了一起,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把汇款单退回去――超均已经走了,我们不能、也不再需要别人的救助了。四位老人看着年幼的孩子,看着憔悴异常,但却表情坚定的金萍,不约而同点了点头。

想法得到家人的支持后,金萍很快按照汇款单上的地址,将钱重新汇了回去。附言栏里,她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感谢所有的好心人,有机会我会带着孩子登门一一道谢――这是超均生前愿望,也是我的许诺。

汇款单发出去了,但很快又被退了回来。梦姐代表所有的捐款网友,在附言栏里也留下了一段话:作为一个女人,我同情你的不幸;作为一名河南老乡,我敬佩你的举动。但请别推辞,收下捐款吧,这是我们所有人的心愿。

手捧着被退回来的汇款单,金萍感动得泪水盈盈。但已经确定的事怎能轻易改变?她当即赶到了邮局,又一次将汇款单退还了回去:梦姐及所有热心人的好意我心领了,可这钱我的确不能收!请将它们捐助给其他更需要帮助的人吧!再次谢谢你们。

结果和上次一样,一个多星期后,汇款单再次送到了她的手上,理由是:捐款时网友没有留下联系方式,无法退还。这是一种善意的推脱之辞啊,怎么办?金萍犯难了。

“实在不行,就当面退还捐款,顺道也向那些好心人表达一下谢意。”情急之下,金萍突然想起了丈夫生前的愿望。可向来对她的决定都大力支持的双方父母,这一次却意外地提出了反对意见,理由很简单也很充分:如果去深圳肯定要带着孩子,但孩子刚刚满月,根本经不住路途颠簸。

看到金萍焦急万分的模样,年近六旬的公公刘同舟站了起来:孩子,别着急,你不能去,我去。

2007年10月9日上午,带着已经提取出来的4050元现金,刘同舟登上了西平县城发往郑州的长途汽车。在郑州,他将转乘火车赶往深圳,完成儿媳委托的意义非同一般的退还捐款任务。10月12日中午,一路辗转的刘同舟,终于来到了深圳,并通过电话找到了“鹏城驿人”论坛的创建人梦姐。得知金萍为了兑现诺言,竟然委托公公亲自来到深圳退还捐款,梦姐愣了,所有的网友愣了,这是怎样的朴实与善良啊!

为了打消刘同舟退还捐款的念头,梦姐在出面接待安排了老人的食宿后,再次说明“网友不好联络”的理由,就不再露面了。这是网友们共同的主意,想着老人见不着人,很快就会返回河南。可没想到,等了两天不见人露面后,老人竟然退了房,执著地守在梦姐上班的单位门口。无奈之下,梦姐只好把能联系上的二十多位网友召集起来。

按照老人的意思,在一家宾馆的房间里,老人亲手将每个人的捐款递交过去,然后深深鞠躬,再说声谢谢!整整一个小时,所有人都眼含热泪,看着刘同舟一次次对每个人重复着相同的动作:递交现金、握手、鞠躬、道谢……当老人说完了最后一声谢谢时,所有在场的网友,集体自发站成一排,用比老人刚才鞠躬的姿态更标准的动作,深深弯腰。这一次鞠躬,与其说是回报老人和金萍的真诚,不如说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欣慰。

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中,网友梦姐说到此处唏嘘不已:“我真的很感动。一方面是因为金萍的执著与真诚,她用自己朴实的行为方式,告诉了所有人什么是尊严,什么叫诚信;另一方面,如今的社会很多人很浮躁,希望不劳而获,甚至假借伤残伸手索取的大有人在。金萍的行为,无疑将成为一面镜子,在照亮自己的同时,也会让更多借机生财的人汗颜。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还将很大程度上鼓舞那些捐助者,这会让他们感觉自己的捐助很值得,自己有限的付出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认可。”

“有可能的话,

我也会选择捐助别人”

2007年10月20日上午,得知刘同舟老人已经从深圳返回河南,记者第一时间赶到了西平县金萍的家中。谈起退还捐款一事,金萍的情绪立即激动了起来:“除了感谢,我真的不知该说些什么了。作为陌生人,他们之所以捐款,是出于热心和善良;而作出退款的决定,却是我们应该和必须做的――我们没有权利心安理得使用那笔钱。如果留下那笔钱,不但对不起他们的善良,更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相关期刊更多

山西老年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山西省委老干部局

初中生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女子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妇女联合会